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豆蛋白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影响
优质低蛋白饮食可以延缓慢性肾脏病(chroni kidney dis-ease,CKD)的进程已经得到公认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优质蛋门的选择仍存在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动物蛋白含较多必须氨基酸,对肾脏功能有益,大豆及大豆类制品含较多非必需氨基酸,且钾、磷含量较高,加重肾损害,不宜摄人;而近年来的报道认为,大豆蛋白比动物蛋白更具优越件,不仅富含优质的必需氨基酸,且大豆中含有的其他成分(如:大豆异黄酮)还有肾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对大豆蛋白的认识,我们对近10年有关大豆蛋白在CKD患者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再次进行文献回顺,综述如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免置胃管的护理体会
传统观点认为腹部手术应留置胃肠减压管,以降低胃肠道张力,避免术后恶心呕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留置胃肠减压管往往给患者带来恐惧感,因胃肠减压管在鼻咽部、食管及胃内的刺激与摩擦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分泌物的增强,导致鼻咽部的肿痛不适、咳嗽等,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尤其是年老体弱合并有呼吸道病症的患者,常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
鼻中隔偏曲鼻腔内结构自适应改变在慢性鼻窦炎形成中的作用
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S)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分别单独发生,也可相互伴发,是以鼻腔和鼻窦黏膜感染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病程一般至少持续12周[1].鼻窦炎致病因素中,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在临床为常见,其中鼻中隔偏曲占有重要位置.鼻中隔偏曲本身就可以是其他结构异常的原因,如偏曲对侧的中鼻甲、筛泡、钩突的气化或肥大、对侧下鼻甲的代偿性增生等,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鼻窦炎的发病率.传统观点认为鼻中隔偏曲引起鼻窦炎是由于偏曲的鼻中隔挤压中鼻甲使中鼻道变窄或被阻塞,妨碍鼻窦引流所致.但随着对鼻中隔偏曲更多的关注,人们发现中鼻道变窄或被阻塞往往发生在偏曲位置比较高的患者中.事实上鼻中隔作为对鼻腔双侧的发病都有影响的因素更不应该被忽视,因为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鼻中隔偏曲宽侧鼻窦炎的发生也不少见.
-
小儿肠造口术后旷置肠管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肠造口术是临床小儿外科抢救肠道急腹症及严重畸形较常用的术式.造口术后,肠道内容物流出转向,而空置的肠管即为旷置肠管.传统观点认为肠管在旷置期间因无肠道内容物经过,减少了肠管的机械运动和肠道感染概率,有利于受损肠壁黏膜的修复,故术后一般采取"静息"管理.
-
病毒感染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粒缺)是造血系统疾病中的急重症,如果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传统观点认为急性粒缺与急性放射损伤、药物(如抗肿瘤、抗甲状腺、抗癫疒间、磺胺类、氯霉素、解热镇痛药等)、某些血液病(如急性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有关.近年来,病毒感染引起急性粒缺的报道不断增多.半年来,我院血液科共收治6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血液病,其中3例为急性粒缺.可见,本病并非罕见,应该引起关注.
-
子宫的内分泌功能
传统观点认为,子宫作为"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主要的效应器官,仅是月经发生和胚胎发育的器官.但是,随着生殖内分泌学的飞速发展,现有许多体内外实验表明,子宫不仅是一个受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
性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高的良性肿瘤,是子宫切除的主要适应症.子宫肌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传统观点认为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本研究采用放免法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中6种性激素E2、T、P、PRL、FSH、LH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研究防治子宫肌瘤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
认知老化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
认知老化是限制老年人工作活动能力和降低其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认知老化是一个单调的发展过程,是绝对的.现代观点则认为认知活动是复杂的、多维的,在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中交叠着各种不同的过程,认知老化至少有部分可通过某些干预方法加以补偿.
-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传统观点认为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会造成糖耐量异常,干扰血脂代谢,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比索洛尔作为一种新型的β-受体阻滞剂,具有高度β1-受体选择性,长期应用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1].我院2006年以来应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血管紧张素Ⅱ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自一个世纪之前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以来,已经明确它作为内分泌系统之一在血压和体液电解质调节中的作用.该系统的发现对于血压、肾脏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支持RAS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系的假说,从而改变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的传统观点.
-
氟中毒神经系统直接损害的研究进展
传统观点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之损害,氟骨症之骨性压迫是引起其损害的主要原因.随着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氟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实验研究证明氟可直接造成神经系统原发性损伤[1].但临床报道极少,参考国内外文献,氟中毒直接致脊髓损害国外报道1例,国内4例,脑之损害尚未见报道.现就其发病机制、病理及治疗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
心房颤动的一些心电现象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对房颤的认识逐渐得到重视,随着腔内电生理学的研究进展,仅认为房颤是由心房内简单地持续折返激动引起这一传统观点遭到挑战.
-
心肌细胞再生与心肌组织损伤修复
1心肌细胞的再生1.1传统观念上的心肌细胞与近代观念传统观点认为:心肌细胞(指心脏中的工作细胞,不包括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是终末细胞,不能进一步分化与繁殖[1].近年来,有研究向这一观点提出挑战.认为成熟个体的心肌细胞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能够增殖、再生,并且,在病理情况下增殖、再生加速.
-
白细胞介素-6在脑梗死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在中老年常见病中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其发病机制是局部脑血流突然中断或长时间低灌注,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坏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然而,新近文献报道心源性栓塞或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另一个重要病因[2-5].另有文献报道,AS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表达增多,进而引起纤维成分大量降解和斑块破溃,形成的附壁血栓容易脱落,进而导致脑梗死等疾病发生[6].
-
人体筋膜组织的神经支配及神经内分泌调控
筋膜是结缔组织形成的解剖学结构,遍布全身,相互连结,参与构成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形成这些组织器官的被膜、隔膜和内部支架等结构。传统观点认为筋膜仅仅具有充填、支持和连结作用,而对其深层复杂的生物学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近十年来,国际医学界对筋膜的研究逐步兴起,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原林等[1-2]在“数字虚拟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多学科理论,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筋膜学”(fasciology),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中医药领域进行研究,学术影响不断扩大。提示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正尝试通过整合筋膜相关知识建立一个崭新的学科。长期的人体解剖和神经生理的研究过程中,对各个功能器官的神经支配已经很清楚,但对于构成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的筋膜的神经支配未见系统详述。现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对全身筋膜的神经支配特点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更清晰了解人体自身的运行规律,尤其是为研究人体长寿的奥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Alzheimer病是否属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范畴浅议
近年来,随着对Alzheimer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血管性因素在AD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流行病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不断有证据证实这一点.传统观点认为AD是老年变性病,病因与遗传、病毒感染、炎症、铝中毒、胆碱系统功能缺陷、细胞骨架改变以及颅脑外伤有关,均未提及与血管性因素有关,而是把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截然分成变性和血管病两个概念,把是否有脑血管病作为区分AD与VaD的要点,显然这样的分类已显示出局限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的提出为AD的归属提供了新的方向,AD是否应该属于VCI的范畴呢?这个问题的澄清不单是简单意义上概念的转换,而将会为AD的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一条新思路.
-
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前 言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是近十年来内分泌学界和围产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其起因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荷兰学者Vulsma等[1]首次发现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和无甲状腺新生儿的脐带血中存在甲状腺激素,从而推翻了母体甲状腺激素不能通过胎盘的传统观点.
-
乳腺导管原位癌目前治疗进展
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亦称导管内癌,作为一种非浸润性癌,其主要病变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此病发病率随着20年来钼靶摄片的普及而大为增加.DCIS治疗的传统观点仍以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简称乳房切除)为主.随着近来保留乳房手术(简称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此病的治疗及其相关的诊断、病程等均有新进展.
-
边缘学科——神经眼耳鼻喉科学的展望与思考
现代医学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超声、CT和MRI的出现使医学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以传统观点看,即使可能造成术后视力丧失,也应该对胶质瘤和脑膜瘤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而在今天,医师可对部分患者采取非手术的保守治疗,除了一些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为良性或低度恶性外,CT和MRI的诊断也起了很大作用.
-
生长分化因子-8与骨骼肌再生
再生常意味着细胞的分裂增殖,但传统观点认为,骨骼肌属于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又称终末细胞,成熟的骨骼肌不能再生,肌纤维的有丝分裂罕见.是否成熟的骨骼肌内存在某种抑制细胞分裂增殖的特异性控制因子(或是增殖因子的缺陷、失活或不表达),长期以来,是生物医学界试图解决的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仅证实了骨骼肌的再生[1-5],而且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对骨骼肌再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11],其中新近发现的生长分化因子-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8,GDF-8)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节作用更为突出,又称为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超家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