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筋膜间区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性护理
笔者对如何做好筋膜间区综合征预防性、治疗性的护理工作作了一些探索,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自1983~1996年共收治筋膜间区综合征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发病部位:前臂8例,小腿6例。1例前臂骨折的病人由于及时发现本征的早期征象立即解除夹板固定,经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病人恢复良好。13例行筋膜切开减压术,其中12例受累肌群和神经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例因肢体缺血时间超过24小时,出现肌肉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被迫截肢。2 护理措施2.1 严密观察,早期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应严密观察、及早发现。临床上常用疼痛、麻痹、无脉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此外,筋膜间区内压力测定也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一般前臂和小腿的正常组织压分为9mmHg和15mmHg,如组织压分别升至55mmHg和65mmHg时,表示血流已完全停止;当组织压升高到低于患者的舒张压10~30mmHg时,则已有紧急切开筋膜间区的指征。2.2 预防性护理 ①肢体创伤出血者,在急救时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对有肢体血管损伤者,如股动脉或动脉损伤应及时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因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受其供养的肌肉等组织缺血在4小时以上,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后,肌肉等组织反应性肿胀,使筋膜室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容易发生本征。②对于行石膏外固定或小夹板固定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重点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包括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动脉搏动情况,应注意固定松紧适宜度。使用外固定后应抬高患肢,同时对肢体远端进行按摩,以促进血运及淋巴回流。③对疑有筋膜间区综合征的肢体不可将其抬高,因抬高患肢将降低局部血压,反可促进筋膜间区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可放于心脏水平位间断给予热敷、红外线照射及按摩治疗,以减轻肢体缺血缺氧。④对于肢体肿胀明显者,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2h后可重复1次,一般每日2次,连用3~5日,达到消肿的目的,预防本征的发生。
-
骨外Ewing肉瘤一例
患者女,14岁.2个月前被人捏伤左手第1掌骨大鱼际肌后,局部出现肿胀疼痛,一直未愈,1个月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步行困难,数天后逐渐出现右肩、胸部、双侧髋部及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抗风湿治疗症状无好转.体检:体温36.1 ℃.呈强迫仰卧体位,面色苍白.胸腰椎均有压痛,活动受限,左手第1掌骨周围肿胀,约3 cm×2 cm,质硬,压痛明显,皮肤无红肿,双肩胛骨、髂骨、胫骨及右大腿软组织压痛,下肢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85 mm/1 h.全身骨髓γ摄影示部分骨质代谢异常,非骨组织异常摄取,未排除钙代谢异常性疾病.
-
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摘除术
腰椎黄韧带是位于腰椎管内外腔之间的一道自然解剖屏障,在维持硬膜外腔内环境中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往往在摘除椎间盘髓核同时切除了黄韧带,破坏了黄韧带的完整性,造成术后粘连,疤痕组织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出现类似椎间盘突出症状,导致手术效果不满意以及患者不理解而造成医疗纠纷等等.我们在2004年5月~2006年10月应用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负压封闭引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筋膜室内组织压因肢体受压而升高,损害室内肌肉和神经的血液供应,组织急性严重缺血时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是挤压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多见于小腿和前臂,如不及时诊治,可迅速发展为骨筋膜室内组织(主要是肌肉)的坏疽、缺血性肌挛缩甚至包括肢端在内的整个肢体的丧失.
-
87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整体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痛病,因其突出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压迫附近的脊神经,病人常表现为腰痛伴坐骨神经痛,严重时剧痛难忍,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括.大多数早期病人经卧床休息、牵引、神经阻滞及A·P·L·D(经皮穿刺椎间骨减压)等方法可缓解症状,而有急性神经根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行椎板减压,椎阔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病人在手术前、手术中由于其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巡回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结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
药物治疗小腿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任何原因导致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急性缺血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常发生于小腿.其早期病理改变是可逆的.通过治疗6例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结果分析,有效率100%,药物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20%甘露醇连续用2次,明显增加单位时间里血液中浓度,通过强大的高渗透性利尿作用,将大量水分排出体外,降低患肢组织压;10%葡萄糖防止甘露醇反跳现象,维生素C促进血管再生,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患肢水肿.
-
1例气道换管器在颈前巨大包块麻醉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75岁,58 kg,"发现颈部包块30年,增大3月,伴通气不畅"收治入院.体检:病人不能平卧,呼吸时可闻及响亮哮鸣音,颈前正中可见一巨大包块约130 mm×100 mm×80 mm, 吞咽时活动差,质硬,气管不能触及.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HR 118 bpm,左心房受累,颈部彩超:颈部实质性肿块,左侧37.1 mm×11.0 mm×7.9 mm,右侧78.3 mm×44.1 mm×42.2 mm;X线摄片:气管左推移明显,左侧颈部软组织压迫气管明显,气管内径不能充分辨识;血、便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不良下颌义齿致舌系带处黏膜纤维增生的处理
在口腔修复门诊中,下颌义齿修复的患者很多,由于患者的年龄偏大,缺失牙的数目增多,齿槽骨的吸收,给修复制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临床出现的问题及复诊的次数增多,常见的问题有义齿固位差、组织压痛及由于边缘伸展过长致舌系带断裂处纤维增生等.
-
组织压动态变化对毛细血管-组织交换的影响
本工作建立了组织压动态变化对毛细血管-组织交换影响的模型,数值计算了由于组织压动态变化时的渗透率FR,渗透因子FF和毛细血管内血液表观粘度μ,并和静态组织压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组织压动态变化,使得这些重要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均随之发生动态变化.在一般静态情况下,血液表观粘度将沿毛细血管增加,并保持在一个较高值.而在动态情况下,只要组织压动态变化幅度适当,那么在一定的时相内,血液表观粘度保持在一个较低值不再升高.这是中医推拿滚法和振法活血化瘀血液动力学机制的一个合理解释.
-
大气压与生物体血压及组织压平衡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生物体(兔)对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方法 在不同气压下,观测对家兔耳廓动脉、静脉及组织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加压氧仓内空气压力的升高,家兔组织压、静脉压及动脉压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大气压与生物体的血压、组织压调节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
气囊止血带应用改进
气囊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普遍应用,一般在大腿或臂部先绑缚软衬垫,以防组织压伤,然后捆绑止血带.但是软衬垫远侧边缘容易吸收较多碘酊溶液,应用75%酒精棉球脱碘时难以彻底清除,而残留的碘酊常常灼伤局部皮肤,麻醉过后病人感觉局部疼痛,有时留下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
手术治疗小儿后天性肛前瘘
小儿后天性肛前瘘是肛瘘的特殊类型.乃因直肠肛门周围脓肿形成所致直肠阴道前庭组织压迫坏死,组织脱落形成瘘管.至于对本病手术治疗方式,各家有不同意见(1、2、4).
-
胸椎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11岁.行走时不慎摔倒,胸背部着地,感胸背上部疼痛,不影响行走.几天后疼痛加重,且下肢麻木、无力,遂来院就诊.查体:胸椎生理曲度正常,Th1~Th3椎体棘突及椎旁软组织压痛.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Ⅳ级.Th4平面以下皮肤感觉迟钝,双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胫后肌腱亢进.双侧巴彬斯基征(+),踝阵挛(+).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262U/l,其余均正常.
-
19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肢体骨筋膜间隔内,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筋膜间隔腔内组织压急剧增高,造成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而产生的综合征群.该病若治疗护理不及时,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肢体残废或截肢.我科1987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19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除2例截肢外,其余17例都恢复良好,现总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较为少见,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手术后,多见于下肢。临床分周围里、中央型及混合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女,48岁,外伤致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石膏托固定卧床2月,解除固定后,患肢肿痛。查体:左下肢剧烈肿胀,软组织压痛,患肢活动障碍。X片示:对位、对线可,有骨痴生长。静脉造影示: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近段血栓形成。 例2,男,50岁,外伤致股骨中下段完全性骨折,梅花针内固定术后2月。左下肢肿胀剧烈,浅静脉曲张,足靴区营养性变化,软组织压痛。X片示:对线、对位可,有骨痴生长。静脉造影示:股静脉近段血栓形成。 上述2例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5周后症状完全消失,无血栓形成后引起的深静脉功能不全。2 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桃仁15g、红花12g、独活15g、伸筋草30 g、木瓜15 g、加皮30g、防风12 g、 莶草30g、地龙20g、地凤文30 g。煎沸后熏洗患肢,每日1次,每次20 min,洗后,股内侧根部外敷活血化淤膏。 止血带结扎大腿根部,5%糖盐40 ml加蝮蛇抗栓酶1.25 g,由下肢远端浅静脉椎注,半小时后松开止血带,每日1次。同时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滴,青霉素抗炎。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防治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乏特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的有效根治手术,但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3例,术后胰漏发生率10.8%.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59例,女34例:年龄5~79岁,其中78例为50岁以上者.有9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胰头癌15例,胰头部囊腺癌7例,胆总管下段癌33例,壶腹部腺癌20例,十二指肠癌8例和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1例,残胃癌6例(肿瘤组织压迫胆总管导致黄疸):另外3例则分别为胰头囊腺瘤(5岁患儿)、胰头囊腺瘤(72岁女性患者)和胰岛细胞瘤(56岁患者).
-
挤压伤致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8例的护理体会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的一个或多个骨筋膜室内的组织压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升高到足以阻断室内肌肉和神经的血液系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如能及时诊治,则可完全或基本恢复患肢的功能;如诊治稍晚或失误,则将会发展为肌肉、神经的坏死,其结果是坏死肌肉的瘢痕挛缩及神经的麻痹.从而影响肢体的功能,甚者导致室内肌肉组织或肢体坏疽,除非大量彻底清除坏疽组织或截肢,否则将危及生命.1998~2001年,本院收治挤压伤至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共1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骨科手术使用止血带病人烦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止血带是四肢外科手术止血必不可少的工具,长期以来备受临床重视。它的功能是对病人实行肢体手术时暂时阻断该肢体的血供,可使手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中出血,为病人术后恢复提供有力条件。但止血带使用不当常出现不良反应,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软组织压扎伤。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烦躁等。因此,了解止血带的特性和术中注意事项方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慢性牙髓炎毛细淋巴管的透射电镜观察
牙髓在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炎症反应时,牙髓组织压的增高仅局限于炎症牙髓范围内,而不是累及整个牙髓,只有严重的、广泛的炎症才会导致牙髓坏死.我们考虑牙髓组织必须具备有效引流系统来清除过多的组织液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为了解正常和炎性牙髓组织压和淋巴引流的关系及毛细淋巴管与机体其他部位毛细淋巴管有何异同,我们对正常和炎性牙髓组织中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
SLIPA喉罩全麻在胆囊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前气管插管仍然是全麻下气道管理的主要方法,困难插管和气道反应仍然是气管管理的难题.传统带气囊喉罩由于气道密闭性差,长时间使用气囊对喉咽组织压迫性损害问题限制其广泛使用[1].SLIPA喉罩(streamlined liner of the pharynx airway)为一种新型喉上通气装置,在国内应用效果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SLIPA喉罩在LC中的应用,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