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一例

    作者:邢莉民;张伯龙;韩晓萍

    患者,男,36岁.因乏力、腹胀、进行性消瘦就诊.查体: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未触及,脾大:甲乙线25cm,甲丙线19cm,丁戊线3cm.血常规:Hb 59g/L,WBC 185.9×109/L,早幼粒细胞0.04,中幼粒细胞0.20,晚幼粒细胞0.18,嗜碱粒细胞0.03,杆状核细胞0.23,分叶核细胞0.24,BPC 130×109/L.

  • 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伴椎管内髓外造血一例

    作者:杨岩;杨艳萍;李薇;易永林

    患者,男,65岁,因腹部不适、黏膜潮红2个月于2005年3月8日入我院血液科.查体:颜面皮肤潮红,腹部饱满,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脾大,甲乙线9 cm,甲丙线12 em,丁戊线+1 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

  • 肝总管鳞癌1例报告

    作者:蔡骏;宣正荣;蔡滨

    患者男性,40岁.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进行性巩膜、皮肤黄染,尿色加深.无腹痛,无发热、寒战,无服药史.10年前曾患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23.6g/L、GOT230 u/L、GPT 235 u/L、r-GT 465 u/L、总胆红素186.2μmol/L、结合胆红素129.0 μmol/L、总胆汁酸165μmol/L.B超:结节性肝硬化、脾大,总肝管扩张,内见2.5 cm×1.8 cm增强光团,肝内胆管扩张.CT:肝硬化,脾大,总肝管扩张伴实质性占位2.6 cm×2.0 cm,肝内胆管扩张.行有关准备后择期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肝脏明显萎缩、淤胆、满布大小不等质硬之结节.脾脏14 cm×8 cm×5 cm,胆囊2 cm×2cm×1.5 cm大小,壁薄、内空如,胆囊管内径0.3 cm,胆总管内径1.2 cm,肝总管内径1.5 cm,壁薄约0.2 cm,左、右肝管汇合处及肝总管内有一2.7 cm×2 cm×1.5 cm椭圆型带蒂肿块,蒂长0.3 cm,带蒂处胆管外壁正常无浸润,蒂截面积0.4 cm×0.3 cm.

  • 中医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腹水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世玺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对80例门静脉高压性腹水的患者行中医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和西医内科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中医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中医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腹水具有明显的疗效.

  • 现代医学新技术(3)慢粒的靶点治疗药物——伊马替尼

    作者:张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占白血病总数的15%~25%.大多数患者起病较缓慢,初没有任何症状,之后逐渐出现乏力、低热、腹胀等不适;经检查可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查体发现脾大,且为巨脾,甚至可进入盆腔;骨穿刺可诊断慢粒.

  • 小儿斑疹伤寒38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连红

    1 临床资料我科近年来收治38例小儿斑疹伤寒,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3~14岁.38例均发热,多为稽留热及弛张热,头痛26例,出现烦躁不安、幻觉2例,皮疹24例,咳嗽10例,肝大8例, 脾大10例,腹痛、恶心、呕吐6例,胸闷、气短5例.

  • 浅析脾大与乙肝病毒的关系及肝功异常的分布

    作者:孙付河;殷继波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的国家,有1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3000多万,每年新增患者约900万[1].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许多这样的患者,不但周围人不知道,有许多患者自己也不知道.这不仅对与他们密切接触的人构成威胁,而且对他们自身也很不利.日常生活中自体和心理上的各方面不利影响,都可能使他们发病或病情加重.临床工作中,经常有一些既往无肝炎病史和临床症状的成年患者,进行B超检查时,发现他们的脾脏增大(成年男性脾脏大于4cm,女性大于3.5cm)[2].笔者随机对259例这类患者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和肝功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见表1.

  • 以进行性肝脾肿大为主要症状的POEMS综合征1例

    作者:高丽君;于立杰

    例1,男,57岁.主因腹胀、水肿1年,加重半年入院.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后加重,持续数小时缓解,伴下肢胫前非指凹性水肿,畏寒,食欲下降.半年前腹胀、水肿加重,水肿累及全身,包括头、胸、腰、腹、四肢,伴手足麻木、双下肢乏力.

  • 肝组织病理诊断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尹洪竹;赵彩彦;高子芬;丁洋

    患者,男,60岁。主因进行性脾大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3年于2014年4月12日住院。患者于3年前查体时发现脾大,白细胞及血小板低于正常,因患者无任何不适,未予诊治。后每年复查,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前化验血常规:白细胞(WBC)1.78×109/L,血小板(PLT)66×109/L,患者无发热、腹痛、恶心、纳差、尿黄、出血等症状,为进一步诊治以“脾大原因待查”入院。既往6年前曾患急性乙型肝炎(乙肝),当时查血常规:WBC 3.7×109/L,淋巴细胞(L)0.34,红细胞(RBC)4.62×1012/L,血红蛋白(HB)149 g/L,PLT 197×109/L;超声:脾11.2 cm×3.8 cm,经治疗后痊愈。本次入院查体:意识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软,肝未触及,脾肋下6 cm,质韧,无触压痛。入院后化验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血凝分析均无异常。乙型肝炎5项:抗 HBs (+)、抗-HBe (+)、抗HBc (+),余阴性;HBV-DNA、抗-HCV、肝病自身抗体、可提取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多肽、呼吸道病毒谱、CMV-DNA、EBV-DNA均阴性。血沉45 mm/1 h。腹部超声:肝回声增粗、脾大20.1 cm×5.7 cm。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不良;骨髓活检未见明显异常。电子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幽门螺杆菌(HP)(+),咬检组织病理未发现肿瘤细胞。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为排除肝硬化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示:肝细胞未见明显变性、坏死,肝组织内无明显纤维化,但见汇管区片状致密小淋巴细胞浸润,单一性,未见嗜酸细胞(图1),进一步行免疫组织化学示 CD20(+)(图2)、PAX5(+)(图3),CD3(-)(图4)、CD56(-)、NLM-1(-)、CD23(-)、Ki-67个别(+)(图5)、HBsAg (-)、HBcAg (-),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转入血液科化疗。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脾大
  • 面色苍白、乏力、发热、黄疸、脾大

    作者:刘清池;张慧敏;马传宝;王荣孝;冯新旺

    1 病例摘要患者,男,32岁.因面白、乏力2年于2003年12月23日就诊于我院.患者于2001年出现面色苍白、乏力伴小便黄、巩膜黄染,无发热,就诊于浙江省某中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4.3×109/L,血红蛋白(Hb)93 g/L,血小板(PLT)272×109/L,总胆红素31.4 μmol/L,直接胆红素10.6 μmol/L,肝胆脾CT示肝脾肿大,肝门脉、下腔静脉扩张,提示肝硬化改变,给予中药治疗,黄疸有所减轻,Hb无明显变化,转至浙江省某市中心医院做骨髓穿刺涂片:粒系占有核细胞0.288,有核红细胞占有核细胞0.640,并可见病态造血,铁粒幼红细胞占26%,可见环形铁幼粒细胞,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一例

    作者:彭文宏

    [病例] 男,29岁.1个月前出现呕血、便血,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胃镜提示食管静脉曲张.B超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腹水.治疗1周病情好转.半个月前出现言语不清,继而失语、不自主苦笑、痴笑、流涎、张口及进食困难、手舞足蹈、行走困难,收入我院.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家族史无特殊.

  • 门静脉海绵样变误诊一例

    作者:李楠;刘金华;冯然

    [病例] 男,44岁.因腹胀、乏力3月余,门诊拟诊"肝硬化”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史.查体:体温36℃,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116/74 mmHg.发育正常,营养好,意识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肝右肋下4~5 cm,表面光滑,质中;脾大,左锁骨中线左肋缘交点至脾下距离约20 cm,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远点的距离约24 cm,脾右缘与前正中线距离约6 cm,边缘清楚,质韧,无压痛;腹水征阳性,右侧腹壁静脉显露,血流方向向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粪隐血阴性.红细胞沉降率、尿素氮、肌酐,血钾、钠、氯、钙均正常;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44 U/L,总胆红素8.8 μmol/L,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的比例为1∶1,乙肝病毒标志物、甲肝及丙肝抗体均阴性.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均正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下腔静脉、肝后肝静脉异常血流频谱,脾大,厚8.3 cm,左肋下达髂嵴上连线,右缘近腹中线;骨髓穿刺示增生明显活跃Ⅱ,M/E=0.85/1,红细胞系中晚幼阶段比值稍高,部分细胞大小不均,成熟红细胞较多见,血小板成堆分布,易见细胞团(不明细胞),符合脾功能亢进.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行门静脉分流术.术后给予保肝、利尿等对症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状明显消失,临床症状好转出院.门静脉高压病按病因Wihipple分类分为肝内型、肝外型,其中肝外型的病因中门静脉先天性闭塞伴海绵状变性是一主要原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是一团细小的静脉聚集成海绵样瘤,不是真正的海绵状血管瘤.有人认为是由于血栓性门静脉炎后重新沟通的无数侧支循环网,但一般认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本病多见于儿童,但近年来成人发病趋于增多,可以出现门静脉高压和侧支循环.X线脾门静脉造影时,在门静脉的部位出现无数细小的血管网,类似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由于引起门静脉阻塞的因素均可导致静脉海绵样变的发生,故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上由于肝静脉回流受阻,有肝大、迅速出现的大量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亢进等表现,同时有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腹壁曲张静脉向上回流的特点.本例以脾大为主,骨髓穿刺诊断符合脾功能亢进,B超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下腔静脉肝后肝静脉异常血流频谱,支持本病诊断.本例门静脉高压症明显,但肝功能轻度异常,极易与各种原因所致的脾大相混淆.对一般状况好,肝功能正常,可较好耐受侵袭性治疗者应考虑分流手术;若门静脉高压症状表现不明显,亦可保守治疗.

  • 肝豆状核变性一例误诊

    作者:黄悦

    [病例]男,23岁.因头痛5天,加重1天入院.5天前患者自觉头痛,以两侧为重,呈持续性胀痛,伴轻度畏寒、鼻塞、口干,自服药物治疗无效,症状进一步加重.既往有急性肝炎病史.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意识清楚,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稍饱满,脾大平脐,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触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头颅CT、脑电图、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5次血常规均示全血细胞减少,4次尿蛋白(2+),红细胞(3+).2次粪常规正常.乙、丙、戊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免疫球蛋白正常.肝功能示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明显减少,肾功能示肌酐明显增高,铜蓝蛋白0.15 mg/L,血清铜低,尿铜>0.628 μmol/24 h.4次腹部B超检查均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胃镜检查示食管静脉曲张.裂隙灯下可见角膜色素环(K-F环).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并肾损害,肝硬化.对症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出院.

  • 脾淋巴瘤一例误诊报告

    作者:蔡建刚;吴旭光

    [病例]女,51岁.因发热、腹痛、腹泻4天入院.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39.8℃)、腹痛、腹泻,便后腹痛缓解.于当地医院就诊,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3天后腹泻稍好转,但仍有发热,遂来我院.有血吸虫病治疗史30年余年.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下肢血肿一例

    作者:徐敏;李英才;姚元章

    [病例] 男,32岁.因左大腿肿痛10余天,血肿切开引流术后1天入院.缘于10余天前不慎扭伤左大腿,感疼痛,行走稍受限,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疼痛稍缓解.1天前感左大腿肿胀明显,疼痛加剧,不能行走,该院诊断为"左下肢血肿".行血肿切开引流术,术中引流出较多暗红色积血,术后伤口渗血不止,故转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脾大(Ⅰ线为10 cm,Ⅱ线为23 cm,Ⅲ线为3 cm).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大一例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刘斯剑;何晖

    1 病例资料男,30岁.因乏力、盗汗、消瘦3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104/min,呼吸18/min,血压130/80 mmHg.意识清,语言流利,贫血貌,口唇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啰音,心率104/min,律齐.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巨大,脐下约8 cm,甲乙线25 cm,丁戊线10 cm.

  • 成年型Niemann-Pick病并脾功能亢进误诊报告

    作者:刘海峰;田水水;高玉玲;雷军强

    目的:观察成年型Niemann-Pick病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避免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曾误诊为贫血的1例成年型Niemann-Pick病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头晕、乏力7年,头痛及视物模糊1周入院。曾就诊于外院,按贫血予相关治疗效果欠佳。查体:贫血貌,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 cm。查血红细胞2.80×1012/L,血红蛋白86 g/L,血小板43×109/L。腹部超声检查示:脾门处厚6.0 cm,肋下可触及,脾内见1.1 cm ×1.2 cm大小且界限清楚的强回声。腹部CT扫描示:脾外缘占10个肋单元,实质内见1.1 cm ×1.2 cm大小的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尚清。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形态分析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0.7∶1,红系增生,巨核细胞伴成熟障碍,Niemann-Pick细胞占1.6%。诊断为成年型Niemann-Pick病继发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脾组织内可见胞浆透亮的Niemann-Pick细胞。后患者贫血症状好转出院。结论临床遇及难以纠正的贫血患者,应及时行超声、CT及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超声表现2例

    作者:曹佳颖;张晖;李超伦;王文平;纪元

    例1,男,36岁.体检发现脾占位1个月入院.查体:肝脾及浅表淋巴结不大.超声检查:脾大小正常,内见42 mm×37 mm团状低回声,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图1),考虑脾占位,性质待定,淋巴瘤不除外.磁共振考虑脾错构瘤可能大.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包膜完整,切面不均质.病理结果:脾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 瘤样脾动-静脉瘘超声表现1例

    作者:张计华;马虹;曹云峰;王沭国;张桂琴;刘广德

    患者男,50岁.5年前因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在当地医院曾按"胃炎"给予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4个月来曾无诱因呕血1次,量约300 ml.当时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超声提示:肝硬化,脾大.肝功能检查转氨酶轻度升高(ALT 48 U).按"肝硬化"治疗4个月不见好转而来我院.查体:慢性病容,消瘦,肝脾大,腹壁静脉曲张.超声检查:肝形态饱满,边缘变钝,包膜光滑,稍大,回声尚均匀,肝内门脉增宽,肝门处门脉宽 1.7 cm,入肝血流频谱呈波动性,速度29~32 cm/s,脐静脉开放,直径 0.4 cm,流速12 cm/s;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厚 0.5 cm,毛糙,内未见异常回声,胆总管 0.4 cm;脾形态饱满,长 16.7 cm,厚 6.7 cm,肋下 6.6 cm,脾静脉宽 1.6~2.0 cm,呈动脉样频谱,高流速28 cm/s;脾窝附近可见 4.8 cm×5.5 cm×4.7 cm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显示:内可见红蓝湍流血流信号,并可见血流由脾动脉进入,入口直径约 0.55 cm,高流速120 cm/s,由另一侧流入脾静脉,出口直径约 0.94 cm,流速32~52 cm/s(图1,2).超声提示:①门脉增宽,脐静脉开放,脾大,脾静脉增宽;②脾窝处无回声区(瘤样脾动-静脉瘘?);③胆囊壁增厚.肝功能转氨酶正常,肝炎各项病毒学指标均阴性.临床诊断:瘤样脾动-静脉瘘.半月后经手术证实.2个月后随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 原发性肝癌腹膜后及脊柱旁转移灶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1例

    作者:李秀霞;张宁;毛天杰

    患者男,64岁.主因间断性左季肋部及右背部疼痛2个月入院.既往有20余年乙肝病史.查体:肝、脾未触及,左季肋部、右背部及肝区叩击痛.超声检查:肝内可测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团,大者约5.1 cm×5.7 cm,脾大,提示肝硬化伴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病变.后行强化CT扫描,示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病变,左侧脊柱旁及右侧腹膜后转移.

393 条记录 7/20 页 « 12...45678910...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