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扁桃体结核误诊为扁桃体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咽部不适3月,加重1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为午后发热,热型为间歇热,体温高达39.5℃,咽部肿痛,吞咽稍有不适,无咳嗽、咯痰,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气短,无头痛、头晕、乏力.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4.9~18.2×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为0.83,当地医院先后给予阿莫西林、阿奇霉素、阿司匹林、左氧氟沙星及可欣林治疗1周后,咽部症状稍有减轻,体温下降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来门诊部.
-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报告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3岁,离休干部.有青霉素过敏史,有甲亢病史.患者因乏力、消瘦、低热三周而于2001年9月10日入院,初步诊断:发热待查.碘过敏试验阴性.9月28日8:30患者在我院放射科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使用碘必乐300约60ml静滴作增强造影,造影剂使用约半小时后,患者出现咽部不适,咳嗽、咯少量白粘痰,头晕、面部潮红,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喘憋,口唇紫绀,急予地塞米松5mg静推后返回病房,9:20患者平卧病床,神志清,气急,发音困难,大小便失禁,查体:体温36.8℃,血压160/75mmHg,口唇青紫,手指末梢皮肤温度下降,三凹症明显,两肺底可闻及散在哮鸣音,无水泡音,呼吸35次/min,心率110次/min.
-
食管源性胸痛46例临床分析
食管源性胸痛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因其酷似心绞痛而常被误诊。我们报道46例酷似心绞痛样胸痛,缺乏上腹灼热、反酸、反胃和非进行性吞咽困难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均被长期误诊。现就其误诊原因和对GER病的认识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1995年3月至2000年4月门诊和住院患者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33~75岁,其中40岁以上者占85.6%。1.2 症状和体征:本组46例均以反复发作性胸痛就诊,无上腹灼热、反酸、反胃及非进行性吞咽困难。胸痛特点为夜间睡眠时胸痛。胸闷17例,饮水和餐后胸痛15例,无明显诱因者14例。其中伴左上肢放散性痛者14例次,心悸15例次,咳嗽、气急12例次,咽部不适5例次,两肺干湿性音8例次,左肺呼吸音减弱者8例次,心音减弱者10例次,上腹压痛和肝脏肿大各10例次。
-
教师的防病保健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经常讲话、站立和伏案.因此要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来做好以下的防病保健工作.咽喉炎、慢性咽喉炎是教师的常见病.教师用声不当,讲话声音过高,时间过长,都会使声带频繁颤动,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声带损伤而引起咽喉炎.另外,吸入有刺激性的粉尘,如粉笔末等有害物质亦可诱发此病.得了这种病后,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发痒、发干或有异物感,常干咳.预防咽喉炎,关键是要在急性期彻底治愈.
-
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为淋巴结核1例
患者,男,17岁,学生.以“左腋窝淋巴结摘除术半年,颈部包块1月”为主诉于1999年10月29日入院.半年前发现左腋窝包块,直径约4cm,轻压痛,伴发热40℃,无咳嗽、咯血、低热、乏力及盗汗,无咽部不适.在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治,行左腋窝淋巴结摘除术,病理结果示:淋巴结核.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2月,后停吡嗪酰胺,一直规律服用异烟肼、利福平,病情好转.1月前发现左颈部数个串珠状结节,10余天后对侧颈部淋巴结亦肿大,发热,高体温40℃,乏力、纳差、盗汗明显,体重明显减轻.既往体健,常规预防接种,否认结核病接触史.
-
扁桃体结核1例
患者,女,67岁,咽部不适8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2年4月8日住院.患者反复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分泌物较多,吞咽时有疼痛感.
-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8例X线表现分析
资料与方法我院1998年至今明确诊断的8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其中男6例(75%),女2例(25%),年龄30~60岁.其中以咽部不适就诊6例,吞咽困难就诊2例.本畸形为数字胃肠机在钡餐透视例行检查食管时发现,同时拍摄食管正、侧、双斜位片.
-
阵发性咽部不适,胸闷4年,阵发性胸痛10天,加重2天
患者,男,62岁.主因"阵发性咽部不适、胸闷4年,阵发性胸痛10天、加重2天"于2005年8月15日经我院急诊收入心内科.
-
敦煌地区青年人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资料与方法1983年4月~2009年6月经纤维胃镜检查,活检证实为食管癌2768例;35岁以下316例(11.4%),男212例,女104例;男:女=2:1;年龄26~30岁75例,31~35岁241例.临床表现及病程:早期咽部不适,胸部隐痛,有时吞咽不畅,或感觉梗噎,随后又消失,间隔数日或数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部分有嗳气、呕逆,自觉进食缓慢,食管内有异物感,隐痛与灼痛等症状,后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或背痛,部分出现乏力、体重减少.本组胸背疼痛81例,灼热感46例,嗳气、呕逆32例,吞咽困难40例,哽噎感56例,体重减轻28例,异物感32例.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咽炎(chronicpharyngitis)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慢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临床症见咽部不适、发干、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及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等体征,如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可引起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咽食管Zenker憩室3例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39岁,因咽部不适,吞咽梗阻感3个月就诊,行颈部超声检查.自述2年前曾因头晕行颈椎CT检查,疑甲状腺左侧叶结节.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匀,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回声.于甲状腺左侧叶上部后方见一低回声(图1),大小约13mm×11mm×7m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状略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嘱患者反复做吞咽动作,可见气体进入,呈高回声伴后方彗星尾征,并可见气体高回声随吞咽动作移动变化(图2).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后方低回声,可疑咽食管Zenker憩室,建议进一步检查.后行食道气钡双重造影:食道未见明显异常.又做甲状腺CT检查:见甲状腺左侧叶后方气体低密度灶,吞食造影剂后,见少量造影剂进入,气体低密度灶减小.诊断:咽食管Zenker憩室.
-
下颌运动障碍警惕颞动脉炎
70岁的武大爷,连续发热一个月,始终没有查出原因.和普通发热不一样的是,发热前武大爷没有畏寒症状,只是稍有咽部不适,同时伴有头痛及明显的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体温高超过39℃.一个月过去了,武大爷还是没有退烧,人也瘦了一圈.
-
海藻玉壶汤化裁治疗声带小结1例
患者,男,38岁,工人,1998年7月28日初诊.半年前自觉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时轻时重,经对症治疗难得痊愈.3个月前又就诊于某三级医院耳鼻喉科,经喉镜检查示:声带游缘前中1/3交接处两侧对称突起,呈苍白色,局部水肿,充血,并有分泌物附着.
-
乌灵胶囊联合清咽理气散加减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乌灵联合清咽理气散加减治疗咽异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咽异感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清咽理气散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乌灵胶囊联合清咽理气散进行治疗,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复发率为1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复发率为26%,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治疗后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SCL-90量表得分对比中,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2组数据差异性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清咽理气散治疗咽异感症,应用清咽理气散消除患者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等,再配以乌灵胶囊治疗患者的神经衰弱、精神焦虑等精神障碍,故疗效显著.
-
针刺配合纤维胃镜检查的体会
纤维胃镜检查时,患者往往有明显不适感,如呼吸停顿、咽部不适、恶心、呕吐、咳嗽、呼吸不畅等,给纤维胃镜检查带来困难.本试验采用针刺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春分节气刺络拔罐预防感冒
1999年春分—2010年春分,笔者对经常感冒的患者于春分节气刺络拔罐来预防感冒,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3~80岁.临床表现为每当天气过寒过热、气候变化剧烈时及身体过度疲劳时或在感冒流行季节很容易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发热恶寒等感冒症状.所有病例均排除出血性疾病以及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疾病者.未连续治疗满3年者不纳入统计.
-
隔蒜灸治疗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称之为"喉痹""咽干""咽痛",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微痛、干燥及异物感,常有咳嗽的症状特点等[1].由于病变部位特殊,病因复杂,症状顽固,病情常易反复,中西医药物治疗总体疗效欠佳.笔者自1998年5月-2010年8月运用隔蒜灸治疗慢性咽炎236例,现报道如下.
-
CT诊断喉癌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人资料50例全部行喉镜活检和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性42例,女性8例;全部病例均有咽部不适、喉痛、声嘶,部分患者有异物感、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少数病例颈部可扪及包块.
-
清开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128例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为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患者常有咽部不适、异物感、灼热感或微痛感、干咳、反复声音嘶哑等其中的一些症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近2年来用清开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1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历时6年诊断口服红花严重过敏反应1例
病历简介某女,45岁,干部.1995年7月20日晚10:30因病服中药(内含红花12g),服药后10min,即感觉舌麻,咽部不适,旋即出现声嘶,气憋感,0.5h后手足心瘙痒,鼻塞胸闷,继而全身皮肤潮红,出现弥漫性分布的风团样皮疹伴瘙痒,腹痛腹泻,为水样便,自服"息斯敏"1片后胸闷症状缓解,仍感全身瘙痒,发热,并有四肢颤抖.0:30来院就诊,查体见:T 36.5℃,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全身皮肤潮红,有弥漫性分布的斑丘疹,按之褪色,四肢呈颤抖状态,眼睑轻度水肿.血常规:WBC 11.4×109/L,N 43%,L 54%,M 3%,嗜酸细胞计数88/mm3,门诊遂以"中药过敏"(具体药物不详)收入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