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白家璐;杨玉清;姚宏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存在的极少量(1%)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根源[1]。因此,分离鉴定这类细胞对于进行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 ,CSC )靶向治疗,彻底摧毁肿瘤的母体,以及恶性肿瘤的终治愈,有着深远意义。
      一个多世纪前 Cohnheim 首先提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随后更多的生物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个观点。肿瘤干细胞假说也随之被提出,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在1994年被发现,研究人员在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发现存在一小群细胞表达与正常造血干细胞相类似的表面标志,并且可以使非肥胖性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患白血病,而其他被分离的细胞却不能[2]。因此,此法被认为是确定是否为“肿瘤干细胞”的标准方法。

  • 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及临床前景展望

    作者:戴毅;韩忠朝

    神经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具有补充、修复的能力.迄今为止,已在人和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了神经干细胞.它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有持续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能产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多种神经组织细胞.神经干细胞的形态、位置和表面标志已被初步认识,分离培养技术日趋成熟,对其调控机制、迁移特性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疗法等临床试验也已展开.神经干细胞必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在更广阔的临床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首次换液时间对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杨辉;蔡光先;刘柏炎;蔡莹;谢勇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首次换液对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和表面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2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三四周龄昆明种小鼠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室提供(许可证号:医动字第20-002号).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小鼠股骨,以低糖DMEM培养液冲出骨髓,1 000 r/min离心10 min,去除脂肪和上清液,DMEM重悬,洗涤细胞,同样条件下离心,弃上清液,将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 15胎牛血清、105 U/L青霉素G、100 mg/L链霉素的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重悬沉淀,以1×108L-1接种于24孔板,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第1组于24 h全量换液,第2组于3 d全量换液,第3组于5 d全量换液.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原代培养24 h、3 d、5 d首次换液后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表面标志物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原代培养24 h换液,可见少量贴壁细胞,形态不规则.原代培养3 d首次换液,可见较多贴壁细胞,并形成细胞团,细胞为椭圆形、短梭形.原代培养5 d换液,可见明显集落形成,贴壁细胞量多,细胞呈梭形.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原代培养24 h首次换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较缓慢,对数生长期晚;原代培养3 d首次换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快,对数生长期早;原代培养5 d首次换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前6 d生长速度较快,6 d后生长渐缓慢.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三组间比较CD44、CD45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24 h首次换液:(88.13±1.60)%,(26.25±2.60)%;3 d首次换液:(85.21±1.80)%,(29.37±1.30)%;5 d首次换液:(79.85±1.50)%,(36.54±1.20)%,P<0.01].结论:不同时间首次换液对贴壁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有影响,单从细胞纯度来考虑,24 h首次换液较为理想,从细胞生长情况和纯度综合考虑,3 d首次换液较为理想.

  • 以α6-integrin和c-kit为特异性表面标志分离筛选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可行性

    作者:杜贤进;张茨;刘春霞;王玲珑;余小祥

    背景: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精原干细胞分离效率较高且较为公认的方法是通过隐睾模型结合表面标志进行多参数筛选.目的:探讨06-integrin和c-kil作为分离筛选精原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5/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完成.材料:6周龄雄性昆明白小鼠40只,随机分为隐睾组、正常对照组,20只/组.方法:隐睾组小鼠建立隐睾模型,麻醉后腹部正中切口,将两侧睾丸拉入腹腔,将脂肪垫靠近附睾处各缝一针,分别固定在侧腹壁.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干预.造模后两三个月,采用传统的两步消化法获取生精上皮单细胞悬液,加入FITC标记的抗α6-integrin抗体和PE标记的抗c-kit抗体,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α6-integrin+和c-kit双重筛选,锥虫蓝染色监测细胞活性.主要观察指标:隐睾的形态学变化,精原干细胞分选结果.结果:隐睾小鼠的生精小管内细胞排列紊乱,层次及管腔消失,小管中央可见分裂相细胞,细胞数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隐睾组side scatter(low)、Forward scatter(hi)区的睾丸细胞增多,图形向左上移位.α6-integrin+和c-kit-细胞分布存在明显的相互偏离,即α6-integrin+细胞绝大多数不是精原干细胞,c-kit-细胞绝大多数也不是精原干细胞.从隐睾组筛选出具有sidescatter(low)、α6-integrin+、c-kit-特征的细胞数占睾丸细胞总数的2.8%,此即为精原干细胞,锥虫蓝监测结果显示细胞活性达95%以上.结论:采用α6-integrin和c-kit这两种表面标志进行精原干细胞的筛选,尽管可以提高细胞悬液中的精原干细胞纯度,但均缺乏特异性.

  • 炎症牙髓干细胞:起步研究与未来发展

    作者:赵华翔;赵珊梅;辛欣;张博;马宁虎;李沐嘉;张梦琦;李昂

    背景:炎症牙髓干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牙髓干细胞,目前尚无对其研究进展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炎症牙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方法:以“(Pulptis OR Inflam* Dental Pulp* OR Human Dental Pulp with Irreversible Pulpitis)AND Stem Cel*/(牙髓炎OR炎症牙髓OR不可逆性牙髓炎)AND干细胞”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及VIP数据库(时间:建库至2014年2月),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进行炎症牙髓干细胞研究进展的全面总结。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1篇文献进行研究,全面阐述炎症牙髓干细胞的研究历史、材料来源、细胞培养、表面标志、扩增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动物模型及临床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炎症牙髓干细胞研究尚处于起步,培养条件和动物模型的建立正处于探究阶段,扩增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研究结果尚有争议,而在免疫特性、亚群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研究较少。

  • 人NK细胞亚群与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艳莹;吴长有

    NK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病毒感染免疫、肿瘤免疫、移植的排斥反应以及在免疫的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NK细胞并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体,根据表面标志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NK细胞分为不同的亚群.

  • NK细胞系细胞毒效应MTT比色法优化条件探讨

    作者:李爱玲;孙汭;张建华;孙安源;田志刚

    自然杀伤细胞(NK)以其独特的抗病毒、抗肿瘤活性而成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于NK细胞数量少,且无特异性表面标志,难以获取高纯度的NK细胞,一度成为深入研究NK细胞的障碍.

  • HIV原发感染者NKT细胞基线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张剑;崔小健;李金程;周方圆;张子宁;傅雅静;姜拥军;尚红

    目前国际上对NKT细胞在HI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变化研究甚少,特别是在HIV原发感染者NKT细胞的基线功能变化还未见报道.本实验主要应用多色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以CD3+CD56+表面标志定义NKT细胞,检测了HIV原发感染者NKT细胞IFN-γ的分泌、CD107a分子表达情况,为探索HIV感染对NKT 细胞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 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作者:费倩怡;刘春丽;朱振威;刘志辉;刘书会;王占义;金巨楼;王敬龙

    目的:从人足月的胎盘羊膜中和Wistar大鼠股骨及胫骨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人胎盘来源MSCs(HPMSCs)和大鼠骨髓来源MSCs(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及其多分化潜能.方法:将人足月胎盘组织通过胶原酶Ⅱ消化培养获取HP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4周龄Wistar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中分离、纯化大鼠BMSCs,运用活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阳性率;用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磷酸甘油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用茜素红染色鉴定;用胰岛素、地塞米松、IBMX和吲哚美辛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以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HPMSCs为梭形贴壁细胞,增殖能力较强,CD44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45%和1.67%;BMSCs为圆形、梭形和多角形,增殖能力强,CD44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11%和2.68%.2种细胞经过成脂诱导液和成骨诱导液诱导后,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表明2种细胞均可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结论:HPMSCs与大鼠BMSCs的生物学特征相似,同样具有多分化潜能,HP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 肝叶长轴垂直斜面形态结构及潜在临床影像诊断价值

    作者:范立新;任家武;周小兵;黄祖平;周坤

    目的:观察标本肝叶长轴垂直斜断面及肝表面形态结构,探讨肝叶长轴垂直斜断面潜在的临床影像诊断意义.方法:对37例成人尸肝经左叶上、下段,方叶和右叶长轴、且垂直于横轴面之斜断面以及肝表面标志进行命名,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并研究其相应长轴和短轴与肝表面结构的联系.结果:肝表面标志形态:网膜结节以半椭球型为主,占86.5%;方叶后区以平坦型为主,占83.8%;右肝下极丘型,占91.9%;肝嵴线型、平坦型分别占81.1%和11%.各叶斜断面形态与特点:均由前后两个近似三角形组成,各断面前三角形顶点之连线与肝膈面膨隆带区重叠;肝左叶上、下段长轴斜断面后三角形顶点均100%与网膜结节重叠;方叶长轴斜断面后三角形顶点有16.2%不落在方叶后区上;右叶长轴斜断面后三角形顶点为丘型右肝下极占91.9%,顶点在右肝嵴线上占8%,两者重叠率均为100%.结论:肝各叶斜断面形态均由前后两个近似三角彤组成,其两个三角形顶点分别落在肝腹侧和脏侧隆起肝表面标志结构上,诸断面能够良好的反映上述肝表面标志形态大小的变化.

  • 动物组织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学

    作者:姜俊芬;韩伟

    要了解某种特定细胞的结构、功能或表面标志等特征,就必须将其在体外培养增殖获得足够的数量以供研究,这首先就必须获取种子细胞.从血液、淋巴液等液体中分离细胞时,可直接进行纯化,从心脏、肝脏等器官分离细胞时,一般的方法是先获得细胞悬液,再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近年来细胞分离纯化技术发展较迅速,它们主要依据两类原则:(1)各种细胞不同的物理性状,如:大小、密度、表面电荷及黏附能力等;(2)各种细胞表面受体或抗原的差异.本研究对其中一些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述.

  • Nestin及P53在早期胚胎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杨开明;李爱冬;羊惠君

    Nestin(巢蛋白)为神经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在其他组织的前体细胞中也有表达.Nestin作为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在细胞分化结束时表达下降[1].P53基因具有特异的转录激活作用和肿瘤抑制作用,与生长发育有关[2].在胚胎发育尤其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Nestin及P53的作用还未见相关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胚胎早期肝、肾上腺,椎间盘器官组织中Nestin及P53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多聚体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作者:李晓丽;单宁宁

    淋巴细胞是一群极为复杂的不均一细胞,它包括许多形态相似而表面标志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群与亚群.选择性地分离出均质性的特殊淋巴细胞群及亚群,对深入研究免疫细胞的结构、分化过程、生物学特性与功能,以及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大都根据细胞的表面标志、理化性状及功能的不同,对淋巴细胞进行选择性分离.尤其抗原特异性T细胞在控制感染和保护性免疫应答以及抗肿瘤效应和自体免疫综合征等疾病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T细胞克隆主要是通过大批培养获得的,从而导致一些T细胞的各组分存在一定的偏差,使研究不准确.而MHC多聚体是携带具有同类抗原肽结合位点的分子,所以能够提供一种清楚观察T细胞群,识别特异性抗原位点的有效方法[1].该技术可以使我们了解T细胞应答在体内是如何调节的,了解保护性和长期免疫是如何建立的.

  • 人骨髓基质细胞表面标志的研究

    作者:柴岗;张艳;刘伟;崔磊;曹谊林

    目的 研究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细胞的表型.方法 8例成年志愿者(无系统性疾病,20-40岁)髂前上嵴骨穿法得人骨髓,密度梯度法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单纯DMEM培养液,分别培养至第2代细胞,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鉴定hMSCs细胞表型,CD105,CD166,CD29的表达.结果 第二代细胞可见明显CD105,CD166,CD29表达,第二代细胞CD105阳性率78±6%,CD166阳性率43±7%,CD29阳性率69±12%.结论 人MSC体外经传代培养后可表达干细胞特征表型.

  • 耳解剖基础(上)[耳显微外科2007版(一)]

    作者:王正敏

    1 颞骨解剖颞骨位于颅底的两侧,由4部分组成:鳞部、鼓茎突部、乳突部和岩部.1.1 鳞部鳞部扁薄微凸,表面有颞线,供颞肌附着,为手术的重要标志.外耳道后上方有一小窝称外耳道上三角(suprameatal triangle),以耳道上棘(Henle棘)为界.耳道上三角为鼓窦的表面标志.鳞部下前方为颧突,与鳞部、鼓骨共同组成下颌关节窝.窝后岩鼓裂有颌内动脉的鼓支穿过,裂内侧为中耳.裂旁有一鼓索小管(Huguier小管)通过鼓索神经.

  • 重组hFOXA2和hPDX1慢病毒载体诱导乳牙牙髓干细胞重编程为胰岛素生成样细胞

    作者:石建峰;朱春晖;刘瑾;孙俊毅;饶国洲;李昂

    目的:构建重组转录因子hFOXA2和hPDX1慢病毒载体,转染乳牙牙髓干细胞,诱导其向胰岛素生成样细胞(insulin-producing cells,IPCs)分化.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DPSCs),有限稀释法纯化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标志,并进行体外多向分化诱导验证;构建重组Lenti-hFOXA2、Lenti-hPDX1慢病毒载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通过荧光细胞计数测定病毒感染效率和滴度;以佳感染复数(MOI)感染牙髓干细胞,诱导其体外重编程为胰岛素生成样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测定PDX1 、FOXA2及胰岛素原表达,ELISA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人DPSCs;细胞表面表达STRO-1 (98.01%)、CDl46(98.51%)、CD34(99.54%)和CD45 (24.08%).体外成骨、成软骨、成脂肪诱导分化特异性染色阳性;成功构建重组Lenti-hFOXA2、Lenti-hPDX1慢病毒载体,双酶切和测序鉴定与GenBank的序列完全符合;病毒包装效率分别为(96.15±0.17)%和(95.49±0.21)%,感染滴度约为1.80×108 GTU/mL,佳MOI为20;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原、FOXA2和PDX1,胰岛素分泌量为1.92 μmol/L,较未诱导组和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DPSCs经重组转录因子慢病毒载体Lenti-hFOXA2、Lenti-hPDX1转染诱导,可启动细胞重编程机制,形成胰岛素生成样细胞,可作为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

  • 体外培养人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李昊妍;梁景平;吴安平;张秀丽;殷德民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因正畸拔除的第一前磨牙,用酶消化法分离能够形成克隆且具有高增殖力的细胞,细胞以低密度接种传代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取第4代细胞,用含有20%胎牛血清、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培养液诱导3周,茜素红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矿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牙本质涎蛋白(DSP)表达,改良Kaplow氏法检测诱导前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结果 诱导前细胞表达Stro-1、Cbfa-1、和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呈弱表达,不表达DSP;诱导后细胞表达DSP,碱性磷酸酶呈强表达,并可见钙结节形成.结论 分离所得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并在诱导后表达DSP而具备牙髓干细胞的特征.

  • 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皮化

    作者:胡昕婴;史剑慧;牛玉宏;葛均波

    目的探索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hMSC)内皮分化的潜能与条件.方法采用含多种生长因子的内皮细胞支持液EGM2-MV(Clonetics)作为体外内皮化诱导剂,观察形态学和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的变化,研究hMSC体外内皮化的条件和诱导效果.结果经25% EGM2-MV诱导后,细胞生长良好,在多种生长因子的刺激下,原先长梭形的细胞缩短,出现鹅卵石样形态.诱导培养10 d后,经流式细胞学检测,内皮干细胞标志CD133阳性率明显升高,基质干细胞标志CD106阳性率下降.结论 hMSC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利用含有多种生长因子的内皮细胞支持液EGM2-MV,可在体外诱导hMSC向内皮细胞分化.本研究为利用自体MSC移植重建心脏血运提供实验依据.

  • 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培养及其特征鉴定

    作者:ZHOU Zhong-hai;许文荣;WANG Xing-zhong;邱国强;XIE Xiao-bao;周洪兴;QIAN Hui;阴晴;ZHU Wei;徐静;SI Yuan

    目的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获得白血病干细胞并进行特征鉴定.方法 体外培养A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长期存活及增殖特性,用染色体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其核型和细胞表面标志,用RT-PcR技术分析其nucleostemin、Bmi-1、ABCG2、promininl、OCT4、Nanog等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白血病细胞呈集落样悬浮生长,在体外能存活12个月以上并保持增殖特性.染色体核型呈亚四倍体.表达上述干细胞相关基因.细胞表面表达CD38、CD29、CD44和HLA-DR,弱表达CD19和CD71,不表达CD34、CD13、CD2和CD105.结论 经培养获得的白血病细胞,具备肿瘤干细胞的一些特征,提示为白血病干细胞.

  • 后颅窝颅骨表面标志与静脉窦关系影像学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英亮;章文斌

    在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尤其是铣刀铣开骨瓣过程中,颅骨关建钻孔位置的选取对横窦、乙状窦的保护至关重要。以往多采用颅骨表面解剖标记来确定关键孔的颅骨外表面的位置,常用的解剖标记包括星点、上项线、乳突后缘等[1]。应用广泛的为星点,即枕乳缝、顶乳缝、人字缝的交点,此点被广泛认为是横窦乙状窦移行处的颅骨表面标记。

67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