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PI3K/Akt/mTOR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真核生物对诸如生长因子受体、激素、细胞因子等刺激产生应答,激活细胞内不同信号传导通路,其中PI3K/Akt/mTOR是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通路在多种常见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肝癌、肺癌及淋巴瘤等的发生发展中凸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做好靶向病理诊断夯实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
近30年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调解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及凋亡的信号分子、肿瘤血管形成以及大量非随机出现在各种肿瘤的染色体易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地不断涌现,已为针对这些关键分子靶点开展肿瘤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
雄激素对老龄大鼠血管平滑肌组织雄激素受体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我们通过本试验探讨不同剂量的庚酸睾酮(TE) 对衰老雄性大鼠血管平滑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 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生物靶向药物ZD6474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前细胞毒性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仍占主导地位,其能有效的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进展,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别的深入认识,针对肿瘤发病中的分子事件进行干预的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导及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其作用靶点可以是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抑或是细胞内信号传导通道中重要的酶或蛋白质,广义的分子靶点则包括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浸润、迁移、淋巴转移以及全身转移等过程的从DNA至蛋白水平的任何亚细胞分子.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概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其并发症是目前全球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增殖是AS病变的病理基础,来自内膜层SMC的巨噬细胞在内皮下蓄积,使得斑块形成、破裂,终导致血管闭塞并发生临床事件[1].30年前,研究人员从血小板中发现了一种可刺激SMC生长的血清衍生因子,即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DGF在损伤部位蓄积,并在细胞外基质增殖使损伤扩大,它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一起组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
-
北京市23所医院2000年至2004年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情况的调查和回顾性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被定义为发生于胃肠道,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并表达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KIT蛋白的间质肿瘤[1].既往由于对GIST起源和分化缺乏充分的认识,无严格的诊断标准,因此对于该病有多种命名,而且存在临床治疗措施不当的问题.
-
酪氨酸激酶受体B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的失巢凋亡抑制
酪氨酸激酶是细胞分化、凋亡、增殖和浸润的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中心调控因子,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是酪氨酸激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原癌基因Trk编码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有抑制失巢凋亡、诱导癌细胞转移的作用,为失巢凋亡抑制与恶性肿瘤浸润的关系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非洲和非洲裔美国绝经前女性好发,约占乳腺癌的15%.
-
盐皮质激素受体与内耳
生理条件下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主要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发挥作用.MR属于类固醇/甲状腺/维生素A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受体超家族(steroid/thyroid/retinoid receptor superfamilv of ligand-dependent transcription factors)的一员.体内除了肾脏、结肠、唾液腺这些经典的靶组织以外还存在多处MR作用的靶组织.本文拟综述MR的结构特点、作用方式及其与内耳组织的关系.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域与乙肝核心抗原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
原发于肠系膜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胃肠道问质瘤(GIST)是原发于胃肠道、网膜及肠系膜的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D117(Kit蛋白)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肿瘤[1].影像检查在GIST的检出、良恶性判定及疗效监测中起着积极作用.多数GIST的影像文献多为发生于胃肠道的GIST[2-5],而发生于胃肠道外GIST的影像表现文献较少[6-10].笔者搜集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于肠系膜的GIST(mGIST)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p27、Her-2/neu蛋白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约20%乳腺癌患者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neu的扩增和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的蛋白如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简称p27)表达下降,这些变化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我们通过检测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乳腺科手术治疗的105例乳腺肿瘤患者乳腺肿瘤组织中p27和Her-2/neu的表达水平,探讨这两种物质与乳腺肿瘤的发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报告如下.
-
Her-2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的一线治疗进展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但迄今为止,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临床Ⅳ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不足25%[1,2].人类表皮样生长因子受体(Her-2)作为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子,同时也是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3].在15% ~20%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中存在Her-2扩增或高表达,Her-2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预后差、OS低和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较短的特点.对于这类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赫赛汀(R))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的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获得更长的OS和至进展生存时间(time to disease to progession,TTP),目前已成为一线的标准治疗方案[4].然而,其他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新的治疗策略也被证明具有一定前景,本文就近年来Her-2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的一线治疗进展做简要综述.
-
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治疗进展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确切病因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对无手术禁忌证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术后辅以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原癌基因Her-2过度表达影响乳腺癌术后治疗效果.Her-2原癌基因是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20%~30%乳腺癌患者Her-2过度表达,其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本文将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K-ras基因可能帮助结肠癌患者选择西妥昔单抗治疗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直接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改善对化疗无效的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提高其生活质量,但临床中约50%的患者存在西妥昔单抗治疗无效.
-
活化心脏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有望逆转肥胖患者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LVH)及其继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当前致使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既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引起LVH的主要原因.导致肥胖的原因除了与调节能量代谢和食欲的激素有关之外,还与瘦素(leptin)缺乏或受体不敏感有关.动物试验表明瘦素的缺乏或不敏感可导致LVH,而人类肥胖与高瘦素血症以及瘦素不敏感有关,因此,对于人类而言,单纯补充瘦素对控制肥胖和LVH很难奏效.是否有与瘦素作用相平行的因子能够逆转心脏结构呢?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Shubha V. Y. Raju为首的研究者将研究重点转移至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上,研究活化CNTF受体能否逆转LVH,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PNAS,2006,103: 4222-4227).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造血细胞膜因子受体后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发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细胞膜因子受体后信号通路有多种异常,这些异常与恶性克隆细胞凋亡减少、恶性增殖和分化障碍有关.现对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Ras/Raf/MEK/ERK通路1.正常造血中的Ras/Raf/MEK/ERK通路:许多促进增殖、抑制凋亡的细胞因子能激活Ras/Raf/MEK/ERK[又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通路,常见的如EPO、干细胞因子(SCF)、G-CSF、GM-CSF、IL-3.以及近年发现的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Flt3)配体FL、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1].配体和受体结合,使得胞质中包含SH2区的蛋白Shc和受体C末端相联系并引导Ras蛋白和三磷酸鸟苷(GTP)与细胞膜结合,Ras、GTP复合体进而通过Scr家族激酶激活Raf蛋白.
-
1例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诱发DIC的护理
吉非替尼是肺癌靶向治疗的新药,是第一个被证实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表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用于治疗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吉非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腹泻、恶心、呕吐、皮肤干燥、间质性肺炎等[1].此外,吉非替尼还可能引起厌食、口腔黏膜溃疡、脱发、胃出血、阴道出血、乏力、发热、关节痛、谷氨酰胺转移酶升高、心动过缓、便秘、指甲变化、双眼于涩、耳鸣等不良反应,但未见吉非替尼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报道.我科2011年曾收治1例因服用吉非替尼诱发DIC的肺癌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唾液分泌相关的涎腺受体
所谓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药物、毒物等)并与之特异结合,将生物活性分子产生的信息传递到效应器,引起各种生物学效应的生物大分子.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大多是糖蛋白.涎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膜上都有大量的受体分布,但是由于腺泡细胞是液体和蛋白质分泌的主要细胞,所以大多数的受体研究都集中在腺泡细胞上.英国学者Garrett将分布在涎腺上的受体分为四大类[1]:经典的神经递质受体、非肾上腺素能和非胆碱能受体、其他潜在的神经递质受体以及涎腺上的其他因子受体.
-
HER-2与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receptor 2,HER-2)是目前乳腺癌中研究较深入的癌基因之一,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有重要作用.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