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硫代硫酸钠治疗扁平疣临床效果观察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多侵犯青壮年,好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皮疹主要表现为粟米至绿豆大小的浅褐色或肤色扁平丘疹,有轻度瘙痒或无明显自觉症状,病程慢性,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商品名:迪苏,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硫代硫酸钠治疗扁平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
针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案
病历资料患者,女,83岁.2008年11月5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原因感右侧胸部刀割样剧痛,呈阵发性,每次发作持续5~10秒后自行缓解.缓解期长短不一,以夜间发作频繁,影响入睡.在家服用止痛药物无效.入院查体,于右侧胸背部,沿第三肋间走行,可见粉红色成簇状连成片的粟米大小水疱.
-
警惕:皮肤病“缠腰龙”
皮肤病专家提醒,带状疱疹和人体的免疫力紧密相关,压力大、心情经常不好的人易被“缠住”.◇半数患者早期易误诊◇张女士近来经常觉得牙疼,起初她靠吃止疼片硬挺着,可几天后,牙疼依旧不见好,人也没精神.张女士只得去医院口腔科看病,但经检查,她的牙齿并无大碍.正当她疑惑不解时,她意外地发现自己的脸上发出了一粒粒粟米大小的呈带状的疱疹,还非常刺痒.张女士一向没有过敏史.无奈,她又走进了皮肤科,医生告诉张女士,她得的是带状疱疹.
-
分期辨治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一例
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的特殊类型,在传统的分类中将其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种[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大多急性发病,可在数周内泛发全身,常伴有高热、关节痛和肿胀、全身不适及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并在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上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米大小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在表面覆盖不典型的鳞屑[2].
-
验案三则
1 下肢湿疹陈某,男,54岁,工人.2002年10月9日初诊.胸前出现散发性丘疹,状如粟米,瘙痒无度,因搔抓而流脓.逐渐延至阴囊、臀部及双下肢、踝部.在市某医院治疗年余,胸及臀部处稍有好转,惟双下肢缠绵不愈.就诊时所见:双下肢足背、足趾均红肿、糜烂、渗液,结有桨痂.舌红,苔黄中黑,脉弦有力.小便短而黄,余无所苦.
-
服牛黄解毒片致药疹1例
患者女,24岁.因咳嗽,咽喉肿痛,自行服用牛黄解毒片(天津市中药制药厂,生产批号0002312),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当日服药2次后于夜间口唇及面部出现大如绿豆,小如粟米,大小不等的红斑,淡红色小脓泡,边界清楚,在面颊部对称出现,连接成片状,稍突出皮肤表面,伴轻度瘙痒.稍有发热,体温37.8 ℃,但无寒颤,无其他不适.诊断:药疹.治疗予扑尔敏每次4 mg,维生素C 0.2 g,日服3次,嘱停止服用牛黄解毒片.2日后无新鲜皮疹出现,瘙痒减轻.5日后皮疹逐渐消失.
-
常吃小米好处多
小米,又称粟米,以营养丰富而深受营养学家们的推崇.科学统计,由于小米不需精制,保存了许多维生素和无机盐,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
-
口服牛黄解毒片引起药疹1例
患者女,19岁,学生.因咽喉肿痛2 d,自行服用牛黄解毒片(北京同仁堂,生产批号6123712),口服,4片/次,2次/d.当日上午12点左右服1次,下午4点左右服第2次,于晚上7点左右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全身出现大如绿豆,小如粟米,大小不等的红斑,主要分布在口唇、面部及颈部,红斑呈淡红色,有些有少量淡黄疱液,无触痛,边界清楚,在面颊部对称出现,连接成片状,稍突出皮肤表面,伴瘙痒及轻度发热感.
-
粟米脂质的分离与鉴定(Ⅱ)
目的对粟米脂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波谱等方法鉴定成分结构.结果从粟米的浸提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甘油-α,β-二亚麻酸酯-α′-鼠李-鼠李糖苷(Ⅰ)和-油酸甘油酯(Ⅱ).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I为新化合物.
-
粟米脂质的分离与鉴定(Ⅰ)
目的 研究粟米脂质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方法分离,波谱方法鉴定成分结构。结果 从粟米浸提物中分得3 个甘油酯化合物,分别为二亚油酸甘油酯(Ⅰ),一亚麻酸甘油酯(Ⅱ)和α,β-二半乳糖基-α′-亚麻酰基甘油酯(Ⅲ)。结论 均为首次从粟米中获得,其中Ⅲ为新的糖脂化合物。
关键词: 粟米 单、双甘油酯 糖酯 α-β-二半乳糖基-α′-亚麻酰基甘油酯 -
五福化毒丹
五福化毒丹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常用于治疗小儿疮疡的清热解毒剂.方药组成:桔梗(微炒)、玄参(洗、焙)各180克,青黛(研)、人参(去芦)各60克,茯苓(去皮)150克,甘草(炒)45克,麝香(研)1.5克.上药共为细末,入研为药末和匀,炼蜜为丸,每30克作12丸.每一岁儿1丸分四服,用薄荷水化下.疮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有涎血臭气者,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下1丸;热疳肌肉黄瘦,雀目夜不见物,陈粟米泔水化下,食后临卧服.
-
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因胸闷、气短5个月于2002年4月26日入院.5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四肢粟米样红色皮疹,凸出皮肤,压可褪色,无瘙痒,服息斯敏2~3天消退,但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伴胸闷、乏力,抗感染治疗18天无效.2个月前胸片示"双肺点片条索影,中下肺较重",胸部CT示"肺外带间质多发细小蜂窝状改变",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可能性大,给予罗红霉素150mg,口服,2次/d,共21天,咳嗽、胸闷症状加重,活动耐力下降.
-
我们的后天之本小米补
小米被古人称为粟米,正像所有的种子一样,它可以孕育新的生命,具备了生命所需的丰富营养.小米色黄,得艮土之气较多,所以功效直接入胃,是补养我们胃的真情佳品.※常吃小米能防衰老,治失眠吃小米有防止衰老的作用.如果一周吃2-3次小米粥、小米饭,头脑会特别舒服.睡前服用小米粥,坚持一月左右,失眠会消失.
-
青霉素过敏继用先锋霉素Ⅴ引起药疹1例
患者男,2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家静滴青霉素(剂量不详)后,两上臂及躯干部出现红色丘疹、痒.停药口服扑尔敏、维生素C后皮疹消退.再静滴先锋霉素Ⅴ号(剂量不详)2d,患者突然发热,周身弥漫性红斑、急转我院,以药物性皮炎收入院.查体:体温39℃患者头、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弥漫性潮红水肿、双上臂、腹部、外阴部见散在针头粟米大小脓点并融合成片.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者,起病较急,皮损形态各异,有糜烂流滋而有潮湿之征.其特征多形性皮损,弥漫分布对称性发作剧烈的瘙痒,男女老少皆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时较急剧,以群集针尖样粟米大小的小水疱为主,可自行破溃形成糜烂、渗液、粘稠、干燥形成的点状略黄的结痂.
-
HIV相关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一例
患者男,56岁.因四肢、躯干反复起丘疹、脓疱伴剧烈瘙痒1年于2010年12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出现粟米至黄豆大的红褐色丘疹,部分丘疹可形成脓疱,伴剧烈瘙痒,搔抓后形成点状糜烂、当时未引起重视,类似皮疹逐渐增多,并波及四肢及躯干.此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痒疹、毛囊炎,给予抗组胺药物以及外用抗生素软膏,疗效不佳,遂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长期发热,无口腔糜烂.近数年来有多次婚外性生活.无手术及输血史.否认吸毒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以双小腿、上臂为密集的对称性分布粟米至黄豆大的红褐色毛囊性丘疹,互不融合.部分丘疹上有小脓疱.多数丘疹顶端点状抓痕,糜烂或覆盖淡褐色痂(图1).面部未见类似皮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白细胞9.4×109/L,嗜酸粒细胞1.52×109/L(参考值0.02×109/L~0.05×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0.16(0.005 ~0.05).
-
皮疹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二例
例1男,46岁.颜面丘疹、脓疱2年,全身皮疹8个月.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颜面出现粟米大小丘疹,少许脓疱,微痒,渐波及前臂,痒加重,当地按"毛囊炎"治疗后好转,停药后复发.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泛发粟米至绿豆大小丘疹,瘙痒剧烈,局部皮肤增厚、苔藓化,口周多发粟米大小脓疱,按"毛囊炎、湿疹样皮炎"治疗后好转,停用后复发,病情渐加重,饮酒、食海鲜后明显.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肌肉酸痛、口腔溃疡、腹泻及体质量下降等.既往曾患尿道炎,否认非婚性接触、吸毒及输血史.
-
萎缩性扁平苔藓一例
患者女,43岁.因四肢泛发环状斑丘疹伴痒、痛半年于2008年8月15日入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上肢散发少数鲜红色环状斑丘疹,约粟米大,伴痒、痛,后皮疹增多,逐渐累及双下肢,背部也出现少数皮疹,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病情好转,部分皮损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但停药一段时间后病情又复发,仍以四肢为重.患者多次就医,被诊为多形红斑药疹,经治疗(具体不详)可好转,但停药病情复发.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四肢皮肤散在或密集分布暗紫蓝色斑丘疹,多呈环状、多角形,约粟米大至橄榄大,边缘可见淡红色围堤状红晕,触之有高出皮面感,中央略有萎缩,表面发亮有光泽,可见Wiekham纹.皮疹多分布于四肢伸侧,背部也有少量皮疹.皮疹周围可见斑片状色素沉着斑.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变薄,皮突变平、消失,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轻度水肿,可见嗜色素细胞及淋巴细胞带状浸润.诊断:萎缩性扁平苔藓.
-
角层下脓疱病一例
患者男,32岁.2001年5月26日右腰部、右小腿屈侧无明确诱因出现2个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微痒,1d后丘疹变为脓疱,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2d后,脓疱干燥、结痂,并向外围扩展为环状、多环状红斑,红斑边缘为粟米大小新生脓疱,中央为色素沉着斑,痒稍加重,自服阿莫西林、琥乙红霉素、环丙沙星等2周,红斑中央自愈,边缘持续扩大,不断出现新脓疱.同年6月28日我院以脓疱疮收住院.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5年,其它系统回顾无异常.体检:右膝关节轻微红肿,浮髌试验阴性,余系统检查无异常.
-
川楝子善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多为肝气久郁,化火动湿,致湿热酿毒,蕴结肝胆,外渗肌肤使然.病在上,多火郁,治以小柴胡汤;病在下,多湿热,投以龙胆泻肝汤.考川楝子,既可疏肝郁,泄肝热,又可渗湿热,理气止痛,正如<本草逢原>所云:"川楝子苦寒沉降,能导湿热下走渗运,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故用治带状疱疹之胁肋疼痛,疗效颇佳.如治李某,女,75岁.1990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左季肋部出现带状疱疹已7天,曾服龙胆泻肝汤5剂,不见效.诊见患者左季肋部带状疱疹,呈簇密集,内含透明液体,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疼如火燎,痛苦不堪,烦躁难眠.舌淡红、苔腻微黄,脉濡数.诊为湿热蕴结肝胆,渗于肌肤,予龙胆泻肝汤加川楝子20g,水煎服.服药1剂,痛减眠安.继服5剂,皮损基本干燥、结痂,痛止.再服5剂,皮损基本痊愈.嘱服龙胆泻肝丸两周,以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