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中肺耐药蛋白拓朴异构酶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形成是化疗成功的一大障碍.肿瘤耐药性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多药耐药(MDR1)基因过度表达介导的,称为典型多药耐药;②由拓扑异构酶Ⅱ(DNA topoisomerase Ⅱ,TOPOⅡ)介导的,称为不典型多药耐药;③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表达;④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的表达.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0例乳腺癌LRP、TOPOⅡ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
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及其人群多态性
人类细胞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hGSTs)超基因家族主要包括4个家族:A、M、T、P(按旧命名系统分别为α、μ、θ、π)[1],其中GSTM1以及GSTT1的人群多态性以及与疾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开展较早,也有了一定的积累[2~4].GSTP1的人群多态性问题则是近年来才引起医学界的注意.hGSTP1是hGSTs家族中酸性同工酶P1(有些文献中命名为GSTπ)的编码基因.1989年Board等人分离了人类GSTP1基因的cDNA克隆,将其定位于染色体的11q13,并首次报道了GSTP1基因的外显子5(ICe105→Val)和外显子6(Ala114→Val)存在多态性[5],并在12q13-14区段发现一个可能是由于部分反转录再插入形成的相关假基因.由于hGSTP1与一些人类环境致癌剂的体内代谢反应有关,其过表达与肿瘤药物耐受性密切相关,基因多态性不同形式与各种癌症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现将有关hGSTP1基因及其人群多态性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
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GSTA1)的CHO细胞表达体系.方法 重组质粒pDNA3.1-GSTA1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CHO细胞,用G418筛选细胞的阳性克隆,并用PCR、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测定GSTA1酶活性.结果 将pDNA3.1-GSTA1转染CHO细胞,用G418筛选,用PCR、RT-PCR和Westem blot进行鉴定,表明GSTA1基因已转染到CHO细胞的基因组,并转录表达,生成GSTA1蛋白质,经测定活性达到35mmol/(mg·min蛋白).结论 CHO-GSTA1细胞表达,为基因工程生产具有完整功能GST A1的进一步纯化提供了材料.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 CHO细胞 转染 转移酶 -
吸烟对大鼠血清及肺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酶系,在体内有重要的解毒作用[1].吸烟对血清GSTs活性的影响已有报道,但吸烟对肺组织GSTs活性的影响则报道较少.本文检测长期被动吸烟大鼠血清及肺组织的GSTs活性.
-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基因缺失型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孕妇的ACE基因分布进行初步研究,以探讨PIH遗传倾向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研究对象:PIH组60例,年龄24~33岁,平均27.8岁,其中重度18例,中度20例,轻度22例,按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四版诊断标准分类.对照组110例,以随机原则,抽取健康孕妇,年龄23~30岁,平均25.7岁.两组孕妇均为单胎、初产,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和肾病史.2.方法:用新鲜全血(EDTA-2NA抗凝)3 ml,取富含白细胞层,蛋白酶消化白细胞,后用盐析法,冷乙醇提取絮状DNA.采用PCR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基因的多态性,引物为5′- CTGGAGACCACTCCCATCCTTTCT -3′及5′- GATGTGGCCATCACACATTCGTCAGAT- 3′.扩增产物在含有0.5 μg/ml 溴乙锭的2% 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灯下观察(图1).
-
前列腺素E2合酶的研究进展
目录一、前列腺素E2合酶的分类二、胞质型前列腺素E2合酶三、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一)mPGES-1的结构及酶学特性(二)mPGES-1与COXs偶联(三)mPGES-1的生理及病理生理作用四、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2五、μ族谷胱甘肽S转移酶六、展望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与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
应用组化方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p-糖蛋白(P-170)、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探讨其临床表达的生物学意义.1 材料与方法收集1996-1998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食管癌标本99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7岁(34-81岁).组织学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高分化71例,中低分化28例;肿瘤位于食管上段4例、中段57例、下段38例;肿瘤大小以长径表示,有淋巴结转移49例,无淋巴结转移50例.有临床资料者94例Ⅰ期2例,Ⅱ期36例,Ⅲ期35例,Ⅳ期21例.2年随访86例,13例失访.一抗单克隆抗体为鼠抗人P-170(JSB1)、GST-π和TOPOⅡ均为美国MAXIM产品,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使用计算机SAS软件进行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及计数资料的x2检验.
-
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胃癌中的表达
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多种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研究表明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 )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 GST-π)是恶性肿瘤产生MDR的物质基础[2],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p和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P-gp和GSTπ在胃癌耐药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
血吸虫重组卡介苗--Sj26GST疫苗的有关毒性研究
由于BCG免疫效果不够理想,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产生,促使人们开始研制新的结核病疫苗.利用BCG独特的安全性和免疫佐剂作用和日本血吸虫中相对分子量为26×103的谷光甘肽S转移酶(Sj26GST)的良好免疫原性,已经构建出了一种重组卡介苗--Sj26GST(rBG-Sj26GST).我们就这种疫苗对小鼠的毒性进行了研究,从而为疫苗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
-
白血病耐药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白血病是恶性血液病,化疗在治疗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化疗可以使多数患者获得缓解,甚至治愈,但终仍有大部分患者因耐药所致化疗失败而死亡。白血病耐药类型大致可分为内源性和获得性,前者是白血病治疗前就存在对某种或多种化疗药物无反应性,后者则是化疗诱导的耐药性[1]。根据耐药谱不同,又可分为单药耐药( primary drug resistance ,PDR)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 PDR只对单一药物耐药而对其他化疗药物仍保持敏感;MDR又称为多向性耐药( 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 ),即对多种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均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受。 M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 MDR1)及其编码的糖蛋白( 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1-6)、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肺耐药蛋白(LRP)、热休克蛋白( HSP)、金属硫蛋白( MT)、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 O6 AGT)、胸苷酸合成酶( TS)、二氢叶酸还原酶( DHFR)等。白血病耐药的机制非常复杂,对抗白血病耐药的方法也很多,如采用联合用药改进化疗方案、应用耐药逆转药、免疫调节、基因治疗。肿瘤细胞表达耐药相关蛋白和产生耐药,受到信号转导通路调控,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蛋白激酶C(PKC)、细胞凋亡相关蛋白、NF-κB家族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1inositol3-ki-nase,PI3K)、热休克蛋白、Ras蛋白等。
-
同时产arr-3利福平核糖基化转移酶和PSE-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一株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周围环境及正常人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年老体弱、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严重感染,其在各大医院细菌分离率调查中均居首位[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更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
当归多糖及大蒜素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作用的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及大蒜素(allitridi,Alt)对小鼠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500 mL/L四氯化碳灌胃(0.1 mL/10 g)建立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分别测定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01)、CCL4模型组、当归多糖治疗组(CCL4+ASP)、大蒜素治疗组(CCL4+Alt)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各组小鼠体重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似,当归多糖治疗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CCL4模型组及Alt治疗组(P<0.01);当归多糖及大蒜素均能逆转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血清AST及肝组织内MDA的升高(均P<0.01),而恢复到正常水平,并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GST活性(P<0.01);与大蒜素相比,当归多糖降低小鼠血清AST及GST活性更为显著(P<0.01).结论:当归多糖及大蒜素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当归多糖疗效优于大蒜素.
-
HBsAg结合蛋白C-12基因转染肝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
目的:为研究未知功能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结合蛋白C-12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于C-12转染的HepG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探索该基因表达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并验证HBcAg的肝细胞结合蛋白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HepG2细胞中扩增C-12蛋白编码基因片段,经测序鉴定后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C-12.以脂质体技术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筛选出肝文库中HBcAg结合蛋白新基因C-12,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鉴定正确.提取转染细胞的总mRNA并逆转录成为cDNA,进行DNA芯片技术分析.在1159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1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包括胰岛素受体、丝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UMO-1活化酶亚基1、肿瘤易感基因101、磷酸硒合成酶2(SPS2)、caspase 4凋亡相关半胱氨酸蛋白酶4、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易位子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DEAD box蛋白多肽21、前折叠素5(Prefoldin 5)、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G蛋白通路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ADP-核糖基转移酶及1个未知蛋白基因;1个未知功能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C-12基因的表达对于肝癌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是探索基因功能的有效技术途径,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C-12与HBcAg结合后的肝细胞生物学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散发性大肠腺癌易感性与吸烟和GSTT1空白基因型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T1空白基因型和吸烟与散发性大肠腺癌(SCRAC)遗传易感性关联.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GSTT1空白基因型在吸烟大于10支/d的对照组和SCRAC组中的频率差异有显著性(x2=5.35,P=0.021),在重度吸烟的远端SCRAC(x2=6.48,P=0.011)、非老年人SCRAC(x2=4.53,P=0.033)及低分化肿瘤(x2=4.02,P=0.045)与重度吸烟的对照组之间的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同Dukes分期重度吸烟的SCRAC分别与重度吸烟的对照组比较,GSTT1空白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STT1空白基因型提高了重度吸烟的个体患SCRAC的危险性,GSTT1空白基因型与重度吸烟的远端SCRAC的易感性之间存在关联,肿瘤多见于非老年患者,多呈低分化性腺癌.
-
依托泊苷对耐药和非耐药肺癌细胞survivin基因、端粒酶活性及其亚基表达的影响
肺癌的耐药机制系多因素参与.以往人们主要注意P-糖蛋白、多药耐药蛋白、肺癌耐药蛋白、谷胱甘肽/谷胱甘肽-S-转移酶、拓扑异构酶Ⅱ以及Bcl-2等在肺癌多药耐药(MDR )中的作用[1],而对端粒酶和新的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肺癌MDR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知之甚少.为此,我们用由顺铂(DDP)诱导的多药耐药A549细胞模型研究依托泊苷(VP16 )对耐药和非耐药肺癌A549细胞株survivin基因、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各亚基表达影响的差异,以进一步探讨肺癌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
-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探讨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因素中,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然而,仅10%~20%的吸烟者发展为COPD[1,2],这表明对吸烟造成的损害存在着不同的遗传易感性.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解除吸烟造成的多种毒性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并发现在吸烟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 P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相关.我们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重庆地区吸烟的汉族正常人及COPD患者的GST P1 5号外显子 105位氨基酸各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以探讨汉族人GST P1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关系.
-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感性的关系
COP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吸烟是COPD主要的环境危险因素,然而仅有20%的长期吸烟者终发展为COPD患者,提示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据文献报道,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变异是导致COPD的主要遗传危险因素之一[1].为研究GST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COPD患者易感性的关系,我们进行了本研究.
-
环氧合酶2对酒精性肝损伤氧化与抗氧化的影响
我们通过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莱昔布对酒精性肝损伤(ALD)大鼠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了解COX-2对ALD大鼠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作用,以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
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与人胆囊癌多药耐药
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ceramide synthase,GCS)是调控神经酰胺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其活性增高可能是引起肿瘤获得性多药耐药产生的原因之一.为明确该靶点在人胆囊癌先天性多药耐药产生机制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5例胆囊癌手术切除标本中GCS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了传统多药耐药模式中几种相关基因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拓朴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谷胱苷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π)的表达.
-
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胰腺癌化疗效果不佳,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重要的原因.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