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效果
目的:分析讨论对产程潜伏期分娩孕妇采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产程潜伏期分娩孕妇7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4mg和舒芬太尼3mg进行联合阻滞;2组为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3mg和舒芬太尼4mg进行联合阻滞.比较两组孕妇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阻滞前,两组孕妇VAS评分无差异,P>0.05;阻滞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程潜伏期分娩孕妇采用罗哌卡因3mg和舒芬太尼4mg联合阻滞效果明显,可显著降低疼痛,具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价值.
-
不同联合阻滞方法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用臂丛联合硬膜外与脊麻作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对比分析阻滞效果和麻醉管理难易度.方法:45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臂丛联合硬膜外组(BE组,n=22)和臂丛联合脊麻组(BS组,n=23).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25%比卡因1-1.5mg@kg1,容量0.5-1.0 m1@kg1;硬膜外用1.5%利多卡因2-2.5mg@kg1和0.25%布比卡因0.5-1.0mg@kg1,首次容量0.25-0.5 ml@kg1;脊麻用0.5%布比卡因0.2-0.25mg@kg-1,大容量控制在1.5ml以下,结果:局麻药首次应用剂量臂丛阻滞两组无明显性差异,硬膜外显著多于脊麻(P<0.01);阻滞平面硬膜外明显高于脊麻(P<0.05).麻醉作用起效、维持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作用完全率臂丛阻滞两组均为100%,硬膜外为77.3%,脊麻为100%.结论:两种联合阻滞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但术中麻醉管理臂丛联合脊麻法优于臂丛联合硬膜外法.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骨科就诊的股骨上段骨折高龄老年病患共60例,行硬膜外麻醉的3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行腰丛神经加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与麻醉前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研究组的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异于对照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股骨上段骨折的高龄老年患者而言,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可以维持心率血压的稳定,保证足够的麻醉阻滞时间。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颈丛联合臂丛用于锁骨手术中效果的观察
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锁骨手术的常用方法[1-4].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大多数医师采用毒性大的布比卡因或者是毒性相对低的高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由于联合阻滞局麻药用量相对较大,产生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风险增加.居于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颈丛联合臂丛用于锁骨手术中的效果来探讨相对适宜的局麻药浓度在颈丛联合臂丛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
陶瓷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陶瓷臼碎裂一例
笔者于2008年4月,收治陶瓷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陶瓷臼碎裂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3个月前元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隐痛,不适感.走路时可闻及异响,但不影响日常活动.患者6年前因右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人工全陶瓷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查体:右髋关节活动正常,活动时有响声.X线片显示全髋关节陶瓷臼碎裂.予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
-
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囊肿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反复右中上腹疼痛牵扯到右腰背部不适39个月于2005年3月23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眼睑、面部、四肢无浮肿,心肺正常.右中上腹可扪及拳头大一软性肿块,边界不清,有压痛,肝脾未扪及.B超检查提示结石性胆囊炎,右肾区囊性肿块,约12 cm×11 cm×9 cm大小,与肝下及胆囊紧连.右肾上极显示不清,肾盂输尿管及左肾输尿管未发现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正常.临床诊断: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②右侧巨大肾囊肿.2005年3月26日在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四孔法腹腔镜探查,肝脾正常,胆囊轻度炎性肿大,囊肿位于右肾上极,与右侧腹壁、右肝下缘、胆囊、结肠肝曲广泛软性粘连.先切除胆囊.清理术野,抬高患侧、电凝剪分离囊肿周围的粘连及肝肾间隙的后腹膜,肾周脂肪囊,显露肾脏,沿肾被膜分离,切开肾囊肿吸出血性混浊液体约700 ml,距肾实质0.5 cm剪除囊壁,残缘电凝烧灼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手术野,清理腹腔,置放双腔引流管结束手术.手术时间80 min,术中出血10 ml.术后第1天引流出淡性血水150 ml,第3天无引流夜拔除引流管,9 d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囊肿无复发.
-
联合阻滞麻醉下穿刺无脑脊液流出二例
联合阻滞麻醉穿刺应用较为普遍,操作者常会遇到解剖层次清晰或较肯定地认为穿刺针已进入蛛网膜下腔,但并无脑脊液流出,此时,很难确定穿刺是否成功.我们对二例这样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发现均有腰椎间管狭窄症存在并认为可能是蛛网膜下腔阻滞无脑脊液流出的原因之一,现将两例报道如下.
-
神经联合阻滞与静脉镇痛用于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比较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通常会引起持续数天至数周的中到重度疼痛,是困扰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1]。近年来连续神经阻滞镇痛逐渐成为TKA术后镇痛的研究热点。现回顾比较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连续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 sciatic-femoral nerves blockade, CSFNB )与静脉镇痛(continuous intravenous analgesia, CIA)对TKA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
布比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行剖宫产麻醉的体会
目的 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行剖宫产麻醉效果.方法 开放静脉给复方乳酸钠.6ml·㎏-1·h-1常规吸氧.产妇左侧卧位,采用BD联合针穿刺,注入等比重布比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向头置管3-4cm进硬膜外腔.结果 50例麻醉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可靠
-
腹腔镜治疗输尿管镜进镜失败的输尿管结石二例报告
例1男,63岁,因“反复头晕、心慌、心悸2年,加重10 d”于我院心内科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右腰部胀痛,行泌尿系CT检查示: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伴近端输尿管扩张、右肾盂积水。采用联合阻滞麻醉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进镜至近肾下极水平,见输尿管迂曲,导丝无法通过,手术暂停,予抗炎对症治疗。8d后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肾下极水平局部隆起,远端输尿管扭曲,行输尿管周围粘连松解,于隆起处上端切开输尿管,取出结石,结石不规则,直径约1.5 cm,留置6 F双J管1根,术后1周出院,无尿瘘及感染等并发症,6周后拔除双J管,复查彩超未见结石复发。
-
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临床应用
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是用于周围神经阻滞定位的新方法,可明显提高周围神经阻滞尤其是下肢神经阻滞(如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的成功率.目前我们开展的外周神经阻滞包括:①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及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及手术后镇痛病人的应用;②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病人的应用;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壁/肩背部手术病人的应用.
-
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临床体会
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扬长避短.剖宫产手术往往比较紧急,麻醉方法要求起效快,以便能迅速解除胎儿宫内窘迫状况,又可用于术后止痛,免除患者的术后痛苦.CSEA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应用CSEA加用术后镇痛泵法100余例,效果满意,现体会如下:
-
相同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联合阻滞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比较
目的研究相同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有分娩镇痛要求,且无产科并发症的单胎初产妇分为两组:R组产妇宫口开3.0cm时,行L2~3间隙行针内针法穿刺,罗哌卡因0.15%,2ml蛛网膜下腔给药,硬膜外置管接电脑泵行病人自控镇痛.B组同R组操作,蛛网膜下腔给0.15%布比卡因.记录蛛网膜下腔给药后,产妇宫缩情况,产程经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产妇的一般情况,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感觉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组间无显著差异分娩方式,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结论0.15%罗哌卡因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好于0.15%布比卡因,且副作用少.
-
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臂丛麻醉组(对照组)和颈丛+臂丛麻醉组(观察组)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对机体的影响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阻滞中,组两组术中与术前相比,MAP和HR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显著(P<0.05).观察组20例,优1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20例,优10例,良3例,差7例,优良率为65.0%.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都比较轻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的效果完善,损伤小,易掌握,不易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在锁骨骨折手术临床上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麻醉方法.
-
肌间沟局部痛点联合阻滞加针刀松解治疗肩周炎50例
1临床资料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0~65岁.单侧肩周炎40例(80.0%),两侧肩周炎10例(20.0%).夜间疼痛20例(40.0%);三角肌及肩前区疼痛15例(30.0%),肩后区疼痛15例(30.0%).50例患者合并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等10例(20.0%).全组X线摄片示颈椎C4~7前后缘增生与韧带钙化9例(18.0%),其中明确诊断颈椎病3例.
-
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心脏和中枢神经毒性小、中毒后易复苏、低浓度时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等特点.但有关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用于老年病人的麻醉效能与安全性报道不多.自2007年1月-2007年6月期间采用椎管内麻醉施行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对其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静脉麻醉、骶麻、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PPH手术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静脉麻醉、骶麻、联合阻滞麻醉在PPH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优越性.方法 将90例用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患者随机分为3组,骶麻组、静脉麻醉组和联合阻滞麻醉组,每组30例,观察围术期BP,SPO2,HR的变化,术中麻醉效果牵拉反应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静脉麻醉组注药后,BP,SPO2明显低于注药前(P<0.05);牵拉反应,联合阻滞组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骶麻组;尿潴留,静脉麻醉组无,而联合阻滞组和骶麻组各1例;骶麻组有1例轻度局麻药毒性反应.结论 中低位平面联合阻滞麻醉用于PPH更安全、有效,患者无不适感.
-
中期妊娠利凡诺引产术后并发阑尾穿孔1例
1、病例介绍
患者25岁,孕1产0,妊娠20周,于2008年12月29日在我院行利凡诺引产术,12月31日9:30顺利分娩一死婴,胎盘自然娩出,产程经过顺利,出血不多,于09年1月1日复查B超未见异常后出院。于09年1月3日出现下腹痛,于1月5日加剧,急诊返院。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查体:T:38℃,P:77次/分,R:16次/分,B P:110/70㎜H g,无贫血貌,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下腹部正中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内有血性恶露少许,宫颈光滑,宫体稍大,宫底压痛(+),左附件区压痛(+),触诊不满意,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6.2×109/L,Hb:120g/L,彩超检查提示:宫体大小约6.9×6.1×6.0c m ,宫腔内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肌层回声均匀,在宫底后方可见混合性包块大小为6.9×4.0 c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未见血流信号,双附件未见明显包块,盆腔内见游离液性暗区深1.6cm,初步诊断:盆腔包块,腹痛待查。入院后6小时腹痛加剧,全腹压痛、反跳痛(+),于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打开腹膜后见大量脓汁外溢,伴有恶臭味,吸净浓汁后探查,见子宫表面光滑完整,双侧附件区无包块及异常,在下腹小肠表面及部分大网膜表面可见脓苔,阑尾区脓苔甚重,请外科会诊,外科医生谨慎分离阑尾区见阑尾近端水肿增粗,尖端埋于肠管表面有阑尾粪石,术中诊断:坏疽性阑尾炎伴阑尾穿孔,故行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第17天痊愈出院。 -
EpiStar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临床评价
本研究采用EpiStar针先行硬膜外置管而后行蛛网膜下腔注药的方法,并进行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
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对下肢手术患者腰麻阻滞平面的影响
腰-硬联合阻滞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NS)能够升高腰麻的阻滞平面,但这种影响的程度与进入硬膜外腔的NS容积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不同容量的NS注入硬膜外腔后腰麻平面的变化,探讨硬膜外注射NS的容量大小对蛛网膜下腔的药物扩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