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制枕部防压疮海绵垫的临床应用
颈椎损伤是骨科严重的疾病之一,常伴有颈椎脱位、脊髓损伤、瘫痪等,其死亡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大部分病人需要进行颅骨牵引术,牵引的时间是6-8周.患者长期卧床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组织受损或坏死,导致压疮形成,尤其是脂肪组织较少的头部,发生压疮使患者更为痛苦,延缓病愈进程,也使护理工作更加繁重.
-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与治疗进展
脑血管痉挛(CVS)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 90%,常引起严重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CVS 分为两种: 一是SAH 后破入脑脊液中的血液对脑血管的机械性刺激所致的暂时性或早发性CVS;二是持续时间较长的、目前机制尚未明了的持续性CVS 或称为迟发型CVS(DCV).DCV 不同于急性期CVS ,病理解剖学上可观察到痉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坏死和内皮细胞的剥离[1] , DCV 一旦发生,往往难以逆转,并且往往继发进一步的缺血性脑损害.因此探讨CVS 的发病机制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脑梗塞病人恢复期家庭康复护理体会
脑梗塞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随血液循环入脑引起脑血管的阻塞,造成脑组织缺血,脑软化,引起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甚至偏瘫,发音障碍,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急性期经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遗留肢体活动欠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问题,需要加强康复护理指导,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癫痫发作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大量神经元的过度、同步、异常放电的临床表现,是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病,其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刻板性等特点,往往发作时令人恐惧[1].导致癫痫的原因很多,其中脑外伤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认为脑外伤后脑血流量下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高度敏感而异常放电,脑外伤引起神经交织细胞的损伤,破坏了局部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病灶邻近的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诱发癫痫发作[2].收集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40例脑外伤患者,其中54例发生癫痫发作,发生率约22.5%,经临床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是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较非糖尿病人群多2-3倍,多发生在年龄较大、体质消瘦、病史较长的患者.主要原因足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致使血糖升高,酮体生成增多,蛋白质缺乏而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皮肤感染.另外糖尿病患者半数以上发生动脉硬化,常见的是全身毛细血管动脉硬化,使血流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局部抵抗力下降而发生皮肤感染.
-
脑梗塞康复期的护理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梗塞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脑梗塞康复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65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的表现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本文通过观察656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表现,旨在分析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
康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脑梗死是由多种因素使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脑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以及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等病变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脑梗死的康复期护理治疗一般在发病后3~7d即开始进行。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发生机会,是任何药物不可代替的,可以达到大限度的恢复其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目的。
-
蒙药治疗脑梗塞30例临床观察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原称为脑血栓形成,系指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栓,使被更塞的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出现的脑综合症。它是急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病,其后遗症用蒙药治疗后效果显著。
-
老人频繁咬舌要防脑梗塞
上了年纪的人,因为吃饭或说话不小心咬伤舌头很常见.可是,如果经常"不经意"地咬伤舌头,就得格外当心了.因为有可能是患上了一种叫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医学专家从多年对脑血管病人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脑梗塞的发病症状复杂多样,其中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高又比较特殊的脑梗塞,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占脑梗塞患者总数的近20%.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发病之初,症状不明显,可能会有讲话不太利索、口角稍有流涎、吃饭吞咽动作减慢、常咬自己舌头等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轻微症状,很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大脑局部微血管发生梗塞,脑组织缺血、坏死,使舌头失去灵活性所致.此外,精细动作差,如吃饭时掉筷子等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轻微症状也是其表现之一.
-
脑梗塞疾病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
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软化.按不同病因和发展机理,临床上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脑腔隙梗塞等.脑梗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因而其治疗及护理也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脑梗塞疾病阶段的不同,其病人心理反应表现有所不同,笔者就此(疾病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作了以下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护理效果满意.
-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活血化瘀药,可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临床上主要以水煎液入药.组织缺血-再灌注等过程中,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反应为许多血液循环障碍疾病的重要损伤机制.红花水提液可清除羟自由基,抑制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1].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A,HSYA)为红花主要水溶性活血化瘀有效成分,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为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药[2].本实验观察HSYA的多种抗氧化作用,以探讨红花活血化瘀作用机制.
-
植入式心电记录器的临床应用(附2例报告)
晕厥是由于一过性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其发生迅速,持续短暂,具有自限性,能完全恢复意识,是患者急诊就诊的常见症状[1]。常见的晕厥类型有心源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及体位性低血压,以前二者为多见。多种辅助检查和评估对明确晕厥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但约有30%反复晕厥发作的患者虽然经直立倾斜试验[2]、颈动脉窦按摩试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乃至有创心电生理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而反复晕厥是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3]。植入式心电记录器(ILR)可以追踪心脏事件的发生并描记事件发作时的心电图,以明确心律失常与晕厥的相关性[4]。报告2例病因不明的反复晕厥患者植入ILR的随访后续治疗情况,供参考。
-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脑缺氧后, 脑血管随即麻痹扩张, 脑容积增大, 脑内神经细胞ATP很快耗尽, 钠泵不能转运, 钠离子积累过多, 导致严重的细胞内水肿, 而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将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 进一步加剧脑组织缺血、缺氧[1], 导致患者昏迷. 一般经及时治疗即可痊愈, 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假愈期"的表现: 痴呆、谵妄、木僵、尿便失禁、偏瘫、失语、失明、继发性癫痫等, 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易发生的并发症. 患者病程长, 病情突然变化, 家属心理压力大, 经济负担重. 我科在1982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2 213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其中发生迟发性脑病者275例, 占12%,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158例妊高征眼底检查的临床分析
妊高征为孕妇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出现心、肾功能衰竭,脑溢血、HELLP综合征,甚至发生母婴死亡.其病理生理变化已为世界公认,即以全身小动脉痉挛为基础,全身各器官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
-
腔隙性脑梗塞142例临床资料与CT、MRI分析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LI)是指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或)脑干内直径40~50μm深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后,脑组织缺血、液化引起的软化灶,病灶在CT、MRI影像中的直径为15~20mm、1~20mm、10~20mm不等[1~3].临床上可出现或不出现症状.现将我院老年病科1996年12月至1998年11月,收治的211例经头颅CT、MRI确诊为脑梗塞资料中,符合Fisher限定病灶在20mm以内的142例L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
-
硝酸甘油软膏涂抹在早产儿动脉置管导致肢端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动脉置管的早产儿出现动脉血栓和血管痉挛造成的组织缺血采用硝酸甘油软膏涂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6例患儿发生因动脉置管导致的指趾端缺血青紫,使用2%硝酸甘油软膏进行肢体涂抹。结果:成功逆转了早产儿肢端缺血的问题,恢复缺血肢端的血供且无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动脉置管导致早产儿肢端缺血可采用硝酸甘油软膏肢体涂抹来缓解,避免了采用抗血栓治疗对早产儿造成的危险,值得临床推广。
-
压疮危险因素预测管理的研究进展
压疮是由于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形成的压力性溃疡[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常见的护理并发症是压疮,而且压疮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难题,它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巨大地消耗医药护理费用.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对压疮的防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全球范围来看,压疮的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的趋势[2].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大家对压疮的认识和防治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压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仍存在某些差异.为了更好地预防压疮,现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例长春新碱外渗致组织溃疡患者的护理
长春新碱属发泡性化疗药,它特异性地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期,阻断G2期与M期的有丝分裂,从而阻断癌细胞繁殖,属细胞毒性药物.长春新碱渗透性高,渗入皮下间隙后,可导致局部组织增生,破坏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同时改变局部pH值,引起静脉或毛细血管痉挛,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1].我科对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静脉输注长春新碱,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健康宣教、操作等因素,我科在2011年7月份发生1例因静脉输注长春新碱外渗的病例,造成患者局部炎症、组织溃疡等现象,后经及时、有效处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
艾夫吉夫联合水凝胶在1例浅Ⅱ度压疮患者创面的应用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造成组织溃烂,又称之为压力性溃疡[1],是昏迷、瘫痪、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