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의학림상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171
  • 国内刊号: 43-13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3
  • 曾用名: 湖南医学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詹道友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百日咳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吴艳平

    1997年11月至2000年3月,作者采用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百日咳综合征40例,并配以先进、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0例患儿根据临床表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吸气等)和血清学(ELISA法)检查确诊,年龄22 d至1岁半。男21例,女19例。就诊前咳嗽时间12~56 d,每日咳嗽次数8~60次,每次持续10~60 min。伴呕吐20例,憋气12例,心跳、呼吸暂停6例,结膜下充血6例,舌系带溃疡4例。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入院前病程及病情轻重具可比性。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双黄连粉针剂0.6 g,α-糜蛋白酶2 000 U,地塞米松2.5 mg溶入30 ml蒸馏水中;对照组则给予庆大霉素4万U+α-糜蛋白酶2 000 U+地塞米松2.5 mg溶入30 ml蒸馏水中。两组患儿入院当天开始接受小雾量短时间间断雾化治疗[2],每2 h 1次,每次10 min,每日6次。其他对症治疗及护理两组均相同,疗程为5~7 d。1.3 疗效评定①治愈:无咳嗽或每日轻咳1~2次。②好转:每日咳嗽次数减少1/2以上,每次咳嗽持续时间缩短1/2以上。③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 儿康宁对急性危重患儿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曾晓辉;李贵南;祝益民

    为了解儿康宁对患儿激素水平的影响,作者于1998年3~7月对急性危重病患儿予儿康宁辅助治疗,并观察了患儿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均为本院ICU病房住院并经危重病人评分[1]证实的危重患儿。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1个月至1岁18例,1~3岁10例,3~6岁3例。原发病为重症肺炎12例,败血症4例,颅内疾病8例,其他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病例的姓别、年龄及病种、危重病人评分情况相近,差异无显著性。1.2 试验方法所有患儿均于人院后立即抽静脉血查血电解质、尿素氮、肝功能、血糖等,同时采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进行危重病人评分,次日早晨再抽静脉血查生长激素。对照组根据原发病及病情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包括静脉用抗生素,脱水降颅压、纠正心衰、有效给氧、拍背吸痰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等。同时,给予口服或鼻饲适当饮食。治疗组16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儿康宁:<1岁者5 ml/次,>1岁者10 ml/次,每天3次,口服或鼻饲,自入院时开始,连续用药10~14 d,再抽血查血电解质,采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进行危重病人评分,大于90分后再查生长激素。住院期间观察血压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等情况。1.3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 前置胎盘70例分析

    作者:彭桂华

    前置胎盘是晚期妊娠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亲及胎儿生命。作者对本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所发生的70例前置胎盘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年间本院分娩总数为5 400例,其中前置胎盘70例,发生率为1.29%。70例孕妇平均年龄27(20~32)岁,25~30岁者占60%。1.2 孕产史 70例中经产妇14例,占20%,初产妇56例,占80%。70例前置胎盘中有宫腔操作史(包括人工流产、自然流产清宫、引产清宫)剖宫产史及本次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与同期分娩的5 400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详见表1。

  • 伐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周平华;尹桃

    为了进一步观察伐昔洛韦的临床疗效,作者对89例带状疱疹患者分别用伐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其疗效对比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有典型的沿一侧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状的水疱性皮疹,伴有局部疼痛,病程一周以内,未服用和外用过任何抗病毒药物。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全身衰竭者。将89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和皮损分布部位具可比性。见表1,2。

  • 内倒转及臀牵引术在胎头深嵌盆腔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卫

    自1998年以来,本院采取内倒转及臀牵引术应用于胎头深嵌盆腔内剖宫产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1999年本院收住产妇1 386例,其中剖宫产438例,而胎头深嵌盆腔剖宫产94例。采取内倒转及臀牵引术助娩胎儿的68例(试验组),传统方法助娩胎儿的26例(对照组)。1.2 手术方法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术前术后处理均相同,腹部切口采用下腹正中纵形切口。1.2.1 试验组进入腹腔后,沿胎儿胎背经胎臀、大腿摸至胎足,抓住胎足(单、双足均可),将胎体旋转至胎胸面朝术者方向;然后将胎足牵拉至子宫切口,用纱布包裹,以防滑脱,继续向母体后下方牵拉胎足,随着下肢逐渐外露,握持点逐渐移至小腿、股部;胎臀显露后,向上牵拉使臀部娩出,此时胎儿已成“C”体型,继续向外牵拉臀部,使胎儿躯干、肩胛相继显露,同时术者将胎儿双足提起,另一手伸入宫腔,按压胎儿上肢肘部,使之自胎胸前滑出。当上肢全部娩出后,将胎头转正;胎儿骑跨术者前臂上,术者中指伸入胎儿口腔,另一中指压低胎儿枕骨,使胎头俯屈,当胎枕骨结节抵于子宫切口处时,以其为支持点,渐次将胎体上举,使上颌、口、鼻、眼额相继娩出[1]。

    关键词: 剖宫产术/方法
  • 铜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颜学德;黄建华;郭新程

    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疗效好、较手术痛苦少、方法简便易行,可不或少影响外貌和功能、出血少等优点[1]。但系统用于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报道不多。本院于1994年至2000年10月应用铜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39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3例,女16例;2~6岁9例,7~18岁14例,19岁以上16例。曾行手术切除后复发2例,行硬化剂治疗未愈者3例。病变部位分别为颊部11例、颈部5例、舌7例、口底3例、眼睑4例、耳廓1例、唇部6例、唇颊部联合海绵状血管瘤2例。1.2 手术方法选直径1~3 mm的铜线,按需要截成不等的长度,将一头磨尖,另一端弯成圆形。用砂纸将铜针外膜擦净,使纯铜外露,高压灭菌备用。术区经严格消毒,在必要的麻醉下,用与铜针直径相近的注射针头在血管瘤外缘正常皮肤处刺入,见针头内有血液溢出后拔出针头。再将备用的铜针用灭菌后的砂纸擦亮,沿刺孔刺入,直达血窦,每隔1~2 cm刺入一针,血窦内的铜针相互接触。待局部水肿渐消、针已松动,并见似脓性坏死的血栓样物自针孔周围溢出时拔针,反复挤出瘤体内坏死物,并加压包扎1周。铜针留置时间为5~7 d。其中舌、眼睑、口底部位共14例经铜针刺入血窦后通4.5~6.0 V直流电15~30 min,见正极铜针周围组织变黑,负极铜针周围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物后拔针,舌及口底术区缝合,眼睑处行加压包扎。1.3 疗效标准显效:局部肿块消失,体位性充盈消失。有效:肿块范围缩小,体位性充盈范围缩小。无效:与治疗前无变化。2 结果2.1 疗效有效25例(64.1%),显效14例(35.9%),其中有10例为1次治疗,另4例为2~3次治疗。且部位均表浅,血管瘤范围小,直径在6 cm以下。

  • 剖宫产术时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惠琴;匡凯英;郭益逊

    子宫肌瘤可与妊娠同时存在,其发病率约占肌瘤患者的0.5%~1%,约占妊娠的0.3%~7.2%[1]。本院1989~1999年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的患者72例,对其中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者6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剖宫产时肌瘤的处理方式。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平均年龄29(24~44)岁;平均孕周39.27(36~41)周;初产妇63例,经产妇9例。术中诊断浆膜下肌瘤28例,肌壁间肌瘤31例,粘膜下肌瘤1例;宫体部肌瘤51例,宫角部及子宫下段肌瘤9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平滑肌瘤,大直径18 cm,其中红色变性5例,玻璃样变性30例,其他变性1例,无恶性变。1.2 术式先行剖宫产术,取子宫下段横弧形切口,取出胎儿后依次缝合切口,再根据肌瘤的位置、生长方式及数目选择合适的切口:浆膜下带蒂肌瘤,于基底部做楔形切口将蒂摘除;浆膜下无蒂肌瘤,于基底部做环状切除术;肌瘤位于宫体前后壁做直切口。处理宫角部肌瘤则应注意避免损伤输卵管入口,子宫下段的肌瘤先下推膀胱。剥除肌瘤时,先切开子宫肌层的假包膜,从假包膜中剥出肌瘤,部分病例垂直切入肌瘤内部,显露出肌瘤与正常子宫分界线,用刀柄钝性剥离,然后依次逐层缝合,不留死腔;如肌瘤的位置紧靠剖宫产切口,则从该切口剥除肌瘤。术中向瘤体四周及基底部注射催产素或1‰肾上腺素。浆膜下肌瘤可用细橡皮带捆其基底部,亦能有效的止血。1.3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

  •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眼睑和面肌痉挛的疗效

    作者:谢梅芬;李惠民

    本院自1997年10月至2000年5月,应用A型肉毒杆菌素(botulinus toxin,BTXA)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病人6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24例,女44例,平均年龄49.8(38~80)岁,病程半年至20年。单侧睑痉挛患者20例(2级6例,3级14例),双侧者9例(3级5例,4级4例)。睑痉挛伴面肌痉挛患者39例(2级6例,3级21例,4级12例)。绝大部分为药物和针灸治疗无效者。全部病人均行血常规,心电图及肝功能、血糖及血脂检查,以排除较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病变。其中63例随访6个月至2年。1.2 治疗方法 A型肉毒杆菌结晶毒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用生理盐水稀释,使每0.1 ml含BTXA 2.5单位,用1 ml注射器注于皮下相应肌肉内,每点注射0.05~0.1 ml即1.25~2.5 单位。当病情复发,重复注射时,每次注射总量不超过55单位,1个月总量不超过200单位。治疗眼睑痉挛注射于上、下睑的内中1/3及外中1/3距睑缘8 mm处,外眦眼轮匝肌内,眉弓内、外侧眶轮匝肌及皱眉肌内共7点;治疗面肌痉挛还需于面部中、下及颊部肌肉内注射3点。

  • 超脉冲CO2激光在眼袋整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玉;熊泽华;谭军

    本院从1998~2000年6月,行眼袋整形术230例,其中有46例用超脉冲CO2激光经结膜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均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例,男10例,女36例;平均年龄32.6(20~44)岁。形成眼袋年限为2~8年。均为双侧眶隔内脂肪膨隆为主或仅伴有轻度下睑皮肤松弛者。术前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其中18例女性病人配有角膜接触镜。1.2 设备 ESC Sharpland公司生产的封离式直流激励超脉冲30 C CO2激光器,模式为TEMco,输出功率连续可调。输出方式两种:超脉冲方式,平均功率0.5~10 w,峰值功率300 w;脉冲方式,平均功率1~25 w,配F125普通手具。本组使用参数为超脉冲光束,聚焦光斑直径<0.2 mm,连续功率输出,功率为5 w。1.3 方法术前2 d 常规滴0.3%氟哌酸眼药水。手术前,患者坐位,让其向上看和闭眼时轻压眼球的方式来描画出下睑眶内脂肪袋的膨隆范围。嘱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手术区、铺巾,双眼滴入0.5%地卡因表面麻醉。在下睑结膜囊内放置金属垫板。助手将下睑轻轻外翻,暴露出下睑结膜,用1%利多卡因行结膜内及下睑部浸润麻醉。

  • 早期胃肠内、外营养对重度脑外伤预后的影响

    作者:徐立新;计绍云;周建大

    重症脑外伤后出现机体代谢平衡紊乱,主要表现为高分解代谢反应,导致负氮平衡[1]。本院自1996年3月至1999年6月对36例重症脑外伤住院病人进行了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在同等热能、同等氮量条件下比较了早期胃肠道营养(EEN)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重症脑外伤预后及高代谢反应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8例,女性8例,均经临床和CT检查确诊为重症脑外伤并符合以下条件[2]:①年龄18~50岁;②伤前无任何心、肝、肾及内分泌疾患病史;③单纯性颅脑外伤,入院时GCS评分为4~7分,除外弥漫性轴索伤及多器官脏器复合伤;④研究期间死于脑损伤者退出研究;⑤伤后无休克表现,研究期间输血量少于1 200 ml,不用血制品;伤后48 h内无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并早期应用H2受体阻滞剂(泰胃美)。

  • 86例35岁以上妇女妊娠与分娩分析

    作者:秦永喜;陈忠东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35岁以上妇女的妊娠与分娩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35岁以上单胎,头位孕妇86例,以探讨母亲的年龄、产次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加强围产保健,降低母婴死亡率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与同期25~29岁单胎头位孕妇100例作对照。将年龄35岁以上(高龄组)初产妇38例和经产妇48例(有剖宫产史及妊高征史者除外)与年龄25~29岁(对照组)初产妇45例及经产

  •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袁淑珍;曾孟兰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引起胎儿、新生儿窒息的比率及程度文献报道不多。现就本院剖宫产时发生的120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2月至1998年12月本院剖宫产960例,同期剖宫产率为33%(960/3 200)。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限剖宫产)120例,发生率12.5%,设为观察组,余8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18~43岁,孕周36~43 w,新生儿体重2 400 g~4 600 g。两组年龄、孕周、孕次、剖宫产指征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剖宫产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心电监护。102例发生于硬膜外穿刺成功单次用药后,18例发生于麻醉前仰卧于手术台时。麻醉显效、消毒手术野前常规监听胎心1 min。娩胎儿时记录羊水性质,并立即分别采集脐动、静脉血各1 ml,作脐血血气分析。新生儿严格Apgar评分。1.3 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2]①胎心率>160次/min或胎心率<120次/min;②羊水胎粪污染程度Ⅱ~Ⅲ度;③新生儿脐血分析,PO2<1.3 kPa,pH<7.2,PCO2>8 kPa均提示胎儿、新生儿较严重的缺氧;④Apgar评分0~3分提示新生儿重度窒息;4~7分提示新生儿轻度窒息。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并脱位52例的早期治疗

    作者:易红卫;胡尧清;彭谭安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并脱位,常合并有韧带及软组织挫裂伤。软组织的修复和骨折端的高度稳定,在治疗中尤为重要,而要获得关节骨折并脱位的解剖对位,常需要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本院1988~2000年共收治此类患者52例,其中行一期骨折内固定4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12~65岁。伤后至就诊时间:4 h 以内者35例,4~8 h 者8例,8~24 h 者7例,24 h 以上者2例。按软组织

  •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治疗9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建新;黄碚;金龙玉;洪朝

    本院自1995年3月至2000年11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手术98例,进行了早期随访并对早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死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8例中,男40例,女58例;平均年龄32.4(16~60)岁。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MS)2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MS+MI)47例、其中3例并有三尖瓣重度返流(TR),联合瓣膜病变15例,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AS+AI)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各1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R)5例、其中2例合并继发性房缺(ASD),二尖瓣替换术后瓣周漏1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2例、二尖瓣退行性变1例。病程2~40年,平均12.8年。术前心功能

  • 烧伤患者L-型细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小毛;夏先考;罗志军;杨翠云;陈昌菊;张承德

    烧伤并感染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细菌,在体内诸多因素(如抗生素、免疫力等)的作用下,可诱发其细菌细胞壁的缺陷型变异。即细菌L-型变异,变异后其许多生物学特征与原菌不同,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目前,L-型细菌在烧伤感染中的分布、临床特征、及其在感染中的作用尚未受到重视。作者对本院1996年6月至2000年6月的住院烧伤患者L-型细菌感染及其耐药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病原学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方法本组584例,男309例,女275例,年龄3个月至68岁。取创面分泌物、痰、血、尿标本,同时作普通细菌培养、L-型细菌培养。分离到的L-型细菌返祖后参照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5年的规定,用Kirby-Bauer(K-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药敏纸片购于浙江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1.2 诊断与判别标准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学》[1]:L-型细菌的判断参考《临床微生物学及检

  • 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技术

    作者:彭莹;李永平;郑健梁

    在探索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中,需要用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作病理生理、生化和药物抑制等实验。理想的取材好选用人LEC。本文将成功培养出人LEC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培养液配制①原液:高压消毒1 000 ml 双蒸馏水,溶解DMEM培养基粉9.5 g,加入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日本)6 g,L-谷氨酰氨0.06 g,用1当量氢氧化钠(1 N NaOH)调整pH至7.0,经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溶解后,经G6细菌漏斗真空抽滤消毒,然后分装,置4℃冰箱保存。②应用液:取原液80 ml,加入胎牛血清15 ml,5%碳酸氢钠(NaHCO3)4.2 ml,1万u/ml的青、链霉素混合液1.0 ml。

    关键词: 晶体 细胞 培养的
  • 绝经后阴道出血5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开淑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为探索其病因以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作者就本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门诊及住院52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0例,其中恶性肿瘤64例。平均年龄54.8(40~83)岁,自绝经到初次阴道出血时间间隔1~30年,平均8.07年,所有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宫颈抹片、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部分患者行宫颈活检、诊断性刮宫及手术标本病理检查。1.2 诊断标准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的阴道异常出血,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性交出血,血性白带[1]。1.3 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根据出血性质,出血病因大致分为四类:①生殖器炎症;②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③恶性肿瘤;④其他疾病。其疾病分类详见表1。

  • 卡孕栓舌下含服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微涛

    正常头位阴道分娩时应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已得到了广泛证实,效果被充分肯定。本院将其用于剖宫产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9年3月至2000年6月期间,产科住院病人中,选择足月妊娠,近期未使用前列腺素抑制剂,无前列腺素禁忌证,无术前感染及凝血功能障碍,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患者410人,将逢双日手术设为研究组192人,单日为对照组218人(妊高征不列为研究禁忌)。研究组妊高征20例,对照组21例,两组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年龄、孕周、孕次、新生儿体重及手术时间长短等条件基本一致。均选择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为连硬外膜麻醉。1.2 给药方法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剪开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时,台下人员将卡孕栓1 mg 送入产妇舌下含服。对照组在取出胎儿,吸尽羊水后,子宫肌壁注射催产素10 u,同时静滴液体中再加入10 u。1.3 观察指标均于胎儿娩出后吸尽羊水,注意吸引瓶羊水刻度,术毕根据刻度得出手术中失血量,术毕压宫底,阴道内排出血液(用一次性卫生垫垫在产妇臀部,称重法测得)与前者相加即为剖宫产产时总失血量,即剖宫产术中失血量。剖宫产术中出血量≥500 ml,即已为产后出血。胎盘待自然剥离,5 min不剥离者行手取胎盘术。并记录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的例数、产妇用药前后30 min血压变化及用药后的副反应。1.4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 单纯放疗与放疗加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比较

    作者:肖爱农;贺秋冬;康红兵

    1986年1月至1996年1月,作者采用单纯放疗与放疗加辅助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140例,结果对比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0例中,男90例,女50例。年龄30~76岁,中位年龄56岁。所有肺内原发灶均经病理诊断。肺内非小细胞肺癌82例,其中腺癌36例,鳞癌46例;小细胞肺癌58例。脑转移灶均经CT、MRI证实。脑转移单发性为48例,多发性为92例,多分布于额叶、顶叶、颞叶、小脑等部位。临床分型:以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80例,急性起病以脑血管病变的脑卒中型40例,精神异常的13例,癫痫表现的7例。1.2 分组与治疗方法 14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单纯组采用60Co放射治疗。照射范围:①对原发灶已控制者做单纯全颅照射,用二侧野相对同中心照射技术,颅中平面剂量40 Gy/d,用20次,疗程4周。对单个病灶缩野加量10~20 Gy/d,用5~10次,疗程1~2周。②对原发灶未控制者,在脑照射同时加原发灶照射,40-60 Gy/d,用20~30次,疗程4~6周。综合组采用放疗加化疗治疗:放疗方法同单纯组;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CTX)7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氨甲喋吟(MTX)20mg/m2口服,第18、21天;环己亚硝脲(CNU)70 mg/m2口服,第1天;长春新碱(VCR)1.3 mg/m2静脉注射,第1、8、15、22天使用。1.3 疗效判定标准按WHO评定标准,以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计算总有效率。

  • 低血糖症86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小红

    低血糖症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过低综合征。作者对本院1993年4月至2000年5月住院病人中确诊为本症的86例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60.9(18~84)岁;病程1 h至16年,就诊后血糖值为0.8~2.8 mmol/L,平均1.48 mmol/L。1.2 低血糖病因 本组以药物性低血糖症为主,86例中占64例(74.4%),除1例外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酒精性低血糖8例;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例;甲状腺瘤术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例;其他6例;上感发热3例;急性胃肠炎2例;过度疲劳、未及时进食1例。1.3 合并症 合并糖尿病肾病者48例,周围神经病变40例,心血管病变38例,皮肤病变34例,视网膜病变23例,脑血管病变12例,胃肠病变11例,肝功能损害8例,神经性膀胱3例。酒精性低血糖中合并脂肪肝5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1.4 临床表现 本组中60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4例,意识模糊10例,不同程度昏迷46例;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出汗68例,心悸40例,饥饿33例,震颤32例,头晕30例,苍白22例,恶心18例;中枢神经抑制症状有:乏力40例,眩晕20例,大小便失禁18例,癫痫10例,躁动不安6例,晕厥5例,胡言乱语2例。存在并发症者则有其相应临床表现。

  • 卵巢交界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宪华

    1979年1月至1989年12月本院共收治卵巢交界性肿瘤21例,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年中共收治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上皮性肿瘤457例,其中交界性肿瘤21例,占4.5%。平均年龄43.3(21~71)岁。按FIGO标准,Ⅰ期15例(71.4%),Ⅰa期9例,Ⅰb期2例,Ⅰc期4例;Ⅱ期2例(9.5%);Ⅲ期4例(19.1%)。1.2 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组织类型为粘液性14例(66.6%),浆液性7例(33.3%)。肿瘤直径平均19.6(10~30)cm;左侧10例(47.6%),右侧5例(23.8%),双侧6例(28.5%)。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下腹包块(10例,47.6%),自觉腹胀(9例,42.8%),不规则阴道出血、下腹疼痛(各1例)。1.3 治疗方法本组2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姑息性单附件切除2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15例,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术后辅以化疗。化疗方案1985年以前以单药噻替呱、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为主,1985年以后为联合化疗(PC方案:顺铂、环磷酰胺)。总疗程81个,每例3~6个疗程。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 男性生殖器损伤63例临床分析

    作者:戴英波;曾文彤;李解方;罗志刚

    本院于1991年7月至2000年7月,收治男性生殖器损伤患者63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3例均为急诊入院,平均年龄27.7(5~42)岁。致伤原因:性行为损伤30例,车祸12例,烧伤9例,他人踢伤3例,锐器伤4例,人、牲畜咬伤2例,火器伤3例;损伤部位:阴茎损伤33例,阴囊损伤13例,阴茎合并阴囊损伤17例。病理类型:开放性损伤27例,其中包皮系带断裂8例,阴囊裂伤7例,阴囊穿透伤4例,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2例,阴茎、阴囊咬伤2例,阴茎断裂1例,阴茎不完全性断裂1例,阴囊撕裂合并睾丸脱位2例。闭合性损伤35例:其中阴茎海绵体及白膜破裂14例,阴茎、阴囊烧伤(均为浅Ⅱ~Ⅲ度)9例,阴茎绞窄6例,阴囊及其内容物挫伤6例。其中伴有前尿道挫裂伤4例,尿道断裂4例。1.2 治疗经过男性生殖器开放性损伤均行清创缝合,其中阴茎断裂患者行再植术,人畜咬伤者清创后延迟缝合。闭合性损伤根据损伤程度予以处理,其中阴茎海绵体及白膜破裂者行手术清除血肿,修补裂口。阴茎绞窄性嵌顿患者去除导致绞窄的金属环及切开嵌顿的包皮后,旷置伤口,远端无活动组织待分界清楚后予以切除。阴囊及其内容物挫伤给予保守治疗。合并明显血肿者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4例为阴囊小血管破裂,1例精索静脉破裂,1例阴茎脚裂伤出血,2例睾丸白膜破裂。血管破裂予以缝扎止血,白膜破裂予以修补。睾丸脱位者复位后以细针线固定,防止扭转,阴囊多处切开置橡皮膜引流。伴尿道挫裂伤者保留导尿管2周后拔除,尿道断裂行尿道端端吻合术。烧伤患者初期清创后以湿润烧伤膏暴露疗法,伤后3~4周视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行游离植皮术。

  • 鲍温样丘疹病三例

    作者:刘圆月

    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是一种与HPV有关的少见病变,多发生于外阴皮肤和粘膜,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文报道3例,对其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生物学行为。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例1:女性,46岁,外阴及肛周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黑褐色丘疹,无痛痒3个月余而入院。体查:小阴唇及后联合、肛周散在黑褐色丘疹,直径1~10 mm,稍突出于皮肤。临床诊断为外阴黑色素瘤。例2:女性,40岁,外阴痒4月,发现外阴赘生物1个月;体查:双小阴唇片状黑色丘疹,隆起于皮肤;临床诊断为鲍温样丘疹病。例3:女性,42岁,外阴痒,起丘疹2~3个月。体查:右大阴唇外侧可见多个绿豆大小的浅褐色扁平丘疹,有一个黄豆大小,稍隆起于皮肤。临床诊断为鲍温氏病。1.2 镜下特点 3例均表现为表皮角质层角化不全,棘层增生,整个上皮层明显变厚。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生,细胞有异型性,大小形态不一,核染色深浅不一,核浆比例增大(封四图1)。表皮钉突向下伸展并变宽,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少见炎性细胞浸润。真皮下毛囊及皮脂腺未见异常。3例中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差异,2例局部不典型增生明显,累及上皮全层。核分裂象多,有病理性核分裂,局部改变与Bowen's病相似。2例上皮表层内及棘层内可见典型的挖空细胞。

    关键词: 疹/病理学
  • 皮肤结核误诊一例

    作者:廖金英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农民。因右上肢反复出现结节,溃破,流脓,伴疼痛4个月余而入院。患者4个月前右中指中节背侧出现一黄豆大小结节,呈褐红色,稍感疼痛,不久右手背、右前臂及右上臂尺侧亦出现了类似小结节,并逐渐增大,溃破,流脓,形成溃疡,伴剧痛。曾在当地医院以“带状疱疹”、“感染性皮肤病”等给予抗病毒及抗感染治疗,部分溃疡愈合,形成瘢痕;但不断有新发结节,原瘢痕处亦可再出现结节,如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程中无发热、乏力、盗汗、咳嗽、咯血、腹痛等症状。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病史。入院体查:体温36.5℃,血压15/8 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中指中节背侧,右手背,右前臂及右上臂尺侧均可见褐红色成串排列之结节,黄豆至蚕豆大小,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压痛明显。部分溃破,有少许淡黄色脓液,形成溃疡,其边缘不整齐,中央出现萎缩性瘢痕,四周红晕。右上肢活动稍受限。

    关键词: 结核 皮肤/诊断 误诊
  • 羟基磷灰石在根尖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端阳

    根尖切除术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特别是长期不愈而形成瘘管又需保留患牙的重要的手段[1]。为了提高该手术的成功率,本科自1993年采用根尖切除术后即刻充填羟基磷灰石微粒,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有长期瘘管不愈,牙片示根尖阴影小于2 mm,临床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82例(计82颗患牙)为手术对象,患者年龄18~65岁,并与同期38例(计38颗患牙),仅做单纯根尖切除术患者进行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具可比性。1.2 操作方法术前摄牙X线片,对所有患者先作根尖治疗1周后再做根尖切除术。 常规消毒,局麻下切开并翻起患牙根瓣,用涡轮机去除根尖区骨皮质及根尖,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将经高温消毒的颗粒状羟基磷灰石微粒(选用四川大学材料研究所研制的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粒)填满根尖骨腔,压紧后缝合。对照组则仅做单纯根尖切除术。 术后摄牙X线片,了解充填状况,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周拆线,分别于3个月、半年及1年复诊,摄牙X线片对照检查。

  • 川崎病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翠芳

    川崎病已逐渐成为儿科的常见病。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进行治疗干预,可改善其的预后。本院于1993年12月至1999年12月收治川崎病18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5例,≤3岁10人,>3岁8人。平均住院时间11.17(4~25)d。第1诊断正确8例,错误10例,误诊率55.6%,其中误诊为败血症5例,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3例,关节炎2例;第2诊断误诊伤寒、麻疹各1例。3 d 内确诊15例,4~7 d 3例,3日确诊率83.3%。合并肺炎3例,肠炎4例,高热惊厥1例。1.2 诊断标准采用日本1984年修订的标准。1.3 临床症状及体征病例均有发热,多形性皮疹15例,淋巴结肿大13例,唇红、干燥皲裂12例,结膜充血13例,杨梅舌9例,手足硬性水肿13例,膜状脱皮3例,肝大3例。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6例分析

    作者:李仕周;李健;邝芳元;徐自强;吴志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 of Aorta,DAA)系心血管危急重诊之一,发病率低,易于误诊。本院自1995年3月至2000年4月急诊收治DAA12例,其中6例首诊误诊,3例疑诊DAA,误诊率为50%。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26~73岁。其中5例有高血压史8年以上,1例为马凡综合征。急性发病(小于2周)4例,亚急性发病(2周至2个月)1例,慢性发病(大于2个月)1例。按MILLER临床分类:A型5例,B型1例。1.2 临床表现胸痛4例,腹痛、腰痛1例,气促1例。体查:双上肢左右血压出现明显差别4例,主动脉瓣区闻及杂音5例,腹腔穿刺有血性液体者1例,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不一致者1例。1.3 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见主动脉增宽扭曲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动脉关闭不全者5例,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重度扩张4例,5例见前壁或后壁主动脉腔内平行光带随心搏摆动,有湍流频谱形成夹层,夹层厚10~15 mm,成3带2腔或4带3腔,长度75 mm 以上。左室扩大3例,左室肥厚4例。4例CT、MRI检查见主动脉内壁不均匀增厚,双弧影双腔形成,真腔血流呈低信号,假腔血流呈高信号。心肌酶学均正常。心电图示ST-T改变者4例。1.4 首次诊断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者4例,心力衰竭者1例,肾绞痛者1例。

  • 传染病医院葡萄球菌感染分布与临床探讨

    作者:陈爱珍;肖钢;江妮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仍是传染病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认识与传染病密切相关的葡萄球菌类感染,作者对本院1996年1月至2000年8月的葡萄球菌感染作一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经各种标本培养分离葡萄球菌阳性的病例共96例,均为本院就诊的传染病患者。其中男58例,女3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10例,脑膜炎15例,性传播疾病43例,呼吸道传染病14例,皮肤感染7例,其他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毒性痢疾(毒痢)等7例。

  • 单边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曹锡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较为多见的一种损伤。对于高龄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系统或脏器疾患,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单边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此骨折26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0.2岁,均为跌伤。18例伴有其他系统疾患。骨折类型根据EVAN'S法可分为:Ⅰ型3例,Ⅱ型3例,Ⅲa型9例,Ⅲb型8例,Ⅳ型3例。1.2 手术方法骨牵引3~5 d摄片显示骨折复位或基本复位后,采用单边多功能外固定器(天津骨科器械二厂产),先在股骨粗隆下2 cm分别切开皮肤1 cm,打入4 mm斯氏针两枚经股骨颈至股骨头内,然后于股骨上段再平行打入两枚4 mm斯氏针。安装好单边多功能外固定器。术后拆除骨牵引。1.3 术后处理患肢穿“丁”字鞋。抗生素预防感染。每天以75%酒精外涂针眼处皮肤3~4次,保持针眼处清洁。稳定骨折2~3周后扶拐杖下地(部分负重),不稳定骨折4~6周后扶拐杖离床下地活动。定期X线摄片复查,骨性愈合后即可负重,拆除外固定器。1.4 治疗结果本组26例随访3个月至1年,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患肢短缩、外旋畸形等发生。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

  • 病毒性脑炎68例临床观察

    作者:汤新年;许宏伟;唐北沙

    为加深对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认识,作者对1995~1997年在住院的6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39例,女29例。发病年龄6~70岁,其中14岁以下12例,60岁以上1例。1.2 诊断标准按侯熙德[1]提出的标准。1.3 症状与体征发热60例(中度以上48例,可高达40℃);头痛50例;呕吐25例;伴有抽搐32例;智能障碍25例,表现为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减退;明显精神异常25例;脑膜刺激征25例;偏瘫失语9例。1.4 物理检查①脑电图(EEG)异常者62例,其中轻中度异常56例,高度异常6例,均为弥散性异常,伴有明显局灶异常者7例。②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60例,异常32例(53.33%),其中颞叶病灶9例,额叶病灶7例,顶叶病灶5例,多发病灶10例,CT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灶。③X线:胸片检查提示肺部感染12例。④心电图异常16例,表现为窦速或窦律不齐。1.5 实验室检查①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均为无色透明,压力增高22例,高280 mmH2O,压力降低1例,为50 mmH2O;白细胞增高28例,高222×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者19例,高1.69 g/L;糖、氯化物均正常。②50例病人脑脊液及血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见附表。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者21例,占30.88%,高达14.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13例,占19.12%。

  • 保留功能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31例分析

    作者:李建霞

    本院近年来已开展了保留输卵管功能的手术,现将31例输卵管妊娠经保守性手术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经行剖腹探查诊断为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病例31例。均为未产妇,月经规律,年龄18~31岁。停经时间短30 d,长82 d,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及肛门坠胀感,并行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之血液,所有病例尿HCG阳性。其中20例B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宫旁见回声紊乱区。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24例。1.2 手术方式使用显微器械进行修复手术。31例中有3例全身静脉麻醉;28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下腹正中直切口,探查并将患侧输卵管暴露于切口,根据妊娠部位采用以下术式。1.2.1 壶腹部及峡部妊娠未破裂者于胚囊部位避开血管纵形切开输卵管,用眼科钳提夹浆膜,清除胚囊及血肿,用“花生米”样小纱块轻轻搔刮管腔,用6-0无损伤缝线间断缝合肌层,不穿透粘膜,然后缝合浆膜。对于妊娠破裂而破口边缘整齐,也可用同法行输卵管修补术。如破口边缘不规整,则切除此段含胚囊的输卵管,行端端吻合,只缝肌层,不缝粘膜,于时钟12,3,6,9,点处缝合4针,然后缝合浆膜。1.2.2 壶腹部外1/3处妊娠者挤出胚囊及血肿。也可用上法在输卵管壁切一小口,清除胚囊及血肿,然后修补输卵管。如妊娠破裂,则切除部分伞部行输卵管造口术,将输卵管粘膜外翻与浆膜缝合。1.2.3 伞部妊娠钝性剥离胚囊,再轻轻搔刮,用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即可。 在以上手术过程中,在输卵管创面渗血经压迫无效时,予以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1 u止血;妊娠部上端输卵管均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大直径2 cm,部分系膜缺损者,用0/6尼龙线间断缝合修补。

  • 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11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亚平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远期并发症常导致继发不孕。本院门诊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不孕症患者386例,其中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者116例,占30%,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6例,平均年龄为28.4(20~41)岁。就诊时继发不孕的时间为2~15年,平均4.9年。其中行负压吸引及钳刮术109例、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7例(4例因流产不全而行刮宫术)。患者人工流产次数1~7次,平均1.67次。患者均通过病史询问、全身检查、B超等诊断,并除外男性不育等原因。1.2 诊断操作方法行扩大宫颈容积(GR)法[1]测定宫腔容积及输卵管通液术。116例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后,铺巾,置阴道窥器,宫颈钳提拉宫颈,先用孙逊[1]医师发明的妇科诊断治疗自控仪测定和GR法,继以子宫双腔导管插入宫腔,将气囊注入2~3 ml 生理盐水,牵引注液侧管气囊不脱出即可,自注液侧管注入药液,先注入2%利多卡因2 ml,3~5 min 后再注入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16万单位、地塞米松10 mg,总量20~25 ml。1.3 判断标准根据所测得宫腔容积,若初产妇<5 ml,经产妇<6 ml者,可诊断为宫腔粘连。输卵管是否通畅按朱人烈[2]的标准:输卵管通液时,顺利注入20 ml液体(不超过25 ml)无阻力,不回流,示输卵管通畅;如阻力大,有>10 ml 液体回流示不通;如注入液体阻力较大,液体回流量少(<10 ml)为通而不畅。

  •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54例临床分析

    作者:夏立华

    气功是一种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采用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练功者在气功态时可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对于多数练习者据称可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但也有少数人出现偏差(俗称走火入魔)而出现精神异常表现。现将本院1993年至1999年收治的54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中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54例中,男14例(25.9%),女40例(74.1%);年龄20~67岁,平均(38.7±12.2)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4例(7.4%),中学(含中专)23例(42.6%),小学或文盲27例(31.4%);职业:干部8例,工人13例,农民24例,家庭妇女2例,无业人员5例,学生2例;家族史:两系三代有精神病者5例;性格孤僻、内向、多疑22例,急躁、好胜10例,好表现自我14例,其他8例;起病形式:急性起病30例,亚急性起病8例,慢性起病16例,练功种类有中华养生功、香功、自发功、自然功等。从开始练功到发病的时间3 d至5年,平均11.7个月,病程1 d 至3年,平均2.3个月。

  •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谢京平;刘志远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约占髋部损伤的一半以上。由于股骨颈骨折创伤解剖和生物力学的特殊性,各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都不甚满意,主要表现为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都较高。1995~1998年作者等采用三枚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9例,28例获得随访,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9例,女25例,男14例,平均年龄51.2(32~78)岁。其中车祸16例,坠落伤4例,伴倒跌伤19例;左17例,右22例;手术距伤后时间平均14(5~28)d。骨折(Garden)分型:Ⅱ型6例,Ⅲ型21例,Ⅳ型12例。随访28例(占71.8%),随访时间25~63个月,平均31.1个月。1.2 治疗方法①术前处理:术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皮牵引(GardenⅠ、Ⅱ型)或胫骨结节处骨牵引(GardenⅢ、Ⅳ型),时间5~7d。②手术方法:连硬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对有移位者先行手法闭合复位。本组除4例手法闭合复位失败而改行切开复位外,余均在电视下按Whitman复位原则完成复位。然后从大转子基点远侧做一6~8cm纵形切口,暴露大转子下外侧股骨干。于大转子远侧基点下1cm处,在X线电视监控下,与股骨干呈45°角左右,呈“品”字位平行打入三根克氏针作为导针:下两针经股矩与压力骨小梁间,针尖落在股骨头内下部位;上一针经张力骨小梁,针尖均勿超关节面。然后顺导针在骨皮质上做滑动孔,直径勿超过螺钉头,亦可加一垫片,以防在拧入空心螺钉时过分沉入皮质内。X线证实螺钉长度及位置满意后关闭切口。③术后处理:一般术后穿“丁”字鞋卧床,鼓励患者早期行肌肉的自主舒缩活动和关节的生理活动。2周拆线。骨折移位轻、内固定稳固者4~6周后扶双拐下地,3~6个月后可以逐步弃拐行走。骨折移位重、有碎裂者,8~10周后才

  • 氨甲喋呤局部注射治疗植入性胎盘14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应满;刘晓红

    1996年4月至2000年10月本院采用氨甲喋呤(MTX)局部注射治疗14例部分性植入胎盘,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年龄为21~28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2~41周,10例有人流及引产史2~5次,2例曾引产并行人工剥离胎盘。1.2 胎盘植入情况 14例均因产科情况行剖宫产,术中发现胎盘部分性植入、面积小为3 cm×4 cm,大5 cm×6 cm;肌层内胎盘植入13例,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植入部位9例为子宫前壁,5例为子宫侧壁。1.3 处理方法患者均在剖宫产术中人工剥离胎盘时分离困难,发现部分胎盘植入肌层,用弯剪紧贴宫腔内膜锐性分离胎盘后,创面压迫或“1”号肠线8字缝合止血。对残留于肌层内的胎盘注射MTX 20 mg加生理盐水3 ml,注射部位压迫5~10 min,防止药液流出;同时宫体注射催产素或麦角新碱。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宫缩剂7~10 d,密切观察产妇血压、脉搏、呼吸、子宫复旧及阴道流血情况,产妇隔日检查血常规,出院前复查肝、肾功能。新生儿常规禁母乳喂养3 d,出院时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

  • 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

    作者:李丽琼;周和中;杨喜珍

    本院自1996年4月至1998年4月对25例早期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采用氨甲喋呤(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在本院妇产科经妇科检查、诊刮术及HCG测定与B超检查确诊为未破裂型宫外孕。年龄21~39岁,一般情况好,无或轻微腹痛,无急慢性器质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白细胞计数>3.5×109/L,血小板>100×109/L,且自愿要求药物保守治疗者。其中18例有停经史,停经时间平均42 d;有腹痛者16例,除1例腹痛较重外,其余均为患侧隐痛;6例有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血HCG<1 000 mIU/ml者12例,1 000~2 000 mIU/ml者10例,2 000~3 000 mIU/ml者2例,>3 000 mIU/ml者1例;23例B超示宫内无孕囊,附件区有小包块且可见孕囊,但无胎心搏动;有2例疑宫内妊娠,但诊刮术后组织送病检报告未见绒毛。25例入院时血压、脉搏、血红蛋白均正常。1.2 用药方法 25例患者均住院监测,按50 mg/m2 一次肌注MTX(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且单次口服米非司酮(北京第三制药生产)600 mg。如果在治疗4~7 d 后,HCG水平下降<15%或持续上升,则在7 d 时给予第2个同等剂量的MTX。

  • 氯沙坦与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伍泠露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规则有效的血压控制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氯沙坦和福辛普利为两类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且均为长效制剂,服用方便。本文旨在探讨两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肾脏保护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均符合WHO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年龄35~60岁。随机分为氯沙坦组(30例)及福辛普利组(30例),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基础血压及病理特点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 治疗方法所有入选者实验前2周停用其它降压药,并服用安慰剂,使血压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然后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50mg,每日1次;福辛普利组口服福辛普利(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提供)10 mg,每日1次,两组均根据血压调整剂量,疗程8周,并在服药前后观察下述指标。1.3 观察方法及指标①血压测定:采用偶测血压,所有高血压病人治疗前1周每天测血压一次,连续6次取均值作为治疗前基础血压;治疗结束后1周每天侧血压一次,连续6次取均值作为治疗后的血压。由专人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袖管法测定右上臂坐位血压。②肾功能测定: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素氮(BUN);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采用溴兰比色测定法测尿微量白蛋白(Alb)。1.4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 重组白细胞介素-2与顺铂联合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液

    作者:卓德斌;王贵华;马恩奇;陆辉辉

    恶性胸液是肺癌或其它肺部转移瘤侵及胸膜而引起的癌性渗出,临床较多见,治疗上常采用胸腔内注射抗癌药物,但效果欠佳。自1993年2月至2000年12月作者对20例肺癌合并胸液患者应用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与顺铂联合胸腔内注射并与单用顺铂胸腔内注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40例肺癌合并胸液患者均经病理与临床确诊,其中肺腺癌20例,鳞癌14例,小细胞癌6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9(35~70)岁。40例患者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前均经X线及胸部B超检查,对胸液量采取前肋计算法:积液在第4前肋以下者为小量,超过笫2 前肋为大量,介于两者之间为中量[1]。两组按胸液量分为三级:大量各5例,中量各13例,小量各

  • 美托洛尔治疗左房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其东;李政

    二尖瓣狭窄(MS)所致左房衰竭是左心衰的一种类型[1],多数可经心导管术或外科手术矫治病理解剖改变,但对部分病例或同一病例的不同时期,须进行针对性的内科综合治疗,为经皮气囊瓣膜成形术(PBV)或外科手术创造条件。本文比较不同方案治疗MS所致的左房衰竭病人,以探索临床用药的佳方案。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均为1996年8月至1999年9月在津市市和澧县人民医院的住院病人,并符合下列条件: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为单纯的MS或伴轻度二尖瓣返流;②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法心功能在Ⅱ级以上;②无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严重阻塞性肺病、雷诺病,预激综合征及低钾、缺镁。入选病人共48例,男18例,

  • 食管心房调搏对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价值

    作者:夏平达

    食管心房调搏(TEAP)由于其无创伤性和操作简便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技术的发展,TEAP的价值越来越重要。本文对135例阵发性SVT接受RFCA者的TEAP结果与心内电生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TEAP在RFCA中的实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35例患者中男71例,女64例,平均年龄35.5(18~55)岁。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发作性心动过速史;合并高血压病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余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术前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1.2 TEAP诊断SVT的标准①房室结双径(AVNDP)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S-R间期与跳跃式延长≥50 ms,S-R曲线不连续,SVT时食管心电图逆行P’波与QRS波群部分重叠或紧随其后,R-P’间期<70 ms;TEAP于S-R间期跳跃式延长后诱发SVT,若未诱发,则诊断AVNDP现象。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TEAP诱发SVT;S-R曲线连续,S-R间期无跳跃延长现象,SVT时R-P’间期>70 ms;按V1导联P波(PV1)和食道导联P波(Pe)之间的间距初步将房室旁道分为左侧和右侧旁道,PV1比Pe领先30 ms 以上,则提示房室旁道位于右侧,若Pe比PV1领先30 ms以上,则提示房室旁道位于左侧。

  •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75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文飞;戴友元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Degenerated cardiac valvular disease,DCVD)是一种增龄性疾病。起病隐匿,症状无特异性,且常与其他疾病并存,故易误、漏诊。近年来,随着心脏超声的发展和普及,对该病的认识已日益引起临床重视。作者对本院确诊的75例DCVD病人的临床特点、机制、误漏诊原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年1月至1999年5月在本院内科治疗的50岁以上需作心脏检查的患者共268例(除外风心病、先心病及继发性瓣膜炎症),经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诊断DCVD患者75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平均年龄65.7(50~80)岁。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 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作者:杨玉银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HCVH)是增加心律失常、猝死、心肌梗死、心衰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HCVH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病死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高[1]。作者对本院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124例高血压患者中有超声心动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资料的88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88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38~84岁,平均(62.4±11.8)岁。其中老年组52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60~84岁,平均(66.8±5.4)岁;非老年组36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38~59岁,平均(51.3±4.2)岁。经询问病史、体检、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一般实验室检查排除冠心病、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引起心律失常的疾病。

  • 32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罗建忠;王建湘

    随着对不同类型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靶器官损害比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明显严重[1],本文对临床326例ISH及ID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来源 326例均为1997年1月至2000年10月本院住院病人,其中ISH 166例,男68例,女98例,<60岁34例,≥60岁132例,平均年龄为(66.2±2.3)岁;IDH 160例,男94例,女66例,<60岁112例,≥60岁48例,平均年龄(52.2±1.8)岁。所有患者均在不同日静坐15 min 后,取3次测量右上肢血压均值。常规进行心电图,空腹血糖,尿糖,血脂,血清肌酐,尿素氮,B超,胸片等检测;脑梗塞,脑出血均经CT确诊。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
  • 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康桐;热沙来提;牙森;石磊;阿依古丽;柴东升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公认诊断冠心病(CHD),特别是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它的有创性和高成本在国内难以普及。动态心电图(Holter)是目前CHD诊断中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与CAG进行对比评价了Holter对CH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以了解其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院1998年4月~1999年12月临床诊断为CHD患者48例。其中典型心绞痛35例(包括变异性心绞痛2例),诊断基于典型症状和发作时心电图变化;心肌梗死13例,诊断基于临床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改变。冠心病组男39例,年龄32~75岁,平均(55.2±20.2)岁;女9例,年龄46~70岁,平均(59.4±12.3)岁。临床诊断为高血压心脏病20例,其中男15例,年龄42~70岁,平均(56.4±14.6)岁;女性5例,年龄45~72岁,平均(58.3±13.8)岁,均有2年以上高血压病史,心脏超声检查有不同程度左室肥大,但无心绞痛发作,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无缺血性ST-T改变。

  • ECG、UCG、MIBI与CAG对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徐一尘;郑昭芬

    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扫描(MIBI)是临床常用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判定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准确方法,但有一定程度的创伤性。作者等收集1994年1月至1998年7月经CAG诊断的不稳定心绞痛(UAP)65例,分析了上述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并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心功能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65例中男54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63±2.5)岁。据WHO标准[1]诊断为UAP。1.2 方法 应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以管腔狭窄≥50%为有意义病变,将狭窄50%~74%,75%~99%及100%分别判定为中、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2]。病变受累部位分为左主干(LM)、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4支。计数管腔狭窄50%以上的血管支数。用Contina等[3]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0级,无侧支循环;1级,侧支循环差,阻塞远端侧支隐约显影;2级,介于1级与3级之间;3级,侧支循环良好,阻塞远端血管充盈好,且管腔内径大于1 mm。常规方法行静息12导联ECG、平板运动试验、UCG、MIBI。采用UCG测定节段室壁异常活动积分及左室射血分数,MIBI评定心肌缺血范围积分。

  • 外伤性心包压塞的早期诊断及急救处理

    作者:陆辉辉;陈崇伟;周恕;马霖;刘国荣

    外伤性心包压塞死亡率高,本院自1990年5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本病16例,现将其早期诊断及急救处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性1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8.7(16~61)岁。刃器伤13例,枪伤2例,坠落伤1例。休克13例,神志改变10例,奇脉9例,颈静脉怒张12例,心音遥远11例。术中发现心包裂口长0.5~3 cm,心包腔积血100~300 ml,胸廓内动脉断裂3例,右室破裂5例,右房贯穿伤4例,左房破裂2例,升主动脉破裂1例,心肌切割伤(未破心内膜)1例。11例分别合并肺、肝、膈肌等复合伤。1.2 手术方法 快速气管插管,剖胸探查,心包切开,心脏大血管破口修补止血,并对合并伤做相应处理。

  • 急症腹膜透析58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继惠;刘虹;李军

    1992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对58例合并某些严重并发症而不适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行急症腹膜透析,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 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主要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明显出血倾向者。

  • 胆管空肠Roux-Y吻合后再手术原因及对策

    作者:汪新天;刘翔峰;吴金术

    1990年11月至1999年11月,本科共收治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患者3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38例,男14例,女24例,平均年龄40.83(19~64)岁。其中肝胆管结石2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胆道狭窄1例。首次手术至再出现症状时间为7 d 至8年。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寒战、发热(30例),上腹疼痛(37例),间歇性黄疸(28例),上腹包块(2例),乏力消瘦(27例),胆汁外漏(2例)。1.3 术前检查除一般检查外,主要做B超(38例),CT(25例),PTC(20例),上消化道钡餐(4例)检查。1.4 再手术方法术中发现肝内胆管结石26例,其中合并肝内胆管开口狭窄12例,肝内胆管开口变异10例,胆肠吻合口狭窄11例(其中医源性胆道损伤6例),吻合口结石3例,胆肠吻合口癌4例,桥袢结石2例,原术式中无抗返流装置8例(6例术后出现返流性胆管炎),空肠近端与桥袢吻合口反向吻合3例,吻合口皮肤瘘2例,胆管结肠瘘1例。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杨冬武;伍言明;岳景齐;钟志坚

    钻孔引流术(BHID)被认为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1],但BHID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本院1999~2000年应用BHID治疗CSDH164例,出现并发症13例。作者结合本组资料,就其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4例中,男122例,女42例,

  • 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18例分析

    作者:郭正宇;冷大跃

    作者收集本院1991年1月至1999年5月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近期再出血病人18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24~71)岁,50岁以下10例。其中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胃癌4例,胆管下段与胰十二指肠肿瘤4例,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手术方式:毕Ⅱ手术6例,十二指肠溃疡旷置术2例,胃癌根治术4例,胆肠吻合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胆总管T管引流2例,剖腹探查术1例。1.2 再次出血的部位及处理吻合口出血6例,行重新吻合或改道吻合。胃残端出血3例,予以缝扎及重新缝合。旷置溃疡处出血2例,经缝扎血管处理残端而止血。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予内科保守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2例,1例行断流术,1例系胃底小动脉瘤出血,予以结扎及切除。癌肿浸润处出血2例,胆道出血1例,均经介入治疗止血。1.3 治疗结果 18例中再次手术治疗13例,11例治愈,2例死亡。保守治疗2例,1例死亡。介入治疗3例,1例因后期衰竭死亡。本组病死率为22%(4/18)。

  • 胃肠多原发癌5例诊治体会

    作者:蒋红艳

    胃肠多原发癌又称胃肠重复癌、即在同一患者胃、肠道内发生不相关连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可同时发生,也可异时发生。本院从1991~1998年共收治胃、肠癌930例,发现胃肠多原发癌5例,发生率为0.5%。本病较特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易漏诊,严重者失去根治机会,本文就其特点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48~70岁,在胃镜检查中发现胃病灶,术中或术后发现有肠道肿瘤,其详细情况见表1。

  •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9例诊治体会

    作者:黄强;沈慧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较少见,且易误诊或漏诊。本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9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4(21~48)岁。左侧5例,右侧4例;新鲜脱位5例,陈旧性脱位4例;并全身多发性骨折4例,并其他腕骨骨折2例。1.2 治疗方法①手法复位:新鲜骨折脱位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法整复,石膏制动腕关节45°位。1周后改腕关节中立位再制动3周,待局部肿胀消退后再换成石膏管型固定,共3个月。5例新鲜脱位复位成功3例,失败2例;陈旧性脱位(2例)及手法复位失败的2例采用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②手术复位:新鲜脱位可取腕掌侧纵“S”形切口,直接暴露月骨,直视下复位;陈旧性骨折可取腕背月骨表面纵形切口,清除所有瘢痕组织,松解粘连,腕关节掌屈将脱位腕骨向背侧撬拨复位。舟骨骨折可用一枚微型松质骨螺钉固定。重点修复月骨头状骨韧带,术后石膏外固定(方法同前)。

  • 空肠憩室并出血的诊治体会

    作者:朱铁兵;邹顶明

    空肠憩室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比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本院1981~2000年共收治本病10例,手术前均误诊,现就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2(22~74)岁,其中60岁以上6例(60%)。入院前均有反复解柏油样大便史,不同程度贫血、并伴有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暖气、解稀大便等消化道症状。病史长7年,短1年,平均3年,其中2例因解柏油样大便住院2次,1例住院1次,其余均在门诊治疗。1.2 术前检查 10例中6例行胃镜检,其中2例为入院后急诊胃镜检查,2例行钡餐检查,2例行钡灌肠。结果5例为胃炎,l例为胃溃疡出血,2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另2例分别报告为结肠憩室、结肠炎。1.3 治疗方法及结果患者入院后应用止血,制酸药物及输血,补液,纠酸等治疗,平均3 d 输血900~1 200 ml而无法稳定血压,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均证实距屈氏韧带8~30 cm处有2~26个大小不等的憩室,憩室呈串珠状,多数位于系膜缘侧,大5 cm×6 cm,小1 cm×2 cm;术中证实3例合并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憩室并出血及结肠憩室各1例。术中对多个呈串珠状排列的憩室行憩室段空肠切除,肠吻合术;少数相距较远的行憩室切除肠壁修补术;合并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憩室出血一并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止血,胃肠减压及支持治疗,平均住院18 d,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医学临床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