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新疆维吾尔族群体色氨酸羟化酶1基因T3804A位点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联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色氨酸羟化酶1(TPH1)基因T3804A(rs623580)位点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04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9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TPH1基因rs623580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 10.0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TPH1基因rs623580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差异(x2=6.560,P=0.038)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x2=5.517,P=0.019)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按性别分亚组,女性研究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差异(x2=8.026,P=0.018)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x2=7.154,P=0.007)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研究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差异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群体色氨酸羟化酶1基因T3804A位点与抑郁症的发病可能具有关联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症的易感基因.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奥氮平片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减低(P<0.01);帕利哌酮缓释片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奥氮平组为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帕利哌酮缓释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奥氮平相似,不良反应少而轻.
-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胃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阿立哌唑组,每组各20例,分别接受奥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测定两组的胃窦蠕动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体质量及瘦素水平.结果 ①治疗第6周末,奥氮平组胃窦蠕动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体质量、瘦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立哌唑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奥氮平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变化值与体质量变化值(r=-0.501,P=0.034)、瘦素变化值(r=-0.507,P=0.022)呈负相关,体质量变化值与瘦素变化值(r=0.601,P=0.02)呈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后胃排空加快,并与其体质量的增加、瘦素的增高有关.
-
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解锁救治后疗效及社会功能调查
目的 探讨救治后的河北省解锁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疗效及社会功能状况.方法 以符合入组标准的84例解锁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疗效,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估疾病的严重度,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评定社会功能状况.结果 共78例患者完成了量表评估.目前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量表及CGI-S评分均较解锁时低(t=7.145,6.421,8.215,8.676,9.080;P<0.05);以PANSS的减分率评定,目前显著进步8例(10.3%),进步35例(44.9%),无效35例(44.9%).目前WHO-DASⅡ总分及各分量表均较解锁时低(P<0.05),主要以轻度精神残疾(61.5%)为主.结论 解锁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回访,目前临床疗效肯定,社会功能明显改善.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2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及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明显低于常模(t=7.18,P<0.001);且高自我效能感患者GSES得分与SANS得分呈正相关(r=0.563,P<0.01),与GAF得分呈负相关(r=-0.628,P<0.01).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且有异常增高现象.
-
抑郁症患者住院早期睡眠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住院早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0例抑郁症患者入院后2周内睡眠状况进行观察,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HAMD和TESS评分与患者PSQI评分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PSQI评分阳性率62%;多元回归分析,HAMD、TESS评分和性别3个因素进入PSQI逐步回归方程:y=5.205+0.385x1-1.395x2+0.182x3(F=40.940,P=0.000),能预测PSQI评分总变异的74.8%.结论 抑郁症患者住院早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抑郁情绪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睡眠有较大影响,此外,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且程度更重.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促进患者病情缓解.
-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加用帕罗西汀的社会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利培酮加用小剂量的帕罗西汀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情绪表达、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干预组给予利培酮加用帕罗西汀;对照组单用利陪酮.临床疗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在加药后12周时,干预组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t=-5.801,P<0.001).阳性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PSP评分中,干预组的评分大于对照组评分(t=7.08,P<0.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利培酮合用帕罗西汀可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表达,减轻病耻感、焦虑情绪、增加生活动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
目的 探索适合本区域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方法 由徐汇区卫生局牵头,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组.建立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制定合理可行实施方案,形成文件规范执行.先期一个街道试点探索,经过总结、论证,再推广至全区应用.结果 经过近2年的实践,目前已经成为一项日常工作,并出台《徐汇区社区心理卫生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相关文件.居民对心理服务反馈评价为满意和比较满意达95%以上,咨询(治疗)4次以上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咨询(治疗)前明显降低(t=4.12,3.74;P均<0.05).结论本区域探索实行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基本可行,实践中还需不断完善.
-
认知疗法合并地西泮治疗酒依赖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认知疗法合并地西泮治疗酒依赖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地西泮20~40mg/d,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并给予认知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地西泮治疗,用法、用量同研究组.在治疗前、治疗第1、2、3、4周使用戒断症状量表评分,在治疗前、治疗1、2、3个月用酒精依赖程度问卷评分.结果 治疗1周后戒断症状量表评分显示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2.61,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92,P<0.01),在治疗2、3、4周时,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酒依赖程度量表显示,研究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35,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84,P<0.05),治疗2、3个月时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疗法有助于减轻患者戒断症状和酒精依赖程度.
-
抑郁青少年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脑电超慢涨落图
目的 探索认知心理治疗缓解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生物学原理.方法 对73例患轻中度抑郁症的青少年进行8周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根据治疗末的疗效,将62例完成治疗的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抵抗组;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后2、4、8周末,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身脑电超慢涨落图改变.结果 对于有效组的青少年,EFG检测的r-氨基丁酸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58,P<0.05;t=-3.92,-4.14;P<0.01);五羟色胺相对功率在治疗第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3.17,-2.07;P<0.05);在治疗第4周末高于抵抗组(t=-2.13,P<0.05);去甲肾上腺素相对功率在治疗第4周末高于治疗前(t=-2.08,P<0.05);谷氨酸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12,P<0.05;t=-3.00,P<0.01;t=-2.81,P<0.05);乙酰胆碱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34,P<0.05);多巴胺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26,P<0.05;t=-5.83,-7.36;P<0.01);第4、8周末均高于抵抗组(t=2.47,3.36;P<0.01).而抵抗组的EFG检测的多巴胺相对功率在治疗第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89,-3.08;P<0.01).结论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能改变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
-
奥氮平合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奥氮平合用氟西汀与单用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难治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奥氮平合用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t=6.712,7.491,P<0.01),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t=5.007,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奥氮平与氟西汀合用比单用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
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联合门诊森田疗法,而对照组只接受单独的药物治疗,观察8周,再随访8个月.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及随访8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以评价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①治疗8周末及随访8个月时研究组的汉密尔顿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5.76;P<0.01);②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得分:治疗8周末,研究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4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51,256,P<0.05或t=2.99,P<0.01);随访8个月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7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4.18,2.99,3.61,3.43,5.73,3.02,P<0.01).结论 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药物的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意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意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意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出走意念产生原因及其与患者一般资料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出走意念发生率62.5%.无配偶、首发、首次住院患者出走意念发生率较高(x2=6.838,20.907,17.145;P<0.001);出走意念发生率与年龄、病程、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呈反向关联(x2=20.846、8.177、9.351,24.722;P<0.05);住院时间-出走意念发生率曲线呈倒“S”型(x2=15.166,P=0.004);出走意念产生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362,73.516,26.710,31.469,46.712;P<0.01).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意念发生率较高,住院初期以精神症状和不良反应影响较大,后期以正常心理需要为主.此外,年轻、无配偶、首发、首次住院、病程较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较差的患者更易产生出走意念.
-
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1年7-12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筛查出伴强迫症状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有强迫症状).对照组(无强迫症状)则按照与研究组1:1的比例在不同性别的无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取.采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家族中强迫症者、家族中强迫性格者、病前具强迫性格者及是否服用过氯氮平者多于对照组(x2=4.07,5.11,7.72,11.70;P<0.05).以是否伴有强迫症状为因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服用氯氮平(P<0.05,OR=2.40)、病前具强迫性格(P<0.05,OR=2.07)是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病前有强迫性格者易出现强迫症状.
-
坦度螺酮与西酞普兰治疗广泛焦虑症的疗效
目的 对坦度螺酮与西酞普兰在广泛焦虑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以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12例门诊或住院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坦度螺酮(观察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如文中所述方式进行治疗,随后统计治疗结果.结果 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71.43%,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AMA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在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两组HAMA评分与治疗前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1%(6/56)和35.71%(20/56),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均较为轻微,大多自行消失.结论 坦度螺酮与西酞普兰均可有效治疗广泛焦虑症,不过在治疗结果方面各有特点.
-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递质水平相关性
目的 探讨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ISD)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及其与PTSD的相关性,为理解临床的症状特点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入组15例无躯体损伤的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CL-C量表得分>50分),15例经历精神创伤事件未发生PTSD且PCL-C量表得分<12分的预恢复人群,两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其进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上述3项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 对两组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行t检验(t=0.518,P=0.608)和5-羟色胺水平行t检验(t=0.199,P=0.844)及多巴胺水平行非参数检验(Z=-0.249,P=0.803(双侧)),上述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PTS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对PTSD组的上述3项生物学指标与PCL-C量表得分做相关性研究,均显示无显著相关.结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及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 连续选取开滦精神卫生中心4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年龄在18~50周岁之间,符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得分均大于20分,进行8周的抗抑郁治疗,分别于基线和治疗8周后评定HAMD-17,DAS,同时实施WCST和Stroop测验.另外随机选取3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 疗前抑郁症患者多项评定结果均较对照组差,包括DAS评分(t=6.95,P<0.01)、Stroop总时间(t=11.84,P<0.01)、Stroop错误数(t=10.85,P<0.01)、WCST总应答数(t=7.64,P<0.01)、WCST完成分类数(t=-5.39,P<0.01)、WCST错误应答数(t=5.21,P<0.01)、WCST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t=3.81,P<0.01)、WCST持续错误数(t=4.91,P<0.01)和WCST非持续错误数(t=4.01,P<0.01).治疗后患者的DAS评分(t=3.81,P<0.01)、Stroop总时间(t=5.85,P<0.01)、Stroop错误数(t=6.78,P<0.01)、WCST总应答数(t=10.04,P<0.01)、WCST完成分类数(t=-3.18,P<0.01)、WCST错误应答数(t=3.01,P<0.01)、WCST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t=2.10,P<0.05)、WCST持续错误数(t=3.42,P<0.01)的成绩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但DAS评分(t=2.79,P<0.01)、Stroop总时间(t=2.22,P<0.05)、WCST完成分类数(t=-2.87,P<0.01)、WCST错误应答数(t=2.01,P<0.05)、WCST持续错误数(t=2.24,P<0.05)仍较对照组差.结论 抑郁症患者除情感症状外,还存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并且在抑郁症状改善后仍存有认知损害.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
目的 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效果.方法 9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6人,对照组48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情况.然后,干预组实施为期18个月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随访.干预结束后,通过终期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社会支持状况的变化,对干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 基线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3.65分、12.43分、6.24分、4.98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5.25分、11.52分、7.48分、6.38分,对照组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干预组.终期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7.00分、13.89分、7.02分、6.09分,均比基线调查时有明显提高(t=3.372,2.214,2.482,2.991;P<0.001);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7.29分、12.56分、7.63分、7.10分,提高幅度均小于干预组(P<0.05).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效果显著,可促使干预对象社会功能的恢复.
-
肠易激综合症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心理健康的程度及其独特的人格特点.方法 选取64例IBS患者和64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研究IBS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正常人人格之间的差异.结果 IBS患者的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人(t=2.76~7.26,P<0.05).除恐怖因子外(F=3.18,P<0.05),不同年龄的IBS的SCL-90得分无明显差异.而女性的躯体化因子分明显高于男性(F=3.04,P<0.05).而人格测验结果显示IBS患者精神质P、神经质N和掩饰性L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t=4.45~7.12,P<0.01),内外向E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t=3.51,P<0.01).结论 IBS患者的人格出现明显的异常,其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得分显著比正常人高,而且其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
-
拟行CT冠脉造影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目的 研究拟行CT冠脉成像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评估该检查对病患的情绪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CT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组,选取普通内科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组做测试和评估.结果 ①拟行CT冠脉造影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均高于中国常模,有统计学意义(t=10.94,10.17,P<0.01);②在精神情感症状条目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78,P<0.05);③在躯体性障碍症状条目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47,P<0.01),有显著性差异;④在精神运动症状条目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拟行CT冠脉造影的患者存在以焦虑、抑郁为主的心理症侯群,且在精神情感、躯体感觉症状方面症状明显,而精神运动方面的症状表现不明显.
-
焦虑抑郁状态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108例冠心病并行介入治疗病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估,将入选病人分为存在焦虑抑郁状态(A组)及对照组(B组)两组,观察6个月内有无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将影响MACE事件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焦虑抑郁状态等与MACE事件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存在焦虑抑郁状态(A组)31例(28.7%),对照组(B组)77例(71.3%).A组发生MACE事件(29.0%)较B组发生MACE事件(15.6%)显著增加(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在6个月的随访中,焦虑抑郁状态、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是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焦虑抑郁,OR=0.921,95%可信区间0.845~0.963,P=0.022).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普遍存在,有可能增加了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07年6月-2011年12月份收治的260例患脑卒中且符合入选条件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康复功能训练3个月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调查并评价前后变化.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组患者训练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效果显著(t=-8.679,-6.938,-5.632;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特征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TAS-20)对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和60例健康产妇进行评定.结果 ①产后抑郁症组患者TAS-20总分及Tf1、Tf2、Tf3因子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4,21.450,10.006,26.053;P<0.01;);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组HAMD评分、TAS-20总分及Tf1、Tf2、Tf3因子分显著高于阴道产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5,-6.923,-4.703,-4.027,-2.275;P<0.05);③女婴儿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HAMD、TAS-20总分及Tf2评分显著高于男婴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2.469,-2.028;P<0.05).结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述情障碍,随着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和抑郁严重程度不同,其述情障碍严重程度也不同,述情障碍可能是产后抑郁症的一种状态反应.
-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名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非心理护理干预组,治疗6周,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和单独使用药物治疗,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TAS-2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进行评定.所有数据输入SPSS17.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间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周心理护理干预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非心理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6,-3.501,-9.487,-13.152;P<0.01).治疗后第6周,心理护理干预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7,8.209,16.351,29.000;P<0.01),非心理护理干预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两组间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周心理护理干预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非心理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87,14.300;P<0.01);③治疗前两组间CG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周心理护理干预组CGI-SI评分显著低于非心理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8,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CGI-S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3,11.696;P<0.01).结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和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武警女干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综合分析武警女干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状况,为武警女干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和卡特尔人格测试(16PF)对340名武警女干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武警女干部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军人常模,也高于全国常模,并且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几个维度上与军人常模差异显著(t=-3.12,3.21,4.02,3.31,4.23,4.12;P<0.01);应对方式6个因素与全国军人常模相比,差异显著(t=16.81,14.57,7.21,8.41,9.49,9.31;P<0.01);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自律性高于全国常模(t=9.92,8.31,20.14,22.53,21.60,11.78;P<0.01),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则明显低于全国常模(t=-10.67,-34.15,-33.42,-8.53,-13.83,-12.01;P<0.05或0.01);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与SCL-90总分相关显著(r=-0.640,0.381,-0.482,0.069,0.341,-0.09;P<0.01);16PF各因子分与SCL-90总分相关显著(P<0.01),16PF次级人格因素和预测心理因素与SCL-90各因子分相关显著(P<0.01),回归分析表明,适应与焦虑型(X1)、内向与外向型(X2)、怯懦与果断型(X4)、心理健康因素(Y1)、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Y4)是应对方式的有效预测因子.结论 武警女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个性外向、乐群,良好的人格特征和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本市3家医院300名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年龄30~39岁的医护人员情感耗竭较高,40~49岁的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成就感(F=4.39,4.17;P<0.05);②工龄10~19年的医护人员情感耗竭较高,20~29年的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成就感(F=4.18,4.21;P<0.05);③妇产科医护人员情感耗竭较高,精神科医护人员的人格解体较高(F=5.02,5.40;P<0.05);④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t=0.94,0.96;P<0.01).结论 医护人员面对工作的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有密切的关系.
-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和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我院1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评分为(105.57±11.87)分,处于中高水平;②学历高的护士共情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学历低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职称高的护士共情能力评分反而降低,呈现出负相关(F=6.23,P<0.05);④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与共情能力呈负相关(P<0.005);⑤护士的工龄及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均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相对较好,共情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陆、海、空官兵愤世嫉俗的特征及其路径
目的 调查分析军人愤世嫉俗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人性哲学修订量表(RPHN)中的愤世嫉俗分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对1800名陆、海、空现役军人进行测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军兵种愤世嫉俗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军人愤世嫉俗与个性因素(r=0.05~0.154,P<0.05或<0.01)、SCL-90总分及各因子(r=0.06~0.13,P<0.01)相关显著;Amos路径分析显示,稳定性特质对军人个性的贡献大(β=0.75,P<0.001);抑郁因子对军人心理健康的贡献大(β=0.91,P<0.01);个性、心理健康对愤世嫉俗直接效应(β=-0.16,0.07;P<0.001)及个性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与愤世嫉俗之间的调节效应(β=0.135,0.07)显著.结论 军人愤世嫉俗受个性及心理健康影响显著,且个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轮流换班护士记忆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班次护士值班前后记忆功能的变化差异,以便为进一步改善护士工作效率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将本院150名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白班组、小夜组、大夜组各50例.3组于值班前后进行韦氏记忆评定.分析3组记忆功能的差异.结果 与值班前比较,小夜组和大夜组值班后长时记忆差异不显著(t=0.82,0.67,P>0.05),短时记忆再认(t=3.24,3.64)、联想(t=2.54,3.01)、触摸(t=2.36,2.88)、理解(t=2.81,3.31)因子均降低(除图片因子,P<0.05),瞬时记忆(t=2.68,3.25)、记忆商(t=4.11,5.26)评分均降低(P<0.05);白班组值班后所有记忆成绩差异不显著;且小夜组降低值小于大夜组(P<0.05).结论 小夜班、大夜班护士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功能下降,且小夜班下降程度小于大夜班.
-
潜艇军人的述情障碍特点及与应对方式关系
目的 探讨潜艇军人的述情障碍特点以及述情障碍程度与所用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20个条目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应付方式问卷(CSQ)、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对369名潜艇军人进行测评.据一般资料特征将被试分为义务兵、士官、军官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对不同组别的TAS得分进行比较;以TAS得分区分述情障碍高、中、低分组,对3组的CSQ各分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对369名潜艇军人的CSQ得分与TAS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义务兵、士官与军官组的TAS总分、F1、F3因子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18,11.19.3.42;P<0.05);独生子女组F3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67,P<0.01);述情障碍高、低、中分组的CSQ 6个分量表得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F=12.48,37.58,20.24,23.88,32.40,23.19;P<0.01),两两比较中,高分组在不成熟型或混合型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避让和合理化因子得分上高于中、低分组(P<0.01);在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分量表得分上低于中、低分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应付方式分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分量表得分与TAS总分及各因子分间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92~-0.350,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各分量表得分与TAS总分及各因子分间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69~0.505,P<0.01).结论 义务兵、士官、军官的述情障碍程度不同,主要体现在情感辨认与外向性思维上;潜艇军人的应对方式与述情障碍程度有关,高述情障碍者倾向于采用不成熟应对方式.
-
军队医院住院医师睡眠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
目的 调查驻军中心医院住院医师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整群覆盖调查方式,以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被试群体进行调查,结果以成组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PSQI:被试群体中44.50%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组7个因子及总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t=4.218~36.477,P<0.01);②EPQ:睡眠障碍组内外向(t=2.531,P<0.05)极显著低于非睡眠障碍组,而神经质分(t=3.213,P<0.01)极显著高于后者;③LES:睡眠障碍组在“家庭问题”(t=2.398,P<0.05)、“正性事件”(t=2.617,P<0.01)、“负性事件”(t=2.617,P<0.01)、“生活事件总和”(t=2.777,P<0.05)4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睡眠障碍组;④应付方式问卷:睡眠障碍组在“解决问题”(t=3.293,P<0.01)、“求助”(t=3.105,P<0.01)2项得分显著低于非睡眠障碍组,而在“自责”(t=3.105,P<0.01)、“幻想”(t=3.216,P<0.01)、“回避”(t=3.163,P<0.01)、“合理化”(t=2.963,P<0.01)4项得分显著高于后者;⑤SSRS:睡眠障碍组在“客观支持”(t=5.544,P<0.01)、“主观支持”(t=3.265,P<0.01)、“支持利用度”(t=6.366,P<0.01)、“总分”(t=2.456,P<0.05)4项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睡眠障碍组;⑥PSQI的影响因素:所有入选因素中,以“神经质”对因变量的出现频率高,其次为“负性事件”、“客观支持”、“幻想”,而“解决问题”为唯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军队医院住院医师的睡眠障碍严重,且与情绪不稳定性、高生活事件数量、不成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程度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
-
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感
目的 探讨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契约量表、组织承诺量表和工作满意感量表,对420名知识型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感的相关系数r=0.456(P<0.01),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的相关系数r=0.599(P<0.01),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感的相关系数r=0.489(P<0.01),表明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发现,在加入了组织承诺这一变量后,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由0.58调整为0.28,组织承诺在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 心理契约通过组织承诺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
-
监狱成年男性罪犯早年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监狱成年男性罪犯早年父母教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选取的189名监狱罪犯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 ①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与正常人比较:监狱罪犯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组(t=-4.58,-4.44;P<0.01),而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父亲的过度干涉、母亲的偏爱因子分也高于正常组(t=2.67,4.15;P<0.01);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比较:监狱罪犯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偏爱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t=19.06,7.39,12.52,5.79;P<0.01),而惩罚与严厉因子得分低于父亲(t=15.1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监狱罪犯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t=2.27~7.28;P<0.05或<0.01).结论 监狱罪犯早年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极端化倾向,对子女缺乏情感关爱,而更多采用惩罚、拒绝否认及过干涉与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且双亲教养方式存在严重分歧,是犯罪心理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男性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异常.
-
北京市部队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评价北京市部队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探讨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士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量袁(MBI)对北京市部队医院的1266名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被调查的1266名护士MBI情感衰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分值平均为(18.75±10.24)分、(4.83±5.27)分、(30.87±10.61)分;低于Maslach样本组(P<0.01);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毕业院校、健康状况、年龄、生育状况(t=3.613,-3.220,-2.999,2.686,P<0.01),决定系数R2为0.075,可解释总变异量的7.5%.结论 部队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医院管理者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程度,以促进部队医院护士的身心健康.
-
意念-徒手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基本技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种以增强护理基本技能为主的新型培训模式.方法 选取低年资护士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试验组应用意念-徒手模式培训,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培训,培训后对静脉输液、胃插管术以及拔罐法等3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查,并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沟通能力测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后两组护士静脉输液(t=4.52,P<0.001)、胃插管术(t=9.48,P<0.001)及拔罐法(t=6.77,P<0.001)等操作技能得分及PRCA-24得分(t=5.72,P<0.001)、沟通能力测量表得分(t=7.06,P<0.001)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但试验组护士的静脉输液(t=3.21,P<0.01)、胃插管术(t=2.84,P<0.01)及拔罐法(t=4.83,P<0.001)等操作技能得分及PRCA-24得分(t=3.78,P<0.001)、沟通能力测量表得分(t=2.99,P<0.01)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并且患者对试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士(x2=5.53,P<0.05).结论 意念-徒手模式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效果优于常规模式.
-
边远艰苦地区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关系
目的 探讨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某军区空军25个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共598人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并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结果 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t=2.266,P<0.05)、焦虑(t=2.903,P<0.01)、敌对(t=2.876,P<0.01)、精神病性(t=3.891,P<0.001)和阳性数(t=6.011,P<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t=-2.170,P<0.05)、抑郁(t=-2.929,P<0.01)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余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官兵的消极应对方式和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易存在躯体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问题,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士兵的工作倦怠及与应对方式、自尊的关系
目的 探讨士兵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自尊在士兵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从某军区某部队5个陆军单位抽取士兵507名,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工作倦怠问卷(MBI-GS)以及自尊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 21~25岁组士兵成就感低落得分低于≤20岁组(P<0.05)和≥26岁组(P<0.05);家庭贫困组士兵的情感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高于一般组(P均<0.01);初中组士兵的成就感低落得分低于高中/中专组(P=0.053)和大专以上组(P=0.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表明,应对方式(成熟型和非成熟型)对工作倦怠(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的回归效应显著(β=-0.24,-0.37,-0.44,0.38,0.49,0.32;P均<0.001);自尊在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0,-0.24,-0.29,0.29,0.40,0.17;P均<0.001).结论 士兵工作倦怠在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及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自尊在士兵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信访干部工作满意度、幸福感、积极情绪及心理健康
目的 探讨信访干部工作满意度、幸福感、积极情绪、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之间关系.方法 方便选取陕西省部分城市信访干部191名,对其施测工作满意度、总体幸福感、情绪量表与SCL-90量表.结果 ①信访干部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幸福感较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体验较少,心理健康状况较好;②信访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r=-0.668,P>0.01)、幸福感(r=-0.298,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0.769,P<0.01);工作满意度、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回归效应显著(t=-5.309,10.175,P=0.000);③工作满意度是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变量(β=0.50,P=0.000).结论 消极情绪和工作满意度是影响信访干部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河南省600名农村小学教师采用组织承诺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小学教师的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4~0.51,P<0.01),不同的群体和组织承诺对工作满意度的回归极显著(F=14.58,P<0.001).结论 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现居住地直接影响其对组织的承诺以及工作满意感的获得.
-
食品安全的乐观偏差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食品安全的乐观偏差及其影响因素,丰富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乐观偏差量表、自尊量表对4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聚焦自我时,被试对食品安全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均存在显著的乐观偏差(t=-2.62,10.96;P<0.01);聚焦他人时,被试对食品安全积极事件存在乐观偏差(t=2.87,P<0.01),对食品安全消极事件不存在乐观偏差;②聚焦自我时,高自尊组对食品安全积极事件的乐观偏差显著高于低自尊组(F=4.17,P<0.01);③聚焦自我时,被试对食品安全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乐观偏差均显著高于聚焦他人时(t=9.81,-2.99;P<0.01).结论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乐观偏差具有普遍性;自尊、聚焦自我对乐观偏差有一定的影响.
-
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我国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健康状况不佳,通过分析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因素,探索和寻找改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办法,为提升医疗质量、推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
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和幸福感调查与干预
目的 对陕西省某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幸福感,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调查并探讨心理干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59人和对照组80人,均接受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查,对研究组进行2个月的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GWB,SDS,SAS变化,并将研究组干预后3个量表分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进行心理干预前,研究组GWB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6.71,P<0.05),SAS分数高于对照组(t=12.83,P<0.05),SDS分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51,P>0.05);②研究组经2个月心理干预后,GWB分数显著提高(t=8.37,P<0.05),SAS分数降低(t=9.43,P<0.05);③研究组经2个月心理干预后,幸福感水平、焦虑和抑郁情绪均与其他专业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t=0.03,0.02,0.28;P均>0.05).结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幸福感较低,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不明显.经过心理干预后,体育专业大学生幸福感提高,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并达到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当水平.
-
班级积极心理辅导培养初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班级积极心理辅导培养初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验效果.方法 采用开设积极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实施班级积极心理环境建设的方法,对自然班的初中学生进行实验干预.结果 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品质有显著改善.实验班学生人格维度的宜人性、情绪性、谨慎性、开放性有极显著向好效果(t=4.47,-3.24,4.91,4.42;P均<0.01);应对方式有显著向好效果(积极应对t=4.12,P<0.01;消极应对t=-2.08,P<0.05);自尊得到显著改善(t=3.60,P<0.01).结论 实施班级积极心理辅导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显著效果,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
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且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治疗依从性、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 CHN)等的测试.结果 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分别为:完全依从为75.0%,部分依从为20.0%,不依从为5.0%;对照组分别为51.7%、34.5%、13.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时间因素对PSP总分和各因子分均存在主效应(F=23.968~107.556,P<0.01),干预因素对社会中有益的活动、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存在主效应(F=4.516~5.564,P<0.05),且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社会中有益的活动、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存在交互作用(F=6.884~8.236,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其病情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BG、2hPBG、HbA(1)c值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N)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N评分、FBG、2hPBG、HbA1c值明显低于治疗前(t=8.55,6.70,6.50.8.81;P<0.05);观察组患者HMAD评分、FBG、2hPBG、HbA1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10.11,9.44,7.52.10.3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 %),(x2=9.78,P<0.05).结论 药物治疗糖尿病伴抑郁症的同时予以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92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和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癌症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功能领域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482,2.320,2.153,4.084;P<0.05或<0.01).结论 系统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
-
生活规律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
目的 对生活规律量表中文版进行初步的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 根据量表修订的方法,在某大学选取3352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被试进行测试,分析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生活规律各项目的项目鉴别力良好(r=0.606~0.797,P<0.001);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8,分半信度0.892,重测信度为0.355~0.424;效标关联效度理想.结论 生活规律量表的中文版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
自杀意念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目的 对自杀意念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检验其在海南医学生中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海南医学院696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①量表的重复信度为0.922,Cronbachα系数为0.762,Spearman-Brown分半相关系数为0.765,均在0.700以上,具有较高的信度;②自杀意念量表效度采用结构效度检验,对26个条目进行因子分析,5个因子共可解释方差总变异的41.78%,基本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预想的各部分内容的条目有明显的分开归因倾向,各因子内部条目的载荷较高,说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于了解海南医学生的自杀意念.
-
消防员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测量
目的 分析明尼苏达多种人格量表(MMPI)在消防部队的适用性以及消防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分层比例抽样在全国消防基层中队抽取1500名官兵进行MMPI测试.结果 有82.7%的个体测量可靠性佳;与全国常模相比,除Hs、Pd、Ma分量表外,其它量表的差异都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t=-32.94~19.56,P<0.001).效度量表L、K和临床量表Hy的得分比常模高,而F量表和其余6个临床量表(D、Mf、Pa、Pt、Sc、Si)得分低于常模;把临床量表中有1项以上T分>60的人员记为偏常人员,则偏常人员约占总数的36.9%.职别对MMPI量表的测量结果影响较为广泛,干部在Hs、D、Pt、Sc、Si等临床量表上有更低的得分(P<0.05).结论 消防员整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尚好,但有较多的躯体不适和心理压力.职别是影响消防员心理状况的重要人口学因素.MMPI用于消防部队筛选效率较低,应用还需慎重.
-
农民幸福源量表的编制和检验
目的 结合农民的生活特点,编制农民幸福源量表,为研究农民的幸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编制了40个题目.其次,选取353名农民进行施测,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项目筛选和提取因素.再次,选取413名农民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通过项目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农民幸福源量表由23个题目组成和4个因素构成,即收入保障、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健康状况,4个因素的累积解释方差率为55.123%;验证性因素分析结f果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模型拟合较好;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量表的α系数、分半信度分别为0.891、0.834.结论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以作为今后农民幸福研究的工具.
-
大学生害羞与自我意识情况的调查及其相关研究
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害羞和自我意识状况及害羞和自我意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羞怯量表和自我意识量表(SCS)为研究工具,对宁波大学和宁波大红鹰学院的1777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同时匹配年级、性别以及专业等变量.结果 大学生的害羞平均值约为37,高于羞怯量表的常模分数;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害羞程度和自我差异均显著(F=6.900,P=0.001;F=3.332,P=0.036),大一学生的害羞程度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自我意识程度低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害羞与自我意识呈正相关,与私我意识呈负相关,与公我意识呈正相关.结论 当代大学生的害羞现象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偏高;害羞与自我意识存在相关.
-
单亲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
目的 了解中山市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中山市两所大学176名单亲大学生及181名完整家庭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①单亲家庭大学生多采用中间型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投射、幻想、回避、退缩、理想化、否认(t=5.77,2.09,3.89,4.49,4.44,2.40;P<0.05);②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更倾向于运用投射、理想化、退缩、回避、潜意识显现等防御机制(t=3.38,2.96,2.33,3.51,2.12;P<0.05),男性倾向于运用否认、被动攻击等防御机制(t=-2.14,-2.54;P<0.05).结论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需针对不同性别的单亲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
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与中介作用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幸福感与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社会支持量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13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社会支持与自杀风险显著负相关(r=-0.22,P<0.01);幸福感与自杀风险显著负相关(r=-0.38,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指数显著正相关(r=0.41,P<0.01);②幸福感指数、社会支持对自杀风险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2,-0.34;P<0.01),交互作用也显著(β=-0.09,P<0.01);③引入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其对自杀风险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6,P<0.01).结论 大学生自杀风险与社会支持及幸福感密切相关;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与自杀风险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及部分中介作用.
-
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效能和心理适应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心理适应性量表和应对效能量表对2632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性呈显著性正相关(r=0.358,0.263;P<0.01),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性呈显著性负相关(r=-0.164,-0.157,-0.196,-0.233,-0.156,-0.181,-0.195;P<0.01);②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有直接正效应(t=19.642,14.011;P<0.001),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性有直接负效应(t=-8.451,-8.112,-9.974,-12.005,-8.012,-9.310,-10.112;P<0.001);③应对效能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通过应对效能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有间接正效应,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通过应对效能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有问接负效应.结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可以直接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造成影响,还通过影响应对效能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
-
军校学员学习风格调查
目的 探讨军校学员的学习风格.方法 通过Myers-Briggs心理量表和感官偏爱测试表,调查某军校2010-2012年选修《时间管理与学习技巧》课程的所有学员的个性类型和感官偏爱等.结果 军校学员的个性类型以内向为主,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x2=7.320,P=0.026);2010年学员的感官偏爱主要是运动知觉,其次是听觉、阅读/写作、视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2.400,P=0.006).结论 军校学员的个性类型以ISFJ(内向-直觉-情感-判断)为主,感官偏爱以运动知觉为主.掌握学员的学习风格,是科学有效的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基础.
-
大学生社会支持、毕生发展模型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SOC策略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SOC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随机抽取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不同年级被试857人.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与SOC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P=0.01);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69,P=0.001);SOC策略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P=0.001);②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社会支持对一般自我效能感(F=9.275,P<0.01)和SOC策略回归效应显著(F=82.452,P<0.001);③SOC策略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F=73.614,P<0.001),对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起到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获得、SOC策略的使用影响其一般自我效能感;SOC策略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
影响孤独症儿童母亲抑郁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母亲的复原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复原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名孤独症儿童母亲进行调查.结果 ①孤独症儿童母亲抑郁得分高于全国常模;②孤独症儿童母亲的抑郁与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③复原力、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3因子能显著预测抑郁(R2=0.563,F=30.901,P<0.001).结论 复原力和积极应对方式可有效减少孤独症儿童母亲抑郁的发生.
-
医护专科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
目的 了解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集体施测于2187名医护专科新生.结果 ①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第一类学生筛选率为24.14%,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1.87%;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t=-4.07,P<0.001);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②男女生在EPQ问卷的精神质P(t=9.05,3.92;P<0.001)、内-外倾E(t=-2.30,-5.18;P<0.001)、神经质N(t=11.29,5.19;P<0.001)3个分量表上分数与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N分量表上的分数差异极其显著,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5.72,P<0.001);③UPI评定的三类学生在EPQ问卷的P(F=107.23,P<0.001)、E(F=164.28,P<0.001)、N(F=601.92,P<0.001)、L(F=129.56,P<0.001)分量表上的差异均极其显著.结论 个性对心理健康存在影响,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
军校学员心理弹性与军校生活适应的研究
目的 研究军校学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对军校生活的适应状况.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某军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共409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军校不同性别、年级、是否学员干部的军校学员的心理弹性无显著差异.不同适应程度学员的心理弹性相关显著(F=13.480,P<0.01).结论 军校学员的心理弹性越好,学员对军校生活的适应程度越高.
-
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调查
目的 了解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情况,从而为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选取泰山学院38名离异家庭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172名完整家庭大学生为参照系.结果 与常模差异性检验,离异家庭大学生的“自我的灵活性”与“自我的刻板性”存在显著的差异(t=4.88,5.02;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离异家庭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及3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大学生的“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的灵活性”与非离异家庭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t=5.23,-4.56;P<0.01).结论 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度低于正常家庭大学生,尤其在“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上存在一定问题.
-
自恋与归因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自恋与归因方式、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14名大学生进行自恋人格问卷(NPI)、归因方式问卷(ASQ)、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 ①高、低自恋者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12,P<0.001);②自恋与整体归因(r=0.199,P<0.01)、人际事件归因(r=0.215,P<0.01)、成就事件归因(r=0.138,P<0.01)以及归因的内外维度(r=0.185,P<0.01)、持续维度(r=0.151,P<0.01)、普遍维度(r=0.166,P<0.01)都显著性正相关;③高、低自恋者在心理异常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没有表现出差异性;④自恋总分与心理异常总体上无显著性相关,仅与人际敏感(r =-0.108,P<0.01)、恐怖(r=-0.119,P<0.05)两个因子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自恋者自我服务的归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心理健康;自恋的权欲、优越感、自我钦羡3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相联系,代表自恋的适应方面;特权感因子则与病态心理相联系,是自恋的不适应方面.
-
中医院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考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应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中文版第三次修订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中医院校3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均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②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可以显著预测积极应对得分(t=3.947,P=0.000;t=2.595,P=0.010),而家庭亲密度可以显著预测消极应对得分(t=-3.039,P=0.003).结论 中医院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越高,就越能以更积极、稳定且成熟的方式应对各类问题和事件,进而形成独立自主、适应性强的性格特点.
-
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职生自我接纳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264名在校中职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①中职生自我接纳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102,P<0.05);②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中职生在SAQ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4.195,P<0.05);③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与SAQ及自我接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26,-0.304;P<0.001);强迫症状因子与自我评价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122,P<0.05);SAQ与偏执、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95,P<0.01;r=-0.311,P<0.001).结论 中职生的自我接纳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接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0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 ①5.38%(165例)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②学习压力上得分高;③女生易采用问题应对(t=24.77,P<0.001),情绪应对上性别差异不显著(t=2.24,P>0.05);④心理健康总分随年级上升而增加(F=150.269,P<0.001);⑤问题应对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099~-0.262,P<0.01),情绪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138~0.279,P<0.01);⑥除发泄情绪因子,其他应对方式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结合应对方式研究.
-
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状况,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85名初中生施测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初中生总体性心理健康状况分量表均分高于4.0分的是自身适应、性态度,低于3.0分的是性知识;②不同性别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初中女生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2,2.138,3.080,P<0.05或<0.01);③不同成长环境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农村学生性观念均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P<0.05);④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状况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各分量表均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中生的自身适应较好,性态度较积极,性知识较欠缺.女生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优于男生,农村学生性观念优于城市学生.
-
流动与非流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
目的 对流动与非流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自立人格、心理韧性、正性-负性情绪进行比较,为推动流动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立人格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深圳某中学658名初中1~3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筛选出的392名流动初中生为研究组,其他学生为对照组.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流动与非流动初中生在自立人格各因子及正性-负性情绪上无显著差异;②流动初中生在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上得分显著高于非流动初中生(F=4.078,P<0.05),其它因子无显著差异.结论 流动对流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可通过教育发挥流动的积极意义.
-
北京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并分析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305名流动儿童进行综合分析,并与205名本地儿童进行对比.结果 ①流动儿童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总均分显著高于本地儿童(t=5.27,P<0.001);②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儿童(t=4.81,P<0.01);③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F=4.53,P<0.05),总体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儿童(t=3.62,P<0.01).结论 流动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佳,与本地儿童相比,心理健康状况亟待改善.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