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给予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2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定2012年3月~2015年3月入治本院普外科的98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愿选择,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实施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全或半椎板开窗(开放手术)予以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用时、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等临床指标,VAS、JOA、ODI各项评估指标及优良率情况。结果: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入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一般情况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各项VAS评分、JOA评分指标均差异明显( P<0.05);2组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各项VAS评分、JOA评分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Macnab评价优良率接近,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相当;而从手术一般情况看,微创手术更具优势。
-
骨不连应用滑槽植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在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滑槽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骨不连患者200例,对患者进行滑槽植骨结合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涉及200例患者其临床治疗时间在10~28个月,其平均治疗时间为20.4个月。200例患者骨折后都达到临床愈合效果,其愈合时间在6~17个月,平均为12.4个月,其愈合率为100%。结论:在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滑槽植骨结合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提升其治疗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儿童肘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后处理技术在儿童肘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4例肘关节损伤患儿的资料,对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容积再现( VR)及大密度投影( MIP),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X线平片检查阴性的影像资料,均行X线平片及MSCT检查。结果:54例肘关节损伤患儿,X线平片检查阳性者42例(占77.8%),阴性12例,MSCT检查54例均为阳性(占100%);发现肱骨髁上骨折16例(占29.6%),肱骨外侧髁骨折13例(占24.1%)、其中6例伴骨骺分离,肱骨内侧髁骨折10例(占18.5%),尺骨鹰嘴骨折6例(占11.1%),桡骨小头骨折9例(占16.7%)。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克服了传统检查方法的限制,能直观的显示骨折发生位置、断端移位情况及关节面损伤程度,丰富了关节损伤的影像学信息,可为肘关节损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为发生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的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后所能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这3年间于本院骨科门诊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的患者共60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方式,并依照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分组:30例接受了前路手术的患者归入对照组,30例接受了后路手术的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预后结果。结果:2组患者在疗效上较为相近,研究组治疗效果稍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无差异。但对照组的并发症率均要高于研究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相较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在治疗结果与并发症率上都要优于前路手术,故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多选择后路手术。
-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情况,并评价治疗前后腰部功能及腰腿疼痛缓解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等均少于对照组( P<0.05),2组术后VAS评分、Macnab评价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配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腰部功能,缓解腰腿疼痛,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军事训练致Hoffa综合征的关节镜治疗
目的:探讨Hoffa病的发病机制,评价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Hoffa病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2013年9月,收治38例战士Hoffa病,均接受关节镜治疗,所有患者获得12~21个月的随访,采用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对行走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平均得分54.6分;手术后平均得分89.4分,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镜治疗Hoffa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同时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
3天荷包加压缝合法对甲半月以远手指离断伤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3天荷包加压缝合法对甲半月以远手指离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甲半月以远手指离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传统末节原位缝合,研究组给予改良3天荷包加压缝合法。对比2组手指存活率、指甲生长良好率及患者对手指功能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指存活率、指甲生长良好率及患者对手指功能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天荷包加压缝合法治疗甲半月以远手指离断伤,可有效的提高手指的存活率和改善手指功能,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病人108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4例,用西医基础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研究组54例,结合服用中医的健骨化瘀汤进行联合治疗。记录比较2组病人骨折的愈合时间、用药及用药结束后的超声振幅的衰减还有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结束时以及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超声振幅衰减、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这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u=3.1556,P=0.001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四肢骨折病患中广泛推广应用。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治疗,分析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以及治疗效果。结果:JOA平均评分为4.45±3.22分,优良率87.87%。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使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使用。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咪达唑仑在肩关节前脱位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肌子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咪达唑仑2种麻醉方法用于患者肩关节前脱位手法整复术的临床比较。方法:选择我院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肩关节前脱位行手法复位患者,随机分为(P+R)组和( I+M)组,( P+R)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行复位,( I+M)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咪达唑仑麻醉行复位。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法复位,麻醉效果:( P+R)组优39例,良1例,复位成功率100%;( I+M)组优36例,良4例,复位率也达100%;麻醉手术(第1阶段)满意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毕5分钟、10分钟、15分钟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P+R)组明显高于(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咪达唑仑传统麻醉用于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中各有利弊。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5年9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踝关节骨折48例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随访观察患者愈合情况及优良率。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患者术后伤口均为I期甲级愈合,未见内固定螺钉断裂、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踝关节僵直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内固定取出时间为1.1±0.1年,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得知,优27例,良15例,可6例,其优良率为87.50%。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创伤小,骨关节复位准确,牢靠,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欢迎,值得推广。
-
分期治疗Gustilo Ⅲ型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并骨缺损40例
目的:评估分期治疗Gustilo 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40例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并骨缺损,其中ⅢA型26例,ⅢB型13例,ⅢC型1例。早期行彻底清创后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局部皮瓣、肌皮瓣转位,采用外固定器进行固定治疗;软组织损伤修复后,2期更换为内固定并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本组40例均获平均48.0±3.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愈合4.5个月。末次随访时间患肢功能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1]评定:优3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7.5%。结论:分期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及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肢功能恢复快。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方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55例骨关节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的回顾分析。结果:本院通过利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医治55例骨关节损伤患者,结果发现12例患者为传统X线片漏诊的多骨骨折;32例患者通过利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清晰显示了骨折的具体位置、骨折线长度、骨折的形态、骨折线的方向。结论:多层螺旋CT骨关节三维重建可以有效的、立体的、清晰的且多角度地显示骨关节的损伤情况,因此,在骨关节损伤治疗的过程中多层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突显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分别治疗的效果差异以及比较术后情况,评估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收诊的老年股骨颈股骨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将患者分成全髋组48例(实验组)和半髋组80例(对照组)。测定分析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疼痛率等指标,记录手术一般情况以及随访患者1年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在患者髋关节评分、术后出血率以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手术后短期内,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患者的效果影响并无较大不同,但在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评定。
-
前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前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4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选患者经给予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方式,以及颈后路椎板碎块摘除或椎管探查、单开门减压、侧块钉棒内进行固定,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6个月。结果:随访后,所有患者的骨折脱位状况均复位满意,植骨后6个月完全融合,未出现钛笼下沉、颈椎失稳等并发症状况。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分为A级9例,B级6例,C级25例;治疗后1年分为:A级7例,C级4例,D级7例,E级22例。术前JOA平均评分为4.71±0.68分,治疗后1年JOA平均评分为12.91±1.19分,JOA 评分的恢复率为47.98±4.71%。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骨髓损伤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可解除患者颈脊髓压迫状况,使颈椎稳定,并使颈椎正常的解剖结构恢复,在较稳定的状况下促进功能恢复,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FNA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40例患者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进行定期随访8~24个月,平均16.1±2.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评价结果:优15例,良2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术中切口3~5cm,平均手术时间为6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4.2ml,创伤小,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和创伤小等优点,术后患者很少出现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上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118胫骨上段骨折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9例,给予该组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59例,给予该组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3.22%,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8.14%,观察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能量胫骨上段骨折治疗中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创伤小对软组织的损害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复杂四肢长骨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8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15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0%、10.0%,较对照组的67.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四肢长骨骨折疗效明确,能明显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胫骨中上段骨折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胫骨中上段骨折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胫骨中上段骨折合并胫骨平台骨折86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术后跟踪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以上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7%,3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结论:根据患者胫骨平台不同程度骨折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措施,是提高胫骨中上段骨折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单侧胫骨平台骨折胫骨中上段骨折选用胫骨精短钢板固定效果好,胫骨平台塌陷、劈裂合并胫骨中上段骨折选用双钢板固定效果好。
-
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比较
目的:研究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2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将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称为研究组,另一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称为参照组。记录研究组患者及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并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进行评价,计算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明显比参照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优良率77.24%(27/3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与PFNA手术相比,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间及下地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推荐临床应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与半髋置换手术治疗对比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AN固定与半髋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PFAN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半髋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半髋置换手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髋部疼痛,促进患者受损组织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
锁定钢板治疗成人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锁定钢板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我院对16例(18足)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行踝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术后8周开始拄拐行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17个月,平均14.8个月。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足部功能。优9例、良8例、可1例,取得满意效果。优良率94%。 Bohler角是由治疗前的5.74±7.03°恢复到治疗后的29.7±3.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术后跟骨Bohler角与Cissane角及足功能恢复良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更好地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骨折愈合及足功能恢复较好,可以做为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
应用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行单节段髓核摘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应用椎间盘镜(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 MED)与椎板开窗( Fanestration Discectomy , FD)髓核摘除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 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97例单节段性LDH患者行髓核摘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MED65例,FD32例,获得如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信息,并随访分析。结果:MED组术中出血量较FD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手术时间较MED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相关并发症(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6个月~4年,17例失访,失访率为17.89%。随访不同阶段,ME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JOA优良率术后1周和术后6周,MED组要高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个月JOA优良率及随访终末期术后复发率的比较中,2组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MED可以有效缓解单阶段LDH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FD低,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骨间背皮瓣、游离足背皮瓣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游离足背皮瓣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给予足背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对照组:32例,给予骨间背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统计2组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外形、手部关节活动度、供区损伤情况、供区疼痛情况、日常生活受限程度。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皮瓣外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手部关节活动度稍优于对照组,但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供区损伤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供区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日常生活受限程度稍轻于对照组,但2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骨间背皮瓣相比,采用游离足背皮瓣对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进行修复治疗,皮瓣外形和皮瓣成活情况更佳,供区损伤程度和疼痛感更轻,因此更适合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
-
合并胸部损伤的严重多发伤103例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合并胸部损伤的严重多发伤的胸外科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合并胸部损伤严重多发伤病例,期间运用呼吸气道控制技术、生命征支持与监测及损伤控制微创手术的经验。结果:本组胸外科抢救胸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103例。存活98例,存活率为95.1%。死亡5例,死亡率为4.8%。结论:对交通事故等意外致严重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为主的诊断及治疗应抓重点,维护呼吸气道的稳定和通畅,以损伤控制为原则,快速手术干预,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筛查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ntares的高频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在我院出生的16857例婴幼儿,月龄为1.5月~6月,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筛查,按照性别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筛查出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患儿42例,总患病率在2.49‰,其中男性患儿7例(0.41‰),女性患儿35例(2.07‰),其中女孩发病率显著高于男孩(P<0.05)。结论:超声是发现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对早期正确把握治疗时机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的降低病变的发生率。
-
断指再植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行断指再植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结果:所有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均明显高于临界值,而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护理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心理状况较差,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中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断康复治疗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断或放弃康复治疗的主要原因。方法:于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康复科和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选取康复早期未能完成康复计划,中断或放弃康复治疗的中老年康复患者41人,对其中断康复治疗原因进行描述性的横断面研究。统计数据以计数资料显示,并计算发生率。结果:分析显示因护理因素中断或放弃康复治疗的事件发生率高,达41.5%,其次为康复治疗因素31.7%,个人因素65.9%。结论:中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断或放弃康复治疗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康复工作人员仍需进一步完善康复治疗网络,扩大康复宣教,以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电针对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予MINIMIZE随机分层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及综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单纯增加电针治疗,综合组予电针结合运动想像疗法治疗。4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由同一治疗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予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而综合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及电针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电针结合运动想像疗法治疗,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
围术期优质护理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围术期优质护理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2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分为2组( n=31例),观察组予围术期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5%,同对照组患者的71.0%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4.4±3.5分,同对照组患者的80.0±4.7分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
-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同时把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2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都有所恢复。观察组的恢复率是98.0%,对照组的恢复率是78.0%,观察组的恢复率要好于对照组的恢复率;同时观察组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对于这种护理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脑出血病人康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脑出血病人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奇偶数字的分组方法,将60例早期脑出血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的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通过2周的实验性研究,采取住院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和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量化分析,探索综合护理在促进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采取综合护理的实验组研究对象护理效果满意度要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x2=11.102,P=0.006)。实验组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评价和分级护理评价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108,P=0.038;t=7.357,P=0.025;t=9.618,P=0.014),直接护理时间实验组也明显长于对照组(t=9.618,P=0.014)。结论:针对早期脑出血的患者,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
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主要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率、医疗纠纷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87%%,满意率为88.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9%,满意率为98.32%,通过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2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对照组医疗纠纷3例,观察组医疗纠纷0例,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例数明显要比对照组低,2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124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0.32%和74.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高,住院时间短,SAS、SDS评分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不良情绪,且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任务强化性康复护理对其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任务强化性康复护理对其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对照组180例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180人在此基础上予以任务强化康复护理,通过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 FAC)对患者护理后步行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FAC分级0级、1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级为2级、3级、4级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任务强化性康复护理有助于其步行能力的改善。
-
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展开探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展开自行锻炼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康复训练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对照组有效率为64.3%,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7%,,2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展开精细化的康复训练治疗,可促其骨折的愈合,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研究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诊治的12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所有均经过医院确诊,所有患者平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根据2组患者的肌肉的灵活度和治疗有效率来评定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3%,对比组总有效率为83.3%,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P<0.05)。结论:对突发急性脑血栓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大幅度减少了卧床不起的发生率。同时治疗过程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综合治疗运动员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64例
目的:探讨运动员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经综合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研究组给予临床综合治疗。记录2组患有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运动员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有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运动员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7.50%,对照组仅获得62.50%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运动员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有利于保障运动员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三支持、三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发育商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脑瘫、神经发育迟缓、癫痫、听觉障碍和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治疗后10个月、20个月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发育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及预后,值得推广。
-
老年颈椎病康复护理中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解析
目的:分析老年颈椎病康复护理中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颈椎病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与观察组(常规康复护理+Orem自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颈椎病康复护理中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理想,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及护理体会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在精心护理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展开功能恢复锻炼,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功能锻炼和护理效果。结果:在髋关节Harris评分上,对照组为82.41±2.76分,观察组为93.89±2.55分;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为16%,观察组为0%;在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为84%,观察组为96%,2组经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尽早展开精心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有计划的做好功能锻炼,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膝骨性关节炎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科学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评估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科学性。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中医方法治疗;进一步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治疗,痊愈36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9%。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药、针灸疗法以及推拿等中医疗法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
中医推拿治疗的早期介入对桡骨远端骨折 Garland-Werley评分的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60例桡骨远端骨折中,中医手法推拿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并根据病程进行中医推拿早期介入治疗。对比组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按桡骨远端骨折康复处方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共30例,平均治疗时间6.6(6~8)周,Garland-Werley评价:优良率76.7%;对比组共30例,平均治疗时间10.2周(9~12)周,Garland-Werley评价:优良率63.3%,2组Garland-Werley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推拿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有着显著促进作用。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188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2组患者例行常规骨科治疗,对照组配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66%,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预后效果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屈肌腱损伤术后早期运动方案与影响手功能恢复的临床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屈肌腱损伤术后早期运动方案与影响手功能恢复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手外科收治的64例屈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且术后行早期运动方案,随访观察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64例患者的手功能改善率为93.7%,影响手功能恢复的年龄、受伤手指数、康复开始介入时间、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等因素比较,OR=5.728,4.833,11.392,12.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采用早期运动方案,可改善手功能,但临床需重视影响手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制定解决措施,保证患者良好康复。
-
术前心理应激状态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术前心理应激状态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之间在我院骨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手术前进行心理应激状态评估。以SCL-90量表总分的全国常模129.96为基本标准,≥129.96分的患者为高分组,<129.96分的为低分组。对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比较项目包括: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术后排便时间、功能锻炼时间。结果:高分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高于低分组患者(P<0.05)。术后排便时间、功能锻炼时间上比较低分组要明显优于高分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心理应激状态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术前心理应激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
碘伏漱口后气管插管全麻在关节置换手术中肺部感染发生率的观察
目的:探究并分析气管插管全麻在关节置换手术前使用碘伏漱口对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经数字随机法随机性选择2013年5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就诊并接受气管插管全麻在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50例患者术前经生理盐水漱口,为对照组患者,另外50例患者术前经碘伏漱口液漱口,为探究组患者,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口腔溃疡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合计44.00%,探究组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合计18.00%,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探究组痰、咽拭子及气管套囊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各发生率分别为30.00%、36.00%和4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0%、64.00%和78.00%,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使用碘伏漱口液漱口后可以有效控制病菌的滋生和转移,进而有效预防感染发生,使用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概率明显降低,提高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
-
老年人背部疼痛的部位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人背部疼痛部位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500例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骨折部位,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Kuorinka法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划分,观察疼痛部位与骨折部位的关系。结果:不同骨折部位疼痛程度不同,胸椎加腰椎骨折患者疼痛感强,P<0.05,其次是胸椎骨折患者,腰椎骨折患者疼痛感弱。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无明显关联,不同部位骨折患者均多发生下背部疼痛。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多发生下背部疼痛,与骨折部位无明显关联,故临床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需进行胸、腰椎X线检查,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
4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腰椎疾患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我院骨外科病区脊柱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内固定物植入治疗腰椎患者57例,其中4例在术后30天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征象,发生率为7.01%。对4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彻底清创+冲洗引流+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4例患者在手术清创后1周内病情稳定好转,2周后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无明显渗液,无发热。本组4例感染痊愈后平均随访1年,未见感染复发,X线检查未发现骨质破坏及内固定物松动。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情况,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手术时长,术后引流等因素有关。为了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需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缩短术前住院时间,积极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改善营养,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术中损伤,降低手术时长,规范手术流程,做好术后病人的康复指导等。
-
细胞生物学治疗方法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方面的研究
在近几年几种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来刺激椎间盘再生过程得到倡议:造血干细胞(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 )、胎儿脊柱细胞( fetal spine cells )、永生性髓核细胞系( immor-talized NP-cell lines )、自体椎间盘软骨细胞( autologous IVD chondrocytes )、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s SC ),诱导性多能行胚胎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C )、嗅觉胚胎干细胞( olfactory SC )和来源于骨髓或脐带血的细胞的MSC已经被证明具有促进椎间盘再生/修复的潜力。髓核祖细胞(从髓核中单独分离得到的大约具有1%的比率)可分化为软骨形成细胞和神经源性细胞系,表明具有促进椎间盘再生的潜力[1]。除了椎间盘再生之外,祖细胞可能起到保护性作用。在调节椎间盘的炎症方面,在体外共同培养的纤维环细胞与巨噬细胞中研究发现家兔髓核祖细胞被证明可降低促炎性细胞:IL-6、IL-8以及iNOS的表达水平[99]。对于椎间盘再生而言,MSC为主要的具有吸引力的替代细胞类型,部分是因为它们能够做为自体移植物。在犬类动物模型的研究中,MSCs能够增加Ⅱ型胶原的表达同时降低椎间盘内细胞凋亡的数量。在家兔模型中, MSCs能够在椎间盘中保持24周左右。但是移植性MSCs的数量为关键。犬类动物模型中,每个椎间盘含有的MSCs细胞数量非常关键,每个椎间盘中会有106个MSCs为理想,因为105个MSCs可导致细胞的生存能力下降,而107个MSCs可诱导细胞凋亡。除了MSCs的多种分化能力之外其与免疫调节相关的作用已经得到证明。 MSCs在炎症中的作用是建立在它们作为细胞因子释放工厂直接与损伤细胞相互作用的积极作用[2]。在一项小鼠的肺损伤模型中研究中,MSCs被发现可分泌IL-1Ra或在小鼠梗死模型中产生有能力的抗炎症蛋白:TNF-α刺激基因/蛋白6( TNF-αstimulated gene/protein 6 TSG-6)。有趣的是在全身性应用MSCs之后,TSG-6也被鉴定为大鼠角膜损伤模型中的关键因子。将MSCs移植入小猪、兔、犬椎间盘后,在FaS配体(其他的免疫特免位点发现的一种蛋白质)表达重新恢复,表明MSCs可能分化为细胞表达FasL,也可能刺激新生的髓核细胞产生这种FasL,这样会促成在退变性椎间盘中免疫特免位点的恢复。
-
等速肌力训练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的进展
等速作为一种特殊运动方式的概念早于1967年由美国的2位学者Hislop和Perrine先提出[1],由此发展而来的等速肌力测试和等速肌力训练技术(简称等速技术)逐渐形成。应用等速技术在肌肉力量测试和肌肉力量训练上具有安全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3个特点,采用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可对测试对象的肌肉功能进行定量的测试,为测试对象的肌肉运动能力和运动损伤后肌肉的功能情况提供客观详实的各项评价指标;等速肌力训练也被认为是对于为了增强测试对象的肌肉力量以及恢复运动损伤后的肌肉功能的佳训练方法。目前,等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体育专业科研和临床康复医学领域,现将国内和国外的一些有关等速技术在临床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长骨骨折不愈合术中生物学内固定原则的应用现状
长骨骨折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骨折不愈合,而临床治疗骨折的3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及其功能锻炼,其治疗方法与原则的演变基本反映了骨折治疗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机械力学的认识日益深入,提出了生物学内固定原则,使得骨折治疗进入到力学及生物学时期。对于长骨骨折而言,骨折不愈合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10%。长期以来,治疗长骨骨折不愈合的首选方法则为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时,利用生物学内固定原则,可恢复肢体功能、保护血液循环等。生物学内固定原则在长骨骨折不愈合术中有着显著应用价值,并得到学者的一致认同。本文则对生物学内固定原则在长骨骨折不愈合术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4 05 06 07 08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