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C级胰漏发生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6月83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B、C级胰漏有关的围手术期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3例中11例(13.3%)发生术后B、C级胰漏,其中B级9例(10.8%),C级2例(2.4%).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OR=4.636,95%CI:1.080~19.894,P=0.039)、胰腺质地柔软(OR=0.202,95%CI:0.047~0.866,P=0.031)与B、C级胰漏的发生密切相关.BMI≥25(OR=22.347,95%CI:1.462~341.501,P=0.026)、术后未应用生长抑素(OR=0.071,95%CI:0.006~0.799,P=0.032)是胰腺质地柔软患者术后B、C级胰漏发生的相关因素.BMI≥25(OR=13.474,95%CI:1.258~144.322,P=0.032)、术前采取减黄措施(OR=0.057,95%CI:0.005~0.638,P=0.020)是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患者术后B、C级胰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胰腺质地柔软及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C级胰漏发生密切相关.BMI≥25时,此类患者B、C级胰漏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当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时,宜术前采取减黄措施.对于胰腺质软者,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C级胰漏发生风险.
-
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髓核摘除术的技术改进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 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
单操作孔胸腔镜前、后亚段联合部分切除术治疗右上肺深部结节6例报告
目的 介绍一种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右上肺前、后亚段交界位置的肺深部结节的方法.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右上肺前、后亚段交界位置的肺深部结节6例,直径9~12 mm,平均11 mm,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全胸腔镜下完成前、后亚段联合部分切除+淋巴结采样.结果 6例均成功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30~52 min,平均41.5 min,术中出血50~100 ml,平均75.0 ml,术后拔管时间2~4 d,拔管当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理诊断原位腺癌4例,微浸润性腺癌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A1期2例,ⅠA2期4例.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8月,未发现转移.术前FEV1(2.02±0.40)L,术后3个月降至(1.87±0.37)L(与术前的配对t检验,t=6.167,P=0.002),术后6个月回升至(2.03±0.41)L(与术前的配对t检验,t=0.307,P=0.771).结论 对右上肺前、后亚段交界位置的肺深部结节,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进行以病灶为中心的肺亚段切除安全、可行,很好地保护了术后肺功能.
-
腹腔镜手术治疗腹主动脉区腹膜后肿瘤4例报告
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以传统开放为主,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提高,陆续有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报道[1]. 由于腹膜后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开展此类手术者为数尚少,特别是位于腹膜后大血管周围的肿瘤,2016 年7 月 ~2017年7月我们应用腹腔镜手术成功施行腹主动脉区腹膜后肿瘤切除术4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单孔腹腔镜联合经会阴入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会阴入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MRKHS)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7年12月我们对25例MRKHS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会阴入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通过脐部trocar置入腹腔镜,在直肠和尿道之间分离穴道放置TriPort,游离切取带血管蒂的乙状结肠肠段,经会阴穴道游离牵出降结肠,远端置入钉钻头荷包缝合固定后送还腹腔,经直肠插入腔内圆型吻合器端端吻合结直肠,再将带血管蒂的移植肠段经穴道拖出成形新阴道.结果 25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2.6±13.3)min,住院时间(7.5±0.7)d.术后1例盆腹腔积血再手术引流;1例术后新阴道放置支撑磨具穿透后壁及直肠前壁再手术修补直肠,重新截取回肠代阴道成形术;1例术后新阴道肠管迟发坏死脱落保守治疗待其上皮修复.21例随访6~36个月,重建阴道正常且均具有良好的性行为功能.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会阴入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为MRKHS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行的无可见瘢痕的手术方法.
-
甲状腺良性大结节射频消融的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大结节(结节大径≥3 cm)的安全性.方法 2013年2月~2017年12月对62例甲状腺良性大结节分别采用液体隔离带法、杠杆撬离法、二次消融法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2例成功完成射频消融,其中液体隔离带法22例,结节大小3.1~3.8 cm,(3.34±0.27)cm,消融时间21~35 min(平均25.2 min);杠杆撬离法17例,结节大小3.0~3.4 cm,(3.22±0.21)cm,消融时间18~30 min(平均23.4 min);二次消融法23例(9例在首次消融后1个月行二次消融,14例在首次消融后3个月行二次消融,均完全消融),结节大小3.3~5.9 cm,(3.78±0.46)cm,单次消融时间15~26 min(平均20.8 min).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9.7%(6/62),3种方法各发生2例.结论 甲状腺良性大结节采用液体隔离带法、杠杆撬离法、二次消融法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可避免重要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交叉操作技术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儿单孔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采用双手可弯曲器械交叉操作模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2月我科对30例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取环脐缘皱褶处1~1.5 cm切口,置入单孔通道器,双手可弯曲器械交叉操作,裁剪肾盂及输尿管,对位成形吻合.结果 30例手术完全在单孔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64~140 min,平均101.2 min;出血量1~5 ml,平均2.6 ml;术后腹腔引流1~5 d,平均3.2 d.术后6周拔除双J管.30例随访3~6个月,术后3个月超声提示肾盂前后径明显减少[(4.19±1.02)cm vs.(1.59±0.53)cm,t=17.402,P=0.000],静脉尿路造影可见吻合口通畅,脐周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 交叉操作技术应用于单孔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UPJO,大大降低手术难度,安全、可行,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经肋缘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中不常规留置纵隔引流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肋缘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中不常规留置纵隔引流管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6月无大血管损伤和肺组织损伤的经肋缘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108例资料,2016年4月前32例常规留置纵隔引流管,以后76例不留置纵隔引流管.比较2组术后再次置管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不引流组2例因气胸需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组均于术后第1天拔除纵隔引流管,无再次置管,2组术后再次置管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不引流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2.9±0.8)显著低于引流组(4.5±0.8)(t=9.080,P=0.000),术后住院时间[(3.1±0.7)d]显著短于引流组[(4.0±0.6)d](t=6.200,P=0.000),2组术后第3天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933).结论 经肋缘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不常规留置纵隔引流管安全可行,有利于术后康复.
-
免水分离的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腹膜外结扎术
目的 探讨免水分离技术的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内环结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12月,102例(139侧)小儿腹股沟斜疝在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旋转钩针使钩针斜面背离术者视野,顶起后腹膜,利用钩针锹面顺势推进越过输精管与后腹膜之间间隙,在危险三角内抛置丝线于腹腔内;钩针沿原路退回至内环前壁腹膜外,再次进针经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外侧,旋转钩针使钩针斜面背离术者视野,顶起后腹膜,利用钩针锹面顺势推进越过精索血管与后腹膜之间间隙,沿此前针孔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闭合内环口.结果 139侧手术均获成功,未借助操作器械辅助.单侧(65例)和双侧(37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0.8±2.4)min和(17.6±2.9)min.平均随访13(7~26)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无复发疝、鞘膜积液和皮肤肉芽肿形成.结论 免水分离技术的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术安全、有效、简便,脐窝瘢痕隐蔽,美观,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可靠技术.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损伤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血管损伤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1856例胸腔镜肺叶切除中42例(2.3%)血管损伤且出血≥400 ml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动脉出血34例,肺静脉出血4例,奇静脉出血2例,上腔静脉出血1例,右锁骨下动脉出血1例.27例(64.3%)中转开胸止血,包括Prolene线修补破口20例,分别缝扎破口两端血管6例,以自体心包补片修补破口1例.15例(35.7%)增加辅助孔后在腔镜下止血并完成手术,包括以动脉夹夹闭破口4例,Prolene线修补1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常规放置1或2根胸腔引流管.手术时间(235.7±42.8)min,术中出血量400~3000 ml,中位数720 ml.1例右上叶肺癌术中上腔静脉大出血、休克,术后6 d死于肾衰竭.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胸管留置时间(6.3±3.9)d,术后住院时间(12.7±5.8)d.4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7.2月,无复发、转移.结论 血管损伤出血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棘手和紧急的并发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冷静、及时、准确处理,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
2种径路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经右胸与左胸2种入路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33例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其中经右胸入路18例(右胸组),经左胸入路15例(左胸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右胸组和左胸组手术时间[(109.7±32.5)min vs.(105.3±20.5)min,t=0.472,P=0.641]、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10~100 ml)vs.10.0 ml(5~50 ml),Z=-0.505,P=0.656]、术后胸管留置时间[(4.7±1.7)d vs.(5.9±2.3)d,t=-1.742,P=0.091]、术后住院时间[(7.4±2.1)d vs.(7.5±2.3)d,t=-0.118,P=0.907]和并发症(2例vs.1例,Fisher精确概率法,P=1.000)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经右胸和左胸入路行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效果相当,术者可以依据个人的操作习惯及病灶的位置合理选择手术路径.
-
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亚急性股腘动脉支架内血栓21例
目的 探讨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治疗急性-亚急性股腘动脉支架内血栓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对21例因急性-亚急性股腘动脉支架内血栓行PMT(16例选择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5例选择AngioJet机械血栓切除系统),17例辅助动脉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支架成形术.结果 病变长度(15.5±4.9)cm.技术成功率Angiojet组100%(5/5);Rotarex组68.8%(11/16),5例联合CDT后成功率100%.辅助CDT 5例,残余病变行单纯PTA 12例,PTA辅助支架成形2例.临床成功率90.5%(19/21).术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中位数0.72(0.40~1.20),明显高于术前中位数0.26(0.00~0.76)(Z=-3.640,P=0.001).远端动脉栓塞发生率28.6%(6/21),穿刺点出血3例(14.3%),无穿孔、夹层、支架移位和肾功能衰竭并发症.21例随访(13.5±6.1)月,6个月一期通畅率81.1%(17/21),二期通畅率100.0%(21/21),无死亡,1例(4.8%)术后2个月患足因坏疽合并感染行足部截肢.结论 机械血栓清除术适用于急性-亚急性股腘动脉支架内血栓.
-
弹簧圈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
目的 探讨分支血管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312例EVAR资料,268例资料完整,复查主动脉CTA诊断Ⅱ型内漏34例(12.7%),其中5例为持续性Ⅱ型内漏,均为男性,年龄(64.8±10.0)岁,行分支血管弹簧圈栓塞.结果 5例Ⅱ型内漏均为肠系膜下动脉逆灌注瘤腔,其中经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侧支血管汇入瘤腔3例,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侧支血管汇入瘤腔2例.术前主动脉CTA和术中DSA造影均见迂曲血管及支架外瘤腔内对比剂着色.5例均经股动脉入路,避开重要分支血管行弹簧圈栓塞瘤腔供血分支动脉,均获技术成功.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Ⅱ型内漏供血分支动脉栓塞确切,瘤腔体积缩小率4.8%~25.5%,(12.7±8.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EVAR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分支血管栓塞治疗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
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Mimics软件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5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48例,术前均利用Mimics软件行3D-CTBA显示手术肺段的解剖结构,判断有无肺段支气管、血管变异,决定术中所需切断的支气管及血管,制定手术方案.结果 全组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情况与重建图像基本相符.手术时间(135.8±22.5)min,术中出血量(89.6±39.3)ml,术后胸管引流量(513.9±123.5)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9±1.3)d,术后住院日(6.1±1.2)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3D-CTBA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安全有效,可以实现精准的肺段切除.
-
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8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的疗效.方法 2009年7月~2017年12月81例ASD在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封堵,其中52例采取胸骨右缘第3或4肋间小切口,经右心房途径封堵ASD,29例经股静脉穿刺,血管内途径封堵ASD.结果 经胸封堵52例,其中封堵顺利43例,封堵不顺利4例,封堵失败5例;经皮封堵29例,其中封堵顺利25例,封堵不顺利3例,封堵失败后改经胸封堵1例.73例随访0.5~6年,平均3.6年,未见封堵伞移位、脱落、明显残余分流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ASD直径>25 mm好选用经胸封堵以避免使用过大封堵伞;ASD直径≤25 mm,尤其是≤3 mm好选用经皮封堵;ASD直径≥35 mm好放弃封堵.
-
间苯三酚在绝经期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在绝经期患者宫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和航天中心医院妇产科176例绝经期患者,根据宫腔镜手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方法分为间苯三酚组(n=84)和Foley尿管组(n=92),比较2组扩张宫颈时间、4.5 mm宫腔检查镜的镜体直接通过宫颈管的例数、术前并发症等.结果 宫腔镜手术中无须扩宫,间苯三酚组54例,Foley尿管组60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17,P=0.897).间苯三酚组扩张宫颈管时间(20.6±7.5)s,Foley尿管组(21.8±8.0)s,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24,P=0.307).间苯三酚组术前均无腹痛、心率增快和(或)血压升高,Foley尿管组12例腹痛(P=0.000)、5例心率增快(P=0.037)和6例血压升高(P=0.019).2组均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子宫穿孔、子宫出血、感染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充分评估患者手术风险的基础上,间苯三酚应用于绝经期患者宫腔镜手术前的宫颈预处理,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
足底压力分析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踝关节不稳(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CAI)表现为踝关节反复扭伤,严重影响人体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 通过查体、MRI以及应力位X线片,慢性踝关节不稳可以分成功能性、机械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 ]. 本文通过分析CAI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参数的变化,研究病足成因及病程衍变,预测外科术后及康复训练疗效,探讨未来CAI诊疗发展趋势.
关键词: -
宫腔镜手术前宫颈软化的研究进展
宫腔镜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术后恢复迅速和不切除子宫等特点,常用于诊治子宫内膜病变、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内异物取出、宫腔粘连分离等宫腔疾病. 但非妊娠状态下宫颈口处于关闭状态,直径仅4 mm左右,且宫颈纤维结缔组织的伸展性较差,特别是未产妇、绝经后妇女等,而宫腔镜手术系统外径在9 mm左右,需在手术前进行宫颈软化,以便术中扩张宫口,实施手术. 现就宫腔镜手术前宫颈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
由于低剂量CT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检出[1,2]. 针对这一类在CT上表现为肺部小结节或磨玻璃影( ground glass opacity , GGO)、临床上高度怀疑或穿刺证实为早期肺癌的病变,肺叶切除术一直是治疗的"金标准"[3]. 然而,肺叶切除术切除范围较大,肺功能受到巨大损失. 多项研究表明[4~8] ,在早期肺癌中,解剖性肺段切除能获得与肺叶切除相当的远期疗效,且有利于术后肺功能保留.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 NCCN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已将肺段切除术列为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之一,其指征包括:(1)肺功能差或伴有其他合并症而不适合行肺叶切除者. (2)肿瘤直径≤2 cm,并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原位腺癌;②CT检查示磨玻璃样变≥50%;③CT随访示肿瘤倍增时间≥400 d. 但由于肺段解剖复杂,变异较大,且段与段之间没有明确界限,用何种方式分离段间平面是肺段切除术的难点. 目前报道的段间平面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机械切割、能量器械分离和锐性分离. 本文就这三种方式的效果、对比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挖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研究进展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submucosal tumor , SMT ) ,也称上皮下肿瘤( subepithelial tumor , SET ) ,是指来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的肿瘤. SMT一般是良性的,但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 GIST )、 神 经 内 分 泌 肿 瘤( neuroendocrine tumor ,NET)和颗粒细胞瘤( granular cell tumor,GCT)均有恶变倾向[1]. SMT通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SMT被检出.
关键词: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又称May-Thurner综合征或Cockett综合征,是由于髂静脉受压导致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中20 ~40岁女性患者占全部IVCS 患者的60%~85%[ 1 ] ,临床表现包括下肢疼痛、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水肿、溃疡、跛行等. 髂静脉的解剖位置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左髂总静脉主要从右髂总动脉和L5 之间穿过,受到长期的机械性压迫和髂动脉的搏动性刺激[2] ,故临床上以左髂总静脉受压常见. 除髂动脉的压迫外,盆腔肿物、腰椎异常改变等也是导致髂静脉受压的重要因素,因此,部分患者也可以出现右侧髂静脉受压. 目前,左右侧发病比例约为4.7:1[3].此外,少数患者由于腹主动脉分叉高,右髂总动脉可直接压迫下腔静脉下端或双侧髂总静脉引起双侧症状,占所有病例的2%~5%[ 4 ]. IVCS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仅表现为组织学或影像学上的异常. 500例无症状者的CT检查中,左髂总静脉狭窄>25%占37 .8%,狭窄>50%占9 .8%,但随后4 年左右的随访中,仅8 例( 0 .16%)出现症状[1] ,对于存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症状的患者,存在同侧髂静脉受压者也仅占50%[ 5 ]. 近年来,关于IVCS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IVC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就IVCS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文献总结.
关键词: -
腹腔镜全胃切除的技术改进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减钉式"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9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资料.全腹腔镜下游离食管和胃及清扫淋巴结,食管空肠"减钉式"吻合(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前不离断食管及空肠,一枚腔镜下切割吻合器行食管空肠腔镜下吻合,另一枚切割吻合器关闭食管空肠共同开口及离断标本),辅助小切口取出标本及肠肠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结果 均完成全腹腔镜下"减钉式"全胃切除术,围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203~316(257.9±45.9)min,食管空肠吻合时间31~76(49.1±13.8)min,术中出血量21~50(39.8±9.7)ml.淋巴结清扫数目23~46(32.6±7.0)枚.pTNM分期ⅠA期4例,ⅡA期2例,ⅡB期2例,ⅢA期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3个月均行碘海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均通畅,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 全腹腔镜下"减钉式"全胃切除术安全可行.
-
柱状气囊肾造瘘管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止血作用
目的 探讨柱状气囊肾造瘘管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穿刺通道止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285例PCNL术中应用柱状气囊肾造瘘管,用镜体测量放置柱状气囊肾造瘘管的长度,按测量的长度将柱状气囊肾造瘘管置入Peel-away鞘内,使柱状气囊正好压迫在肾实质瘘口部位,自气囊中充适量气体,使气囊充分压迫到肾实质瘘口上,体表用丝线缝合固定造瘘管.结果 285例自造瘘管和留置尿管中引流尿液颜色正常,术后均无早期或迟发出血,复查B超,均无肾内、肾周血肿出现,术后5~7 d拔除肾造瘘管,8 d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无出血和结石复发.结论 柱状气囊肾造瘘管在PCNL术中止血疗效确切,对出血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