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仲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显微镜下直切口锁孔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作者:陈晓东;王振宇;谢京城;刘彬;马长城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直切口锁孔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价值. 方法 根据CT提示血肿在头皮的投影设计手术切口部位,通过4~5cm皮肤直切口,直径2 cm的骨窗,切开皮层到达血肿腔清除血肿. 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17例,18例清除率达到90%,4例清除率达到80%.术后再出血2例.4例术后3周内死亡:2例死于循环呼吸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手术死亡率10.2%(4/39).35例随访0.5~3年,平均2.1年,术后6个月ADL分级:1级9例,2级12例,3级9例,4级4例,5级1例,死亡4例. 结论 显微镜下直切口锁孔微创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可以解除血肿的占位压迫效应,有效止血,防止再出血,效果满意.

  •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镇静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比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文燕;张澍田;冀明;吴咏冬;于中麟

    目的 借助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随机前瞻性比较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镇静深度、镇静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咪达唑仑首次剂量0.06mg/kg;Ⅱ组,丙泊酚首次剂量1.0mg/kg;Ⅲ组,丙泊酚首次剂量1.5mg/kg.于丙泊酚给药后1min、咪达唑仑给药后2min进镜.病人出现不良反应且影响操作时追加丙泊酚20~30mg.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值(SpO2)、BIS值,以BIS值反映镇静深度. 结果 进镜时镇静深度由浅到深依次为Ⅰ、Ⅱ、Ⅲ组(F=25.40,P=0.000),检查中的BIS低值无统计学差异.进镜时三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丙泊酚追加剂量Ⅰ组明显少于Ⅱ、Ⅲ组,清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Ⅲ组.Ⅰ组有1例心率<60次/min,Ⅲ组有1例血压<90/60 mm Hg,均为一过性,三组SpO2 均大于90%. 结论 咪达唑仑0.06 mg/kg和丙泊酚1.0 mg/kg作为首次剂量用于结肠镜检查,检查中适时追加丙泊酚镇静深度,镇静效果满意且安全.

  • 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37例

    作者:王斌;梁维邦;倪红斌;韦永祥;蒋健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7月37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 其中胆脂瘤18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三叉神经鞘瘤5例,均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 结果 肿瘤全切23例, 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35例疼痛症状消失(32例立即消失,3例术后2个月消失),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2例无效.发生暂时性面瘫6例,面部麻木6例,无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 结论 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 非体外循环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

    作者:任崇雷;高长青;肖苍松;吴扬;邓学峰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CABG)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择2005年6~11月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50例,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将患者分为OPCAB组(n=30例)和CCABG组(n=20例).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2周抽血测定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值. 结果 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OPCAB组:ALT 20.9±10.5U/L,AST 24.0±10.4U/L,BUN 5.7±1.8mmol/L,Cr 70.0±31.0μmol/L;CCABG组:ALT 20.3±11.1 U/L,AST 21.9±11.8U/L,BUN 5.9±1.7mmol/L,Cr 73.5±21.5 μmol/L,P>0.05).2组患者ALT、AST值及BUN、Cr值在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术后2周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OPCAB组术后第1天血ALT值(19.8±8.1) U/L、AST值(27.9±22.2)U/L、BUN值(6.8±1.8)mmol/L、Cr值(78.1±32.5)μmol/L均明显低于CCABG组(ALT 28.1±11.6U/L,AST 40.6±20.0U/L,BUN 7.9±2.0mmol/L,Cr 97.4±29.9μmol/L,P<0.05). 结论 CABG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但在术后早期均可恢复;OPCAB较CCABG对肝肾功能的不利影响更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肝肾功能.

  • 胸腔镜诊治肺部微小结节29例报告

    作者:陈应泰;李小钢;刘军;李剑锋;姜冠潮;王俊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可行性. 方法 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29例肺微小结节行VATS,术中明确结节所在位置、大小、性状以及与胸膜关系;对于肺实质内微小结节的探查全部依赖于手指的触诊定位,一般用食指即可,若定位有困难,可将切口适当延长至4 cm左右,以2根手指协助定位.根据探查结果行结节所在肺组织的楔形切除,术中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为良性,则术毕;如为恶性,进一步行VATS辅助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食指触诊定位微小结节,无一例延长切口.恶性病变11例(11/29,37.9%),良性病变18例(18/29,62.1%).8例(57.1%)术前拟诊为恶性病变及3例术前拟诊为良性病变终确诊为恶性病变.11例具有分叶、毛刺及胸膜皱缩等"恶性"影像学表现中仅6例(54.5%)确诊为恶性病变.21例单发结节恶性7例;8例多发结节良性和恶性各4例.18例良性行VATS肺楔形切除;11例肺癌中6例行根治性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姑息性肺楔形切除术. 结论 肺部微小结节诊断困难;VATS手术诊治肺部微小结节,技术成熟可行,疗效满意.

  • 微创时代的骨外科

    作者:杜靖远

    手术本身意味着创伤,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高境界.自1983年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以来,微创设备,微创技术和微创理论在近20年里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骨外科的微创手术在这一背景下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

  • 可视喉罩CTrach在颈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军;蔡海河;李水清;贾东林

    目的 评估新型可视喉罩CTrach在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80例颈椎手术行全身麻醉者采用CTrach喉罩系统置入通气,并引导气管插管,记录喉罩置入所需时间、喉罩通气的成功率、气管导管首次插入的成功率、总的成功率、喉罩直视下声门显露的比率以及从喉罩置入到气管导管成功插入所需的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置入喉罩,其中2例通气效果不满意;喉罩通气满意者78例中有5例首次插管未成功.除2例喉罩通气效果不满意和3例3次试插未成功外,其余75例后都可以在CTrach喉罩引导下完成气管导管的插入,从开始操作到完成置入气管导管的平均时间为192s(156~273s). 结论 CTrach喉罩系统可以在直视下进行调整,暴露喉头的位置,提高插管的成功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伤,在颈椎手术的气道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膝关节镜Clearfix与FasT-Fix半月板修复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比较

    作者:郭秦炜;Hans H.Paessler;余家阔;于长隆;敖英芳

    目的 比较膝关节镜Clearfix与FasT-Fix半月板修复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愈合率. 方法 1998年11月~2001年6月,膝关节镜下采用Clearfix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50例;2001年6月~2002年12月,关节镜下采用FasT-Fix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61例.比较2组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愈合率.判断半月板损伤临床愈合的标准包括关节无交锁、无肿胀、关节间隙无压痛以及McMurray试验阴性. 结果 Clearfix组平均随访19个月(12~48个月),根据临床标准12例半月板修复术失败,临床愈合率为75.0%(36/48);FasT-Fix组平均随访18个月(14~28个月),5例半月板修复术失败,临床愈合率为91.4%(53/58).Fast-Fix组半月板临床愈合率显著高于Clearfix组(Z=-2.277, P=0.023). 结论 与Clearfix系统相比,FasT-Fix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愈合率.

  • 胸腰椎病变CT监视下穿刺活检路径分析

    作者:袁慧书;刘晓光;李选

    目的 探讨胸腰椎病变CT监视下穿刺活检中穿刺路径的选择方法. 方法 141例胸腰椎病变临床诊断不清患者,其中胸椎70例,腰椎71例.根据病变位于脊椎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于CT监视下穿刺取材.穿刺路径:经椎旁路径63例,经椎弓根路径45例,经肋椎关节路径11例,其他路径22例. 结果 141例中共有128例诊断正确,穿刺结果诊断正确率为90.8%.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胸腰椎病变穿刺路径的选择要根据病变的位置不同具体分析.总的原则是安全、取材量多、对患者损伤小.

  •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李时军;裘泉渠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和适应证. 方法 德国Storz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俯卧位,病变椎间隙中线旁1cm做1.8cm纵形切口,安全骨钻开骨窗进入椎管后,沿神经根的走向即侧隐窝进行充分减压,松解神经根,合并椎间盘突出则行髓核切除. 结果 54例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21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50~210ml,平均80 ml.术后住院7~14d,平均9d.54例随访3~37个月,平均18.5月,按脊柱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定标准,优良率90.7%(49/54);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良率96.3%(52/54). 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时应重点进行神经根管的减压,对于发育性或中央管严重狭窄患者应选择开放手术.

  • 肘关节镜治疗非运动员肘骨关节病

    作者:闫辉;崔国庆;王健全;于长隆

    目的 对非运动员患者肘骨关节病进行关节镜清理手术,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1999年1月~2006年1月,我所对26例非运动员患者肘骨关节病施行关节镜清理手术.其中23例随访4~86个月,平均23个月.23例均有肘关节疼痛,伸屈范围受限,4例有尺神经炎症状. 结果 术后20例(87%)肘疼痛消失或仅有轻微疼痛,3例(13%)肘仍有中等程度疼痛.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的99.6°(65°~135°)提高到术后的122.1°(80°~150°).按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中3例,优良率87%.3例尺神经炎症状消失,另1例尺神经炎症状存在,但无加重.患者非常满意14例,满意6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为87%.术后1例迟发性尺神经炎.结论 肘关节镜清理手术是治疗非运动员肘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肘关节疼痛,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术后可以早期康复.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8例

    作者:夏天;杨述华;吴星火;段德宇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 方法 对18例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三部分骨折2 例,肱骨头劈裂性骨折1 例,四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伴肩关节脱位4例.全部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结果 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5min,出血量300~400ml,平均350ml.18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疼痛明显解除,按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综合评分,优6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78%(14/18).肩关节活动度平均前屈上举99°(62°~164°),外旋40°(24°~50°),内旋至L2水平.1例大结节上移,1例异位骨化,1例假体松动. 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效的办法,能获得满意的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低.

  • 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经皮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替代选择

    作者:郑召民;邝冠明;董智勇;李佛保

    目的 初步观察应用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Vesselplasty治疗3例3椎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和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3例均单侧穿刺,手术时间分别为45、32和30min.出血量均<5ml.骨水泥注射量分别为3.5、2.7和2.9ml.3例术后疼痛缓解明显.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5、14.3和20.7mm依次恢复到术后的22.5、18.5和21.4mm;中线高度由术前的13.7、13.9和18.6mm依次恢复到术后的17.4、17.9和20.7mm.骨水泥在椎体内呈不规则长椭圆形分布,无椎体外渗漏.3例分别随访12、17、18个月,术后疼痛缓解维持稳定.结论 Vesselplasty能较为有效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有望能进一步减少骨水泥渗漏,成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替代选择.

  •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重建膝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洪;杨述华;邵增务;孟春庆;段德宇;李艳军;张青松;严力军;杜靖远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效果.方法 2004年4月~2005年4月,我院25例(25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PCL 重建术,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0min(80~100min).25例膝术毕PCL重建后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4 d.25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3例膝后抽屉试验阴性,2例后抽屉试验1级.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8±8.1)分提高至(77.8±6.4)分(t=-15.999,P=0.000).按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膝关节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分级,术前异常(C级)10例、显著异常(D级)15例,随访时正常(A级)8例、接近正常(B级)15例、异常(C级)2例(Z=-4.394,P=0.000). 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PCL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 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初步报告

    作者:鲁凯伍;金大地;陈建庭;瞿东滨;江建明;王吉兴;张忠民

    目的 探讨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12例骨质疏松症17个压缩性骨折椎体,采用Sky骨扩张器行单侧经椎弓根椎体扩张,扩张高度为14mm,注入医用骨水泥.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测量压缩椎体和后凸畸形恢复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随访患者胸腰背部疼痛恢复情况.结果 每个椎体手术时间(52.4±28.7)min(23~90min),骨水泥注射量为(5.4±1.0)ml(3.5~7ml).随访3~6个月,平均4.5月,术前VAS评分为(7.6±1.8)分,术后1天为(2.8±1.1)分,术后3天为(2.6±1.2)分,末次随访时为(2.2±1.0)分.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3.8±5.3)mm(压缩49.1%±19.1%)、中线高度(9.9±4.6)mm(压缩39.8%±18.4%),术后椎体前缘高度(16.6±4.8)mm(压缩59.1%±17.2%)、中线高度(15.2±4.0)mm(压缩60.6%±16.9%),手术前后单椎体后凸Cobb角为22.3°±8.5°和12.5°±6.4°.1例少量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未出现临床不适,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吴星火;杨述华;张劲松;杨操;张宇坤

    目的 探讨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6月~2003年12月对29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21例,逆行髓内针固定5例,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3例. 结果 术后无针眼感染、血管损伤、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螺纹针折断,未出现肱骨头坏死的征象.1例行经皮穿针内固定出现腋神经损伤症状,经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29例术后8~12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术后3个月参照Neer肩关节百分评分标准,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25/29). 结论 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办法.

  • 膝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对策

    作者:柴卫兵;卢宏章;郑辉;叶一林

    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年10月~2005年10月1832例膝关节镜手术临床资料. 结果 主要并发症126例,其中软骨损伤3例,止血带麻痹1例,关节粘连2例,器械断裂1例,隐神经损伤2例,关节血肿96例,关节积液21例.次要并发症31例,其中皮缘裂开、切口渗液4例,皮肤水疱9例,盐水渗漏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157/1832).对于软骨损伤、止血带麻痹、关节粘连、器械断裂等较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及时有效处理,预后良好. 结论 正确的入口,熟练的操作技术,合理应用止血带,一些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 同种异体骨支撑架微创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梅荣成;杨述华;杨操;李宝兴;苏成忠;李进;叶哲伟;邹利军

    目的 应用改良髓芯减压术结合同种异体骨支撑架加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 DBM)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探索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治疗方法. 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4月,23例24个髋关节采用经大转子下通过股骨颈钻隧道至股骨头骨坏死区,将装有自体松质骨和DBM的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经隧道拧入骨坏死区直至软骨下骨约5 mm处,隧道远端用自体髂骨填塞.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X线影像学表现及是否需进一步治疗.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12~27)个月,以后一次随访资料作为终评价依据.Harris评分,术前优良率为43.5%(10/23),术后优良率为91.3%(21/23).22侧髋关节影像学表现保持稳定,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 同种异体骨支撑架植入结合自体松质骨和DBM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增加了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 成骨作用强, 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同时,不破坏患者股骨头本身的血液供应,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胆道外科的微创化理念

    作者:梁力建;郑进方

    1 微创的概念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真正意义在于减小外科所带来的局部或全身伤害性效应.黄志强教授指出"微创外科的目的是外科病人能达到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小的手术切口、轻的全身炎症反应、少的瘢痕愈合、更好的医疗效果、更短的医疗时间、更好的心理效应"[1].

  • 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的进展

    作者:陈积圣

    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发病率在结石性胆道疾病中达80%以上[1],具有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残留结石或复发率高的特点.肝胆管结石的传统疗法主要采用开腹手术.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外科改变着我国传统胆道外科的格局,微创治疗不仅仅用于胆囊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而且还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迄今为止,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腔镜外科、内镜外科等.

  • 应当重视保护Oddi括约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作者:张同琳

    Oddi括约肌是存在于胆、胰管开口部的复杂的肌性结构,是胆汁、胰液排出道的"枢纽".它不仅控制胆汁胰液的排出,还负责调节胆囊充盈、胆道内压力,并具有防止肠内容物反流入胆道等多种功能,对维持肝、胆、胰正常的生理功能、免受肠道细菌的感染起着重要作用.Oddi括约肌切开后,上述调节作用及抗反流作用将部分或完全丧失,已有不少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推断.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

    作者:孙勇;陈昌生;陈峰;邹华

    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1996年12月~2005年5月共实施1621例LC,并发肝外胆管损伤13例,现就外科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35~62岁,平均52.5岁.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压力CO2气腹对气腹存留时限及肩部疼痛的影响

    作者:张景华;曹月敏;胡万宁;江建军;王兰辉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不同压力CO2气腹对气腹存留时限及肩部疼痛的影响,探讨LC术后气腹存留时限的影响因素及肩部疼痛的原因.方法 2002年4~10月连续观察69例LC,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3例.气腹压力设定A组10mm Hg,B组12mm Hg,C组14mm Hg.对69例LC术后进行连续胸部X线平片观察膈下游离气体,测量术后24h两侧膈下游离气体的长、高并计算残气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ion analogue score,VAS)观察3组术后1、3、6、12、24、48、72、96、120h肩部疼痛程度.结果 LC后气腹存留时限为(1.8±1.1)d,男女组气腹存留时限分别为(1.8±1.1)d和(1.7±1.0)d,2组比较无显著意义(H=0.013,P=0.911).3组术后24h膈下残气量及术后气腹存留时限差异无显著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示lg(气腹存留时限)与术后24h膈下残气量呈正相关(r=0.616,P=0.006),与气腹时间呈负相关(r=-0.228,P=0.014),与年龄、体重、身高、手术时间及所用气体量无相关性.术后26例出现肩部疼痛,随着A、B、C 3组气腹压力的增高,发生肩部疼痛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增高(F=9.635, P=0.000),术后24h肩部疼痛VAS评分与术后24 h右侧膈下残气量呈正相关(r=0.333,P=0.005),与气腹存留时限呈正相关(r=0.296,P=0.014).结论 LC术毕尽量将腹腔内CO2气体排净可缩短术后残气吸收时间.不同压力CO2气腹对LC术后残余的CO2气体量及气腹存留时限无明显影响.LC后肩部疼痛程度随气腹压增高有明显加重趋势,人工气腹引起膈肌的张力可能是造成肩部疼痛的重要原因.

  • 肺功能障碍患者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田斌斌;毛跃;江涛

    目的 探讨肺功能障碍者行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9例(肺功能损害轻度3例,中度6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其中非感染期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7例(1例有哮喘史),单肺切除1例,一侧肺部分切除1例.直视下从脐下切口进腹,从切口处置入腹壁提升器的柄,角度张开的大小根据患者个体实际情况调整,以提起后达到佳的暴露空间为准.手术操作与气腹腹腔镜相同.结果 9例均安全地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手术时间30~103mm,平均51min,无中转开腹,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密切的麻醉监护下,硬膜外麻醉结合非气腹腹腔镜对肺功能障碍患者行胆囊切除手术仍是安全可靠的.

  • 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适应证的商榷

    作者:马朝来;张同琳

    目的 探讨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适应证的规范合理范围.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EST适应证有争议的病例9例,包括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道下段及上段肿瘤性梗阻各1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2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结果 除1例内科黄疸被误诊外,其余8例均为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其中5例EST后又行手术治疗,1例因EST后病情加重而失去手术机会,2例晚期肿瘤行EST后放弃根治手术.结论 未能解除胆道上游狭窄病变者,EST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并可能增加疾病风险;可以手术切除的肿瘤EST可能没有必要;年轻患者EST应慎重.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2例报告

    作者:李一民;武小宪;任武军;王永兴

    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严重的并发症.如在术中未能及时发现,则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后期则发展为化脓性腹膜炎,严重者造成死亡.如重建修复手术不当,常导致胆管狭窄、复发性胆道感染,亦有结石形成的可能,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手术.

  •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法比较

    作者:彭颖;王立新

    我国成年人胆囊结石的患病率为7%~10%[1],其中10%~15%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2~4],而且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目前,有多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如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

  • 腹腔镜超声——安全实施腹腔镜手术的重要辅助工具

    作者:陈训如

    随着腹腔镜技术应用的深入和普及,其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丧失触觉,腹腔镜术中不能对某些重要结构进行触诊;二维平面显示也不能提供足够的视觉信息.由此可能造成腹腔镜术中对邻近脏器的损伤,以及遗漏某些本应处理,而术前影像检查或单凭腹腔镜视诊又未能检出的病灶.

  • 60岁以上患者完成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保留胆囊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润皇;廖传佳;冯明杰;孙冰儿;俞丽媚;赖宝山;林旭开;吴国伟;刘允艺;钟尚志;沈祖尧;王田田

    背景 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已是广泛接受的处理胆管结石的方法,但在伴有胆囊结石的老龄患者,是否还需要行胆囊切除尚无定论.方法 EST取石术后,将178例年龄>60岁的胆道结石随机分为2组:择期胆囊切除组(89例)和保留胆囊组(89例),研究的一级终点(primary endpoint)是胆管结石或胆囊病症复发.结果 择期胆囊切除组中,有6例发生胆道病症(胆管炎5例、上腹痛1例);保留胆囊组中,21例再次发生胆道病症,包括胆管结石复发并发胆管炎13例、上腹痛2例、黄疸1例和急性胆囊炎5例(log rank 检验,P=0.001).在5年随访中,择期胆囊切除组和胆囊保留组发生胆道病症的累积概率分别为5.8%(95%CI,2.4%~13.3%)和25.4%(95%CI,17.3%~36.5%).82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手术16例(19.5%).保留胆囊组患者的死亡人数高于择期胆囊切除组(分别为19例和11例,P=0.123).结论 在EST胆管取石后,胆囊切除术可以降低胆道病症的发生,应该被推荐采纳.

  • 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胆总管结石是EST的适应证还是禁忌证?

    作者:周孝思;张同琳

    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是否适于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存在争论[1~3].其实质是对于在肝内胆管结石病人中废除Oddi括约肌功能的利弊如何评价?50多年来,这个争论在我国一直没有停止,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用胆管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其中废除和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的病例都不少.认真分析和比较这些病例的远期疗效,可以为这一争论提供有益的依据.

  • 重视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中的诊疗作用

    作者:吴孟超

    1957年Hirschowitz首先应用软质的纤维内镜进行胃部检查,标志着现代消化内镜技术的诞生.随后,各种消化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从单纯诊断技术发展成融合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微创介入技术.消化内镜在胆道系统的应用已有30余年历史,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胆道镜技术为代表,这些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胆道疾病的诊治原则逐步发生改变,由原先完全依赖外科手术到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手术、内镜、介入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诊疗方法更加多元化、个体化和微创化.

  •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的利与弊

    作者:曹威;张同琳

    1974年,德国的Classen[1]和日本的Kawai[2]分别报道使用内镜和高频电流技术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和乳头括约肌狭窄的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开创了微创胆道外科的新时代.由于此术式具有不切开肠腔和胆道,不需麻醉,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即可行走,当天可进食等诸多优点[3],很快得到推广.

  • 腹腔镜治疗胆囊内瘘7例报告

    作者:张卫东;吴浩荣;王浩炜;谷春伟;孙亦晖;陈伟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诊治胆囊内瘘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21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遇到的7例(0.3%)胆囊内瘘的诊治经过.结果 7例均系术中确诊,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5例,胆囊横结肠瘘和胆囊胃瘘各1例.6例在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和瘘口关闭,平均手术时间130min(50~180min),术中无意外出血和损伤,术后恢复顺利;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中转开腹.随访6个月~4年(平均22.6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LC中遇到的胆囊内瘘,可以酌情选择镜下完成手术,同样安全可靠.腔镜下瘘管的处理可以采用:夹闭或套扎、缝合、造瘘和内镜切割吻合器切断闭合.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内瘘
  •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的手术配合

    作者:米淑敏;姚海琳

    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起,新的低能核素研制成功,B超、CT、三维治疗计划的应用,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发展很迅猛.我们肿瘤中心于2001年开展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至2005年12月,已完成313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粒子植入.手术配合是放射性粒子植入的重要环节,现将313例恶性肿瘤粒子植入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 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作者:姜玉良;王俊杰;甄鹏;田素青;刘江平;李金娜;姜伟娟

    目的 探讨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103Pd粒子植入.3例硬膜外麻醉,17例局部麻醉.中位肿瘤周边剂量为122.84 Gy(97.31~182.78 Gy).103Pd粒子活度为1.4~1.8 mCi.原发肿瘤边缘植入靶区外放1cm,转移瘤边界以影像学为准.根据治疗计划实施粒子针插植,利用Mick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6例术后3~4周加用外放疗,剂量45~50 Gy,每次2 Gy.术后行CT扫描,进行质量评估.术后24~48 h拍X线片,观察是否粒子发生移位.结果 20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肿瘤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前列腺癌术后PSA明显下降;局部控制率90%(18/20).20例随访2~25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2例术后0.5、1年失访,12例死亡,6例生存.结论 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较高的安全性.

  •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

    作者:王俊杰;冉维强;姜玉良;刘江平;李金娜;姜伟娟;江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30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局部浸润麻醉,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1~1.5 cm,原发肿瘤边缘外放1cm,转移瘤为影像学边界.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60 Gy,每颗粒子活度0.40~0.70mCi,每个病灶植入3~84颗粒子,中位粒子数24颗.10例粒子剂量低于130 Gy者,术后1周加外放疗,每次2 Gy,总剂量45~50 Gy.术后24h拍头颈正侧位和胸部X线片,了解粒子移位或游走.结果 随访3~33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全组局部控制率为93.3%(28/30),2例因局部复发死亡.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19.4%,中位生存期12个月.无严重皮肤反应.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尤其是对那些手术后或放疗复发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 前列腺癌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后直肠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黄毅;王俊杰;冉维强;洪锴;马璐林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直肠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2001年11月~2006年6月,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25I放射粒子植入联合雄激素全阻断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90例,术后每1~3个月随访,观察直肠并发症及治疗.结果 89例随访1~55个月,平均22个月.直肠并发症Ⅰ、Ⅱ、Ⅲ、Ⅳ级发生率分别为11.2%(10/89)、6.7%(6/89)、0%及2.2%(2/89).Ⅰ、Ⅱ级16例观察及对症治疗,半年后症状逐渐减轻.Ⅳ级2例,1例因直肠炎在外院行多次检查和治疗,1例合并重度糖尿病,采用结肠腹壁造口,结合膀胱穿刺造瘘治疗,病情好转.结论 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后发生放射性直肠炎,一般采用观察及对症治疗,病情有自限性,不要盲目过度检查及治疗,对合并糖尿病者应积极治疗,以减少尿道直肠瘘的发生.

  • 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

    作者:向国安;陈开运;王汉宁;高鹏;张刚庆;郑权;陈诗华;陈规划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下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26例肝癌患者,左肝叶肿瘤12例,右肝叶肿瘤11例,左右肝叶均有肿瘤3例.总病灶为34个,肿瘤直径2.8~13.0cm.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肿瘤切除、125I粒子植入和射频消融.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行125I粒子植入、射频消融或腹腔镜肿瘤切除,无中转开腹,术中超声发现新病灶2个.8个病灶位于右后内叶仅行超声刀汽化及射频消融、125I粒子植入,28个边缘病灶行射频消融、腹腔镜肿瘤切除和125I粒子植入.随访12~25个月(平均22.3月),1年生存率为92.3%(24/26),治疗的36个病灶中有3个在切除部位复发.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联合应用125I粒子植入和射频消融、腹腔镜切除肝癌安全,微创,疗效确切,存活率高,复发少,术后恢复快.

  • 放射性粒子125I对兔股动脉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卢鸣剑;张福君;张亮;吴沛宏;黄金华;范卫君;李传行;李奎;刘健;吴月霞

    目的 研究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对正常家兔股动脉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新西兰家兔18只,使用信封法抽签随机选取家兔一侧后腿股鞘内切开直视下植入0.8mCi 125I 6个,按TPS计划设计股动脉的周边匹配剂量(MPD)为100~120 Gy,90%的处方剂量(PD)集中在靠近粒子的股动脉血管壁局部,正常饲养4个月(核素125I的2个半衰期),4个月后处死家兔取出离粒子植入部位近的股动脉,观察血管壁形态及进行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 18只家兔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X线及TPS验证显示所选取股动脉受到设计照射剂量的照射,4个月后有15只存活(3只家兔死于与照射无关的其他原因),处死后取出研究选取部位血管段,大体学检查血管无变形、管径无缩小,内壁未见附壁血栓形成,镜下观察受试家兔的股动脉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 结论 该实验剂量下放射性粒子125I对于正常血管的组织影响微小.

  • 125I粒子对家兔正常胃组织早期放射性损伤的病理学实验研究

    作者:王娟;隋爱霞;范会革;闫晓路;徐建彬;公维宏;贾漪涛;梁巍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正常胃壁的组织学早期放射性损伤.方法 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近距离放射治疗三维计划系统于胃前壁上部(U区)制定平面计划,并按计划于浆膜下肌层植入呈三角形排列的3颗粒子,其中对照组植入冷源,实验组植入粒子活度为2.96×107 Bq.术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分为第7、14、30、60、120、180天组共计12个亚组,观察每个亚组白细胞计数、病理学变化.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均可进行客观效果评价,无溃疡、穿孔、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粒子脱落率5.6%(5/90),实验组为8.9%(8/90).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粒源周围组织轻微炎性改变,以炎细胞浸润为主;实验组呈现较重炎性改变,距粒源2mm以变性、坏死为主,2~5 mm范围轻微炎性改变.随时间延长(7~180 d),照射剂量增加(10~120 Gy),病理损伤深度、范围无增大.实验组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差异无显著性(F=3.274,P=0.076).结论 125I植入正常胃组织受120 Gy周边剂量照射,可发生病理炎性改变,未发生穿孔、出血等早期不可逆放射性损伤.

  •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作者:范卫君;张亮;张福君;吴沛宏;王俊杰;黄金华;顾仰葵;赵明;李传行;高飞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 结果 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粒子
  •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申文江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长期以来,外照射是放射治疗的主要支柱.近年来,近距离治疗异军突起,在放射治疗领域成为引人注目的治疗方法,取得较为惊人的临床疗效.

  • 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后泌尿系统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

    作者:庄永志;王俊杰

    永久性粒子植入已经成为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一种选择.研究表明在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生物指标的5年控制率上,粒子种植治疗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相当[1,2].然而治疗所引起的生活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微创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