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微循环杂志

中国微循环

中国微循环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icrocirculation 중국미순환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科委
  • 主办单位: 江苏省微循环学临床应用实验培训中心(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微循环学会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8568
  • 国内刊号: 32-14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97
  • 曾用名: 微循环技术杂志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曹克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作者:刘亚力;付淑云

    目的 通过对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探讨IGT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应用田氏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对45例IGT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记分比较。结果 IGT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及管襻形态、流态、襻周状态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主要改变为:管襻数减少,输入枝管径狭窄,管襻清晰度下降,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微栓子、渗出及出血的可见率增加,其中以流态改变为明显(P<0.01)。结论 IGT组的甲襞微循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变,可能与IGT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凝血机制改变有关。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观察

    作者:周伟强;沈琪琳;王丽霞;王瑞萍

    目的 探讨氯丙嗪治疗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3例患者于氯丙嗪治疗前后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及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全血表观粘度高切(200s-1)、中切(30s-1)、低切(3s-1)、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浓度(Fg)、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1min聚集率(PAR1)、5min聚集率(PAR5)和大聚集率(PAR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沉(ESR)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氯丙嗪治疗1个月后,BPRS评分下降(P<0.01),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Hct、Fg和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下降(P<0.01,P<0.05),血浆粘度、ESR和血小板PAR1无显著性改变(P>0.05),PAR5和PARM显著增强(P<0.01)。结论 氯丙嗪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高粘滞状态,但能使血小板内源性聚集功能增强。

  •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与微循环障碍关系的研究

    作者:龙建军;赵爱婷;骆秉铨;郭秀玲;杨磊;刘洁;经先振;冯小平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IR)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 测定42例高血压病病人血糖、胰岛素等生化指标以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观测了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密度、口径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理。结果 高血压病人体重指数增加,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增多;血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增加,其比例缩小,不同时相血糖与胰岛素之比、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P<0.05~<0.01),糖耐量降低、IR;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压升高(P<0.05~<0.01);毛细血管密度、口径变小,全血、血浆粘度升高(P<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ISI与毛细血管密度、血浆粘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R=0.4865,P<0.01。结论 高血压病人存在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表现为IR、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微循环障碍,尤其是毛细血管数目减少,血浆粘度升高有关。

  • 严重烧伤病人康复期的微循环研究

    作者:张庆富;周慧敏;刘勖;史广玉;王艳玲;翟君鹤

    目的 通过观测重烧伤康复期的微循环变化,探讨大面积严重烧伤对人体微循环的远期影响。方法 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观测48例处于烧伤康复期患者的足甲襞微循环。本组既往烧伤的面积是(54.59±17.30)%,年龄为(25.21±9.27)岁。伤面痊愈后1~10年,平均(4.71±4.50)年;对照组是50例健康成人,年龄为(24.40±4.68)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烧伤康复期病人足甲襞微循环突出的改变是管襻畸形率高(P<0.01)和汗腺导管数明显增多(P<0.01),同时还存在血管管襻周围有渗出(P<0.01)等,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严重烧伤创面虽然痊愈,但痊愈后的康复期仍存在微循环紊乱,说明严重烧伤对人体微循环影响是长期的。

  • 高脂血症患者血浆锌铜镁与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相关性探讨

    作者:裴维君;居岭;王健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中锌、铜、镁与前列环素和血栓素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静息状态下对高脂血症组和对照组的静脉血进行锌、铜、镁、前列环素和血栓素含量测定。结果 高脂血症组血中锌和血栓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镁和前列环素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铜虽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脂血症能引起体内锌、镁代谢的紊乱,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的含量异常,导致体内高凝状态的产生。

  • 寒冷对高原战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程守科;于军一;司本辉

    目的 观察寒冷因素对高原战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进驻青海高原海拔3000米处已2年的两组青年战士进行夏、冬季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冬季测试组(气温在-20℃)所测红细胞压积,10s-1、20s-1、40s-1、70s-1和110s-1切变率下的全血比粘度、低切还原比粘度和高切还原比粘度均显著高于夏季测试组(气温在20℃时)所测的结果(P<0.01)。血浆比粘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器官供氧指数,冬季测试组显著低于夏季测试组(P<0.01)。结论 寒冷导致进入高原战士血液粘度升高,伴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和红细胞变形性减弱,组织器官供氧能力降低。

  • 风心病患者围体外循环期及术后血液流变学动态观察

    作者:郑均;黄宇烽;沈立;于为东;隋桂美

    目的 研究风心病患者围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的风心病患者术前、术中30min、以及术后1、3、5、7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以术前检测指标为对照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围体外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手术中以及术后7d内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项指标基本均在术后第3d变化为显著,至第7d基本恢复。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对患者血液流变性有一定的伤害,这种伤害在术后第3d表现为显著,至术后第7d基本上恢复。体外循环术中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利于了解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奋;李静梅;肖传实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对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84例高血压病患者及96例健康体检者tHCY、叶酸、维生素B12(VB12)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高血压组tHCY水平(22.18±12.34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4.94±6.98μmol/L,P<0.05)。高血压组叶酸(4.80±1.76ng/m1),VB12水平(237.0±31.1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58±2.56ng/ml,257.45±60.67pg/ml.P<0.05)。(2)高血压组中,高tHCY血症组约71.43%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明显高于正常tHCY组42.86%(P<0.05)。(3)高血压组中血浆tHCY浓度与叶酸、VB12呈负相关(r=-0.6090.r=-0.5577.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中tHCY水平较高,可能是较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体内叶酸、VB12水平与HCY呈现负相关提示高血压患者补充叶酸、VB12可能会延缓其靶器官的损害。

  • 脑通治疗多梗死性痴呆患者BCM、 rCBF、 DI改变的研究

    作者:沈君;沈新;时敏秀;张丽;郭述苏

    目的 探讨脑通治疗对多梗塞性痴呆(MI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红细胞变形能力(DI)、球结膜微循环(BCM)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系统及133Xe吸入法rCBF测定系统,检测30例用脑通治疗、30例用常规药治疗前、后BCM、rCBF、DI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通治疗组治疗后rCBF值及DI值升高,BCM积分下降,痴呆评分升高均较治疗前明显,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通在治疗MID方面有独特作用。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翁维明;牛华;郑慧雅;忻鼎广;程易

    目的 分析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铁和血液流变指标变化以及与冠心病关系。方法 采用LGR-80型锥板式粘度仪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有关指标,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铁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铁以及各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高敏感性的慢性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用于分析冠心病的病理过程以及与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魏君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消心痛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0%,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供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 组胺激发试验对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微血管的影响

    作者:陈舒华;汪宗文;梅丽容;邹艳;黄绍云

    目的 研究组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变应性鼻炎组28例,健康人组21例,用人体鼻粘膜微循环显微镜观察两组组胺激发试验前后鼻粘膜微血管的管径、形态和管襻数的变化。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组胺激发试验后鼻粘膜微血管管径较激发前增粗,管襻数增加,鼻粘膜微血管形态以灯丝状及混合状增多。健康人组组胺激发试验前后鼻粘膜微血管管径、管襻数及形态均无变化。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微血管对组胺的反应性较健康人高,组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均有舒张作用。

  • 升压灵对血压和微循环的药理作用

    作者:王殿俊;罗宇慧;沈明勤;石磊;常复蓉;叶其正

    目的 研究升压灵对血压和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应用Olympus-BH微循环显微系统,分别观察犬、大鼠和小鼠的球结膜、肠系膜及耳壳微循环,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Ⅲ型)测定血流量,应用MCIMPS-B图象分析仪测定血流速度和微血管管径。RM45型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颈动脉血压。结果 静脉注射升压灵,可迅速升高犬、兔、大鼠血压;当给犬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可使血压下降和明显的微循环障碍。静注升压灵后,血压回升和微循环恢复正常;在犬、鼠肠系膜和小鼠耳壳微循环实验中,静注升压灵后2min微动脉收缩、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下降,5min后,微动脉舒张,血流量增加。升压灵收缩微血管的效应可被妥拉苏林所阻断。结论 升压灵具有通过α受体产生升血压效应和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作者:倪俊;陈玉林;于宝军;杨红莲;郇京宁;刘训龙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SD大鼠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烫伤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伤后9h取肺、心、肝、肾,测定脏器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和一氧化氮(N0)代谢产物量。结果 与烫伤组和早期复苏组相比,伤后9h延迟复苏组大鼠肺、心、肝、肾的血管通透性、含水量和MPO活性明显增高,NO代谢产物量明显减少。结论 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内脏的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聚集和NO产生减少是其重要机理之一。

  • CPI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载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绍良;康建宏;张传森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植物胰岛素(CPI)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按1%浓度将链脲佐菌素(STZ)溶于0.1M枸橼酸缓冲液中注入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腹腔,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三组:(1)HC组: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2)HM组:由STZ诱导出糖尿病的HC大鼠;(3)HP组:CPI治疗的HM大鼠。3组大鼠分别在喂养后1、4、8、16、24周抽取尾动脉血测血浆Ap-A1和Ap-B100。结果 血浆Ap-A1水平HM组较HC组明显升高(P<0.01),用CPI治疗的HM大鼠血浆Ap-A1于24周后显著高于HM组(P<0.01)。血浆ApB100水平HC组显著低于HM组(P<0.01),用CPI治疗的HM大鼠血浆ApB100于24周后低于HM组(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用CPI喂养后有升高血浆Ap-A1和降低Ap-B1oo水平的作用。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作者:陈景开;周辽军;陈满清;赵秋良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甲硫氨酸组(n=12)和对照组(n=8)。分别喂予添加3%甲硫氨酸的饲料和普通颗粒饲料。第16周末,取血和留取主动脉进行指标测定。结果 甲硫氨酸组血清甲硫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增高(P<0.01),而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和动脉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1)。扫描电镜示部分区域内皮小片状脱落,内皮细胞表面收缩;透射电镜示未脱落的内皮细胞肿胀明显,胞膜破裂。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显著的损伤作用。

  •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海马CA1区微血管形态定量研究及尼莫通的干预作用

    作者:罗国君;席刚明;范华燕;叶天雄;王云甫

    目的 定量研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CA1区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及相应的神经元病理改变,并观察尼莫通(ND)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制作兔SAH模型,运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法显示兔SAH后5d海马CA1区微血管,用体视学方法对脑微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并观察了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SAH后海马CA1区微血管除直径外,体积密度、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较正常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存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ND治疗后海马CAt区微血管密度恢复正常,与SA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SAH后微循环障碍是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学基础;ND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髓过氧化酶及白细胞膜CD18的变化

    作者:顾海峰;张杏梅;刘大雄;林子豪

    目的 观察大鼠岛状皮瓣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髓过氧化酶(MPO)含量及外周血白细胞膜CD8的变化。方法 应用大鼠腹部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皮瓣髓过氧化酶(MPO)含量,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膜CD18水平的变化并作白细胞计数。结果 缺血8h及缺血再灌注1h白细胞膜CD18水平与皮瓣M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缺血再灌注1h较缺血8h组又明显增高(P<0.01)。缺血再灌注1h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大鼠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膜CD18水平增高,白细胞计数减少,皮瓣MPO水平增高。CD18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银杏叶提取物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黄淑如;王锡田

    目的 采用体外培养的小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为模型,在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造成SMC增殖条件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其诱导SMC增殖的影响作用。还观察EGB直接对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1)分为对照组和oxldl(0.1mg/m1)组,在oxldl组中加入6个浓度EGB,培养24h后用MIT和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含量及其培养液中SOD、LP0、TXB2、PGI2。2)分为对照组和EGB组。结果 oxldl可使SMC增殖,加用EGB后可使SMC增殖受到抑制。EGB还直接抑制SMC增殖作用。EGB组与oxldl组相比,SOD、PGI2升高,LPO、TXB2降低。结论 EGB抑制oxldl诱导SMC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型。EGB可直接抑制SMC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型。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LPO、TXB2,PGI2含量增多,SOD活性增高有关。

  • 活血健骨汤对兔缺血性股骨头坏死TXB2和6-Keto-PGF1α的作用

    作者:龚梅芳;徐传毅;邹季

    目的 探讨中药“活血健骨汤”对激素致实验性兔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的TXB2和6-Keto-PGF1α的作用。方法 将18只日本兔随机分为激素、中药+激素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8必需品后处死全部动物,分析血浆TXB2,6-Keto-PGF1α及TXA2/PGI2比值指标。结果 中药+激素组血浆TXB2、TXA2/PGI2比值明显低于激素组(P<0.01);6-Keto-PGF1α明显高于激素组(P<0.01)。结论 活血健骨汤能调节血浆TXB2,6-Keto-PGF1α水平,使TXA2/PGI2值趋于正常,能预防实验性激素致兔ANFH。

  • 六磷酸肌醇对S180小鼠瘤体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王勤;王芳;蒋志军;龚燕妮;肖杰;周其全

    目的 探讨六磷酸肌醇对荷瘤小鼠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构建S180实验动物肿瘤模型,腹腔连续注射100mg/kg·d六磷酸肌醇10d,计算抑瘤率。利用微循环图象分析仪观测肿瘤部位的血管分布及血液流速。结果 药物治疗组小鼠较对照组瘤块明显变小,抑瘤率为58.11%;肿瘤表面血管密度降低,管径缩小52.16%(P<0.01)、流速减慢68.80%(P<0.01),血管形态也更加迂回,伸展不规则。结论 六磷酸肌醇具有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活性。提示减少肿瘤血液供应可能为其抗肿瘤机制之一。

  • 川芎嗪对兔眼高眼压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兴英;杨连州;康凤英;张士胜;李公宝;翟玉梅;朝月香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兔眼持续高眼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36只新西兰白兔前房注入α-糜蛋白酶制成持续性高眼压模型,随机等分为高眼压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治疗组于高眼压持续第7d始肌注川芎嗪,观察不同时间两组动物球结膜微循环变化。结果 与高眼压对照组相比,川嗪组球结膜微循环障碍明显减轻。结论 川芎嗪可改善微循环状况从而对高眼压兔眼视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 特种功能精细陶瓷作用机理探讨一对鼠耳抗炎消肿作用和对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吴进前;沈羡云;田杰谟;陈建和;王秀强;董颖

    目的 观察特种功能精细陶瓷的抗炎消肿作用和对“血瘀证”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巴豆油造成鼠耳肿胀,涂含特种功能精细陶瓷粉霜一段时间后,取样秤重,观察其重量变化;用头低位限制活动法造成“血瘀证”兔血液流变性降低,用特种功能精细陶瓷温育后,检测高中低三种切变率下的血粘度、血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结果 与涂市售宝宝霜的对照组相比,涂功能精细陶瓷粉霜的鼠耳重量明显降低(P<0.001);与对照组相比,经特种功能精细陶瓷粉温育后,头低位兔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2~0.01)。结论 特种功能精细陶瓷具有抑制巴豆油形成的鼠耳肿胀和改善“血瘀证”兔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 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电镜研究

    作者:曾祥元;廉维;陈莉;马布仁;王天然;任琼辉;杨帆;李丽萍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时肾微循环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结扎颈总动脉建立急性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组,用常规超薄切片技术制样电镜观察。结果 急性脑缺血时肾脏肾小球毛细血管有明显缺血性改变,中药治疗组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急性脑缺血引起循环功能紊乱,可以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微循环失调,中药能使肾小球微循环灌流改善。

  • LPS和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CAM-1蛋白表达的比较

    作者:闫文生;赵克森;姜勇

    目的和方法 采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研究脂多糖(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 与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基础表达相比,LPS可诱导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在第8~24h显著增加,但第36h有较明显的下降;TNF-a也可诱导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在第8~24h显著增加,并在36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LPS和TNF-a与内皮细胞ICAM-1表达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LPS和TNF-a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但内皮细胞在表达ICAM-1时对LPS的长期刺激可能产生耐受性。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发病的作用

    作者:丁素菊;毕晓莹

    脑梗塞的临床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措施。因此卒中的一级预防尤为重要。在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特别是青少年脑梗塞的致病因素中,除熟知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外,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简写为He]水平升高也是独立的致病危险因素。因此,在未发生脑梗塞之前检测血He水平可监控、干预治疗,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文就He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机理、基因调控以及治疗作一综述。

  • 高海拔区暴露下脑微循环障碍与急性高原脑水肿

    作者:周其全;杨景义;谢新民;朱建刚;张西洲

    目的 探讨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救治方法。方法 本研究应用多种不同手段观察了急进高原人群和实验动物的脑血流、脑微循环、脑代谢和超微结构等变化,进而探讨了这些变化与急性高原脑水肿的关系。结果 随着海拔升高急进高原群人脑血流量明显增高,而急性高原反应和急性高原病患者的脑血流量又显著高于高原适应人群。脑血流量增加的物质基础是脑血管扩张,脑内NO与氧自由基的过度释放与脑血管扩张、脑含水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现场研究证实载氧或预防药物可降低急进高原人群的脑血流量,降低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而急性高原脑水肿的现场救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又具重要作用。结论 高海拔区暴露下脑微循环障碍可导致高原脑水肿形成,药物或载氧预防改善脑微循环可降低脑水肿的发病率。

  • 剪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与血小板形态功能的影响

    作者:游云;廖福龙

    1 导言 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证实血管内皮不仅是机体重要的屏障和半透膜,而且还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可以合成和释放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血栓形成、止血、物质转运、血管张力调节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循环系统局部稳态维持、机体自身防病机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一直作用于内皮的血液流动剪应力对内皮细胞(EC)形态及功能的改变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剪应力依赖的EC功能及其影响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Shear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SIPA)方面做综合性论述。

  • 酒精性肝病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

    作者:周慧敏;刘春荣;张庆富

    酒精性肝病是因饮酒过度而引起的肝损害性疾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因此,对酒精性肝病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治的研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酒精性肝病按病理过程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类型,而后一类型可演变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微循环观察

    作者:胡兵;史登平;蔡萼

    我们对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F)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并与同期74例健康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微循环障碍观察

    作者:黄丽冬;孙茂新;毕红霞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1]。通过对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健康者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对照,了解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及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微循环变化。

  • 山莨菪碱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1例

    作者:刘志勇

    男患,67岁。因持续性心前区憋痛伴头晕、全身冷汗6h入院。查体:神志恍惚,颜面苍白,唇紫绀,四肢凉,周身冷汗。脉博微弱缓慢,心音弱,心界略向左下扩大。血压5.3/0 kPa。心电图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 前列腺素E1治疗脑梗塞临床和血液流变学观察

    作者:张鸿;孙厚义

    我们自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脑梗塞60例,现报告如下。

  • 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周俊荣;王立新

    我院自1994年9月~1998年9月对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一种灵敏的血清钙比色测定法

    作者:陈力平;杨惠敏;霍建;黄雅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2-(8'-羟基喹啉-5'-磺酸--'-偶氮)-变色酸(简称8Q5SAC)血清钙测定法。方法 8Q5SAC作显色剂,以8-羟基喹啉-5-磺酸掩蔽镁,在甘氨酸-NaOH缓冲体系中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钙。对反应条件、方法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线性0~4.5mmol/L,平均回收率101.25%,CV 1.98%~3.29%。与OCPC法对照,r=0.993,P>0.5;与MTB法对照,r=0.986,P>0.5。测试灵敏度是0CPC法的2倍,MTB法的1.3倍。结论 该法灵敏度明显优于OCPC法和MTB法,适于血清钙的常规手工分析和自动分析。

  • 大黄 虫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作者:魏连波;吴启富;秦建增;马志刚;栾图;宋忠民;栾明一;李玉芳

    目的 探讨大黄 虫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高凝状态(HC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RN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大黄 虫丸,实验对照组服用潘生丁。观察患者血中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血中AT-Ⅲ、PLG极显著回升(P=0.000;P=0.000),PAgT极显著降低(P=0.00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大黄 虫丸是治疗RNS-HCS的有效药物。

  • 血管新生和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蔡晓敏;江时森

    血管生成因子治疗临床缺血性疾病主要是促进侧枝循环,临床应用已初见成效。近年来有报导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疾病的新方法。基质糖蛋白TSP-1是体内自然存在的血管新生抑制物,在粥样斑块及内膜受损处其表达迅速上调,在血管损伤早期应用抗TSP-1抗体,能加速内皮修复,同时抑制平滑肌细胞的移动和增殖。本文综述了TSP-1的结构、功能及抗TSP-1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可能机制。

  • VEGF治疗心肌梗塞后血管侧支循环早期重建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林欣;江时森

    1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管腔急性闭塞、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终导致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高度特异的、强烈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1],它能促使生理性或病理性的血管生成,可能是体内新生血管生成的重要调控物质。有研究表明,培养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时,VEGF表达明显增加[2],故推测VEGF可能参与了体内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的生成[3]。本文结合目前VEGF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其治疗心肌梗塞后,血管侧支循环早期重建的可行性。

  • 血管新生的调控

    作者:金惠铭;李先涛

    在个体发育和器官组织形成过程中,必有微血管的形成,这些微血管按器官组织功能的不同,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三维结构,这就是器官组织的微血管血液灌注系统——微循环单位(microcirculatory unit)。

中国微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