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중국심장기박여심전생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7-2659
  • 国内刊号: 42-142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145
  • 曾用名: 起搏与心脏;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黄从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肺静脉前庭隔离联合碎裂电位指导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

    作者:马薇;许静;陈炳伟;何乐;卢凤民

    目的 评价环肺静脉隔离(CPVI)基础上采用心房碎裂电位(CFAEs)指导的线性消融进行心房基质改良的疗效.方法 分析6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病例,所有患者标测碎裂电位,行环肺静脉隔离后根据标测结果设计消融径线.明确消融术中房颤终止比例及随访疗效.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CFAEs分布比例从高向低依次为:肺静脉前庭、左房间隔、顶部、前壁等,消融径线主要为顶部线、前壁线、间隔线、峡部线等.入选患者平均消融线(1.9±0.4)根.随访(16.5±3.9)个月,52例(78.8%)患者经过一次消融术未再发心律失常.14例复发,1例为典型心房扑动,10例为阵发性房颤,1例为持续房颤,2例房性心动过速.结论 持续性房颤接受CPVI附加CFAEs标测后线性消融有效、安全.

  • 经左侧间隔部消融治疗常规方法失败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周小雄;刘方舟;詹贤章;薛玉梅;廖洪涛;方咸宏

    目的 分析经左侧间隔部消融成功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方法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经左侧间隔部消融成功的AVNRT8例,回顾性分析其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及特点.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3.5±18.9)岁,术前均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8例患者经右侧间隔部反复消融仍无法达到消融终点,其中5例经右侧间隔部消融后术后仍可诱发心动过速,3例有稳定的跳跃及连续回波现象,后分别经主动脉逆行或经房间隔穿刺行左侧间隔部消融取得成功,左侧消融放电次数(5.8±1.9)次,放电时间(47.9±16.2)s.结论 右侧间隔部消融无效的AVNRT,可能属左侧后延伸支参与的AVNRT,可通过左侧间隔部慢径区域消融治疗.

  • HCN2基因和ANK2基因在心源性猝死病人窦房结细胞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菲菲;王学淳;孔庆暖;张七一;张海涛;黄维清

    目的 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蛋白(HCN2)和细胞膜锚蛋白(ANK2)在心源性猝死(SCD)病人窦房结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因心源性疾病猝死的个体心脏14例作为SCD组;选择无心脏疾病的死亡个体心脏标本13例作为非SCD组.准确切取心脏窦房结组织,石蜡包埋,部分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测定两组HCN2和AN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CD组HCN2在窦房结组织中呈棕黄色颗粒,非均质分布在核旁;SCD组ANK2稀疏分布于窦房结细胞浆内.同非SCD组相比,SCD组HCN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和ANK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0.29±0.03 vs 0.16±0.07;0.09±0.06 vs 0.23±0.06,P均<0.05).结论 SCD患者窦房结HCN2基因表达水平上调,ANK2基因表达水平下调.

  •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作者:沈鹃琴;屈百鸣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将166例高血压病和(或)冠心病心电图异常者,归为异常组;选取同期入院的高血压病和(或)冠心病心电图正常者(正常组)166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Hcy水平.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冠心病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大小、室间隔厚度,异常组明显大于正常组(P均<0.05).异常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13.1±2.2)μmol/L vs (8.7±1.6)μmol/L,P<0.05].结论 高浓度血浆Hcy可能损害并影响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引起心电图异常.

  •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评估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疗效

    作者:徐云;王兵;蒋丽娇;陆小平;赵晓英;王芳;惠杰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监测微栓子评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栓疗效的价值.方法 持续性房颤患者96例,其中40例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56例给予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阿斯匹林组),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微栓子监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结果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同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微栓子监测的平行对照观察.结果 华法林组治疗前,微栓子阳性14例,阴性26例,治疗后微栓子阳性5例,阴性35例,治疗后微栓子检出率显著降低(35.0% vs 12.5%,P<0.05);阿斯匹林组治疗前,微栓子阳性21例,阴性35例,治疗后微栓子阳性17例,阴性39例,治疗前后微栓子检出率降低无显著性差异(37.5% vs 30.4%,P=0.42);华法林组治疗后微栓子检出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治疗前所有微栓子阳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353±71)μg/L vs(261±58)μg/L,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分别为(313±81)μg/L vs (170±67)μg/L、(327±73)μg/L vs(235±61)μg/L,P<0.05];华法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研究初步表明,微栓子可以作为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一个指标.

  • 高钾血症致起搏阈值增高酷似电池耗竭一例

    作者:王芳;王泽元;齐治平

    患者女性,66岁,植入DDD起搏器已8年.因慢性肾功能不全予血液透析治疗5年.近因头晕不适来院.急诊心电图示:心房激动波未见,起搏脉冲以65次/分的频率规律发生.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改变,频率缓慢而规整约33次/分,与起搏脉冲完全无关.初诊为起搏器电池耗竭可能通报临床.临床查血钾为7.4mmol/L,经血透治疗降至5.6 mmol/L.复查心电图:AAI模式起搏,起搏功能正常,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结合临床,其急诊心电图改变符合高钾血症致起搏阈值增高导致起搏功能障碍.

  • Brugada综合征一例

    作者:韩燕臣;任国君;袁霞

    患者男性,40岁,因突发晕厥就诊,入院心电图V1~V3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留观期间突发心室颤动,多次复查心电图V1~V3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低平.考虑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外院基因检测证实有基因突变,后该患者转上级医院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 十极可调弯标测导管指导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一例

    作者:李库林;郑杰;刘晓宇;张常莹;施海峰;王如兴

    患者男性,25岁,因反复心悸1年,加重3h入院.诊断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利用十极可调弯标测电极分别标测窦性心律下和ILVT发作时浦肯野电位(PP)激动顺序.以ILVT发作时,十极可调弯标测电极标测到的早PP作为消融靶点,获得成功.

  •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左室电极植入心后静脉一例

    作者:滕林;丁家望;杨俊;杨简;李松;陈勇;吴辉;周飞;贺超

    1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具有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适应证,术中行冠状静脉(CS)逆行造影提示CS分支静脉与主干成角异常,使得左室电极植入有一定难度,在选择了合适的心脏靶静脉心后静脉后,借助Runtrough导丝及多功能导管增加支撑力,协助左室电极到位并将电极送至靶静脉远端,成功植入CRTD后,术后短期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静止合并可疑右室心肌病一例

    作者:王喜甲;张玉玲;聂如琼;王景峰

    患者男性,39岁,反复晕厥3年,加重2个月.平板运动试验、直立倾斜试验期间可在胸前导联诱发出疑似e波;24 h动态心电图可捕捉到3次,长为10.16 s的心室静止,予植入双腔起搏器并开启起搏器心电事件记录功能,定期随访以明确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可能.

  • 右美托咪定控制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一例

    作者:俞帅;陶文其;连敏;张雁;徐志强;孙育民;王骏

    1例男性患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3个月,因“半天内ICD反复放电十余次”再次入院,程控ICD发现半天内放电34次,予提高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ICD低限识别频率,静脉补钾、泵入盐酸胺碘酮以及艾司洛尔等治疗无效,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部分需体外电除颤,遂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室速及室颤风暴获得明显控制,应用右美托咪定1h后再无室速/室颤发作.

  • 右旋心外科修补术后心房扑动射频消融一例

    作者:马文帅;廉诚;王翅遥;曾迪;刘雄涛

    患者女性,21岁,主因“阵发性心慌、胸闷5年,加重9天”入院.既往曾于心外科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心脏彩超提示右旋心,永存左上腔静脉,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入院后行三维心脏电生理检查,提示三尖瓣峡部依赖房扑,成功行射频消融术,房扑终止后出现结性逸搏心律,建议行永久起搏器治疗.

  • T波过感知致双心室起搏丧失一例

    作者:张薇;冯品;何勇

    患者,男性,40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心电监护窦性心律下出现间歇性心室2∶1起搏,起搏器腔内图可见较多心室感知事件,T波过感知导致双心室起搏丧失,通过降低心室感知灵敏度、缩短心室后心房不应期等方法可保证高比例的有效的双心室同步起搏,确保CRT疗效.

  • TBX18及其相关转录因子与生物起搏

    作者:单迎光;黄从新

    转录因子T-box18 (TBX18)是窦房结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在窦房结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在成体心脏中不表达.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BX18导入成体心肌细胞可诱导其向类窦房结样细胞转化,上调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HCN4)通道且抑制Cx43的表达并发挥起搏功能,达到构建生物起搏器的目的.而TBX18过表达也可能带来相应的安全性问题,如心房扩张、右室发育不良和室间隔缺损.TBX18用来构建生物起搏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 穿戴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预防心脏性猝死临床应用概况

    作者:吴肇贵;向晋涛;黄从新

    穿戴式心脏转复除颤器(WCD)是一种穿戴式体外自动除颤器,穿戴后不需要旁观者干预,即可自行给予电击治疗,并且清醒的患者可通过按压响应按钮延迟或终止治疗.目前Life Vest(R) WCD是唯一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使用的WCD,新款为WCD 4000,其外形好似贴身背心,主要由4个感知电极,1个监控单元和3个除颤电极板组成.初步临床应用显示其在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肌病,以及等待心脏移植、可逆性心脏病和等待安置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空白期、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均有较高的除颤成功率.提示WCD作为对抗心脏性猝死的一种手段,成本效益高,值得关注.

  • 脊髓神经在心律失常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代子玄;赵庆彦;黄从新

    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均参与调节心房和心室电生理,直接干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脊髓系中枢神经的一部分,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研究表明,进行低强度脊神经刺激调节脊神经活性可改变心脏外在和内在自主神经活性,抑制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房颤动研究新进展

    作者:吴敏;汤宝鹏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其互相作用共同调节心脏.交感神经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改变儿茶酚胺水平、影响离子电流等诱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而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改变肺静脉的电生理特征等诱导房颤发生,多数情况是两者交互作用或作用不平衡时诱导房颤发生.针对自主神经诱发房颤发生的干预措施有:①神经节消融;②脊髓刺激;③肾去交感神经;④耳屏刺激,这些措施均能起到降低房颤发生的作用.

  • 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云霞;范春雨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曾一直被认为是单纯的、良性的心律失常,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BB并非无任何临床意义,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它将会是一种严重的传导系统疾病,常预示着临床经过凶险以及预后不良.

  • 药物引起心脏晚钠电流增大及致QT间期延长作用

    作者:杨琳;薛小临

    多种药物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增加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研究支持阻断心脏快激活的延迟整流K电流(IKr)是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但是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药物致QT间期延长中亦起重要的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抗肿瘤药物尼洛替尼等可以抑制下游PI3K/ Akt信号转导通路,减小IKr和缓慢激活的延迟整流K电流IKs以及L型Ca电流(ICa-L),但增大晚Na电流(INa-L).INa-L增大通过多重作用调节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增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危险.研究还发现长时间(数小时)暴露于典型的IKr阻断剂多非利特、E-4031、d-索他洛尔等,亦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INa-L,而INa-L的增大又可明显增强IKr阻断剂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示IKr阻断剂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琢;王婧;卢周舟;谷阳;马树人;田晓沂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2例行CRT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对比分析术前、术后6个月肺容量:肺总量(TLC)、残气量(RV)、肺活量(VC)、肺泡容量(AV);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呼气中期流量(FEF 25%~75%);肺弥散功能:CO弥散量变化,并分析与NYHA心功能分级、体重指数(BMI)、肾小球滤过率(GFR)、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容积、右室收缩压(RVSP)相关性.结果 CRT术后肺容量指标:TLC、RV、AV有显著提高[(6.0±1.2)L vs (5.7±1.3)L,(2.7±0.9)L vs(2.5±0.8)L,(4.9±1.0)L vs (4.8±1.0)L,P均<0.05],并与NYHA分级呈负相关(r=-0.35,P<0.05).通气功能指标:FEF 25%~75%显著提升[(2.7±0.9)L vs (2.5±0.8)L,P<0.05)],与BMI呈负相关(r=-0.53,P<0.05);FVC增加[(3.5土0.6)L vs (3.2±0.8)L,P<0.05)],与BMI(r=-0.35,P<0.05)、RVSP(r=-0.30,P<0.05)呈负相关,与GFR呈正相关(r=0.51,P<0.05).弥散功能较术前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CRT可增加心功能不全患者肺容量,改善通气功能,但换气功能无明显影响.

  • 超高龄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陈侃;任义荣;张阳;陈鑫;张群;李慧;范虞琪;解玉水;王长谦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对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38例首次接受起搏器治疗的超高龄患者,年龄(91.7±2.0)岁,分析其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一年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3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其中单腔起搏器28例,双腔起搏器10例.1例患者因肾功能衰竭于术后24天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6±3.4)天.术后一年内有4例患者共5次住院,但均与起搏器无直接关联,无患者死亡,无患者出现黑矇、晕厥等症状.结论 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是有效且安全的.

  • 超敏C反应蛋白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作者:邱琼;雷娟;陈样新;杨莉;杨莹;张建华;王景峰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价值.方法 纳入术前检测hs-CRP的CRT植入者,按照CRT疗效分为有效及无效组,hs-CRP水平分为正常(≤3 mg/mL)及升高(>3 mg/mL)组,对比有效及无效组基线资料,比较hs-CRP正常及升高组术后疗效,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评价hs-CRP预测CRT疗效价值.结果 共纳入92例CRT植入患者.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术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比例高(P =0.042),hs-CRP低[2.51(1.15~4.35) mg/L vs 3.76(1.48~7.29) mg/L,P=0.049]、左室内机械运动失同步显著(P<0.05).与hs-CRP升高组比较,正常组术后左室舒张未容积缩小更加显著(P<0.05);hs-CRP与CRT有效性呈负相关,以4.16 mg/L为诊断截点预测有效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6.7%、66.2%.结论 hs-CRP较低者CRT术后获益更多,hs-CRP对于CRT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下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研究

    作者:丁立刚;华伟;牛红霞;顾敏;刘志敏;樊晓寒;张澍

    目的 总结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冠状静脉窦插管经验.方法 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适应证患者分入电生理导管指导组(电生理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组(造影组),对比两组冠状窦插管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均成功植入左室电极导线.造影组较电生理组在冠状窦插管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冠状静脉窦插管安全、有效,可作为电生理导管的替代方法.

  • 经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对照研究

    作者:郝静;毛家亮;张琪;姜萌

    目的 通过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电极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经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118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腋静脉组(n=66)与锁骨下静脉组(n=52),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导线.比较两种途径置入起搏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腋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4%(63/66)和96.2%(50/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1/66)和5.8%(3/52),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锁骨下静脉组发生气胸3例,腋静脉组无一例发生气胸(P<0.05).结论 经腋静脉途径置入心脏起搏器导线安全可行.

  • 从精准医疗看急性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作者:蒋桔泉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持有不同的观点.其原因是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临床使用的经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笔者对其原因及不同梗死部位、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应精准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①评估AMI后交感神经活性,精准治疗病人的高交感活性;②根据AMI的血运重建方式及效果,精准使用剂量;③平衡获益与风险,精准把握使用的时机.并建议在AMI后二级预防中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 轴支撑消融导管在猪右上肺静脉标测和消融的操控性研究

    作者:龚辉;彭飞;张和细;刘磊;张弩;胡建强;赵学

    目的 在左房内精准有效操控消融导管是保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高效成功的技术关键.我们根据圆规画圆原理设计了新型轴支撑消融导管,本实验拟验证其是否具有精准有效的操控性.方法 将同一实验动物先后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轴支撑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轴支撑组)和非轴支撑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非轴支撑组)进行右上肺静脉标测/消融操作.将轴支撑导管的轴支撑钢丝撤回钢丝腔内即成为非轴支撑导管.采用EnSite VelocityTM心脏三维标测系统重建左房及右上肺静脉.实验内容包括导管在右上肺静脉邻近区域的贴靠标测及标测消融两部分.结果 8只动物中,房间隔穿刺致2例动物心包压塞,1例死亡,7例动物完成实验程序.在贴靠标测实验中,轴支撑组完成环肺静脉间断贴靠、环肺静脉连续贴靠和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连续贴靠的操作时间和曝光时间分别显著少于非轴支撑组(P均<0.001);在标测消融实验中,完成环肺静脉消融和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的操作时间和曝光时间分别显著少于非轴支撑组(P均<0.001).在左房操作过程中,轴支撑组不经意退回右房的次数显著少于非轴支撑组[(0.7土0.8)次vs (5.1±1.3)次,P<0.001];轴支撑组从原房间隔穿刺孔再进入左房的时间显著少于非轴支撑组[(1.0±0.2) min vs (5.0±0.9) min,P<0.001].动物解剖未见留置在肺静脉及左房内的导引钢丝表面及导管钢丝腔开口有血栓附着,右上肺静脉内膜未见划痕、撕裂和血栓附着.结论 轴支撑消融导管的操控性能明显优于非轴支撑导管.轴支撑导管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易于控制,到位精准,贴靠标测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2013~2015年湖北省心脏器械植入统计分析

    作者:石少波;刘韬;宋思维;黄鹤;杨波;江洪;黄从新

    目的 分析湖北地区2013~2015年心脏植入器械的应用现状.方法 收集2013~2015年湖北省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数据,分析3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5年,湖北地区心脏起搏器植入量呈增长趋势,2014年和2015年分别增长了1.08%和7.65%;双腔起搏器和频率应答功能的比例逐年增加,单腔心室按需起搏器植入逐年减少(分别为40.65%、37.82%、36.48%);而适应证构成比相近.CRT的植入量也呈逐年增长,2014年和201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6%和8.73%;以非缺血性心脏病和左束支阻滞患者植入为主(分别为80%、80.95%、71.53%和75%、84.92%、77.37%);NYHA心功能Ⅰ级患者逐渐增多(分别为1%、2.38%、8.03%).ICD植入总量未见持续增长,2014年增长了20%,2015年下降了15.79%,主要用于SCD二级预防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结论 既往3年间,湖北地区心脏起搏器和CRT治疗的量和质均有所提高,但是ICD治疗发展缓慢,心脏性猝死预防工作仍较艰巨.

  • 心脏植入性器械患者常规随访的时间和费用调查

    作者:陈若菡;陈柯萍;单其俊;徐伟;梁兆光;刘兴斌;汤宝鹏;刘启明;齐向前

    目的 评估常规随访对心脏植入性器械(CIED)患者生活影响,包括时间、费用和人力成本.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CIED患者术后3个月到医院接受常规随访,并完善随访花费时间和费用的问卷调查.结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入选161例患者,其中起搏器患者82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39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40例.患者年龄(62.3±14.29)岁,其中男性108例(67.08%).患者平均花费150元.患者路途用时、挂号开单用时、检查前等待及检查时间分别为120、40、30及15 min,76.7%的患者需要陪同人员一同前往医院,67%的陪同人员需要请假.结论 患者路途及检查前花费时间及由此产生住宿和交通的费用,大大增加了患者常规诊室随访的成本,远程监测随访可望大大节省患者的时间及金钱成本.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