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的相互作用研究
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抗血小板药已广泛应用于ACS以及PCI的抗血栓治疗.业已证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抗血栓治疗效果.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事件的再次发生率.
关键词: -
甲氨蝶呤神经系统毒性研究进展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抗叶酸代谢的药物,其结构与叶酸类似,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胞中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活性,阻止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使一碳单位形成减少,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细胞毒作用.
关键词: -
抗高血压药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终末期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的临床治疗普遍采用机会式的给药方式,但每位患者对药物的效力、不良反应及耐受性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以降低不良反应和提高药物安全有效性为目的的个体化用药方式逐步受到人们重视.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通过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并结合其他临床因素(性别、年龄等)综合考虑,为每位有特异遗传背景的高血压患者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本文就抗高血压药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载体对干粉吸入给药肺部沉积率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对肺功能、生理特征及多种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已经认识到肺部给药是治疗一些局部乃至全身疾病较为简单有效的途径.肺部给药具有吸收表面积大(大于100 m~2)、血流丰富、能避免肝脏的首关效应、酶活性较低(由于酸性酯酶(AcE)活性丧失,导致蛋白水解酶整体活性降低10倍以上)、药物吸收屏障较薄及通透性高等优点,是一个理想的给药途径,尤其是对于蛋白多肽类药物、小片段RNA等.因为这些药物经其他途径给药时.
关键词: -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Linezolid)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啞)唑烷酮类抗菌药物.上市前的研究提示利奈唑胺对各类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不良反应小且不易产生耐药~([1]).
关键词: -
鲑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鲑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妇女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鼻喷鲑降钙素500 IU每日1次,并口服仙灵骨葆胶囊1.5 g,每日2次;对照组I鼻喷鲑降钙素500 IU,每日1次;对照组Ⅱ口服仙灵骨葆胶囊1.5 g,每日2次.3组均口服钙尔奇D,每日1片.以30 d为1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评定3组骨痛性质和程度变化,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I、对照组Ⅱ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69.81%、67.92%,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I、对照组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2%、16.98%、11.32%,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疗效确切,能有效增加患者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失效后补充第3种降糖药的选择
目的:对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补充第3种药物控制血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6.1±14.0)岁,糖化血红蛋白A_1(HbA_1c)(9.1 ±1.6)%)分为3组,分别随机补充甘精胰岛素、罗格列酮、阿卡波糖,根据血糖调整3种药物用量.补充药物治疗24周前、后,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HbA_1c、空腹血糖(FPG)、体质量等指标变化.结果:甘精胰岛素组血糖(HbA_1c(-1.66±0.24)%,FPG(-3.68±0.28)mmol·L~(-1)改善比罗格列酮组(HbA_1c(-1.15±0.17)%.FPG(-2.85±0.26)mmol·L~(-1))、阿卡波糖组(HbA_1c(-0.75±0.22)%,FPG(-1.854±0.26)mmol·L~(-1))更明显(P<0.05).与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或者阿卡波糖)比较,甘精胰岛素组患者外周水肿、胃肠道反应等发生几率更少或更轻微(P<0.05),仅体质量增加比阿卡波糖组明显(P<0.05).3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甘精胰岛素比补充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或者阿卡波糖)降糖效力更强,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
广谱抗生素对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对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血管病患者合并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例10例,对其使用抗生素前、后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及临床出血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抗生素使用后的PLT显著降低,3例PT、INR显著延长.结论:抗生素对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合并用药等多因素有关,具有个体差异性和敏感性.
-
国产与进口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98例和201例的疗效.结果:进口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有效率为61.6%,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有效率为5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进口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疗效优于国产品.
-
国内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年~2009年6月CBMdisc、VIP、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等,获得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异质性检验Chi-square=206.56,P<0.000 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WMD=9.64,95%CI为(8.92,10.35),总体效应检验,Z=26.44,P
-
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时辰药理学研究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的时辰药理学,选择佳给药时间,以获得大疗效,减少毒性反应.方法:60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20)在8:00给药,B组(n=20)在14:00给药,C组(n=20)在20:00给药.吉西他滨1 g·m~(-2),ivgtt,第1、8天;顺铂75mg·m~(-2) ivgtt,第1天,第21天重复.测定给药后0.5、1.5、3 h的血药浓度,并评价经化疗2周期后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44.4%、35.3%、38.9%(P>0.05).给药后3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4:00给药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吉西他滨治疗NSCLC在8:00给药较为安全、有效.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其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的检测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6月分离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患者的MRSA45株,采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PVL基因.结果:MRSA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有12株MRSA检出PVL基因,检出率为26.7%.结论:MRSA呈多重耐药,PVL基因是MRSA的重要致病因子.
-
我院2001~2008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我院2001~2008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G~-)杆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1~2008年临床共分离的病原菌14 428株,G~-杆菌9 391株,占65.1%,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不动杆菌多见,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上升.G~-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结论:G~-杆菌构成及耐药谱在不断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应掌握细菌变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动向,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
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单剂量与多剂量人体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后的药动学.方法:10名受试者单剂量(10 mg)与多剂量(10 mg·d~(-1),连续7 d)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后,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血药浓度,利用DAS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β)(53.4±12.9)h vs.(15.4±4.6)h; C_(max)(6.7±1.8)μg·L~(-1) vs.(18.5±4.4)μg·L~(-1); AUC_(0~120)(298.8±97.1)μg·h·L~(-1) vs. (118.3±48.9)μg·h·L~(-1); AUC_(0~∞)(412.2±131.5) μg·h·L~(-1) vs. (120.0±55.1)μg·h·L~(-1).多剂量给药后,苯磺酸氨氟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49.5±10.3)h vs. (14.4±5.3) h; C_(max)(8.7±2.5)μg·L~(-1) vs. (20.3±5.8)μg·L~(-1); AUC_(0~120)(451.2±127.1)μg·h·L~(-1) vs. (136.3±54.9)μg·h·L~(-1); AUC_(0~∞) (569.3±165.8) ug·h·L~(-1) vs. (139.0±61.3)μg·h·L~(-1); C_(av)(2.7±0.6)、(8.3±1.3)μg·L(-1);峰谷比R(1.7±0.4)、(1.1±0.2).结论: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中2组分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变化,但连续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体内有轻微蓄积.
-
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匹卡米隆的浓度
目的:建立以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匹卡米隆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C_(18),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流速为O.2 mL·min~(-1),柱温为20℃,进样量为10μL,内标为瑞格列奈;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207.0→m/z 121.1(匹卡米隆)和m/z451.3→m/z 379.2(瑞格列奈).结果:匹卡米隆血药浓度在50~10 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方法回收率在99.14%~104.27%之间,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2.12%~5.94%、7.30%~8.4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匹卡米隆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药动学研究.
-
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输注咪达唑仑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研究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输注咪达唑仑的准确性.方法:将自行研究所得的咪达唑仑参数通过C语言编写入单片机的靶控输注系统,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输注完成12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比较咪达唑仑血药浓度实测值与预测值,计算咪达唑仑样本的执行误差(PE)、执行误差的绝对值(absPE)、执行误差的中住数(MDPE)、执行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稳定误差(CE)、稳定误差的绝对值(absCE)、稳定误差的中位教(MDCE)、稳定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CE).结果:血浆咪达唑仑浓度的预测误差PE、absPE、MDPE、MDAPE分别为-2.57%、14.16%、-3.28%、15.34%,患者个体内稳定误差CE、absCE、MDCE、MDACE分别为0.06%、1.42%、0.03%、1.21%,实测值与预测值呈正相关(r=0.986,P<0.05).结论:应用自行研究所得咪达唑仑药动学参数行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输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较好.
-
我院泌尿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泌尿系统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抽取2008年1~10月我院泌尿外科住院病历,对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结合现阶段泌尿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仍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总菌数的61.82%,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革兰阴性菌的58.82%;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82%、8.82%、11.76%和11.76%.结论: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
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尼美舒利的浓度
目的:建立以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尼美舒利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ox SB-C_(18),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65:3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内标为缬沙坦;正离子检测模式,选择m/z 309(尼美舒利,[M+H]~+)和m/z436(缬沙坦,[M+H]~+)进行监测.结果:尼美舒利血药浓度在5~5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9);方法回收率为87.1%~92.9%;日内、日间RSD分别为3.1%~5.8%、6.4%~9.2%.结论:本方法灵敏、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尼美舒利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RP-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浓度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C_18,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35:65,磷酸调pH值至3),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0℃.结果: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分别在0.25~16.0mg·L~(-1)(r=0.999 9)、0.125~8.0mg·L~(-1)(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9.6%,日内、日间RSD均<1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人血清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浓度的检测与分析.
-
235例胆道感染病原菌组成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组成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35例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胆汁病原菌检出率为61.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9.3%,革兰阳性球菌占38.9%,假丝酵母菌占1.8%.细菌构成比中,前4位病原菌分别为肠球菌属37.7%、大肠埃希菌29.3%、克雷伯菌属18.6%、铜绿假单胞菌5.4%.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高浓度庆大霉素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共检出30株,产酶率为37.5%.结论: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分析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99例抗癫痫药治疗患者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一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206例/次.占61.49%.联合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仅45例/次,占44.12%;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检出含有以上4种药物者占59.68%,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占3.23%.结论:在应用抗癫痫药时,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能更好地控制治疗浓度,避免多药联用,实现个体化给药.中药中是否含有化学合成药物成分也应引起重视.
-
某院2005~2007年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调查
目的:了解某院手术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05~2007年手术科室住院病历900份,对抗菌药物应用率、应用合理性及不合理应用原因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该院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7.4%,其中预防用药比例为82.8%,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预防用药不合理程度较治疗用药严重,不合理率达98.9%.结论:该院手术科室抗菌药应用不合理现象广泛存在和程度严重,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我院2008年1~6月肠外营养应用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肠外营养支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08年1~6月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有637例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在适应证、持续时间、处方组成、配伍禁忌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肠外营养支持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进一步改进.
-
我院2004~2007年抗凝血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抗凝血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抗凝血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凝血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销售金额增幅较大的有奥扎格雷、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结论:我院抗凝血药应用与国内、外总体用药情况基本相符,符合目前的抗凝血药应用原则.
-
某院开放性骨折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开放性骨折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某院2007年开放性骨折病例1 498例,对抗菌药物品种与应用频次、细茵培养结果、联合用药、用法用量、给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开放性骨折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9.20%,应用品种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硝基咪唑类等为主.感染病例以革兰阴性茵为主,治疗用药以联合用药为主,预防用药以单一用药为主,存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偏高、不合理联用、剂量过大、应用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该院开放性骨折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尚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
某院门诊患者应用甲砜霉素肠溶片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甲砜霉素在门诊患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某院2008年3月门诊743张甲砜霉素肠溶片处方从书写、用药合理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处方书写存在不规范现象,临床用药存在选药不当、联合用药及用法用量不妥之处.结论:该院临床应用甲砜霉素欠合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
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规范性及不合理用药调查
目的: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3 600张门诊处方,逐一进行审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规范处方3 314张,占总处方数的92.06%;错误总例数10 014例,其中前记错误4 102例,正文错误5 719例,不合理用药193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加强药学、医学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处方质量.
-
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DUI)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DDDs)排序列前3位是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舒必利列第17位;大部分药物的DUI<1.0.结论:我院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临床占主导地位.
-
3种用药方案治疗帕金森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3种用药方案治疗帕金森病(PD)的成本-效果.方法:94例PD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A组)、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司来吉兰片(B组)、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恩他卡朋片(C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A、B、C组成本分别为448.78、803.89、1 559.89元,有效率分别为56.67%、83.33%、85.71%,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91.92、964.71、1 819.96;B、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 332.00、3 826.14.结论:B组用药方案治疗PD较佳.
-
2种用药方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2种用药方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及经济学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56例ASO病历,其中A组83例,应用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B组73例,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种用药方案治疗ASO各种症状的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组与B组成本分别为3 606.77、3 642.19元(P>0.05),静息痛有效率分别为41.25%、57.97%(P<0.05),冷感有效率分别为38.27%、62.86%(P<0.05),间歇性跛行有效率分另q为40.79%、65.67%(P<0.05).在静息痛、冷感及间歇性跛行方面的成本-效果比A组分别为8 743.68、9 424.54、8 842.29;B组分别为6 282.89、5 794.13、5 546.20.结论:2种用药方案均可改善ASO的临床症状,但对于伴有静息痛、冷感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ASO患者B组方案较佳.
-
3种用药方案治疗重度痤疮的小成本分析
目的:比较3种用药方案治疗重度痤疮的经济学效果.方法:126例门诊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分别给予异维A酸、米诺环素、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并用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73.91%、71.05%(P>0.05),成本分别为437.54、492.24、262.84元.结论:对有适应证的重度痤疮患者,炔雌醇环丙孕酮是经济的治疗方案.
-
儿童医院药物应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采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对我院2006~2008年住院期间3 653例患儿药物应用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49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3%;1~3岁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6.14%);静脉滴注是引发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多的给药途径(71.29%);引起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发生频率高的是抗菌药物(66.87%);冬、春季是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季节.结论: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儿童又是特殊的群体,应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作用,避免或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
吉非替尼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4~2008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有关吉非替尼致不良反应文献23篇,共31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不良反应中,61~7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多(29.03%);消化系统损害10例(32.2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例(25.81%)、间质性肺炎6例(19.35%);30例为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约30%的不良反应在用药10d内发生;死亡3例,均为间质性肺炎.结论:临床应重视吉非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我市7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攀枝花市ADR监测中心2008年收集到的752份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常见ADR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752例ADR中,60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高,有323例(42.95%);静脉滴注易导致ADR,有401例(53.32%);涉乃810种药品,抗菌药物引起ADR的有317例(39.1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有314例(36.38%).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临床用药频率等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226例ADR报表,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新的和严重的ADR、ADR转归、ADR因果关系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41岁的中老年人发生ADR的例数较多,有151例(66.81%);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ADR的例数多,有174例(76.99%);护士上报的ADR多,有140例(占61.95%);所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有133例(58.85%),该类药物又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20例(53.10%),其次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新的和严重的ADR不多,共20例(8.85%).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发生.
-
临床药师审查口服药疗单情况分析
目的:探索适合临床药师发展的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07年7月神经科临床药师参与审核及调配的神经内科病房79例口服药疗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占调配总数的8.9%,临床药师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成功率达96.2%.不合理用药中有34.2%为专科用药,其他科室用药占65.8%.不合理用药包括用法不正确、选药不正确、重复用药、剂量差错等.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审查药疗单是确保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方法.
-
临床药师参与成功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成功救治甲型HINI流感危重症患儿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本专业的角度并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临床药师从药动学、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着手,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结果:我院集"三甲"综合医院优势,多学科紧密配合救治,使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检查指标均正常,已达到临床治愈.结论:临床药师是医疗团队的重要组成,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
不合理用药分级标准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2~4月334份内、外科病历中每组用药医嘱进行分析,采用不合理用药分级标准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严重性和类另别进行分级评价.结果:334份病历中,共有1 781组用药医嘱,外科419组,不合理用药医嘱有119组,不合理用药比例平均为28.4%;内科1 362组,不合理用药医嘱有272组,不合理用药比例平均为20.0%.结论:我院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临床药师参与指导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不合理用药分级标准可评价不合理用药的严重程度或偏离规范治疗的程度,内容明确,可操作性强,可作为量化临床药师各项活动和考评临床药学服务效果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
542例儿科电话药物咨询分析
目的:了解儿科药物咨询服务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2008年4月的药物咨询电话记录进行分析,并对其中药品不良反应问题进行分类.结果:542例药物咨询电话记录中,列前3位的分别为药物的用法用量(29.15%)、药物推荐与选择(13.28%)、药物相互作用(10.52%);其中,41例药品不良反应问题主要与抗感染药和中成药的使用有-关,常见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开展电话药物咨询,不仅能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而且对于儿科临床药师的学习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
联合用药干预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应用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提高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7年应用抗菌药物注射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针对联合用药因素,采用宣传教育、行政干预、监督检查等措施进行临床干预,现察干预前、后的联合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联合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P<0.01),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针对联合用药因素进行干预,可提高门诊抗菌药物注射荆应用的安全性.
-
对实施药品风险管理的思考
目的:探讨以药品生产企业为实施主体的风险管理具体策略.方法:从药品风险管理理论的内涵、制度概念剖析入手,结合药品风险评价的核心原则,重点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论述性阐述.结果与结论:药品风险管理看似缘起于风险,但对具体品种进行评价时,脱离不开其疗效和效益.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药品监管的各个方面.它作为一种制度形式,虽然已有国外趋于成型的经验,但在我国尚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