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不同数量和空间构型的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 探讨4种不同数量和空间构型的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 方法 利用1名6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股骨颈近端DICOM格式的CT图像,通过三维虚拟软件建立Pauwels 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和4种不同数量及构型的内固定模型(3钉正三角形、3钉倒三角形、4钉矩形、4钉菱形).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软件中,模拟直立情况下内固定及骨折区域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观测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头侧骨折断端应力峰值和股骨头处位移峰值. 结果 对于4种不同数量及正三角形、倒三角形、矩形、菱形构型的内固定模型,在Pauwels Ⅰ型骨折时,应力峰值分别为46.382,32.159,43.985,24.342 MPa;头侧股骨颈骨折断端应力峰值分别为5.840,7.440,3.731,6.311MPa;股骨头处位移峰值分别为0.610,0.608,0.598,0.595 mm.在PauwelsⅡ型骨折时,应力峰值分别为46.763,39.979,49.619,25.692 MPa;头侧股骨颈骨折断端应力峰值分别为4.971,7.332,3.161,5.734 MPa;股骨头处位移峰值分别为0.634,0.635,0.622,0.631 mm.在PauwelsⅢ型骨折时,应力峰值分别为51.432,39.477,51.515,26.949 MPa;头侧股骨颈骨折断端应力峰值分别为6.163,10.070,5.257,9.552 MPa;股骨头处位移峰值分别为0.662,0.654,0.644,0.644 mm. 结论 4枚菱形排列的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具有更优的应力分散作用,能够使骨折断端更加稳定且能提供有效的滑动加压作用和抗扭力作用,具有更佳的生物力学优势,从而指导临床应用.
-
微型锁定钢板垂直或平行技术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微型锁定钢板垂直或平行技术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应用微型锁定钢板垂直或平行技术手术治疗的17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3~77岁,平均56.4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ⅠB型2例,ⅡB型6例,ⅢB型9例.手术均采取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入路,骨折在解剖复位后先使用克氏针及微型螺钉固定,再使用微型锁定钢板利用垂直或平行钢板技术进行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骨折块位置,评判愈合情况,是否出现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和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主客观评分,同时记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度以及肘关节的内侧稳定性. 结果 手术时间50 ~9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40 ~120 ml,平均60 ml.患者均获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2.1个月.骨折解剖复位12例,接近解剖复位5例.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10 ~ 12 d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1.4周.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肘关节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所有患者MEPS为60 ~ 100分,平均87.6分;根据MEPS评定疗效:优13例,良3例,可l例,优良率为94%.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活动度为伸直6°(0°~10°),屈曲118°(90°~130°);前臂平均旋转前70°(60°~90°),平均旋转后82°(70°~ 90°);内侧应力试验均不存在不稳定. 结论 微型锁定钢板垂直或平行技术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骨折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短期临床随访疗效满意.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6年6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21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内侧骨缺损将患者分为两组:伴内侧骨缺损组85例,其中男35例,女50例;平均年龄63.3岁.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47例,四部分骨折38例.不伴内侧骨缺损组129例,其中男51例,女78例;平均年龄65.9岁.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57例,四部分骨折72例.比较术前对侧、术后1d、1,3,6,12个月X线片肱骨颈干角变化,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 结果 214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2 ~42个月,平均24.2个月.伴内侧骨缺损组术前对侧、术后1d,术后1,3,6,12个月颈干角分别为(133.4±4.0)°、(134.7 ±11.5)°、(120.8±4.0)°、(118.5±3.5)°、(117.9 ±10.4)°、(114.7±4.4)°;不伴内侧骨缺损组分别为(134.0±2.4)°、(133.8±17.1)°、(135.6±2.9)°、(132.7±2.8)°、(131.5±13.5)°、(135.2±2.8)°.两组术后1,3,6,12个月的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内侧骨缺损组术前与术后1d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大于其余各时相点(P<0.05);而不伴内侧骨缺损组中,除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颈干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内侧骨缺损组和不伴内侧骨缺损组Constant评分分别为(69.3±14.6)分、(75.2±12.6)分(P<0.05). 结论 正常颈干角恢复后仍需注意术后颈干角的丢失.肱骨颈干角可以为术前手术方案及术后功能锻炼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指导术中解剖复位以及评估术后疗效.此外,颈干角的丢失受到内侧支撑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术后功能恢复.
-
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应用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27~76岁,平均57.0岁.GardenⅡ型27例,Ⅲ型51例,Ⅳ型28例.根据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表现,将患者分为股骨头坏死组(18例)和未坏死组(88例).统计两组性别、年龄、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Singh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复位方式、复位质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及内固定取出术的手术耗时等因素,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股骨颈骨折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 随访时间26 ~76个月,平均49个月.共18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7.0%.单因素分析显示,Garden分型、复位质量、内固定是否取出及内固定取出术的手术耗时(P<0.01)为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等级Garden分型(95% CI0.008,0.998,P<0.05)、内固定取出及不顺利的内固定取出术(95%CI0.000,0.143,P<0.01)与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著相关. 结论 骨折移位、内固定取出及扩大钉道等可能破坏股骨头血供的因素将提高股骨头坏死率,因此股骨颈骨折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取出需慎重,尤其当防旋空心钉取出困难时建议予以保留,不要强行取出.
-
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持续股神经阻滞与患者自控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术期应用持续股神经阻滞(CFNB)或患者自控镇痛(PCA)方式缓解术后疼痛的有效性,为手术医师在围术期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和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有关在TKA围术期应用CFNB和PC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分,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镇痛方式在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麦考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皮肤瘙痒等)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终纳入24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3篇,中文文献11篇,纳入患者1 896例,使用CFNB946例,使用PCA 950例.合并结果显示CFNB可降低术后制动状态下VAS(MD=-1.28,95% CI-1.56,-1.00,P<0.05),运动状态下VAS (MD=-0.98,95% CI-1.38,-0.58,P<0.05),提高术后HSS膝关节评分(MD=2.13,95% CI 0.12,4.14,P<0.05),降低WOMAC(MD=-0.97,95%CI-1.83,-0.11,P<0.05),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R=1.27,95% CI 1.10,1.46,P<0.05),同时降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RR =0.32,95% CI0.24,0.43,P<0.05). 结论 与PCA相比,TKA围术期使用CFNB镇痛可降低术后疼痛,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增加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Ⅰ期切开复位微“T”形锁定钢板联合Herbert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Myerson C型Lisfranc关节损伤11例
Lisfranc关节损伤是指发生在中足较为严重的损伤,包括近侧跖骨间关节、跖跗关节和前方跗骨间关节损伤.其损伤机制复杂,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以导致,发生概率占所有骨折的0.2%[1].Myerson C型Lisfranc关节损伤后,患足创伤严重,软组织条件差,关节损伤移位明显,闭合复位效果不理想.如果不能正确及时的诊治,将会导致足部疼痛、足弓塌陷、跖跗关节退变、前足僵硬等并发症[2-4].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Myerson C型Lisfranc关节损伤的“金标准”.传统的石膏外固定由于足部软组织肿胀和足跖侧、背侧的肌力分布失衡而固定不稳固,易发生再移位;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外固定支架常导致复位欠佳、钉道感染等并发症;Lisfranc关节融合术存在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后遗症.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例Myerson C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Ⅰ期切开复位微“T”形锁定钢板联合Herbert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区1-磷酸鞘氨醇受体1表达变化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海马区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R1)的表达改变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 方法 采用控制性皮层损伤法制备大鼠TBI模型.共纳入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损伤组、TBI组、TBI后S1 PR1激动剂SEW2871干预组(TBI+ SEW组)和TBI后S1PR1抑制剂VPC23019干预组(TBI+ VPC组),每组18只.伤后7,14,21 d,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区S1PR1蛋白表达量,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评估各组海马区NSCs的增殖情况. 结果 伤后7,14,21 d,四组间S1PR1表达水平和NSCs增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伤后7d的差异变化为显著:S1PR1的表达水平TBI组较假损伤组增加1.56倍,TBI+ SEW组进一步增加66.67%,TBI+ VPC组表达水平较TBI组则降低20.29%(P<0.05).NSCs的增殖数量TBI组较假损伤组增加2.08倍,TBI+SEW组较TBI组增加36.75%,而TBI+ VPC组较TBI组减少18.77% (P <0.05). 结论 S1PR1是影响TBI后海马区NSCs增殖潜能的重要因素,激活S1PR1可能是促进TBI后神经再生与修复的有效途径.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目的 探索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移植促进超长宽比例随意皮瓣血管化,进而促进皮瓣成活的可能性.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鉴定hAMSCs.hAMSCs植入皮瓣前用CellTrackerTM CM-Dil进行标记.选用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于大鼠背侧左右分别构建8 cm1×2 cm超长缺血随意皮瓣模型,皮瓣蒂部位于髂棘水平.皮瓣掀起后每只大鼠皮瓣分为左侧组[注射0.5 ml低糖杜氏改良培养基(LG-DMEM)]和右侧组(注射0.5 ml浓度为l×106/ml的hAMSCs).术后7d观察各组皮瓣的成活率.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于术后即刻、24 h、48 h、4d、7d监测皮瓣蒂部和中部的相对血流值.通过组织学观察各组成活皮瓣毛细血管密度,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CellTrackerTM-CM-Dil的hAMSCs在皮瓣内的分布及成活情况. 结果 皮瓣成活率左侧组为(50.6±2.2)%,右侧组为(70.9±2.1)%(P<0.05).左侧组术后4d及7d皮瓣蒂部的相对血流值高于右侧组(P<0.05);皮瓣中部术后24 h、48 h、4d、7d的相对血流值均低于右侧组(P<0.05).术后7d皮瓣内微血管断面密度左侧组为(8.8±1.2)个/mm2,右侧组为(23.5±1.6)个/mm2,(P<0.05).右侧组成活皮瓣组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标记有CellTrackerTM CM-Dil红色荧光染料的hAMSCs,可以证实hAMSCs在皮瓣内分布及存活. 结论 在超长随意皮瓣中、远部位应用hAMSCs可明显改善皮瓣的成活率,增加皮瓣下微血管重建的密度.
-
下颈椎骨折分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C3~C7骨折称为下颈椎骨折,因为这一节段是活动的颈椎与相对固定的胸椎的连接部[1].脊髓损伤在下颈椎骨折中发生率很高[2],常常导致截瘫、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3].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水平的提高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下颈椎骨折的诊治得到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较大的认识差异,如何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仍然是困扰脊柱外科医师的难题.对于任何一种疾病,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分类,这不仅方便学者间交流,而且能更好地指导治疗.但下颈椎骨折受伤机制和骨折形态复杂,目前没有一种完美的分类,有的分类包容性好,但过于繁琐,不利于记忆和交流;有的分类简洁明了,但一些特殊的骨折类型未被纳入.
关键词: -
下颈椎损伤诊断和手术方式探讨
下颈椎损伤通常是指C3~C7的严重脊柱损伤,伤时往往由多种暴力作用于颈椎运动复合体,且大部分都合并有明显的脊髓功能障碍.骨折脱位是其中严重的类型,多伴有椎间盘损伤或突出,一侧或双侧关节突交锁[1-3].近年来,随着外科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下颈椎损伤的诊治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临床上治疗方法却难以统一,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4-6].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现就下颈椎损伤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探讨如下.
关键词: -
头部外伤后小脑皮样囊肿出血一例
皮样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良性病变,与胚胎发育3~5周时神经管闭合期间上皮细胞移行异常有关,约占颅内肿瘤的0.1% ~0.3%,30~ 40岁是发病高峰期[1].颅内皮样囊肿大多发生在后颅窝,尤其是小脑中线部位.皮样囊肿破裂较少见,而头部外伤导致的皮样囊肿出血却几乎未见报道.我科成功治疗1例头部外伤后小脑皮样囊肿出血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探讨小脑皮样囊肿的诊治方法.
关键词: -
大腿外伤12年后股浅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一例
创伤性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管损伤的重要并发症,慢性AVF的症状晚者可出现在伤后2年[1].文献报道AVF合并假性动脉瘤较为少见[2],而伤后10年以上发生AVF并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及文献更为罕见.笔者报告1例大腿伤后12年股浅AVF合并假性动脉瘤患者,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下肢外伤致AVF合并假性动脉瘤的认识及重视.
关键词: -
氨甲环酸对脊柱手术围术期作用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对脊柱手术围术期的作用及其安全性. 方法 检索1999年3月-2017年3月Ovid、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后检索出氨甲环酸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高质量(Jadad评分≥3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献8篇.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氨甲环酸在脊柱手术术中及术后对出血量、输血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及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围术期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可以显著减少脊柱手术术中失血量(SMD=-0.33,95% CI-0.12,-0.54,P<0.01)、术后输血率(OR =0.55,95% CI0.37,0.82,P<0.01).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4 h APTT降低(MD=1.45,95% CI-2.92,0.01,P>0.05),术后Hct增加(MD=1.55,95% CI0.45,2.65,P<0.01),术后Hb增加(MD=0.49,95% CI0.20,2.65,P<0.01).两组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 CI0.06,16.52,P>0.05).结论 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脊柱手术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并未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
-
“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6 ~ 78岁,平均49.8岁.损伤节段:C4~54例,C5~6 7例,C6~7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5例;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评分:8分9例,9分7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沙滩椅体位”,Halo头环牵引悬吊头颈部,常规颈椎前、后路入路,先后方置入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再前路切除损伤椎间盘或部分骨折椎体;前后路协同复位,前方置入椎间融合器或钛网支撑植骨,后方将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加压固定并植骨融合.术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是否发生“空气栓塞”;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根据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复查了解内置物位置、骨折脱位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如“空气栓塞”等与“沙滩椅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150 ~180 min,平均153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平均543 ml.患者均获随访6~ 24个月,平均13.7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6个月,除ASIA分级为A级患者较术前无变化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术后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示内置物位置良好,颈椎序列恢复正常;Cobb角由术前(23.6±5.3)°恢复至(4.0±0.4)°,椎体水平位移由术前(10.9±1.6)mm恢复至(2.7±0.4)mm(P<0.01);颈椎MRI示颈椎管通畅,颈脊髓压迫解除. 结论 “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均良好,具有协同复位固定、术中不需变换体位、减少对脊髓的干扰、缩短手术时间、节省前路附加固定等优点.
-
后路钉棒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可靠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应用后路切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AS合并下颈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2例;年龄34~ 69岁,平均55岁.均有明显的胸腰段和颈胸段后凸畸形.2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例,B级5例,C级4例,D级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术中复位、减压情况和并发症;术后随访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骨融合等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9~5.3 h,平均3.7h.术中出血470 ~1 600 ml,平均690 ml.2例患者在术后1年后随访期间死于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1例,发生于术后13个月;急性心肌梗死1例,发生于术后15个月),其余患者随访18 ~ 48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患者均获得融合,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20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ASIA评分:A级4例,B级0例,C级2例,D级4例,E级10例.术后未发生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 结论 单纯后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AS合并下颈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是此类疾病合理的手术策略.
-
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
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处理相对棘手,主要以皮瓣移植为主.但缘于虎口特殊的生理结构,修复要求较高,处理不当易导致虎口挛缩[1],影响拇指功能,因此选择适宜的皮瓣尤为重要.本着手足同源的原则,对于小面积缺损,部分学者选择游离趾蹼皮瓣[2]、游离跗外侧皮瓣[3]移植;对于大面积缺损,选择游离足背皮瓣移植[4].尽管修复后临床效果满意,皮瓣厚薄、质地、色泽与虎口甚为接近,但都是以牺牲足部损伤为代价,而且部分患者不为接受.随着对穿支皮瓣研究的深入,虎口缺损创面的修复获得了更多的皮瓣供区选择.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8月-2016年10月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游离髂腹股沟皮瓣和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修复35例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疗效.
关键词: -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创伤导致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不可压迫性躯干出血则是导致严重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1].不可压迫性躯干出血通常包括胃肠道出血、产后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和外伤性胸腹部或盆腔脏器出血心].据统计,不可压迫性躯干出血的病死率高达45%,其中大部分死亡发生在手术或介入治疗以前[3].因此,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应运而生.REBOA可通过股动脉在主动脉内放置球囊,并扩张球囊来阻断血流,从而缓解不可压迫性的躯干出血[4].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REBOA目前已成为创伤急救的主要手段,并受到诸多创伤指南的推荐[5].但因为REBOA的技术操作要求较高,REBOA规范应用的具体标准还不统一,所以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普及.因此,笔者拟对REBOA的发展演变、技术规范和临床应用现况等作一介绍,以促进国内参与创伤救治的医师对REBOA的认识.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4 | 06 |
1990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