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부유림상의학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妇幼保健服务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目的 探索构建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妇幼保健服务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广州12个区(县级市)妇幼保健工作绩效管理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广州市妇幼保健年报表>,主要包括<广州市产科质量情况年报表>、<广州市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筛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各区(县级市)妇幼保健服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从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过程、工作成效4个维度对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妇幼保健服务绩效进行评价的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排位前3位的为PY,BY和HZ区,排位靠后的为ZC,LW和HP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客观地反映了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妇幼保健服务的4个维度,既体现了工作量所带来的工作难度,也显现了过程的重要性,同时统一了产出和结果,充分体现了妇幼卫生工作的主要维度.建议今后根据每年工作重心,对妇幼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进行适当调整.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992-2011年间宫颈癌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992年1月至2011年12月20年间宫颈癌发病趋势,分析其原因并初步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1992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北京户籍宫颈癌患者1868例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5岁组(n=286),36~64岁组(n=1263),≥65岁组(n=319);按照术后组织病理学类型,将其分为鳞癌组(n=1654)、腺癌组(包括腺鳞癌,n=186)及其他组(n=28);按照发病年份,将其分为1992-1996年组(n=178),1997-2001年组(n=373),2002-2006年组(n=563),2007-2011年组(n=754);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又分为Ⅰ期组(n=667),Ⅱ期组(n=721),Ⅲ期组(n=466),Ⅳ期组(n=14).上述各分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等方面分析本院20年间宫颈癌发病趋势.结果 ≤35岁组患者年龄组构成比从1992-1996年的7.30%上升到2007-2011年的16.05%,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98,P<0.05);≥65岁组中宫颈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1992-1996年的30.34%下降到2007-2011年的11.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00,P<0.05).其余年龄组宫颈癌发病率未见明显升高或下降趋势.不同发病年份组中宫颈腺癌所占比例未见明显变化,年轻患者宫颈腺癌发病率虽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2-1996年的8.90%上升至2007-2011年的22.6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Ⅰ期宫颈癌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Ⅱ,Ⅲ期宫颈癌呈下降趋势.≤35岁组中以Ⅰ,Ⅱ期宫颈癌为主,约占90%,其中Ⅰ期宫颈癌所占比例从1992-1996年的23.01%逐步上升到2007-2011年的57.03%;≥65岁组中,虽Ⅰ期宫颈癌患者呈上升趋势,Ⅲ期患者呈逐步下降趋势,但仍以Ⅱ,Ⅲ期患者为主,所占比例由1992-1996年的92.59%下降至2007-2011年的79.32%.结论 20年间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年轻宫颈癌患者确诊时多为早期,而≥65岁宫颈癌患者确诊时则以Ⅱ,Ⅲ期为主.宫颈腺癌发病率在年轻患者中呈上升趋势.
-
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本院儿科就诊的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受试儿童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研究组男性与女性儿童的血清Hcy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性别儿童[(28.11±10.98) μmol/L vs.(11.36±5.43)μmol/L; (22.96±11.26) μmol/L vs.(12.15±4.3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7,10.67;P<0.01);两组受试者血清Hcy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9,P<0.01).结论 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异常检出率较高.Hcy水平变化可能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两种射频热凝固术去除内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射频热凝固术(RFT)去除子宫内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后,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经药物治疗无效的DUB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4.5±7.5)岁(33~53岁).将其按照年龄分别纳入RFT -A组(n=95):≥45岁(平均为48岁),以闭经为治疗目的,采用RFT去除全部子宫内膜;RFT -B组(n=67):<45岁(平均为38岁),以减少月经量为目的,采用RFT去除部分子宫内膜.术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月经量评分(PBAC)、采用诊断性刮宫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12个月和12~24个月时,进行生殖内分泌6项激素血清学检查[雌激素(E2)、孕酮(P)、睾酮(T)、垂体泌乳素 (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个体纳入对照组(n=68),按照年龄分别将其纳入对照组-A(n=32),≥45岁[平均为(49.0±3.5)岁];对照组-B(n=36),<45岁[平均为(36.5±3.5)岁].对4组个体不同时段的内分泌6项激素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RFT-A组经RFT治疗后6~12月时的闭经止血总有效率为96.8%(92/95),12~24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为100.0%;RFT后,其PBAC评分结果和血红蛋白(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T-A组中,经首次RFT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时,6例(6.3%,6/95)患者月经仍然过多(PBAC评分>100分),但经再次RFT后均闭经.RFT-B组经RFT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时,月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1.0%(61/67),其中2例闭经,4例月经量仍然较多(PBAC评分>100分),但经再次RFT后均闭经.两组RFT治疗后PBAC评分和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RFT后改行子宫切除患者.②两组RFT前、后血清E2,P,T,PRL,LH及FSH水平比较,RFT-A组经RFT治疗后12~24个月时,33例患者(34.7%,33/95)[年龄为(49.0±3.7)岁]的血清E2,LH,FSH值达到绝经水平,分别为(17.8±6.9) ng/L,(40.5±17.6) g/L及(57.3±28.5) ng/L,与同龄对照组-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时,RFT-A组内分泌6项激素的血清学检测值均达到绝经水平与RFT-B组比较[5例(7.5%)vs.33例(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8,P<0.05).RFT-A组术前与术后6~12个月时患者潮汗、潮热发生率分别为23.2%(22/95)与26.3%(25/95);RFT-B组分别为4.5%(3/67)与3.0%(2/67).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个月时潮汗、潮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54,0.001;P>0.05).RFT-A组术前与术后6~12个月时潮汗、潮热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同时段的RF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6,15.398,P<0.05).结论 RFT治疗DUB安全、有效及微创化,术后对患者女性生殖内分泌6项激素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
36例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病因.方法 选择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进行肾脏活检的36例FSGS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光学显微镜对其病理学结果进行分型.对坚持随访且病因不明的FSGS患儿进行常见FSGS致病基因 NPHS2全部外显子组和 WT1外显子8,9测序,并采用Snapshot技术对 NPHS1,CD2AP,PLCε1,APOL1,TRPC6,INF2,MYH9和 MYO1E 8个相对少见致病基因的42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36例FSGS患儿中,病因明确患儿为10例(27.8%),其中病因系低出生体重儿(LBWI)和微小病变肾病(MCD)患儿各为2例(5.6%),丙型肝炎、膀胱输尿管返流(VUR)、Galloway-Mowat综合征(GMS)、Denys-Drash 综合征(DDS)、IgA肾病和家族性FSGS患儿各为1例(2.8%);病因不明患儿为26例(72.2%).对坚持随访且病因不明的6例FSGS患儿和1例DDS患儿(共7例)进行相关基因和其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发生 WTI突变患儿为2例(5.6%,包括1例DDS患儿),均为杂合性ARG394TRP突变.结论 FSGS病因较为复杂,LBWI是FSGS重要病因之一,应引起重视.病因不明患儿仍占FSGS患儿主体,部分病因不明FSGS患儿可能系相关致病基因突变引起,临床应利用遗传分子技术对该类患儿进行相关致病基因分析.
-
影响新生儿通过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通过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出生并于本院儿科接受初次听力筛查的746例正常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EOAE技术于新生儿出生后(2~3)d进行听力测试.探讨影响新生儿未通过TEOAE听力筛查的因素,如性别、耳别、娩出方式、脐带和胎盘因素、新生儿黄疸、母亲妊娠期疾病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本组746例接受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者中,未通过初筛者为115例(15.42%).新生儿不同性别、不同娩出方式的TEOAE通过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耳别、脐带和胎盘因素、新生儿黄疸、母亲妊娠期疾病(如先兆流产、细菌或病毒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的TEOAE通过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别、脐带和胎盘因素、新生儿黄疸、母亲妊娠期疾病是影响新生儿通过TEOAE听力筛查的因素.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PPH)的术后护理策略.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因难治性PPH经抗休克、扩容及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转行UAE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38岁(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观察其经UAE治疗后的疗效及术后护理的重要性.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2~87)min,平均为(50±23) min,术后子宫动脉选择性造影提示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成功率为100.00%.30例患者中,28例(93.33%)出血停止,2例(6.67%)出血量减少,术后7 d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大出血.结论使用UAE治疗难治性PPH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及可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而UAE治疗术后的积极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拟于本院日间手术室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手术等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Le组(左布比卡因组,n=20),Li组(利多卡因组,n=20)与对照组(n=20).对3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基础麻醉,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0.01 mg/kg+丙泊酚2 mg/kg+氯胺酮2 mg/kg.Le组与Li组在台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分别采用0.25%左布比卡因(0.5 mL/kg)与2%利多卡因(0.5 mL/kg)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对照组在手术消毒时,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氯胺酮1 mg/kg.记录3组患儿镇痛不足再次静脉注射氯胺酮的次数和剂量与患儿苏醒时间.记录3组患儿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牵拉疝囊时(T3)、缝皮时(T4)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如尿潴留,瘙痒、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并采用FLACC疼痛行为评分量表对术后2 h,4 h以及6 h进行疼痛评分(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3组患儿年龄、体重、性别、疾病种类、手术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i组和Le组T2,T3时点的MAP,HR,R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在T2,T3时点的MAP,HR,RR与T0时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患儿术中再次静脉注射氯胺酮剂量和次数,明显多于Li组与Le组,对照组复苏时间也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e组再次静脉注射氯胺酮次数和剂量,显著少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i组与Le组术后表现出良好镇痛效果,FLACC疼痛行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e组在术后6 h时FLACC疼痛行为评分显著低于Li组(P<0.05);Li组和L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潴留及瘙痒发生率3组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可提供良好的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适用于小儿日间手术麻醉.
-
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地中海贫血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云南省10个州(市)的22县市的15个特有少数民族及汉族儿童地中海贫血(Thalassaemia)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对云南省14 088名7岁以下特有少数民族及汉族儿童的地中海贫血情况进行筛查,包括血液分析、血红蛋白(Hb)电泳及基因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调查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 15个特有少数民族儿童的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为20.9%(1793/8559),其中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11.3%(964/8559),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9.7%(829/8559).靠云南边境地区地中海贫血检出率相对高,尤以德宏州居首(43.1%),其后依次为西双版纳州(33.7%),怒江州(26.3%),临沧市(10.7%),保山市(9.8%).边境地区民族的地中海贫血发生率高于非边境地区;β-地中海贫血检出率阿昌族居首位(40.6%);α-地中海贫血以傣族(西双版纳州)居首位(22.2%).α-,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各地均有差异.结论儿童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在云南省15种特有少数民族存在差异,且地区差异大于民族差异.云南西南部及当地民族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和高发民族.
-
两种降调节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有效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超长方案和长方案降调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FMJS)中有关超长方案和长方案应用促性腺激素(Gn)降调节在对IVF-ET的Ems不孕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由3位研究者共同评价,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 RevmMan 5.1软件.结果 文献检索结果为7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涉及受试者为593例,将其中采取超长方案降调受试者纳入超长方案组(n=219),长方案降调的受试者纳入长方案组(n=374).对其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组的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69,95%CI:0.32~1.51;P=0.35);两组IVF-ET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刺激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2,95%CI:-0.04~0.28;P=0.14);超长方案组应用Gn总剂量高于长方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11.25,95%CI:6.43~616.08;P=0.05);两组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65,95%CI:-1.76~0.47;P=0.25);两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激素(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MD=-499.71,95% CI:-1171.02~171.60;P=0.14);临床妊娠率比较超长方案组较长方案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23,95%CI:1.49~3.33;P<0.0001);两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31,95%CI:0.37~4.64;P=0.68).结论 Ems导致的不孕患者在IVF-ET治疗中,超长方案较长方案可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对Ems导致的不孕患者行IVF-ET可能是较理想的选择.鉴于本研究纳入文献存在质量和样本数量不足及方法学差异,上述结论仅供临床参考,对超长方案和长方案降调节在对IVF-ET的Ems不孕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尚需开展更多后效评价和不断更新.
-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位点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发生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Ⅰ位点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相关性.方法自行制定检索策略:以"VDR","vitamin D receptor","T1DM","type 1 diabetes mellitus","gene polymorphism"等为检索词(不区分大小写),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pringer和Ovid数据库;以"1 型糖尿病"、"T1DM"、"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儿童"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中的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0年9月20日.对检索到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搜索.采用RevMan 5.1版统计学软件对VDR基因BsmⅠ位点基因型在儿童T1DM组与对照组中是否有差异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出符合条件的文献为7篇,T1DM组共纳入患者为948例,对照组为1055例.根据各项研究异质性检验结果,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VDR基因BsmⅠ位点的Bb,bb,Bb+bb基因型与T1DM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各项研究的合并优势比(OR)值(95%CI)结果分别为0.68(0.48~0.96)、0.64(0.47~0.88)和0.63(0.48~0.82).结论 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可降低儿童T1DM发生.
-
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网络直报系统的相关资金投入、设备建设和信息安全措施,探讨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网络直报系统的信息安全现状.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参与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网络直报工作的546家各级妇幼保健监测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参与直报工作的保健机构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设备建设和采用的信息安全措施情况,分析不同行政级别(省、地市和区县)和地区(东部、中部、西部)间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为503份.2009-2011年间,监测机构信息化资金总额为1.97亿元,直接用于监测的经费仅占16.17%.机构平均投入和单位平均监测专用资金方面,东部地区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省级机构高于地市级和区县级机构.资金来源为本单位自筹的机构分别占41.16%,来源为上级拨款的机构占7.83%,来源为监测项目的机构分别占29.29%.资金的主要用途为购买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无监测专用计算机、服务器、硬件防火墙和不间断电源系统(UPS)设备的监测机构分别占14.51%,26.84%,77.14%和42.94%;无局域网、单机病毒防护措施的机构占9.85%和9.09%.结论 现有妇幼卫生监测机构信息安全发展不平衡,中部和西部地区滞后于东部地区,县级机构滞后于地市级和省级机构.妇幼卫生监测机构应增加计算机硬件投入和加强网络设备建设,以满足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1例
患儿 女性,9岁,因“发热10 d,发现贫血6 d”于2012-12-12入本院.病史采集: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为38.5℃,自服药物治疗(不详),未见明显缓解,6 d前于本院门诊就诊,血常规检查示Hb为65 g/L.入院查体:口唇略白,扁桃体Ⅱ°肿大,心、肺查体(-),脾肋下可触及.辅助检查:骨髓检查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L1型,免疫组织化学分型为pre-B ALL.
-
拉莫三嗪导致多形性渗出性红斑2例
患儿1 男性,12岁4个月,体重为36 kg.因"变态反应性皮炎"于2012-03-31入本院治疗.病史采集:5+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凝视、口吐白沫及意识丧失等(具体不详),本院就诊,EEG等检查诊断为癫痫,院外口服药物治疗,但症状控制不佳.4+周前(2012-01-11)因癫痫发作于本院门诊就诊,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1次/d,500 mg/次,癫痫控制佳.6周后(2012-02-20)癫痫再次发作,1次/(2~3)d,2+周前(3月13日)院外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并予加用拉莫三嗪[利必通,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批号:H20111123]口服治疗,1次/d,12.5 mg/次,癫痫控制佳.1周前(3月24日)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高为38.5℃,不伴咳嗽、咳痰、气促、发绀等症状,于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感冒",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后热退.
-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1例
患儿 女性,23+ d,因“发现全身皮疹23+ d”于2012-10-27入本院.病史采集:系G2P2,胎龄为38+5孕周,因母亲“疤痕子宫”于外院剖宫产分娩,患儿出生史无异常,无羊水污染等,出生体重为3400 g,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23+ d前(出生后)即发现皮肤脓疱疹,散布全身,以四肢为主,部分疱液混浊(图1),无家族遗传病及皮肤病史.无发热、气促、发绀、抽搐等.至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诊断为“皮肤化脓性感染”,予以皮肤护理、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头孢噻肟抗感染等治疗,患儿症状无明显改善.
-
46,XY性反转伴性母细胞瘤及无性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患者 17岁,社会性别为女性,因"发热5 d"入本院治疗.病史采集:T为38℃~40.5℃,用药后可退热,但不久再次发热,伴寒战、咽干、腹胀不适.月经婚育史:未婚,月经不规律,17岁初潮.入院查体:身高为171 cm,体重为41 kg,T为 40℃,BP为 120 mm Hg /80 mm Hg(1 mm Hg=0.133 kPa),R与P,心、肺听诊均正常.全腹肌稍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中下腹可触及质地稍软包块,肝、脾触诊不满意,叩诊呈浊音.患者无胡须,未触及喉结,乳房未发育.无性生活史.妇科检查:阴毛致密,阴蒂肥大,尿道口位于阴道口上方,阴道口可容纳一指尖,肛、腹诊未触及子宫,左侧附件区未触及包块,右侧附件区有明显包块,两侧腹股沟未扪及异常.
-
罕见新生儿不完全性膀胱外翻2例
患儿1 男性,生后2 h.因“孕龄为34孕周时产检超声提示脐部膨出肿物”,于出生后(2011-03-09)转入本院.病史采集:患儿系人工受精后G1P1,孕龄为34孕周时,于外院产前检查经超声提示胎儿脐部膨出一肿物(4.0 cm×4.0 cm),怀疑为腹裂或脐膨出,于孕龄为37+5孕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为3 kg,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10分.出生后即见脐部膨出一肿物,约儿拳大小,遂转入本院.患儿生后未进水及哺乳,无恶心、呕吐,胎便排出正常.入院查体:患儿反应好,呼吸平稳,腹不胀,脐带完整,脐带下方见膨出红色肿物,大小为5.0 cm×4.0 cm×4.0 cm,初步判定为膀胱组织,膀胱黏膜大部分外翻裸露、水肿肥厚明显,伴尿液流出,自尿道外口置6#导尿管于脐部裸露膀胱组织内拖出(图1).
-
过度肥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病和糖尿病1例
患者 女性,30岁.因"停经13+4孕周"于2011-07-12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病史采集:已婚,G4P2+1,LMP为2011-04-15.初次产前检查孕龄为13+4孕周,经超声检查核实孕龄为12+3孕周.本例胎儿系珍贵儿(前2次娩出儿童均死亡).孕妇自述孕前体重为95 k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33.66 kg/m2.入院查体:身高为168 cm,体重为96 kg, BP为133 mm Hg/86 mm Hg (1 mm Hg=0.133 kPa).
-
新生儿Prader-Willi综合征1例
患儿 女性,生后10 d,因"咳嗽声嘶,伴少吃、少哭10 d"于2013-01-04急诊入本院.病史采集:患儿系G2P1+1,胎龄为39+2孕周,顺产.羊水、胎盘、脐带(-),出生体重为3100 g,其母亲于孕期产前检查时多次提示胎动少于正常水平,但无其他异常,且否认妊娠合并症.父母非近亲结婚.入院查体:T为36.0℃,身长为50 cm,头围为34 cm,胸围为31 cm.反应差,哭声少且细弱,皮肤苍白,毛发细且呈黄褐色,左枕部可扪及一血肿(3 cm×4 cm).鲤鱼嘴,小下颌,前囟平软;双肺呼吸音粗,心、腹(-);四肢肌张力低,觅食、吸吮反射弱;握持、拥抱反射均未引出.患儿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每次喂奶吸吮时间>0.5 h,奶量仅约为10 mL.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Rh和ABO2种血型不合导致复发性流产1例
患者 女性,39岁.因"产后12年,复发性流产2次",于2011-08-12入本院.病史采集:G3P1,平素月经规律,(5~7)d/(28~32) d,量中等,无痛经史.2002-09-12足月顺产1女婴,现体健.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2007年7月取出IUD后准备生育第2胎.2009年7月,孕龄为4+个月时因胎死宫内行引产术,2010年6月,孕龄为3+个月再次因胎死宫内行引产术.
-
盆腔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1例
患者 女性,26岁,因"阴道流血1 d"于2011-04-22入本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9-06.1 d前(孕龄为32+4孕周)出现阴道流血,无腹痛.本次妊娠后即接受卧床保胎治疗,于2010-11-09行宫颈息肉摘除术,2010-12-28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予继续保胎及抗感染治疗,自述孕期阴道分泌物较多.既往有自然流产史2次.肛门指检:子宫口开大约为5 cm,羊膜囊膨出,足先露.经患者及家属同意,行剖宫产术,术中见羊水清亮,娩出一女婴,出生体重为1850 g,手术顺利,术中出血量为300 mL.
-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作为特异度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的早期辅助诊断、预后风险因素评估、手术放化疗疗效评价及复发监测随访中.笔者拟就SCC-Ag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作为非经典HLA-Ⅰ类分子,以膜结合型和胞质可溶型2类形式存在.HLA-G由于其独特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既能调节正常的妊娠,还与部分病理性妊娠密切相关.笔者拟就HLA-G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病因、处理及存活儿的预后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是双胎妊娠较复杂的一种并发症.其病因不同,则临床处理方案也不相同.妊娠中、晚期发生sIUFD,对存活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较大.单绒毛膜性(MC)双胎发生sIUFD时,存活胎的围生期死亡、脑损伤、早产等风险明显高于双绒毛膜性(DM)双胎.对其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绒毛膜性、死胎发生时的孕龄及母体疾病等采取个体化的处理原则.笔者拟就sIUFD的病因、处理及存活儿的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产后避孕的研究进展
产后1年内,由于子宫复旧和哺乳因素,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发生较大变化.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可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目前国内外主要产后避孕方法包括哺乳期闭经避孕法(LAM)、屏障避孕法、宫内节育器(IUD)、激素避孕法及结扎避孕等.由于国内产后避孕尚未规范、系统化,因此,有效避免产后意外妊娠、降低高危人工终止妊娠术发生率及提高产后女性生殖健康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
-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目前多数研究显示,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等途径单次给予镇痛药物及患者自控镇痛(PCA)等常用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对产妇产后泌乳功能不仅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可促进产妇泌乳功能,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但另有少数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镇痛可影响新生儿出生初期觅乳行为和产妇产后初期哺乳行为,从而间接影响产妇泌乳功能.笔者拟就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腰椎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前预输羟乙基淀粉130/0.4氧化钠注射液预防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腰椎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以起效快,用药剂量小,肌组织松弛效果满意,骶丛神经阻滞完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1].但是CSEA所致的低血压并发症较为常见,传统以晶体预扩充血容量以防止低血压发生,受到质疑,而采用血浆替代品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扩充血容量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采用CSEA前预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替代乳酸钠林格溶液以预防低血压发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布托啡诺预防剖宫产麻醉期间寒战和对新生儿的影响
寒战是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之一,硬膜外麻醉患者中寒战发生率为20%~50%[1].术中寒战可致产妇产生不适感,并且增加情绪紧张程度,使机体耗氧量增加,易出现缺氧、低氧血症、乳酸性酸中毒及心肌缺血等,还可影响术中对生命体征的监测,甚至严重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
产前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成像在胎儿透明隔腔异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胎儿透明隔腔(cavum septum pellucidum,CSP)是产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的重要结构之一,CSP异常提示胎儿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本研究选择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于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28例疑似CSP异常胎儿为研究对象,探讨2种产前检查方法对CSP异常的诊断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特征性实验室检查指标,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并需排除其他疾病.随着对KD的深入认识,不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KD患儿越来越多,因其临床表现不全,故常漏诊或延误诊断,错过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的佳时段,致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可能性增大,故早期诊断不完全型KD(forme fruste Kawasaki disease,FKD)成为临床医师重视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并诊断为FKD的56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诊治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卵巢癌肉瘤的临床分析
卵巢癌肉瘤(ovarian carcinosarcoma,OCS)又被称为卵巢混合性苗勒管肿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类型.目前WHO将其归为卵巢癌的一种亚型,发生率为卵巢癌的1%~3%.OCS属于同源性中胚叶混合瘤,由恶性上皮成分和肉瘤成分组成.根据恶性间质成分是否来源于生殖道,可将其分为同源性OCS和异源性OCS两种.本研究拟探讨本院2012年1月22日收治的1例OCS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其治疗方案等,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择期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是导致晚孕期流产和早产的主要原因,该病发病率为0.1%~2%[1],约占孕龄为16~28孕周习惯性流产患者发病总数的15%[2].近年来CI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该结果可能与宫腔操作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宫颈环扎术(cervical cerclage)是目前治疗CI的主要方法,并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择期宫颈环扎术、应激性宫颈环扎术和紧急宫颈环扎术3种.本研究对本院19例行宫颈环扎术的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宫颈环扎术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以皮肤瘙痒、黄疸、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妊娠期特有并发症,发病率为0.8%~12.0%,具有较明显种族性和地域性差异,且不同时期发病率也不同[1].ICP孕妇常预后良好,但胎儿可受到严重危害,引起早产、羊水污染、胎死宫内等,导致剖宫产率、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高[2-3].目前IC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部分患者对该病危害性认识不足,造成病情未能及时控制而发展为严重ICP[4].双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其ICP发生率为单胎妊娠的2倍,胆汁酸常可高达正常参考值10倍以上,易引起母婴不良预后[5].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合并ICP、单胎妊娠ICP、正常双胎、正常单胎孕妇的胆汁酸、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及其妊娠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对胎妊娠合并ICP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
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临床较为少见.该病临床表现为血管瘤迅速扩大,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数量减少,消耗性凝血异常及贫血,常因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而危及患儿生命.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例KMS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升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国际新标准的争议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和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导致的高糖血症.该定义所指GDM孕妇包括孕前漏诊的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及孕期出现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孕妇[1].自1964年O′Sullivan 与 Mahan 首次提出GDM的诊断标准以来,关于GDM的临床筛查方法及诊断标准的研究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然而却一直存在争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网站列出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糖尿病协会的GDM筛查标准,许多有自己的GDM诊断指南及处理原则.然而,这些指南要么基于口服葡萄糖后母体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要么基于随意的统计学研究,甚至基于对未孕妇女的研究,无一项指南是基于对围生期并发症风险的研究而提出的[2].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