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Disease Research 중화신경외과질병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1.0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897
  • 国内刊号: 61-13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颅内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脑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超;张鹏;宋建荣;吕新文;周小龙;朱峰;蔡珂;何蓓;梁媛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颅内压(ICP)及中心静脉压(CVP)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脑水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重型颅脑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及治疗组(24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控制IC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监测ICP及CVP,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治疗终结后随访半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1周内日均甘露醇用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GO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ICP及CVP联合监测既能保证ICP的精准调控,又能保证血容量的平衡,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马军;赵明;杜国森;徐龙彪;潘柏林;韦超;王宁;郭宣明;吴天涯

    目的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方法,但MVD预后影响因素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5年时间的随访观察MVD的疗效,并运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0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我院神经外科所收治的首次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TN患者每年至少随访一次,对所获取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的立即完全缓解率为79.8%,随访两年以上的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8.0%;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的立即缓解率为71.8%,随访2年以上的疼痛完全缓解率只有45.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典型的TN症状、责任血管或者主要责任血管为动脉、术后疼痛立即缓解是预后的有利因素(均P<0.05).结论 MVD是治疗原发性TN的有效外科手术,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症状、责任血管或者主要责任血管为动脉、术后疼痛立即缓解是预后的有利因素.

  • 成人丘脑恶性胶质瘤手术治疗

    作者:李鑫;张鹏飞;韩利江;张俊廷

    目的 探讨成人单侧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总结16例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结合肿瘤位置分别采用多种入路切除肿瘤.10例患者术中行弥散张量成像功能核磁导航辅助,15例患者术后早期放化疗.结果 肿瘤全切15例(94%),近全切1例(6%).术后1 w改善患者9例(56%);如故患者7例(44%).术后失神发作1例,部分运动性失语1例,无手术直接死亡.2例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术后张力性积液行立体定向穿刺术.病理15例Ⅲ~Ⅳ级,1例Ⅱ级.随访14~ 28个月(平均17.9个月),目前除1例未早期放化疗患者复发外,余15例患者中有5例复发,时间为术后3 ~16个月,平均9.8个月,其中3例已经死亡(存活13~20个月,平均17个月),均为肿瘤复发播散.1年存活率100%,1年无进展生存75.0%,2年存活率81.0%,2年无进展生存62.5%.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进步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术大范围切除丘脑胶质瘤病残率及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丘脑胶质瘤治疗首选大范围手术切除,术后应辅以必要的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 血管瘤型脑膜瘤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作者:郝跃文;刘林;徐才国;尹学军;印弘

    目的 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资料,对其MRI特点及病理基础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大脑镰旁15例,桥小脑角区3例,小脑幕旁5例,鞍结节2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大部分病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占位效应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内部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非常显著强化.结论 血管瘤型脑膜瘤发病率较低,但其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有利于肿瘤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

  • 髓母细胞瘤患者血浆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甲基化的意义

    作者:李泽;叶玉勤;贺晓生;张志银;刘志刚;袁兴;李华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MB)患者血浆逆转录病毒相关序列(RAS)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2例MB患者的血浆和肿瘤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浆和肿瘤组织的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期收集43例幕下良性病变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以及1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作为对照.结果 49份MB瘤组织中呈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检出率为59.76%.40份血浆呈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检出率为48.78%.血浆中甲基化频率与MB组织中甲基化频率显著相关(r =0.868,P<0.001).检测血浆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敏感性为97.50%,特异性为76.19%,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MB分子生物学分型、临床分期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 >0.05).同期收集的幕下良性病变患者的肿瘤组织与血浆中、以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中均为未检出该基因甲基化.结论 血浆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频率不仅与MB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相关,还与MB分子生物学分型、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清洁开颅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影响

    作者:曹艺耀;蒲珂;李国栋;孙志明;李庆国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清洁开颅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6年间所有择期手术,Ⅰ类切口开颅手术病例,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所有手术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P),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有手术均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n-AP),对比分析AP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79例手术纳入研究.AP组250例,感染23例;n-AP组329例,感染30例,两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x2 =0.01,P=0.973).术后感染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AP组27.3%,n-AP组59.3%,两组脑脊液培养阳性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 =5.01,P=0.025).术后脑脊液漏(OR:38.4,95% CI:10.03 ~ 146.58),手术时间(OR:1.12,95% CI:1.01~1.25)为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择期手术,Ⅰ类切口开颅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没有降低术后感染率,反而降低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液漏和手术时间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 4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张道宝;吴洪刚;雷波;张召;文伟;卫正洪;万晓强;郑念东

    上矢状窦旁为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因肿瘤往往累计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运动、感觉功能区,手术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6年3月共显微手术治疗上矢状窦旁脑膜瘤42例,现报告如下.

  • 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作者:于涛;王晓军;路阳;周林强;任峰;曹海波;卞杰勇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多发,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的疾病,出血导致原发和继发性损伤,患者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研究结果表明,HICH后如出血量大,必须尽早清除血肿[1];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3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神经内镜辅助清除血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早期血管内栓塞联合脑脊液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侯明山;许彦钢;杨军;蔺鹏桢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潜在灾难性后果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75%~80%[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的病死率、致残率高,临床处置困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13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早期(aSAH后72 h内)血管内栓塞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总结分析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功义;侯玉武;孟庆勇;赵庆;阮金成;秦东旭;张龙

    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细胞较为丰富,是脑膜瘤的常见好发部位,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及大脑镰,占颅内脑膜瘤的17%~ 20%,而中1/3矢状窦毗邻中央前、后回,并有粗大中央沟引流静脉,附近区域通常被定义为中央回区[1],该部位脑膜瘤手术难度大,术后可出现严重偏瘫、重度脑水肿等并发症.我们对该部位的肿瘤既要力争全切,又要保护中央回区重要结构及引流静脉,并处理残余肿瘤与受累矢状窦,术中显微操作技巧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我科于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共手术91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脊髓纵裂研究进展

    作者:蔡明;刘建民

    脊髓纵裂是脊髓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一种,主要由于脊柱椎体中间各种原因出现异常的骨性或纤维性间隔,导致“脊髓在矢状面被间隔节段性分开”[1].被分开的每半条脊髓都具有中央管、前角和后角等部分,并且每个部分都存在相应的功能.脊髓纵裂的损害主要是脊髓因骨性或纤维性间隔,被分隔、牵拉,产生脊髓栓系,随着病程发展,神经损害症状愈来愈重.

    关键词: 脊髓纵裂 研究进展
  • REST和CoREST在神经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林震;贺晓生

    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euron-restrictive silencer factor,NRSF),是一种重要的锌指蛋白转录负调控因子,它与某些基因中相应的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元件(neuron restrictive silencer element,NRSE),又称RE-1(repressor element 1,RE-1)相结合,从而对许多与神经元发育及功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发挥阻遏作用.

  • 癫痫和头痛

    作者:闫松;马磊

    共患病(comorbidity)亦称共病、同病或合病,指同一个体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且相互难分主次、缺乏必然因果关联的疾病.某些疾病易和癫痫共存于同一个体中,不同疾病之间难分主次、相互影响,称为癫痫共患病[1].癫痫相关头痛是较常见的癫痫共患病,影响生活质量,两者间关系复杂,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有时颇为困难.本文针对这一情况现将癫痫和癫痫相关头痛的相互关系综述如下.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程岗;张剑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原发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等部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在明确诊断时,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以外淋巴结受累.由于CNS中不存在淋巴组织,因此PCNSL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PCNSL来源于外周淋巴细胞的恶性转化,依据是CNS原发和外周发生的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并无明显差别.

  • 侵及颅神经及马尾神经的神经淋巴瘤病1例报告

    作者:张雷鸣;王亚明;程岗;张剑宁

    患者男性,43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胀痛,并进行性加重一月余,于2015年1月27日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计算力、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稍差.眼睑下垂:左(+),右(-).眼球位置:左偏向颞侧,右居中.瞳孔:左3 mm,右3mm.直接对光反射:左迟钝,右迟钝.间接对光反射:左迟钝,右迟钝.调节反射:不能完成.复视:(+).双眼水平、上下方向活动受限,左侧为著.鼻唇沟:左变浅,右正常.

  • 脊髓丘脑侧束离断术治疗L3以下顽固性疼痛1例

    作者:田德洲;张远征;董永军;吴生贵;李全春;朱强;唐韬;胡国良;强京灵;李泽新

    患者,男,58岁,四川籍.主因双下肢顽固性疼痛15年于2014年6月23日入院.患者自诉31年前(1983年)腰部曾扭伤,当时未诊治.29年前(1985年)因右下肢疼痛,持续性加重,以腰间盘突出症入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年代久远,具体不详),术后疼痛缓解不明显,尚可参加工作.

  • 3D打印引导下脑干出血微创穿刺外引流术1例报告

    作者:相建;杜洪澎;李珍珠;李泽福

    患者,女,72岁,因“突发意识丧失1h”于2016年4月8日入院,查体:血压193/112 mmHg,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约2 mm,对光反应消失,鼾式呼吸,GCS评分4分.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行64排CT薄层扫描(层厚0.625 mm)示脑干出血,考虑高血压病引起.入院1h患者自主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双侧瞳孔散大.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神经内窥镜下肿瘤切除术中颈内动脉损伤1例报告

    作者:刘伟;郭庆东;伊西才;刘卫平;费舟

    血管内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损失等.由于血流动力学作用、病变血管变化及栓塞材料的不稳定性,使病变与正常动脉之间的移行部分难于处理,常出现治疗不全,病变再通、复发等问题.覆膜支架是在裸支架上固定一层与组织相容的薄膜,置入血管内可以将血管病变隔绝于血流之外,建立一段人工的血流通道[1].

  • 脊柱裂研究进展

    作者:修波

    一、病因学尽管长久推荐在围孕期补充叶酸,欧洲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的发病率并未继续降低[1].这提示虽然补充了叶酸,但叶酸的摄取利用障碍也可能会影响神经管畸形的形成.研究表明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synthase reductase,MTRR)基因突变导致叶酸代谢异常,可能是神经管畸形发病的危险因素.

  • 《现代生物技术药物》教学的优化探索

    作者:郝强;张伟;薛晓畅;张存;李维娜;张英起

    目的 探讨《现代生物技术药物》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进方法.方法 突出课程的“时效性”,采用新的“自探共研”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课教学.结果 上述方法优化了教学内容,加强了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论 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现有教学内容和模式的优化,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 利用标准化病人教学加强医学生敬业精神培育

    作者:詹阿兰;冯跃林

    目的 探讨利用标准化病人教学进行医学敬业精神培育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利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提供近乎真实的模拟临床职业环境的体验,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前进入到“医生”的角色,将敬业精神的培养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使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敬业精神.结果 标准化病人作为逼真的“病人”,能够在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站在患者角度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形成美好的职业情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结论 这种敬业精神培育方式,让教学-实践形成良性循环,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开辟了医学生敬业精神培育的绿洲.

  • 出血性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王和功;郑华煜;杨慧东;王志强;秦智勇;买买提力;汪永新

    目的 总结急性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及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9例经CT血管造影和(或)病理检查证实为脑AVM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5例,轻残1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 颅内AVM破裂出血形成血肿急诊显微手术开颅清除血肿并AVM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 神经梳理术对无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鹏飞;李世亭;张文川;钟文翔;廖陈龙;杨敏

    目的 分析神经梳理术治疗无明确责任血管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201 1年至2014年对23例术中证实无明确责任血管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结果 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为78%,总有效率为96%,无效1例.随访2~5年,疼痛复发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有轻至中度面部麻木,多数在术后3个月内明显减轻,5例面部遗留轻度麻木.无听力下降、面瘫、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神经梳理术可作为无明确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高原低氧环境对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马文科;罗鹏;戴舒惠;杨悦凡;饶维;彭程;王玖;费舟

    目的 研究6000 m海拔高度下,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暴露对小鼠负性情绪、海马神经元损伤、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低压氧舱模拟6000 m海拔高原低氧环境,实验组给予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处理,对照组置饲养子舱外.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高原低氧环境对小鼠负性情绪的影响,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自噬标志性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在海马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 高原低氧1、3、14 d暴露明显减少了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和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HE染色显示,高原低氧1、3、14 d组小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变大、胞体不规则、核固缩表现明显,而高原低氧7d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表现相对较轻;WesternBlot结果显示,海马HIF-1α、Beclin-1及LC3-Ⅱ的表达在高原低氧暴露1d后即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至高原低氧处理第7天,HIF-1α和LC3-Ⅱ表达与对照组已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负性情绪的增加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密切相关,而自噬的激活可能参与了急性高原低氧期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 HCN通道功能变化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赵彤;李博;袁绍纪;卢培刚

    目的 观察大鼠模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内超极化激活-环核昔酸门控的阳离子(HCN)通道的表达变化.评估HCN通道功能变化在SAH后早期脑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大鼠神经功能评价;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及脑脊液(CSF)中谷氨酸(Glu)含量.结果 给予HCN通道阻断剂(ZD7288)后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及神经元凋亡,CSF中Glu含量进一步增加;而给予非特异HCN通道激动剂(NO/Sp)后并未改善神经功能损害,未能显著缓解神经元凋亡情况及降低Glu含量.结论 阻断HCN通道后,神经元损伤及神经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给予NO/Sp干预后,神经元及神经功能损害情况并未显著改善.

  • 活体示踪BMSCs在大鼠癫痫模型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龙乾发;刘卫平;高建忠;罗强;黑悦;伊西才

    目的 探索活体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大鼠癫痫模型中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BMSCs,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纳米颗粒标记,而后诱导大鼠癫痫模型并接受USPIO标记的BMSCs (U-BMSCs)移植,进而通过MRI检测U-BMSCs体内外影像,示踪U-BMSCs在癫痫模型中的分布,后通过免疫组化验证USPIO标记对BMSCs抑制癫痫海马神经元损失的影响.结果 USPIO体外标记BMSCs的效率为99.2% ±1.24%,体内外MRI T2W2显示U-BMSCs为可与脑实质区别明显的低信号影像.细胞移植两周后发现U-BMSCs低信号影像可分布于癫痫模型脑实质包括海马,免疫组化结果示U-BMSCs移植组海马CA1和齿状回门区(DH)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PBS组(P<0.05),且与BMSCs移植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USPIO标记BMSCs可依赖MRI检测实现其在大鼠癫痫模型中的活体示踪且不影响其神经保护功能.

  • 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区S1PR1表达与NSCs增殖的关系

    作者:叶玉勤;杨永祥;苏鑫洪;何军;陈晓燕;贺晓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大鼠海马区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 PR1)的表达变化特点及其与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关系.方法 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BI后1、3、7、14、21、28 d组(n=10)和各时点相应的对照组(n=6).采用控制性皮层损伤法建立大鼠TBI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免疫荧光染色双标NSCs,观察TBI后海马区NSCs的增殖趋势,Western Blot检测和分析海马区S1PR1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伤后第1天海马区NSCs数量增多,第7天达到高峰,第14、21、28天逐渐减少(P<0.05).海马区S1PR1于伤后第1天表达显著上调,高峰出现在伤后第7天,于第14、21、28天表达逐渐下调(P<0.05).结论 TBI后海马区S1PR1表达变化与NSCs增殖趋势在时程上一致,S1PR1可能在TBI后神经再生与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 帕金森病患者僵直迟缓症状神经元电活动特点研究

    作者:郭松;李建宇;胡永生;任志伟;张宇清;李勇杰;庄平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僵直迟缓症状的神经元电活动特点.方法 25例僵直迟缓为主征的PD患者接受立体定向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术中通过微电极记录技术采集神经元电活动.应用单细胞分析方法,峰间隔分析方法分析神经元放电的频率和形式,应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神经元放电周期节律.结果 分析了180个信号稳定的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40.6±22.3) Hz;有35.6% (n =64)神经元有周期节律性放电,放电周期节律在β节律内.结论 β节律的神经元周期节律性电活动可能和PD僵直迟缓症状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治

    作者:张荣军;王晓峰;唐宗椿;罗文颖;王军;王保江;陈勃勃;张洋;李孝伟;李虎;高飞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收治的137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主要分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均具有低钠血症、意识障碍、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特点,但CSWS患者血容量不足,中心静脉压降低,SIADH患者血容量升高,中心静脉压升高.本组患者治愈123例,死亡14例.结论 颅脑损伤低钠血症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有所不同,中心静脉压监测可鉴别CSWS和SIADH,限水补钠等诊断性治疗措施是鉴别CSWS和SIADH简捷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治能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