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Disease Research 중화신경외과질병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1.0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897
  • 国内刊号: 61-13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云彦;鲍修风;徐淑军;朱树干

    目的研究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肿瘤均获得全切除.5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术后行放射治疗,存活均超过18个月,1例已存活38个月.1例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未行放射治疗,3个月后死亡.结论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较特殊,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检查并排除其它部位病变,手术结合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较好.

  •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尾壳核多巴胺D2受体活性变化研究

    作者:张旺明;徐如祥;蔡颖谦;张世忠;杜谋选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病程中多巴胺D2受体的活性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在建立6-羟基多巴胺毁损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基础上,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结合Scanchard作图,测定不同时间点模型大鼠及对照大鼠尾壳核多巴胺D2受体的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大鼠模型毁损侧尾壳核多巴胺D2受体Bmax显著升高,而KD值显著降低,在1个月时达到高峰,受体的亲合力显著增高.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毁损侧尾壳核存在D2受体上行调节,D2受体明显超敏.

  • 病灶切除辅助周围痫灶皮质横纤维热灼治疗继发性癫痫

    作者:杨忠旭;栾国明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辅助周围痫灶皮质横纤维热灼治疗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71例病灶切除加热灼的患者和78例单纯病灶切除患者的疗效.结果病灶切除辅助热灼组效果优于单纯病灶切除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灶切除加热灼治疗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病灶切除辅助周围痫灶皮质热灼是治疗继发性癫痫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综合应用定位技术和外科方法治疗顽固性癫痫

    作者:张新伟;徐如祥;柯以铨;周谷兰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85例顽固性癫痫患者综合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采用癫痫外科综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介入放射治疗、定向放射治疗等)毁损致痫灶、阻断致痫网,以治疗顽固性癫痫.结果术中64导皮层电极及8导深部电极检测证实该定位系统定位准确可靠.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痫灶定性定位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随访疗效评估显效率达到87.0%,总有效率达到94.6%,术后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结论综合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和影像学检查对痫灶进行定位以及采取癫痫外科综合治疗方式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较好方法.

  • 脑膜瘤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尤永平;浦佩玉;夏之柏;黄强;王春燕;王广秀

    目的研究脑膜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及其相关基因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2 (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 1、2, TRF1、TRF2)、端粒酶相关蛋白1(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 1, TP1)、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subunit, TRT)的表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开拓新思路.方法用改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检测40例脑膜瘤的端粒酶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F1、TRF2、TP1、TRT蛋白的表达.结果脑膜瘤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42.5%,端粒酶阳性率和活性水平随肿瘤恶性度增加而升高.TP1、TRT表达水平和肿瘤恶性度呈正相关.TRF1、TRF2表达水平和肿瘤恶性度呈负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及TRT表达与脑膜瘤恶性度密切相关,TRT是端粒酶活性水平调节的关键.

  • 甲基强的松龙和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作者:李立新;徐启武;吴幼章;胡卫星;顾培元;傅震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大鼠神经干细胞,定量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明显地增强了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的表达,促进了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再生、神经结构的修复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P<0.05). 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和神经干细胞移植通过增强GAP-43 mRNA的表达、运动神经元的再生而促进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是急性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 颅内转移瘤的治疗

    作者:王立根;郭艳;章翔;宋少军;夏结来;范风云;石梅;魏丽春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患者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0~2000年10年来463例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治疗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单纯放射治疗,单纯X-刀治疗和X-刀治疗加放射治疗.将所得到的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刀治疗加放射治疗可使脑转移瘤患者得到佳的生存期.结论 X-刀治疗加放射治疗是治疗脑转移瘤的佳方法.

  • 102例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向阳;武金有;任新亮;肖剑;茹小红

    目的总结102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的体会,以提高此类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其中 64例采用超声吸引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94例(92.2%)肿瘤获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87例(85.3%),根据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I~II级47例(54.1%), III~IV级35例(40.2%),V~VI级5例(5.7%).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技术,绝大多数听神经瘤均可在保留面神经解剖完整的前提下获得手术全切除.

  • 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和外源基因表达

    作者:杨立业;惠国桢;包大士;蒋丽珍;费俭;郭礼和

    目的探讨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方法从胚胎大鼠脑皮质中机械分离细胞,应用N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扩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应用Ad5βgal重组腺病毒载体检测神经干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结果从胚胎大鼠的大脑皮质中成功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在悬浮状态下培养形成典型的神经球并表达波形蛋白和巢蛋白.近100%的细胞可被Ad5βgal基因感染并表达lacZ基因.细胞可用机械方法传代,常规冻融和复苏,体外长期培养可达3个月.结论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和传代,能表达βgal外源基因,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 局部动脉内灌注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智勇;陈衔城;冷冰;宋冬雷

    目的研究局部动脉内灌注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4例,基底动脉闭塞1例,颈内动脉闭塞2例.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为0.5~16 h,局部动脉内灌注rSK 30万~100万IU.第7 d及第90 d后作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1例,术中发生再栓塞1例.完全再通的5例,rSK平均用量61万IU,平均再通时间63 min.1例并发颅内血肿,1例出现大面积梗死.90 d后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2例.结论局部动脉内灌注rSK能有效溶解脑血栓,疗效良好.

  • 经终板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王守森;章翔;王如密;张发惠;郑和平;荆俊杰;张锡增

    目的探讨经终板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15例尸颅的终板、视上隐窝及相邻结构.结果终板自前连合伸至视交叉中部,大部分区域厚度在0.25 mm 左右,平均曲长为(14.1±2.7) mm,大宽度为5.0 mm.视上隐窝位于视交叉后半中线区的上面,平均长度为(5.8±1.3) mm,前缘高度0~0.4 mm,后缘高度0.6~2.4 mm.相邻第三脑室的平均宽度为(2.2±1.1) mm.前交通动脉位于终板正上方者不足1/4.结论经终板入路是打开终板后所获得的手术通路,大致呈梯形,后界是被后推的前交通动脉及两侧A1段;前界为视交叉后上缘;侧边为下丘脑组织及视束.中嵴或中央区高起是鉴别终板的重要标志,在视交叉前缘11 mm后方沿中线上切开终板常是安全的.

  •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临床因素

    作者:王伟民;张小鹏;林健;王国良;李建亭

    目的探讨影响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临床因素,为术后及时有效的处理提供经验.方法对95例鞍区肿瘤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82.1%)出现水钠失衡,其中60例(81.1%)表现为脑性盐耗综合征.术后水钠失衡发生率在恶性肿瘤为100.0%(11/11),垂体腺瘤91.3% (42/46),颅咽管瘤75.0%(24/32),脑膜瘤16.7%(1/6),不同类型肿瘤间差异显著(P<0.001).Ⅲ度鞍区肿瘤水钠代谢紊乱发生率为94.7%(34/36),高于Ⅰ、Ⅱ度肿瘤(P<0.05).不同手术切除程度的肿瘤,其术后水钠失衡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鞍区肿瘤术后易发生脑性盐耗综合征,水钠失衡的发生率与肿瘤性质及进入第三脑室的程度有关.术后监测尿量、血钠、尿钠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

  • 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张明广;徐启武;鲍伟民;王克强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JF)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方法显微镜下(×3)研究40例颅骨、30具成人头颈标本的JF及其周围结构.结果 JF内口65.7%右侧大于左侧,外口70.0%右侧大于左侧.茎突、枕骨颈突分别位于JF的外侧和后方,鼓乳切迹位于茎乳孔的外侧.70.6%JF岩部通过IX、X、XI颅神经,29.4%的岩部仅穿过IX颅神经.93.0%岩下窦在IX、X颅神经之间汇入颈静脉球.面神经垂直段下部投影80.0%位于鼓乳裂.结论多数JF右侧大于左侧.岩部通过的神经与神经通道间硬膜宽度有关.茎突、枕骨颈突及头外侧直肌,可作为JF的定位标志.鼓乳裂、鼓乳切迹和二腹肌后腹为面神经的定位标志.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痉挛血管内的表达

    作者:崔岗;周岱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壁内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大鼠2次注血SAH模型基底动脉壁内ICAM-1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在大鼠脑池内注血后第3 d, 基底动脉血管腔狭窄已非常明显,第5 d达到高峰.注血后第1 d,ICAM-1表达开始上调,主要在内膜及内膜下, 第3 d表达明显增强并持续到第5 d.ICAM-1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表达基本一致,且在时程上的变化与CVS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由ICAM-1介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可能在CV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159例疗效分析

    作者:陈永严;常义;刘翔

    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随访垂体腺瘤经γ-刀治疗6个月以上的病例159例(男58例,女101例),其中无功能性腺瘤45例,内分泌型腺瘤114例.无功能性腺瘤治疗周边剂量10~18 Gy,中心剂量25~36 Gy;内分泌型腺瘤周边剂量12~30 Gy,中心剂量35~65 Gy.结果 135例治疗后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肿瘤坏死、病灶缩小、囊性变等表现;17例无明显影像学改变;7例分别因肿瘤卒中、囊性变或病灶增大等原因而接受手术治疗.肿瘤发展得到控制152例(9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γ-刀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手段,安全性高,并可成为治疗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方法.

  • 延髓腹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李美华;徐庚生;洪涛;曾春晖

    我科自1995年3月~2000年12月行显微手术切除延髓腹侧脑膜瘤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6例.年龄37~62岁,平均49.6岁.病程3个月~6.5年,平均25个月.表现为颈部疼痛6例,肢体感觉障碍5例,肢体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缩5例,肌张力增高或出现病理征7例,小脑功能障碍4例,后组颅神经麻痹3例,呼吸困难3例.均行颅颈交界区MRI检查,肿瘤大径2.5~4.4 cm 7例,大于4.5 cm 2例;肿瘤在T1像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像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后均明显强化;肿瘤与脑干有明显分界者6例,界面欠清者3例.

  • 视神经胶质瘤的手术治疗(附6例报告)

    作者:刘瑞云;李庆彬

    我院自1989年9月~2002年2月共收治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 OPG)患者6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6~20岁,平均10.6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头痛、呕吐5例,眼球运动障碍伴眼震2例,生长发育迟缓3例,多饮、多尿1例.1例合并I型神经纤维瘤病.

  • 46例中央回区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刘胜;王诚;刘远新

    脑胶质瘤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颅内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33.3%~58.9%[1],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多累及功能区.既往采用直视下手术治疗,残死率很高.1997~2000年4月我院对46例中央回区胶质瘤实施显微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听神经鞘瘤并发高血压32例治疗总结

    作者:段海涛;王占祥;章翔

    1998~2000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伴高血压的听神经鞘瘤患者32例,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21~65岁,平均45岁.病史2~23年,平均7年.术前均应用降血压药物,血压波动于18.7~24/12~16 kPa.耳鸣、头晕、听力下降27例,头痛17例,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16例,周围性面瘫12例,吞咽困难、声音嘶哑4例,行走不稳、共济失调 7例,腹胀、食欲减退7例.颅脑CT和/或MRI检查显示,肿瘤直径1.0~2.0 cm者10例,2.0~3.0 cm 16例,>3.0 cm 6例;脑干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甚至移位;伴有轻度脑积水1例.

  • 慢性小脑刺激术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叶碎林;常义

    自1990年以来我科采用慢性小脑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2例.年龄18~32岁,平均23.2岁.病程均在3年以上,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而每月平均发作4次以上.均表现为癫痫大发作,经韦氏智力量表及明尼苏达个性量表检查,伴智力下降2例,精神异常2例.无局灶性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电图检查均呈棘、锐波及棘慢综合波等异常波形.颅脑CT或MRI检查均未见颅内器质性病变.1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示左颞、顶、枕放射性稀疏区.2例各随访12年,1例随访6年,1例于术后1.5年意外死亡.

  • 术中急性脑膨出死亡6例尸检分析

    作者:吴举;张剑宁

    本文对1996~1999年间6例术中急性脑膨出死亡患者进行尸检分析,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2~45岁,平均30.2岁.车祸伤4例,棍击伤1例,坠落伤1例.入院时均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5~8分.术前颅脑CT检查显示:单侧血肿4例,其中右颞硬膜下血肿1例,左颞硬膜下血肿1例,右枕硬膜外血肿1例,左额颞硬膜下血肿1例;双侧血肿1例,为右额脑内小血肿并左颞硬膜下血肿;粉碎凹陷性骨折合并多处脑挫裂伤1例.

  • 一次性安全防护手套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谢莉;顾建文;覃仕英;杨黎;刘玉芳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SICU)内,患者因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有时会出现剧烈躁动,这给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患者因躁动还可误拔各种治疗管道,妨害治疗,甚至会发生自伤自残,加重病情.以往为了给患者制动,护士常常不得不用绷带等捆绑患者四肢,这种做法既显得粗暴,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效果也不十分理想[1,2].为此我们自行研制了一种一次性安全防护手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循证医学与神经外科临床

    作者:初明;胡志强;王滨有

    随着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研究新领域的不断开拓,临床医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7万种生物医学专著和近3万种生物医学杂志出版,年增长率约7%.巴德年院士在"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教育"一文中指出,新理论、新技术推动医学科学向前发展.注重积极、独立地获取、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是未来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1].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是近年来国际上在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体系,正强劲地推动着全球医学从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的转变.Lazarus等[2]学者在就中国医学教育的看法中指出,多数医学教育着眼于提高医学生记忆事实的能力,而不重视受教育者应用循证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调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应用循证医学做出医疗决定的能力.可见实践循证医学是临床医生保持知识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异种神经移植免疫排斥及克服策略

    作者:杨立业;刘相名;惠国桢

    神经移植为中枢神经系统病损的修复带来了希望,但由于来源于流产胎儿供体的短缺及伦理道德的约束,人们不得不尝试应用异种动物(特别是猪)做供体进行移植.猪与灵长类动物相比,具有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及可用基因工程修饰的优点.猪胚胎脑组织移植入有免疫抑制的大鼠纹状体内,移植组织能恢复病损神经组织的解剖联系,纠正大鼠运动行为的缺陷[1,2].波士顿医学中心等单位正在进行猪胚胎脑组织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癫痫、脑卒中和亨廷顿病的临床实验[1,3].本文就异种神经移植的免疫排斥,尤其是人接受猪供体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及对策做一简要介绍.

  • 颅骨转移瘤继发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

    作者:王吉锋;刘海滨;刘言厚;杨树林;刘业俭

    我院于1999年5月收治颅骨转移瘤继发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5岁.以突发意识丧失3 h、四肢抽搐1次入院.家属否认患者有外伤史.查体:血压20/12 kPa,脉搏54次*min-1.深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6分.

  • 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2例

    作者:朴永旭;陈礼刚;曾凡俊;曾力;汪庆华;程林;王方

    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 ISH)是一种特殊的硬膜下血肿,较为少见.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直到1940年才由Airrng和Erans首次在尸检中发现.自Jacobsen 于1955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至今仅有110例[1].我科新近收治ISH 患者2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纵裂 血肿 脑外伤
  • 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万东;吴承远;刘然;刘玉光;王曰军

    海马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结构,与许多变性疾病有关.我们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体外生长情况及神经营养因子对它的促生长作用,现报告如下.

  •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杨术真;李丽娜;李拴德;杨喜民;韩雪玲;赵永侠;原亚文

    本文对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凝血纤溶系统在脑梗死发展中的作用.

  • 恶性胶质瘤的基因异常与治疗

    作者:杨树源;杨学军

    胶质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癌基因的激活、过表达或扩增以及抑癌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失活,均可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调节通路的异常.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越高,累积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也越多.

  • 神经系统肿瘤WHO新分类和病理报告的基本形式

    作者:李青

    由Kleihues和Cavenee[1]主编、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00年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类-神经系统病理和遗传学分册>,是由来自21个国家的106位作者共同完成,包含了直到2000年1月有关神经系统肿瘤的文献,综合了临床、病理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的特点,涵盖了各种组织起源的神经系统肿瘤以及各自的病理类型和亚型,既有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又有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分级,并增加了一些新认识的肿瘤.本文仅对部分新增加的肿瘤以及星形细胞瘤的分级作一介绍,同时为了避免临床诊治中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也介绍一下病理报告的基本形式.

  • 脑磁图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作者:程光;章翔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是一种通过测量脑磁场信号,对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新技术,具有对人体无侵袭、无损伤等特点,目前已在人脑的功能研究和临床上进行应用.

    关键词: 脑磁图
  • 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识别抗原的提取

    作者:张全斌;兰青;黄强;王爱东;周丽英;孙志方

    目的制备新的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并提取其识别抗原.方法以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稳定分泌抗胶质瘤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McAb的特性.通过亲和层析法提取该McAb识别的抗原.结果得到1株稳定分泌抗体、效价高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SU-2000.鉴定表明该McAb属IgG1亚类,效价高,特异性好.识别的抗原位于胞膜,可能属于神经外胚层抗原;通过亲和层析法成功地提取出该抗原,十二脂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提取的抗原纯度高,分子量约为75 kDa.结论 SU-2000 McAb及其识别抗原可进一步用于相关实验研究.

  • 膜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脑胶质细胞瘤的免疫治疗作用

    作者:陈义军;Cheri Lloyd;Ramon Sanchez;Martin R Jadus;H Terry Wepsic

    目的探讨基因转染膜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M-CSF)对U251MG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mM-CSF基因转入U251M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CSF的表达;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免疫组化方法以及观察转染细胞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生长情况研究mM-CSF对U251MG细胞的作用.结果①获得了表达mM-CSF的MG-2F11细胞;②大鼠巨噬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人单核细胞均可杀伤MG-2F11细胞,但不能杀伤U251MG母细胞;③接种瘤细胞到裸小鼠皮下18 h后,侵入MG-2F11肿瘤的巨噬细胞明显多于侵入MG-VV(仅转染病毒载体的U251MG细胞)肿瘤的巨噬细胞;④接种MG-2F11细胞的8只裸小鼠均无肿瘤生长,而接种MG-VV细胞的8只裸小鼠中的7只有肿瘤生长(P<0.01);另一免疫缺陷更严重的NIH-bg-nu-xidBR小鼠,接种MG-2F11细胞后8只中的1只有肿瘤生长,而接种MG-VV细胞后8只中的7只有肿瘤生长(P<0.01).结论 mM-CSF转染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致瘤性降低,有进一步对其进行临床研究的必要.

  • 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胶质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作者:周东;李龄;林志俊;李昭杰;许作奎;舒航;唐凯;曾少建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的诱导型NO合酶(iNOS)、VEGF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①对照组无iNOS表达,胶质瘤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62.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iNOS阴性组微血管密度为(22.40±12.62)个*视野-1,iNOS阳性组为(36.90±22.21)个*视野-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③胶质瘤VEGF阳性表达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VEGF阳性组微血管密度为(38.09±21.69)个*视野-1,阴性组为(19.19±9.05)个*视野-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⑤iNOS阳性组中VEGF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iNOS阴性组(P<0.01).结论 NO和VEGF参与了胶质瘤的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病理学价值.

  • 胶质瘤激光间质热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守勋;刘昊;苏崇德;陈美兰

    目的探讨激光间质热疗(LITT)治疗胶质瘤的适热功率、照射时间、热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alker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大鼠后肢皮下,接种10 d后瘤体直径达1.4~2.0 cm.分别用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在2 W、5 W、10 W三种低功率下进行间质热疗,激光作用时间分别为800 s、800 s和600 s,并设立对照组.观察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LITT后3 d及6 d各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LITT后9 d及12 d各治疗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肿瘤中心炭化,外围变性、坏死.治疗组肿瘤细胞超微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低功率Nd-YAG激光LITT可明显抑制胶质瘤的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