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중약신약여림상약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783
  • 国内刊号: 44-130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10
  • 曾用名: 中药新药及临床药理通讯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宁生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三味干姜散对两种实验性肝损动物模型的调控作用研究

    作者:吴仕娇;王碧君;林曦;桑传兰;泽仁达瓦;康萨·索朗其美;何国林;熊天琴

    目的:从保护肝脏线粒体和调控“Nrf2/Bach1-ARE-抗氧化酶”通路两个角度,观察三味干姜散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和小鼠刀豆蛋白 A(ConA)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三味干姜散后,检测肝功能指标 ALT、 AST,进行病理学观察;提取肝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PTP、 SOD、8-OHdG、呼吸链复合物Ⅰ、Ⅲ酶活性以及肝组织中 MDA、 GSH、 GSH-Px 水平;采用 RT-PCR检测肝组织中 Nrf2、 Bach1、 HO-1的 mRNA 表达水平。结果对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三味干姜散能降低 ALT、 AST(P <0.05)和8-OHdG(P <0.01)以及 MDA 的含量(P <0.05, P <0.01),提高肝组织中抗氧化剂GSH、 SOD 和 GSH-Px 酶的活性(P <0.05, P <0.01),上调 Nrf2和 HO-1 mRNA 的表达(P <0.05),显著增加呼吸链复合物Ⅰ、Ⅲ酶的活性(P <0.01),以及降低线粒体膜通道孔的通透性(P <0.05);对于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三味干姜散能降低 ALT、 AST 水平和 MDA 活性(P <0.05, P <0.01),升高 SOD(P <0.05)、 GSH-Px 与 GSH酶的活性(P <0.05, P <0.01),显著上调线粒体膜电位(P <0.01)。结论三味干姜散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和小鼠 ConA 免疫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三味干姜散抗肝脏线粒体损伤和调控“Nrf2/Bach1-ARE-抗氧化酶”通路有关。

  • 翼首草总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药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杨娟;左芳;魏志成;曾勇;孟宪丽;张艺

    目的:探讨藏药翼首草总苷(TGP)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SD 大鼠48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大鼠右足趾皮内注射0.1 mL 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炎17 d 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即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0.001 g·kg-1),翼首草总苷低、中、高剂量组(0.058,0.116,0.232 g·kg-1),连续灌胃给药30 d。观测致炎后17,27,37,47 d 大鼠足趾肿胀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致炎侧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致炎47 d, ELISA 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膝关节滑膜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足趾肿胀率明显升高(P <0.01),滑膜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细胞大量增生,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而且 IL-1β、 TNF-α、 IL-17、 NF-κB 水平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足趾肿胀率明显降低(P <0.05, P <0.01),并能改善滑膜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细胞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 IL-1β、 TNF-α、IL-17、 NF-κB 水平也明显降低(P <0.05, P <0.01)。结论翼首草总苷能抑制 AA 大鼠关节肿胀,改善 AA大鼠踝关节滑膜病变,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 IL-1β、 TNF-α、 IL-17、 NF-κB 的水平有关。

  • 和厚朴酚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林;李红波;刘南;赵静;段鹏凯;刘亚楠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 SPF 级BALB/c 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即正常组,模型组, HNK 高、低剂量组,地塞米松(DEX)组,利用 LPS 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和厚朴酚腹腔注射后检测肺干湿比值(W/D)、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液体清除率(AFC)等。 ELISA 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细胞因子 IL-1β表达的变化, Western blot 法和 Real time PCR 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 MMP-9和NF-κB 表达。结果模型组中,小鼠 BALF 中中性粒细胞计数、肺 W/D 比值、 TNF-α、 IL-1β、 MMP-9以及NF-κB 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鼠 PaO2、酸碱度(pH)、 AFC 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 HNK 高、低剂量组,小鼠 BALF 中中性粒细胞计数、肺 W/D 比值、 TNF-α、 IL-1β、 MMP-9以及 NF-κB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aO2、 pH、 AFC 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和厚朴酚通过抑制 NF-κB、 MMP-9对 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 骨碎补总黄酮对饥饿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上官文姬;李展春;程光齐;汤璐敏;李鹤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DTF)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 FBS),血清饥饿组(0% FBS),低剂量 DTF 组(0%FBS+20 mg·L-1 DTF)和高 DTF 组(0% FBS+100 mg·L-1 DTF),处理不同时间后,以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和 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形态变化;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GRP78, CHOP, Caspase-12和Cyt.c 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 Caspase-3,8,9的活性, ELISA 法检测内皮素(ET)和 Griess 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表达变化。结果各个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骨碎补总黄酮能显著降低血清饥饿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抑制 GRP78, CHOP, Caspase-12和 Cyt.c 蛋白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降低 Caspase-3,9的活性;并在抑制 ET 表达的同时增强 NO 的表达。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通过阻断内质网和线粒体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 异补骨脂素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光老化模型 p-ERK1/2及炎症因子影响

    作者:杨柳;王业秋;张宁;李建民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光老化模型 p-ERK1/2表达的影响及对光老化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使用照射强度为0.61mW·cm-2,照射时间为5min 的 UVB,建立光老化模型;雌二醇(阳性对照)及异补骨脂素(10-7,10-6,10-5 mol·L-1)处理光老化模型。 MTT 法检测细胞的活性; GSH、 LDH 及 MDA 试剂盒检测雌二醇及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对细胞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Western Blot 法检测雌二醇及不同浓度的异补骨脂素对细胞 p-ERK1/2、 IL-1α及 TNF-α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SH 活性降低, LDH 活性升高, MDA 含量升高, p-ERK1/2、IL-1α及 TNF-α蛋白表达量升高(P <0.01, P <0.05);与模型组比较,雌二醇及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可以显著的升高 GSH 的活性,降低 LDH 活性,降低 MDA 含量,降低 p-ERK1/2、 IL-1α及 TNF-α蛋白表达量(P <0.01, P <0.05)。结论异补骨脂素可通过抑制 ERK 磷酸化,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

  • 补阳还五汤对 Cav1/Notch1/Hes1通路在小鼠脑缺血后海马 NSCs 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周胜强;易健;刘柏炎

    目的:探讨 Cav1/Notch1/Hes1通路在小鼠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增殖中的作用及补阳还五汤促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复制小鼠脑缺血模型,将野生型(wild type, WT)和小凹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caveolin1 gene knockout, Cav1 KO)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 BrdU 标记增殖细胞,干预7 d 后,采用免疫荧光 BrdU/Nestin 双标法检测小鼠缺血侧海马 NSCs 增殖情况, Western blot 法检测 Notch1、 NICD、 Hes1蛋白表达, Real time PCR 法检测 Notch1、 Hes1mRNA 表达。结果 MCAO 法成功复制了小鼠脑缺血模型; WT 模型组、补阳组和 KO 模型组、补阳组缺血侧海马 BrdU/Nestin 双标阳性细胞, Notch1、 NICD、 Hes1蛋白表达及Notch1、 Hes1mRNA 表达均增加,与相应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P <0.05),同时, WT 模型组要高于 KO 模型组(P <0.05), WT 补阳组要高于 WT 模型组和 KO 补阳组(P <0.01, P <0.05)。结论Cav1/ Notch1/Hes1通路在小鼠脑缺血后海马 NSCs 增殖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通过上调 Cav1/Notch1/Hes1通路活性是补阳还五汤促进缺血海马神经再生作用机理之一。

  • 解毒散结方醇提物抗裸小鼠人肺癌术后转移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婷婷;付艳丽;焦丽静;许玲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解毒散结方对肺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运用解毒散解方治疗肺癌,尤其是为防止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实验采用 MTT、划痕、粘附、转移实验来明确解毒散结方抗肺腺癌细胞株 A549增殖和侵袭转移的能力。体内实验通过构建裸小鼠人肺癌术后转移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解毒散结方组、紫杉醇组、解毒散结方联合紫杉醇组,每组10只,观察解毒散解方对裸鼠体质量、肺部肿瘤转移数量、体积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体外划痕、粘附、转移实验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解毒散结方可抑制 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作用,并能降低其细胞间的粘附能力,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体内研究发现,解毒散结方组体质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从术后第3周开始与模型组和紫杉醇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而且解毒散结方组裸鼠肺部肿瘤转移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解毒散结方组裸鼠无病生存期也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解毒散结方能促进 Caspase3表达的上调和VEGF 表达的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解毒散结方联合紫杉醇组优于解毒散结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解毒散结方可抑制 A549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转移并降低其细胞间的粘附能力,同时,解毒散结方可以延长裸鼠无病生存期,并上调 Caspase-3的表达,降低 VEGF 的表达,提示解毒散结方可以控制肺癌转移,其抗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 乙酰泽泻醇降低胆固醇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徐飞;陆彩;吴启南;于慧;陈军;谷巍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乙酰泽泻醇降低胆固醇(TC)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试剂盒法测定了调脂中药泽泻主要有效成分23-乙酰泽泻醇 B 和24-乙酰泽泻醇 A 对高脂小鼠 TC 的影响,利用试剂盒法、 Western blotting 技术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两者对 TC 代谢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乙酰泽泻醇能显著降低高脂小鼠 TC(P <0.01, P <0.05),23-乙酰泽泻醇 B 作用强度高于24-乙酰泽泻醇 A(P <0.05),同时在体内、体外均可剂量依赖性下调 HMG-CoA 还原酶活性(P <0.01),且23-乙酰泽泻醇 B 对该酶作用强于24-乙酰泽泻醇 A(P <0.05)。两者均未显著下调 HMG-CoA 还原酶的蛋白表达(P>0.05)。两者与 HMG-CoA 还原酶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可能为 Lys691、 Asp767、 Asn658。结论乙酰泽泻醇降低 TC 的机制可能是其原型药物通过抑制 HMG-CoA 还原酶活性来达到,且可能是通过直接竞争性与 HMG-CoA 还原酶结合抑制其作用,乙酰泽泻醇的舵手基团为其侧链,侧链与母环折叠结合弱,打开结合强。

  • 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 TLR4/NF-κB 通路的影响

    作者:曾绘域;朱章志;廖华君;许帅

    目的:观察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 Toll 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70只。模型组大鼠予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降糖三黄片低、中、高剂量组(675,1350,2700 mg·kg-1·d-1),厄贝沙坦组(13.5 m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剂量蒸馏水。给药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测空腹血糖,收集24 h 尿液测定尿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 MCP-1蛋白的分布, 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 TLR4、 NF-κB(P-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空腹血糖、24 h 尿蛋白及肾组织 TLR4、 NF-κB(P-p65)、 MCP-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模型组比较,降糖三黄片低、中、高剂量组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模型组比较,降糖三黄片低、中、高剂量组及厄贝沙坦组肾组织 TLR4、 NF-κB(P-p65)、 MC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尿蛋白排出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结论降糖三黄片通过抑制 TLR4/NF-κB 通路,下调 MCP-1的表达,起到减少尿蛋白排出,延缓DN 进展的作用。

  •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何素;王小龙;李小翚;李常青;罗来育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癌 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 BALB/C 裸鼠肝癌 HepG2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低剂量组(17.28,8.64,4.32 g·kg-1)和氟尿嘧啶(5-Fu)组(0.025 g·kg-1),给药6周后处死裸鼠,剥离瘤组织称质量。体外观察叶下株复方Ⅱ号对 HepG2细胞增殖、集落形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观察药物作用后 Wnt1和β-catenin 基因 mRNA 表达的改变。结果叶下珠复方Ⅱ高、中、低剂量组对裸鼠 HepG2肝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肿瘤质量均明显减轻(P <0.01),但与5-Fu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在10 mg·mL-1以上浓度能明显抑制肝癌 HepG2细胞的增殖,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叶下珠复方Ⅱ号在2 mg·mL-1以上浓度,对 HepG2细胞集落形成呈明显的抑制作用;叶下珠复方Ⅱ号以15,20 mg·mL-1浓度作用 HepG2细胞48 h 后, 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S 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叶下珠复方Ⅱ号在10,15,20 mg·mL-1浓度,作用于 HepG2细胞48 h,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明显增加,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20,10 mg·mL-1)作用于 HepG2细胞48 h 后, Wnt1和β-catenin 基因 mRNA 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P <0.01, P <0.05)。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对 BALB/C 裸鼠肝癌HepG2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与抑制 Wnt1/β-catenin 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活化,从而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从内质网应激途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衰老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佼;袁丁;宋亚男;周志勇;王婷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自然衰老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9月龄组),自然衰老组(24月龄组), TFE 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 TFE 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从18月龄开始分别给予 TFE 10,20,60 mg·kg-1·d-1灌胃给药,青年对照组和自然衰老组大鼠灌胃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每周停药1天,持续6个月。 HE 染色观察心脏的组织形态,电镜观察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Western blot 检测心脏组织中 p21、 GRP78、 CHOP、 Bax、 P-JNK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 染色和电镜结果显示,与自然衰老组比较, TFE 低、中、高剂量组心脏组织的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均有所改善。 TFE 还可抑制 p21和 GRP78蛋白的表达,降低 CHOP、 Bax 和 P-JNK 蛋白的表达。结论 TFE 对自然衰老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 芹菜素对人结肠癌细胞 SW620增殖与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作者:王晶;王桂香;陈婷;臧林泉;黎同明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人结肠癌细胞 SW620细胞增殖与葡萄糖摄取的影响。方法以 SW620细胞为研究对象,用10~80μmol·L-1不同浓度芹菜素作用于细胞,2.5 mmol·L-1的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作为阳性对照药,细胞以5×103个·mL-1的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组设6个复孔,分别培养24,48,72 h 后,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同时,取96孔板培养24,48,72 h 的细胞上清液,用葡萄糖测定试剂盒检测SW620细胞葡萄糖摄取情况;细胞以2×106个·mL-1的密度接种于60 mm 的中皿中,培养48 h 后, Western blot 及荧光定量 PCR 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SGLT1)及其 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芹菜素各浓度组均能抑制 SW620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芹菜素各浓度组作用后 SW620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明显减少(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GLUT1和 SGLT1蛋白及 mRNA 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升高表达减少(P<0.05, P<0.01)。结论芹菜素具有抑制人结肠癌细胞 SW620细胞增殖与葡萄糖摄取的作用,这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缺氧预处理 MSCs 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SDF-1/CXCR4表达的影响及清热化瘀方的干预作用

    作者:胡跃强;陈海峰;甘业贤;毛丹凤;胡玉英;唐农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SDF-1/CXCR4 mRNA 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清热化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将216只SD 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O)、模型组(MCAO)、 MSCs 移植对照组(N-MSCs)、经 HP 处理后的 MSCs移植组(HP-MSCs)、 MSCs 移植联合清热化瘀方组(MSCs+QRHY)、 HP-MSCs 移植联合清热化瘀方组(HP+QRHY)。每组大鼠36只,每组根据取材时间点7,14,28 d 又可分为每组3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大鼠。采用 qRT-PCR 和 Western blot 观察3个时间点 SDF-1/CXCR4 mRNA 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并以 TUNEL 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各组缺血半暗带 SDF-1/CXCR4 mRNA 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7d 达到高峰,14,28 d 表达逐渐下降。其中7,14 d 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 HP-MSCs 组、 MSCs+QRHY 组及 HP+QRHY 组二者的表达均明显优于 N-MSCs 组(P <0.01, P <0.05),而以 HP+QRHY 组增高为明显(P <0.05, P <0.01),28 d 后,各移植组的表达趋势趋同,但仍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缺氧预处理 MSCs 移植能够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SDF-1/CXCR4的表达,清热化瘀方能够进一步上调 SDF/1CXCR4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

  • 铁包金通过 APE1调节凋亡相关蛋白防治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作用

    作者:刁建新;马文校;戴凤翔;李铭链;张婷婷;陆梓雯;杨运高

    目的:观察铁包金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及其对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 caspase3、 bax、bcl-2的影响。方法取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铁包金组(8 g·kg-1·d-1)和安宫牛黄丸组(0.27 g·kg-1·d-1)。采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 D-氨基半乳糖(D-GalN)和脂多糖(LPS)复制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大鼠48 h 内的病死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 HE 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 Tunel 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印迹检测 APE1、 caspase3、 bax 和 bcl-2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APE1的原位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铁包金组和安宫牛黄丸组48 h 病死率分别为0%、50%、20%和20%。与模型组比较,铁包金组显著降低 ALT、 AST、 TBIL、 AI、 caspase3和 bax 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铁包金组可显著提高 APE1、 bcl-2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铁包金组作用效果与安宫牛黄丸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铁包金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铁包金通过 APE1/Ref-1调控凋亡相关蛋白防治慢加急性肝衰竭。

  • EGb761逆转 NF-κB 介导的胃癌细胞耐药及协同增敏的机制研究

    作者:覃楠;覃琳;诸葛春凤;谢芳;赖铭裕;刘诗权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对顺铂诱导的胃癌细胞 SGC-7901及胃癌耐药细胞 SGC-7901/CDDP 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胃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 EGb761、顺铂单用及 EGb761与顺铂联合应用处理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1及耐药细胞 SGC-7901/CDDP,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检测两种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 Western blot 法检测两种细胞中 NIBP、 NF-κB P65 mRNA 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顺铂和 EGb761均对两种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 SGC-7901/CDDP 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较 SGC-7901/CDDP 差。 EGb761与顺铂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 SGC-7901及 SGC-7901/CDDP 细胞株对顺铂的敏感性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SGC-7901/CDDP 细胞中 NIBP 和 NF-κB p65的 mRNA 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 SGC-7901细胞(P <0.05), EGb761能明显抑制由顺铂诱导的 NIBP 和 NF-κB p65的表达(P <0.05)。结论 EGb761具有显著的化疗增敏效果,并能逆转胃癌细胞耐药,增强顺铂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促进细胞凋亡。其逆转抗肿瘤细胞耐药和化疗增敏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NF-κB 通路的活性,减少 NIBP 和 NF-κB p65的表达而实现。

  • 壮腰健肾丸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王秀芹;吕渭升;林彤

    目的:建立壮腰健肾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壮腰健肾丸中狗脊、黑老虎、桑寄生、女贞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壮腰健肾丸中特征性成分特女贞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 TLC 色谱图中可检出狗脊、黑老虎、桑寄生、女贞子的特征斑点,且各斑点清晰,易于观察。特女贞苷在0.119~2.963μg 范围内进样量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 RSD=1.1%(n=6)。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结论本文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稳定且无干扰,可作为壮腰健肾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 赭石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陈虹;夏晶;杨新华;曹帅;李丽敏;毛秀红;季申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赭石中有效成分铁元素和杂质成分铝元素,并对其所含有害元素进行监测,全面提高赭石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可控温加热装置对样品进行湿法消解,考察不同消解试剂、升温程序、测定条件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通过 ICP-OES 法对有效成分和杂质成分进行研究。结果选定硝酸∶盐酸∶氢氟酸(3∶1∶1)作为消解试剂,采用轴向观测方式,在样品取样量为100 mg 时,2种元素的回收率均符合元素分析的要求。不同批次赭石铁的含量为47.1%~69.6%,铝的含量为0.9%~1.9%。结论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同时准确、快速检测赭石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成分,可用于赭石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隔山香药材中异莳萝脑乙二醇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

    作者:高美华;刘磐;梁土亮;张双伟;李华;张军

    目的:建立隔山香药材中异莳萝脑乙二醇的 TLC 鉴别及 HPLC 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TLC 法,以三氯甲烷-丙酮(5∶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对隔山香药材中的异莳萝脑乙二醇进行鉴别。采用 HPLC 法测定隔山香药材中异莳萝脑乙二醇的含量,色谱柱: Diamonsil C18色谱柱(5μm,250 mm ×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进样量:10μL。结果在优化色谱条件下薄层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方法耐用性佳;异莳萝脑乙二醇在0.0468~0.468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4%, RSD 为1.4%。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隔山香药材的质量控制。

  • 炮制对清宁片中5种蒽醌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丽萍;雷鹏;黄琪;刘海涛;谭润雅;周政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清宁片中5种蒽醌的含量,研究炮制对清宁片中5种蒽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宁片中总的和游离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色谱柱: 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流动相:甲醇-0.1%磷酸(83∶17);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6~0.1137μg (r=0.9999)、0.0164~0.3296μg (r=0.9998)、0.0108~0.2176μg(r=0.9999)、0.0191~0.3824μg(r=0.9999)、0.0097~0.1952μg(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98.74%(RSD=2.93%)、95.45%(RSD=1.61%)、94.76%(RSD=0.91%)、90.10%(RSD=0.97%)、95.14%(RSD=0.88%)。清宁片中总、游离及结合的蒽醌类成分均比生大黄中少。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清宁片中5种蒽醌的含量测定。

  • 砧木种类对化橘红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肖;林励;李海波

    目的:对采用不同种类的砧木培育出的化橘红药材进行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初步探究砧木种类对其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柚皮苷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以 HPLC 法同时测定各样品中柚皮苷及野漆树苷含量。结果所建立的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5.81%, RSD 为1.06%。 HPLC 法同时测定柚皮苷与野漆树苷含量在进样量为1.54~30.80μg 和0.07~1.40μg 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97。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1%(RSD=3.42%)、98.63%(RSD=2.37%)。不同砧木培育的化橘红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与凤尾化橘红相比,本地柚砧木凤尾野漆树苷含量与其相近,其他品种均明显低于凤尾化橘红。结论不同种类的砧木对化橘红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非本地柚为砧木芽接后化橘红药材野漆树苷含量显著下降,以本地柚为砧木嫁接凤尾芽苗培育出的化橘红品质较优。

  • 广藿香青枯病菌 rep-PCR 基因指纹图谱分析

    作者:李颛;邓志成;贺红;金华;张宇瑶

    目的:对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 rep-PCR 基因指纹图谱技术,对广藿香青枯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了解青枯病菌的遗传结构及菌株间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利用青枯菌特异性引物 OLI1/Y2对广藿香青枯菌疑似菌株进行 PCR 鉴定;利用 rep-PCR 技术,分别用3组引物(BOX A1R; ERIC 1R, ERIC 2; REP 1R, REP 2-1)对广藿香青枯病菌进行 PCR 扩增及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共有12株广藿香青枯菌疑似菌株扩增出288 bp 大小的目标条带; BOX-PCR、 ERIC-PCR 及 REP-PCR 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5处,分别分成6,7,8个簇群;在相似系数为0.8处,均分为8个簇群,其中簇群Ⅰ均包括5个亲缘关系相近的菌株。结论 rep-PCR 基因指纹图谱技术能有效地区分供试菌株间的遗传差异;广藿香青枯病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菌株间遗传相似度较高,组成优势菌群。

  • 复方榆树中咖啡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胡梁及;徐丰都;钟娜娜;蔡婷;彭丽园;朱盛山

    目的:优选复方榆树中咖啡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 HPLC 测定复方榆树中指标成分咖啡酸转移率,流动相:甲醇-0.4%磷酸(27∶73);色谱柱: 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μm×250μ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323 nm;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分析时间:25 min;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以咖啡酸的转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法、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粉碎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复方药材过60目筛网,用8倍量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复方榆树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 Meta 分析

    作者:曹爱玲;何海浪;周贤梅

    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ce 图书馆、 EMBASE、 CNKI、 WangFang、 CBM 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库建立起至2016年8月1日。纳入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依据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Review Manager 5.2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终纳入15篇 RCTs,共1075例患者。 Meta 显示:榄香烯+放疗组与放疗组比较,在近期疗效[OR=2.98,95%CI(2.26,3.92), P=0.00001]、卡氏评分[OR=3.16,95%CI(1.87,5.33), P<0.0001]、血清 MMP-2[OR=-41.96,95%CI(-43.43,-40.49), P=0.00001]、血清 MMP-9[OR=-43.44,95%CI (-44.96,-41.91), P<0.00001]、消化道反应[OR=0.56,95% CI(0.45,0.69), P=0.00001]及骨髓抑制方面[OR=0.30,95% CI(0.17,0.50), P<0.0000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榄香烯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减轻放疗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结论仍需要大样本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3种人参皂苷 Rg3纳米制剂的小鼠体内靶向性研究

    作者:潘翠珊;王岩;幸尚平;林鼎光;王婴

    目的:通过考察人参皂苷 Rg3脂质体、纳米粒及微乳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比较各类纳米制剂的靶向特异性。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的3种人参皂苷 Rg3制剂,在不同时间点采血并剖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织和血浆的人参皂苷 Rg3。结果3种人参皂苷 Rg3纳米制剂在肝、脾、肺中的组织浓度均高于人参皂苷 Rg3单体对照组,且血药浓度明显降低,人参皂苷 Rg3在心、肾的分布显著减少。结论3种人参皂苷 Rg3纳米制剂在小鼠体内具有较明显的肺、脾和肝靶向性。

  • 合欢叶、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卫强;王燕红

    目的:研究合欢叶、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合欢叶、茎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其中合欢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1-二乙氧基乙烷、十六烷酸、三十四烷、二十一烷、叶绿醇;合欢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水杨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基环己烷、甲苯、叶绿醇、2-羟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苯基肟、乙酸仲丁酯、 trans-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结论合欢叶、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共同成分有30种,合欢叶、茎挥发油成分类别和含量差别比较大。

  • UPLC-MS/MS 测定大鼠血浆苦参酮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杨志欣;李霞;张文君;王祺茹;单柏松;王海威;刘佳佳;邓伟哲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苦参酮 UPLC-MS/MS 测定方法,研究大鼠静脉、口服苦参酮后的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 ACQUITY UPLC R HSS T3 C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待测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法制备。 MS/MS 采用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负离子方式检测,芦丁为内标。监测离子对分别为 m/z 437.2→161.1(苦参酮)和 m/z 609.3→300.3(芦丁)。 DAS 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苦参酮在0.1~1000 ng·mL-1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5);精密度<12.9%,准确度在-7.4%~11.7%之间,平均提取回收率>79.2%。苦参酮静脉给药后 T1/2z 为(4.0±0.3) h, AUC0→∞为(0.64±0.26)μg·mL-1·h, MRT0→∞为(3.0±0.4) h;口服后 T1/2z 为(5.6±2.1) h, Tmax 为(1.7±1.2) h, AUC0→∞为(1.4±0.3)μg·mL-1·h, MRT0→∞为(6.1±1.0) h;苦参酮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10.7%。结论所建立的 UPLC-MS/MS 分析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苦参酮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苦参酮大鼠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偏低。

  • 独脚金配方颗粒、水煎剂、饮片特征图谱的比较研究

    作者:周永妍;张岩岩;姜国志;孙胜斌;李军山;牛丽颖;陈钟

    目的:比较独脚金配方颗粒、水煎剂、饮片的 HPLC 特征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Inertsil ODS-SP 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40 nm。结果初步建立了独脚金配方颗粒、水煎剂、饮片的 HPLC 特征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8版)进行数据处理。确定了独脚金配方颗粒7个特征峰,鉴别了2个黄酮类特征峰(木犀草素、芹菜素),且均可在其水煎剂、饮片中得到追溯。结论采用 HPLC 法所建立的独脚金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具有配方颗粒、水煎剂、饮片成分的可追溯性,为全面控制独脚金配方颗粒的质量提供方法。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正式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

    作者: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7卷总目次(2016年)

    作者:

    关键词: 中药 新药 临床药理
  • 热烈庆祝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

    作者:

    关键词: 广州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刺五加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卢芳;杨晓丹;张颖;孙永慧;刘树民;刘玉平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刺五加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 KM 种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刀豆蛋白 A(ConA)模型组及刺五加多糖给药组(14.5 mg·mL-1),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g·mL-1),刺五加多糖给药组给予刺五加多糖(14.5 mg·mL-1),连续灌胃7 d。除空白组外,各给药组于第7天末次给药4 h 后,尾静脉注射 ConA水溶液(2.5 mg·mL-1),禁食不禁水8 h 后取肝脏及脾脏,样品经处理供 UPLC-Q-TOF/MS 分析。本实验采用Micromass MarkerLynx 软件进行色谱峰识别以及峰匹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获得的多维复杂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肝脾中选取生物标志物及查找其代谢途径。结果从肝脾中共鉴定出谷胱甘肽、左旋肉碱等2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且与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及胆汁的分泌等代谢通路有关。结论刺五加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自由基和一些细胞因子等相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