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졸중여신경질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0478
  • 国内刊号: 42-140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张兆辉 曾庆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韩宁;吴丹红;黎佳思;丁素菊;邓本强;毕晓莹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2次注血/退针法制备脑出血模型;持续吡格列酮组:造模前6h给予胃灌注吡格列酮,造模后维持原剂量;术前吡格列酮组:造模前6h给予胃灌注吡格列酮,造模后停用;术后吡格列酮组:造模前不给药,造模后给予胃灌注吡格列酮;模型组:造模前后均不给药;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血,不给予吡格列酮灌注;吡格列酮胃灌注15 mg·kg -1·d-1,1次·d-1.另选取12只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不用药.各组取6只大鼠于术后72 h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脑组织中 TNF-α蛋白、NF-κB蛋白表达水平,并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 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6组大鼠行为学评分、NF-κB蛋白、TNF-α蛋白、TNF-α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持续吡格列酮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显著低于假手术和正常组(P<0.05);术前吡格列酮组和术后吡格列酮组行为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假手术、正常组行为学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持续吡格列酮组 T 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吡格列酮组、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正常组(P<0.05);持续吡格列酮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正常组(P<0.05).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T NF-α、NF-κB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持续吡格列酮组血浆T 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P<0.05),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血浆 T 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抑制血浆以及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的释放.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雪玲;王黎明;陈念东;林晓光;杜合宾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血 C-反应蛋白(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VitB12、叶酸(folic acid,FA)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例,根据MoCA量表评分划分为3组,具体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3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组39例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组31例;所有患者均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CRP、血 Hcy、VitB12、FA水平.结果 (1) VCIND组患者 CRP和Hcy水平较NC组高,VtimaniB12和血清 FA水平较NC组低(P<0.05);(2)VD组患者与VCIND组患者比较血CRP和 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VitB12和血FA水平明显下降(P<0.05);(3)VD组患者CRP和 Hcy水平较NC组高,VtimaniB12和血清FA水平较 NC组低(P<0.01);(4) VCI(VD组+VCIND组)患者血 CRP、Hcy 水平与 MoCA 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 -0.56,P< 0.05),血VitB12和FA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P>0.05).结论 VCI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血浆 Hcy水平升高与VCI具有相关性,血CRP水平升高及高 Hcy可能是VCI发病及认知损害进展的重要因素.

  • 抗NMDAR脑炎8例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作者:彭彬;张申起;董红娟;翁超;肖哲曼;卢祖能

    目的 总结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随访患者观察患者的转归预后.结果 6例患者为青年女性,2例为男性,3例女性患者合并畸胎瘤并切除,3例患者行气管切开,8例患者均有精神症状和不自主运动,8例均预后良好.结论 抗NMDAR脑炎是重症脑炎中常见的类型,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来观察患者的疗效,积极控制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特征(附1例报道及国内文献分析)

    作者:高丹宇;陈晟;赵迎春;潘晓春;周克贵

    目的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自1990~2016在我国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病例报道文献,回顾并分析本科诊治的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共检索出32例患者,结合本例患者共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平均年龄(58.9 ± 10.67)岁(34~84岁),主要表现为进展性四肢瘫痪(93.9%)、构音障碍、吞咽困难(93.9%)、头晕(59.3%)、呼吸困难(56.2%);头颅核磁共振DWI表现为双侧延髓内侧 V型、心型或者Y型高信号灶;随访患者中84% 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可能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变异有关,临床表现复杂,以急性进展的四肢瘫为特征,核磁共振检查有确诊意义,本病预后较差,患者多遗留严重的残疾.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分析

    作者:唐建生;胡珏;周俊杰;徐桂;姚环

    目的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 M I)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2月国内外期刊报道的BM M I病例,并结合本院诊治的2例BM M I,对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管影像学、诊治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BM M I患者发病年龄34~81(57.2 ± 11.2)岁,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晕(16例),临床表现为四肢瘫痪(21例)、头晕(18例)、构音不清(19例)、双侧病理征阳性(16例)、吞咽困难(16例)等,10例出现呼吸衰竭.19例行颅脑MRA、CTA或DSA检查,16例存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其中11例为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无1例行溶栓治疗.转归良好组12例,可独立行走;转归不良组8例,其中7例不能行走,1例死亡;2组比较急性期呼吸衰竭及四肢肌力0级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 M I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头晕、球麻痹等,主要血管影像学特征为椎基底动脉大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期发生呼吸衰竭及四肢肌力0级者预后不良.

  • MR灌注成像指导下重度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傅懋林;吴美娜;陈晓瑜;肖雪玲;戴为正;张永刚;王双虎;何文钦

    目的 探讨M R灌注成像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本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M R灌注成像技术检查,筛选出灌注差的患者44例,其中研究组予进行球囊扩张术或/和支架成形术,共18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3.48 ± 16.27)岁;对照组为拒绝介入手术或因经济、血管路径差、存在介入手术禁忌症等原因无法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共26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0.98 ± 21.75)岁.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2组患者脑卒中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责任血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共2例,均为脑梗死,其中1例为支架置入术后急性血栓形成所致;对照组患者出现责任血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共9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脑梗死6例.研究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死亡0例,对照组患者2例因大面积脑梗死、脑疝死亡,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MR灌注成像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筛查,对灌注明显下降等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的介入干预治疗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该检查快速、准确、几乎无创、安全、无辐射.

  • 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

    作者:刘达远;莫业和

    目的 比较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颅内未破裂动脉瘤42例,根据直径不同分为2组:小型动脉瘤组(大直径≤5 mm)19例和中大型动脉瘤组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出院3个月和6个月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并通过本院DSA随访,比较2组患者栓塞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结果 2组栓塞情况对比,小型瘤完全栓塞率(95.7%)高于中大型组(91.3%)(P<0.05);治疗后小型组并发症发生率(13.0%)低于对照组(43.5%)(P<0.05);术后小型组复发率(8.7%)低于中大型组(43.5%);小型组GOS评分(2.1 ± 0.9)分高于中大型组(1.1 ± 0.5)分(P<0.05).结论 两种不同直径、不同大小的动脉瘤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均较好,但治疗小型动脉瘤效果更佳.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凤翔;谢瑾;郭俐宏;李海峰;王俊华

    目的 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长春西汀组、红景天组和联合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其静脉血VEGF mRNA表达水平;TCD检测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并记录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ESS),计算总有效率以比较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长春西汀组比较,联合组患者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显著降低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底切黏度(P<0.05);与长春西汀组及红景天组比较,能显著增加脑梗死患者rCBF,提高ESS评分,治愈率达93.68%(P<0.05).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增强脑梗死患者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改善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底切黏度,增加局部脑血流,与长春西汀联合使用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脑梗死的疗效确切.

  • 小檗碱对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学习记忆和海马PSD95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常鑫;梁宇彬;车思璇;黄敏;曾思琳;陈思言;郭毅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 PSD95突触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三转基因(APP/Tau/PS1)AD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AD对照组、AD+25 mgBBR组、AD+50 mgBBR,每组各10只,后2组以灌胃方式且剂量分别为25 mg·kg -1 ·d-1、50 mg·kg -1·d-1,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3个月灌胃处理;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探测各组AD小鼠行为学改变、空间记忆及探索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 (PSD95)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各组三转基因AD小鼠海马脑组织PSD95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自噬水平.结果 AD+25 mgBBR组的逃避潜伏期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PSD95表达水平以及 PSD995、LC3-Ⅱ、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AD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AD+50 mgBBR组逃避潜伏期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PSD95表达水平以及LC3-Ⅱ、p-Akt、p-mTOR表达水平与AD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更明显(P<0.05,P<0.01).结论 应用50 mg小檗碱能较好改善三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空间探索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自噬水平LC3-Ⅱ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增加突触蛋白PSD95的表达水平及突触数量,以改善AD相关临床症状.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一家系报道

    作者:郑培兵;吕占云;王玉忠;刘延涛;武喆;冯勋刚

    目的 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3型(SCA3)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例2016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CA3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明确家系分型,结合文献分析家系中的临床差异.结果 患者23岁发病,临床表现为行走不稳伴进行性下肢无力,肌张力正常,水平性诱发眼震,无跌倒及吟诗性语言,闭目难立征阳性,呈宽基底步态,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腹壁反射减低,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活跃,深浅感觉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提示患者ATXN3基因CAG重复次数79次(正常人范围在12~44次),超过正常范围,患者其它(ATXN1、ATXN2、CACNA1A、ATXN7、AT-XN8、PPP2R2B、TBP)基因的CAG重复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的55岁父亲、6岁女儿及4岁儿子的ATXN3基因的CAG重复数分别为65、73、71次,超过正常范围,但均未发病.患者母亲 ATXN3基因的CAG重复数29次,属正常范围,未见临床症状.结论 本例家系是SCA3型,具有临床异质性,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 复合手术开通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的初步应用(附24例报道)

    作者:薛绛宇;赵同源;张坤;贺迎坤;蔡栋阳;夏金超;李天晓

    目的 总结复合手术开通长节段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7年4月行颈内动脉复合手术开通24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出院后3个月复查头颈CT A示开通的颈内动脉皆通畅,1例术中出现医源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周后成功闭塞瘘口,颈内动脉通畅,20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示颈内动脉通畅, 4例电话随访诉说无异常表现.结论 对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行复合手术开通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谨慎开展.

  • 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涵;郝东宁;马肃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 HICH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穿刺组(n=60)和传统手术组(n=60);比较2组在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上的差异,并对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穿刺组总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导航穿刺组1月后mRS评分、3月后mRS评分、12月后mRS评分、1月后患肢肌力恢复程度、3月后患肢肌力恢复程度、12月后患肢肌力恢复程度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2组血肿清除率、复发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GCS评分、内囊是否出血、血肿体积、治疗方式是影响老年HICH患者临床结局的危险性因素,其中入院GCS评分<12分、内囊出血、血肿体积≥30 mL、治疗方式选择传统手术的老年HICH患者不利于临床结局(P<0.05).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穿刺手术具有精准度高、安全性强、易操作等特点,在老年HICH治疗中存在一定优势;相比于传统手术,导航穿刺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 双额叶挫裂伤患者病情恶化的临床及影像学危险因素及手术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陆明;闻峰;郭春华

    目的 探讨双额叶挫裂伤后病情恶化的临床与影像学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手术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4例双额叶挫裂伤患者,分析病情恶化和病情稳定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引起病情恶化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对病情恶化患者采取手术干预,并比较病情恶化组和病情稳定组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 病情恶化组的年龄、多处受伤比例、入院时ICP和D-二聚体水平较高,入院时GCS较低(P<0.05);病情恶化组的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距离和合并双侧血肿、颅骨骨折的比例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低GCS评分、高ICP,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和合并颅骨骨折是双额叶挫裂伤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病情恶化组术后与病情稳定组的1年病死率(8.70% vs.5.26%,P> 0.05)和预后不良率(23.68% vs. 28.26%,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 入院时低GCS评分、高ICP,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和合并颅骨骨折是双额叶挫裂伤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 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蒋海红;秦超;黄戈伦;卢秋红;贤自强;梁志坚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方法 分析本科收治的1例GBS合并 PRES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先有四肢乏力等表现,在发病的第7d出现血压大幅波动(58~204/38~152 mmHg)、头痛、躁动不安、幻视等表现而转入本院,入院时患者四肢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头颅M RI示两侧枕叶、顶叶对称性长 T1、长 T2异常信号影,ADC高信号、DWI等信号病灶,发病第2周脑脊液检查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检查显示右侧正中神经、双侧胫后神经 F-波潜伏期延长,经过及时降血压及对症治疗,1个月后四肢肌力逐渐恢复、复查头颅 M RI提示原有病灶基本消失.复习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已经有17例类似患者报道,国内有1例儿童患者的报道,这些患者均有典型的吉兰巴雷综合征表现,在起病的早期多数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头痛、视觉异常、意识障碍、癫痫等表现,所有患者头颅M RI均出现可逆性两侧枕叶、顶叶对称性长 T2及ADC高信号病灶,经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GBS合并PRES临床特点包括除肢体迟缓性肌无力等GBS的表现外,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头痛、视觉异常、意识障碍、癫痫等表现,头颅M RI出现可逆性两侧枕叶、顶叶对称性长 T2及ADC高信号病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

    作者:赵艳霞;黄清;赵红东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IS患者200例,其中复发68例,初发132例,按 TOAST 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组(92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组(73例)和心源性脑栓塞(CE)组(35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Lp-PLA2水平.结果 IS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复发脑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初发组(P<0.05).各亚组比较,LAA 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SAO组及CE组.结论 复发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明显升高,其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因子.Lp-PLA2升高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 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内皮素-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作者:王军文;温慧军

    目的 观察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38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硫辛酸及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用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ET-1及NSE水平变化,并以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TC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4 d后2组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ET-1及NSE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 d后2组ET-1及NSE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硫辛酸可降低CAPN患者ET-1及NSE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干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

    作者:周厚仕;连晓东;林麒;张雄如;王扬扬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干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干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吞咽功能、BAEP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分析脑干梗死患者BAEP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1个月后吞咽功能Ⅲ级以上发生率较治疗前增高(χ2 =22.634,P<0.001);治疗1个月后脑干梗死患者的BAE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1个月后脑干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治疗前;脑干梗死患者的BAEP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负呈相关(r= -0.458,P<0.05;r= -0.585,P<0.05),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干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

  • 腰骶神经根病CPT测试和H反射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海萍;成熟;李璇;黄乐芬;张威

    目的 观察腰骶神经根病电流感觉阈值测定(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测试与胫神经H反射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腰骶神经根病患者30例进行电流感觉阈值测定和胫神经H反射的检查.结果 CPT测定和H反射检查均能有效评估腰骶神经根病.CPT等级在4.34以上的患者,H反射异常,CPT等级在4.34以下的患者,H反射正常.结论 CPT测试对腰骶神经根病的诊断方面体现了其敏感性,与H反射检查一致性可能较高.

  • 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联

    作者:冯文清;石彦彦;吴保鑫;张孝良

    目的 探讨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和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收入本院神经内科10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不稳定型斑块组(54例)、稳定型斑块组(48例),并收入同时期的46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检测血脂指标(TC、TG、LDL-C、HDL-C)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型斑块组水平比稳定型斑块组要高(P<0.0001);脑梗死患者的TC、LDL-C、TG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型斑块组水平比稳定型斑块组要高(P=0.0089),脑梗死患者的 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43).Lp-PLA2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P<0.05),其临界值为56.75 μg/L时,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83.7%.结论 Lp-PLA2是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血浆Lp-PLA2水平可预测斑块稳定性.

  • AChR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合并舌肌萎缩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作者:操亚云;季苏琼;桂梦翠;林婧;卜碧涛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合并舌肌萎缩的发病特点及机制.方法 分析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2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M G患者合并舌肌萎缩的临床资料,检索M G合并舌肌萎缩的文献报道,总结此类疾病的特点、萎缩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在临床上MG合并舌肌萎缩并不多见,大多数患者伴有血清肌肉特异性酪氨酸肌酶(M uSK)抗体阳性,伴AChR抗体阳性者较为罕见,肌肉萎缩的发病机制具体不详;该类患者除发病时间较长外,通常提示更严重的病情、更差的治疗反应、更不良的预后.结论 MG舌肌萎缩临床少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言语、咀嚼和吞咽等功能,除病程较长外,其肌肉萎缩机制暂不清楚,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索,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 急性脑梗死患者循环miR-124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冯锦丽;王卫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循环miR-124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和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ACI患者9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按梗死体积将ACI患者分为3个亚组:小梗死组(<5 cm3,n=38),中梗死组(5~10 cm3,n=31),大梗死组(>10 cm3,n=21);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6分,n=30)、中度组(7~14分,n= 34)、重度组(≥15分,n= 26).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循环miR-124相对表达水平;分析miR-124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miR-124相对表达水平(2.93 ± 1.21)明显高于对照组(1.09 ± 0.55)(t=10.198,P<0.01);不同脑梗死体积3个亚组间miR-124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F=20.963,P<0.01),即脑梗死体积越大,miR-124相对表达水平越低;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24相对表达水平与梗死体积呈负相关(r=-0.564,P<0.01);不同NIHSS评分3个亚组间 miR-124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F= 1.170,P>0.05).结论 ACI患者循环miR-124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 ADAMTS家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玲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疾病是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其中的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是多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原因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内皮屏障功能被破坏,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脂质、淋巴细胞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广泛入侵到被剥脱的内皮下组织,发展为粥样斑块,引起血管重构,进一步导致斑块破裂、出血、继发血栓形成等.本综述回顾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 TS)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
  • 阿尔茨海默病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峥;张兆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渐进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为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常见的形式.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的异质性的糖代谢性疾病,可产生一系列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及损伤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也更容易发展成为AD.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和AD在分子及细胞水平均有着密切的病理生理学联系.有学者认为AD在分子及生物学特征与糖尿病重叠,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的糖尿病类型,应定义AD为"3型糖尿病"[1].

    关键词:
  • 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静;葛汝丽;曹晓雨

    神经生长因子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中具有调节神经细胞增生、促进分化和维持细胞生物活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影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为细胞修复提供有利的环境,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关键词:
  • MicroRNAs与脑血管病研究新进展

    作者:刘湘玉;杨剑文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及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它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包括脑卒中、脑血管性痴呆、颅内血管畸形、颅内异常血管网病等.微小RNA(microRNA,miR)是机体自身合成的一类长约20~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它通过分解或抑制靶RNA,从而调控转录后基因的表达.据统计,约1% 的人类已知基因可能编码miRNAs,而miRNAs可能调控人类基因组中1% ~30% 的基因,由于其强大、特异的基因调控能力,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和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包括药物靶标的筛选、候选药物的潜在副作用分析、基因治疗的测试和功能缺失筛选等.迄今为止,没有有效的工具来控制与脑血管病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miRNAs被认为是未来脑血管病治疗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目标.

    关键词:
  • CT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作用

    作者:郑洋;李光勤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预后差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其中早期血肿扩大是ICH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发现CT平扫中出现的一些特异性征象可以有效预测早期血肿扩大、评估临床预后.本研究就 ICH早期血肿扩大的CT平扫相关预测指标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
  • 抗癫痫药物早期治疗反应预测癫痫患者长期结局的价值

    作者:夏露;欧舒春;夏莉;王利;周琴;潘松青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为5.0‰ ~11.2‰,全球大约7000万癫痫患者,据统计我国癫痫患病率约为7.2‰[1],照此计算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药物治疗是癫痫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2/3的新诊断癫痫患者通过适当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获得发作缓解,但仍有25% ~30% 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效差,称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或者药物抵抗性癫痫[2-3],依此推算我国约有225~270万药物抵抗性癫痫.反复的癫痫发作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癫痫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癫痫的外科治疗以及神经刺激术和生酮饮食等姑息治疗取得了一定进步,给药物抵抗性癫痫带来了新的曙光.据报道手术治疗药物抵抗性部分性癫痫,其中1/2可达到长期无发作,复发率仅20%;近15年(截止2015年)全球范围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抵抗性癫痫70000例,其中一半达到发作减少50%;丘脑前核慢性刺激的一项随机研究表明有4% 的严重药物抵抗性癫痫达到无发作[4].如此利好的临床研究结果激励着临床工作者和医学研究者去探索早期识别药物抵抗性癫痫的标志物,希望早期发现并尽早为其推荐其它合适的非药物治疗方案,以利于更多患者尽早从中获益,避免长期反复发作导致癫痫网络强化而耽误佳治疗时机.但是,由于药物抵抗性癫痫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和其固有的异质性,早期识别面临挑战.本文主要综述了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早期反应的长期结局以及影响因素,探讨抗癫痫药物早期反应预测药物抵抗性癫痫的价值.

    关键词:
  • 恶性肿瘤相关肌病肌肉组织免疫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魏妙妙;蒲传强

    恶性肿瘤患者常可合并某些相关肌病,临床上以炎性肌病为常见,包括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和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等.这些患者除了出现肌病的相关临床表现外,在肌肉病理学改变上还可能存在某些特殊性.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相关肌病的病理学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该病患者肌肉组织免疫病理学不仅成为了研究其发病机制的常用手段,而且逐步被用于临床,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敏感的诊断依据,本研究就这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以艾迪瞳孔为首发症状的原发干燥综合征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刘佳琪;刘琳琳;孙阳;汪慧;刘芳

    艾迪瞳孔是一种良性神经眼科疾病,以强直性瞳孔、光近分离及瞳孔对类胆碱样药物过敏为特征.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组织学研究表明其为副交感睫状神经节细胞丢失导致眼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本病主要累及女性,且大多数为特发性,也可以为免疫、遗传、代谢、感染、副肿瘤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1)、淀粉样神经病、HIV 感染相关多发神经病、莱姆病、神经梅毒、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大动脉炎、精原细胞瘤等.本研究现将本院收治1例以艾迪瞳孔为首发症状伴有自主神经及多发周围神经病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例报道与文献复习

    作者:潘燕;朱静;丛丽娜;叶心国

    1 病例患者,男,27岁,汉族,以"头晕、头痛伴近记忆力下降10 d余"为主诉于2017年4月22日11:08入院.患者10d余前坐汽车去伊犁出差途中有反复开车窗,当晚即出现头痛,呈全头痛,闷胀痛,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第2d自觉上述症状不缓解,故在药店测血压140/80 mmHg 左右,给予降压药物(具体不详),患者服用1d,效果欠佳,同时出现近记忆力下降,表现为与别人通话数分钟后不记得聊天内容,故就诊于伊犁州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医院,测血压无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善头颅 M RI示胼胝体压部梗死灶(急性期),脑白质变性.为进一步诊疗来本院门诊就诊,门诊以"急性脑血管病"收住本科.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可,饮食正常,睡眠一般,体力正常,大小便正常.既往史:体健,无特殊疾病.个人史:吸烟史10余年,每日约6支,戒烟10 d余.饮酒史3年,每周饮酒1~2次,量约100~250 g,无嗜酒情况.婚姻史:26岁结婚,育1女.家族史:无特殊.

    关键词:
  • 急性缺血性卒中致脑心综合征62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杰;刘晓红;吴玉芙;贺菲菲;王浩然;殷剑

    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指并发于各种急性脑部病变(包括脑卒中、癫痫、外伤、脑部手术等)的心脏损害,其中以脑卒中后CCS为常见,临床可表现多种心电图(ECG)改变、心肌酶活性升高、心功能障碍,从而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出血、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当脑部疾病渐趋平稳或好转时,心脏病的症状、ECG、心肌酶的异常随之好转或消失.影响该类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关键词:
卒中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