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졸중여신경질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0478
  • 国内刊号: 42-140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张兆辉 曾庆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

    作者:蒋锋;袁婕;崔小丽;王晓辉;程仙送;王莉;山媛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脑血疏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拔出线栓,恢复灌注24 h;采用Longa FZ 5级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运用干-湿重法测脑含水率;通过伊文思蓝(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1)假手术组大鼠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中EB含量和MMP-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2)脑血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脑梗死体积较小,脑水肿程度较轻;EB含量和MMP-9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4例并文献分析

    作者:郭荣静;常婷;刘煜;葛芳芳;李欢欢;李明霞;林宏

    目的 分析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6年10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患者14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10∶4,平均发病年龄(38.6±4)岁,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起病9例,以脑血管病起病3例,眼肌麻痹起病1例,周围神经病起病1例,头颅影像学异常者2例,肌电图异常1例.腰3-5平面椎管内异常强化影1例,后手术证实为布氏杆菌感染.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7例血培养阳性,6例患者行凝集试验均>1∶160.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听力下降,流行病学的接触史,脑脊液不典型,应警惕NB的可能,必要时行血培养、脑脊液培养以及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由于该病早期发现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 甲氰菊酯联合多巴胺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的影响

    作者:熊婧;胡丹;张振涛;张兆辉

    目的 观察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Fen)单独腹腔注射及与多巴胺(Dopamine,DA)立体定向注射联合使用对C57BL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Fen腹腔注射、DA立体定向注射至纹状体及DA预处理联合Fen注射建立C57BL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HPLC检测脑组织内Fen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纹状体的TH染色.结果 Fen及DA分别单独使用及DA预处理联合Fen注射均造成小鼠自主活动能力减少,HPLC检测显示小鼠脑组织中Fen的浓度与腹腔Fen给药浓度成正比,TH染色发现Fen连续使用7d和DA立体定向注射后第7d的小鼠黑质均出现神经元中TH表达不均一,并且纹状体出现斑片状的TH染色丢失,其中DA预处理后使用Fen注射7d组改变明显.结论 Fen能够透过小鼠血脑屏障,可以直接作用于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并且可以明显增强DA对黑质纹状体的损伤作用.

  • 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烟雾病脑室出血

    作者:白亮;毛秀琴;石俊;尤汉生

    目的 探讨烟雾病脑室出血的临床特征及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烟雾病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烟雾病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应用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烟雾病脑室出血.结果 13例烟雾病脑室出血患者CTA检查显示Suzuki分级Ⅱ级3例,Ⅲ级4级,Ⅳ级6例;13例患者均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异常扩张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5例患者合并动脉瘤.13例患者均予急诊硬通道侧脑室穿刺引流,全部病例脑室血肿清除效果好.结论 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烟雾病脑室出血的手术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 sEHi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严静;陈俊;艾志兵;周岗;丁立;何国厚

    目的 探讨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EHi) AUDA调控颈动脉狭窄(C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CS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收集培养至第7d的细胞,分为未处理组、AUDA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和AUDA+LY294002组,取无颈动脉狭窄患者的EPCs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EPCs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PCs Akt磷酸化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EPCs增殖能力较未处理组增强,AUDA组较未处理组、AUDA+LY294002组、LY294002组EPCs增殖能力增强,未处理组、AUDA+LY294002组较LY294002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UDA可以促进EPCs P-Akt蛋白的表达,而LY294002可以抑制上述作用.结论 AUDA可能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来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

  • 成立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田现民;刘奇

    目的 探讨成立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科2013年6月~2015年11月收入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其中脑卒中中心成立前30例为对照组,脑卒中中心成立后32例为观察组,对脑卒中中心成立前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严格按照脑卒中中心制定的标准流程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转科或出院后再进行康复锻炼;收集在治疗前、治疗后10、30 d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于90 d时再次评定ADL评分.结果 成立脑卒中中心后观察组符合溶栓条件的溶栓率83.3%,显著高于成立前对照组溶栓率(45.5%),患者总有效率亦高于成立脑卒中前总有效率(P<0.01),治疗30 d后观察组NIHSS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成立脑卒中中心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

  • Nrf2激活对AGEs诱导大鼠海马损伤的抗炎、抗氧化保护作用

    作者:董泗芹;徐松;侯训尧;罗鼎真;陈健;刘雪平

    目的 探讨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derived 2-related factor 2,Nrf2)激活剂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P)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products,AGEs)诱导大鼠海马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Control 组)、SFP对照组、AGEs组和SFP组,给予AGEs组及SFP组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GEs 5μL,造成AGEs组大鼠海马损伤,Control组及SFP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前1周给予SFP组和SFP对照组大鼠5 mg· kg-1·d-1SFP腹腔注射,连续4周,AGEs组及Control组则同时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3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平台次数;生化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ELISA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1β(Ⅱ-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AGE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升高.SFP组较AGEs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海马组织抗氧化系统水平升高;炎症因子表达减少.结论 SFP作为Nrf2激动剂,能改善AGEs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甘肃地区汉族和回族脑出血患者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多态性分析

    作者:范红燕;司江华;彭小兰;严雯;谢守嫔;范彩霞

    目的 分析甘肃地区汉族和回族脑出血患者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甘肃地区汉族和回族脑出血患者各176例应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方法检测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多态性,比较rs4963多态性的分布差异.结果 汉族组和回族组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按性别分层后汉族组与回族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仍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多态性在甘肃地区汉族和回族脑出血人群中无民族差异.

  • 奥拉西坦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永强;付军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2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0例,分别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天智颗粒治疗、奥拉西坦联合天智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测评,并以MMSE评分为依据判断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和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有显著提高,ADL评分均有明显减低(P<0.05),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评分较其他2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0.05).奥拉西坦治疗组、天智颗粒治疗组、奥拉西坦联合天智颗粒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75%、80.0%、92.5%,联合治疗组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 天智颗粒联合奥拉西坦能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明显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重症肌无力-生活质量-15项评分在中国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刘潺潺;李婷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生活质量-15项评分(MG-QoL-15)在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4年4月~2016年3月确诊MG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记录包括年龄、性别、当前MGFA级、差的MGFA及治疗方案,治疗性干预包括胸腺切除术、胆碱酯酶抑制剂、激素和其它免疫抑制剂;用MG-QOL-15中文版来评分,每个项目评分上标准是“0分”,“1分”,“2分”,“3分”和“4分”代表“完全没有”、“偶有”、“有一些”、“经常有”和“非常多”.结果 共纳入65例患者,MGFAⅠ患者是13例,MGFAⅡ是17例,MGFAⅢ是14例,MGFAⅣ是21例,平均MG-QOL-15评分(7.22±6.44)分,当前等级MGFA和口服强的松与生活质量分数有关;性别、年龄>40岁、胸腺切除、口服溴吡斯的明的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G-QOL-15评分是一种简单、快捷、人性化的工具,有利于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

  • 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对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影响

    作者:黄优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对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病例,将存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未存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行为学改变情况,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的α-突触核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血液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升高,考虑该因素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疾病的危险因素.

  • 头颈部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依从性的研究

    作者:张维雄;李蒙;张桂莲

    目的 了解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ESI)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术后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APT)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8例头颈部血管支架术后1年以上的患者,采用改良Morisky量表评估患者对APT的依从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得分>7.50分定义为服药依从性好,≤7.50分为服药依从性差;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138例行头颈部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术后76例(55.07%)APT依从性良好,62例(44.93%)APT依从性差.服药依从性差主要与初中文化程度、无医疗保险、吸烟、不了解抗血小板聚集药需要的时间等相关.结论 行ESI的ICVD患者的APT依从性亟待提高.对文化程度偏低、无医疗保险、吸烟的患者,应加强教育,反复告知需要APT的时间及服药的重要性,以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

  • 以锥体外系为首发症状的家族性棘红细胞增多症2例临床分析

    作者:湛彦强;曾非;段申汉;曾庆杏;张兆辉

    目的 提高对首发为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表现的棘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细胞学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及鉴别.方法 报道2例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过程.结果 2例患者为青年兄妹,慢性病程,逐渐加重,主要表现均为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血常规均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进一步行血液细胞学染色,光镜下可见棘形红细胞增多,且随病程增长,畸形红细胞比例逐渐增多,临床症状可能与棘红细胞比例有关.该病例具有家族性,兄妹血液细胞病理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均类似.结论 对于年轻舞蹈样锥体外系病变,需考虑棘红细胞增多症可能,及时行血液细胞学形态检查可迅速确诊.目前此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总体预后不佳.

  • 芬戈莫德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瑾;樊文慧;杨园;潘邓记

    目的 研究芬戈莫德(FTY720)对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干预后的小胶质细胞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采用RT-PCR法检测FTY720干预后小胶质细胞M1及M2型指标的变化;ELISA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上清TNF-α、TGF-β、IL-1β、IL-13分泌量的变化;将干预后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加入纯化后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中采用Olig2与MBP共染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FTY720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结果 向M2型转化;FTY720干预后的小胶质细胞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结论 FTY720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从而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

  •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志方;董丽彬;孙彬彬;樊双义

    目的 探讨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例LGI1抗体阳性的边缘叶脑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青年女性,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癫痫、闭经、情绪障碍.血和脑脊液LGI1抗体阳性;MRI检查T2及Flair序列可见双侧颞叶内侧、海马高信号病灶;PET-CT示双侧颞叶内侧、海马代谢活性对称性降低.经激素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以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灶主要累及双侧颞叶内侧、海马;具有较好的免疫治疗效果,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Galectin-3表达水平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钙的干预作用

    作者:刘浪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半乳凝集素-3 (Galectin-3)表达水平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钙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Galectin-3表达的关系,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炎性因子、血清Galectin-3水平及欧洲卒中量表(ESS)、日常生活量表(BI)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血清Galectin-3水平越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Galectin-3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ESS及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血清Galectin-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有关,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危薇;罗华;汪静秋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cular reactivity,CVR)和认知功能改变的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8例为病例组,按照狭窄部位分为左侧狭窄组、右侧狭窄组和双侧狭窄组,另选取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合屏气试验分别检测各组屏气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各组的认知功能.结果 病例组的BHI均低于对照组,双侧狭窄组低于左、右侧狭窄组;右侧狭窄组的MoCA视空间/执行得分低于左侧狭窄组和对照组,左侧狭窄组的延迟记忆得分低于右侧狭窄组和对照组,双侧狭窄组的视空间/执行、延迟记忆和语言功能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MoCA总分低于左、右侧狭窄组;病例组内的BHI与MoCA总分呈正相关(r=0.411,0.474,0.868,P<0.05).结论 (1)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BHI明显降低,认知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损害;(2)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BHI和MoCA总分有明显关系,将两者结合可更全面地反映认知功能.

  • 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改变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惠凯;丰化微;张海东;邵琦;伍丽红;杜庆;李庆峰

    目的 探讨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PCIS)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形态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6年2月136例PCIS患者的MRI、CTA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类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影像学特点,同期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127例为对照组.结果 (1)PCIS组136例血管形态改变者128例,占94.12%,其中扭曲45例(33.09%),狭窄35例(25.74%),纤细23例(16.91%),闭塞13例(9.56%),异常粗大7例(5.15%);非PCIS组127例,血管形态改变者46例(36.22%),其中狭窄17例,扭曲、纤细等29例;(2)2组血管形态异常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PCIS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存在异常改变.椎、基底动脉扭曲、发育纤细、粗大等和狭窄性病变的血管形态改变可能均为PCI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免疫抑制剂对26例周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动态作用分析

    作者:姜海伟;胡晴;鄢艳红;高畅;曹梦莹;葛林通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疾病相关抗体定量与临床症状评分的动态影响.方法 对26例周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4周、治疗结束后1周,治疗结束后3月五个时间点分别对患者血清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Ri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用神经症状评分(NSS)、神经残疾评分(NDS)、改良神经功能(mR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并与抗体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抗-Hu抗体(F=7.634,P=0.00)、抗-Yo抗体(F=6.21,P=0.00)、抗-Ri抗体(F=3.80,P=0.02)定量总体变化均具有明显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抗HU抗体在治疗开始1周后下降(t=3.70,P=0.01),但治疗结束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t=1.00,P=0.33);mRS、NDS、NSS评分均在治疗后1周下降(mRS:t=2.37,P=0.03;NDS:t=2.58,P=0.02;NSS:t=3.39,P=0.00),但RS评分(F=1.84,P=0.15)评分总体变化无明显差异,NDS(F=3.27,P=0.02)及NSS评分(F=4.89,P=0.01)总体变化有明显差异,NDS评分治疗结束后1周仍明显下降(t=2.22,P=0.04).治疗前相关抗体的定量与神经症状评分无明显关系(P>0.05),治疗开始后1周RS及NSS评分的变化率与抗RI抗体的变化率呈正相关(mRS:r=0.46,P=0.02;NSS:r=0.40,P=0.04),而治疗开始后4周RS评分的变化率与抗RI抗体的变化率(r=0.45,P=0.02)也呈正相关,其他抗体的变化与治疗开始后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均无明显关系(P>0.05),而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月抗体的变化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免疫抑制剂对系统副肿瘤周围神经综合征患者的抗体定量滴度及NDS、NSS症状评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与治疗结束后的长期作用无明显关系.

  • 血清YKL-40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作者:刘欣;牛慧敏;张明明;于明月;高丽

    目的 探讨血清YKL-40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超声科首次发现有颈动脉斑块者575例为研究组,以同期无动脉斑块者500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判断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并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YKL-40蛋白、血脂、炎性因子TNF-α、hsCRP、IL-6等指标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均<0.05);②研究组的IL-6、TNF-α、hsCRP、Lp-PLA2、YKL-40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按SMI分级将研究组患者分为4组,4组患者的YKL-40蛋白、Ⅱ-6、TNF-α、hsCRP、Lp-PLA2、血脂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④YKL-40蛋白与炎性因子及血脂指标水平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 血清YKL-40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YKL-40蛋白水平对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有益.

  • 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血凝状态的变化

    作者:李舟文;许云耀;申梅;钟锋;谢彦鹏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凝血与纤溶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PIT、FIB、D二聚体、hs-CRP、IL-6、TNF-α、PAgT等指标水平,并与100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凝血功能中APTT值明显缩短,FIB值和D-二聚体值明显增大,炎症因子中IL-6值、hs-CRP和TNF-α值明显升高,PAgT值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重度脑梗死组与中度和轻度脑梗死组比较,中度脑梗死组与轻度脑梗死组比较,各项检查值均明显改变(P<0.05).采用多联指标分析,四项检测指标联合和五联项检测指标联合进行急性脑梗死预测与诊断,其灵敏性(100%,97%)、特异性(98%,100%)、阳性预测值(98%,100%)和阴性预测值(100%,97%)较理想.结论 检测APTT值、FIB值、D二聚体值、IL-6值、hs-CRP、TNF-α值和PAgT值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通心络与脑心通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红娟

    目的 比较通心络和脑心通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胶囊,脑心通组给予脑心通胶囊;3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治疗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疗效采用积分表示,主要观察指标有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结果 通心络组的总有效率为93.1%,痊愈17例;脑心通组的总有效率为89.7%,痊愈11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治愈6例.3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无论是通心络还是脑心通,其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通心络的治愈率优于脑心通(P<0.05).结论 与脑心通比较,通心络胶囊可以更好地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提高治愈率.

  • Pentraxin-3的表达在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国英;伏尹;徐国锋;任碧琼

    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HS)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具有较高病死率和不良预后率特征,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药物治疗方法.PTX3 (Pentraxin-3)是正五聚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细胞等均可分泌PTX3,能反映血管的炎症状态,并与神经和血管再生有关,对脑卒中起功能性修复作用,可能成为治疗HS的新靶点.

    关键词: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研究进展

    作者:王明秋;肖兴军;朱冬梅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是目前第四大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20 000[1],据统计LGMD2型的基因携带率为1/72[2].其作为一大组肌肉疾病,根据遗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 1型)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 2型),其中LGMD2型更为常见,占LGMD的90%,目前可分为25个亚型(2A~2Y)[3-s].由于其临床表现和遗传模式具有高度异质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就近几年其各种亚型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颈部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

    作者:郭同利;李光勤;王瀚

    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指颈部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流入其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继而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主要为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和椎动脉夹层(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D)[1].CAD占45岁以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10%~25 %[2].它是没有传统血管危险因素的年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个重要和常见的原因之一[3].血栓可以在动脉撕裂的地方形成,在夹层部位形成的血栓栓塞在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4],其年发病率为2.6~3/10万人,然而其发病率可能被低估,因为大多数研究并未纳入无症状的患者[5-6].在病因学上CAD分为自发性和创伤性两大类,以前者常见.另外,CAD与遗传、获得性因素以及解剖学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尽早的识别和诊断是避免并发症及防止长期残疾的关键[6].目前,对于优先采用抗凝药物治疗还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溶栓治疗的安全性、血管内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时机及疗效仍未定论.本研究重点就CAD的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周勇;孙伟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概括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早期认知损伤的专业术语.随着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及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调查研究越来越多,VaMCI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有关VaMCI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各种筛查方案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其临床诊断水平,并且VaMCI人群早期认知损伤程度可能轻微,容易被临床工作者和患者自身所忽视.当随着认知功能的恶化,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甚至终发展为VaD,才被得到重视.因此,制订确切的VaMCI的诊断标准和筛查方案显得至关重要,这样就能够早期诊断,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延缓患者认知功能的衰退及精神和行为症状的进展,避免其发展为痴呆.

    关键词:
  • 进展性脑桥梗死的发病机制、影像学分析和治疗现状

    作者:王萍;杨春晓

    脑卒中是我国头号致死原因.其中脑桥梗死占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7%,占后循环供血区梗死的15%[1].急性脑血管病一般在72 h内因梗死区神经功能破坏或由于全身性因素等易导致神经功能早期恶化[2].症状进展性加重的发生率约20%~50%,且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3].临床上由于脑桥梗死供血血管的特点,普通磁共振成像在预测其进展加重方面意义不大.目前国内外有关脑桥梗死进展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着重对脑桥梗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予以阐述,增加临床对进展性脑桥梗死的认识.

    关键词:
  • 山豆根中毒致豆状核、小脑齿状核损害1例报道

    作者:屈涛;周军

    中草药的毒素组成十分复杂,在人体内变化多端,毒理不明,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和实施治疗.山豆根系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即广豆根、小黄连,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煎服或磨汁服,亦可外用,超剂量使用可致中毒.本科于2016年8月收治山豆根药物中毒1例,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对山豆根中毒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关键词:
  • 1例CHRNA4突变夜间发作性额叶癫痫及文献回顾

    作者:秦娜;于修贤;王乐;葛英为;陈璇;邓艳春

    夜间发作性额叶癫痫(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NFLE)是以夜间丛集性短暂运动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的癫痫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约70%,亦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夜间发作性额叶癫痫(autosomal dominant 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ADNFLE).儿童起病,成年后持续存在,神经系统及影像学检查多正常.还有一部分呈散发存在.1995年确定致病基因为CHRNA4,是人类特发性癫痫综合征中第1个被报道的.目前关于该基因与本病相关诊断的报道仍很有限,现报道1例如下:

    关键词:
卒中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