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졸중여신경질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0478
  • 国内刊号: 42-140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张兆辉 曾庆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Kleine-Levin综合征

    作者:饶立;李涛;李承晏

    目的 报道1例Kleine-Levine综合征,探讨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1例周期性发作性嗜睡的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嗜睡、精神行为异常,MRI见左侧丘脑类圆形长T2信号影.结论 Kleine-Levin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周期性发作的嗜睡和精神行为异常,丘脑功能失调是Kleine-Levin综合征一个可能的发病机制,MRI见丘脑上有病灶时对诊断本病具有提示意义.

  • 奥拉西坦+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宝林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应用奥拉西坦4 g+0.9%NaCI溶液250 ml,静滴,1次/d,尼莫同30 mg口服,3次/d,12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0.75 g+0.9%NaCI溶液250 ml,1次/d,静滴,脑复康0.8 g,口服,3次/d,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 2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差异显著(P<0.01);2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 烟雾病的MSCTA分析研究

    作者:王立莎;朱磊;张悦;邱张旻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烟雾病的理解和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30例证实为烟雾病患者MSCTA影片(包括原始轴位影片、VR、MIP、MPR后处理影片),结合脑血管造影结果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系统狭窄及闭塞,单侧者10例,双侧者20例;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者9例;大脑后动脉及颈外动脉系统侧支循环形成20例;合并动脉瘤者11例.所有病例均可见异常血管网,部分患者行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烟雾病为脑底动脉进行性狭窄、闭塞及广泛侧支循环形成的疾病,它不仅累及颈内动脉系统,还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MSCTA可代替DSA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VEGF介导PI3/K信号通路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漪;陈嬿;邬剑军;蒋雨平;董强

    目的 建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氨基酸损伤的模型,以研究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干预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抑制剂对其活力及PI3/K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并建立对照组、VEGF组、谷氨酸(Glutamate,Glu)组及PI3/K组,通过MTT法检测各组运动神经元活力,观察各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数量,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及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PI3/K的表达水平.结果 筛选出适宜建立兴奋性氨基酸损伤模型的Glu浓度为5 umol/ml.在Glu干预下VEGF 0.1 ug/ml组的细胞活力较VEGF 1 ug/ml组显著降低(P<0.05);VEGF 1 ug/ml加PI3/K组的细胞活力较VEGF 1 ug/ml组显著降低(P<0.05);通过免疫荧光法及ELISA法检测运动神经元的PI3/K表达时也有相似的发现.结论 VEGF可改善由Glu所造成的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增加损伤神经元PI3/K的表达,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通过LY294002抑制VEGF增加细胞PI3/K表达的作用,推测VEGF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通过PI3/K信号通路完成.

  • ABCD2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和颈部血管超声对TIA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

    作者:张法忠;马云香;王丰红;王海霞

    目的 分析ABCD2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和颈部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126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TCD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资料.按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计算TIA 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126例TIA患者7 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26例,占20.6%.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5).TIA后7 d 脑供血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较脑供血动脉狭窄<50%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ABCD2评分≥4分、脑供血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 d脑梗死发生率为33.8%,与ABCD2评分≥4分、脑供血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7%)比较,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预测7 d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准确性较高,进一步结合经颅多普勒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脑出血后高血糖血肿周围脑组织ATP与NO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小蓉;吴勇;陈娅;张琼桂;李小刚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NO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单纯脑出血组(PCH)、脑出血后高血糖组,脑出血后后高血糖组又分为2 g/kg(2G组)和4g/kg(4G组)注射葡萄糖组,并观察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6 h血糖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14 d血肿周围脑组织NO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变化.结果 与SO组比较,脑出血3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O含量升高,ATP含量降低(P<0.05);与PCH组比较,2G组和4G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NO含量明显升高(P<0.05),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以4G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脑出血后高血糖可能通过NO的毒性作用加重能量代谢障碍,而加重脑损伤.

  • 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与CT征象分析

    作者:谭莉;袁波;刘秋庭;王清勇;黄晓松;龙先瑜

    目的 探讨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与CT征象特征.方法 分析20例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具有特点的CT征象.结果 20例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瘫痪19例(95%),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18例(90%),有意识障碍17例(85%).CT征象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5例(25例),豆状核境界模糊2例(10%),岛皮质境界不清1例(5%),早期低密度改变2例(10%),脑沟变浅或消失4例(20%),梗死区点状出血1例(5%).结论 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突出,多具有CT征象.

  • 27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血部位与动脉瘤部位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萍;潘邓记;田代实;李倩;梅翠红;陈黛琪;骆翔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积血部位与动脉瘤部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了解积血部位与动脉瘤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70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86例,大脑前动脉瘤19例,头颅CT均显示前纵裂积血;脉络膜前动脉瘤40例,后交通动脉瘤82例,多数在CT上显示广泛鞍上池积血,病变同侧积血多于对侧;大脑中动脉瘤32例,CT多显示病变同侧外侧裂积血;后循环动脉瘤11例,头颅CT多见鞍上池及脑室系统积血;出血量较大时,除具备上述特征外,积血部位更广泛,特异性相对较小.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积血部位与动脉瘤部位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根据头颅CT所示积血部位可初步判断动脉瘤的部位,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时血管检查顺序的选择及治疗方法的预估有重要价值.

  • 脂质沉积性肌病(附1例报道)

    作者:王嘉慧;李涛;李承晏;王国瑾

    目的 报道1例临床上少见的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例LSM患者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实验室检查、及肌肉活检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对运动不耐受;肌电图示肌源性损伤;血清肌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肉活检显示肌纤维内有大量脂滴沉积.予低脂、高肉毒碱饮食,肾上腺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辅酶Q10等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LSM是一种以肌无力和运动易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脂质代谢障碍性肌病,诊断需依赖症状、体征、肌酶、肉毒碱检查和肌电图、肌活检等综合评价.其中肌活检发现肌纤维内脂质沉积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和指标.肾上腺皮质激素、肉毒碱、维生素、及含有丰富肉毒碱食物等综合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效.

  • 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

    作者:邓可;肖志杰;黎肖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及rs120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5例脑梗死患者和12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 CRP、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rs 1205 基因多态性;患者入院后立即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其进行神经功能测评.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rs1205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脑梗死患者的h-s CRP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均<0.05),但rs1205与脑梗死病情无关联.结论 h-s CR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相关.rs120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无关联.

  • 头颅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小军;于建刚;孙敏;徐红;刘文鹏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行无创性CTA检查,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动脉瘤诊断中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结果 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DSA、CTA及手术所见,共发现66个动脉瘤,CTA发现66个动脉瘤中的63个,CTA敏感性达95%,DSA发现65个,有一个漏诊,而且是CTA所见的动脉瘤,CTA显示动脉瘤大小、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等方面优势明显.结论 DSA虽然是目前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但CTA也是诊断动脉瘤的一种快速、安全、敏感性较高的方法.

  • 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作者:熊小平;李渝;王荣耀;闵丽;蒋仲奎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本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3例患者行ABCD2评分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月,了解其脑梗死的发生情况,评估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对TIA患者的诊断作用.结果 TIA患者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95±0.16)mm,随访1月后TIA患者发生脑梗死有17例(19%),无脑梗死TIA患者与有脑梗死TIA患者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显著差异(χ2=3.95,P<0.05).ABCD2评分曲线下面积(95%CI)为0.776(0.639~0.913);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曲线下面积(95%CI)为0.710(0.571~0.850).结论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为TIA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且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程度可能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 缺氧/复氧后星形胶质细胞AQP5表达的变化及亚低温的干预效应

    作者:刘君;董瑞国;李晓宾;张冠群;崔晓

    目的 观察缺氧/复氧条件下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变化以及亚低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生24 h内的SD大鼠,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常温组及亚低温组.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37℃及32℃时,缺氧/复氧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作为细胞受损指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各个时间点 AQP5的表达变化及亚低温的干预效果.结果 (1)缺氧4、8 h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可见活化逐渐明显,而亚低温干预的细胞形态及细胞存活力变化均较相应的常温组明显减轻;(2)缺氧及复氧早期AQP5的表达水平降低,复氧后6 h随着时间延长AQP5表达明显增多,在复氧≤8 h常温组及亚低温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复氧后10、12 h AQP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3)在复氧后各时间点亚低温组AQP5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或0.01).结论 亚低温可以减轻缺氧/复氧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通过降低AQP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亚低温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之一.

  • 神经内科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

    作者:倪厚杰

    脑出血(IC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而且致残率较高[1].因此如何有效治疗ICH,大限度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NGF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Levi-Montalcini在小鼠肉瘤细胞内发现的第一个神经营养因子[2].它是一种由α、β及γ3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复合物,分子量为140000左右,是一类由神经元、神经支配的靶组织或胶质细胞产生的,能促进中枢和外周神经分化、生长和存活的活性蛋白质, 它们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3].

  •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罗筱;曾文双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并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Zhang ZX等研究发现55岁以上的中国人PD患病率为1.07%,65岁以上患病率为1.67%\[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D不仅表现为运动障碍,还有不同程度认知损害.部分PD患者有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提示在认知功能和痴呆之间可能存在过渡状态,即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 骨保护素与脑血管疾病

    作者:赵学廉;吴雪松;徐阳;储照虎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共同构成骨保护素系统.该系统在破骨细胞分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在免疫系统的多种细胞相互作用方面起调节作用,可调节血管细胞的存活、骨化及血管壁炎症反应,与动脉硬化性疾病关系密切.尤其近年来,发现其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 干燥综合征脊髓病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池英;张强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月,右侧肢体无力4 d伴小便潴留"入院.于入院前无诱因缓慢出现左侧肢体乏力,但可以行走,左手可持物.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并给予相应治疗,肢体无力无缓解.2月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同时出现小便潴留.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颅神经检查无异常,颈软,右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低,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膝反射弱,左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高,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活跃,双侧克氏征阴性.

  •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闫海燕;袁栋才;张凤春;周娜;吴睿

    脑卒中是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后期经常出现并发症,其中卒中后抑郁(PSD)是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可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也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分析了卒中后抑郁(PSD)发病率和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成铭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ea,NMO)是视神经和脊髓先后或同时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视神经和脊髓是主要侵犯目标,又称Devic病或Devic综合征.随着对NMO的认识逐渐深入,明确NMO是一个独立疾病,而不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分型.本研究就血清尿酸水平与MS、NMO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廖琦;常红升;刘蓉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motorneuropathy,MMN)是一种少见的周围神经病,病因不清,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临床以周围运动神经受累为主,表现为慢性、非对称性远端肢体无力、感觉正常、肌电图示运动传导阻滞或部分阻滞,常伴有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滴度升高,对免疫抑制治疗有良好反应.临床常需与运动神经元病(MND)、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等进行鉴别,作者结合1例MMN患者以及文献资料复习,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电生理进行讨论.

  •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5例分析

    作者:杨琴;李悦;陈博;林婧;卜碧涛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主要以外分泌腺炎性细胞浸润及破坏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常见症状是口、眼干燥,可至多器官受损而出现多变的临床表现.部分干燥综合征患者可有神经系统受累,报道的患病率从20%-60%不等,其中以周围神经损害多见,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疾病发病率低.本文报告我科近年来以神经肌肉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病例5例,总结经验,提高早期临床识别率.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

    作者:宛丰;吕衍文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也是影响患者功能康复和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因而日渐受到重视.目前,针对脑卒中后抑郁主要采用中医药针灸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及患者的依从性不好,疗效受到限制.

卒中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