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761
  • 国内刊号: 34-114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1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严重肝损伤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仲悦;温建庭

    目的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年内收治的60例严重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肝损伤54例治愈 ,6例术中死亡.3例死于全肝碎裂大出血,1例死于右肝碎裂大出血,1例死于肝后下腔静脉损伤,1例死于合并腹内多脏器损伤大出血.结论缩短手术前时间,良好的术野暴露,选取合理术式,腹腔血的回输,是提高严重肝损伤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肝外伤 治疗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保红平;方登华;高瑞岗;李奎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 ectomy,LC)术后胆漏的诊治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1991年3月~ 2001年5月9 267例LC术后发生胆漏31例(0.33% )的原因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全部治愈,18例经过非手术治疗, 占58%,13例行再次腹腔镜探查或开腹探查手术,占42%.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适应证,沿胆囊壶腹向下分离,仔细辨别Calot三角解剖结构,采取顺行和(或)逆行结合、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是预防胆漏等并发症的关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对策及预防

    作者:赵国发;王殿臣;何国林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的处理对策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 210例LC的临床资料.并总结了LC术中各类型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结果 1 210例LC中70例发生术中较多量出血,均及时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继发出血.结论注重LC术中出血的处理及预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的病因分析和防治

    作者:杨翔;贺强;邱繁荣;陈大志;郎韧;郑义;李宁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发生胆汁淤积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1年5月本院实施的22例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肝脏移植术后发生胆汁淤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发生胆汁淤积的病因包括:术后早期肝内胆汁淤积45%(n=10),急性排斥反应62%(n=18),胆道并发症55%(n= 12),血管并发症45%(n=10),感染并发症86%(n=19),药物毒性反应36%(n=8)以及原发病复发23%(n=5).结论肝脏移植术后胆汁淤积的病因较多而复杂,各种因素常同时并存或相继出现,故临床上出现胆汁淤积应首先进行病因鉴别.其中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胆道并发症是术后发生胆汁淤积的主要因素,血管并发症所致的胆汁淤积必须重视,尤其是肝脏流出道梗阻是一种容易忽视的原因.此外感染与胆汁淤积有明显相关性,其中CMV感染必须早期防治.对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 小儿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刘远梅;肖现民

    目的探讨小儿肝外伤非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通过对28例小儿肝外伤血流力学及影像学的追踪观察,对其进行非手术治疗,其中肝包膜下血肿16例(5 7.1%),肝破裂实质内血肿12例(42.9%);主要治疗措施是输血、止血,平均输血量22 ml/kg .结果:治愈26例(92.9%),中转手术2例.结论:根据小儿生理、解剖特点,大部分小儿肝外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

  • 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的诊治体会(附18例报告)

    作者:吴金术;朱朝庚;易为民;毛先海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对12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前瞻性研究,术前经B超及CT检查,糖抗原CA19-9、CA125、CA5 0的测定,术中对可疑组织均行活检.对诊断为并有胆管癌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发现胆管癌18例,对其确诊率达100%;手术根治率6 1%.结论 B超及CT结合CA19-9有利于早期发现胆管结石并胆管癌,改善其治疗效果.

  • 生长抑素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先亭;孙立臣;曹宗献;宋占文;许政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八肽(又称Octreotide奥曲肽,商品名善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抑制胰液的分泌、预防和治疗胰瘘的作用.方法对照组:1 990年1月至1995年4月收治的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未应用生长抑素八肽;实验组:1 995年5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八肽0.1 mg, 每8 h皮下注射一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Child术式.结果对照组术后胰液分泌为235.53±111.77 ml/d,实验组术后胰液分泌为133.09±112.35 ml/d ,实验组术后胰液分泌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对照组术后发生胰瘘4例,未应用善宁治疗,死亡3例.实验组术后发生胰瘘3例,常规应用善宁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善宁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抑制胰液分泌、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和治疗胰瘘疗效可靠,能够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术中胆道造影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附1042例报告)

    作者:焦成文;蔡珍福;皋岚雅;王坚;凌建新;余为平;周玉坤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 020例,按相对胆管探查指征标准,施行1 042例术中胆道造影:胆囊切除前经胆囊管造影、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造影及穿刺胆(肝)总管造影等三种.结果发现病变119例,其中胆管结石113例,胆管变异4例, 肝门部肿瘤2例.造影阳性率11.4%.结论术中胆道造影能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提供胆道解剖学依据、预防并及时发现胆道损伤,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有重要作用.

  • 原发性肝癌P73、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大刚;孙诚谊;刘兴贵;左石;李大中;钟愉

    目的了解P73在原发性肝癌中是否有表达,以及P53与P 73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 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表达结果与Edmondson肝癌分级的关系.结果 16例(51.6%) 肝癌组织突变型P53为阳性,而P73无1例阳性.P53的表达情况与Edmondson分级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突变型P53阳性肝癌患者比阴性患者有更差的预后.P73 在肝癌组织中不表达.

  • 183例肝外胆管癌外科诊治分析

    作者:朱化刚;孟翔凌;耿小平

    目的了解肝外胆管癌诊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1983年1月至 2000年1月间收治的肝外胆管癌患者资料.结果 183例肝外胆管癌病例中,入院前50%患者病程在 40 d以上,44.3%患者曾发生误诊或漏诊;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减状性手术和探查性手术的比例分别为29.5%、2.2%、49.6%和18.7%;全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6.5% . 结论肝外胆管癌诊治中存在术前误诊或漏诊率较高、肿瘤切除率较低和手术治疗不规范等问题,应重视加强对肝外胆管癌危人群的检查和肝外胆管癌的规范化外科治疗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亚光;宋波;严琦敏;李阳;张文福

    目的探讨急症急性胰腺炎(SAP)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10月~2000年12月本院收治经外科治疗SAP术后发生消化道大出血16例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SAP术后发生消化道大出血16例,(其中胆源性胰腺炎9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7例;合并胰腺脓肿,脓毒血症死亡1例;余治愈.结论老年SAP尤其是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胃粘膜病变,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早期采用胃粘膜保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胰腺炎 消化道出血
  • 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王炳煌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年间54 5例梗黄术后并发症状况和防治消化道出血的经验.结果 545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少量出血占 29.5%(161/545),大出血5.3%(29/545),死亡1.7%(9/545).1989年以前并发少量出血占36% (102/284),大量出血占6.7%(19/284)、死亡2.5%(7/284).1990年后采取了有力的防治措施,明显减少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2.6%(59/216)、3.8%(10/261)、0.8%(2/261) 结论梗黄术后并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性消化道粘膜病变 .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充足供氧,术后加强抗感染和抑制胃酸等措施可以减少发生率和病死率.

  • 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前清;潘华;胡俊川

    目的进一步提高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胰腺损伤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胰腺损伤仅3例 (7%),40例(93%)为多发伤或多脏器伤,3 9例(90.7%)入院时已有明显的腹腔内大出血休克或空腔脏器穿孔的腹膜炎体征.术前确诊仅 4例(9.3%),术中漏诊2例;术后死亡4例(9.3%),非胰腺损伤死亡3例,因漏诊再次手术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胰瘘5例中漏诊所致2例.结论病史和查体是诊断胰腺损伤的基础,剖腹探查是诊断胰腺损伤的首要可靠方法;早期诊断,避免漏诊,合理的术式,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胰腺损伤 诊断 治疗
  •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与胆囊切除术关系的研究

    作者:孔静;吴硕东;金俊哲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再发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本院普外科行手术或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93例,调查所有患者既往行胆囊切除术的情况,计算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为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总管结石的比例.结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总管结石患者31例,占16.1% ,其性别、年龄分布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相比无差别,行胆囊切除术与再发胆总管结石的平均时间间隔为8.1±6.3年.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总管结石为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 ,再发胆总管结石的发生除了可能与手术本身相关外,更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时既已存在的成石条件有关.

  • 肝癌切除加免疫化疗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作者:周伟平;吴孟超;陈汉;姚晓平;杨甲梅

    目的观察肝癌切除免疫化疗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21例患者分成4组:手术组(OP),手术加化疗组(OC),手术加免疫治疗组(OI),手术加免疫化疗组(OIC),化疗经肝动脉及门静脉途径;免疫治疗采用LAK细胞及白介素-Ⅱ.结果 4组 3年复发率分别为76.7%、55.6%、45.2%、36.4%.OI组及OIC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OP组.结论术后免疫化疗有助于降低肝癌复发率.

    关键词: 肝癌 免疫化疗 复发
  • 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作者:潘万能;毛盛名;李荣祥;李金龙;周颖;李劲;何平;陈勇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管栓塞化疗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9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向肝动脉、门静脉植入皮下埋藏式投药泵,术中即开始经肝动脉投药泵栓塞化疗,术后7~10 d在X线监测下经门静脉投药泵栓塞化疗,以后定期经两投药泵栓塞化疗,术后观AFP的变化、Bus或 CT检查并与同期3次以上的32例HACE进行比较.结果双栓化疗组17 例术后1月AFP均下降、3 月下降为正常8例,84.2%的肿瘤缩小,6月、9月、12月、24月生存率分别为89.5%、78.9%、 68.4%、31.6%,中位生存期17.1月,其中2例进行了二期手术切除.HACE组术后1月AFP下降1 0例、3月后下降21例,46.9%的肿瘤缩小,6月、9月、12月、24月生存率分别为71.9%、53.1 %、31.3%,中位生存期11.2月、12月、24月生存率组间比较P<0.0 1;两组均无异位栓塞. 结论皮下埋藏式投药泵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化疗术后给药途径简单、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 冷循环射频固化治疗肝癌(附51例临床报告)

    作者:仇毓东;张炜炜;吴亚夫;孔文韬;周铁;丁义涛

    目的探讨运用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的技术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肝癌患者(44例原发性肝癌、7例转移性肝癌),采用冷循环电极,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后行RF治疗36例,经腹腔镜行射频治疗8例,开腹手术中射频治疗7例.结果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个月后在经CT随访的患者中,有7例病灶已完全坏死,血AFP降至正常,22例病灶得到了控制,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冷循环射频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的肝癌介入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 胰腺癌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华宇明;虞先浚;傅德良;陈炜;倪泉兴;张延龄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的表达 ,寻找对胰腺癌诊断与随访的有价值血清肿瘤标记物.方法采用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92例胰腺癌患者的血清AFP、CEA、CA50、CA15-3、CA19-9、CA72-4、CA125和CA242共8种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并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70例和良性疾病患者73例作对照,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 8种肿瘤标记物中CA19-9、CA242、CA50和CA125对胰腺癌诊断的相对价值较高,尤以 CA19-9的诊断价值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和81.3%,平行法联合检测提高灵敏度至90.2%,系列法联合检测提高特异度93.5%,25例获手术切除者术后监测上述四项指标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CA19-9、CA242、CA50和CA125的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随访是有价值的,联合检测可以增加检测效率.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LI/ARDS24例临床分析

    作者:昝建宝;张亚铭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证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 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并发的24例ALI/ARDS患者.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LI/ARDS的发病率高达85.7%,20例为ALI,4例为ARDS,均治愈.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急性反应期,应反复测定血气分析,不应拘泥于动脉氧分压数值,当氧合指数(PaO2/FiO2)≤3 00 mmHg,可早期证断出ALI,经积极处理,可避免向ARDS转化.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引流治疗

    作者:曹立瀛;陈宝丽;刘四清;王保强;屈平喜

    目的探讨内镜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人121例,其中45例行内镜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76例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条件、术后胆红素下降速度、医疗费用、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反流性胆管炎及生存时间的变化. 结果内支撑管引流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近期并发症,而胆红素下降速度、反流性胆和炎的发生率及生存时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内镜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具有病源选择广、微创安全、经济实用的优点.

  • 胆总管十二指肠大吻合口治疗胆石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钟立新;仇毓东;王兆同;唐晓霞

    自1987年以来本院进行吻合口直径在2 cm以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7 9例,其中58例得到1~13年随访,现将疗效的随访观察分析如下.

  • 胆道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和预防(附16例报告)

    作者:兰乃祥;王智翔

    胆道术后近期再手术是指胆道系统疾病手术治疗之后,为了处理胆道同一病变或其并发症而对胆道系统在12周之内进行的再一次手术干预,而不管这次手术是计划之内还是意料之外的[1 ].本院1992年10月~2000年10月共完成胆道手术3 800例,近期再手术16例,为吸取教训,本文对16例胆道近期再手术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道 并发症
  • 105例肝部分切除术体会

    作者:周强;杨家全;杨洁;周厚清;聂继光;蔺兵虎;赵旭

    1991年1月~1999年4月本院对105例患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严重肝损伤、肝结核病、慢性肝脓肿的患者作肝脏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切除术 适应证
  • 胆源性胰腺炎围手术期胰胆管的监测及并发症处理

    作者:张晓国;杨体雄;曹军

    胆源性胰腺炎或伴有胰胆管梗阻,一旦确诊,急诊或早期手术,已为人们所公认[1].但围手术期对胰胆管的监测及并发症的处理甚为重要,稍有疏忽或认识不足,易促使胰腺及胰周继发性感染,使得病情加重或"反弹"而转向重型化,甚至危及生命.1985年1月至2001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78例,围手术期加强了对胰胆管的监测,及对并发症的处理,提高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断流术后并发食管、胃瘘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

    作者:鞠新华;魏林;张激扬;杨晓龙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外科较常见疾病. 断流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本院外科在过去6年中收治断流术后并发食管、胃瘘4例,其中2例为外院手术后转入本院.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并发症
  • 158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偰利宇;黄建强;金银慧;庞瑞麟;李红芬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 bolization ,TACE)在全球广泛应用,疗效已得到了充分地肯定[1~4].但是,肝癌TACE后的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预后[5].作者报告158例肝癌TACE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介绍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 肝细胞 栓塞 并发症
  • 捆绑式胰肠吻合在胰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符国珍;冯远德;吕明

    本科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应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新方法,用于12例胰腺手术患者中,无胰瘘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肝包虫破溃并发胆道包虫的诊治(附8例分析)

    作者:达夫拉

    本院自1976年至今共收治肝包虫病1 03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囊肿自破溃入胆道并发胆道包虫病共8例,占0.78%(8/1 032).此类患者临床上并多见且术前难以明确诊断,误诊率极高,本组8例亦均误诊.本院地处包虫病多发区,为了进一步了解本病特性,提高诊治水平结合临床经验对其提出讨论.

    关键词: 肝包虫 急腹症
  • 高位胆道外科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周宁新

    高位胆道应指肝门部胆管为主的解剖范围,从外科学角度相对于低位胆道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复杂,加之肝门部胆管深入肝实质内,外伤性高位胆管损害十分罕见,却多以手术中误伤或处理不当所致;并且在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中高位胆管务后的麻烦与恶果往往比预计的更严重更持久.因而,多年来在胆道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中常被视作为一个难以认清的"陷井"[1,2].

    关键词: 并发症 胆道
  • 做好小儿肝叶切除术预防手术并发症

    作者:耿小平

    小儿肝脏肿瘤以恶性肿瘤为多,约占70%.据统计美国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6/百万, 其中肝母细胞瘤为0.9/百万,肝细胞癌为0.7/百万.随着肝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小儿肝脏肿瘤的切除率已从早期的40%左右上升60%,而术后5年生存率也提高至30%.这些结果大大改变了以前对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疗效悲观的态度, 积极的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综合治疗是现今的主要原则.由于小儿有其固有的特点,作好小儿肝切除术与成人肝外科有所不同,掌握其特点,精准的手术技术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做好小儿肝切除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要点.

  • 胆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石景森;杜立学

    胆道手术并发症与胆道疾病类型,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关系甚为密切 ,随着影像学等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总体上并发症发生率在下降.在胆道外科迈向微创时代之时,手术后并发症的变迁与防治依然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课题.

  • 胆肠内引流术防返流问题的探讨

    作者:丁思勤;耿智敏;马清涌;刘效恭

    自1882年Winiwarter首次[1]报道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梗阻以来,100多年来胆肠内引流的术式和径路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至今尚无一种理想的术式.胆肠内引流术后由于失去了胆道出口处的括约肌功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肠胆返流, 严重者可引起返流性胆管炎反复发作,需再次手术治疗.胆肠内引流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这可能与原发病变的复杂程度及狭窄是否解除、病灶是否切除及结石取净程度等技术因素有关.因此评价各种胆肠内引流术的远期效果,尚难以简单地横向对比,需结合病情全面考虑.但不论返流发生率的高与低,预防其发生仍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防返流作用机理及现行常用的胆肠内引流术防返流措施作一综述及评价.

    关键词: 胆管肠吻合术
  • 以布加氏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癌3例

    作者:王锦波;汪中波

    肝癌患者早期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时多数已属中晚期患者,肿瘤浸润至肝静脉或门静脉时,少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出现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现报告3例以布加氏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 胆道术后重症胰腺炎误诊为腹腔内异物1例

    作者:谢敖文;梁劲松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因上腹部疼痛伴黄疸7 d入院.既往体健 ,无特殊病史.B超示:胆道蛔虫,胆管炎.经抗炎,驱蛔治疗,腹痛消失,但黄疸无消退 ,且诉腹胀难忍.复查彩超示:胆总管下段8 mm×5 mm结石.于2000年9月30日急诊行胆囊切除 ,胆总管探查及奥狄氏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术中探查胰腺质稍硬.术后第8 d,患者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5~39℃,不规则热型),伴有腹胀.查体:心率100次/ min,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手术切口已愈.全腹无明确压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亢;左侧睾丸肿大,阴囊红肿积液; 肛查无异常;T管引流出清亮胆汁,量约300ml/ d.血常规:WBC 25.5×109/L,NEU 90 . 3%;粪常规:粘液(++),隐血(+++);阴囊穿刺液常规;李凡他试验(+).RBC(++),WBC(+++ );B超及盆腔CT示膀胱直肠窝少量积液.经抗炎治疗睾丸肿大消退,而发热及腹胀无改善.术后20 d患者突发高热,寒颤,腹平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左腹不规则密影,疑腹腔内异物.遂以腹腔镜探查,腹腔见网膜囊内大量坏死组织积聚,始诊断为重症胰腺炎(SAP)并坏死组织感染 ,开腹行坏死组织消除及引流术,术中证实X线下密影为结肠系膜孪缩纤维硬块.术后患者相继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腹膜后残余脓肿,结肠瘘等,经治疗患者于2001年3月痊愈出院.出院前CT示肝内胆管积气,胰周无积液.

  • 胆囊壁异位肝组织1例

    作者:宗明;汤朝晖;傅晓辉

    患者,女,56岁,反复右上腹隐痛10年入院,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于2001年5月11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在胆囊体部游离面有一长条组织 ,约为0.5 cm×2.5 cm,外观类似肝组织,与肝脏不相连.腹腔镜下顺行切除胆囊,手术顺利 ,标本送病理,术后恢复好,3 d出院.术后病理报告:胆囊壁附着生长组织为基本正常肝组织,细胞无异型,汇管区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后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壁异位肝组织.讨论:异位肝组织多位于肝脏邻近部位,如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右膈上等,也可位于胆囊表面,但十分罕见,本院自建院以来仅有本例出现此情况.肝脏、胆囊均为肝憩室发育而来, 因此容易理解,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肝组织可能出现于胆囊壁.根据病理切片可知异位肝组织结构正常,但其胆汁分泌的走向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直接汇入胆囊内 ,也可能直接入血.对于手术及预后并无影响.

  • 成人肝脏错构瘤1例

    作者:何晓军;张希东;彭冀

    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2年,以"结石性胆囊炎" 于2000年 3月20日入院.查体: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无腹水征及双下肢浮肿.SGPT正常,HbsAg(-),AFP(-),A/G=1.56,凝血酶原时间正常.B超检查:胆囊内可见1.2 cm结石影,肝左叶包膜下可见2.8 cm×2.2 cm大小,边界清晰的异常回声区,其内血流丰富.CT增强扫描:肝左叶病灶呈完全性延迟强化,外周呈"包膜样"强化.99m Tc肝血池扫描.2 h后肝左叶病灶血池无填充.术前诊断:1.肝良性占位病变;2.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术中见:肝脏Ⅲ段靠近边缘直径约3.0 cm×2.5 cm大小肿物,边界清楚, 质地中等,表面略呈灰白色,距其边缘3 cm行局部切除,并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肝单结节性增生伴胆管错构瘤.出院诊断:1.肝脏错构瘤;2.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 肝移植治疗肝癌:历史与现状

    作者:陈规划;杨扬

    自1963年Starzl施行首例肝癌肝移植(OLT)开始,围绕着肝癌是否适宜于肝移植治疗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三十多年来,肝癌从初作为肝移植的主要指征,而后被视为相对禁忌证,以致近年来经过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引起大家对肝癌肝移植问题的重新思考,对肝癌移植的认识也逐渐趋于理性和统一:合理选择病例,结合围手术期辅助治疗,肝癌肝移植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和较高的生活质量,但在完善辅助治疗,如何更有效控制术后肿瘤复发方面等问题上,仍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癌
  • 围肝门外科与手术并发症

    作者:黄志强

    肝胆外科手术中,技术上难点是在于对肝门部的处理,不论其是胆道疾病本身或是肝门部的组织结构,以及构成肝门的肝脏疾病的手术,常常成为手术处理中的关键点,也是手术并发症常发生的部位,因而是肝胆外科中的关键部位.此处所说的肝门,通常是指第一肝门而言,除非另加以说明.肝门部胆管病变如肝门部胆管炎症狭窄、肝内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狭窄,常影响肝管汇合部和其上方的肝管,还有胆道的再次手术问题,常常亦是由于对肝门部胆管的病变处理得不够充分.因而有必要将肝门部作为肝胆外科中的"特区",加以深入的研究和积累治疗经验.

  • 隐静脉腹腔吻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作者:

    1 方法11例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病人接受了隐静脉腹腔吻合术.术前经利尿剂治疗、低盐饮食3个月不能控制腹水,必需经常住院反复腹腔穿刺.11例病人均无肝性脑病征象,其中,肝功能Ch ild A级5例,B级6例.有凝血功能不良者术前给以Vit K和新鲜冰冻血浆.11例病人未发现有深静脉血栓,止血带试验和多普勒超声显示隐股静脉瓣膜完好.10例病人在全麻下手术, 1例68岁男性在局麻下手术.

  • 肝脏外科与分离技术

    作者:

    作者报告了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从1991年1月至2000年11月,共行870例肝切除术,分析总结了钳夹法钝性断肝和CUSA及高压螺旋式水刀切肝的结果.其中采用钝性分离断肝279例、CUSA切肝175例、水刀切肝137例,比较了3种方法的失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切肝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表明水刀在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断肝时间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根据肝断面的面积比较了3种技术的术中失血、输血等5项指标.结果见表1~5.

  • BQ123与L-arginine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姜永生;叶启发;陈卫民;郭晖;朱彤;姜汉英;夏穗生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BQ123或(和)L -arginine能否有效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基础上,对组织形态学、肝脏酶学、透明质酸、血浆内皮素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进行观测. 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肝酶、透明质酶、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增高,再灌注前使用BQ123或(和)L-arginine的肝脏,其组织结构及功能损伤均显著减轻.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肝脏微循环改善有关,若能在肝脏再灌注前使用BQ123或(和)L-arginine,可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 胆囊良恶性病变ki-67和p27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王仰坤;张敏;马乃绪;李涌;丁涛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中ki-67和p27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S-P)和原位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 )技术,对57例胆囊良、恶性病变进行检测.结果胆囊壁增厚者粘膜上皮部分或大部分脱失,形成代偿性区域性增生集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ki-67在慢性单纯性胆囊炎中阳性细胞数占5.1%,胆囊壁肥厚者占21.25%,二者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p27在慢性单纯性胆囊炎中阳性细胞数占9.4%,胆囊壁肥厚者45.2%,胆囊上皮癌变87. 1%,三者之间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细胞凋亡指数在慢性单纯性胆囊炎中出现较少,并且仅局限在粘膜表面上皮,胆囊壁肥厚者细胞凋亡指数增多,并呈灶性分布,在异型增生Ⅲ级和癌变的病例中细胞凋亡指数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多数病例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结果显示胆囊腺上皮增生、异型到癌变的过程中ki-67、p27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相关.结论胆囊壁肥厚是重要的癌前病变,胆囊壁肥厚或增厚的结节在1.5 cm以上应采取外科切除

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