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761
  • 国内刊号: 34-114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1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胆管囊肿术式选择与再手术

    作者:李宗狂;芮有臣;官莉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术式选择与再手术原因.方法对1980~1998年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囊肿91例及再手术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效果好,再手术率低;囊肿外引流效果差,再手术率高;囊肿内引流术效果亦差,再手术率较高.结论胆管囊肿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避免急诊手术;囊肿外引流术只能作为急救措施;囊肿内引流应弃用;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

  • 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杨占宇;韩本立;董家鸿;别平

    目的提高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减少因误诊导致的不必要手术及不当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984年5月~2000年2月间收治的36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实质占位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及外科治疗方式.结果炎性假瘤23例,局灶性脂肪变性4例,脂肪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各3例,结核球2例,错构瘤1例.瘤变直径0.9~20.0 cm,平均3.9 cm.36例患者除病变外肝脏均无硬变表现,AFP均为阴性,2例HBV标记物阳性.患者均接受病变切除术,4例炎性假瘤患者因误诊为肝癌在病变切除术后安置皮下植入式注药装置.29例患者获得随访0.84~14.3年(平均5.9年),2例死于心肺疾患,1例错构瘤患儿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26例患者无占位性病变复发.结论AFP、HBV阴性、无肝硬变是肝脏良性实质占位病变与肝癌鉴别的重要依据,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良性实质占位病变有优良疗效.

  • 经化疗泵植入术行肝动脉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作者:张丽丽;毕玉华;滕木俭;刘瑞鸣

    目的评价对无法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经化疗泵植入术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2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化疗泵植入术.术中及术后经泵注入肝动脉化疗药物,其中20例行碘油栓塞.术后观察病情变化,并定期复查AFP定量、B超或CT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81%患者术后2周~1月复查AFP明显下降,64%患者肿瘤缩小明显,术后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43%,尤以巨块型行栓塞者疗效好.结论化疗泵植入术与常规股动脉穿刺插管术比较具有安全可靠、选择性强、给药简便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是可行的,疗效是可靠的.

  • 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陈焕伟;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计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1999年12月~2000年11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7例.结果6例获得成功,1例术后死于脑出血.结论肝移植术后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受体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大量输血、术后高血压以及全身性感染有关,围手术期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控制高血压,防治感染,头颅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移植 脑出血
  • 原位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王国栋;陈规划;何晓顺;朱晓峰;傅茜;陆敏强;杨扬;黄洁夫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其处理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了48例原位肝移植术后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其可能原因,处理及对肝移植的影响.结果本组3例上消化道出血,均发生在术后2个月内.出血前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或感染等.2例伴有胆道出血,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死于再次溃疡大出血,1例痊愈.结论溃疡出血是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多次出血者预后不良.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伴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外科诊治体会

    作者:朱建国;林丰;庄辉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和综合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俩院1992年10月~1999年10月接受治疗的33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伴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6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防止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以及对并发症合理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 监测AFP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冷冻治疗中的价值初探

    作者:孙高斌;刘民生;陆文煜;解放军第

    目的探讨监测AFP变化在肝癌冷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1995年5月~1998年5月术前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其中冷冻治疗24例,观察冷冻治疗前后血清AFP的动态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冷冻治疗术后3d变化不明显,术后半月AFP值基本正常.结论AFP值的变化在肝癌冷冻治疗中有一定特征,检测AFP值变化可以对肝癌冷冻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作出判断.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选择性手术治疗

    作者:吴忠新;胡军;陆保林

    目的探讨有选择性采用手术治疗,对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疗效的作用.方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全身情况差,经短期积极纠正无明显改善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7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分甲乙两组统计:对甲组46例适度清创、引流、不灌洗;对乙组28例较彻底清创、引流加灌洗.结果治愈56例(75.7%),死亡18例(24.3%).甲组46例治愈37例(80.4%),死亡9例(19.6%);乙组28例治愈19例(67.9%),死亡9例(32.1%).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乙组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选择性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

    作者:刘自明;林琦远;向春华;严律南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对2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的术后病死率为6.5%.19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8.8)%,6例终导致死亡(1.6%).胃肠道出血11例,腹腔内出血8例.共发现有5例是由于胰瘘腐蚀周围血管造成(26.3%),其中死亡3例.10例行再次开腹手术.慢性胰腺炎手术后发生出血2例(7.7%),肿瘤手术后发生出血17例(9%).131例术前有梗阻性黄疸(60.9%),其中15例发生术后出血(11.5%).结论预防术后出积压,术中细致操作重要.其次,术前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预防性使用止血药物也很重要.

  • 乙肝病毒在肝癌围手术期的防治

    作者:王辉;陈涛;熊茂明;区庆嘉;刘晓平;王捷

    目的研究肝癌围手术期中乙肝病毒的存在情况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癌的血清HBVM及术前术后血清HBV DNA;随机化分组,围手术期给予拉米夫定,进行定量HBV DNA检测.结果肝癌中HBsAg及HBcAb的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术后的HBV DNA阳性率比术前高.对照组的HBV DNA量,在术后1、2周内较术前增高具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中术后1、2周内HBV DNA量较术前量降低亦有显著性差异,并低于安全治愈阈值.讨论要加强肝癌围手术期治疗时对HBV的防范.应用拉米夫定可以预防和治疗肝癌围手术期乙肝病毒的活跃.

  • 肝尾状叶胆管病变的外科治疗

    作者:孙跃明;赵翰林;王学浩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处理.方法对21例肝尾状叶因以上疾病经外科治疗的患者随访总结.结果与结论肝尾状病变处理棘手;肝门部胆管癌常侵及尾状叶,其根治范围应包括肝尾状叶的切除;尾状叶肝管结石应切开左右肝管,力争术中取尽结石.

  • 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培龙;汪永录;刘须才;林万隆;王洪生;曹广东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0~1999年收治的21例肝癌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肝癌破裂出血在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中均可以发生.肝癌破裂并非均为自发性破裂.肝癌破裂绝大多数起病突然,症状体症明显,小部分病例症状体症可不明显或不典型.结论肝癌破裂出血如不积极救治,大多数迅速死亡.如能得到有效救治,部分患者可延缓生命.

  • 小切口胆囊切开取石辅助术中胆镜检查287例报告

    作者:王明俊

    1990年1月~1995年2月本院采用经皮胆镜胆囊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287例,平均随访时间7.8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06例,女181例,年龄37~89岁,平均49.8岁.病程3个月~21年,平均67.8个月.其中伴发高血压病31例,冠心病27例,慢性肺气肿18例,糖尿病21例,消化性溃疡2例.B超测定胆囊单发结石162例,2枚结石74例,3枚结石51例.大结石<1 cm者80例,1~2 cm 147例,2~3 cm 51例,>3 cm 9例.经B超及口服胆囊造影剂示胆囊收缩功能50%者252例,30%~50%35例.

  • 胆囊切除术后1周内黄疸39例原因分析

    作者:戴邦武;于东风

    胆囊切除术后1周内出现黄疸往往预示有胆道损伤.我们统计1987年~1999年,术前无黄疸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共9872例[安医大附院8974例、黄疸35例(包括外院转入),合肥市三院898例、黄疸4例],术后1周内出现黄疸患者共39例,占0.39%,其中胆道损伤者9例,占0.09%.

  • 纤维胆道镜在LC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祁玉波

    本院自1998年开始为326例胆囊结石患者施行LC手术,术中发现胆总管直径大于9 mm者18例,对其中15例成功地进行了纤维胆道镜检查,有10例合并胆总管结石并经纤维胆道镜取结石,无1例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6例LC手术,术前各种检查均未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的迹象,胆总管直径均≤9 mm.术中发现胆总管直径>9 mm者18例,细11 mm,粗14mm,选择性地对其中胆囊管较粗、胆道镜能进入胆总管的15例进行检查,其中女11例,男4例,年龄31~68岁,平均55.8岁,发现结石者10例,结石大7mm×5 mm.另3例因胆囊管细胆道镜不能插入而中转进腹.

  • 脾结核42例诊治分析

    作者:赖万强

    脾结核为少见病,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回升,脾结核的文献报道也有增加,由于一般的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加之脾结核目前无很好的临床诊断方法,误诊率很高,本文收集近12年来的国内文献[1~10],共有脾结核40例,加上作者经治的2例共42例,就脾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临床分析.

  • 原发性肝癌合并低血糖昏迷

    作者:曲增强;陈汉

    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昏迷报道较少,本文报道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低血糖昏迷,分析昏迷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 临床资料病例1,男,37岁,因右上腹不适1月,发现肝占位5d入院.CT提示肝右叶12.6×17.4 cm肝癌,门静脉右支癌栓.入院后检查:肝功能:Tbil 27 mol/L、A:34.7 g/L、G:36 g/L、ALT:61,蛋白电泳γ球蛋白33.4%,AFP>1 000 ug/L,空腹血糖2.65 mmol/L.诊断: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肝炎后肝硬化.入院后予以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第9d凌晨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汗淋漓,随之神智不清,急测血压16/10 kPa,脉搏130次/min,疑低血糖昏迷,急查血糖为1.5 mmol/L,同时予以输注葡萄糖,患者神智很快恢复正常,以后多次发生低血糖昏迷,多次测血糖为1.2~1.6 mmol/L,以25%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未再发生低血糖昏迷,但仍时有胸闷、心悸,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于发生低血糖昏迷后第12d死亡.餐后血浆胰岛素含量为0.8 mU/L.

  • 提高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认识

    作者:李金龙;李荣祥;陈勇;何平;李劲;周颖;潘万能;李盛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XGC)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胆囊慢性炎性疾病.1986年以来本院2 113例胆囊切除标本中,11例经病理确诊为XGC,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57岁.病程3个月~5.5年,平均4.1年.10例有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病史,1例右上腹肿块,1例伴黄疸(总胆红素38 umol/L,结合胆红素26 umol/L,谷丙转氨酶90 IU/L),其余10例肝功能均正常.

  • 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

    作者:陈敏;李智华;周永碧;刘吉奎

    本院自1983年1月~1999年12月共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4 830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59例.本文探讨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及与胆胰疾病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9例,男性162例,女性97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4.4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嗳气、返酸、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呕血及便血,亦可有隐痛、烧灼样痛或背部放射性疼痛.大多数症状皆因并发症所致.259例中伴有胆道、胰腺疾病184例,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0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2例,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91例,肝胆管结石22例,慢性复发性胰腺炎16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胆道蛔虫4例,胆囊蛔虫、胆总管囊肿、胰头癌各1例.

  • 介绍一种肝外胆管缺损修复的新术式--经胆囊颈管胆汁转流术

    作者:徐良;徐永强;刘登文;江华山;赵少勇;陈历恒;郭久君

    本文报道1996年3月、9月采用经胆囊颈管胆汁转流术一期修复肝外胆管整段缺损2例.术后随访3年,疗效满意,无胆道疾病症状出现,多次B超检查示吻合口无狭窄,近端胆道不扩张.本术式具有取材方便,只有一个吻合口,手术范围小.

  • 脉冲超短波和紫外线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早期感染32例

    作者:金小干;陈菊春;韩永珍;丁永利

    本院利用脉冲超短波紫外线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早期感染32例,有效地控制切口感染,减轻病员痛苦,缩短住院日,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20例.年龄32~64岁,平均52岁.体态均属肥胖型.病例均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合并胆总管结石4例,均为择期手术.14例合并糖尿病.

  • 胃手术后并发胆石症23例的处理

    作者:涂永久;林大富;冷建军;高传文;解放军第

    胃手术后与胆石症的发生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统计表明胃切除术后或迷走神经切除术后胆石症的发病率约16%~42%.作者就本院自1992年1月~2000年1月所处理的23例胃手术后发生胆石症患者进行分析.

  • 肝癌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沈锋;傅晓辉

    肝癌是我国的高发癌,目前已是我国第二位的肿瘤死亡原因,发展快,预后差,术后易复发转移,围绕肝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肝癌 现状 展望
  • 浅议肝癌临床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耿小平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严性肿瘤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临床治疗HCC的效果已有显著改善,无论是外科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都有了长足进步,但通过回顾总结,我们仍深深感到在HCC的临床治疗中存在不少问题,要进一步提高HCC的疗效仍是任重道远.本文结合文献就HCC临床治疗中的几个常见问题浅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手术
  • 原发性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作者:仇毓东;丁义涛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发生26万例,其中42%在中国.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近20年来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该病,在部分城市中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部分农村居第一位.在原发性肝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术切除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小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50~60%;大肝癌也达到30%.但是,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的高转移和高复发特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报道经过根治性切除的肝癌病人,五年复发率高达60%,并且复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2年左右.因此,深入研究肝细胞癌转移、复发机制和积极探索有效的抗复发治疗措施是当前原发性肝癌诊治中的重点和难点.

  •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规范

    作者: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当今的肝脏外科,已不存在手术禁区,也不认为巨大肝癌不能切除.目前,全世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 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与粘附分子

    作者:苏志良;赵浩亮;刘根祥;吴晓彤

    自1963年3月1日,Thomas starzl在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实施了世界首例临床肝移植手术以来,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剂(CsA、FK506、MMF)和UW保存液的相继问世,肝移植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手段.在肝移植过程中,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Preservation reperfusion injury)是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导致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rimary graft nonfunction)、肝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1,2];因而一直是肝移植领域的研究难题.近年来对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研究表明粘附分子参与和介导了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PMN)与肝窦内皮细胞及肝细胞的粘附过程,在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3].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血管新生与肝细胞肝癌

    作者:朱立新;耿小平

    血管新生是指原有的毛细血管或后毛细血管静脉新生血管的过程.1971年Forlkman首次证实[1]:实体瘤在缺乏血管新生的条件下仅能生长至2~3 cm.随后的研究又发现: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新生.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不仅为瘤体提供氧份及营养物质,而且为肿瘤转移及血管浸润提供通道,故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为丰富血供实体肿瘤,其生物学特性包括高度血管浸润及转移倾向,并导致该疾病的预后不良.血管新生理论的建立,为进一步探讨HC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找到了一条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血管新生与HCC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肝外伤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跃;华积德

    近些年来,随着肝解剖和病理学的进展,复苏、麻醉、重症监护和治疗等方面的改善,肝外伤的病死率已下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66%,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7%,目前已降至10%~15%[1~3].损伤机制显著影响病死率,肝钝性伤患者病死率为10%~30%,而穿透伤为0~10%[1~4].近20年,肝创伤的治疗原则已发生重大改变,现代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目前,血液动力学稳定的肝钝性损伤(blunt hepatic injuries,BHI)患者多半首选非手术治疗.

  • 生长抑素类似物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涌;彭承宏

    生长抑素类似物已应用临床十余年,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国内外新研究发现,奥曲肽(Octreotide)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已将其初步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本文就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肝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术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王国俊;孙中杰;马清涌;潘承恩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HCC的佳选择.虽然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利用超声和甲胎蛋白(AFP)对高危人群普查,小肝癌检出率有所提高,但总的手术切除率仍不超过30%[1].术后肝内复发率高达60%~75%.大部分患者在诊断确立时,已丧失手术切除的机会.如何减少术后复发、使不能切除的肿瘤缩小后行二期切除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众多的姑息疗法中,肝动脉化疗栓塞(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HACE)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自从1975年Goldstain等[2]首先报道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以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全球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术前应用TACE治疗HCC的价值,目前仍存在争议.

  • 白介素-12可预防肝癌动物模型手术后的肿瘤复发

    作者:

    Jarnagin WR…//Ann Surg 2000,231:762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后近2/3的患者将出现残肝肿瘤复发,仅1/3的患者手术后可获长期生存.据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的免疫抑制现象.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将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乃至消灭手术后残留的微小肿瘤病灶.实验证实,细胞因子的转基因治疗在提高机体免疫状态的同时能抑制实体肿瘤的生长发展,其中以白介素-12(IL-12)的作用较为引人注目.(朱立新译耿小平校)

  • 前瞻随机性研究三苯氧胺对晚期肝癌的治疗作用

    作者:

    Liu CL…//Am J Gastroenterol 2000,95:218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进展迅速的恶性肿瘤,在亚洲,患者多伴有肝硬化,由于就诊时病情已属晚期及肝硬化的存在,使得多数肝癌患者丧失了手术机会.故对多数患者而言,非手术治疗将比手术治疗更为重要.遗憾的是,至今仍未发现对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已证实肝癌细胞可表达雌激素受体,并认为雌激素对该肿瘤的生长有调节作用.三苯氧胺为睢激素受体的封闭剂.据报道,在回顾性非随机的研究中,三苯氧胺有延长手术患者生存期的作用,但亦有报道持反对意见,故需对三苯氧胺的确切疗效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双盲实验.(朱立新译耿小平校))

  • 肝内胆管囊腺瘤并癌变1例

    作者:刘燕;晏培松;马福成

    患者男,72岁,以"进行性黄疸伴腹部闷胀不适1月”之主诉入院.1月前主由纳差,黄疸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减轻.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广泛黄染,腹平软,无腹肌紧张,无压痛,反跣痛,肝、脾未触及,肝区无叩触痛,小便黄,大便正常.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45 IU/L,总胆红素627.3 μmol/L,直接胆红素175.2 μmol/L,间接胆红素452.1 μmol/L,碱性磷酸酶172IU/L,血糖2.5 mmol/L.辅助检查:X线:逆行胰胆管造影示胆总管上端梗阻,考虑肿瘤性所致;B超:肝左叶多房囊性改变;CT:肝囊肿.综上所述为手术适应证.

  • 肝癌基因研究与应用

    作者:殷正丰;杨甲梅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这些基础研究向肝癌研究领域的渗透,肝癌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们对肝癌发病机制的认识更加深入,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手段也正在逐步向临床过渡.

    关键词: 肝癌 基因 诊断 治疗
  • 三维立体腹腔镜下胆囊三角区胆囊动脉解剖结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在山

    目的了解胆囊三角区有关胆囊动脉的解剖,为LC安全入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全麻下310例LC患者,用三维立体腹腔镜对胆囊动脉在胆囊三角区解剖进行三维形态学观察.记录胆囊动脉数目,行经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结果胆囊动脉在三角区内型:1支208例,2支58例,3支32例.三角区外型:三角区内看不到明确血管3例,胆囊动脉在胆囊管下方进入胆囊5例,2例胆囊动脉从左至右横跨在胆总管前方进入胆囊,1例在胆囊管下粗大血管不能识别.炎症疤痕胆囊三角形态失常不能判断型:3例.结论胆囊三角区详实的胆囊动脉解剖特点及定位规律,提示后入路手术可行性,顺行性切除胆囊的优点在于准确辩认组织层次,对肝面潜在的出血危险有重要防治意义.

  • 猪门静脉血流阻断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研究

    作者:赵建勇;董家鸿;杨占宇;詹国清;王槐志

    目的研究猪门静脉血流阻断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进一步了解门静脉系统淤血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荣昌种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门静脉阻断45 min(PVC 45')、60 min(PVC-60')组,在阻断前、复流前、复流后1 h时相点,取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及取门静脉血作内毒素检测.结果PVC-45'、60'组细菌培养及LPS均明显高于未阻断组(SO组)(P<0.05).结论门静脉阻断后引起的肠粘膜缺血/缺氧,是肠粘膜屏粘膜障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变化是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

  • 生长抑素对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培龙;汪永录;林万隆;郭伟剑;刘须才;马晓明;陈汉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每只小鼠于左腋窝皮下注射小鼠肝癌细胞株细胞.A组为实验组,皮下接种肿瘤24 h后予奥曲肽(100 ug@kg-1@d-1)腹腔注射,连用14 d;B组为对照组,予以相同容积的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用14 d.14d后处死小白鼠,检测肿瘤大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皮下接种7 d天及14 d天后A组皮下肿瘤的体积均明显小于B组(P<0.05,P<0.01).A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B组,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Ridit检验,P<0.05);A组MVD亦较B组为低,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75).结论生长抑素对小白鼠肝癌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对肿瘤VEGF的抑制作可能为其机理之一,对肿瘤组织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亦可能为其原因.

  • 检测胆汁中sICAM-1诊断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傅宇阳;何晓顺;陈剑琳;赵继宗;陈规划;黄洁夫

    目的探讨胆汁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与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分为单纯胆汁外引流组、同种同基因肝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肝移植组,后二组行原位肝移植加胆汁外引流,用E LISA法检测未移植时及移植后2、4、7 d胆汁中sICAM-1表达水平.结果同种异基因肝移植组大鼠胆汁中sI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种同基因肝移植组,且其水平升高与移植术后时间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检测移植肝组织中sICAM-1的表达水平升高,有助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并可动态监测其严重程度.

  • 抑癌基因P16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盖宝东;郑泽霖;房学东;奇铁男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胰腺癌及与其相对的癌旁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率.结果癌旁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率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胰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正相关(P<0.05);癌旁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率与胰腺癌分化程度正相关.结论P16蛋白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异常可能与胰腺癌易复发及治疗困难有关;通过检测其表达率可以初步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

  • 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韦长元;李挺;刘剑仑;杨南武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了27例人肝癌组织中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并与正常肝细胞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比较,进一步探讨肝癌细胞产生的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在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27例肝癌组织中有24例ICAM-1表达明显增强,其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与肿瘤大小、包膜的完整成正相关(P<0.01),有转移组肝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结论ICAM-1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有可能作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及预后的指标.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肝损伤时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洪;张炳彦;郭永章;张捷;李立;杨之斌;汤荣林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肝损伤时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四氯化碳和乙醇联合诱导慢性肝损伤模型,行30%肝部分切除术,术后10d,经腹腔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分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同时建立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剂量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再生,肝功能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总蛋白、白蛋白、AST、ALT、总胆固醇、动脉血酮体比进行比较后,P>0.05,小剂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无明显改善肝功能的作用.②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的AST、ALT、总胆固醇、动脉血酮体比进行比较后,P<0.01,大剂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同时通过电镜和光镜观察,大剂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肝再生.结论①正常肝脏,或伴有慢性肝损伤的肝脏行部分肝功除术后,肝功能及肝储备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肝脏再生亦有障碍.②应用大剂量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维持一段时间,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肝储备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