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

护士进修杂志

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 호사진수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 主办单位: 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 影响因子: 2.5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6975
  • 国内刊号: 52-106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6-4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士进修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贵州
  • 主编: 过慧谨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TIPS 术后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侯小兰;刘东莲;黄艳坤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 IPS )术后肝性脑病的诱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T IPS术后9例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及诱发因素,并对 T IPS术后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50例T IPS术后患者有9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发生率为18%,除1例患者因反复肝性脑病在术后1月内死亡外,其余患者经及时处理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 T 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有多种因素,高蛋白饮食及便秘是其主要的诱因。做好术后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建立长期的随访机制,去除诱因,对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品管圈工作模式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霞云

    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 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院IC U治疗并建立人工气道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扩张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呛咳、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意外脱管、吸痰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 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的护理

    作者:张延琴;全伟;张婷;牛志霞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的护理。方法对28例患者术前给予营养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巡视、创面局部及引流管的护理、皮瓣的观察、正确体位指导、疼痛管理措施等专科护理。结果本组2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后,皮瓣成活。1例骨髓炎复发,经病灶清除后延迟愈合。1例伤口感染,及时处理后,感染控制并痊愈。其余受区骨端与移植腓骨均达到骨性愈合,皮瓣颜色、质地、弹性良好,肢体外形和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效果可靠、缩短了疗程,减少了手术次数。全面细致、合理有效的专科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Q uadrant 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护理

    作者:唐四桂;李荣祝;丘德赞;黎华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4月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行腰椎融合手术的34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疼痛、安全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34例患者平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1.9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6d。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为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系统、有效地护理,对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保障。

  • 连续性个性化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吕春华;熊玉贤

    目的:探讨连续性个性化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00例孕产妇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助产模式,观察组给予连续性个性化助产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时疼痛程度、分娩结局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产时疼痛程度、自然分娩率、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度等情况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个性化的助产模式可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缓解分娩疼痛及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分娩质量,具有良好的作用。

  • 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观察及体会

    作者:赵园媛

    目的:探讨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遵医嘱使用新活素治疗心衰的同时,给予全面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得到及时控制,均好转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关键。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杨梅英;赵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方法对10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5%的39例患者,体质量增长过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认知不足,负性情绪,口腔干燥,饮食,饮水不当,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家庭社会支持度不够是其主要原因。结论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健康教育、提高认知水平、改变饮食习惯、争取家庭支持及充分透析,是预防透析患者体质量过度增长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 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作者:范园园;顾伟勇;张国娟;杨素萍

    目的:总结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操作,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护理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北京美高仪MGY-ABP1)监测7192例患者24 h血压节律变化。以白昼每30 min、夜晚每60 min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次,时间从上午8∶00~9∶00至次日上午8∶00~9∶00。结果本组高血压患者的24 h节律变化显示出双峰一谷的特点。结论动态血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真实和准确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全面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动态血压 监测 护理
  • 品管圈护理模式在提高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合格率中的应用

    作者:刘雪萍;吴素平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模式在提高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合格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52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患合作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良姿位摆位合格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解决问题、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能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等。结果观察组良姿位摆位合格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解决问题、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能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均得到有效的提升。结论护患合作型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合格率,降低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 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黄世敏;龙彩雪;林明侠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32例行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内容进行总结评分(HSS评分)。结果32例患者均在术后6~12个月获得随访,满意度达100%。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病人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双侧会阴阻滞麻醉用于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傅爱萍;周临

    目的:探讨双侧会阴阻滞麻醉用于自然分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00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技术,对照组产妇采用单侧会阴阻滞麻醉技术。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开情况、会阴裂伤程度及产程中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为25.3%,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为36.6%,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疼痛级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技术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会阴损伤,减轻产妇的疼痛,提高分娩舒适感,促进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观察与分析

    作者:周静;周颖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观察方法与要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02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病因、发病率、异物性质、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存留部位及不同症状、体征及病理反应的观察与分析。结果302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术前病因、异物性质、大小、形状、异物存留时间、部位及不同症状、体征、病理反应都明确。充分掌握病情,在正确手术时机下行气管镜检查术加异物取出术。手术顺利,抢救成功率100%,发生严重并发症喉狭窄和气胸各1例。结论加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术前的观察,充分掌握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抢救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护

    作者:李娜;黄瑾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护。方法对9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97例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中、治疗后,3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操作,充分补液,良好的局部麻醉,减轻疼痛,预防尿潴留,提高手法压迫止血技术及应用血管缝合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

  • 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护理

    作者:陈娟;王贞;金小慧;叶丹茹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后,加强心理、生活及基础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抗凝治疗中、后有无并发出血。结果13例好转或痊愈出院;1例症状缓解后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例脑出血患者系统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后行介入溶栓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后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安全地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乳糜漏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李冬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乳糜漏发病的原因,探讨其预防策略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8例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出现乳糜漏时间平均为(2.5±1)d。经保守治疗,乳糜漏症状于术后7~18 d消失。术后8~19 d拔除引流管,9~20 d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患者饮食护理,予持续低压引流加药物综合治疗,对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早期乳糜漏的治愈安全有效。

  • 眼药水间隔时间对急性结膜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刘海波;孙玲;马月仙

    目的:探讨多种眼药水滴眼间隔时间对急性结膜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滴完一种眼药水后连续滴入另一种眼药水。观察组患者在滴完一种眼药水后,间隙10 min再滴另一种。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结膜炎症消退情况;畏光流泪及疼痛症状减轻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畏光流泪及疼痛减轻时间较短(P<0.01)。结论急性结膜炎患者滴两种眼药水间隙时间10 min ,可有效保持治疗效果。

  • 化疗间歇期血液病患者双腔Power 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体会

    作者:江世丽;李国宏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病静脉化疗领域。血液病治疗期间,常需多通道同时用药,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2004年开始在美国使用,该导管可满足高压注射、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多通道同时给药的需要[1],大输注速度可达5 ml/s ,有单腔、双腔、三腔导管。目前,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已成为血液病患者化疗中较好的选择。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双腔 Po w er PICC导管在化疗间歇期易出现导管堵塞,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院血液科2013年1~6月对86例血液病患者置入双腔Pow-er PICC导管,其中12例发生导管堵塞,现对Power 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适度松解弹力绷带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静脉留置针皮损的观察

    作者:舒芬华;林丽;欧阳文姝;李芳;万萌

    目的:探讨适度松解弹力绷带,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将经静脉途径治疗的17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根据水肿程度,采用适度松解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结果观察组患儿局部皮肤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适度松解弹力绷带,降低了局部皮肤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适度松解弹力绷带可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静脉留针皮损的发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护理

    作者:胡丽青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护理。方法对36例急诊PCI病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急诊PCI病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有不同程度升高,尿量增加、心率减慢、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结论急诊PCI病人一旦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立即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心脏后负荷,而且能有效增加心脏搏出量,改善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

    作者:刘秀梅;林英华;卓玉荣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脑梗塞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占第三位[1]。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动脉瘤病人术后低血压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一般颅脑手术病人,且与病人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已成为仅次于动脉瘤血管痉挛的第二大并发症[1]。平均动脉压下降,会导致脑灌注压降低,可造成脑缺血,影响氧供。脑组织缺氧超过5 min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长时间脑组织缺血缺氧会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病人预后不良。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24例术后并发低血压,经积极救治,19例痊愈,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

    作者:胡勇花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1.8 mm)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收治84例(92眼)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同时对患者实行系统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随访3个月,92眼中,87只眼(94.6%)与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余5只眼视力提高不明显。结论青光眼术后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给予患者系统的优质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 重症哮喘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胡小红;李秋月;汤素华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重症哮喘患者中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13例患者进行口腔真菌感染因素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对策。结果32例患者中27例好转出院,2例肺部严重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未愈自动出院。13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经积极护理,10例痊愈,3例好转。结论对重症哮喘口腔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发生口腔感染率。

  • 电针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段青梅;张玲;王润;张丽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鼠标手)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将60例“鼠标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理疗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VAS评分比较。结果理疗组有效率为96.78%,明显优于电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理疗组采用电针、超短波、中频联合治疗及相应护理,是治疗“鼠标手”的有效方法。

  • 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

    作者:樊兵;肖大江;吴四海;徐婷

    目的:探讨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5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在鼻内镜下完成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52例(53眼)中,51例(52眼)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畅通,内镜检查造孔通畅。1例(1眼)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97.8%。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损伤小,经过精心护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的护理

    作者:保成兰

    目的:总结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12年12月对感染SARS、禽流感以及危重甲型 H1N1流感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就地隔离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经严密监测、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78例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除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7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治愈出院。结论严密病情监测、合理用药及机械辅助通气护理、积极健康教育,对危重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切实执行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发生。

  • 糖尿病联络护士专科护理管理行为量表信度、效度分析

    作者:刘雪彦;周佩如;黄洁薇;许万萍;徐玲丽

    目的:评价德尔菲法形成的“糖尿病联络护士专科护理管理行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在426名基本样本、21名重测样本中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克朗巴哈系数和重测信度,专家评价法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果量表总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2,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1;量表总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6,特征根大于1的4个因子被旋转,其累积贡献率为69.928%,大部分条目的因子载荷在0.6以上。结论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重测信度、Cronbach’α系数均比较理想,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在一致性。

  • 无肝素化持续血液滤过在妇产科危急重症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邓庆萍;王晓萍;邬敏志

    目的:探讨无肝素化持续血液滤过在产后大出血、多脏器功能不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法,比较2010年采用肝素抗凝持续血液滤过治疗的产妇(对照组)与2013年采用无肝素化持续血液滤过治疗的产妇(观察组)伤口、阴道流血情况以及凝血功能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多脏器功能不全产妇的伤口、阴道流血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01);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多脏器功能不全产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明显降低( P<0.001)。结论无肝素化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能有效减少病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 进行口腔护理的目的是什么?特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作者:《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答:目的是维护口腔清洁,增强病人食欲及消化功能,增加病人自信心、避免因微生物的繁殖引起的口腔疾患及并发症。特殊口腔护理常用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其注意事项有:(1)动作要轻稳以免损伤牙龈及口腔黏膜,特别是对凝血功能差的病人;(2)每次只能用一个棉球,且要用血管钳夹紧,以防遗留口腔内;棉球蘸水不可过多,以防液体吸入呼吸道;(3)有痰时,立即吸出;(4)开口器从臼齿处放入;(5)观察口腔黏膜情况;(6)义齿也应刷洗干净,睡前取下浸入冷水中,次日再用。

  •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翠松;马美刚;戴霞;滕海英;黄琼兰;韦海清;雷曼婷

    目的: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确诊为癫痫50例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护理,并跟踪干预半年,采用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中文版(QOLIE-31-中文版)、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自评量表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分别对患者及其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满意度测评,了解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家庭生活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生活满意度指数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6个月较干预后3个月高(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家庭成员生活满意度呈密切相关,通过护理干预能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指数,并提高其家庭主要成员生活满意度。

  • 常用的卧位有哪几种?

    作者:《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答:常用的卧位有:(1)仰卧位:是常用的卧位;(2)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3)仰卧中凹位:适用于休克病人,头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4)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腹部检查;(5)侧卧位:适用于肛门检查、灌肠、肌内注射等;(6)俯卧位:适用于腰部检查和腰、脊柱、臀部有外伤的病人;(7)半卧位:应用范围广泛,头面部、颈、胸及腹部手术的病人,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的病人。抬高床头30°~50°,膝下垫软枕;(8)坐伏卧位:适用于心力衰竭和支气管哮喘病人;(9)膝胸卧位: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矫正胎儿臀位和子宫后倾;(10)截石位:适用于肛门、会阴检查手术治疗。

  • 水果香味型面罩在小儿全凭吸入安氟烷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媛媛;贾月娇

    目的:探讨水果香味型彩色面罩和普通型无味透明面罩用于小儿全凭吸入安氟烷全麻诱导时的作用。方法将80例年龄2~7岁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小儿在全麻诱导时采用具有水果香味型彩色面罩进行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普通型无味透明面罩实施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T 0)、麻醉诱导后入睡即刻(T1)、手术进行10 min(T2)、术毕(T3)、气管插管10 min(T4)HR、MAP、RR及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在T1和T4时点,两组的HR、MAP及RR值组内比较明显高于其它时点(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SpO2值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和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水果香味型彩色面罩用于小儿全凭吸入安氟烷全麻诱导优于使用普通型面罩,患儿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躁动的发生率更低。

  • 超声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体会

    作者:邬玲玲;沈亚儿

    目的:探讨超声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超声科及门急诊科和病房对45例超声科危急值患者实施报告流程。结果本组45例中,除3例经超声科再次与相关科室联系后能及时转运病人外,42例流程执行规范,为危急值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结论超声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完善了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 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风险及护理对策

    作者:晏萍兰;孙庆宁;刘晓姝

    目的:分析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存在的风险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输液安全。方法对发生输液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和完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制度,对改进措施前后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和病人家属投诉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进后液体外渗、意外脱管、头皮刮伤、发药错误、皮肤过敏、泵速示快、病人针刺伤、导管感染等与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改进前降低(P<0.01);与输液有关的投诉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强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风险管理,制订相关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输液风险发生率。

  • 护理干预对 ICU 耐药菌变迁的影响

    作者:朱一军;李新芳;练志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 U )常见流行菌株及细菌耐药变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IC U患者所分离细菌菌株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底制订特殊耐药菌的严格管理和护理干预措施,并于2012年正式实施。结果2011~2013年我院IC U患者每年的主要流行菌株变化不大,前三位均为鲍曼不动杆菌、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孢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流行菌株中耐药菌株所占比例出现了较大变化,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耐药菌株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从32.43%、29.41%、55.56%、37.21%降至26.67%、26.32%、44.44%、29.41%,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所占比例在2013年有所反弹,上升至61.90%。结论严格地管理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和传播,对预防和控制耐药菌起到重要作用。

  • 思维导图在儿科入院指导中的应用

    作者:凌艳萍;郭岚峰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儿科入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首次住院的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入院指导,对照组按常规采用口头宣教形式进行入院指导,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入院指导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对入院指导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思维导图对住院患儿进行入院指导,方法简便、实用、有效,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

  •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感染率

    作者:赵徐丹丹;谢多希;杨周;朱艳乐;王畅;黄莉莉;陈金萍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皮肤脓疱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切实落实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对2011年本院出生的3598例新生儿发生86例(2.3%)皮肤脓疱疮感染进行分析,制订并落实控制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感染的措施,监测2012年、2013年上半年产科出生的4282例和2215例新生儿发生皮肤脓疱疮感染率情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2012年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感染率为0.56%,2013年上半年感染率为0.63%。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171.82、1149.22,P<0.01)。结论加强分娩室管理(分娩室环境、产前产道、会阴部清洁消毒及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强调手卫生,改善分娩室、新生儿沐浴室环境及流程,可有效减少院内新生儿脓疱疮发生。

  • 口腔专管医院门诊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与体会

    作者:赵树红;姜燕

    目的:介绍烟台市口腔医院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和护士竞聘上岗经验与体会,根据国务院《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结合我院专科特点进行护理岗位设置,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并将岗位管理与绩效分配相结合,以追求人才的合理开发、合理配置、佳使用为目的,配合薪酬与考核制度达到激励人才、提高员工绩效的效果。

  • 自制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杨娜;张婷;牛志霞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近年来在我国广泛使用,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时给药,尤其对长期输液、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6d,但小儿、老人及夜间休息时,由于配合不当或出汗潮湿使贴膜卷起,针头滑出血管外,血液流出,增加患者痛苦。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固定穿刺部位,使患者舒适、安全,介绍如下。

  • 导师制小组实操式培训对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影响

    作者:方仕婷;曹小萍;王凤

    目的:探讨导师制小组实操式进培训方式对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12月宁波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各层次的125名护理在岗人员采用导师制小组实操方式进行科研能力培训。结果125名受训护理人员参与科研意识与兴趣得到提高,79.2%受训人员对科研自信力得以大幅提高;66.4%表示受训后对护理科研更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受训后阻碍护理人员开展科研的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结论导师介入及小组实操模式能有效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利于持续培养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 外科护理教学中 OTD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刘燕南;彭艾莉;周利容;姚珺;岳琳;谌绍林

    目的:探讨O T D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大班24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人。观察组实施O T D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理论教学。实验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对教学实效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学习效果各维度、教学效果评价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OTD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利于教师的角色转换。

  • 肿瘤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与护理进展

    作者:沙永生;孔轻轻;罗洪源

    睡眠是维持健康和正常功能必需的生理行为。良好的睡眠能使人体生理功能更加旺盛,促进疾病康复;不良的睡眠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使病死率增加。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其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患者自身及其家属的重视,而睡眠是与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肿瘤患者的睡眠相关问题就成了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进展

    作者:梁琴;卢章琼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1],脑卒中患者有30%~73%发生吞咽难。因患者常因吞咽障碍发生误吸引起呛咳、肺部感染,严重者引起窒息甚至死亡,也可因进食困难而引起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对意识清楚的吞咽障碍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非常必要。现对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做一综述。

  • 一例重型血友病甲患者应用物理疗法的护理观察

    作者:陈洁;逯秀玲

    目的:总结一例重型血友病甲患者应用物理治疗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慢性血友病性关节病部位应用物理治疗,采取活动指导、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出院时,四肢关节活动度较入院前灵活。结论物理治疗在减轻和预防血友病甲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

  • 一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伤口感染伴淋巴液漏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玲;何其英;马莉;但丹;杨秋香;彭胤琼

    目的:报告一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伤口感染伴淋巴液漏患者的伤口护理。方法伤口护理前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心理状态、伤口局部与周围血管组织的解剖关系、伤口处理的风险因素等全面评估;由医生主导,伤口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医患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伤口处理过程中,运用新的湿性愈合理论,根据伤口特点,针对性采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曼多夫、金因肽等湿性敷料,有效地控制伤口感染和淋巴液漏、去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结果通过14 d换药处理,患者伤口全部愈合,顺利出院。结论伤口处理前进行全面评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根据伤口特点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 护理心理学

    作者:刘晓虹;李丽萍;杨芳

    2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指个体经认知评价,感知到环境中存在威胁性应激源而引发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也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 )。此概念强调个体的认知评价水平,指即使刺激具有威胁性,但若个体未认知其威胁存在,应激的心身反应就不会产生;若个体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应对威胁性刺激,其应激的心身反应也不会发生。以下着重介绍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相关机制。

  • 护患情境会话

    作者:

    (情景一)
      术后当晚,经过4 h 麻醉苏醒期,病人清醒。由于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无法说话,只能用点头等简单的动作来表示她的意思。护士很清楚这时病人的心理情况,一直陪伴在身边。

  • 授权式教育在行PICC化疗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沈燕;周玉峰;王娟

    目的:探讨授权式教育在行PICC化疗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恶性肿瘤患儿行PICC置管的家属35例,分别在置管前和置管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家属焦虑指数,应用自制健康教育评价表观察比较置管前后家属对置管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置管后患儿家属对授权式教育获得的PICC知识掌握情况优于置管前(P<0.05),焦虑情绪明显减轻,与置管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授权式教育让家庭参与健康照顾的各个方面,改变患儿家属行为方式和心理适应度,明显提升了患儿家属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 学龄儿童颅脑外伤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姚文英;张莉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颅脑外伤心理体验及需求。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颅脑外伤学龄儿童13名,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颅脑外伤儿童的心理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1)恐惧、害怕;(2)焦虑、担心;(3)无能感、自卑感;(4)多梦、反复诉说;(5)行为退缩、求助心理。结论颅脑外伤使患儿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儿心理体验,为其提供全面的心理社会支持,促进患儿身心康复。

  • 提高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的深度访谈

    作者:朱叶卉;胡雁;吴密彬;陆箴琦;黄嘉玲;裘佳佳

    目的:探讨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对策。方法采用关键知情人访谈法,对15名医务人员开展个人深入访谈。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不佳的行为多样,中断服药是主要表现形式。未来要提高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服药依从性,亟待个体化、持续跟进的随访模式。结论在未来的护理实践和研究中,建议个体化、持续跟进的措施,改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服药依从性。

护士进修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