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림상신경병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1648
  • 国内刊号: 32-13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贞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内蒙古牧区蒙、汉族Alzheimer病患病率的研究

    作者:呼日勒特木尔;张春雨;赵世刚;牛广明;阿荣;王智光;江名芳;温世荣;王德生

    目的 研究内蒙古牧区蒙、汉族Alzheimer病(AD)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和现场问卷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中的27个社区、2个移民点≥55岁的全部人群进行A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9266人,其中蒙古族3259人、汉族5887人.AD粗患病率在调查人群中为4.79%(标准化患病率4.71%),蒙古族与汉族分别为4.63%(标准化患病率4.84%)和4.89%(标准化患病率4.60%),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蒙、汉族女性的AD患病率及患病风险(OR=1.859,OR =2.117)显著高于男性(均P<0.001).AD患病率随着年龄明显增加,各年龄段的AD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5 ~59岁年龄段蒙古族AD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P<0.05).结论 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与汉族的AD患病率基本相同,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55 ~ 59岁年龄段蒙古族AD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附1例报告)

    作者:吕晶;陈琼霞;刘丽江;王成鑫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DN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为青年男性,首发症状为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MRI显示颞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水肿及占位效应.病变由多结节特异性胶质神经元和微囊细纤维黏液性基质等成分组成,肿瘤细胞主要有神经元、少突胶质样细胞(OLC)和星形细胞3种成分,伴有皮质发育不良.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神经元及部分OLC呈神经核抗原、神经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OLC呈S-100蛋白阳性表达;星形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瘤细胞Ki-67阳性率为1%.结论 DNT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部分患者有慢性癫痫病史.DNT的组织学特征是神经胶质及神经元成分.

  • 乙醇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的影响

    作者:蒲蜀湘;饶从磊;梁兵;袁芳;吴培基;钟真真;高聪

    目的 探讨乙醇对入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调亡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乙醇(50、100、200、400和800 mmol/L)处理SH-SY5Y细胞24 h,噻唑蓝比色法检测乙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caspase-3相对活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乙醇50 mmol/L组、100 mmol/L组、200 mmol/L组、400 mmoVL组和800mmol/L组的吸光度值(A570)显著降低(P<0.05 ~0.01),SH-SY5Y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显著增高(均P<0.01);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空白对照组SH-SY5Y细胞核较大,染色质均匀;50 mmol/L乙醇组细胞核有少许固缩,少量染色质边聚、浓缩;100 mmol/L乙醇组致密的颗粒状或条状强蓝色荧光的细胞核轻度增多;200 mmol/L乙醇组细胞核固缩增加,染色质边聚、浓染;400 mmoL/L乙醇组细胞核固缩明显增加,染色质边聚、致密浓染,出现核碎裂和凋亡小体;800 mmol/L乙醇组大量细胞凋亡,碎裂的细胞核增多,出现较多的凋亡小体.结论 乙醇呈剂量依赖性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的活性增高有关.

  • 丙戊酸钠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

    作者:许笑天;张桁忠;徐耀;赵子攀;任晓梅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2例应用VPA单药治疗≥6个月的男性癫痫患者(VPA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性激素水平、精液质量进行检测;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量表简化版问卷(IIEF-5)评估两组已婚者的性功能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PA组的生育率显著降低(P<0.05),血液中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降低,泌乳素水平及生物活性雄激素/黄体生成素显著升高(均P<0.01).两组间睾酮、雌二醇水平、生物活性雄激素/生物活性雌激素及精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PA组总精子畸形率及头部、体部尾部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总精子活动率、A级精子<25%及A+B级精子<50%的比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1);IIEF-5总分及问题l、2、3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 VPA可损害男性癫痫患者的生殖功能.

  • 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潘娟;陈淅泠;李秋霞;宋丁

    目的 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组)和丁苯酞预处理组(丁苯酞组),每组11只.丁苯酞组大鼠给予丁苯酞0.8 g/(kg·d)灌胃14 d.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结果 丁苯酞组及脑缺血组梗死区及周边脑组织有明显缺血性改变,但丁苯酞组脑组织缺血性改变较轻.丁苯酞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脑缺血组(P<0.05).脑缺血组与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 ~0.01);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组(均P<0.05).结论 丁苯酞预处理能减轻脑缺血性损害,降低脑组织Smac及S100B蛋白水平,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 人脐带血单核细胞中的神经样细胞研究

    作者:姚星宇;杨丽敏;张国华

    目的 研究人脐带血单核细胞(HUBMNCs)中是否存在神经样细胞.方法 采集30例新生儿的脐带血,从中分离出单核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其神经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并对HUBMNCs进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HUBMNCs经免疫荧光染色后,在1个高倍视野(HP,×200)下分别可见(2.67±1.29)个、(7.37 ±2.46)个散在分布的nestin、NSE阳性的细胞.培养10 ~ 12 d时,出现3~5个/HP胞体较大、有数个类似轴突和树突状粗长突起的神经样细胞.结论 HUBMNCs中有少数神经样细胞.

  • 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卒中后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邓晓清;黄丽华;蒋红焱;张立湘;向平;周琦;王晓磊;雷英;金佩文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卒中后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分析各因素与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卒中后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结束时,共9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年龄及NIHSS评分为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0.001);年龄、高胆固醇血症、入院营养不良、鼻饲为7d时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营养不良为7d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14.15,95%CI:3.32~61.76,P<0.001).年龄、入院NIHSS评分、入院营养不良、鼻饲、7d时NIHSS评分、7d时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恶化为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及入院营养不良为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OR=1.11,95%CI:1.04 ~ 1.48,P<0.05;OR=6.56,95%CI:1.18 ~42.72,P<0.05).年龄、入院NIHSS评分、7d时NIHSS评分、7d时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恶化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d时营养不良及7d时NIHSS评分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 =-4.32,95%CI:1.15 ~ 18.89,P<0.05;OR=1.81,95%CI:1.21 ~2.43,P<0.01).结论 入院营养不良为7d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及营养不良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7d时营养不良及NIHSS评分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晚发型偏头痛与青年偏头痛临床特点的比较

    作者:苏歆;陈春富;张君;李继川

    目的 比较晚发型偏头痛和青年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0例晚发型偏头痛患者(晚发型组)和40例青年偏头痛患者(青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比较.结果 晚发型组19例(47.5%)发病有明显诱因,青年组3例(7.5%)有明显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偏头痛6例(15.0%),无先兆型33例(82.5%),偏瘫型1例(2.5%);青年组先兆型偏头痛15例(37.5%),无先兆型25例(62.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比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晚发型组单侧头痛及额部头痛的比率及头痛程度显著低于青年组,双侧头痛及全头痛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伴面色苍白、厌食及口干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头痛性质、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缓解因素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青年偏头痛相比,晚发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有诱因的比率高,出现先兆症状少,头痛程度轻,多为双侧及全头痛;易合并自主神经症状.

  • 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白介素-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守社;任鸿雁;夏章勇;赵敏;许晓第;刘佳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4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8名正常对照者(NC组)的血清sCD40L、IL-18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腔梗组及脑梗死组血清sCD40L及IL-18显著升高(均P<0.01);且脑梗死组显著高于腔梗组(均P<0.01).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CD40L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脑梗死患者(P <0.05 ~0.01).与内膜正常患者比较,有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sCD40L及IL-18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内膜增厚患者IL-18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内膜增厚患者比较,有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和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sCD40L及IL-18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sCD40L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有稳定斑块的患者(均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水平显著升高,并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脑梗死病情.

  • 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相关因素

    作者:夏素琴;吴鑫;王俊宏;李东;周峰

    目的 探讨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内皮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血清Hcy水平将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66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9例),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弹性、内皮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组血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及踝-臂脉搏波反射指数(baPWV)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 ~0.01).血清Hcy水平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baPWV、ADMA水平呈正相关(P <0.05~0.001).baPWV与年龄、吸烟史、糖尿病、hs-CPR、ADMA及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年龄、糖尿病、Hcy水平及ADMA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 HHcy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减退及内皮功能损伤.

  • 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陆海英;吕磊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丁酸钠组和对照组.用NYU撞击仪击打T8脊髓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并立即给予丁酸钠组大鼠丁酸钠6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制模前、后1~6周给予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制模后1周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脊髓组织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制模后6周时进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 脊髓损伤后4~6周时,丁酸钠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脊髓损伤后1周时,丁酸钠组脊髓的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脊髓损伤后6周时,丁酸钠组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短于、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和抗炎作用有关.

  • 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附1例报告)

    作者:牛丰南;金庆文;张平;侯熙德;丁新生;牛琦

    目的 探讨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为中年男性,四肢近端进行性肌萎缩,血清肌酶轻度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示部分萎缩的肌纤维出现镶边空泡,空泡内含有嗜碱性颗粒,部分坏死肌纤维有吞噬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改良Gomori染色见破碎红纤维,细胞色素酶染色见蓝纤维;泛素染色示肌纤维中有泛素阳性物质沉积.mtDNA突变分析未见线粒体DNA突变.结论 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以近端肌肉受损为著,病理表现除包涵体和炎症性改变外,还存在代谢紊乱和异常折叠的蛋白沉积的特征.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研究

    作者:张春良;刘宏顺;顾莹辉;樊帆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和ABCD2评分结合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颅内动脉MR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ABCD2评分及ABCD2+ DWI+MRA评分对182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TIA后2d、7d和30 d内的脑梗死发生率.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及ABCD2+ DWI+ MRA评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结果 本组56例(30.8%)患者于3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42例(23.1%)发生于7d内,19例(10.4%)发生于2d内,均无脑出血发生.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与高危组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DWI异常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均P<0.05).30 d时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P<0.05).伴DWI异常及颅内动脉狭窄≥50%的低危组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正常和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均P<0.05).ABCD2+ DWI+ MRA评分预测TIA第2d、第7d及第30 d的脑梗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BCD2评分(均P<0.001).结论 ABCD2评分结合DWI和MRA能进一步提高预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 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贾纪荣;布赫;任海艳;刘政;薛小慧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测量3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体重、腰围、血压及血糖、血脂、尿酸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部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颈动脉IMT及CRP、瘦素、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CRP、LDL水平及IMT呈正相关(r=0.530,r=0.372,r=0.562; P<0.05~0.01),与HDL水平呈负相关(r=-0.364,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RP、IMT是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 <0.05 ~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洁;陈锐;张艳林;刘春风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对血清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记录OSAHS组(158例)及对照组(75例)患者的睡眠参数,并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HS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亚组.计算两组体质量指数(BMI),并分别将其分为肥胖亚组及非肥胖亚组.检测各组血清UA及血脂水平并比较.并将血UA水平与PSG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SAHS组BMI、AHI、氧减饱和指数(ODI)、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比例(TS90%)、呼吸相关微觉醒、长呼吸暂停时间和长低通气时间及血清UA、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 ~0.01).AHI、ODI、L-SaO2、呼吸相关微觉醒、长呼吸暂停时间在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0.01).与轻度亚组比较,重度亚组TS90%、UA水平显著增加,M-SaO2、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OSAHS非肥胖亚组的血清UA水平较对照组非肥胖亚组显著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与AHI、TS90%、呼吸相关微觉醒呈正相关(r=0.198,r=0.289,r=0.245;P <0.05~0.01).结论 OSAHS对血UA及血脂代谢的影响随病情而加重.

  • 前庭阵发症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李艳成;徐瑾;贺琦;徐雪元;陈瑛;靳哲;庄建华;赵忠新

    目的 探讨前庭阵发症(VP)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应用MR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对51例VP患者(VP组)及51例其他眩晕病患者(对照组)的桥小脑角区进行轴位扫描,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VP组42例(82.4%)患者存在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VCC),其中单侧37例(88.1%),双侧5例(1 1.9%);对照组8例(15.7%)患者有NVCC,均为单侧.VP组NVCC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5.351,P<0.001).VP组NVCC Ⅰ型23耳(48.9%),Ⅱ型5耳(10.6%),Ⅲ型17耳(36.2%),Ⅳ型2耳(4.3%);压迫小脑前下动脉45耳(95.7%).对照组Ⅰ型4耳(50.0%),Ⅱ型1耳(12.5%),Ⅲ型3耳(37.5%),无Ⅳ型;压迫血管均为小脑前下动脉.VP组与对照组分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7,P =0.947).结论 VP患者NVCC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为单侧NVCC Ⅰ、Ⅲ型的前庭蜗神经与小脑前下动脉交互压迫.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介素-3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晶瑶;邢英琦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介素(IL)-3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梗死体积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大梗死组(22例)、中梗死组(20例)及小梗死组(20例),检测其外周血IL-33水平,并与15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梗死组与中梗死组的血IL-33水平显著增高(P <0.05 ~0.01).IL-33水平随着梗死体积增大而增高;大、中、小脑梗死组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IL-33水平升高,并且与脑梗死体积有关.

    关键词: 脑梗死 白介素-33
  • 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作者:陈玲;李淮玉;余锋;汤其强;王国平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膜炎(H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H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8例患者继发于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头痛(8例)或复视(2例)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9例;脑神经麻痹7例;癫痫、共济失调、双下肢无力伴针刺觉减退各1例.MRI示硬膜异常肥厚,呈长或等T1、短T2信号;MRI增强示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呈条带状或结节状,不深入脑沟脑回.9例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头痛症状均缓解,遗留周围性面瘫4例,视物及听力障碍各1例.结论 HP多为继发性,以头痛及脑神经麻痹为主要症状,MRI平扫及强化可见条带状或斑块状硬膜肥厚,可累及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 各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脑电图的改变

    作者:陈新

    目的 探讨各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脑电图的改变.方法 对152例临床诊断为ADHD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CPT)对ADHD进行分型,分析各型ADHD患儿的脑电图改变.结果 本组患儿脑电图正常108例(71.1%),异常44例(28.9%),脑电图异常改变均为非特异性.IVA-CPT检查示正常18例(11.8%),注意缺陷为主型41例(27.0%),多动/冲动为主型27例(17.8%),混合型40例(26.3%),多动无效26例(17.1%).脑电图异常率在注意缺陷为主型为25.0%,多动/冲动为主型为18.2%,混合型为18.2%;各型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HD患儿脑电图改变无特殊性;不同亚型间脑电图异常率基本相似.

  • 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崔秀英;王雁;肖建廷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3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较颈动脉狭窄不同程度和部位患者的MoCA得分.结果 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句子复述得分显著低于右侧颈动脉狭窄患者(P<0.01),而交替连线、复制立方体、画钟及延迟回忆得分均显著高于右侧颈动脉狭窄患者(P <0.05 ~0.01).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与重度狭窄患者MoCA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与颈动脉右侧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患者比较,左侧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患者的句子复述得分显著降低(均P<0.01),而复制立方体、画钟得分显著增高(P <0.05 ~0.01).左侧中度狭窄患者延迟回忆得分显著高于右侧中度狭窄患者(P<0.01).结论 左侧颈动脉狭窄以语言能力受损为著,右侧以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及延迟回忆受损为著.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无明显关系.

  • 单纯性糖耐量异常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

    作者:陆敏;赵红东;唐冰

    目的 研究单纯性糖耐量异常(IGT)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 根据血糖水平及糖耐量试验将75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IGT组及糖尿病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血糖正常组331例,IGT组142例,糖尿病组283例.血Hcy及hs-CRP水平IGT组[(19.17±9.35)μmol/L,(8.0±11.9) μg/ml]及糖尿病组[(20.46±10.56) μmol/L,(7.7±20.7) μg/ml]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16.17 ±7.35) μmol/L,(3.5 ±9.2) μg/ml](均P<0.001),IGT组与糖尿病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GT脑梗死患者的血 Hcy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动脉狭窄与肾动脉狭窄的关系

    作者:李瑶宣;董艳玲;黄慧雯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外动脉狭窄与肾动脉狭窄(RAS)的关系.方法 对310例ICVD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数量与RAS率的关系.结果 颅外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组的RAS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及无狭窄组(均P<0.01);2支及≥3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RAS率显著高于无狭窄及1支血管狭窄的患者(P <0.05 ~0.01).重度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2支、≥3支颅外动脉狭窄是RAS的危险因素(OR=3.025,OR=3.343,OR=5.733;均P<0.01).结论 重度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2支颅外动脉狭窄是ICVD患者RAS的危险因素.

  • Hoehn-Yahr分级1级的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

    作者:周建忠;吴坚;盛世英;朱林凤;李华杰;练学淦

    目的 探讨Hoehn-Yahr分级1级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对32例Hoehn-Yahr分级1级的PD患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以健侧为对照,比较患侧肢体SSR的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与健侧[(2.36±0.15)mV,(0.60 ±0.07) mV;(1.48 ±0.10)ms,(1.97 ±0.08)ms]比较,患侧上肢及下肢SSR的波幅[(1.97 ±0.10)mY,(0.54 ±0.09) mV]显著降低,潜伏期[(1.57±0.13)ms,(2.07 ±0.25) ms]显著延长(P<0.05~0.001).结论 Hoehn-Yahr分级1级的PD患者运动患侧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误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汞中毒1例报道

    作者:田德财;张新卿;笪宇威

    汞中毒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误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汞中毒如下.1 病例 男,63岁.因"双下肢活动不利3年多、四肢麻木伴踩棉花感2年半"于2010年7月20日入院.患者3年多前开始觉双膝关节僵硬,以右腿为著,但不影响行走,于2007年3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红细胞2.06×1012/L,血红蛋白87 g/L;未予特殊治疗,症状无缓解.2年半前出现腰部僵硬感,行走不稳、蹲起无力,走路有踩棉花样感觉,伴四肢麻木,下肢重于上肢.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红细胞1.69×1012/L,血红蛋白65 g/L;骨髓穿刺示溶血性贫血;MRI示脑内多发缺血性梗死灶;颈椎退行性变,颈57椎管狭窄.

  • 重症多发性肌炎1例报告

    作者:舒晓;陈明亮

    多发性肌炎是神经系统疑难病,尤其是重症患者容易误诊误治.现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如下.1 病例 女,46岁.因"全身无力、进行性消瘦半年,加重并声嘶、呛咳5d"于2008年8月3日人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指发麻、四肢无力及纳差,并逐渐加重.先后到消化内科就诊2次,诊断为"慢性胃炎",并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且出现活动后气促、进行性消瘦及吞咽困难.5d前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抬头无力,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科.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查体:消瘦,声音嘶哑,抬头无力,颈部肌群萎缩,转颈困难.

  • 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致颈髓半切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孙佳红;樊瑞峰;王海山;张文肇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导致颈髓半切综合征在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 男,65岁.因"右侧肢体麻木、左侧肢体无力伴眩晕2d"于2010年3月8日入住本院.患者于2010年3月6日晚无明显诱因急起出现右侧肢体及躯干麻木、发凉,左侧肢体轻度无力,伴眩晕、恶心,呕吐数次,非呈喷射状,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被迫卧床.发病1周后眩晕减轻,行走时步态不稳,右偏斜,闭目加重,左足有踩棉花感.查体:血压左上肢120/80 mmHg(1 mmHg =0.133 kPa),右上肢110/70 mmHg;左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右侧肌力Ⅴ级,肌张力均正常;左侧跟膝胫试验(+),左足趾反复叩击地面动作笨拙、不协调、快慢不一,闭目难立征(+),行走呈醉汉步态,向右前方偏斜,闭目时更明显;右侧C2以下痛温觉减退,左侧震动觉、位置觉和运动觉减退;四肢腱反射(+),左侧Babinski征(±).

  • Guillain-Barre综合征合并脊髓损害1例报告

    作者:杜丽;徐家立;叶民

    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是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脊神经根、脑神经及自主神经,很少同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现报告1例伴有脊髓损害的GBS如下.1 病例 女,33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d"于2011年9月12日入住我院.患者7d前"感冒",伴有上腹部、后背部疼痛不适,外院予"香砂养胃丸"治疗,无明显好转.5d前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及背痛,且逐渐加重至不能独立行走.小便费力,之后发展为尿潴留.外院查头颅CT及腰椎MRI均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查体:意识清楚,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近端Ⅲ级,远端Ⅱ级,双上肢腱反射(++);左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近端Ⅱ级,远端Ⅰ级;双下肢腱反射消失.

  • 右侧皮质分水岭梗死致交叉性失语1例报告

    作者:王玉琦;王玉洁;刘相玉;王健

    交叉性失语是指任何利手同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目前仅指右利手者右侧大脑半球受损所致的失语症,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右侧皮质分水岭梗死致交叉性失语如下.1 病例 男,57岁.因"突发左半身无力伴言语不清3h"于2011年3月11日入院.患者于3h前活动中突发左半身无力伴言语不清,症状持续存在.患者发病前语言功能正常,除汉语外不会其他语言.无左利手家族史.

  • 脑出血后凝血酶所致损伤及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然;代大伟;代亚美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左右,病死率>50%,40%的存活者遗留严重残疾[1].ICH后除血肿扩大导致的机械性损伤外,还有脑水肿、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脑血管痉挛等继发性损伤.既往研究[2]表明,凝血酶是导致ICH后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3]证实,凝血酶还参与ICH后的多种神经保护作用.现就ICH后凝血酶所致损伤及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糖尿病性腰骶神经丛神经根神经病研究进展

    作者:张莹;张涛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以累及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而糖尿病性腰骶神经丛神经根神经病(DLRPN)较为少见,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1],因其破坏性强、致残率高而逐渐引起国内外重视.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诊疗现状综述如下.

  • 不宁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红;唐向东

    不宁腿综合征(RLS)又称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有强烈活动双下肢的欲望为特征,常伴有感觉异常,症状在休息或夜间时发生或加重,运动后减轻.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将RLS的感觉运动症状归于失眠、应激、肌肉痛性痉挛、抑郁症、焦虑症等原因,临床上漏诊率和误诊率高.RLS常引起患者睡眠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增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现就RL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神经梅毒研究进展

    作者:欧强;卢峪霞

    神经梅毒是梅毒苍白螺旋体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1].近年来梅毒和神经梅毒的报道日益增多,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现综合国内外文献就神经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 流行病学全世界均有梅毒发生,尤其在经济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生率较高,如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风险性行为如同性恋的出现和流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迅速传播,梅毒和神经梅毒病例的报道日益增多.

  • 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肝性脑病10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海娜;刘永丹;刘刚;李艳华;高彤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易误诊.现报告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例肝性脑病患者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系2010年3月~2012年2月入住我院及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的肝性脑病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5 ~69岁,平均(55.4±8.3)岁;病程10 ~14 d,平均(11.8 ±2.5)d.6例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史,6例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2例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4例有肝硬化史,1例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1例40年前因外伤行脾切除手术.

临床神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