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림상신경병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1648
  • 国内刊号: 32-13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贞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庄爱霞;刘华;姜玉龙;葛中林;曾庆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检测40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同时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所有患者的颅内血管,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测颅外血管.根据检测结果将颈内动脉(ICA)分为:正常、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大脑中动脉(MCA)分为:正常、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5%)、极度狭窄(>95%).结果 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无颅内外血管狭窄组(P<0.01),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无颅内外血管狭窄组(P<0.05),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CA不同程度狭窄患者间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y水平与ICA、MCA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56 ,P<0.01;r=0.345 ,P<0.01);血清叶酸水平与ICA、MCA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272 ,P<0.05;r=-0.265,P<0.05).结论 高Hcy血症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高Hcy血症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新的危险因素.

  • A型行为的不良行为特征在脑梗死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朝霞

    目的 探讨A型行为的不良行为特征在脑梗死(CI)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CI患者和107例无血液病和肿瘤的对照者进行A型行为评定量表测定,并同时对两组人员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血浆标志物内皮素(ET)和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进行测定;再根据A型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分别对CI组和对照组患者,以及在同一血压水平的CI患者按照个体的行为特征进行分组,然后对其血浆标志物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I患者中有40%为A型行为类型;具有A型行为不良行为特征的CI患者的血浆ET(CT1亚组:52.68±3.47)和TM(CT1组:89.78±2.15)浓度不仅高于同型的非CI者(ET:57.82±1.83;TM:36.05±1.07)(均P<0.05),且高于同一血压水平的非不良行为特征的CI患者(均P<0.01).结论 A型行为是CI易患的行为类型.A型行为的不良行为特征对CI的发生及发展有影响.纠正A型行为不良行为特征对预防CI有重要意义.

  • 抑肽酶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德刚;陈应柱;吴碧华;袁成林;卢年芳;胡长林

    目的 探讨抑肽酶(ATG)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手术脑尾状核胶原酶注射制备大鼠脑出血(ICH)模型,随机分为ICH组、ATG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分别于制模后6 h、24 h、72 h、7 d应用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 p6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各组NF-κB阳性细胞数制模后24 h明显增加,72 h达高峰,随之下降.NF-κB阳性细胞数在ICH组和ATG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TC组ICH 24 h~7 d较ICH组和ATG组显著下降(P<0.05~0.001);各组NF-κB mRNA表达在ICH 24 h达到高峰,72 h稍下降,7 d下降至术前水平.ICH组和ATG组 NF-κB mRNA表达各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CH组及ATG组相比,PDTC组ICH 24 h后显著下降(P<0.05~0.001),7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1).结论 ATG对ICH后脑组织NF-κB p65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其抗炎与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实现的.

  • 磷酸二酯酶4D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徐淑兰;张颖冬;林兴建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磷酸二酯酶4D (PDE4D)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6例ICVD患者和110名正常对照者PDE4D基因SNP45、SNP83和rs918592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PDE4D基因rs918592的A等位基因频率ICVD组(58.6%)、腔隙性脑梗死亚组(63.8%)较正常对照组(48.6%)明显增高(均P<0.05);rs918592、SNP8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NP45位点未见多态性.糖代谢指标在不同的SNP83、rs918592 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上A等位基因可能是ICVD的危险因素之一; PDE4D基因可能不是通过糖代谢影响ICVD的发生.

  • 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施国文;熊昕丽;林岩;耿介立;李焰生

    目的 探讨后循环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MRI的表现,将患者分为近段组、中段组、远端组、混合组以及单灶组、多灶组、单侧病灶组、双侧病灶组、腔隙性梗死(腔梗)组与非腔梗组;分析各组的危险因素.同时与同期住院的前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结果 21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为76.9%、糖尿病为36.6%、高脂血症为30.1%、既往有卒中史为26%、心脏疾病为22.2%;近段病变为6%,中段病变为24.5%,远段病变高为49%;近端组的平均年龄[(57.92±12.81)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高脂血症发生率(61.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既往卒中史在多病灶组、双侧病灶组及腔梗组中明显高于单病灶、单侧病灶及非腔梗组(均P<0.01),而高脂血症在单病灶组中高于多病灶组,单侧病灶组高于双侧病灶组(均P<0.05).后循环梗死组平均年龄[(69.42±11.25)岁]大于前循环梗死组[(65.93±11.22)岁](P<0.01);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发生率高于前循环梗死组(分别为20.7%、16.9%、14.6%)(P<0.05~0.01),而吸烟率(18.5%)低于前循环梗死组(38.5%)(P<0.01).结论 后循环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既往卒中史.与前循环梗死组相比,后循环梗死组年龄较大、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高.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非锥体束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徐艳炜;谢炳玓;翟翚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非锥体束区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特点.方法 选择ALS患者(病例组)21例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20名,行轴位MRDT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结果 病例组胼胝体压部(0.73±0.087)(u=-2.004,P<0.05)、丘脑(0.29±0.020)(u=-3.580,P<0.01)的FA值与健康对照组(0.79±0.034,0.32±0.010)比较,明显减低;两组间各ROI水平M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除中枢运动传导系统外,ALS患者的胼胝体压部、丘脑亦被累及,ALS更有可能是一种以运动系统损害为主的多系统变性疾病.

  • 天舒胶囊对偏头痛动物模型血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勤;杨天华;周沐科;周东

    目的 研究天舒胶囊对偏头痛动物模型血浆及脑组织血管活性物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分别制作大鼠和兔偏头痛模型.给予天舒胶囊后用放免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型NOS(NOS1)和CGRP表达;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兔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NO、NOS和CG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不同剂量天舒胶囊灌胃后大鼠血浆NO、NOS和CGRP的增加受到抑制,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5~0.01).模型组兔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下降,经中剂量天舒胶囊干预后流速下降也受到抑制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灌胃天舒胶囊后,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NOS1和CGRP表达增加的程度减小(均P<0.05).结论 天舒胶囊可改善偏头痛发作时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水平失常,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

  • DJ-1基因启动子区g.168_185del的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作者:柳四新;郭纪锋;易灿辉;唐北沙;谭红;张智博;周颖

    目的 了解DJ-1基因启动子区g.168_185del的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等技术,对湖南汉族213例PD患者和195名正常对照者的DJ-1基因g.168_185del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g.168_185del多态在各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168_185del多态位点不是本组PD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

  • 囊泡单胺转运体在人胚胎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作者:田向阳;丁新生;闵敏;孙兴珍

    目的 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在人胚胎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不同胎龄自然流产的新鲜胎儿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观察VMAT2 和酪胺酸羟化酶(TH)在胎脑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部和蓝斑分布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显示, VMAT2在胎脑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既少于腹侧被盖也少与蓝斑(均P<0.05).结论 胎脑VMAT2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少于腹侧被盖和蓝斑,黑质致密部保护作用薄弱可能是PD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 铅暴露鼠学习记忆障碍相关机制的研究

    作者:魏慈;王树松;吕佩源;郭宗成

    目的 研究铅暴露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精氨酸加压素(AVP)、生长抑素(SS)的阳性表达,及其与学习记忆障碍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两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染铅组,每组30只,染铅动物饮用0.1%醋酸铅去离子水3个月,制成慢性染铅大鼠模型;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Y-迷宫试验检测两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AVP和SS阳性神经元数,观察铅暴露对其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 染铅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海马CA1区AVP 和S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减少(均P<0.01),CA3区AVP(P<0.05)和SS(P>0.05)阳性神经元数量亦减少,但不如CA1区明显.结论 铅暴露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减低可能与海马神经细胞AVP和SS的阳性表达减少有关.

  • 慢病毒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脂肪干细胞脑移植的研究

    作者:孙兵;顾士欣;王柯;崔大明;车小明

    目的 探讨慢病毒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脂肪干细胞(ADSCs)脑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ADSCs,用高滴度慢病毒将GDNF转染入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标志物的表达.用立体定向仪将转染ADSCs植入大鼠的纹状体,移植1个月和2个月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DSCs脑内存活和分布状况,用Western blot检测GDNF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慢病毒转染ADSCs形态类似神经元,胞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阳性.ADSCs移植到大鼠纹状体1个月后,移植部位有大量存活的ADSCs,2个月后,仍有部分存活细胞,并向远处移行,GDNF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 慢病毒转染GDNF的ADSCs可为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供体.

  • 实验性癫痫大鼠发作后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及其激动剂的影响

    作者:汤继宏;包仕尧;张志琳

    目的 观察海人酸(KA)诱导的实验性癫疒间(EP)大鼠发作后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亚单位mRNA表达及其激动剂巴氯芬的影响.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EP发作后及巴氯芬干预后海马区GABABR亚单位GAR1a及GAR2 mRNA表达.结果 KA致疒间早期(6~12 h)2种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广泛下降,至1 d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齿状回(DG)区mRNA表达开始回升,3 d后表达水平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A1与CA3区表达仍维持低水平(均P<0.05),但其表达水平渐向对照组水平恢复.巴氯芬干预后亚单位表达明显下降的时间点延迟,且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干预的致疒间组(P<0.05~0.01).结论 致疒间鼠2种亚单位表达下降后又上调为颞叶EP的内源性自我保护机制;巴氯芬促进2种亚单位表达,增强GABA抑制作用,有利于控制EP,为筛选针对GABABR亚单位的抗疒间药提供新途径.

  • 不同脑温状态下地西泮对大鼠脑缺血组织氨基酸及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邱小鹰;王何;陈汉明;全裕凤;曾思恩

    目的 探讨不同脑温状态下地西泮对大鼠脑缺血组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诱导目标脑温,测定轻度高温、常温、亚低温状态下各组脑缺血组织Glu、GABA、SOD、GSH-Px及MDA含量.结果 (1)与常温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缺血对照组及常温地西泮组Glu、MDA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GABA在常温脑缺血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温地西泮组则显著增高(P<0.01).(2)与常温脑缺血对照组比较,常温地西泮组GSH-Px显著增高(P<0.001),MDA显著降低(P<0.001),而Glu、GABA、SO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常温地西泮组比较,轻度高温地西泮组Glu、MDA显著增高(均P<0.001),SOD、GSH-Px显著降低(均P<0.001),GA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地西泮组Glu、MDA显著降低(P<0.01~0.001),GABA、SOD、GSH-Px显著增高(均P<0.001).结论 亚低温状态下,地西泮显著上调GABA水平,有利于地西泮"抑制性保护"机制的建立,从而增强地西泮的神经保护作用.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8水平的关系

    作者:吕翠;高波;谭兰;亓勤德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 (IL)-6、IL-18水平的关系. 方法选择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TIA组)、64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ACI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其颈动脉IMT值,并分为IMT<1.0 mm亚组和IMT≥1.0 mm亚组.利用液相平衡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3组的血清IL-6和IL-18水平,并对IMT与IL-6、IL-18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TIA组和ACI组所有IMT≥1.0 mm患者血清IL-6、IL-18含量[TIA组分别为(141.61±27.86)pg/ml和(212.42±51.88)pg/ml;ACI组分别为(157.94±27.98)pg/ml和(224.99±59.56)pg/ml]比正常对照组[(101.41±35.56)pg/ml和165.87±29.89)pg/ml]升高(P<0.05~0.01); TIA组、ACI组IMT≥1.0 mm亚组患者血清IL-6、IL-18含量和IMT<1.0 mm亚组[TIA组分别为(141.61±27.86, 212.42±51.88)pg/ml和(108.48±35.56,170.98±29.83)pg/ml;ACI组分别为(157.94±27.98,224.99±59.56) pg/ml和(129.56±35.56,195.07±29.86)pg/ml]二者有显著差异(均P<0.05).TIA组、ACI组IMT≥1.0 mm亚组患者IMT与血清IL-18含量呈正相关(r=0.549,P<0.01),与血清IL-6含量无相关性((r=0.304,P=0.057). 结论 TIA组、ACI组IMT增厚的患者血清IL-6、IL-18的水平升高;IMT的增厚与血清IL-18含量呈正相关.推测IL-6、 IL-18可能参与了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

  •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圣华;李军荣;余艳华;沈鑫;陈来明;陈季南;王小平

    目的 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 34例患者共放置36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椎-基底动脉狭窄段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8.3±6.2)%降至(3.6±4.2)%.随访6~3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31例,明显改善2例,复发1例.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作者:杜敢琴;孙圣刚;黄丽娜;戚继胜;马晓娟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TIA后9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作为短期预后指标,分析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检查结果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本组DWI异常33例(43.4%),MRA显示颅内动脉病变31例(40.8%),DWI及MRA 均异常19例(25%);90 d内12例(15.8%)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在DWI异常者中(10例,30.3%)显著高于DWI正常者(2例,4.7%)(P<0.05);MRA异常者(9例,29%)显著高于MRA正常者(3例,6.7%)(P<0.05).DWI及MRA 均异常者(8例,42.1%)极显著高于影像学检查正常者(1例,3.2%)(P<0.01).结论 DWI和MRA检查有助于判断TIA患者短期预后,发现高危患者并指导临床治疗.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刘芳;石劲松;孙阳;董文翊;杨春祥;刘晶哲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28例脑血栓形成、24例腔隙性脑梗死、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CRP测定,分析斑块的性质与血清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1)脑血栓形成组和TIA组以混合性斑块和软斑块为主,腔隙性脑梗死组以硬斑块为主;3组间斑块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CRP水平:脑血栓形成组为(4.022±1.531)mg/L,腔隙性脑梗死组为(3.781±1.876)mg/L,TIA组为(3.920±2.155)mg/L,3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斑块组的CRP水平:软斑块组为( 4.546±2.720) mg/L,混合性斑块组为(3.951±1.863)mg/L,显著高于硬斑块组[(2.762±1.323)mg/L](均P<0.05).结论 血清CRP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急性脑梗死各临床亚型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的变化

    作者:吴晓青;张妍;喻学红;曹秉振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各临床亚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方法 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个亚组: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I)组(22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33例)和心源性脑梗死(CI)组(15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各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指标,通过屏气试验测定屏气指数(BHI);并与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组Vm、PI、RI均显著升高(P<0.05~0.01),BHI明显降低(P<0.01);LI组Vm、BHI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CI组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脑梗死各亚组的CVR改变并不相同,AI、LI组CVR损害更为明显,CVR检测对急性脑梗死各亚型的血液动力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丘鸿凯;刘卫彬;门丽娜;黄如训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梅毒患者脑脊液及临床资料,其中,神经梅毒组30例,潜伏梅毒组25例,两组分别测定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TPPA),并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正规全程青霉素驱梅治疗;对两组患者门诊复诊或进行电话跟踪随访2年,并进行预后评定,同时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PRP及TPPA均为阳性;神经梅毒组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较潜伏梅毒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神经梅毒组无变化5例(16.7%),改善21例(70.0%),进展4例(13.3%);潜伏梅毒组无变化15例(60.0%),改善8例(32.0%),进展2例(8.0%).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以及RPR、TPPA滴度升高,与FIM评分呈负相关(分别r=-0.480、-0.504、-0.465及-0.550,均P<0.05).结论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以及RPR、TPPA升高程度,均与预后密切相关,脑脊液改变越重,则预后越差.

  • 脊髓痨2例报告

    作者:陈丽丽;吕燕华

    脊髓痨是神经梅毒的一种临床类型,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不典型时容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1 病例 1.1 例1 男,59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伴抽痛3年,小便潴留2 d"于2007年8月9日入院.3年前出现双足麻木及胸部束带样麻木,走路时踩棉花感.

  • 伴同侧面神经麻痹的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1例报告

    作者:高海凤;李永秋;马建国

    痛性眼肌麻痹多累及Ⅲ、Ⅳ、Ⅵ脑神经,而累及面神经者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 病例男,49岁.因"发作性右侧眼睑下垂、视物成双3年,加重10 d"于2007年5月8日入院.

  • 僵人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赵继来;程庆璋

    僵人综合征(SMS)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54岁.因"阵发性躯干局部肌肉僵硬、痉挛、抽痛1 d"于2007年8月7日入院.患者两天前出现腹泻,呈稀水样便,呕吐数次胃内容物.

  • 脑膜黑色素瘤1例报告

    作者:高志强;戴瑛;李云涛;陈玉山;赵敏

    脑膜黑色素瘤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女,17岁,学生.因"头痛10 d,意识不清6 h余"于2008年3月15日入院.患者近10 d来头痛头胀,但未重视,入院当日凌晨家人发现其跌落床下,意识丧失,小便失禁.

  •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报告

    作者:高春燕;苏彦果;郭力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CPM) 是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为病理特征的可致死性疾病.现报告3例如下.1 病例 1.1 例1 女,27岁.因"意识不清1 d"于2006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 d于某医院行剖宫产,手术顺利,术后出现阴道出血约700 ml,给予止血处理.

  • 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涛;王拥军

    随着上世纪60年代后期左旋多巴开始被用于帕金森病(PD)的治疗,多巴胺替代治疗已经成为改善PD症状有效的方法;但是长期左旋多巴治疗伴随着运动并发症的发展也成为PD治疗面临的难题.

  • 注意瞬脱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玉宝;汪凯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或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的过程,与学习、记忆等心理过程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对注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空间维度上,而对时间维度上的研究相对较少.

  •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青;李焰生

    习惯上认为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PD的核心运动症状(包括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和姿势异常).然而,很多患者却认为非运动症状(NMS)(包括认知功能损害、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睡眠障碍、感觉障碍等)对其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更为明显[1].

  •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作者:蒋建华;顾振纶;秦振红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为主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PD的药物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新型药物不仅在控制疾病症状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有所突破,同时把延缓疾病进程作为目标,为PD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张帆;穆俊林;顾仁骏

    本研究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合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探讨诱发电位对判断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脑损伤情况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DEACMP组:系2000年12月~2006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DEACMP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9~65岁,平均(48.5±15.7)岁.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暴发型小脑出血

    作者:程桂玲;吕涌涛

    大量小脑出血的预后较差.我院神经内科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暴发型小脑出血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作者:李伟;夏春林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PD)病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1].为此,本研究对PD患者的DRD2基因TaqI多态进行分型,分析DRD2基因TaqI多态性与PD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PD组91例,来自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本院神经内科门诊.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军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表现多样,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科收治的40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1~79岁,平均65.5岁;病程2~38 h.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19例,心房纤颤7例,血脂异常 18例,脑梗死史8例.

  • 尼麦角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化;郭建一;居克举

    尼麦角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报道不多,现报告应用尼麦角林治疗60例本病患者的疗效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系2004年2月~2006年2月在我科门诊、住院的VBI性眩晕患者120例.均符合VBI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检查排除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1)尼麦角林治疗组(尼麦角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1~ 73岁,平均(57.8± 8.15)岁;病程2 d~48个月,平均(5.2±3.5)个月.(2)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0~72岁,平均(56.9±7.33)岁;病程3 d~46个月,平均(5.1±2.9)个月.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及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作者:沈树红;王少石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研究[1,2]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SAE患者血浆Hcy水平的检测,探讨SAE及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Hcy水平之间的关系.

  • 视神经脊髓炎新认识

    作者:陈道文;徐俊;狄晴

    视神经脊髓炎(NMO) 是一种免疫介导、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该病1894年首先由Devic和Gault总结报道,又称Devic病或Devic综合征[1].本病是一独立疾病单元,还是多发性硬化(MS)的变异型或临床亚型,一直存在争议.

  • 坚持方向,直面未来

    作者:林世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是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业性学术刊物.刊登内容以临床神经病学为主,兼及相关边缘学科.20年来,由于几代人的努力,<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已被评为中文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等多国收录期刊.

  • 当勤精进,再创更高、更快、更强

    作者:陈生弟

    首先庆贺<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在2008这一举国欢腾的吉祥年迎来创刊20周年纪念.高尔基先生曾说过,书籍是"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执子之手,我们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已经共同走过了20个春秋.在这20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她初嫁时的羞涩,更有历经岁月后的妩媚与成熟.

  • 回顾与期盼

    作者:李大年

    我想喜欢阅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以下简称杂志)的人,大多数都是工作在各类型医院第一线的神经内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师.因为这本杂志的内容能帮助他们增加信息量,更新知识和解决许多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杂志中介绍的一些临床、基础研究和神经科学方面的内容,会有利于医师们从发病机制角度开阔思路,从而制定出切合病情的诊治方案.这本杂志亲切之处在于"临床"二字,这对临床医师确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

  • 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作者:张贞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至今不经意间已走过了20年的征程.回顾20年前的<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如一棵幼小的树苗,在主办单位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以及历届编委和广大作者、读者、专家的扶持和帮助下,茁壮成长,现已根深叶茂,高大挺拔,在全国神经科学专业杂志中已名列前茅.

  • 坚持临床方向,提高临床研究水平

    作者:吴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即将进入精力更加充沛、事业发展高峰的第30年.20年来<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对我国神经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神经病学范围内是阅读人数多的杂志,其原因在于坚持"临床"二字.

临床神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