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工程](/imgs/1674-4659/0.jpg)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Clinical Medical & Engineering 림상의학공정
-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659
- 国内刊号: 44-16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补肾利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肾利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7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95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抽签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利湿方,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13%、75.51%.有效率、本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及与对照组的24 h-UPQ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利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建议行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明确其确切机制,以便进行推广应用.
-
肺结核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容易造成肺结核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了解造成肺结核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和整改措施,比较采取措施前后肺结核病区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了有效的预防和整改措施,制订和严格实施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采取措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肺结核病区医院感染的主观和客观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整改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融洽护患的关系,使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赢得了医疗市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时机和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合理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8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的有18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的有6例,行胆总管空肠袢式吻合术的有3例,行单纯胆囊造瘘术的有1例;患者治愈26例,因为术后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 合理把握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259例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诊断指标、发生时期、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59例胎儿窘迫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诊断指标、发生时期、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统计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随着胎儿窘迫诊断指标项目的增加,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也逐渐上升(P<0.01).第二产程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未临产者(P<0.05).阴道助产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顺产者(P<0.01).结论 胎儿窘迫诊断指标、发生时期、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呈显著相关性.尽早诊断、积极处理、适时剖宫产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关键措施.
-
小腿驱血下剪刀分离法在处理下肢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理下肢静脉交通支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疾病CEAP分类C4以上患者37例共48条肢体,我们在小腿驱血下应用剪刀钝性、锐性分离法处理下肢交通支静脉病变以及炎症粘连.结果 所有患者病变得到控制,溃疡愈合良好,并发症极少.结论 驱血下剪刀分离法能有效处理小腿静脉交通支病变以及炎症粘连情况,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电图及SPECT显像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SPECT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行脑电图(EEG)检测,其中10例同时期行SPECT脑血流显像,分两年龄段观察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脑电图正常11例,脑电图异常36例(76.60%),其中边缘状态脑电图41例,占87.23%;轻度异常脑电图4例,占8.51%;中度异常2例;<60岁组EEG的异常表现以泛化的慢α波为主,α活动减少、α波幅减低、调幅调节差.≥60岁组EEG改变无明显规律,出现了散在的或弥漫的θ波,同时可混有少量的δ波.两组患者均未见特异性EEG改变.10例行脑血流显像的患者SPECT结果均为阳性,表现为大脑实质广泛的血流灌注降低,以颠叶、额叶及顸叶血流降低为明显.结论 SPECT脑血流显像能直接地评价脑组织学和功能改变;EEG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还不具有特征性,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缺血后脑细胞的功能改变,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疗有帮助.
-
一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危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一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危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合并骨质疏松老年高危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32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11例、ⅢB型15例、Ⅳ型6例,均采用一期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3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精神症状,1例患髋疼痛,经对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无髋关节脱位病例,未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肌梗塞等并发症.32例均获得8~25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优2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离床活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绝经期阴道出血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患者流血量、出血时间、症状及良恶性的关系.方法 对5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者进行妇查、白带常规检查、TCT检查、B超检查、宫颈活检及分段诊刮送病理检查等.结果 老年性阴道炎8例,宫颈息肉6例.宫颈粘膜下肌瘤5例,宫颈糜烂6例,宫腔粘膜下肌瘤3例,宫内膜癌5例,宫颈癌4例.结论 生殖器炎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对老年妇女阴道出血应做到早期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
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traumatic deep vein thrombosis,T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T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采用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urokinase,UK)行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UK行溶检抗凝治疗.观察研究过程中的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通过血管彩超了解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研究组及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0.0%,统计学结果差异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UK治疗急性TDVT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放化疗同步与序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及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8例NSCLC病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9例(治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3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心、肝肾功能损害,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耐受.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可耐受.
-
近端胃癌术后重建方式与术后反流发生的关系探讨
目的 通过对近端胃癌术后五种重建方式与反流发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46例,近端胃癌根治术20例,分别采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间置空肠代胃,P型间置空肠代胃术,Roux-en-Y吻合术式.食管残胃后壁吻合,随访其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比例与严重程度.结果 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0%,25.0%,68.2%,和86.7%;其中行食管残胃吻合术式的4例发生严重的反流,营养不良,生活质量极差.结论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和间置空肠代胃对于减少近端胃癌术后反流、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是近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重建术式.
-
201例老年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治疗效果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老年肺炎患者201例,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有效154例和治疗无效47例的年龄、基础疾病情况、血清白蛋白、肺叶受累状况、抗感染时间等差异.结果 有效154例病人平均年龄为(68.2±2.2)岁,无效4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82.1±2.3)岁,无效患者年龄稍偏大;基础疾病(有效25%VS无效89.3%)、低蛋白血症(有效28.5%VS无效85.1%)、肺叶累及情况(有效20.7%VS无效78.7%)、抗感染治疗状况(有效5.8%VS无效21.2%)等数值,有效患者明显低于无效患者(P<0.01).结论 年龄、基础疾病、诸多肺叶受累以及抗感染治疗时间均可影响疗效;其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也是影响治愈的原因之一,当出现不明原因乏力、气促、咳嗽应尽早就医.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修复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估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牙槽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因牙周病、牙槽外伤等导致牙槽骨缺损严重、拔牙术后不能满意修复的患者16例,拔牙同期在拔牙窝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后2周拆线,3个月、9个月复诊.结果 术后临床检查、X线检查,16例患者植骨区新骨形成良好,明显改善牙槽骨高度与丰满度.结论 临床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修复前的骨条件.
-
帕瑞昔布钠或氟比络芬酯超前镇痛预防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纳或氟比络芬酯预防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组(P组)、氟比络芬酯50 mg组(F组)及等容生理盐水组(C组).各组观察并记录入室后各时段的MAP、HR变化及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喉痉挛发生率、呛咳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P组和F组在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5 min(T3)与术前(T0)相比较,MAP、H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上述各时点的MAP、HR与术前(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F组在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5 min(T3)相比较,MAP、HK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麻醉苏醒时间、喉痉挛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或氟比络芬酯50 mg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
-
硅油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 从护理角度分析探讨硅油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导致的并发症,并总结手术前后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观察与指导78例78眼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患者,术前进行相关的知识宣传,体位指导,术后采取密切的体位监督,并从精神上给予鼓励支持,从体能上定时协助更换面向下体位方式等护理措施.加强术后的抗炎治疗及眼压的观察.结果 通过适当的临床护理和术前宣教,术后严格执行体位的方法,使住院期间硅油填充并发症的发生率只有12%,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达到84%,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对因视网膜脱离接受硅油填充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预防宣教,监督指导体位,加强巡视,应用合适的临床护理,可避免多次手术,从而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两种不同修补方式治疗胆总管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修补方式治疗胆总管损伤的临床对比情况,从而为治疗胆总管损伤选择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36例胆总管损伤病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胆总管空肠Rous-en-Y吻合术.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18例患者优8例,良5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72.2%;对照组18例患者优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7.8%.两组治疗优良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术是胆总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虽然手术比较简单、安全,但是疗效一直不太好.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提高治疗效果,但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探讨.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接受腹腔镜修补术(腹腔镜组)与39例接受传统开腹修补术(开腹组)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但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P均<0.0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绝大多数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首选术式.
-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90例临床分析
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先天性畸形中常见的畸形之一,由于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类型多,表现各异,多数消化道畸形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能痊愈,临床上常常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新生儿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90例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分类与其相关的临床表现,旨在提高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佐辛切皮前给药对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在切皮前加用地佐辛5 mg.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30 min、1 h、6 h、12 h的疼痛语言分级评分(VRS评分).观察24 h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各时点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手术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精准肝切除的临床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 对精准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本院肝胆疾病科48例肝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与4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清石率、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实行精准肝切除术的48例患者,在手术时间上多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患者,但在出血量上明显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患者,清石率也明显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患者,且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结论 精准肝切除术在临床治疗肝胆疾病进行肝切除术时有较好的疗效.且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
甲氨蝶呤保守治疗与手术开腹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和行开腹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的意愿和临床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30例行开腹根治术,37例行开腹保守术,35例选用甲氨蝶呤(MTX)药物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临床疗效、住院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住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发现三者各有优缺点.结论 临床上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有多种,应根据医院医疗设备条件和患者个人具体情况采选择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
-
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术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术治疗多种慢性疼痛的围治疗期护理.方法 选择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20例病人.术前需备好气管切开器械、氧气和急救物品,保证患者安全;术后定时检查病人和穿刺部位,一旦有敷料渗血、颈部肿胀隆起、气促或呼吸费力等局部出血或气胸先兆报告医师;注药前必须回抽无血液,注药时针眼无液体溢出;注药后出现Hon-er's综合征时给病人解释此为治疗反应以鼓励病人信心和解除顾虑,出现声音嘶哑时及时交代病人1小时内或声嘶消除前不能喝水或进食,以免误入气管.结果 本组90%病人疼痛减轻,注药后80%的病人出现Honer's综合征,4%病人出现声哑,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星状神经节置管阻滞术治疗效果明显,护士耐心细致做好观察及护理工作可减少严重并发症.
-
非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手术中肝脏损害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非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手术中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收入非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胆囊结石需手术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情况以及病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ALT平均值为(38.62±8.42)U/L;AST平均值为(40.11±6.37)U/L;TBIL平均值为(18.428±5.429)μmol/L;对照组ALT平均值为(12.33±6.21)U/L;AST平均值为(18.45±5.42)U/L;TBIL平均值为(9.476±4.542)μmol/L;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非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手术后存在一定的肝脏损害.
-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0例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催产素.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催产素.结果 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心脏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6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临床预后.结果 术前死于恶性心力衰竭1例,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无术后死亡,无再发感染.结论 心脏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灶和围术期正确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
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后二次电切的临床疗效分析(附43例报告)
目的 探讨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双极电切(PKRBT)术后常规二次电切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PKRBT术后4~6周常规行二次电切.首次PKRBT术后即行MMC 40 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个月.对43例浅表性膀胱癌PKRBT术后常规二次电切的患者进行随访,总结二次电切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观察10~31个月,平均20.7个月,首次电切术后6个月复发1例(2.3%),12个月复发5例(11.6%),18个月复发8例(18.6%),24个月复发11例(25.6%).其中,6例肿瘤无进展,5例肿瘤进展,9例再行PKRBT术,2例改行根治术.无瘤生存期平均为18.5个月,长31个月.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PKRBT术后常规行二次电切可有效减少肿瘤复发,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无瘤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骨水泥渗漏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的经皮椎体成形术27例(男性6例,女性21例;年龄54~89岁,平均60.7岁)共42节椎体,均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通过对术后影像资料的分析统计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第二天腰背疼痛情况.结果 27例共计42节椎体均成功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在1.5~5 ml,平均(2.58±0.30)ml,共有7节椎体出现渗漏,1节发生椎间盘渗漏,其余6节为椎体旁渗漏,总体渗漏率为16.7%(7/42),未见神经根、脊髓压迫症状等其它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1.9±0.3)较术前(7.5±0.6)明显改善(P<0.001).结论 PVP能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技术,对34例股骨髁非负重区骨软骨条移植至负重区软骨缺损处,术后膝关节支具固定、康复治疗.结果 34例膝关节疼痛均消失:其中1例屈曲受限,经过手法松解康复训练后恢复.34例均获随访24~36(30±6)个月.终末随访Lysholm评分为(90.2±4.2)分,与术前(62.8±1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恢复原有工作、运动.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治疗小面积股骨髁软骨缺损效果良好,患者恢复快,诊断与治疗一体化,同时可以处理合并损伤.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32例麻醉处理
目的 讨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和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供氧方法.方法 对32例气管内异物患儿采用咽喉部表面麻醉加静脉复合全麻并高频通气加支气管侧孔连接麻醉呼吸回路持续供氧,有效解决了小儿异物取出术的供氧问题.结果 32例病人中,其中30例病人异物取出顺利,呼吸平稳,SPO2恢复正常,2例病人因异物位置较深达支气管内,支气管镜反复进入次数较多,时间较长达4 h,术毕可见明显咽喉部水肿情况,立即插入较细的气管导管,并行气管切开造口避免严重的呼吸道梗阻,术后生命征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及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 通过改进供氧装置连接麻醉机呼吸回路持续供氧,有效解决了小儿异物取出术的供氧困难问题.
-
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的关系,以及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近年首次住我院的肾病患儿46例和同时期收集的健康正常儿童13例纳入研究.根据疾病的类型,以及IgG、IgE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进行检测.结果 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之间的IgA和C3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E、IgG和IgM在单纯性肾病组和肾炎性肾病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单纯性肾病组与肾炎性肾病组对激素敏感性不同,疗效有显著性差异.IgE水平与激素治疗效果相关,IgE升高组对激素的敏感性更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肾病综合征可能与体液免疫紊乱相关,IgE水平高的患儿对激素敏感性好,治疗效果好.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23例临床报告
目的 研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3例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500 mg/m2,d1,顺铂25 mg/m2,d1-3,3周后重复,连用两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23例患者有效率(CR+PR)为30.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8.2%.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皮疹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 总结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致病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治疗方案.方法 110例慢性咳嗽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因分类,并据此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27.2%)、上气道咳嗽综合症(25.5%)、咳嗽变异性哮喘(23.6%)为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先天性呼吸道疾病、气道异物、心因性咳嗽及胃食管反流等病变比例相对较少.结论 对小儿慢性咳嗽应明确病因,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能取得预期疗效.
-
奥拉西坦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两组均使用血栓通注射液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阿司匹林100 mg,1 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χ2=0.74,P>0.05).结论 血栓通与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前S1抗原(PreS1Ag)和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PreS1Ag对CHB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164例表面抗原(HBsAg)阳性至少6个月的CHB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HB血清标志物和PreS1Ag,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 164例CHB患者中PreS1Ag和HBV-DNA的阳性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CHB血清标志物中HBV-DNA与PreS1Ag的阳性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S1Ag与HBV-DNA的一致性较好,可作为临床上CHB感染诊断的一项辅助检测指标.
-
踝关节镜辅助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距骨骨折的优点及体会.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笔者收集了19例距骨骨折病例,按Hawkins分型,其中Ⅰ型骨折4例,Ⅱ型14例,Ⅲ型1例.经关节镜下探查分析:关节软骨损伤15例,韧带损伤8例,合并距骨脱位7例;合并胫(或腓)骨远端骨折11例.分别作镜下关节内清理、关节软骨及韧带修复、骨折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术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 术后19例全部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约13.4个月,其中优12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达94.7%.无一例感染或距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距骨骨折可直视下探查,明确诊断;踝关节镜手术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辅助治疗距骨骨折方面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A153、CA125及CEA单独及联合检测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化学分析仪分别检测乳腺癌患者(65例)、乳腺良性疾病组(60例)及正常女性体检者(75例)血清中CA153、CA125及CEA浓度.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中CA153、CA125及CEA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单独检测时CA153灵敏度高,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结论 CA153、CA125及CE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对48例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组)与67例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无张力组(P<0.01),而住院费用高于无张力组(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都是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3~2009年我院收治手部瘢痕挛缩畸形25例,行瘢痕松解,"Z"成形,皮片、皮瓣移植及支具牵引等方法治疗.结果 25例中"Z"瓣、皮片、皮瓣均成活,并全部获得随访.达到松解手部瘢痕挛缩的作用,基本恢复形态和功能.结论 根据手部瘢痕挛缩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对应的手术治疗方案,避免手术失败因素,才可以较好地恢复患者手部的形态和功能.
-
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伴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应用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18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伴骨缺损患者,骨折按AO/ASIF分类,A3型7例,C2型8例,C3型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2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5例;闭合性骨折6例;均选用了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1周在CPM机辅助下行渐进性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32个月,平均21个月.18例骨折中,无一例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按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8%.结论 应用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伴骨缺损,可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提供坚强的内固定,为术后相对早期康复训练打下基础.
-
腹腔镜术后配合腹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配合腹针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的影响.方法 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其中38例腹腔镜术后未进行干预(对照组),42例术后配合腹针治疗(研究组).均术后随访1年,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妊娠率为39.5%,总有效率65.8%,研究组妊娠率为61.9%,总有效率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术后配合腹针治疗可以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有效率、妊娠率,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
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
目的 比较间歇蓝光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130例符合光疗指征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间歇光疗组和持续光疗组,各6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间歇光疗组照射10~12 h,间歇14~12 h,共3d;持续光疗组24 h连续照射,共3 d.结果 两组蓝光照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歇光疗组副作用明显少于持续光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
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 通过对使用阿仑磷酸盐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颈骨折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52例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组使用阿磷酸盐治疗,经过12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间在术后内固定物松动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 阿仑磷酸盐组与非阿仑磷酸盐组比较,术后松动率有显著不同.阿仑磷酸盐组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使用阿仑磷酸盐辅助治疗较为合理.
-
ABO血型抗原体减弱与配血输血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ABO血型抗原减弱与配血输血的关系,以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43例,记录诊断及输血情况.同样分原同一年限间血型抗原正常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后Hb的增加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共计43例,其中ANLL31例,占72.1%;MDS 7例占16.3%;CML急变2例,占4.7%;MF 3例,占7.0%,与正常患者40名进行对照.两组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近似,输血后血铅增加值P>0.05.结论 ABO血型抗原减弱在临床中较常见,一般随疾病缓解,减弱的血型抗原可逐步恢复正常.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9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宫颈锥切术前初诊情况、治疗方法、术后临床疗效以及未行全子宫切除的妊娠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初诊情况与宫颈锥切术术后病理确诊情况对比,宫颈锥切术前病理初诊情况明显优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初诊情况,术后治愈率为90.43%,一年内复发率为2.13%,未行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一年内的妊娠率为84.38%.结论 宫颈锥切术是一种诊断和治疗CIN的理想手段,且能安全、有效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
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67例,其中肾囊肿去顶术12例,肾上腺手术23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9例,单纯肾切除13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10例.开放手术67例,其中肾囊肿去顶术16例.肾上腺手术19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6例,单纯肾切除9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17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后腹腔镜手术成功65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手术时间23~245 min[平均(108±22)min],术中出血18~93 ml[平均(43±14)ml],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 h~3 d[平均(1.6±0.3)d],术后住院时间3~15 d[平均(5.8±1.7)d].开放手术67例,手术时间42~286 min[平均(121±35)min],术中出血18~93 ml[平均(69±19)ml],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6 h~4 d[平均(2.6±1.2)d],术后住院时间5~18 d[平均(8.2±3.4)d].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痘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实用性强.
-
受体三阴性乳腺癌中CK14和EGF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中CK14和EGFK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95例三阴性及50例非三阴性浸润性乳腺癌中CK14和EGFR蛋白的表达,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4例EGFR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所有三阴性乳腺癌病例显示为高级别癌,核分裂像易见.肿瘤组织具有推进式的边缘,周围伴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呈合体细胞样,通常见坏死,免疫组化示ER、PR和HER2均阴性,CK14和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2%和65.3%,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和20.0%(P<0.01).4例FISH检测见EGFR基因扩增.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与基底样细胞表型,EGFR常过度表达,对于EGFR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有效.
-
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112例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总结1998年9月至2010年8月门诊和住院按疗程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12例,玻璃酸钠20 mg关节腔内注射,1周1次.连续注射5周后评定疗效.术前Lyshlom膝关节功能评分(64.8±3.0).通过6个月~5年的随访,观察患者自我评价、下蹲活动及运动疼痛、关节肿胀、跛行、支撑、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等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Lyshlom膝关节功能评分(90.0±1.4).优良率91.96%.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可明显减轻膝关节的局部症状,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
宫颈电刀环切术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宫颈电刀环切术对宫颈疾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60例宫颈疾病患者采用宫颈电刀环切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疗效,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该方法对宫颈疾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6.7%,平均手术时间为5.3 min,平均出血量5.6 ml,无继发性出血与感染发生,手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后确诊.结论 宫颈电刀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在治疗的同时能进行诊断.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40例四肢骨折并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治疗,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肌肉放松训练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护理前两组状态焦虑得分相比无差异,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得分有差异,但下降幅度不大;护理组护理后焦虑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感得分相比无差异,经过护理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基本无变化;护理组护理后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肌肉放松训练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骨折患者的焦虑水平,缓解由焦虑所致的自我效能感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经皮睾丸穿刺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提高经皮睾丸穿刺术的护理技术水平,减少并发症.方法 从2005年6月~2010年6月共245例无精子症患者应用经皮睾丸穿刺活检取曲细精管.结果 24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曲细精管.结论 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健康宣教,能有效地预防经皮睾丸穿刺活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健全护理安全路径对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意义
目的 健全护理安全路径,降低护理风险系数,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方法 从2010年1月起健全并对住院病人全面实施"跌倒危机评估-防跌倒预见性护理-住院安全知情同意书应用-建立非惩罚性差错事故上报系统"的护理安全路径.结果 进行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实施预见性护理,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有效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结论 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健全护理安全路径是基础;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对风险因素评估能力是关键,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是保证.
-
硬膜外置管连续给药联合温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护理
目的 探讨指导对硬膜外置管连续给药(PCEA)联合温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疼痛科2009年4月~2010年7月共86例,有手术禁忌证或不愿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取硬膜外置管联合温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指导、心理护理及配合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8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平均年龄(72.3±12.5)岁,病程3个月~8年.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6.2±1.4)和(1.8±0.7),关节综合评分优良率治疗前后分别为4.7%和93.0%.结论 应用硬膜外腔置管连续给药联合温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指导,细心的观察和护理,配合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合理用药治疗是确保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
胰十二指肠联合伤负压封闭引流的胰液经空肠造口管回输的护理
目的 观察胰十二指肠联合伤负压封闭引流的胰液经空肠造口管回输的疗效,探讨胰液回输的护理措施,提高胰腺、十二指肠损伤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胰十二指肠联合伤术后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胰液回输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无管道脱出,负压封闭引流的胰液经空肠造口管回输均安全有效,无发生腹腔感染,无明显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的胰液经空肠造口管回输对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加强该治疗措施的护理意义重大.
-
地塞米松加生理盐水外敷预防蒽环类药物化疗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加生理盐水外敷预防蒽环类药物化疗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蒽环类药物浅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42)化疗时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加生理盐水外敷,对照组(n=42)按一般化疗常规护理,对照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为7.14%,对照组为23.81%,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χ2=4.459,P<0.05).结论 蒽环类药物浅静脉化疗时外敷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加生理盐水可有效预防静脉炎.
-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将13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实施临床护理、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工作;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管理后,护士的中医护理技能明显提升.结论 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管理,节约了患者医疗成本,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及实践能力.
-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潴留的综合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将74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行尽早合理膀胱锻炼、心理干预、选择适当的拔管时机、正确指导排尿方法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置尿管定时开放.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10 d拔除尿管,排尿困难者实验组4例,对照组12例;实验组尿潴留者3例,对照组11例,几乎全部由导尿解除;实验组残余尿量(105±62)ml,对照组(181±98)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加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
-
未婚育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分析未婚育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特征、表现形式,为有针对性地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为传统健康教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未婚育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采用调查问卷结合谈话的方式,内容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层次、年龄、经济状况和今后担心的事情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恐惧,悲观、失落,敏感、羞怯,迷茫、无所谓,后悔、依赖等心理问题.他们特别在意亲人、朋友、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关注担心自身今后的生育和情感问题.结论 通过掌握未婚育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和适应能力,让其积极配合治疗,促使其心身早日康复.
-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246例局麻或全麻下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全面护理.结果 在全面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配合下,手术进展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精细,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配合医生,严密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的基础和条件.
-
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 治疗组体温<38℃的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8℃的比率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结合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预后.
-
阶段化诱导性主动排痰方案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佳诱导性排痰方案及诱导患者主动咳嗽的时机,为防止患者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奠定基础.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予阶段化诱导性主动排痰方案,观察不同方法应用前后患者有效排痰需要的时间、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总天数、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及有效排痰舒适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达到有效排痰需要的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总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有效排痰舒适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阶段化诱导性主动排痰方案能有效降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对促进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康复、减轻医疗负担有重要意义.
-
提高住院婴儿静脉输液一次完成率的探讨
目的 查找住院婴儿静脉输液一次完成率较低的原因,提高婴儿静脉输液一次完成率.方法 应用帕累托图对婴儿静脉输液二次穿刺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婴儿静脉输液技术的改进措施.对比改良前后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一次完成率、满意率.结果 改良后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输液一次完成率提高.结论 影响婴儿静脉输液一次完成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运用帕累托图分析关键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效果显著.
-
社区健康教育对大肠癌高危人群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大肠癌知识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 124例大肠癌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在住院时行防治大肠癌知识宣教;实验组增加社区健康教育,定期评价其防治大肠癌知识水平,及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予指导.结果 实验组防治大肠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行为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实行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大肠癌的知识水平,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
-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改善和消除产后抑郁症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方法 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就进行产后抑郁症的护理策略进行相关的探讨.结果 通过分析产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手段.结论 在产前、产时和产后给予产妇良好的护理及支持.完全可以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汉防己甲素逆转脑胶质瘤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对脑胶质瘤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取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在BCNU作用下建立耐药细胞株U251/BCNU,用MTT检测其耐药指数.在汉防己甲素(tetrandrme,TTD)作用后,检测其逆转倍数.结果 BCNU对U251和U251/BCNU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2.00μg/ml,228.40μg/ml,耐药指数约为19.加入TTD后,BCNU对U251和U251/BCNU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0.23μg/ml,22.87μg/ml,逆转倍数约为10倍.结论 TTD能逆转人脑胶质瘤细胞对BCNU的耐药性.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磷的含量
目的 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的磷含量.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的磷含量,以标准磷溶液系列的浓度,对吸收光度作直线回归.然后将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代入直线回归方程,求出其相应磷含量.结果 在820 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平均值112 mg/g(规定磷不低于80 mg/g).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对测定磷含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 选择24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雌雄各半,另选同龄的雌雄各半C57BL/6J小鼠24只为对照,观察小鼠血脂及心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ApoE-/-基因敲除小鼠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poE-/-基因敲除小鼠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ApoE-/-基因敲除小鼠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DOE-/-基因敲除小鼠心肌发生粥样硬化病变改变.结论 ApoE-/-基因敲除小鼠更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
-
复方治障明眼液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复方治障明眼液乙醇提取工艺.方法 以野黄芩苷、蒙花苷、大黄酚三种成分含量之和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佳乙醇提取工艺,测定方法以HPLC法梯度洗脱为主.结果 以三种成分之和计,正交试验各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大小为乙醇浓度>回流次数>回流时间>加醇量.结论 复方治障明眼液乙醇提取佳工艺为以70%乙醇8倍药量回流提取1小时,提取次数为3次.
-
广东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情况分析
为了解广东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执行质量体系的真实情况,我科对2007、2008、2009年近300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了质量体系复查.从复查结果看,企业在生产中未能全面执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的情况较为普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而企业对建立和保持质量体系又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对2007、2008、2009三年质量体系考核和体系复查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供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质量体系作参考.
-
65岁以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嗜肺军团菌抗体检测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65岁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嗜肺军团菌(LP)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65岁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6例,男365例,女241例,年龄65岁至110岁,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其血清中嗜肺军团菌1型IgM(LP1-IgM)抗体.结果 606例的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血清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03例,阳性率17%.其中男365例(阳性率15.8%),女241例(阳性率18.7%),不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从LP1年龄组间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447,P>0.05).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夏、秋季感染率高于春、冬季.结论 65岁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一定的LP感染率,且为易感人群,不同年龄L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应重视嗜肺军团菌的实验室依据,合理诊治.
-
不同年龄段医院管理人员对管理能力重视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医院管理人员时管理能力的重视程度.方法 分别对25~34岁、35~44岁、45~54岁不同年龄段的我院行政后勤部门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段医院管理人员对反映管理人员能力的管理学原理、法律与法规、卫生政策、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知识指标;工作作风、职业品质素质指标;发现问题、综合分析、沟通协调、自我学习技能指标的重视程度有差异.结论 医院应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培养具备发现问题、综合分析、沟通协调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医院管理人才.
-
对210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服务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患者电话随访工作的实施效果.方法 分析210例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患者的电话随访资料,对电话随访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98%的受访对象对电话随访工作是满意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遵医依从性.结论 对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服务能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赖度和积极对待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调强放疗技术在鼻咽癌中的应用
调强放疗是一种精确放疗技术,安全地增加肿瘤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控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调强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优越性进行了综述.
-
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的建立方法研究
根据社区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个社区医院和一个中心医院的医疗服务网络建立的方法.
-
胸心外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思路和探讨
目的 让年轻护士更快更好的掌握各种知识,适应临床工作.方法 对不同年限的护士给予不同的重点进行培训,再通过考核了解培训的效果.结果 经过系统培训的低年资的护士能快速适应胸心外科的护理工作.结论 系统化的培训能使低年资护士更快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尽快适应胸心外科的临床工作,减轻了由于适应不良、工作紧张等带来的压力,并迅速地提高带教和科研的能力,找到了存在感,提高了满足感.
-
临床路径在急诊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 将临床路径引入到急诊教学中,探讨临床路径在急诊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广东省中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大学城急诊实习的70名护生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2组护生带教效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急救应急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有助于提高急诊带教质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及临床技能.
-
活血祛瘀片中三七、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活血祛瘀片中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研究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分析方法对该制剂中的三七、大黄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各自对照品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
全真一气汤多糖的提取和多糖中总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提取和测定全真一气汤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 优化苯酚硫酸法测定全真一气汤中多糖含量.结果 测得全真一气汤中多糖含量为56.56%,平均回收率为92.02%,RSD=1.21%.结论 优化的比色法测定复方多糖含量,应用简便、精密度及稳定性较好,结果令人满意.
-
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时新生儿预防接种的硬件、人员培训及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观察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参与情况、疫苗的损耗率和产妇及家属的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施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后,新生儿首次接种率达99.93%,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卡介苗损耗率下降37%,产妇及其家属在预防接种方面的满意度达99.61%.结论 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的规范化管理可有效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接种率,大幅降低卡介苗的损耗率,大大提高服务满意度.
-
甲根以远仅吻合动脉再植10例
目的 探讨甲根以远指尖离断再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0例甲根以远指尖离断采取只吻合动脉的方法再植,术后于再植指体末端做小切口放血引流.结果 10例离断指尖中,成活9例,坏死1例,再植成功率为90%.出院后9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成活指体功能与外形恢复满意,静态两点辨别觉3.2~5.0 mm(平均4.2 mm).患者对再植结果满意.结论 甲根以远的指尖离断再植要在显微镜下进行,只要术者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巧和精确的血管吻合技术,手指再植均能取得成功.
-
可变性红斑角化病一例及其家系调查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因双膝以下皮肤游走性多发红斑50年,加重7年,于2010年8月25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自述7岁时不明诱因双膝以下皮肤出现多个小红点,初如蚊叮咬,皮损逐渐扩大成小片状干燥性红斑,毗邻红斑可融合成片,红斑表面少许鳞屑,边界清晰,自觉痒.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检测大肠癌患者粪便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目的 初步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检测大肠癌患者粪便DNA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09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39例大肠癌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约1 g,应用HRM法检测粪便中APC、K-ras、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肠癌患者粪便中APC、K-ras、P53基因的突变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状态、病变部位、Dukes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未发现粪便APC、K-ras和P53基因突变情况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具有相关性.
-
不同多孔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机械物理性能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多孔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机械物理性能.方法 采用PLGA颗粒和纳米HA颗粒为原料,制作多孔PLGA(产气颗粒沥析技术)、多孔PLGA(溶液浇注/颗粒沥析技术)、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孔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产气颗粒沥析技术)、多孔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溶液浇注/颗粒沥析技术)五种支架,分别对支架的抗压强度、孔隙率、保水率等机械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成功制备五种类型的复合支架,其性能均达到了较好的机械物理效果,其中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的保水率高,多孔复合支架展现了较好的抗压强度,产气颗粒沥析技术得到了更高的孔隙率.结论 多孔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产气颗粒沥析技术能制备出更高孔隙率的支架材料.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
2003 |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
2002 | 01 03 04 06 07 08 09 11 12 |
2001 | 01 02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