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세계화인소화잡지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4-1260/R
- 国内刊号: 李军亮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01/2013-03来武汉市第三医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229例,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组65例、保守治疗组76例及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88例,观察以上三组的临床疗效;按是否行无痛胃镜将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分为无痛组46例、普通组42例,分析手术前后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及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结果:不同治疗组间一般疗效指标的比较: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的近期出血6例(6.8%),远期出血8例(9.0%),并发症发生2例(2.3%),死亡3例(3.4%),除并发症发生率(保守治疗组无并发症发生),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的疗效指标数值均小于保守治疗组及硬化剂联合组织胶组.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与硬化剂联合组织胶组相比,远期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近期出血率、远期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组间内镜下疗效指标的比较: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显效57例(64.8%),有效21例(23.8%),无效10例(11.3%),总效率88.6%.与其他两组相比,显效率和总效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和普通组手术前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痛组手术后血压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的治疗效果较好,而且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低,总有效率较高,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止血方式.
-
消化性溃疡规范化治疗模式的应用和价值
目的:评价消化性溃疡规范化治疗模式效果.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189例分成规范组(n=96)与对照组(n=93),规范组实施规范化治疗模式,对照组接受既往常规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ylon)根除、溃疡愈合、溃疡复发情况和患者依从性、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知晓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规范组H.pylori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84.21% vs 58.89%)、(42.11% vs 2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2.63% vs 17.78%),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5例患者的总体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6.69分±1.35分,其中规范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7.22分±1.34分vs 6.17分±1.37分),规范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4.31分±0.99分vs 3.06分±1.26分,规范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53%vs 46.67%),规范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和疾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实施规范化治疗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H.pylori根除成功率、溃疡愈合率、疾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是当前消化性溃疡防治的有效策略,适宜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培菲康在补救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培菲康在初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ylon)失败的补救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01/06在上海长海医院等5家医院门诊经标准方案初治失败的H.pylori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20例,1∶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mg,2次/d,14日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2粒,2次/d.治疗结束后4 wk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疗效,并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安全性评价.结果: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PP)分析显示,研究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87.0%,优于对照组的72.2%,意向性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显示,研究组的H.ylori根除率为85.5%,优于对照组的70.9%.上腹胀研究组的有效缓解率为99.1%,优于对照组的78.7%;嗳气研究组的有效缓解率为96.3%,优于对照组的81.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9%,低于对照组的9.3%,以上各项二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在补救方案根除H.pylori中是安全有效的,既提高了根除率,改善了临床症状,又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二次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二次出血的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14-02/2015-08青田县人民医院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后二次出血患者的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基础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上,同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出血率、住院时间、并发症、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67.07%),出血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13.41%)(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二次出血的治疗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脾多肽注射液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脾多肽注射液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05/2015-12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进展期直肠癌患者82例,随机分配为脾多肽组(A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A组在常规治疗(B组)基础上术后给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10d.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3d及手术后2 wk外周血中Treg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CD4+T细胞/CD8+T细胞,观察免疫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各免疫细胞比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手术前对比,两组治疗后均出现CD4+T细胞比例下降(A组:t=2.311,P=0.026;B组:t=4.909,P=0.000)、CD8+T细胞比例升高(A组:t=2.415,P=0.020;B组:t=6.384,p=0.000),CD4+T细胞/CD8+T细胞下降(A组:t=3.267,P=0.002;B组:t=6.964,P=0.000),而NK细胞无统计学差异(A组:t=1.002,P=0.322;B组:t=0.511,P=0.612).术后2 wk患者两组之间CD4+T细胞比例(t=2.231,P=0.029)、CD8+T细胞比例(t=2.151,P=0.035),CD4+T细胞/CD8+T细胞(t=3.473,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而NK细胞(t=0.220,P=0.827)无统计学差异.对于Treg细胞,术前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0.552,p=0.583),术后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t=69.408,P=0.000)与B组(t=39.521,P=0.000)患者手术后Treg细胞较术前均明显下降,A组较B组患者的Treg细胞比例下降明显(t=68.977,P=0.000).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能够提高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同时降低患者围术期Treg细胞水平,这可能是脾多肽注射液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途径之一.
-
胆囊肉瘤样癌临床分析12例
目的:探讨胆囊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4-01/2014-12收治的12例胆囊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并与同期216例胆囊腺癌比较.结果:12例胆囊SC患者男女之比1∶3,平均年龄61.3岁±9.6岁.12例患者9例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异常,7例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异常,1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e antigen,CEA)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广谱细胞角蛋白(AEl/AE3)、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率均为100%(12/12),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为66.7%(8/12),S-100蛋白为50%(6/12).12例患者低分化肿瘤达66.7%(8/12),淋巴结转移达83.3%(10/12),TNM分期Ⅳ期达75%(9/12),分别高于同期胆囊腺癌的26.4%、34.3%、2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9例行姑息性手术.12例胆囊SC患者1年生存率为9.7%,2年生存率<1%,中位生存时间为155d.同期胆囊腺癌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8.5%、35.4%、24.9%,中位生存时间为320 d.结论:胆囊SC多见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该类型肿瘤恶性程度高,淋巴转移较早,进展迅速,预后较胆囊腺癌差.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联合放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结直肠癌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对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结直肠癌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系统检索关于血中CRP和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文献,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5-05.使用Statal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风险比(hazard risk,HR)及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作为效应量.同时进行亚组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篇文献,包含4242例结直肠癌患者.我们的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血中CRP水平与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相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总生存率:HR=1.89,95%CI:1.52-2.35(P<0.00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HR-2.08,95%CI:1.42-3.04(P<0.001);无病生存率:HR=1.44,95%CI:1.25-1.67(P<0.001).基于取样时间、样本量和研究区域的亚组分析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此外,敏感性分析证实了我们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血中CRP高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因此,CRP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对调整护理方案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自2014-03/2015-03收治的迸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袁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的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进行专门的记录及统计分析,综合评定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情况,在了解观察组患者基本资料和进行专项调查之后,合理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与疏导,增进护患交流,及时地对患者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采取应对措施,逐步消除病患的紧张焦虑情绪,助其完成检查.在两组患者预约进行和实施消化内镜检查之前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基础情况和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调查.在上述时间点分别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生轻度焦虑3例,重度焦虑1例,而对照纽分别发生8例轻度焦虑和2例重度焦虑,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检查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为51.45分±9.55分和58.37分±15.02分,SDS评分为49.91分±10.63分和54.58分±14.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和HR值都上升明显,观察组不显著.结论:患者在进行消化内镜诊疗时,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医护人员通过心理干预措施,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助其顺利完成检查.
-
黄芩苷抑制肌醇需要蛋白1α过度活化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肠黏膜上皮细胞肌醇需要蛋白1 α的影响,观察黄芩苷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IRI)的保护作用.方法:8 wk,♂SD大鼠24只,180-200 g左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黄芩苷预处理组组(黄芩苷+I/R组),每组8只.Sham组仅开腹关腹.I/R组给予结扎肠系膜上动脉30 min恢复血流再灌注6h处死,建立IIRI模型,黄芩苷+I/R组造模前30 min给予黄芩苷100 mg/kg腹腔注射预处理.采用ELISA检测小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及血浆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表达,评价肠组织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肠通透性改变;TUNEL法检测各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肠黏膜肌醇需要蛋白1α(inositol requiring protein 1α,IRE1α)、磷酸化IRE1α(p-IRE1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GRP78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R组较Sham组肠黏膜p-IRE1α(41.88±3.43 vs 19.55±2.16)及IRE1α(51.3±4.16 vs9.97±1.34)、肠组织TNF-α(139.70 ng/L±19.72 ng/L vs 16.41 ng/L±1.75 ng/L)、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40.77%±4.70% vs 3.66%±0.83%)、血浆IFABP(2.25 ng/mL±0.27ng/mL vs 0.63 ng/mL±0.07 ng/mL)均显著升高(P<0.01).黄芩苷预处理组较I/R组,GRP78(0.61±0.03 vs 0.42±0.02,P<0.01)表达上调,p-IRE1α(26.71±2.43 vs 41.88±3.43)、IRE1α(36.87±2.07 vs 51.3±4.16)表达降低,肠组织TNF-α(93.38 ng/L±16.79ng/L vs 139.70 ng/L±19.72 ng/L)及肠黏膜细胞凋亡水平(29.50%±7.66% vs 40.77%±4.70%)、血浆IFABP浓度(1.50 ng/mL±0.29ng/mL vs 2.25 ng/mL±0.27 ng/mL)均明显降低(P<0.0 1).结论:黄芩苷可通过上调GRP78缓解内质网应激,抑制IRE1α过度活化,减轻IIRI炎性反应及细胞凋亡,保护肠黏膜屏障.
-
肾上腺髓质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24只(180-200 g),随机分成3组:AM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AM组均给予TNBS灌肠,以建立UC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造模后注意观察大鼠毛发、活动及大便情况的变化,记录每组大鼠体质量.48h后AM组给予1 mL AM灌肠,而模型组、正常组则给予1 mL生理盐水灌肠,连续灌肠7d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留取大鼠血液,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于无菌EP管中冻存,留取大鼠结肠组织,部分立即用4%多聚甲醛固定,余下组织冻存于-80℃.HE染色评估大鼠结肠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测定肠道黏膜RhoA、Rho激酶1(Rho associated kinase 1,ROCK1)、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chain kinase,MLC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及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蛋白Occludin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表达的水平.结果:TNBS造模后的大鼠出现腹泻及黏液脓血便,体质量明显减轻,肠管扩张,肠壁变薄,部分结肠黏膜可见散在溃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RhoA、ROCK1、MLCK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TJ蛋白Occludin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AM治疗后的大鼠TNF-α、IFN-γ表达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RhoA、ROCK1、MLCK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TJ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可能通过调节RhoA介导的NF-κBp65/MLCK信号通路,改善UC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
蛋白质O-GlcNAc修饰与炎症、免疫的关系
蛋白质O-GlcNAc修饰是存在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的一种翻译后修饰方式,是指单个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lglucosamine,GlcNAc)以O-糖苷键与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的羟基相连.O-GlcNAc修饰广泛参与细胞周期、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及加工、信号转导和细胞应激反应等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其在感染、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状态下可以充当“应激感受器”的角色,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少蛋白质降解、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本文主要就蛋白质O-GlcNAc修饰的基本功能及其于炎症及免疫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胃液氨基酸谱作为胃癌标志物的潜在价值
早期胃癌的预后显著优于进展期胃癌,积极开展早期胃癌的筛查可以大大降低胃癌死亡率.然而传统胃癌生物学标志物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等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差,准确性较高的胃镜或影像学检查不适合大规模的筛查.正常生理条件下胃液氨基酸含量极少,需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才能分离和检测,而胃癌早期甚至癌前病变期的胃液多种氨基酸浓度异常升高,以丙氨酸升高为显著.胃液色氨酸荧光检测已经被证实为可靠的早期胃癌诊断方法.随着色谱和质谱等氨基酸检测技术的进步,胃液氨基酸谱有可能成为诊断监测胃癌发生发展的新型标志物.本文就胃癌组织及体液氨基酸变化特点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大肠息肉是指从大肠黏膜表面突起到肠腔的隆起状赘生物.大肠息肉尤其是大肠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随着镜下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方法越来越多,但切除后的腺瘤性息肉复发率较高,且仍具有恶变的危险,故关于其切除术后的复发相关因素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将对其复发相关因素的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外疾病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胃内定植及其相关致病作用的发现是现代胃肠病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近30年的研究表明,许多上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自然史都与这种细菌的存在有关.此外,H.pylori常参与一些胃外疾病致病过程,特别是那些以持续性、低度系统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可能机制为低等级炎症状态的诱导和分子模拟机制等.本文就H.pylori感染与胃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简单综述.
-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成功后复发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感染后可以诱发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根治H.pylori可以预防多种相关疾病.然而成功根治后部分人会发生复发,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家庭共同根治、联合口腔洁治及医源性传播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复发.为此本文就H.pylori根治成功后复发作一综述.
-
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预测、预防和管理
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反复发病的过程中,许多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而术后复发又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了解C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预测指标,从而预防复发、延长缓解,对于CD术后患者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C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预测指标以及复发的预防,并探讨术后患者如何更好地管理.
-
GM-CSF浓度梯度对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联合白介素4(interleukin,IL-4)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形态、纯度、细胞数目的影响,探究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的适宜条件.方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单个核样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GM-CSF和定量的IL-4,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表型检测,以及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测定.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GM-CSF浓度的增加,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数目、纯度及成熟度亦随之增加.而过高浓度的GM-CSF反而导致抑制作用.据此,可推测理想的GM-CSF浓度范围应为10-20 ng/mL.结论:适宜浓度的GM-CSF联合IL-4可提升小鼠骨髓单个核样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能力,两种细胞刺激因子的合理运用,可增加树突状细胞的数目、纯度及成熟度.
-
胃癌与慢性胃炎的唾液蛋白指纹图谱鉴别诊断模型
目的:筛选胃癌患者与慢性胃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唾液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谱,并建立胃癌患者与慢性胃炎唾液无创伤分子诊断(判别)模型.方法:采集57例胃癌患者(术前且无放化疗)和2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唾液标本,用wCx(弱阳离子交换型)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进行检测,获得各标本的蛋白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所获得的蛋白指纹图谱找出差异蛋白,再用Biomarker Patterns 5.0.2建立鉴别诊断模型.结果:优化筛选建立了由m/z为4267.09、6564.85、2138.14等3个差异蛋白峰组成的胃癌与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模型,经临床回代检验该分子诊断模型对鉴别胃癌与慢性胃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55/57)和86%(24/28),通过交叉验证法进一步验证诊断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1/57)和75%(21/28).结论:基于WCX结合MALDI-TOF-MS技术建立的唾液蛋白组分子诊断模型为胃癌与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敏感无创的新方法.
-
非编码RNA与肝脏疾病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在复制、转录和转录后等多种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进程.ncRNA表达或功能异常均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显示肝细胞癌、病毒性肝炎和酒精肝损伤等肝脏疾病中有多种ncRNAs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核心调控作用.因此,ncRNA的研究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有望成为肝脏疾病潜在的诊断标准、预后标志和临床治疗靶点.
-
抗HCV是否步入以DAA为主的特异性治疗时代?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脏疾病的原因之一.直接抗病毒(direct-acting antiviral,DAA)药物的问世无疑给不能耐受或不适合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带来了希望.2014-2015年国外已经发布了6部关于抗HCV治疗的指南,而2015-10我国也更新了HCV感染的诊治的指南.本文对抗HCV的治疗现状及趋势作一简要概述.
-
以绞窄性小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抗凝血灭鼠剂中毒1例并文献复习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可表现为皮下黏膜、消化系、泌尿道甚至内脏出血,以肠梗阻表现则罕见,且容易误诊.现报道以绞窄性小肠梗阻为首发表现且病程中出现呕血的抗凝血灭鼠剂1例.该患者曾在基层医院误诊,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于不典型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