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酰胺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酰胺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对Bcl-2家族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C2-神经酰胺处理HT-29细胞,采用Hoechest荧光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Bcl-2、Bcl-xl、Bax、Bad和Bid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C2-神经酰胺诱导HT-29细胞发生核染色质断裂、出现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改变,50μmol/L神经酰胺作用12和24小时凋亡细胞率分别达到64.7%和81.3%.同时神经酰胺使Bax、Bad和Bid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使Bcl-2和Bcl-xl基因表达水平减弱,Bcl-2与Bax比值下降,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外源性神经酰胺能通过上调或下调Bcl-2家族基因表达水平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发生凋亡.
-
内在抗病毒因子Trim5α抗HIV-1作用研究进展
2004年Stremlau等在恒河猴体内发现Trim5α蛋白能有效地阻断HIV病毒的感染[1]。Trim5α属于三重基序蛋白( tripartite motif protein,Trim)家族中的一员,该家族蛋白结构中包含一个典型的RING结构域,一个或两个B-Box结构域及一个卷曲螺旋Coiled-Coil结构域,因此又被称为RBCC蛋白。目前已发现的人类Trim家族基因超过70余种,Trim蛋白家族的基因散在地分布在人类染色体上,其编码的蛋白广泛分布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Trim蛋白家族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广泛,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成熟及免疫都有密切关系[2]。许多Trim家族成员,还具有限制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能力[3],其中Trim5α蛋白的抗HIV-1活性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
EB病毒相关胃癌组织中病毒潜伏期基因表达的研究
Epstein-Barr virus(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和免疫功能缺陷病人的淋巴组织过度增生性疾病等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约2%~16%的胃癌组织EBV阳性.EBV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通常认为EBV潜伏期基因如核抗原家族基因(EBNAs)和潜伏膜蛋白基因(LMP)1与病毒的细胞转化功能有关.明确EBV在肿瘤组织中的存在状态和表达活动,是研究其致癌机理的基础.
-
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与肿瘤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Ras相关区域家族(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RASSF)基因,作为肿瘤抑癌基因,具有调节细胞周期、凋亡、维持微管稳定的作用,但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合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对RASSF家族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讨其对肿瘤发生以及对肿瘤治疗新策略的指导意义.
-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
-
伴皮质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1定义与历史伴皮质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ion,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与19号染色体短臂上的Notch3家族基因相关.在临床上类似于高血压性微血管病(Binswanger脑病).Sourander于1977年描述了一种家族遗传性的非淀粉样变、非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临床上以中年起病、反复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多发性脑梗死及痴呆为特征.1993年在巴黎召开国际CADASIL讨论会,将此命名为"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CADASIL为第1个确认的血管性痴呆遗传性类型,目前全球已经报道200多个家系.
-
生长抑制因子家族基因编码蛋白在DNA修复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多种内源性、外源性基因毒性因子均可造成DNA损伤,并由此启动DNA修复过程、乃至引起应激诱导的成熟前衰老(stress-induced premature senescence,SIPS)和凋亡.在DNA损伤之初,细胞试图修复损伤的DNA,但是当DNA损伤程度严重、范围广泛或已经影响了DNA代谢时,细胞将产生一系列生物调控信号触发不同机制,共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发生凋亡,防止异常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细胞,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近来发现,生长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growth,ING)家族基因编码蛋白在上述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笔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远离肝癌要控制“三大因素”
专家指出,肝癌的发生,是环境污染、家族基因、肝炎病毒感染、众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遇事心态等叠加的结果.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叠加因素,以降低肝癌的发生概率.可控因素一:防病毒感染,别乱吃药慢性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生概率比正常人高出100倍.普通人防肝癌首先要预防感染乙肝、丙肝病毒.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T细胞的寡克隆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主要由于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而诱发。近年有研究发现AIHA病人的T细胞激活有异常[1,2],但有关资料甚少。本文利用RT-PCR和基因扫描(Genescan)等方法分析T细胞受体(TCR)Vβ24个亚家族基因互补决定区3(CDR3)的长度,从而了解2例AIHA病人TCR Vβ各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克隆性特点。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经溶血性贫血有关检查等确诊的AIHA和Evans综合征各1例,正常人10例,T细胞株Molt-4和Jurkat作为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RNA提取及cDNA合成均按常规方法进行。1.2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 据Vβ24个亚家族基因设计相应的24个Vβ特异性上游引物,并在Cβ区设一Cβ下游引物[3]。每一标本分别以一Vβ(1~24)与Cβ引物共进行24次PCR检测。PCR操作按已报道方法进行[4,5]。1.3 基因扫描分析(T细胞克隆性分析)1.3.1 标记PCR产物(runoff reaction) 采用一荧光素标记引物Cβ-Fam(位于Cβ内侧)进行不对称半巢式PCR扩增,将首次PCR产物标上荧光素(fam)。总反应体积为10μl,其中包括2μl首次PCR产物,0.1μmol/L Cβ-Fam,3 mmol/L MgCl2,0.2 mmol/LdNTP,0.25U Taq聚合酶,PCR操作按已报道方法进行[4,5]。1.3.2 基因扫描(Genescan)分析 由于Vβ和Cβ引物是固定的,故Vβ/Cβ所扩增的PCR产物的大小决定于Vβ区和Dβ区之间以及Dβ区和Jβ区之间重排时的连接片段N区,即VβNDβNJβ(CDR3),不同的T细胞克隆的PCR产物长度和浓度不同,通过PCR产物的状况,便可了解体内T细胞克隆存在的情况。经荧光素(fam)标记的产物通过自动序列分析仪(373A DNA序列仪,ABI,PE公司)中的分析软件672即基因扫描分析,通过电泳过程中所收集的不同位置和高度的峰表示产物的大小和含量;峰的形态提示产物的均一性即克隆性,当PCR产物中所含的DNA扩增片段大小一致时,在电泳过程中,其迁移率完全相同,故在同一时间点通过扫描探头,所显示的结果为一单峰图象,即提示为PCR产物来自于CDR3长度完全相同的T细胞,即单克隆的细胞;而一主峰和少数小峰图象提示产物主要来自同一克隆即为寡克隆性;而多峰图象提示多克隆性。有关操作步骤按使用指南进行。取标记的PCR产物1μl,加入2.5 μl甲酰胺,0.5μl标准品[ABI,GENESCAN,500-TAMRA,其中含有不同大小的用荧光素Tamra标记的DNA片段作为产物大小的参照物]及0.5μl加样缓冲液(葡聚糖兰50mg/ml,EDTA25mmol/L),于94℃,4 min变性后于6%聚丙酰胺凝胶,373ADNA序列分析仪中电泳及分析结果[4,5]。2 结果2.1 RT-PCR扩增结果 正常人T细胞包含几乎全部的Vβ亚家族T细胞;Molt-4仅表达Vβ2、Jurkat仅表达Vβ8的T细胞[4,5],AHA病人的T细胞中仅存在Vβ2、Vβ3、Vβ5、Vβ13、Vβ16和Vβ24等6个亚家族的T细胞;而Evans综合征病人的T细胞中则存在Vβ3、Vβ13和Vβ16等3个亚家族T细胞。2.2 基因扫描分析结果 正常人所有PCR产物均呈多峰图象,提示为多克隆性[5];T细胞株的产物则为单克隆性;而所检测的2例病人中的Vβ3PCR产物均呈寡克隆性,Vβ16的PCR产物均呈双克隆性,其它的产物均提示为多克隆性(图1)。
-
1 历史背景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ion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与19号染色体短臂上的Notch 3家族基因相关,80%以上的病人可表现为皮质下腔隙梗死和痴呆.在临床上可类似于高血压性微血管病(Binswanger脑病).
-
HOX 家族基因与人脑胶质瘤的关系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呈浸润性生长,其中恶性胶质瘤约占60% .尽管神经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技术不断提高,但其效果仍不令人满意,目前恶性胶质瘤仍是致命的脑肿瘤之一,其平均生存时间小于1 年[1].同源盒基因是一族含有共同的183 个核苷酸序列的调节基因,根据同源盒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
IGFBP家族基因遗传变异与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同时影响组织的分化和生长,并起到重要作用。IGF-1和IGF-2在结构上均与胰岛素有着非常高的同源性[1~3]。人以及哺乳动物的所有组织几乎都能合成和分泌IGFs,血清中的IGFs主要是通过肝脏合成和分泌的。肝脏合成和分泌的IGFs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体内各个组织发挥内分泌作用。另外,体内很多组织也都可以合成IGFs,不过这些组织分泌的IGFs并不进入血液,而是在该组织内部发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IGFs通过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等途径与细胞表面的膜受体IGF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主要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PI3K/Akt)通路这两条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从而发挥生物学功能。
-
缺血再灌注损伤致Hsp ala蛋白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区早期表达的动态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1]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过程中,早期有885个基因上调,包括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和热休克家族基因等.实验检测到Hsp ala较灌注前上调10.9倍,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检测Hsp ala、细胞周期蛋白D1( CCND1)的表达,探讨IR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蛋白质酪氨酸磷酶在肝癌内的表达及意义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TP)D1基因是通过同源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人骨骼肌细胞株构建cDNA文库,得到同一家族片段,均为PTP家族基因[1,2].目前PTPD1在食道癌、结肠直肠癌中表达[3,5],但在肝癌中表达的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Northern blot分析PTPD1基因在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PTPD1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胰腺癌组织中CCN家族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NOV均属生长因子类CCN基因家族,分别命名为CCN2和CCN3,均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下游介质.近年研究发现CTGF、NOV和TGF-β1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进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1-4].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人类胰腺导管腺癌(PC)和慢性胰腺炎(CP)组织中CTGF、NOV和TGF-β1表达水平,探讨三者临床病理意义及在PC中表达的相互关系.
-
SOX9基因与软骨组织的研究进展
Sox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9)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是与位于男性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Sex determ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同源的家族基因.1990年Berta等[1]将Y染色体上克隆到的人体性别的决定区域称为SRY基因,是当前被确定的睾丸决定因子的主要候选基因,是哺乳动物中睾丸发育的主要诱导者,被认为是性别决定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
Forkhead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FOXL2
Fkhead Box(Fox)转录因子家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该家族基因的突变与许多人类发育性、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相关,这些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循环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及颜面部等的缺陷.
-
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7研究进展
组织激肽释放酶7(kallikrein7,KLK7)是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该家族均表达丝氨酸蛋白酶,近些年关于该家族基因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多数学者认为该家族表达产物与多种疾病相关 .现将KLK7基因与疾病关系的近期文献综述如下.
-
烫伤大鼠血淋巴细胞bcl-2、bcl-x和bax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研究大鼠烫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以探讨烫伤后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方法:复制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TUNEL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提取总RNA,采用RT-PCR分析bcl-2家族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健康大鼠比例较低(3.99±1.72%),但伤后各组(3、6、12、24、48h依次分别为8.58±1.53%、8.38±1.81%、20.77±3.94%、23.90±3.92%和11.21±1.35%)均明显增加(P<0.01),以伤后12和24h显著;伤前淋巴细胞bcl-2高水平表达,bax和 Bcl-Xs仅有极低水平表达;伤后各组bcl-2的表达呈持续缓慢地下降,bax和Bcl-Xs表达均出现上调,仅在伤后3h观察到Bcl-Xl的表达.结论:严重烫伤可致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大量凋亡,其机制可能为伤后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cl-Xs、Bax等mRNA表达持续上调,同时抗凋亡蛋白Bcl-2mRNA的表达持续缓慢地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