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一例

    作者:马林;刘金有

    患者女,56岁,因右侧上、下肢体出现频繁不自主扭动1周于2011年11月29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多年,未经正规治疗,不规则服用药物,无特殊用药史.否认家族中有舞蹈病史,否认慢性肝病、风湿热、甲状腺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30/90 mm Hg,意识清醒,右侧上、下肢不自主、无规律、粗大舞蹈样动作,意识不能控制,入睡后症状消失,无感觉障碍,未引出病理征.实验室检查:血糖18.9 mmol/L,尿糖(++++),酮体阴性.发病第2天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斑片状稍高密度灶(图1A).MRI检查显示:T1WI左侧基底节区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图1B),T2WI呈等信号(图1C),D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图1D),SWI序列可见左侧基底节区呈高信号(图1E),脑血管MRA未见明显异常(图1F).入院后经降糖及氟哌啶醇片治疗,治疗1周后症状基本消失,半个月后患者自动要求出院.患者出院诊断: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

  • 脑干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例

    作者:张荣博;徐彬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也称为肥大性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跨突触的神经变性,由齿状核一红核一橄榄核环路(Guillain-Mollaret三角)受损所致,头颅MRI可见下橄榄核区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高信号、T1WI低或等信号[1-2].该病常继发于脑干或小脑病变,如上述部位的出血、梗塞、脱髓鞘、肿瘤、外伤、脑干脑炎等[1,3-4].HOD临床少见,国内外报道也较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一例典型HOD病例,具有以往报道的大部分临床表现,且有以往报道未见到的症状,现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对HOD的认识.

  • MRI在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廖翠薇;孙清荣;梁开运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以明确MRI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0.5T signa contour型磁共振成像仪对8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MRI检查,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PDWI、T2*WI,并对56例患者进行了动态及一般增强检查.结果:80例病例共发现112个病灶,其中108个病灶在T1WI上为低信号,4个为稍低信号;T2WI上病灶均有高信号表现,并且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病灶的高信号越来越强,形成所谓的"灯泡征";56例进行了增强检查的病例中37个病灶强化不均匀,且有自边缘向中央推进的强化特点,余小病灶为均匀强化.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在MRI图像中有其特征性表现,MRI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可缺少的方法.

  • MRI评估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

    作者:徐海波;孔祥泉;熊茵;冯敢生

    目的:研究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的MRI特点并以此鉴别二者及肝细胞癌(HCC).方法:前瞻性地研究了26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的MRI表现.对26例临床疑为肝硬化的患者做了平扫MRI,其中18例还做了Gd-DTPA增强MRI,10例同时做了超顺磁性氧化铁(菲立磁,Feridex)增强MRI.所有患者经穿刺或手术病理及临床影像追踪观察证实.并将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6例中再生结节(RN)12例,病灶直径在0.3-1 cm;退变结节(DN)14例,其中8例病灶在1-3 cm,6例病灶大于3 cm.MRI表现:12例RN均在T1WI呈等稍高信号和T2WI等低信号,Gd-DTPA和菲立磁增强与正常肝实质呈同步强化.14例DN的MRI表现:5例1-3 cm结节在T1WI呈高信号和T2WI低信号,Gd-DTPA和菲立磁增强与正常肝实质呈同步强化;另3例1-3 cm结节病灶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早期呈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可见环行强化带,在菲立磁增强呈高信号提示恶变,病理上可见肝癌细胞.6例大于3 cm的结节中2例在TlWI、T2WI均呈等高信号,菲立磁增强MR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MRI示巨大结节较周邻正常肝组织信号高,其中l例还可见"结中结"征,病理上呈分化较好的HCC;另4例大于3 cm的结节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菲立磁强化呈低信号,Gd-DTPA增强巨大结节无强化,较周邻正常肝组织信号低,有时可见血管经过巨大结节表面.此外,Gd-DTPA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RN和良性DN与周邻正常肝组织表型近似,呈缓进缓出;DN恶变时,呈陕进快出表型,与正常肝组织不同.结论:肝硬化再生结节(RN)在MRI上能较好地与HCC鉴别,但较难区别于良性退变结节(DN).良性退变结节在T2WI不呈高信号,以此区别HCC.此外,退变结节在Gd-DTPA增强上出现环行包膜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快进快出表型,菲立磁增强上T2WI呈高信号,提示有恶变.

  • 老年人无症状脑腔隙梗死及白质病变

    作者:

    CT及MRI检查在健康老人可发现无症状的脑腔隙梗死(LI)及白质病变(WML)[1].高质量MRI可以评价血管因素对形成白质高信号的作用以及区别脑室周围及深部白质高信号[2].目前对其发生率及预后尚不完全了解[1,3,4].

  • 丙硫咪唑联合吡喹酮治愈脑囊虫病一例

    作者:刘平;李琼芬;王昆兰;刘前

    患者男, 27岁,白族,云南大理市人.因头昏、阵发性眩晕11d,于 1994年 11月 17日入院.11d前因受凉出现头昏、眩晕,伴恶心、呕吐,每天10余次,不能进饮食;眩晕与头颅位置有关,呕吐后眩晕逐渐减轻、缓解.发病时在当地卫生院静脉滴注"青霉素、病毒唑、654-2",经过3d治疗并无好转,反而病情加重.头颅位置轻微改变便诱发眩晕,不能转颈和低头,夜间要高枕位.再次静脉滴注"甘露醇、地塞米松",眩晕未能控制,仍头昏,但无头痛、发热.患者有食生猪肉习俗,否认有大便排绦虫史.体检:T 37.7 ℃,未及皮下结节,心、肺、腹未见异常.神志清醒,强迫头位,眼底正常,双眼侧视时可见不持续中等无快慢相水平眼球震颤,四肢肌力正常.跟膝胫试验欠稳,Romberg征(+),闭眼时不稳.不能直线行走.颈抵抗,Kernig征阳性,双侧 Babinski、 Chaddock、 Hoffmann 和Rossolimo 征均阴性.实验室及辅助检查:WBC 11.9× 109/L, 中性 0.849, 淋巴0.151.大便常规检查未见虫卵.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检查和脑电图检查均正常.颈椎正侧位片显示:颈椎骨质正常.头颅CT平扫(图 1)显示:梗阻性脑积水,第三、四脑室扩大.头颅MRI扫描(图2)显示:T1加权第四脑室内有一低信号囊肿,囊壁呈略高信号细环,其中有一更高信号点状头节,可见其活动;T2加权壁呈更高信号.确诊为脑囊虫病,定位于第四脑室.

  • 肾细胞癌肾切除术后胰腺转移一例

    作者:主理群;于桂兰;李詝

    患者男,78岁.胰腺占位2年,伴全身黄染、皮肤瘙痒1个月入院.1999年因右肾细胞癌行右肾切除术,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无转移,术后定期复查未见异常,2004年B超示胰腺、胰管扩张,MBI检查未见异常.2005年12月CT示胰管扩张,胰头、胰尾部局限性增粗,动脉期可见胰腺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的高强化占位性病变影.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示胰尾部有结节影,约2.0cm,呈略不均匀中高信号,边界清,胰管体尾扩张,胰头可见混杂信号,肝内外胆管无扩张.

  • 肝脓肿的胆管细胞癌一例

    作者:蔡瑜;朱新宇;徐奕;丁莺;董玲;沈锡中

    患者男性,64岁,因发热十余天收住入院。患者在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达39℃以上,午后、晚上明显。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8041,血培养阴性,结核菌、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均阴性。给予美洛西林、甲硝唑、帕珠沙星抗感染治疗7d 无效,遂至我院行进一步检查。腹部增强MRI检查示:肝右后叶见一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边界较清,大小约18 mm ×23 mm,T1WI为稍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灶伴低信号环,病灶周围见T1 WI低信号影,DWI呈明显高信号灶伴周边稍高信号影,动态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周边强化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界较前清楚,延迟期可见病灶周边轻度强化及内部环形状强化,肝内血管无特殊(图1~4)。考虑肝脓肿可能大。遂以“肝脓肿”收住入院。入院后,高热时多次行血厌氧和需氧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分别使用美罗培南和夫西地酸、亚胺培南加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仍有高热。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浓度77 g/L,白细胞计数18.1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952;肝功能提示低蛋白血症,白蛋白浓度30 g/L,其余指标均正常;肾功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风湿ENA谱、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补体、血免疫球蛋白(含IgG4)均为阴性;患者使用解热镇痛药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经过上述治疗,患者病情无任何好转。20 d后复查腹部增强MRI示:肝右后叶病灶较前增大,见大片状异常信号影,呈稍长T1、T2信号影,边缘不清,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囊性结节影,DWI 呈明显强化,较大一枚约33 mm ×23 mm,位于肝右叶包膜下,增强动脉期肝右叶呈大片状异常强化,内多发结节呈环形强化;肝左叶无特殊表现,肝内血管无特殊表现(图5~12)。PET-CT示:肝右叶见大截面约73.8 mm ×51 mm、糖代谢异常增高的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界模糊,大SUV值约10.8;肝内外胆管无扩张,符合肝脓肿表现。因患者长期强效抗生素治疗无效,脓肿无液化,肝脓肿诊断证据不足;影像学无法确诊。建议肝穿刺病理活检。经过充分准备,遂在超声造影引导下,使用18 G BARD自动活检枪穿入肝右后叶近膈顶肿块内,选取超声造影增强区,取出活组织2条。活检后病理提示:肝穿刺未见正常肝组织,增生纤维组织间见异性上皮巢,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可能;免疫组化提示肝内原发胆管细胞癌。

  • 左肾上腺皮质腺瘤合并髓质脂肪瘤1例讨论

    作者:王翰博;孙利国;郭旭东;李关彬;蒋绍博;金讯波

    1病例摘要
      患者,女,47岁,因“阵发性头晕、视物模糊4年余,查体发现左肾上腺占位1月余”入院。患者4年前起出现情绪激动后出现头晕、胸闷、心慌、视物模糊等症状,不伴全身乏力、手指麻木、颤抖。发作时未量血压,症状多可于半小时内自行缓解。平时不发病时监测血压于正常范围内,一直未行相关检查及治疗。1月前于当地医院查体时行腹部CT发现左肾上腺肿瘤,直径约4cm ×4cm,当地医院考虑畸胎瘤,CT资料于北京肿瘤医院会诊考虑肾上腺错构瘤或畸胎瘤(图1、2)。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肾上腺肿瘤”收入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好,血压正常,神志清,精神好,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重大遗传性疾病史。入院专科查体: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双肾区无压痛、触痛,耻骨上膀胱区无压痛。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入院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生化、凝血六项、病毒系列、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肾上腺相关激素检查(血皮质醇、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肾素活性、ACTH、NE )均未见异常。入院后行B超检查示:胆囊息肉;左侧肾上腺区混合性回声团块,直径6.5cm ×4.1cm;甲状腺左叶结节,直径0.5cm ×0.2cm。患者外院CT影像科会诊结果示:左肾上腺区病变,畸胎瘤或髓样脂肪瘤可能。复行肾上腺MR检查示:左肾上腺区可见截面大小约4.5cm ×3.6cm肿块影,边界清,信号混杂,T2 WI-FS呈高信号,T1 WI压脂呈低信号,局部呈更低信号,正相位内见多发斑片状高信号,反相位相应区域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左肾上腺体部及内侧支可见,外侧支显示不清。右肾上腺形态信号可,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诊断左肾上腺区病变,畸胎瘤或髓样脂肪瘤可能(图3~6)。

  •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MRI T2WI高信号的危险因素

    作者:雷宇;于淼;刘晓光;曾琳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MRI T2WI高信号的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月~2014年4月因CSM于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8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将脊髓MRI T2WI高信号分为3级:0级,无高信号;1级,T2WI有模糊而边界不清的高信号,且高信号范围局限于一个节段;2级,T2WI有明亮而边界清晰的高信号或高信号范围超过一个节段.在MRI T2WI横断位上测量脊髓压迫程度,在过伸、过屈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节段和整体活动度.对可能影响高信号的因素(性别、年龄、病程、术前mJOA评分、脊髓压迫程度、颈椎活动度、椎间盘退变程度)行单因素分析,挑选出有意义指标(P<0.1)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脊髓MRIT2WI高信号的发生率为72.4%.按照分级标准,0级51例(27.6%),1级86例(46.5%),2级48例(25.9%).性别和脊髓压迫程度对高信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相对于男性的OR=0.366,脊髓压迫比值的OR=0.904,P<0.05),而年龄、病程、术前mJOA评分、椎间盘退变程度、颈椎活动度与高信号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脊髓压迫程度重为CSM患者脊髓MRI T2WI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

  • 脊髓型颈椎病的MRI表现与脊髓功能变化关系

    作者:滕红林;贾连顺

    近年来,MRI广泛地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诊断.1987年,Takahashi等[1]首先报导了MRI T2加权像由于脊髓受压而产生高信号的现象,并认为是脊髓软化、脱髓鞘、神经胶质增生或微小囊肿造成的,但未做详细分析.次年,Haupts等[2]描述了同样的现象,认为高信号是因作用于脊髓上的剪力而产生.之后,许多学者对MRI 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及T1加权像上的脊髓受压形态、程度作了研究,以判断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状况、手术疗效和预后.

  • 小儿倒立后迟发性截瘫2例

    作者:金笑平;朱国行;王坚

    例1,女,11岁,业余少年体操队员.倒立动作约20s时自觉胸背部酸胀,未跌倒而终止倒立,当时能行走.约30min后自觉双下肢无力,蹲下时直立困难,1h后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8h出现尿潴留.入院体检:颅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力0级,肌张力低下,两膝踝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T10以下触痛觉减退,音叉振动觉正常.胸椎正侧位片无异常.胸髓MRI发现多个点状异常信号,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化不均匀.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AS)无异常.经保守治疗1个月,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尿潴留消失而出院.

  • 无症状颈椎退变性颈脊髓压迫的内涵及诊治原则

    作者:杨有庚

    颈椎退行性病变是一种难以抗拒的人体老化现象,它可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颈椎间盘突出程度及病变节段多少与临床表现一般呈正相关,突出节段越多、程度越重,累及脊髓产生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越明显.其中约有1/5的患者在入院前0.5~1个月内病情急剧加重,MRI发现有游离椎间盘组织疝人后纵韧带或硬膜下,或脊髓出现高信号改变.

  • 脊髓MRI T2WI高信号与胸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的关系

    作者:

    目前,关于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脊髓MRI T2WI高信号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仍存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脊髓信号的改变是脊髓变性、坏死的征象,髓内MRI T2WI高信号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预后较差;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预后与脊髓MRI T2WI高信号改变无直接关联性,需根据患者病变累及节段、病程长短、脊髓MRI T1WI信号改变情况及脊髓压缩比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本期特邀国内本领域专家针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脊髓MRI T2WI高信号的发生机制及其与手术预后关系展开讨论,供同道参考。

  • 胸椎管狭窄症术后疗效与脊髓MRI T2WI高信号的关系

    作者:董健

    影响胸椎管狭窄症术后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是否有大小便失禁、髌阵挛或者踝阵挛是否阳性、JOA评分、脊髓受压时间、压迫程度和范围、手术方式以及是否合并腰椎和颈椎疾病等,其中目前较为公认的主要是病程长短和JOA评分,对MRI T2WI上胸脊髓高信号(intramedullary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的认识仍然较少。

  • 胆囊巨大黏液性纤维肉瘤一例

    作者:黄永刚;顾卯林;郭吕;王杰;顾喜明;胡天平

    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余年"入院.患者胆囊结石病史10余年,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均保守治疗.近日右上腹痛发作频繁,并上腹部可扪及一肿物,查B超提示:肝右前叶胆囊实质性占位,考虑胆囊恶性肿瘤.查体:巩膜、皮肤无黄染.腹平,右上腹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7 cm×5 cm,质硬,边界尚清,移动度差,轻压痛.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CT示肝脏右前叶下方实质性占位(图1),考虑肝右叶恶性肿瘤并可能侵犯结肠肝曲.MRI示肝右下方异常信号影,T2W1呈混杂高信号,肝右叶实质性占位待查(图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2.2×109/L,中性粒细胞88.1%,血红蛋白102 g/L.肝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范围.术前诊断为右上腹占位,胆囊癌?肝癌?

  • 肝、腹膜结核瘤一例

    作者:刁祖强;王庆丰

    病人男性,15岁,因上腹痛2个月入院.上腹痛轻,无低热、夜间盗汗、乏力,无纳差,无黄疸,无腹泻及便秘交替史.否认结核接触史,无明显外伤史.查体: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体征,腹平软,剑突下2 cm稍偏左扪及一3 cm质中包块,压痛, 形状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不活动, 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ALT 114 U/L.AFP及CEA 正常.血红蛋白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胸透:心肺未见异常.MRI:肝左叶下段类圆形T1W稍低T2W稍高信号影,考虑炎性假瘤,肝癌特排.

  • 肝门部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王开阳;雷康;黄长文;傅华群

    患者,男,62岁,因右上腹持续疼痛10d于2010年11月22日入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时伴有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及包块,未及压痛反跳痛.当地医院彩超检查示:肝右前叶尾状部处实质占位,考虑:肝脓肿可能性大,胆囊、胆管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肝门卵圆形低密度肿块,考虑良性占位性病变(图1),我院MRI提示:平扫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确异常,肝门部见类圆形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大小左右径4.5 cm,前后径5.0 cm,上下径4.3cm,肿块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其内见条状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肝门结构往后推移,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体积增大,壁欠光整,腔内清晰.

  •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一例

    作者:杨维柘;董苏荣;田为中

    患者男,63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块4年余入院。4年来患者自觉肿块体积较前增大,间断性疼痛不适,无右下肢麻木及活动异常。腹股沟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腹股沟皮下肌肉层内见5.1 cm×1.7 cm×3.1 cm大小的低回声肿块,境界欠清,分布不均,CDFI示内部血流,结果提示:右侧腹股沟皮下肌肉层实质性肿块。磁共振检查显示:右侧腹股沟区见多发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大者约3.1 cm×1.6 cm, T2WI为边缘等中间高信号(图1),T1WI为低信号(图2),脂肪抑制为高信号(图3),考虑为良性病变。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卵圆窝下方触及一长条状肿块,约5.0 cm×2.0 cm大小,质地中等,界限尚清,活动度差,肿块伴轻压痛,挤压肿块无患肢麻木或放射痛。双侧腹股沟去可扪及散在肿大的淋巴结。术中见右侧腹股沟下方皮下浅筋膜深面多枚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术后肉眼见结节5枚,大径0.7~3.5 cm,表面有薄层包膜,剖面灰白灰红色,质地韧。光学显微镜下:淋巴结大部分结构被病变取代(图4),皮质区萎缩,髓质区正常结构消失,淋巴结门部见大量增生的平滑肌、纤维组织和少许脂肪,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围绕厚壁或薄壁血管分布于硬化的间质中(图5)。

  • 创伤性腰椎骨折骨不愈合一例

    作者:王根林;杨惠林;杨炎;史金辉;唐天驷

    患者男性,36岁.从4 m高处坠落致腰背部疼痛2 h入院.体格检查:神智清楚.腰椎叩击痛阳性,双下肢肌力正常,双膝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正常.腰椎X线片及CT扫描示L2~3骨折(图1),MRI T加权像可见L2、L3后部韧带损伤、出血,呈高信号改变.入院诊断:L2~3骨折(屈曲.分离型损伤).因患者拒绝手术,故予以卧床等保守治疗.2个月后,复查腰椎x线片示L2~3骨折线较前明显,无愈合趋势(图2).因患者仍不愿手术,予石膏腰围固定.

497 条记录 3/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