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本文就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转移性骨肿瘤,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8例.观察组肿瘤吸收剂量为2GY×20次,对照组肿瘤吸收剂量为10GY ×1次,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及体力评分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体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 对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疑似转移性骨肿瘤和不明原因导致骨痛的患者80例,对全部患者都使用全身骨平面显象以及使用SPECT/CT断层同机图像融合进行显像诊断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骨转移患者进行诊断,平面骨显像的病例符合率为66.67%,病灶符合率为74.50%,SPECT/CT融合显像的病例符合率为100.00%,病灶符合率为100.00%;对良性骨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平面骨显像的病例符合率为61.54%,病灶符合率为64.29%,SPECT/CT融合显像的病例符合率为96.15%,病灶符合率为97.62%.SPECT/CT融合显像均优于平面骨显像(P<0.05).结论 使用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 转移性骨肿瘤 诊断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了解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性核素显像手段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2017年间收治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为分析对象,在此类群体中抽取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方式检测,对患者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群体中应该该诊断手段的效果.结果:患者均完成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测,在病变的定位以及定性方面明确.结论: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手段检查具备高灵敏度的优点,能够帮助医生更全面和清楚的了解其全身骨骼病理变化,掌握局部骨骼血流供应、代谢情况,同时在骨骼形态学变化方面也有突出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髌骨转移性透明细胞癌1例报告
患者,男,59岁,因行走时右侧髌骨下方疼痛1年入院.查体:跛行步态,双下肢基本等长,右膝关节无肿胀,皮温不高、色泽略暗,右膝关节间隙压痛阴性,侧方应力试验阴性,抽屉试验阴性,浮髌试验阴性,髌骨按压试验阳性.右膝关节活动范围:伸0°~屈90°.辅助检查: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右侧膝关节间隙稍正常,关节面光滑,诸组成骨边缘及髁间隆起略变尖,髌骨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见图la,lb).右侧膝关节磁共振平扫(0.2T)检查所见:髌骨形态欠规整,略呈膨胀性改变,其内见不规则异常信号,约4 cm×2.7 cm×3 cm,T1WI呈近似骨髓质信号,T2WI压脂呈高信号,其内见条线状低信号穿行(见图lc,ld,le).全身骨显像检查示:全身骨骼摄取好,显影清晰,髌骨可见异常放射性增高区,CT见骨质破坏;余全身骨骼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增高及减低区.结果回报:髌骨放射性增高伴骨质破坏,考虑恶性.患者既往右肾肿瘤切除病史,具体病理不详.泌尿系彩超检查:符合右肾切除术后病史,左肾囊肿.临床诊断:右髌骨骨肿瘤(性质待查).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失误分析与防治
我院从1990年至1999年10月共进行腰突症手术185例,其中发生手术失误2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8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岁.1例60岁女患者术前半年CT示L4,5椎管狭窄,术后1周CT复查发现L4,5椎体转移性骨肿瘤.1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缓解未彻底,MRI检查发现S2与S3间有硬膜外囊肿.1例术前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术后大腿前方有疼痛,遂行CT检查发现L3,4椎间盘极外侧突出.1例临床表现为L4,5、L5S1椎间盘突出,CT及MRI检查均提示L4,5椎间盘突出,术中摘除L4,5椎间盘,探查L5S1未发现椎间盘突出,术后疼痛均消失.1例L4,5椎间盘突出误开L3,4椎间隙;1例L5S1椎间盘突出误开S1,2.10例椎板咬骨钳把硬脊膜撕裂,2例髓核钳咬除椎间盘时,损伤软骨板,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尖刀片在切割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时致L5神经根断裂.2例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摘除.2例老年患者术中侧隐窝未减压,术后行走时疼痛缓解不明显,CT复查发现侧隐窝狭窄.1例老年患者黄韧带肥厚未完全切除,只单纯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后症状未完全消失.
-
转移性骨肿瘤的护理体会
自199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转移性骨肿瘤病人34例,经综合治疗和积极护理,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转移性骨肿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4~78岁;其中乳腺癌转移4例,肺癌转移11例,胃癌转移9例,前列腺癌转移3例,宫颈癌转移5例,甲状腺癌转移2例.骨肿瘤发于椎体者15例,发于肋骨4例,发于骨盆9例,发于肱骨近端3例,发于股骨3例.
-
帕米磷酸二钠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疼痛应激与骨代谢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帕米磷酸二钠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疼痛应激与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进行治疗的40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帕米磷酸二钠组)2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30 d、45 d 及60 d 疼痛应激与骨代谢状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疼痛应激指标[缓激肽(BK)、P 物质(SP)、神经肽 Y(NPY)及β-内啡肽(β- EP)]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15 d、30 d、45 d 及60 d 观察组上述疼痛应激指标血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血清骨代谢状态指标[(碱性磷酸酶(ALP)、I 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T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及骨钙素(BG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均>0.05),而治疗后15 d、30 d、45 d 及60 d 观察组的上述骨代谢状态指标血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帕米磷酸二钠可有效控制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疼痛应激与骨代谢状态,因此在此类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老年肱骨溶骨性转移瘤误诊为骨囊肿9例影像分析
转移性骨肿瘤系指癌、肉瘤或其它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发生率占恶性肿瘤的20%~30%,好发于中老年人.骨转移仅次于肺和肝脏,居第3位.骨转移瘤中,癌肿多,占80%~90%,肉瘤占10%~15%.
-
脊椎管病变及转移性骨肿瘤误诊、误治病例分析
腰腿痛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是疼痛科病人前来就诊的常见原因.然而,导致腰腿痛的原因很多,且可能为多种原因并存,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回顾了我科1年来因腰腿痛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而予以"臭氧椎间盘消融术"或"腰椎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或无缓解,进一步检查诊断为"骨肿瘤或椎管占位"的病例.这提示我们:对于顽固性腰腿痛需高度怀疑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及椎管占位病变可能.
-
转移性骨肿瘤36例的CT诊断
肿瘤骨转移倾向发生于中轴骨,常见于脊柱、颅骨、胸骨、肋骨和骨盆诸骨,这与红骨髓的分布有关.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能发现和观察骨转移灶的细微结构变化.本文收集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6例骨转移瘤的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探讨[1-4].
-
SPECT/CT融合显像在良性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同机 CT 扫描(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ombin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 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将SPECT显像反映器官的生理代谢功能特点和CT图像显示清晰的解剖结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代谢信息和解剖信息,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1]。近年来,SPECT/CT融合骨显像已在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变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2-7]。随着SPECT骨显像的适应证不断扩展及新型放射性药物的开发,SPECT/CT融合显像逐步应用于诊断骨折、骨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炎、骨骼炎症及感染、腰背痛等良性骨骼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SPECT/CT融合显像在良性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89 SrCl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机制探讨及应用进展
中国每年大约有200万癌症新发病例,100万发生骨转移癌。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易发生骨转移,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大约有65%骨转移患者出现骨痛症状,骨转移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4年[1]。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后可以导致骨相关事件,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缩、高钙血症、需要放射治疗和矫形外科缓解的骨痛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骨转移癌治疗目的就是要减轻骨痛,提高生活质量,控制骨转移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使部分骨转移灶消失。目前骨转移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外照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及中药治疗。由于其他方法的局限性如药物治疗易导致依赖性、耐药性和副作用较多,外照射放疗对局部病灶的镇痛效果佳但不适于全身范围的大病灶,利用放射性核素89 SrCl2治疗骨转移癌是一种新的、重要的、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手段,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PKP治疗胸腰椎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1采用PKP治疗的15例胸腰椎转移性骨肿瘤.比较术前及术后3d疼痛VAS评分及椎体高度.结果 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均为椎体外侧渗漏,未发现椎体前方渗漏.术前疼痛VAS评分为(7.20±0.77)分,术后3d为(2.53±0.92)分;术后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40,P<0.001).术前椎体高度为(19.90±2.44)mm,术后3d为(20.00±2.43)mm,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0,P=0.070).结论 采用PKP治疗胸腰椎转移性骨肿瘤可以取得改善疼痛症状、维持脊柱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该手术看似与常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相似,但其实存在许多不同特点,需要重新学习并改良技术.
-
粒子植入后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治疗髋关节近端病理性骨折1例
笔者于2011-10为1例乳腺癌转移致右股骨粗隆间病理性骨折、且伴有病理骨折处两处软组织恶性肿块的老年患者实施磁共振导航粒子植入后非定制型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术,末次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转移性骨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率约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15% ~ 20%,仅次于肺转移和肝转移,居第三位[1].原发灶以前列腺癌、乳腺癌常见,容易出现骨转移的肿瘤还有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在分子水平上阐述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机制,对关键环节进行干预,将成为今后防治转移性骨肿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课题.现将转移性骨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转移性骨肿瘤是原发于其他脏器而转移到骨组织的肿瘤.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非常高,在某些肿瘤中可达60%,是临床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肿瘤的转移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环节包括肿瘤细胞间失去粘附能力、肿瘤细胞对基底组织的侵蚀和进入特定组织的归巢能力,肿瘤细胞还通过对骨微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成骨性和破骨性骨损伤.本综述主要从分子水平阐述肿瘤骨转移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性机制及肿瘤细胞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
骨外固定与骨延长治疗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
长骨的恶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十分困难,治疗中除了应考虑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外,还应考虑肢体的功能问题.随着辅助化疗、放疗、诊断影像学以及重建外科技术的发展,保肢术作为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方法之一逐渐被广泛应用.新辅助化疗的开展,不但提高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而且应运而生的多种保肢术式,使保肢率不断提高.据资料介绍及统计,目前大约有10余种保肢术式,一些以往认为必须截肢的肿瘤(如瘤体很大或累及神经血管束)都能得以保留肢体.
-
冷冻手术治疗骨肿瘤的近代认识
[编者按]冷冻术在骨科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期在使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由于术者经验不足,出现大量的并发症,如感染、软组织坏死、神经麻痹以及骨折等,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这使该技术蒙上不白之冤.随着实践经验的日益增加,人们逐渐摸索出冷冻术的规律,并用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目前公认冷冻术对良性侵袭性骨肿瘤、低度恶性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国外,这种技术在临床上应用颇为普遍.Malawer报告用这种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仅为2.3%.本文向读者简要而又全面地介绍了冷冻术的有关知识,希望读者能从中有所收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骨肿瘤专家过邦辅教授.在我国,他是应用冷冻术的先行者,并获得了肯定的效果.现在,过老虽移居加拿大,但仍然关心祖国的骨肿瘤事业的发展.他不顾82岁高龄,亲自完成这篇文章.读者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其严谨认真的大家风范.在此,我们向过老致以崇高的敬意.
-
国产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住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用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溶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应用1次,治疗有效者连续应用直至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观察其止痛、改善活动能力、降低高血钙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9例患者中止痛有效率为84.2%(16/19),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率89.5%(17/19).降低高血钙的有效率100%(4/4).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5例次(25%),感冒样症状4例次(20%).结论: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安全有效.
-
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氯化锶(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89SrCl2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唑来膦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效果观察。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3.8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效果尚可,故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