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辽宁与四川两省嗜人按蚊细胞遗传学研究

    作者:徐保海;许龙善;刘成模;李凤华;李莉莎;谢汉国;欧阳榕;刘庆生

    目的确定辽宁省可疑按蚊与嗜人按蚊的遗传关系.方法以人工诱导法和自然交配法对辽宁省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省嗜人按蚊进行杂交实验,观察杂交卵的孵化率、幼虫生长情况、化蛹率、羽化率,判定辽宁省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省嗜人按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按Kanda法制作幼虫唾腺染色体,观察杂交F1代幼虫唾腺染色体联会情况.结果两地按蚊人工诱导杂交卵的孵化率为72.36%,化蛹率70.13%,羽化率92.54%;自然交配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87.72%、70.99%和95.09%.杂交F1代与亲本回交和自交,杂交F2代均能正常发育.杂交F1代幼虫唾腺染色体完全联会.结论两地嗜人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辽宁省可疑按蚊确系嗜人按蚊无疑.

  • 伯氏疏螺旋体分子生物学分型进展及其意义

    作者:李建民;曹务春

    姆病是一种蜱传全球性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由W.Burgdorfer首次分离并被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根据DNA和蛋白质分析,伯氏疏螺旋体可以分为10个基因型或基因群,即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B31T,标准株为B31;B.为Borrelia.的简写)、B.afzelii(VS461)、B.garinii(20047)、B.japonica(HO14)、B.andersonii(21123)、B.lusitaiae(PotiB2)、B.valaisiana(vs116)、B.tanukii(HK501)、B.turdae(Ya501)和基因群DN127[1~7].分子生物学分型包括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评价不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主要依据可分型性、可重复性、分辨率、易操作性、及结果易解释性.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较多,包括G+C mol%、DNA-DNA杂交、核糖体分型、PCR-RFLP、染色体DNA脉冲电泳、蛋白质电泳和多位点酶电泳、PCR-杂交、基因型特异性PCR及核酸序列聚类分析技术等.

  • 从胆汁中培养出布氏枸橼酸杆菌1例

    作者:张健;侯天文;龙建国

    枸橼酸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可引起机会感染.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枸橼酸杆菌属至少含有11个基因种(DNA杂交群)各基因种现均已命名,并已有从各类标本检出的报道.2002年10月20日我院从1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胆汁中检出1株布氏枸橼酸杆菌(C.braakii)特此报道.

  • 迟缓爱德华氏菌新的溶血活化基因功能的研究

    作者:高大庆;黄锡全;阚飙;陆承平;刘延清;吴守一

    目的探讨新的迟缓爱德华氏菌溶血活化基因(eha)的功能.方法 PCR扩增部分溶血活化基因,制成地高辛探针和26株Et菌进行斑点杂交和Southern blot.结果新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t)溶血活化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一部分Et菌染色体上,且pED102菌的Vero细胞毒和溶血活性作用主要位于胞浆蛋白和胞隙蛋白中.将有溶血活化基因的pED102重组质粒电击入不溶血的Et菌和大肠杆菌(LE392、JM109),Et菌仍无溶血现象,大肠杆菌有溶血现象.结论 eha基因不是溶血素结构基因,而是溶血活化基因.

  • 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岛插入位点的特征性研究

    作者:叶长芸

    毒力岛是细菌染色体上具有特殊结构特征并与细菌致病性具有相关性的分子量较大的DNA片段,目前已在致病菌里发现有33个功能明确的毒力岛,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就有12个.已有资料发现许多毒力岛往往在染色体上的tRNA位点处插入,而tRNA因其特殊的空间结构和保守的二级结构为外源性DNA的插入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tRNA位点到底与毒力岛的存在与获得,是否有规律可寻.为此,我们以大肠杆菌K-12的染色体全序列为参照,在包括其所有tRNA位点在内的区域设计引物,对6类致泻性大肠杆菌和Shigella f2a进行了染色体上tRNA位点的完整性分析,并用杂交加以证实.

  • 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作者:苏红英;张鹏飞;郑秋红;郑天荣;黄雄飞

    目的构建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方法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以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为检测子,正常胃黏膜组织为驱动子,分离胃印戒细胞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片段,并与T载体连接,构建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结果成功构建高消减效率的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获得200多个阳性克隆,随机挑取50个克隆鉴定均有长度为100~750 bp插入片段.结论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奠定基础.

  • 抑制性消减杂交法研究初治和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的差异表达

    作者:胡建达;陈晓梨;陈鑫基;祝亮方;杨月玲;陈元仲;吕联煌

    目的比较初治与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法(SSH)成功地构建消减效率高的一对来自同一个体复发与初治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文库,对含有插入片段的质粒DNA进行测序分析,将差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EST)与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在挑选80个白色克隆中有70个含有(400~1000 bp)长短不等的插入片段,测序结果经检索显示20个片段为未知序列EST,提示这些片段可能来自20个新基因,其中7个EST片段已在GenBankdbEST数据库注册登记.结论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消减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克隆、分离、鉴定急淋白血病复发相关基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苏红英;张鹏飞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决定了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发展,先后产生了几种PCR选择相关的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如mRNA差异显示技术(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se transcription PCR,DDRT-PCR)[1],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repr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2],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3],差异消减展示技术(differential subtraction display,DSD)[4],交互消减RNA差别显示技术(reciprocal subtraction differential RNA display,RSDD)[5]等.其中,SSH技术因操作简单,筛选效率高,假阳性率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本文就SSH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过程、研究进展和优缺点等作一简要介绍.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肿瘤相关基因克隆中的应用及发展

    作者:力超;郑天荣;张鹏飞;郑秋红

    高等真核生物约含有3万个不同基因,但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只有15%的基因得以表达,而这大约4500个基因的表达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有序地进行着,这种表达方式即为基因的差别表达.获取差异表达的基因将有助于了解正常生理变化和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为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提供新的视野.因此人们建立了一系列差异基因克隆技术.如消减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mRNA差异显示法(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或DDRT-PCR)[1]、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ial display analysis,RDA)[2],用这些方法也克隆出一些新基因或差异表达基因.

  • ELISA测定血清卵巢癌抗原CA125

    作者:阮和球;庞海云;符生苗

    CA125是Bast[1]等人用卵巢癌细胞株OVCA433免疫小鼠脾细胞并杂交获得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识别卵巢癌相关抗原,且作为卵巢癌的敏感性标志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CA125测定大多数采用放免法(RIA),但其受药盒保存时间短,实验条件要求高等限制,不易在基层推广及使用.近年来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的CA125的文献国外已有报道[2],本文应用ELISA法对322例妇科患者血清CA125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勇;路名芝

    生物芯片技术又称做阵列技术,主要是指由数量众多的生物样品(DNA、蛋白质、组织细胞)密集排列于硅片、玻片、聚丙烯或尼龙膜等固相载体上,再由荧光或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与之在严格条件下杂交,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获取图像信息,经计算机分析处理获得大量信息的技……

  •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检测的临床追踪观察

    作者:张捷;陈克林;寇丽筠

    采用逆转录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Southem杂交方法对肝癌患者的早期血行微转移灶进行检测并做临床随访观察.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CC),经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检测AFPmRNA均为阳性.39例HCC患者中有24例外周血检测为阳性,阳性率61.5%.1 a时间随访到28例患者,9例阴性结果的病人,1例死亡,死亡率为11.0%.3例临床证实有转移灶.19例阳性结果的病人,9例死亡,死亡率为47.3%,4例临床证实有转移灶.RT-PCR结果不同的两组经卡方检验,P<0.01,患者预后也有明显的差异.检测HCC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是阳性结果,可以说明癌细胞已进入血循环.随访结果显示HCC患者外周血中AFP mRNA检测呈阳性则同患者出现血行微转移灶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给临床提供一个肿瘤有远处转移的参考指标.

  • 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4例临床护理

    作者:周舸;陶敏;胡迪

    主动脉夹层是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动脉壁的分离,是一种发生于主动脉的常见疾病,如不及时治疗,预后极其凶险.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和影像学的发展,杂交手术应运而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杂交手术是由血管介入与外科手术结合医学影像学的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技术.主动脉夹层的杂交手术是指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联合各种主动脉弓上血管的转流手术治疗内膜破裂口位于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2].2010年1~11月,我们采用杂交手术治疗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杂交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6例报告

    作者:张光永;王磊;刘少壮;展翰翔;李峰;胡春晓;刘腾;刘新农;胡三元

    目的:探讨杂交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优缺点.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为6例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施行杂交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4例应用自制单孔腹腔镜入路装置,2例应用SILS入路装置.6例均采用左腋前线肋缘下2 cm处辅助5 mm切口,通过此孔留置引流管.结果:6例杂交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0 ~225 min,平均(189.2±31.8) min;术中出血量50 ~ 200 ml,平均(108.3±58.5) ml;术后住院6~9 d,平均(7.2±1.2)d.术后随访3~14个月,患者恢复良好,脐部切口位置隐蔽,美容效果佳.结论:杂交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但此手术难度较高,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 雌激素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丕斌;胡侦明;劳汉昌;张宝华;杨庆秋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雌激素对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基因表达的影响,了解BMP-4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OVXE1组为卵巢切除后1d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OVXE2组为骨折后雌激素替代组;OVX组为雌激素缺乏组;SO组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动物在一侧胫骨中段造成骨折模型;各组动物分别在骨折后1、2、3、4、5、6、7、14、28d处死取材;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BMP-4 cDNA探针进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实验结果经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动物骨折后1~3d,骨折周围血肿及组织内BMP-4 mRNA检测为阳性,从第4d开始为阴性.OVX组的BMP-4 mRNA表达较任何一组都明显增多(P<0.05);SO组及OVXE1组少.结论:BMP-4主要在骨折愈合早期起作用.雌激素对BMP-4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将BMP-4基因的表达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可能是雌激素调节骨折愈合的一种方式.

  • 间隙连接基因connexin43及其蛋白、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

    作者:陈必良;马向东;王德堂;辛晓燕

    目的:研究细胞间隙连接基因connexin (cx)43及其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从转录及翻译水平探讨cx43基因及其蛋白、ER、PR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中的关系.方法: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37份子宫平滑肌瘤、20份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cx43mRNA及其蛋白、ER、PR的表达规律.结果:子宫平滑肌瘤中cx4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水平(P<0.05).ER、PR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与在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x43mRNA及其蛋白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对ER、PR有较强的反应性,对子宫平滑肌瘤分子机制和早期标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乙肝病毒突变位点的寡核苷酸与肽核酸阵列杂交检测

    作者:鲁艳芹;韩金祥;沈忠林;朱波

    目的:比较利用寡核苷酸阵列和肽核酸阵列检测乙肝病毒突变位点.方法:针对乙肝病毒常见的1762A-T与1764G-A联合突变、1858C-T、1896G-A 3个突变位点,设计寡脱氧核苷酸和肽核酸检测探针,探针经固定后分别与不对称PCR荧光标记的靶DNA杂交,扫描分析荧光信号强度,DNA序列分析3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对于寡核苷酸芯片,1762与1764联合位点、1858以及1896位点的野生型探针与突变探针荧光强度的比值分别为1.44、1/1.24、1.05.对于肽核酸芯片,相应位点的野生型探针与突变探针荧光强度的比值分别为2.8、1/3.02、1.71.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样本中1858位点为突变位点,1896以及1762与1764联合位点不存在突变.结论:与寡脱氧核苷酸探针相比,肽核酸与靶DNA杂交结合能力和识别单碱基错配能力均高于相应的寡脱氧核苷酸,二者杂交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

  • 利用寡核苷酸膜芯片检测SARS病毒

    作者:刘毅;高雪芹;韩金祥;潘继红;黄海南;梁浩;宋长征

    目的:建立寡核苷酸膜芯片技术检测SARS病毒.方法:以SARS冠状病毒RNA聚合酶基因(P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参考WHO公布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将SARS RNA进行P基因克隆.以地高辛标记的引物,扩增质粒DNA,在P基因上设计11条寡核苷酸探针,点于尼龙膜,制备膜芯片,与地高辛标记的PCR产物杂交显色.结果:以此特异性引物成功地扩增出了440 bp的基因片段;以T载体成功的克隆了此基因;克隆的P基因为靶序列,与膜芯片杂交显示,能与probe1,probe2,probe4,probe6,probe8,probe9 6条正义链特异性探针稳定杂交,其中probe1,probe4,probe9杂交效果好,作为后选择的探针.结论:膜芯片技术能快速敏感地鉴定出标本中的SARS病毒RNA.

  • 胸骨下段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

    作者:郭志鹏;陈铁男;刘志刚;闫英群;李明阳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为常用的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MIDCAB)之一。2013年1~12月,至今,我院开展胸骨下段小切口CABG 10例(含2例杂交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开放手术结合介入方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21例

    作者:赵堂海;王海波;郭明金;张杰;巍巍;逄晓军;战激光

    目的 探讨开放手术结合多种介入方法(杂交手术)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先经健侧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再于患侧小切口解剖股静脉.521例急性DVT患者均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单纯取栓38例,取栓联合球囊导管血管成形348例,血管成形联合血管腔内超声消融135例;其中支架置入108例,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髂股段静脉完全开通511例,术中造影示管腔直径≥70.0%;左髂总静脉开口未能开通10例.随访472例(90.6%),平均随访36个月.其中462例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可从事正常工作;10例髂静脉未开通者活动后肢体仍肿胀明显.发生并发症33例(6.3%).结论 上述杂交手术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357 条记录 13/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