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双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瓣膜周围漏经导管封堵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封云;陈明芳

    由心脏内科、外科医生共同完成心脏手术,已成为国际心脏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1],有望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更好地为病人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提高心脏病病人的治愈率[2].生物学上的杂交代表着不同品种之间的融合[3],杂交手术是在传统的外科手术基础上,借助心脏内科介入手术设施,将两科治疗方法的优势结合[4],从而以小的创伤使病人获得大的收益.2010年4月我院在导管室内进行首例心脏杂交手术--人工双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瓣膜周围漏(paravalvular leak,PVL)经导管封堵术,手术顺利.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 三基因PCR检测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研究

    作者:马泰;王勇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诊断方法,对常见的食品中的腹泻致病菌进行基因检测研究.方法建立一种快速际本处理和多基因PCR反应(multiplePCR)诊断方法,在一次PCR反应中同时扩增3种菌的致病基因:志贺菌的侵袭性(ipaH)基因、副溶血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霍乱弧菌O139的霍乱毒素(ctx)基因.扩增产物经电泳,出现与已知阳性对照细菌条带大小一致的条带即判断为阳性标本;另外对这些标准菌株进行Southernblot杂交鉴定.结果对标准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检测,多基因PCR法检测为阳性;PCR作为诊断方法较培养法阳性率高.结论三基因PCR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经济和不需要培养等特点,适用于食品检测.

  • 妇科门诊就诊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606例分析

    作者:王瑞雪;张健敏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其中,不同型别的HPV的致病性存在着差异,因此HPV感染的监测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内容.为了解我院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我院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检测研究,现报告如下.

  • 基因芯片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与微电子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一项高新技术,一张芯片,一次PCR,一次杂交就可以对一个或多个样本进行基因分型[1].基因芯片技术较早应用于遗传病和肿瘤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在微生物检测和耐药基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起步较晚[2].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该技术广泛应用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耐药基因等方面的检测.

  • 霍乱弧菌几种肠毒素基因的检测研究

    作者:张政;朱水荣;黄良;陈秀英;莫顺堂

    目的了解我省分离的霍乱弧菌中几种主要肠毒素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以地高辛标记基因探针,对我省历年分离的91株霍乱弧菌(包括EVC和VC O139)作霍乱肠毒素基因探针杂交检测.结果EVC流行株和VC O139菌株中,普遍存在ctxAB、Zot、Ace等毒素基因,该3种基因的携带率分别达到100%,98.86%,96.59%;而EVC非流行菌株则均不携带上述3种毒素基因.结论提示EVC流行株和VC O139菌株具备较强的产毒能力,流行性强,应重点加强监测与研究.从ctxAB基因的RFLP杂交图谱分析,EVC流行株和VC O139在遗传特征上具相近的特点,结果均显示2条阳性杂交带.

  • 对苯二酚与杂交中DNA的相互作用

    作者:宋远志;徐继明;杨雁玲;石德清;潭效松

    目的探讨在pH为7.4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苯二酚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用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DNA分子杂交技术和量子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DNA杂交过程中,对苯二酚与其作用后的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吸收峰峰形以及强度改变较大,循环伏安法氧化峰正向移动,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对苯二酚位于磷酸基团和碱基近侧.结论在DNA杂交过程中对苯二酚与其以Ⅱ-Ⅱ化学键和静电结合为主.

  • 兔皮肤组织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克隆中应用改良多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的可行性

    作者:张波;刘大维;王正国;朱佩芳

    背景:传统的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bridization,SSH)主要用来比较两组mRNA样品中仅在一组表达的基因克隆.在兔皮肤组织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筛选过程中,既要同时考虑到创伤与对照间的差异,又要考虑到胎兔与成年兔之间的差异.目的:获得可信的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为从根本上认识无瘢痕愈合的发生机制提供极具现实意义的前期铺垫.设计: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选用42只体质量2.5~3kg健康的大耳白雌兔(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为了减少因遗传背景带来的干扰,实验设立了3组:胚胎创伤(Fetaltrauma,FT)、胚胎对照(Fetal control,FC)和成年兔创伤(Adulttrauma,AT);使用自行改良的一个检测子(Tester)对应两个驱动子(Driver)改良的多重SSH技术.主要结局观察指标:①RNA抽提结果.②SSH结果.结果:分别以胚胎创伤、成年兔创伤及胚胎对照为Tester,其余两个共同为Drivers,共获得正反向杂交产物3组,由全层皮肤组织抽提的总R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经PCR验证分析,G3PDH的消减效率令人满意.结论:自行改良的多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理论与实际操作方面都是可行的,尤其是从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差减文库中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更接近目的基因.

    关键词: 杂交 基因 克隆 分子
  • 运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的相关基因文库

    作者:崔丽娟;赵晓山;罗仁;周琳;李玉萍

    目的:运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为制定2型糖尿病的一、二级康复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04-08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例,符合中医肾虚证诊断标准中关于典型肾阴虚证的诊断,肝肾功能正常,无急慢性感染.以同时期、同性别、年龄相当的自愿者1名作为正常人对照.参照Maxim方法采用硅胶法抽提2例观察对象血白细胞DNA,用RsaI酶切基因组DNA成大小不等的片段,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连接,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将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与U/A载体连接,经蓝白斑筛选及菌液聚合酶链反应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构建糖尿病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测定抽提基因组DNA的纯度及含量;基因组DNA RsaI酶切产物;消减杂交产物扩增结果;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筛选重组质粒.结果: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出了糖尿病肾阴虚证的差异DNA片段,基因组DNA经过RasI酶切消化后,所得DNA片段主要集中在200~2 000 bp;消减杂交产物经两次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产物明显增多,内含数条隐约可见的条带,主要集中在0.2~1.5 kb;蓝白斑α互补筛选出含有外源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结果正向消减杂交产物得到286个克隆,反向消减杂交产物得到262个克隆;随机挑取92个阳性克隆,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86个克隆的质粒内均载有差异性DNA片段,大小为200~1 000 bp,从而成功构建了糖尿病肾阴虚证特异的DNA消减文库.结论: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分离差异DNA片段以构建糖尿病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糖尿病肾阴虚证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 构建中国汉族人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的DNA消减文库

    作者:代方国;赵晓山;罗仁;张曦倩;罗云坚;崔丽娟;付婷婷

    目的: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汉族人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方法:实验于2004-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糖尿病分子实验室完成.样本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汉族亚健康且中医辨证为肾阴.虚证的患者1例及健康自愿者1名作为其对照组.用硅胶法抽提血白细胞DNA,用RsaI酶切基因组DNA成大小不等的片段,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连接,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将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与U载体连接,经蓝白斑筛选后,再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插入片段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构建亚健康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结果: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筛选出了亚健康肾阴虚证的差异DNA片段,得到680个白色克隆,随机调取96个白色克隆,再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快速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91个,从而成功地构建了亚健康肾阴虚证的DNA消减文库.结论: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分离差异DNA片段以构建亚健康肾阴虚证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亚健康肾阴虚证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 抑制消减杂交在干细胞研究及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屈纪富;郝利;程天民

    干细胞(stem cells)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在组织修复(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基因治疗的载体)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目前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中仍有诸多问题尚未阐明,特别是基因和分子水平的机制仍远未阐明.机体组织和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能灵敏、细致地反映生长、发育、分化的发生机制,分析细胞或组织间基因差异表达(differential expression)是阐明其活动机制的重要方法.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技术是一种新近发展的差异基因筛选技术,它是以抑制 PCR(suppression PCR)为基础,将标准化检测子 cDNA单链步骤和消减杂交步骤合为一体的技术,具有假阳性率低、敏感性高、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 SSH技术已被国内外很多研究者所采用,克隆了多种新基因.近来应用 SSH技术对涉及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这对深入研究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 SSH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在包括干细胞及组织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人直肠腺癌消减杂交差异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张晓;陈尧;王松;高礼;王中亮;陈国庆

    目的探测人直肠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了解人直肠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获得人直肠腺癌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信息学 cDNA文库筛选的方法,对人直肠腺癌 cDNA消减文库中的差异基因片段的序列作预测和分析.结果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随机挑取获得的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双酶切分析,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与直肠腺癌发病相关的差异基因片段- 9cDNA( Genbank登录号为 BM360862) ,用 cDNA文库筛选得到一个全长 cDNA序列.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SAGE)显示除了直肠腺癌外、 9cDNA还分布于前列腺腺癌、脑干成神经管细胞瘤、胰腺腺癌、胚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脑室管细胞瘤.结论直肠腺癌的发病是多环节和多步骤的过程, 9cDNA与直肠腺癌发病相关,对 9cDNA基因差异片段进一步研究,将为了解直肠腺癌发病的特异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 与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的蛋白及其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宝林;范保星;贾向旭;苑晓玲;冯怡;彭善云;马良;刘又宁

    目的:探讨与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的蛋白,阐明其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1/2004-12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以内皮抑制素为诱饵,筛选人肝cDNA文库,寻找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再利用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β-GAL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除假阳性克隆.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内皮抑制素基因的载体;酵母双杂交共获得281个克隆,经验证,6个为阳性克隆,测序发现其中一个克隆为未知序列;FAST CAT试验发现阳性克隆中4个克隆可明显的与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结论:6个阳性克隆表达的蛋白可能能与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并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内皮抑制素调节的血管生成过程.

    关键词: 克隆 分子 抑制素 杂交
  • “一站式”杂交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护理

    作者:王美灵;张佳雷

    “一站式”主动脉弓杂交手术是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同期完成的新手术方式,它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治疗范围,在复杂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在传统外科手术中,当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时,术中必须采取深低温停循环的方式.这对患者的脑、肺、脊髓、凝血功能等都是严峻挑战.

  • 1例主动脉杂交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李微;王美灵;张佳雷

    主动脉夹层是极为危险的心血管突发性疾病[1].主动脉弓部杂交手术,即结合外科手术和介入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一种新的复合手术方式.我院2011年5月25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介入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主动脉至头壁血管搭桥术",术后常规止血,缝合伤口,手术顺利,现报道如下.

  •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研究进展及护理

    作者:赵香丽;孟蕾

    微创技术进入心脏外科领域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10年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心血管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即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1]。MICS的范畴:不使用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而采用侧胸壁、胸骨旁或部分胸骨劈开的小切口等;在闭式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各种心脏手术;采用不同于传统心脏手术方法的技术:如胸腔镜三维成像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有机结合内、外科各自优势的杂交手术。

  • 主动脉腔内修复“烟囱”技术手术的介入护理

    作者:张丽君;丁海岭

    目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在原动脉瘤单纯主体支架腔内隔绝技术的基础上,新技术应运而生,如杂交、开窗和“烟囱”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腔内修复术的适应证,使得更多主动脉瘤患者获得了成功的介入治疗[1~4],现报道如下。

  • 导流杂交与杂交捕获二代用于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诊断的比较研究

    作者:陶萍萍;卞美璐;欧华;李敏;刘军

    目的评价导流杂交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2004-08-2005-01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的310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用导流杂交法进行21种HPV亚型的分型检测,同时用杂交捕获二代(HC-Ⅱ)进行13种高危型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13种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不一致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不同病变纽Kappa指数均>0.4.测序结果60.0%与导流杂交法符合.结论导流杂交检测效果与HC-Ⅱ具有可比性,且能确切分型,是较理想的HPV检测方法.

  • 16S rRNA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快速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作者:杨祖钦;林振浪;尚世强;吴亦栋;杜立中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新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 2003年8至2006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采用脑脊液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技术对24例临床上疑似化脑患儿脑脊液(CSF)的细菌DNA进行测定,同期进行与CSF细菌培养的对照.结果 (1)49株细菌PCR扩增产物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33株C+菌其G+探针和通用探针均阳性,G-探针阴性;16株G-菌中,G-探针和通用探针均阳性,G+探针阴性,均能与相应特异的探针发生杂交.(2)大肠埃希菌DNA的PCR产物其16S rRNA基因芯片的小检出量为1pg,约等于10个拷贝教,相当于2个细菌.(3)16S rRNA基因芯片检测24份脑脊液标本发现11份阳性,阳性率为45.83%(11/24),明显高于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12.50%(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脊液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标本量少,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化脑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N4-烷基-5-甲基-2'-脱氧胞苷的合成及其掺入到寡核苷酸中对杂交亲和力的影响

    作者:余建鑫;张万年;李科;姚建忠;章玲

    目的 为寻找具有较好反义活性的药物,设计并合成脱氧胞苷5-甲基-N4-烷基修饰的寡核苷酸.方法 以胸苷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N4-烷基取代的5-甲基-5'-O-(4,4'-二甲氧三苯甲基)-2'-脱氧胞苷-3'-O-(2-氰乙基-N,N-二异丙基)氨基亚磷酸酯,并把它们掺入到寡核苷酸中.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了4条5-甲基-N4-烷基修饰的寡核苷酸,考察了它们的杂交性质,测定了它们与互补DNA的解链温度Tm值.脱氧胞苷的5-位甲基取代物能够增加寡核苷酸双链的稳定性,而N4-位的修饰则使双链稳定性下降.

  • 5-炔基-2′-脱氧尿苷的合成及其对掺入到寡核苷酸中的影响

    作者:余建鑫;张万年;张蕾;周有骏;吕加国

    目的为寻找具有较好反义活性的药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类2′-脱氧尿苷5-位修饰的寡核苷酸.方法以5′-O-(4,4′-二甲氧三苯甲基)脱氧碘苷为起始原料(Ⅰ),用双(三苯基膦)氯化钯和碘化亚铜偶合末端炔烃,得到一系列相应的5-炔基脱氧尿苷(Ⅱ).化合物Ⅱ的3′-位经(2-氰乙基N,N-二异丙基)氯化亚磷酰胺缩合后,应用标准固相DNA合成法掺入到寡核苷酸中.结果共合成了4条2′-脱氧尿苷5-位带炔基修饰的寡核苷酸,考察了它们的杂交性质,测定了与互补DNA的解链温度Tm值.结论此类修饰的寡核苷酸与对照的天然寡核苷酸杂交亲和力有一定的提高,其中丙炔基修饰的寡核苷酸解链温度Tm值上升约2.2℃.

357 条记录 9/18 页 « 12...6789101112...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