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静力联合重建治疗陈旧性后交叉韧带断裂(附13例报告)

    作者:姚光伟

    目的介绍一种动、静力联合重建治疗陈旧性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新方法.方法对13例陈旧性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髌腱中1/3部分作为动力腱,髌胫束包襄碳纤维编织带作为静力腱,进行动、静力联合重建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膝关节症状和稳定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估,平均得分由术前50分提高到术后89分.结论本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易操作、创伤小,疗效确切、持久,可同时修复内、外侧刮韧带、半月板的损伤.

  • 三色散为主治疗胫骨结节炎36例

    作者:杨林

    笔者采用三色散为主治疗胫骨结节炎患者3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31例,女5例;年龄12~18岁.患者中喜好运动者多,或有局部外伤病史.临床表现为患侧膝关节下方肿胀、疼痛、活动不利或受限.体检见患侧胫骨粗隆处肿胀,压痛明显,伸膝运动时疼痛加剧,严重时伸膝功能受限.X线摄片检查显示胫骨粗隆处骨皮质毛糙、增生,密度增高,骨碎块形成,以及髌韧带钙化现象等.

  • 髌韧带与膝交叉韧带的血供及其在交叉韧带损伤重建中的意义

    作者:王守安;庄志强;王虎

    目的:探讨髌韧带和膝交叉韧带的血供特点,为临床韧带重建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通过成人和胎儿股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剥离、胎儿墨汁灌注组织透明和组织切片等方法,观察髌韧带和膝交叉韧带的动脉分布特点并测量胎儿韧带内微血管密度。结果髌韧带的动脉来自膝下外动脉、胫前返动脉、膝降动脉和膝下内动脉的分支;胎儿髌韧带不同区域微血管密度不同,且以韧带中心部为低。前、后交叉韧带的动脉分别来源于膝中动脉、髌下脂肪垫以及膝下外动脉的分支。多数韧带内血管沿长轴走行,同时也有横向交通的小血管,血管网呈梯状或平行的丛状。近侧端和远侧端较密而中间部相对稀疏。结论①髌韧带和膝交叉韧带均存在中心部乏血管区;②韧带两端血供丰富,且近侧段好于远侧段;③髌韧带血供优于膝交叉韧带,髌韧带重建交叉韧带具有血供基础。

  •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评价

    作者:叶劲;董伟强;邹仲兵;白波;严广斌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用自体1/3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和疗效.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3.0岁(20.0 -28.0岁),左膝关节18例,右膝17例.35例患者均为急性损伤,受伤前均为体育运动爱好者.结果 随访1-6年,平均3.0年,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59.40分(45-81分),术后平均91.80分(72-100分),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5).35例患者术后均无前叉韧带再断裂,术后34例恢复受伤前运动水平,1例运动水平较受伤前降低.术后1年有2例患者在膝极度屈曲位时有轻微膝前疼痛,但对运动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对年轻、活动量大、要求早期恢复高强度运动的患者是一种较佳的选择.

  • 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外侧感觉障碍的研究

    作者:张新潮;丁忠良;王劼;彭裕文;沈灏;蒋垚

    目的:研究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后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病原因. 方法:(1)对21例临床用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的患者随访5~6年,测量其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2)解剖观察成人新鲜尸体标本3具6例和附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例的隐神经髌下支的分布范围.结果: 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隐神经髌下支自深筋膜穿出后,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发出分支,横行跨过髌韧带分布至膝外侧皮肤.结论: 隐神经髌下支分布到膝外侧皮肤,用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在取材时可致其损伤,是术后并发膝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

  • 小切口延长与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联合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比较

    作者:靳国荣;张明昊;董江涛;康凯;高石军

    目的 比较小切口延长与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LRR)联合髌股韧带重建术(MPFL-R)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外科治疗的5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资料,男16例,女35例;年龄20 ~ 36岁,平均27.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28例患者行小切口延长LRR联合MPFL-R术(切开组),23例患者行关节镜下LRR联合MPFL-R术(镜下组).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滑车沟角和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T-TG)来评估影像学改变;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定功能. 结果 切开组与镜下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51例患者术后获10 ~32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术后切开组与镜下组再脱位率分别为0和8.7% (2/23);两组均未出现髌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关节伸屈受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出现髌骨再脱位患者.切开组术前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19.65%±0.75% 、12.39°±0.76°、(56.37±2.94)分、(51.64±6.22)分,术后分别为10.34%±0.60%、8.83°±0.89°、(92.68±2.75)分、(90.71±1.91)分;镜下组术前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19.56%±0.62%、12.35°±0.66°、(57.46±3.08)分、(52.20±6.94)分,术后分别为10.24%±0.66%、8.78°±0.92°、(92.53±3.32)分、(90.41±2.90)分;两组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滑车沟角、TT-TG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所有项目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RR联合MPFL-R术和关节镜下LRR联合MPFL-R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均能改善髌股关节的对位关系,提高髌骨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疗效.

  • 自体髌腱与四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蔡喜雨;张鑫鑫;刘永刚;李方国;裴国献

    目的 评价自体髌腱与4股腘绳肌腱移植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获取自体髌腱与4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图书馆推荐的RCT偏倚评估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并使用RevMan 5.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比较自体髌腱与4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移植失败率、伸膝缺失度、膝前痛等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1232例患者.自体髌腱组与自体4股腘绳肌腱组的移植失败率在平均随访2~3年(RR=0.69,95%CI 0.34~1.38,P=0.29)、5年(RR=0.37,95%CI0.09~1.55,P=0.18)、10年(P=0.94)及合并后(RR=0.71,95%CI 0.39~1.31,P=0.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伸膝缺失度≥5°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63,95%CI0.85~3.16,P=0.14).两组膝前痛随访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04,95%CI 1.34~3.09,P=0.0008),而随访5年(RR=3.00,95%CI 0.92~9.79,P=0.07)及随访10年(P=0.7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膝跪痛或不适随访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97,95%CI 1.01~3.85,P=0.05),随访5年(RR=1.51,95%CI 0.95~2.39,P=0.08)及随访10年(P=0.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髌腱与4股腘绳肌腱移植失败率及膝关节被动伸直缺失的发生率相似.自体髌腱移植随访早期(平均随访2~3年)膝前痛、膝跪痛或不适的发生率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5~10年),两者趋于一致.

  •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董启榕;徐又佳;陈海南;王向利;周海斌;谢宗刚;茅泳涛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自愈能力差,移植重建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常用的移植物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是自体髌韧带和半腱肌腱,但供区并发症问题一直影响终疗效.

  • 劈开髌韧带治疗胫骨棘骨折

    作者:李洪瀚;郑亚才;严康宁

    目的介绍劈开髌韧带治疗胫骨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月对22例胫骨棘骨折患者采用劈开髌韧带直视下复位,用Prolene线缝合、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引出关节,固定骨折块.结果22例患者获3~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在术后5周愈合,无骨折移位.术后1个月关节活动范围与健侧均相同,无关节不稳,前抽屉试验阴性.结论劈开髌韧带治疗胫骨棘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复位准确、固定可靠、不需特殊器械、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胫骨棘骨折的良好方法.

  • 不同方法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轶;彭永岳;陈伟兵;王以进

    目的探讨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固定方法及即刻固定强度.方法将15具标本分为3组,分别为1/3骨-髌韧带-骨(1/3 B-PT-B)挤压螺钉固定组,1/3骨-髌韧带Krackow双锁边缝合组和原始标本ACL组.对标本施行单轴拉伸,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检测分析.所有实验均在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WE-5A)上进行,用数字试应变仪(YJ-14)读取应变,用KG-101高精度数显光栅位移测微仪测量位移.加载速率为1.4 mm/min,由于实验均为单轴拉伸试验,故载荷轴向、加载速率和加载等级三者均保持一致.从零加载至韧带撕裂、断裂时为止.达到极限强度过程须全面记录.结果1/3 B-PT-B置换挤压螺钉固定组强度、刚度均高于原始标本ACL组及1/3骨-髌韧带Krackow双锁边缝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选用1/3 B-PT-B置换挤压螺钉固定重建ACL,术后替代物强度高,关节稳定性较好.

  • 海水浸泡的兔髌韧带爆炸伤修复的组织学特点

    作者:张雪非;吕荣;陈道运;张湘悦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的兔髌韧带爆炸伤修复的组织学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36只,以0.9g单质猛炸药黑索今(RDX)铜壳小型爆炸装药捆绑于兔膝关节前外侧,电引爆,制作兔膝关节开放性爆炸伤并海水浸泡1 h的模型.经扩创消炎,分别于第4天(n=19)和第6天(n=1)采用直接缝合法修复炸断髌韧带.分别于爆炸伤后即刻、海水浸泡1 h及修复后1、2、3个月时切取爆炸震击及炸断的韧带做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震击伤(n=14)显示韧带纤维扭曲、挛缩;炸断伤(n=22)显示韧带纤维断裂,成纤维细胞杂乱堆积,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海水浸泡1 h后,组织水肿,以Ⅲ型胶原纤维为主.经修复后3个月,震击伤韧带已近于正常,炸断伤韧带纤维排列松散,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少于震击伤韧带.结论兔髌韧带爆炸伤并海水浸泡后,韧带成纤维细胞以分泌Ⅲ型胶原为主.震击伤韧带修复后3个月已恢复正常;炸断韧带缝合修复后3个月与正常韧带仍有明显差别.

  • 胫骨结节上移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髌腱挛缩

    作者:程斌;林达生;丁真奇;练克俭

    目的 探讨胫骨结节上移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髌腱挛缩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4例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髌腱挛缩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58岁,平均4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43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分类均为横断骨折,髌骨移位3~5 cm,平均4.1 cm.采用克氏针在上髌骨骨折块行骨牵引1~2周恢复股四头肌长度后,行胫骨结节上移双克氏针钢丝环绕和(或)髌骨爪固定术.结果 4例患者术后获24~47个月(平均31个月)随访.X线片示骨折于术后3~6个月(平均5个月)愈合.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本组患者术前评分均为差(<20分),末次随访时优2例,可1例,差1例.结论胫骨结节上移术可有效弥补髌腱挛缩长度,改善髌骨的运行轨迹,减少髌股关节的接触压力,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髌腱挛缩的有效方法之一.

  • 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重建髌韧带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俞立新;吴水培

    目的 报道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重建髌韧带缺损新的修复方法 . 方法 通过对30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肠肌内侧头肌腱的形态和血供来源,设计了以腓肠内侧头血管供血带肌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重建髌腱缺损的术式.临床应用4例.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8个月.膝关节伸直功能恢复满意,无再断裂并发症.1例因膝关节骨缺损伸直170°,屈曲120°,有轻度跛行. 结论 带肌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重建髌腱缺损有术式简单、再造髌腱外形结构接近正常、受区损伤小等优点.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前移为髌腱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 .

  • 胫骨粗隆和髌韧带侵润性痛风结节1例报告

    作者:徐波;张耀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左膝下肿块近20年、反复疼痛5年于2001年10月9日入院.开始发现时左膝下肿块只有小手指甲大小,无不适感觉,5年前开始在左膝活动较多后感觉疼痛,近2.年来可见肿块逐渐增大、疼痛程度加重并常伴有局部肿胀.

  • 膝关节镜下自体中1/3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配合

    作者:梁妮

    前交叉韧带(ACL)的撕裂是膝关节损伤中常见的严重的韧带损伤,ACL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继发关节软骨、半月板等主要结构损伤,导致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病的早期发生.

  • 膝关节镜下采用两种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韦辉贤;磨惠君;甘炜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膝关节的韧带损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伤后不能自愈,若不及时进行修复,将会产生明显的关节不稳,继发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损伤退变,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从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1].以往开放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已经基本被关节镜手术取代,膝关节镜下行重建前交叉韧带可完全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疗效满意[2].目前采用的自体重建材料主要有中1/3髌韧带、双股半腱肌腱半膜肌腱两种,对两者的疗效说法不一.本文分别采用两种移植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分析两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检测健康成人髌韧带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玥;刘俐;刘欣婷;江俊盛

    目的 初步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评价健康成人髌韧带的可行性.方法 由两名超声医师分别对44例健康成人的双侧髌韧带行二维超声和ARFI检查,测量髌韧带厚度和纵、横切面近、中、远段的剪切波速度,每一医师对同一受检者测量两次.结果 正常成人髌韧带厚度2.89~3.10 mm,平均(2.99±0.33)mm.ARFI技术获得正常髌韧带剪切波速度:同一髌韧带纵、横切面近、中、远段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4、4.392、7.846,均P=0.000),但纵、横切面上同一髌韧带近、中、远段的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52、1.790,P=0.290、0.171).重复性检测显示ARFI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78~0.98.结论 ARFI技术能够测量髌韧带的剪切波速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快速、方便地评价髌韧带弹性.

  • 单纯闭合性髌韧带断裂1例

    作者:汪毅;卢卫忠

    间接暴力致单纯髌韧带断裂,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我们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52岁,因“右膝外伤后肿痛、活动障碍10h”于1998年11月5日入院。入院前10h,在下楼梯末级时不慎右膝半屈曲位滑倒,右手及臀部着地,右膝未触地,伤后右膝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行走。既往无长期踢足球、长跑等体育活动史。查体:右膝前皮肤软组织肿胀,髌骨下缘至胫骨结节之间明显压痛,有空虚感,右膝主动伸直功能完全丧失。X线所示:髌骨及胫骨结节等均未见骨折征象,髌骨上移。入院后行右膝石膏托功能位制动,10d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髌韧带修复术。术中见髌骨下缘至胫骨结节之间髌韧带完全断裂,断面不规则,两侧关节囊在同一水平严重撕裂,手术用0号可吸收缝合线褥式缝合并纵向加固修复髌韧带,同时修补关节囊。术后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3d后始行股四头肌主动舒缩活动。4周后拆除石膏行膝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6月后随访,患者右膝屈伸活动完全恢复正常,上下楼梯无乏力及不稳现象。

  • 运动员附丽病发病机制及磁共振成像表现

    作者:王军大(综述);严敏(审校)

    附丽病又名止端病、起止点病、附着病、附着性关节病(炎)等,是骨上附着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纤维层等部分(末端区)发生劳损变性改变,在附丽或韧带附着点发生的局灶性炎症。附丽病主要发生于运动员,多发生在四肢关节部位,多见于膝关节,其次见于腰背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踝关节等部位。本文根据收集到的文献,对击剑、举重、排球及乒乓球运动员附丽病的发病机制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综述。

  • 关节镜下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68例

    作者:许永涛;李锋;鲁厚庚;刘铁;陈安民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68例ACL损伤患者治疗方法.其中应用自体中1/3骨-髌韧带-骨移植物和界面螺钉固定26例(A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16~45岁,平均26.4岁;左膝14例,右膝12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周~1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5.3±4.8分,IKDC主观评分43.5±5.2分.应用4股半腱肌腱内扣式钮扣钢板悬吊固定38例(B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13~48岁,平均24.6岁;左膝27例,右膝1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周~16个月,平均4.3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8.4±5.6分,IKDC主观评分41.4±6.2分.异体中1/3髌韧带界面螺钉固定4例(C组),男3例,女1例;年龄55~65岁;左膝3例,右膝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2周~28个月,平均7.3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0.3±6.7分,IKDC主观评分40.5±3.8分.结果 患者获随访12~36个月,其中A组平均随访17.5个月,B组18.5个月,C组16.5个月.均未发现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A组23例术后膝关节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未发生髌骨骨折;Lysholm评分95.1±4.3分,优18例,良5例,一般3例,优良率88.5%;IKDC评分93.7±3.8分,膝关节功能正常19例(73.1%),一般5例(19.2%),较差2例(7.7%).B组33例术后膝关节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评分93.0±5.9分,优28例,良5例,一般5例,优良率86.8%.IKDC评分95.7±4.7分,膝关节功能正常30例(78.9%),一般5例(13.2%),较差3例(7.9%).C组4例术后膝关节均基本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评分92.4±4.3分,优3例,良1例;IKDC评分94.8±3.6分,膝关节功能正常3例,一般1例,均未见明显关节积液.3组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评分优于术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髌腱-骨和股薄肌-半腱肌腱,是修复ACL的良好移植物.青少年骨骺未闭患者,半腱肌腱移植是较好的方式;老年患者为减少取移植物的并发症,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髌韧带移植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途径.

172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