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Wilson病1例

    作者:刘新月;游泳;黎纬民;刘诗

    目的:认识Wilson病(WD)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方法:报告1例以急性溶血性贫血(溶贫)为首发表现的WD,并行文献复习.结果和结论:以急性溶血为首发症状是WD一种少见的起病形式,常伴肝衰竭,预后不佳;WD误诊率较高主要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关,对于年轻的不明病因的溶贫患者应注意排除WD的可能;血清碱性生磷酸酶舌性下降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 胰升糖素瘤长期误诊1例

    作者:庞智;李岭

    目的:报道该罕见病例,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疗水平.方法:收集分析该患者临床病历和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皮肤损害常是患者的首发症状,经临床资料、术中表现和术后病理确诊,手术疗效好.结论: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遇到原因不明的皮肤坏死溶解性、迁移性红斑患者,要考虑胰升糖素瘤的诊断.

  • 胃不疼?您别以为就没事儿!

    作者:张莹

    病例:64岁的糖友刘大妈其实早在1年前就察觉胃部平时不大对劲,不但经常饭后特别堵得慌,还时不时反酸水,就自行服用一些帮助消化和增加胃动力的药物.几天前,刘大妈在如厕后发现大便发黑,于是去医院检查,经胃镜探测后发现刘大妈的胃部已经有了多处大面积的溃疡.她心里很疑惑:我胃并不疼啊,怎么就得了这么严重的胃溃疡了呢?一、无痛性胃溃疡反而更危险一般来讲胃溃疡病应该有上腹节律性、周期性疼痛、反酸,饭后腹胀及食欲减退等一般症状,但是很多老年糖友患了胃溃疡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而是以胃出血、便血为首发症状,我们称之为无痛性溃疡病.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及治疗

    作者:尹兰华;郑红宁;赵映江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改善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儿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李昕;王崎凡;梁世山

    目的 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首次症状中毒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 该次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10.36±1.25)mmol/L、餐后2 h血糖(14.31±2.32)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6.36±0.54)uIU/mL、餐后2 h胰岛素(22.30±5.62)μIU/m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9.56±2.69)mmol/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4.36±2.15)mg/L、血清Na+(124.12±5.36)mmol/L、CL-(90.12±4.51)mmol/L、pH(7.05±0.10)、血碳酸氢根(6.25±1.20)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清K+、Ca2+、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抢救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关键在于尽早诊断,从而及时对其进行补液、扩容等基础治疗,并合理应用胰岛素;除此之外,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现象出现.

  • 首发症状为晕厥的冠心病(附1例报告)

    作者:徐俊;王彬尧;陈润芬;励锦华;毛家亮;徐瑾

    原因不明晕厥反复发作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主诉.我们曾收治1例以晕厥为唯一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平素体健,没有胸闷、胸痛.入院前1个月早晨上班途中突感胸闷、心悸,随即意识丧失,数分钟后缓解.当晚10时左右看电视时又突然意识丧失,没有四肢抽搐和大、小便失禁,持续约3 min缓解.当地医院急诊检查心电图正常.脑电图检查阴性.24 h Holter中有一过性ST V5降低0.01~0.25 mV和偶发早搏.心脏超声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室间隔局限性增厚,运动试验阴性.同位素心肌显像为左室间隔及前壁心肌缺血.患者在当地住院期间又发生二次晕厥,均在早晨漱口时发作,第一次发作时四肢冷,口唇青紫,心率60次/min,血压120/85 mmHg(1 mmHg=0.133 kPa),心电图提示有广泛心肌缺血,数分钟后症状缓解.第二次发作表现为双目凝视,四肢张力增高,神志不清,检查无脉搏,心音听不清,持续1 min左右意识恢复,心脏听诊可及频发早搏,持续20 s左右,心电图提示为室性早搏伴ST段降低.1999年11月8日入我院体格检查没有阳性发现.无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3.24 mmo/L)、pro-LDL(3.5 mmol/L)、APOA(1.79 mmol/L)、APOB100(4.59 mmol/L)轻微升高.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阴性.心脏超声为左室舒张顺应性降低.脑彩色多普勒、脑电图和脑部CT检查均为阴性.按Bruce方案进行运动试验,心率达极量85%(160 bpm),总运动时间7 min 14 s,大运动量为10.1 MET,运动前血压为110/80 mmHg,高峰145/80 mmHg,运动后120/80 mmHg,没有ST段和T波变化,也没有胸闷胸痛发作.食道心房调搏窦房结恢复时间为1180 ms,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为430 ms,刺激频率为150 bpm时房室结2∶1前传,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为280/600 ms.直立倾斜试验中基础倾斜试验(45 min)以及药物激发试验(平卧位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 μg/min和3 μg/min,10 min后再70℃倾斜10 min)均未诱发出晕厥以及晕厥前兆症状,期间心率和血压也没有明显变化.后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端有长度为12 cm 80%的狭窄,经PTCA并植入支架后出院,随访10个月无晕厥再发作.

  • 以胰性脑病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胰腺炎一例

    作者:刘芳;徐洪雨;杨幼林

    患者男,33岁,因"头晕、嗜睡10 d,腹痛1周伴精神异常2 d"入院.10 d前患者自觉头晕、头痛、反映迟钝、记忆力减退,进而嗜睡,于当地医院按"病毒性脑炎"治疗,未见好转.7 d前开始出现左上腹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发热,体温高达39℃.2 d前开始出现狂躁不安、精神异常,转入我院.既往健康.

  •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一例

    作者:翟健;庄晓萌;张文俊

    患者,男性,65岁,持续性中上腹胀痛20 d,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发热.10 d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无皮肤瘙痒.腹部超声:胆总管扩张,直径1.2 cm;胰头、胰体、胰尾直径分别为7 cm、2.2 cm及2.0 cm.

  • 以低钙血症、阵发性抽搐为首发症状的心肌炎1例

    作者:连卫平;林琳;潘志红

    1.病例患儿张程,男,5岁,因抽搐20分钟于2002.2.25 11:30AM入院.不伴发热及头痛,头晕,无咳喘,无视物不清及心慌、胸闷.呕吐1次,无腹痛,腹泻,既往健康.查体:T 36.8℃,P 130次/分,R 28次/分,神志清,精神不振,呼吸尚平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

  •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126例临床分析

    作者:洪旭林

    目的 研究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126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首发症状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明确年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硬化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以头昏、眩晕为常见首发症状,CT和MRI为其主要检查方法.结论 正确认识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邓国宝;朱海清;李润生;康平;鲍智颖;叶斌主;陈泉坤

    持续高血糖是糖尿病基本生化特征之一,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T2DM)临床相对少见,患者常被延误诊断和治疗.为此我们探讨了T2DM患者的临床表现、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糖尿病伴癫痫五例报告

    作者:杨金波;侯焕峰;李锋;常万民

    一、临床资料本文报告糖尿病伴癫痫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6~81岁,平均67岁.病程3天~3个月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例患者均有典型的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符合癫痫的临床诊断,既往均无癫痫发作史及家族史.仅1例有糖尿病病史,1例有烦渴、多尿等症状,其余3例均无糖尿病史及家族史.1例于发病前10天曾予膝关节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mg,余无特殊服药史.1例有高血压史,余血压正常.空腹血糖8.2~19.1mmol/L,血K+ 3.5~4.7mmol/L,Na+ 138~145mmol/L,Cl- 105~110mmol/L,BuN、Cr在正常范围,血浆渗透压不高.5例患者均因癫痫发作而急诊入院,其中3例以癫痫部分发作为首发症状.1例以小发作为首发表现.轻者呈单纯部分发作,重者呈复杂部分发作.每次发作数秒、数分至数小时不等,每日发作数次、数10次及上百次不等,甚至呈癫痫持续状态.1例伴有明显的肢体放电感,伴头部不适.4例做脑电地形图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5例行脑CT检查,其中3例显示脑萎缩,余未见异常.2例因发作过后伴有短暂性肢体无力而误诊为脑血管病,其中1例治疗中应用葡萄糖液而使症状明显加重,2例误诊为癫痫.2例患者单用抗痫药物疗效不佳,所有患者一经胰岛素及其它降糖治疗症状迅速改善.随访半年~2年,血糖控制满意者均无癫痫发作.

  • 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张杰;何飞;王佳佳;刘超;焦周阳;张航

    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49岁,以“声音嘶哑5天”为主诉于2015-12-10入我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伴干咳,无胸背部剧痛、胸闷、晕厥等不适,遂至当地医院行喉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纵隔增宽。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条状强回声--主动脉夹层(AD)左心增大;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内径增宽;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高180/100 mmHg (1 mmHg=0.133 kPa),服用“北京降压0号”,血压控制差,近3年未服用降压药。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间断少量吸烟,饮酒30余年,平均100 ml/d。入院查体:血压175/85 mmHg,神志清,听诊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听诊心率88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3/6级泼水样杂音,不传导。双侧桡动脉搏动强弱一致,可触及水冲脉。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急诊行主动脉全层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 CTA,图1)。

  • 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作者:郑燕列;肖阳娥;黄建华;徐华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剑突下持续性钝痛伴心悸、气促、不能平卧24h入院.查体:体温37.7℃,血压75/40mmHg (1mmHg=0.133kPa),端坐位,皮肤湿冷,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侧中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132次/min,心尖部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部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指凹性水肿.

  • 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作者:杨彦平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眼复视、头晕、发热1月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5d”入院。患者1月前无诱因出现右眼复视、头晕,经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为“脑血栓形成”,给予溶栓(尿激酶)、抗凝、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发病第12d患者无诱因突感双侧前臂痛痒,左手第一指间关节肿胀,周围软组织红肿,活动受限,伴畏寒发热,无寒战,体温在37.5~39℃之间,无心前区不适,血培养示“玫瑰色库克菌”,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叶中等回声团,赘生物可能,二尖瓣脱垂,中至大量返流,主动脉无冠脉增厚,赘生物可能,左室射血分数>30%;腹部CT平扫示:脾大,脾脏可见楔形低密度影,脾梗死可能性大,脾脏下极低密度影,性质待查。入院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脑梗死,脾大,药物过敏(低分子肝素钙)。抗感染治疗40d后转至北京阜外医院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顺利,切口愈合好,赘生物血培养示“草绿色链球菌生长”,转回我院继续抗感染治疗。入科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左上肢120/60 mmHg(1 mmHg=0.133kpa),右上肢:125/68 mmHg,左下肢:138/76 mmHg,右下肢:140/75 mmHg,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cm,心音M1、P2、A2无亢进,A2>P2,无开瓣音,心率80次/分,胸骨左缘IV肋间可闻及舒张期Ⅱ级隆隆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脑梗死后遗症期。给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临床治愈出院。

  • 重症心肌炎抢救成功1例

    作者:李雪蛟;江明宏;温静

    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重,可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恶劣,多数来不及诊断或救治就已死亡。临床上以变化多端的心律失常、循环衰竭等为首发症状的FM比较少见,误诊为心肌梗死(心梗)的可能性大;准确及时诊断,合理救治是FM抢救成功的关键。

  • 支架置入治疗以截瘫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邱洁瑜;李旭东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2岁,主因“突发腰背部酸胀不适伴双下肢无力、活动障碍2 h”于2013-02-16入住锡山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入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随即出现腰背部酸胀,程度剧烈,伴出冷汗,无明显放射痛,随后双下肢失去知觉、无力,活动障碍,不能自行站立、行走,坐不稳,腰部以下感觉麻木,小便失禁。无头昏、头痛、呕吐,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无胸痛、心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3年,高达170/100 mmHg(1 mmHg=0.133 Kpa),间断服用“复方利血平”,否认糖尿病及心脏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5.8℃,脉搏96次/min,呼吸24次/min,左上肢血压:168/96 mmHg,右上肢血压:190/100 mmHg,神志清,精神萎,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界稍向左侧扩大,心率96次/min,律齐,心尖区可及2/6级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对称。腹壁反射、腱反射消失,浅感觉从胸11水平以下减退,双侧病理征阴性。神经内科急会诊,考虑“脊髓血管病变”。入院后查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心肌酶谱:肌酸激酶:28 u/l(正常值30~17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6 u/l(正常值0~24 u/l);肌钙蛋白T:0.03 ng/ml(正常值0-0.100 ng/ml)。血糖、血脂、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入院后行胸腹部CT平扫+增强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上缘起自主动脉弓,向下累及左侧髂外动脉,主动脉弓水平以下动脉内膜环状剥离(图1、图2)。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B型),截瘫,高血压3级(很高危)。立即予硝普钠、艾司洛尔泵入控制血压及心率,控制收缩压在130 mmHg以下,心率在60次/min左右。患者腰背部酸胀不适明显缓解,双下肢知觉较前明显改善。期间患者无胸闷气急及肢体浮肿,大小便无异常,双下肢肌力较入院时无变化。于2013-02-28在DSA室行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中造影,进一步明确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图3)。术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均显影良好,血流通畅(图4),术中患者无不适。安返病房后继予降压、抗感染等治疗,双下肢肌力较前改善。2013-03-05患者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胸11水平以下浅感觉恢复正常,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正常,予以出院。出院后服用美托洛尔、厄贝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后续随访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一年后双下肢肌力均为Ⅳ+级。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1例

    作者:曾伟;田福利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2岁,主因“右上腹疼痛3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高达170/110 mmHg,平时药物控制(自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2/日),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发热,体温高达38.3℃,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咯血,无头痛头晕及意识障碍,于当地社区医院行腹部超声示胆囊壁粗糙增厚,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日)抗炎治疗2 d后,腹痛症状逐渐加重,伴胸闷气短,无咳嗽、咳痰、咯血。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8 mmHg(1mmHg=0.133kpa);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4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右上腹肋缘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急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广泛导联T波倒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5.17×109/L、中性粒细胞13.12×109/L,脑钠肽(BNP)12416.0 pg/ml,肌钙蛋白T(cTnT)、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淀粉酶正常。心脏彩超:右心增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内径稍宽,肺动脉压增高,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56%),三尖瓣大量返流。腹部超声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肝胰脾未见异常。入院初步诊断:①急性冠脉综合征;②右心功能不全;③肺动脉高压。入科后第2d复查相关实验室指标回报:cTnT、CK-MB、淀粉酶正常,血浆D-二聚体2.10mg/L,血气分析示:PH值7.47、二氧化碳分压(PaCO2)23mmHg、氧分压(PaO2)78 mmHg、碳酸氢根(HCO3-)17.1mmol/L、剩余碱(BE)-3.7 mmol/L、血乳酸(Lac)4.6mmol/L、血氧饱和度(SaO2)95%,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考虑肺栓塞可能。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示左下肢深静脉(股浅静脉中段以下)管腔内可见低回声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通过,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行64排CT胸部增强并血管成像检查示:①右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左下肺动脉血栓形成(图1-2);②右肺感染;③右侧胸腔少量积液;④心影增大,心包少量积液。肺动脉栓塞诊断明确,给予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2.0~3.0间,同时抗感染治疗,1周后右上腹痛、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院外持续华法林抗凝治疗,1月后随访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部分再通,病情稳定。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病理诊断

    作者:刘宝岳;左庆瑶;赵海涛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是甲状旁腺自身因素造成甲状旁腺素过度分泌而导致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 PHPT骨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状旁腺外器官的并发症,以骨病为首发症状的PHPT在临床常常被忽视或被误诊为肿瘤或其他骨原发性病变,病理活检诊断困难且误诊率高,可能导致治疗延误、过度或错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诊断的PHPT骨病19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旨在提高病理和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 以喘息为首发症状的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屈晶晶;李敏;肖奇明;胡成平

    患者男,37岁,商人.2008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喘息,剧烈时伴喘鸣,每天发作4~5次,每次持续15 min左右.在当地医院呼吸科检查肺功能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沙丁胺醇"等吸入剂治疗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2008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进而偏瘫.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出血灶,考虑"脑梗死可能",给予"血塞通"等治疗后右侧肌力恢复至3级.患者住院期间发现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为1.76×109/L),白细胞为8.0×109/L,寄生虫7项检测指标、风湿免疫8项检测指标等均为阴性,即诊断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未进行特殊处理.

2882 条记录 10/145 页 « 12...78910111213...1441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