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0岁,于2011年6月24日因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入院。缘于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手不能持物,不能行走,未经特殊治疗,病情无好转。无发热、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既往患糖尿病13年,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5年。入院查体:T36.8℃,P86次/分, BP130/80mmHg,一般状态尚可,查体合作,营养佳,自动体位,推入病房,查体合作,内科系统未见异常体征。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语明,两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对称存在,眼球各向运动正常,两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痛觉减退,左侧肢体腱反射减弱,左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Chaddock征阳性,无颈强,共济试验稳准。入院时头部CT检查显示:两侧腔隙性脑梗塞,右侧枕叶脑梗塞。入院后给予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脑保护剂、胰岛素等对症治疗。入院后第2天左侧肢体无力逐渐加重,左侧肢体肌力1级。患者入院后第3天,出现嗜睡症状,并出现表情淡漠,记忆力减退症状,呈间断性、进行性加重,每次发作时间2~3小时不等,并呈进行性加重。发病第5天上述症状每次发作时间持续约7~8小时,并出现眼球上视不能,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视野同向偏盲。复查头部CT及查头部MRI均显示:右侧丘脑、右枕叶、右侧颞叶、右侧中脑梗塞。 -
三种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我院三年来共收治脑血栓病人500余例。为了筛选有效治疗方案,曾在临床上进行了药物疗效的比较研究。现将我院应用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丹参治疗150例本病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表现、CT扫描、微循环检查、脑血流及脑动脉造影等确定为脑血栓形成。依据起病情况分为急发与缓发两类。依据受累肢体肌力情况分为四型。轻型:只有无力、麻木、不灵活等自我感受,无明显肌力改变。中型:肌力2~3级之间。较重型:肌力1~2级之间。重型:肌力0级。根据病程时间分为早期(三个以内),恢复期(超过三个月)。治愈标准: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有一定工作能力者为临床治愈;肌……
-
1例艾滋病合并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颅内感染的分析及防护措施
1病历资料患者,女,31岁,四川盐源县人,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0℃.头痛,以全脑持续性胀痛为主,伴头晕头沉,恶心,颈部淋巴结肿大.在当地诊所治疗4d,症状未缓解,病情加重.于2015年7月3日收住我科,1月前曾去过内蒙古,吸烟史15年,有静脉吸毒史,两次结婚后离异,近2个月刚又结婚.人院诊断,头痛待查?颅内感染?查体:体温37.0℃,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恍惚,面色晦暗,急性病容,不能对答,双目少神,手臂及下肢可见多处青紫色斑点,约1cm×2cm大小,双侧肢体肌力5-,肌张力正常,左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9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4%,淋巴细胞百分比13.2%[1].
-
脊髓空洞症1例护理体会
病历资料患者,男,52岁.主因肋弓下痛温觉消失12年,近日加重入院.12年前始双下肢麻木,无肢体肌力减退,在当地诊断为颈椎病.
-
减量倍他乐克致频发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右侧肢体无力,而吐字不清2天,2012年2月11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有阵发室上速病史,有吸烟史,常服用倍他乐克25mg,2次/日,异搏定30mg,3次/日,控制血压.否认家族史,入院查体:T 36.7℃,P 60bpm,R 20次/分,Bp 220/110mmHg,神清,扶入病房,对答切题,高枕卧位,伸舌稍偏右,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左大,HR 56bpm,可闻及早搏3次/分,在心尖区可闻及2~3级柔和吹风样杂音,无传导,腹无明显异常,右侧肢体肌力四级,右巴氏征阳性,入院心电图示窦缓,左室大,HR 58次bpm.血脂TC 6.11mmol/L,LDL-C 3.97mmol/L,肝肾功正常.
-
急性脑出血甘露醇减量反跳致昏迷1例临床分析
病历资料患者,女,50岁.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1小时"于2010年7月2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入院时体检:BP 230/120mmHg,昏睡状态,心肺腹(-),瞳孔等大等圆,D=3.0mm,光反射敏感,右侧中枢性面瘫,颈软,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高,右侧病理征(+).
-
耳针沿皮透刺配合体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刺配合体针、头针配合体针及单纯体针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头针组和耳针组,每组30例.耳针组采用耳针沿皮透刺法结合体针治疗,头针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单纯体针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肌力和神经功能评分变化,观察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肌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耳针组、头针组均比体针组明显改善(P<0.01),耳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身比较,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1);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耳针组、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P<0.01),耳针组与头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沿皮透刺合体针、头针合体针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
专病笔谈--中风病(5)
治疗中风偏瘫过程中的疗效评价脑卒中后病人偏瘫侧肢体早期呈弛缓状态(软瘫期),针灸治疗前我们已经对瘫侧肢体肌力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如上肢Ⅰ级、下肢0级),经针刺治疗后很多病人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快,这大大增强了病人及其家属的信心,病人瘫侧肢体肌力一天天增加,有些病人(短暂性脑缺血)就此恢复,但绝大多数病人进入痉挛期(硬瘫期),这时病人的肢体某些肌群的肌力(如上肢的屈肌群,下肢的伸肌群)异常高亢,病人甚至可以用屈腕、屈肘、屈指的姿势提一桶水,却不能用患手触摸一下自己的下巴.
-
中风偏瘫中医专科护理体会
中风偏瘫是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中风后约3/4的存活者有残疾,例如小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及肢体瘫痪.中风偏瘫康复的目的是改善运动、言语、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能恢复自主活动和人际间的交往,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
滞针抽提术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滞针抽提术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滞针抽提术,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均取患侧臂臑、手三里、环跳、丰隆穴,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滞针抽提术提高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疗效肯定.
-
脊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
患者女性,36岁.四肢无力4个月,神志清楚,无抽搐、惊厥、头痛、恶心、呕吐等脑神经症状.查体:心、肺正常.左侧肢体肌力Ⅰ级、右侧Ⅱ级,病理反射阳性.MRI示颈2~7脊髓胶质瘤.术中见颈2~7脊髓膨大,肿瘤位于脊髓左侧,约8cm × 2.5cm × 2.5cm大,表面光滑,有神经根穿过.
-
脑-面血管瘤病综合征1例
患儿男性,6岁."抽风"5年余并进行性加重.患儿3个月时出现左侧肢体阵发性抽搐,并随年龄增长渐重,出现智力低下,行走困难.查体:右侧面、胸、双上肢皮肤可见红色斑块.左侧肢体肌力3级.CT、MR检查分别见大脑右半球皮质轨道状钙化和脑表面及脑实质迂曲成团的血管影.行大脑右半球切除术.
-
鞍区高级别软骨肉瘤一例
患者女,47岁。8年前头部外伤后出现头痛、头晕,在当地医院就诊,头痛缓解,仍感头晕;7年前再次出现头痛,到当地医院行头部MRI,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未予治疗;2年前出现右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颞侧视野缺损;1年前头痛加重,伴右侧肢体乏力、活动受限。后以颅内占位性病变于2014年8月27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神志清,右眼粗测视力明显下降,双眼右侧偏盲,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减弱,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CT检查示蝶鞍左上方突至基底节区见团片状占位性病变,其内密度混杂,可见多发散在爆米花样、壳样或结节状钙化影(图1)。行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于鞍区见肿瘤,被覆厚约0.1~0.2 cm的光滑灰白色囊壁,肿物呈灰白、实性,质地硬韧,周边血运丰富,所见病变全部分块切除送检。
-
脑室外不典型性神经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5岁。因右侧肢体无力2周于2013年6月27日入院。体检: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深浅感觉未见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头颅MRI显示:左侧额叶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肿瘤实质可见明显强化,侧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移位(图1)。入院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并在术后予以放疗,随访半年健在。
-
成功救治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脑梗死一例
患者48岁,女性,因"突发晕厥5h"入院.入院前5h患者在上厕所时突发晕厥,数分钟后神志转清,出现左侧肢体偏瘫、一过性失语及后背痛,无头痛、呕吐、大小便失禁、胸腹痛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41/50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率84次/min,神清,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0级.
-
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二例
例1,男,74岁,晚饭后在家人的陪伴下散步时,诉说头痛、头晕、眼花,随后突然意识丧失昏倒,被家人送入急诊科.患者既往有脑梗死和高血压病史,右侧肢体偏瘫.查体:呈昏迷状,双侧瞳孔4mm,对光反射迟钝,BP95/60mm Hg(1mm Hg=0.133kPa),HR7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右侧肢体肌力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
微创钻孔穿刺清除巨大颅内血肿一例
患者男,81岁,因“突发昏迷不醒2h+”入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中心医院.5年前因脑干出血于某医院保守治疗后遗留左侧肢体肌力减退,余无特殊.入院前2h+患者无诱因突发昏迷不醒,家属急呼120入院.查体:P110次/min,R 20次/min,BP 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浅昏迷,呼之不应,压眶反射存在,定位不准.左瞳直径6 mm,对光反射消失,右瞳孔直径2 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力无法测出,肌张力不高,生理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反射征阳性.GCS评分6分.CT示:左颞顶部脑出血.中线向右偏移2 cm,脑疝明显,CT片估算出血约75 ml.初步诊断:①、脑疝,②左颞顶部脑出血,③高血压病?入院后行微创手术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合并多发不典型性脑脓肿一例
患者男性,28岁,因“突发头痛2d加重半天伴肢体抽搐”入院。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史,长期口服倍他乐克治疗。入院查体:神志清,GCS 15分,推入病房,反应可,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颈软。双侧杵状指,指甲发紫,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左侧Babinski征(+)。血压113/64nnHg(1 mmHg =0.133 kPa)。入院相关检查:白细胞计数11.82×109 L-1,红细胞计数7.57×1012 L-1,血红蛋白240.0 g/L,红细胞比积为69.2%,血小板计数116.0×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77.2%;心电图:左右心房肥大,提示左心室肥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异常Q波,r波上升不良,S-T段抬高,T波异常,Q-T延长。腹部B超:肝静脉扩张,考虑肝淤血可能。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额顶叶脑出血”。头颅CTA:右侧额顶叶脑出血、血管未见异常。心超: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
-
主动脉夹层致右下肢瘫一例
患者女性,59岁,以"右下肢活动障碍6h"来诊,无头晕头痛及口眼歪斜,无胸痛背痛腹痛.既往史:高血压,150/90 mm Hg(1mm Hg =0.133 kPa)左右,未进行规律降压治疗.否认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病史.查体:BP105/65 mm Hg,P 100次/min,R20次/min,T:36.5℃,神清语明,双侧鼻唇沟对称,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剑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痛温觉减退,余肢体肌力肌张力及痛温觉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辅助检查示,头部CT:颅内多发梗死,累及脑干;DD 30 000 μg/L,余未见明显异常.诊断考虑:右下肢活动障碍原因待查,缺血性脑血管病.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治疗,12 h后,患者剧烈腹痛并排约50 ml鲜血便2次,血压降至77/55 mm Hg,化验回报凝血功能恶化,血小板下降,达到DIC诊断标准,予输注冷沉淀及血小板各10 U后病情稳定.行胸腹增强CT,提示:主动脉夹层起于升主动脉,累及头臂干、双侧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及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可见血栓形成,右侧股动脉闭塞.患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诊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后出院,3个月后患者右下肢肌力4级,无其他不良症状.
-
脑膜瘤手术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自1998年11月~2000年4月共收治脑膜瘤10例.经治疗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3~68岁,病程6个月~5年.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头痛、头晕、手麻及一侧肢体肌力减退.10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片、心电,均无异常发现.颅脑CT检查:CT片病灶均有增强反应,5例脑膜瘤骑跨大脑镰旁两侧,2例为蝶骨嵴脑膜瘤,2例为颞叶部脑膜瘤,1例为额部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