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陈旧性寰椎前脱位误诊二例分析
[例1] 男,14岁.因进行性肢体乏力1年,于1999年1月14日入院.2年前从开动的拖拉机上摔下,头颈部着地,当时不省人事,10分钟后清醒,无不适,仍正常上学和生活.1年前抬重物后出现右上肢乏力,3个月后累及右下肢,并逐渐累及左侧肢体,入院前2个月已站立不稳,不能行走.无肢体麻木及疼痛,无颈部疼痛、大小便障碍.3周前在当地医院作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按外伤后颅脑病变治疗无好转.查体:意识清楚,头颈部活动自如,脑神经检查阴性,右上肢肌力Ⅱ级,其余肢体肌力为Ⅲ级,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双侧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均阳性,左侧颈6以下痛、温觉和振动觉减退.颈椎正、侧位和张口位X线检查示寰枢椎向前下方移位约10 mm,颈1~7椎体及其附件未见骨折象.颈椎CT检查示寰椎前脱位,各颈椎未见骨折象.诊断:寰椎前脱位.即转外科行寰椎复位、寰枕钢丝固定术,术后可持杖行走.
-
Shy-Drager综合征误诊为帕金森病
[病例] 男,50岁.因进行性左侧肢体乏力3年,加重伴尿急、口吃半年入院.5年前有声带息肉手术史,4年前有晕厥史,3年前始出现左侧肢体进行性乏力,病初感下肢稍重,但能独立行走,左上肢能抬起,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予复方苄丝肼(美多巴)治疗2年余,症状无好转,半年前症状进一步加重.病人站立不稳,迈步困难,时有跌倒,写字不灵活,渐不能自行起床,伴说话费力、尿急,予复方苄丝肼加量为1片,每日3次治疗仍无好转.查体:意识清楚,记忆力稍差,生命体征正常,面部表情呆滞,言语欠清晰,颅神经未见异常,颈无强直,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腱反射亢进,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腱反射亢进,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病理征(+),深浅感觉、共济运动正常.X线胸片检查示心肺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X线颈椎片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MRI检查示颈椎轻度退行性改变;头颅MRI检查示:①右半卵圆中心片絮状异常信号,考虑脑白质病变?②双侧上颌窦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均正常.卧立位血压及心率测验:平卧位左侧血压140/100mmHg,心率98/min,站立10分钟后左侧血压85/70mmHg,心率98/min.膀胱测压未见异常.诊断为Shy-Drager综合征.予米多君(管通)以及穿弹力袜等治疗,1周后病人能独立在平地行走10分钟,住院24天出院.
-
特殊表现的风疹病毒脑炎二例报告
[例1] 男,6岁.因头部外伤后半月,右下肢无力1天入院.病儿半月前由高处摔下时头部着地,头皮挫裂伤.影像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1天前出现右下肢无力.查体:意识清,脑神经正常,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无明显改变,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未见异常.住院1周,病情无明显变化,拟诊为脑外伤综合征出院.出院1周后因右下肢无力明显加重,伴右上肢无力,再次入院.查体:右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强,巴宾斯基征(+);左侧肢体肌力Ⅲ级,肌张力略增强,病理征(-).再次行CT检查,仍无异常.脑电图示背影活动为慢节律,双额区可见一过性不对称性高幅尖波.脑脊液检查:白细胞20×106/L,以淋巴细胞占优势,蛋白0.85 g/L,风疹病毒(+),风疹病毒抗体IgM(+)、IgG(+).诊断为风疹病毒脑炎,病情进展迅速,第4天死亡.
-
输液反应诱发脑梗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语言不清3天"入院.查体:血压165/110 mmHg.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Ⅲ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左Babinski征(+).诊断:①脑梗塞(右基底节)②高血压病.给予脱水、抗凝、扩血管等静脉输液治疗,患者肌力渐恢复.于入院后第10天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39.5℃,血压90/60 mmHg.立即停止输液,予非那根25 mg肌注,地塞米松5 mg静注,患者渐安静入睡.次日醒来发现右侧肢体肌力Ⅰ级.行头颅CT扫描示:左颞、枕、顶叶不规则低密度影.诊断:分水岭脑梗塞.经积极治疗,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渐恢复至Ⅳ级.
-
椎动脉颅外段开窗畸形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65岁。因复视8 d 伴左侧肢体乏力、麻木6 d 就诊,以“脑梗死”收入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入院查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水平向右及右上复视,其余方向视物无异常。左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居中,悬雍垂右抬,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左侧颜面部及肢体痛觉减退,深、浅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6.18×1012/L,血小板235×109/L,白细胞7.13×109/L,血红蛋白144 g/L。MRI 示:右侧大脑脚小灶性新鲜梗塞灶。经颅多普勒示:双侧椎动脉流速减低。超声检查示:左侧椎动脉 C4~C5及 C5~C6椎间段管腔内见一长约18 mm 的隔膜样回声,隔膜两侧管腔内径均约2.5 mm,管壁内中膜无增厚,内膜面平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血流方向一致(图1),脉冲多普勒示两侧管腔峰值血流速度分别约42 cm/s、34 cm/s,阻力指数分别为0.69、0.67,余椎间段及椎前段管腔内径约3.5 mm,椎间段管腔内峰值血流速度约44 cm/s,阻力指数0.62。超声提示:左侧椎动脉见隔膜样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示:左侧椎动脉 V2段走行区管腔分离,中间见低信号分隔,长约18 mm(图2),诊断为椎动脉开窗变异。患者入院后给予波立维、阿司匹林等治疗,症状好转。
-
弥漫性轴索损伤并发多发迟发性硬膜下血肿一例
患儿,男,3岁,因车祸后意识不清1小时入院.查体:意识不清,呈浅昏迷状,刺痛肢体有回缩,右顶、右颞可见2条长约3cm裂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右侧偏斜.颈部稍抵抗,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Ⅲ级.左侧膝腱反射正常,右侧肌腱反射减弱,巴氏征可疑.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资料 37例脑出血患者均为我院1998年5月~2000年8月期间住院患者,脑CT扫描证实诊断。入选标准为:第1次患病,一侧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10~30ml之间,病情相对不严重,没有意识障碍和严重合并症。临床治疗有专人采用随机分组,临床医师只做临床疗效观察。对照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9岁(51~73岁),治疗以应用控制血压在140~160/85~95mmHg;脱水、降低颅内压药物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脉点滴, 2~4次/日;神经细胞营养药物给予维生素B1、 B6、 B12及维生素E等和脑活素、脑复康等。研究组18例,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7岁(51~67岁),治疗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脑出血后15天左右(10~20天),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征象时,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4~16ml静脉点滴,连用15天。治疗前后均作脑CT扫描和肢体肌力判定。
-
小量尿激酶致出血2例报告
例1 孙某女 70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语言蹇涩8小时.于2000年9月入院.患者患高血压10年,间断服用降压药,平素血压维持在160-170/100-110mmHg.查:神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斜,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右侧肢体肌力Ⅱ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右巴氏征(+).余查体无异常.既往无肝肾功能不全及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辅助检查: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血小板>100×10/L;血尿常规无异常.给予扩容、脱水降颅压等内科保守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150ml静点连用3天,发病第4天,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处于昏睡状态.查头颅CT:右基底节区梗塞后出血.给与保守治疗,发病第10天因病情加重死亡.
-
以右下肢轻度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巨大脑膜瘤延误诊断1例
患者,男性,27岁,主因右下肢活动不灵便六个月入院.患者六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始感右下肢僵硬、活动无力,易疲劳,受凉时加重,曾多次在省市级医院神经科就诊,均考虑"周围神经与脊髓病变",先后检查颈、胸、腰段磁共振,均未见异常.后经北京神经疑难会诊中心确定为"右下肢锥体束受损".回我院检查头颅磁共振示:左顶部可见占位性病变,局部脑组织受压变形、移位,T1WI呈略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病变后上方脑实质见长T1长T2信号.病变与局部纵裂及硬膜关系密切,局部纵裂略向右侧移位,病变大小约为6.868cm.注入顺磁性造影剂,病变明显强化,局部脑膜可见强化.诊断左顶部脑膜瘤而收住院.患者发病以来未曾头痛、呕吐及抽搐,6个月来症状无明显加重.入院后查体:T36.7℃ P76次/分 BP110/60mmHg,神清语利,双瞳孔正大等圆,无口角歪斜,右下肢肌力V 级,余肢体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无增强,双侧腱反射存在,右侧Babinski征阳性.在全麻下行右顶部脑膜瘤切除术,术中以矢状窦为基底,U型剪开硬膜,其瘤有一蒂与矢状窦部脑膜粘连,从蒂部切除肿瘤,因蒂与矢状窦外侧壁脑膜粘连无法切除,电凝瘤蒂使之失活.病理回报为上皮型脑膜瘤,术后曾有右上肢活动稍差,半月后康复出院.
-
艾滋病所致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一例
患者女性,23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2个月,反应迟钝10 d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取物不准,行走不稳,易向左侧倾斜,伴吐字不清,头晕、头痛,视物模糊。10 d前又出现反应迟钝,情感淡漠,寡言少语。既往有吸毒史(注射可卡因,30mg· d-1)1年余。
入院查体:意识清楚,构音不清,理解力、判断力、定向力正常,记忆力、计算力较差,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双眼球运动自如、充分,向右侧凝视可见水平性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示齿口角无歪斜,左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稍高,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对称正常(++),左下肢腱反射活跃(+++),右下肢腱反射正常(++),双侧掌颏反射(-),双侧Hoffman征(-),左侧Chaddock征、Babinski征(+)。 -
纯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一例报道
患者,女,40岁,主因膝部感觉障碍2个月,左上肢及躯干麻木1个月,无力、小便困难2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侧膝部发热,左侧膝部发凉,一个月前洗澡时,发现左侧躯干及左上肢麻木,同时右膝部麻木,右脚心抽搐,小便急,入院前两天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有时排尿困难而来院.既往史:半年前曾患带状疱疹.查体:T 36.8'C,P 80次/分,R 20次/分,BP 14/10kpa,神清语利,被动体位,颅神经(-),颈无抵抗,右侧肢体肌力级,肌张力低,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T4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深感觉正常.右侧腱反射(+),右巴氏征(+),左巴氏征(-),克氏征(-),小便潴留.
-
再发性脑出血二例报道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很常见,且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现报道二例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 ,男性,52岁,主因"言语不清并右侧肢体无力4天,加重伴意识障碍3天以"脑出血"收入院.患者4天前于行车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并伴有右侧肢体无力,无头痛,神志尚清楚,无恶心、呕吐,紧急送至我院急诊,查体:血压210/120mmHg,神清,右侧肢体肌力0级.头CT提示:左侧底节区出血;患者拒绝住院,给与脱水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眼球运动障碍一例报告
病例报告男性,79岁,因一过性视物发红,继之眩晕伴恶心、呕吐4小时于2008年3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查体:左侧肢体肌力III级.3月31日出现嗜睡、双侧瞳孔缩小(直径1mm),对光反射灵敏,构音障碍;4月1日出现双眼向左侧凝视.
-
SLE合并中枢性感染2例
病例1:患者,女,24岁.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7年,低热伴头痛一周,于1997年11月7日入院.入院后患者头痛加剧,烦躁不安,间歇性意识障碍,胡言乱语.查体:T40℃,言语不清,回答不切题.右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头颅CT未见异常.查血WBC 11.3×109/L,N 0.87.血ANA阳性:1∶1024(斑点型),抗ds-DNA阳性,C3 0.50g/L,C40.15g/L.脑脊液常规:外观无色清,泮氏(+),红细胞20×106/L,白细胞100×106/L,分类:淋巴0.84,中性0.14,间皮0.02.脑脊液生化:蛋白0.37g/L,氯化物119mmol/L,糖0.40mmol/L.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性30%,淋巴30%,单核40%,找到隐球菌数个.脑脊液TB-PCR阴性.脑脊液C3 0.25g/L,C4 0.10g/L.诊断:①SLE(活动期); ②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予以强的松20mg/日,雷公藤多甙20mg 3/日(维持原量),予伊曲康唑、大蒜素、灭滴灵等抗真菌治疗,并予甘露醇脱水,奋乃静,颅痛定等对症处理.2周后患者体温正常,头痛缓解,精神症状消失,复查脑脊液正常.予出院.门诊服药3个月,再次复查脑脊液正常.
-
穴位注射加中医透药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加中医透药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透药加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膝关节、髋关节肌力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髋关节肌力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中医透药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患者肌力,也能改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隐源性脑脓肿1例
患者,男, 54岁.以突发头痛、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5d而入院.查体:嗜睡,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上肢体肌力 0级,左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偏高,腱反射亢进, Babinski' s征 (+ ).头颅 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一类椭圆形高密度影,其内外下方有混杂低密度,边界清楚,似有一包膜.同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移位.大层面 6cm× 3cm,共 5 层 (层厚 8mm).入院诊断"自发性脑出血".急诊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试穿血肿腔,抽出淡黄色混浊粘稠液体 6ml,怀疑为" 脑脓肿".术中发现有一完整包膜,质韧,切开包膜发现血肿,将血肿连同包膜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脑脓肿合并出血.术后追问病史,无鼻窦炎、中耳炎、头面部感染、肺炎及心内膜炎等感染史.术后 4d腰穿测压为 280mmH 2O,脑脊液微黄微浊,细胞总数 500× 10 9/ L,白细胞数 5× 10 9 / L,糖、氯化物及蛋白均正常.术后 7d拆线,伤口甲级愈合.肢体活动较术前好转.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肢体肌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肢体肌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肌力的恢复情况及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总有效率97.7%(43/4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3%(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数表评分(55.8±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32.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肢体肌力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少见,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男患,10岁,学生。因皮肤紫癜,牙龈出血2天,神志不清伴反复抽搐1天,1997年9月15日入院。患儿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紫癜,牙龈出血不止,伴有发热、头痛,12小时后出现频繁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查体:体温38℃,脉搏9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6/12k P a。浅昏迷,轻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皮肤散在出血点,左下腹有3×4c m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强,心界不大,心率98次/分,呼吸音清,肝肋下2c m,质软,脾肋下1.5c m。右侧肢体偏瘫,肌力I~I I级。双侧克尼格氏征及巴彬基氏征阳性。血红蛋白80克/L,红细胞2.98×1012/L,白细胞12.6×109/L,中性0.84,淋巴0.16,血小板20×109/L,出血时间4分,凝血时间8分以上。尿蛋白(++),血肌酐225μmol/L,尿素氮12.3mmol/L,脑脊液压力高,清亮,潘氏反应(±),未见细胞,糖3.36mmol/L,氯化物124m m o l/L。骨髓增生活跃,粒:红=1.3,晚幼红34%,全片见巨核细胞206个,颗粒型0.94,血小板罕见。用地塞米松15mg/日,甘露醇脱水,输新鲜血等处理,贫血逐渐加重,明显黄疸,持续发热,反复抽搐,呕咖啡色液体及黑便3次。实验室检查复查:血红蛋白35g/L,血小板10~26×109/L,总胆红质33.4~43.6mmol/L,间接胆红质24.3~36.8mmol/L,尿素氮14.6mmol/L,肌酐336umol/L,头颅C T示:双侧顶叶,左额叶及枕叶脑髓质低密度改变,C T值27H u,左中线结构稍受压,未见高密度出血灶,无异常钙化。入院第3天加用长春新碱0.6m g/k g/次,每隔4天一次,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100毫升中静滴每日一次,并给于抗菌素、能量合剂,西米替丁及胞二磷胆碱等,反复小量输血7次共1400毫升,住院第10天神志转清,右上肢肌力I I级,右下肢肌力I I I级,血小板36×109/L,改地塞米松为强的松40m g/日。住院第14天血小板回升至46×109/L,血红蛋白80g/L,病情明显好转,住院23天出院,血小板为165×109/L,血红蛋白10g/L,黄疸消失,肝肾功能正常,无出血现象,右侧肢体肌力正常。 -
正常心电图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交替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健康体检.血压122/88 mm Hg,脉搏98次/min,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心电图检查呈室上性激动,QRS波群时间≥0.12 s;V1导联室壁激动时间≥0.06 s.波形特点: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呈宽大后峰高于前峰的有切迹的R波;V5、V6导联终末S波宽钝(≥0.04 s).诊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同时检查心脏彩色多勒超声、心肌酶等正常.查阅患者既往体检资料,其心电图曾正常,未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而后数次随访检查,均为正常心电图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交替.
-
助步康复鞋套的制作和应用
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偏瘫)的中风病人肢体功能锻炼是重要的康复措施之一.肢体功能锻炼分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肢体肌力在0级~1级者以被动运动为主,即需要他人协助运动;肢体肌力在2级~4级者以主动运动为主,即依靠自身(肢体)力量运动肢体,但在做行走训练时仍需家人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