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20世纪50年代,学者就开始应用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后来它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逐步被确定下来.目前诱发电位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临床研究中[1-3].诱发电位是了解神经系统和大脑功能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诱发电位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适宜的刺激,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大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相位的生物电反应[4].本文就临床常用的几种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新型多功能集尿器的设计与应用
尿液是反映组织灌注和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可以反映肾功能、心功能及循环状况。而留置尿管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小时尿量的记录,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目前现有的集尿器不能及时记录尿液的尿量、观察尿液的颜色等多种功能,虽然尿袋上设有刻度,但是不精确或者在单位时间内无法得知尿液的流量及总量,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判断问题的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时机。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垂体瘤术后需动态观察、及时记录每小时尿量、尿色,为临床医生救治危重症者提供指导性的治疗依据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为了满足神经系统疾病危重症患者治疗及抢救的需要,减轻护士工作的负担,减少护士执业暴露的风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外科申请设计研制了新型多功能集尿器,经临床对120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
88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88例留置胃管困难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置管过程的表现,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出现留置胃管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假性延髓性麻痹、舌后坠、昏迷、置管过程躁动、置管深度不够、护士缺乏专科经验等.采取侧卧位拉舌托起下颌法、置管前彻底吸净痰液、注意安抚患者、应用导丝增加胃管的硬度、加强护士的培训等措施,发生置管困难例数逐年减少.结论 全面了解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留置胃管困难存在的原因,掌握相关对策,护士在临床中不断培训,是提高置管成功的关键.
-
悬吊运动训练在早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悬吊运动训练(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的理念应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已成为康复治疗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同时SET模式仍然具有治疗关节活动障碍、肌力降低、耐力减小及涉及骨骼肌感觉运动控制失调的潜力.近几年也已用于脑卒中患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1].
-
60例侧卧留置导尿的护理体会
导尿技术是临床上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通常采用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外展,但某些患者因腰颈部病变或其他疾病不能平卧。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因合并膀胱机能障碍仰卧位时下肢痉挛性麻痹,肌张力高,要保持仰卧位两腿屈曲外展的姿势极为困难[1~2]。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设计侧卧位导尿法,报告如下。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人类致残率高的疾患之一,全球范围内脊髓损伤的年发病率大约为22/100万[1].因为脊髓轴突再生能力有限,恢复的难度大,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对SCI治疗方法的探索已成为各医疗机构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干细胞移植为SCI后神经修复及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因易于分离扩增、来源丰富等优势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虽然目前HUC-MSCs移植治疗SCI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但随着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动物实验成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HUC-MSCs可能为SCI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应重视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医疗模式和疾病谱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7年国内发表的基于城市综合医院的新调查结果显示,在神经内科入院和出院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者分别占20.2%和16.8%[1].各级医师对于门诊和住院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情绪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和早期诊治不仅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疾苦,还可以明显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
-
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重力滴注鼻饲法肠内并发症的观察
重症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这种状态大量消耗自身的能量储备,故需要较多的能量。而且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往往存在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既往曾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但不良反应大,且对患者恢复不利,故肠道内给予应用就非常重要。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维护肠道功能起重要作用,但肠内营养也存在并发症,这对患者恢复产生了不利影响。本研究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对70例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有吞咽困难的患儿采用的2种不同的鼻饲方法进行比较,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被忽视的心理障碍
现今的医疗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医院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先进.但医院的软件状况却难尽人意,就医生而言,某些人的诊治观念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特别是某些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如今的医学模式正在从以往的生物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既往的生物医学模式重点在于临床医生关注对疾病的诊治,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关注罹患疾病的患者.这种关注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而且包括疾病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
危重症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症5例分析
1957年Schwartz等观察到2例支气管肺癌患者表现为肾性失钠和低血钠,推测其可能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当有关,遂命名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症(SIADH).以后又发现该症可由多种疾病和药物引起,其中以神经系统疾病为常见[1].我院ICU病房1998年6月~1998年12月收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45例,其中5例合并SIADH.现分析如下.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
对50例急性脑梗死(ACL)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监测其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观察其含量变化及与临床症状康复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选择符合1991年脑梗死(修订稿)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的ACL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6~62岁,平均(54±8)岁;入院时发病均在24小时内,其中左基底节梗死24例,右基底节25例,1例左侧大面积脑梗死(颞、顶、额均有梗死灶).对照组27例,为同期住院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近,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4~64岁,平均为(54±10)岁.
-
神经系统疾病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低钠血症是各种急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等各种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继发于周围神经病变如吉兰-巴雷综合征,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死亡、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合并低钠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及处理原则作一综述如下.
-
便携式成年人瞳孔直径大小对照标尺的设计与应用
临床上,很多脑外科患者都需要观察瞳孔,了解瞳孔大小的变化和对光反应情况来判断病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变化早期主要表现为瞳孔改变[1]。如若观察不准确或发现不及时,将会延误患者佳的抢救治疗时机,甚至导致患者丧失生命[2]。而临床上瞳孔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对瞳孔直径变化及对光反射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3],医务人员一般都是凭各自的直觉、经验来目测判断,这样会导致疾病观察的数据不够准确,严重的会延误病情观察,影响患者治疗。同样,在其他科室,虽然脑部疾病的患者少,但是仍有个别患者因病情需要而须密切观察瞳孔变化,而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平时观察瞳孔的机会就更少,对目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就显得更为不准确。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科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成年人瞳孔直径大小对照标尺,现报道如下。
-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护理的国家服务标准
英国新的国家服务标准为患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长期护理工作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旨在提高患者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认识,增加其自我管理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减少辅助的程度,以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事业.这个为患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长期护理工作所设的新的国家服务标准(NSF)已于2005年开始实施.该标准旨在改进对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其原则的制定与其他长期护理工作相关联.
-
鞘内注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鞘内的注射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些作用,因为其具有用药量较小,局部的浓度较高,并且起效较为迅速等很多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提高,鞘内注射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针对神经系统疾病阐述鞘内置管的临床应用.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30例疗效分析
我院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30例,经临床检验,结论该药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1对象30例,均为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患病时间1年~22年不等.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明显减退.患者年龄34岁~55岁,男女比例接近1:1.
-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正常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极微,且以白蛋白(Alb)为主,当脑膜、脑或脊髓等部位发生感染、炎症、组织损伤、阻塞、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可引起CSF性状及成份的改变,CSF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亦会发生相应变化,本文对105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CSF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脑脊液中IgG、 IgA、 IgM含量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处理
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碍,但产生睡眠障碍的机制不明,可能与病变累及睡眠调节结构,或由于疾病(如脑血管病导致瘫痪等)长期卧床引起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或睡眠障碍本身就是疾病的主要表现(如家族性致死性失眠),或由于病症产生的各种不适(如睡眠相关性头痛)干扰了睡眠.本章就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睡眠障碍分别予以介绍.
-
吞咽困难
1引言吞咽困难(dysphagia)是个希腊词,其意思是进食功能紊乱.典型的吞咽困难指吞咽过程中断造成的进食困难.由于有引起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体质量下降和气道阻塞等危险,吞咽困难对人的健康是一种严重威胁.在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多种病因可引起吞咽困难.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肝肾功能影响的近期临床观察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并有低免疫源性和免疫调理[1~3]的特点,其应用也避免了胚胎干细胞所带来的伦理问题[4],逐渐成为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的一种理想靶细胞,在生物学和组织工程中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