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为了探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及与已知的几种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及IL-3,GM-CSF,IL-3+IL-6+GM-CSF+EPO作为刺激因子,并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对骨髓GM-CFU,GM-GEMM和BFU-E进行了培养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CFU-GM,CFU-GEMM和BFU-E体外扩增适蛋白浓度是200-300μgL,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刺激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效果优于单独IL-3,单独GM-CSF和IL-3+IL-6+GM-CSF+EPO组.结论提示,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可能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扩增剂体外扩增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细胞具有有效而价廉的特点.
-
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 80%左右.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处于晚期,生存率低,生存期短[1].近年来针对 NSCLC的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上述疗法的毒副作用较大,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并未取得重大突破.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抗瘤活性高、毒副作用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疗法是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患者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CIK 细胞体外扩增能力强,生物学活性高,输注后毒副作用小,因此成为 NSCLC患者生物免疫治疗的前沿和热点.
-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机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随着血液恶性肿瘤治疗学的进展,除了放疗、化疗、手术等治疗外,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恶性肿瘤飞速发展.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实体瘤等疾病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HSC采集方便等优点.移植后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快,持久稳定,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受感染威胁小等诸多优点[1].但对HSC的量要求严格,为此,本研究探讨HSC采集过程中,日内以及连续5日内的变化状况,性别之间的差异以及干细胞体外扩增中细胞因子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为临床上采集更多HSC提供依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甲状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1995年Cao等 [1]将牛关节软骨细胞植入预先塑形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再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成功地制造出了组织工程人耳廓软骨.本实验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对兔甲状软骨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旨在探索软骨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
-
G-CSF动员的外周血Vα24+NKT细胞体外扩增及免疫表型
NKT细胞识别由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CD1d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人工合成的α-半乳糖酰基鞘胺醇(α-galactosylceramide,α-GalCer,KRN7000)可以激活NKT细胞[1].
-
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临床应用现状
重组人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HGF)以及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HSPC)动员、采集和分离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临床大剂量化疗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体外扩增HSPC临床应用这一细胞治疗新领域的开展.众多研究显示,体外扩增HSPC是可行的.这一技术可克服单份脐血应用于成人HSPC数量的不足;对于骨髓移植来说,可以减少骨髓的采集量和采集时间,对减轻供者的痛苦以及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对那些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不佳的患者来说,体外扩增HSPC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脐血移植治疗儿童造血系统疾病六例
自1988年Gluckman应用脐血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范可尼贫血以来[1],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另一来源因其搜寻时间短、HLA配型要求低而逐渐被临床应用.但因其细胞数量有限,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双份脐血及脐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来弥补这一缺陷[2,3].自2003年3月以来我院共进行脐血移植6例,现报道如下.
-
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数量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各种造血调控因子的问世、细胞分选技术的进步及体外扩增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望通过体外扩增技术来解决成人HSC移植的数量问题.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主要因素包括细胞园子调控造血,滋养层细胞支持造血,三维空间立体培养优化造血等影响因素.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外扩增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多种细胞因子如γ-IFN、IL-2、CD3单克隆抗体等体外刺激、活化扩增出来的新型、广谱、杀瘤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体外扩增能力强,杀伤活性高等优点而逐渐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本实验通过对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CD3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CIK细胞在体外培养不同时期扩增数量和杀伤活性的比较,寻找可用于过继性免疫治疗的高效免疫活性细胞,以期为恶性肿瘤患者开展CIK细胞治疗提供依据.
-
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基因强化组织工程修复软骨的实验研究
由于目前应用的移植软骨细胞体外扩增能力较弱,且取材不便,易对供体部位造成损伤,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寻找能在体外控制性生长的种子细胞成为近年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1].本文就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基因强化组织工程在软骨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研究进展
1988年,Gluck man 首次运用脐血移植(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 CBT)治疗1例Fanconi 患者并获得成功,揭开了脐血研究的新篇章.在过去20余年中,较多学者进行了脐血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单份脐血中细胞数较少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而体外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cord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CB HSPCs)进行扩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现就这一方面加以综述.
-
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CD133阳性细胞体外扩增和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CD133是新近发现的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1],众多的实验表明,脐血CD133+细胞能在体外得以扩增[2,3],我们选用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作为培养的起始细胞,应用实验室已经建立的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的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体系[4],研究脐血MNC中CD133+细胞在此培养体系的扩增效果,并检测CD133+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CD62L的表达率,评估扩增后的脐血CD133+细胞的归巢能力.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们在动物试验中发现移植心肌梗死区的骨髓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终达到修复坏死心肌,改善受损的心脏功能[1].因此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向心肌化条件分化后植入受损心肌处,可能更有利于缺血心脏病的心功能改善.近NicolaSmart等[2]使用一种名为Tβ4的蛋白质注入人为心肌受损鼠心脏内,可以增强祖细胞的活力,帮助心脏自我修复,但由于心肌祖细胞在心肌细胞所占比例极低,并不能满足短时间内大量心肌细胞的缺失.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转基因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及早期祖细胞的影响
自1989年Broxmeyer和Geuckman等证实脐血富含造血干/祖细胞,并有可能用于临床造血细胞移植以来,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已开展了对脐血干/祖细胞及其造血重建、体外扩增的研究,有报道的脐血干/祖细胞移植已达500多例.尽管脐血具有价廉、易获得、富含干/祖细胞等优点,但由于其量的限制而使其应用受限.因此,建立一个理想的脐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体系以保证干细胞存在,同时有大量祖细胞扩增是脐血干/祖细胞移植和以脐血干/祖细胞为靶细胞而进行基因治疗的关键.
-
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与其再植入能力的研究进展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transplantation)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和各类自身免疫病等,也用于实体瘤的治疗.而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是提高移植成功率和拓展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应用领域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解决移植时所面临的细胞数量不足、移植后造血恢复等问题,也是移植物净化,提高外源基因导入造血干祖细胞进行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而在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扩增早期和早期祖细胞以及保留干细胞长期重建造血的能力是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圹增的关键,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一些研究作一综述.
-
学术活动预告
由生殖医学分会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八次生殖医学年会”(项目编号:医会学术[2014]-S05-01-56)将于2014年9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期3天。会议的主要内容为:①继续进行未成熟卵的培养,用于未经促超排卵刺激PCO患者,降低OHSS发生风险;②进行卵的含核胞质移植研究,发展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③为提高获少量胚胎患者的妊娠率,探索早期胚胎分割和透明带包装技术;④提高卵子冷冻技术,建立卵子库,用于卵巢功能衰竭的患者受卵的工作;⑤研究睾丸、附睾内精子冷冻问题,解决无精子症患者再次取精失败的问题;⑥辅助生育领域中的一些微创操作,如异位妊娠穿刺治疗、减胎术、注水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等;⑦通过干细胞体外扩增建立胚胎干细胞库用于定向诱导分化研究走向治疗性克隆;⑧研究PR、ER基因多态性与自然流产、IVF-ET结局和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关系;⑨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连锁分析进行PCOS家系的基因表达谱研究和主致病基因的定位;⑩联合国际权威的PCOS研究中心共同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构建PCOS的数学模型,寻找PCOS致病的关键环节,发展有效的治疗手段;11开展卵巢冷冻、解冻相关研究,为癌症患者提供生育力保存措施;12开展女性生育力预测研究;13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联系人:巴妮娜/冯少玲,联系电话:010-82265080,010-85158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