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系统与肿瘤转移

    作者:李梦秋;陆茵

    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是引起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机制复杂,是一个多环节、多步骤的过程,其中肿瘤合成分泌大量的胞外蛋白水解酶,穿透细胞外基质尤为重要,该环节可分为粘附、水解、游走三个步骤,而基质蛋白酶水解作为其中的关键倍受人们的关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uPA系列包括uPA、uPA前体(pro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pro-uPA)、uPA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及uPA抑制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uPAI)等.它们作为主要的蛋白降解酶与恶性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 基质蛋白对恶性肿瘤骨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立智;王天娇

    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明确其发生机制对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证实肿瘤微环境在原发肿瘤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基质蛋白是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新的研究发现基质蛋白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进而参与骨转移过程.本文就基质蛋白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加以综述.

  • 不同基质蛋白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生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新;漆正宇;秦洁;崔光辉;桂耀庭;蔡志明

    目的:探讨不同基质蛋白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分化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后生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mESCs分化形成EBs 3 d后接种于不同基质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包括人工基底膜(matrigel,M组)、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组)、层粘蛋白(1aminin,L组)、胶原(collagen,C组)和非生物活性底物琼脂糖(agarose,A组),同时设不加任何基质蛋白的空白对照组(B组).RT-PCR检测EBs在不同基质蛋白上d1~d4期间生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mESCs内源性基质蛋白FN(fibronectin)、LN(laminin)以及整合素受体β1基因的表达. 结果:L组和F组EBs易贴壁分化,RT-PCR结果也证实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化基因Blimp-1、Stella、Mvh和减数分裂启动基因Stra8在L组和F组表达总体趋势为逐渐增强;M组和C组的表达趋势不明显;A组基因表达水平整体偏低;空白对照B组基因表达水平整体偏高但均呈下降趋势.L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表达内源性基质蛋白FN、LN以及整合素受体β1. 结论:层粘蛋白/β1信号途径可能对mESCs向PGCs分化具有指导作用,外源性层粘蛋白可能通过其受体β1亚单位传递诱导信号,调节mESCs来源的EBs向PGCs分化,FN可能通过其他整合素受体亚单位发挥作用.无任何外源性基质蛋白时,自身分泌的内源性基质蛋白也促进细胞分化.

  • 核基质蛋白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金秀;李恩民;许丽艳

    核基质蛋白(Nuclear matrix protein, NMP)在染色质/体高级结构的构建、基因组复制、DNA损伤的修复和基因转录及其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组织细胞不同,核基质蛋白成分有一定的差别.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中有特异性核基质蛋白成分存在[1].依据于此,可对肿瘤进行诊断和筛选.近年来,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与基因活动密切相关的核基质蛋白在肿瘤诊断中意义的研究格外受重视.其中主要在白血病和膀胱癌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对此本文将给予简要综述.

  • 干细胞因子结合基质蛋白对毛囊无色素黑素细胞黏附与移行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大光;朱文元;马慧军;岳学状;李诚让

    目的:研究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结合基质蛋白对毛囊无色素黑素细胞(amelanotic melanocytes,AMMC)黏附与移行的调节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的黏附率.48孔细胞趋化小室测定细胞移行.使用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肌动蛋白(F-actin),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CF对细胞骨架的调节作用.结果:纤黏连蛋白(FN)、板层素(LN)和Ⅳ型胶原(CⅣ)均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了AMMC的黏附,其中FN和LN对AMMC促黏附作用相近.SCF减少了AMMC对FN和CⅣ的黏附,对FN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对LN起促黏附作用.FN和CⅣ对AMMC有趋化作用,LN无明显作用.SCF作用后可明显使FN对AMMC的趋化作用增强.SCF单独对AMMC有趋化作用,结合FN后,作用明显加强.未黏附在FN上的AMMC胞质内无明显应力纤维;黏附在FN上以后,胞质内可见F-actin排列规则并聚集成束,形成束状应力纤维;SCF作用后,胞体内应力纤维更加致密.结论:SCF调节了AMMC在基质蛋白FN、LN和CⅣ上的黏附与移行,尤其是SCF与FN具有协同促移行作用,这可能是白癜风复色过程中AMMC从外毛根鞘向表皮移行机制的一部分.

  • 中性粒细胞影响炎症反应的受控因素及与机体损伤关系

    作者:陈燕燕;欧希龙

    炎症反应是机体防止感染或修复损伤的主要防御机制,而中性粒细胞是血液循环中数量多的白细胞,是防御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的关键的固有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组织动态平衡,但有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它的募集和迁移也能导致宿主组织损伤和随后的炎症相关性疾病。在本文中作者概述了影响中性粒细胞正常凋亡和清除的相关基质蛋白、信号转导介质、体内外途径及探索如何减轻中性粒细胞对机体相关脏器的损伤和影响。

  • L158,809和西拉普利对系膜细胞基质蛋白分泌的影响

    作者:杨涛;陈家伟;刘超;刘翠萍;覃又文

    目的:观察并比较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L158,809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西拉普利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胎肾小球系膜细胞,首先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5.6mmol和30mmol)和药物浓度(1 μmol、10μmol、100μmol和500μmol)以及不同刺激时间(24 h、48 h和72 h)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将系膜细胞分为低糖(葡萄糖5.6 mmol)对照组、高糖(葡萄糖30 mmol)对照组、L158,809组(葡萄糖30 mmol+L158,809 10 μmol)和西拉普利组(葡萄糖30 mmol+西拉普利10 μmol),48 h后测定系膜细胞上清液中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酶免法和放免法).结果: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对照组系膜细胞增殖过度,细胞上清液中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而西拉普利组和L158,809组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基质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高糖对照组.结论:高糖可刺激体外培养系膜细胞过度增殖,促进其对TGF-β1和多种基质蛋白的分泌,L158,809和西拉普利均可明显抑制高糖这种促增殖和促基质蛋白分泌的作用.

  • ERK和P38MAPK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系膜细胞合成纤维连接蛋白中的作用

    作者:刘霞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系膜细胞合成纤维连接蛋白中所介导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诱导的肾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合成以及ERK和P38MAPK的磷酸化.用PD98059和SB203580分别来抑制ERK和P38MAPK的活性.结果:加入TGF-β1后,系膜细胞ERK、P38MAPK磷酸化水平逐渐增加,5小时达高峰.TGF-β1显著增加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用PD98059预处理能增加TGF-β1引起的纤维连接蛋白合成,且具有浓度依赖性.SB203580预处理能降低TGF-β1引起的纤维连接蛋白表达,也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ERK活化可能负性调控TGF-β1引起的纤维连接蛋白表达,而P38MAPK活化对其则可能起正性调控作用.

  •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第一章 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 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

  • 狂犬病病毒基质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作者:宫苗苗;曾妮;程朝飞;李刚

    目的 以原核表达的狂犬病病毒M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用来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方法 为表达狂犬病病毒(RV)基质蛋白(M),采用RT-PCR方法从狂犬病病毒Flury-LEP株中扩增RV基质蛋白基因,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M.将重组质粒pET-M转化至宿主菌E.coli Rosetta中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确定蛋白表达量和特异性.用纯化的重组M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犬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抗原佳包被量、血清的佳稀释度、Protein A-HRP的佳稀释度.结果 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ET-M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进行转化后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得到高效表达的M蛋白,重组蛋白可被R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基质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用表达的狂犬病病毒M蛋白建立了检测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该间接ELISA方法与以狂犬病病毒作为诊断抗原的商品化ELISA试剂盒分别对93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两者的符合率为89.2%.结论 用原核表达的重组M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做检测犬RV抗体水平的参考.

  • TH1/TH2免疫应答与血吸虫性纤维化

    作者:李小月;沈继龙

    血吸虫病是人类六大主要热带病之一,血吸虫病主要死于肝虫卵肉芽肿及继发性的肝纤维化,在肝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由于血吸虫卵抗原的持续刺激,导致TH2反应持续存在,从而引起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造成肝纤维化形成.肝纤维化过程可能与TH1/TH2失衡有关,TH1类细胞因子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而TH2类细胞因子可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成肌样成纤维细胞,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并抑制其降解,终导致基质蛋白沉积和纤维化.本篇文章主要综述TH1/TH2免疫反应在慢性血吸虫疾病中如何增强、维持和抑制纤维形成的进程.

  • 狂犬病毒糖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徐兰;郭增柱;张永振;熊成龙;Zhen F.Fu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是人类病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是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基因组长约12kb,由3'端至5'端依次排列着N、P、M、G和L5个狂犬病毒的结构基因,分别编码核蛋白、磷蛋白、基质蛋白、糖蛋白和转录酶大蛋白.由G基因编码的糖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配体,介导了病毒与靶细胞的结合及在神经系统的分布,不但与病毒的毒力、致病性密切相关,而且是狂犬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保护机体抵抗病毒的感染.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对近年来狂犬病毒糖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博尔纳病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及意义

    作者:刘庆军;谢鹏

    近年来许多国家尼巴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脑炎的暴发流行,导致感染区内数千人短时间内迅速死亡;2004年以来爆发的禽流感病毒等都引起了人类极度恐慌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疾病的出现引起了研究者们对新发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高度关注.BDV可能也是新发感染性疾病中的一种病原体,研究者们近年亦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博尔纳病(Borna disease,BD)是19世纪末首先在德国马匹发现的一种神经综合症.其病原体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非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博尔纳病毒科,具有8.9 kb基因组,包括6 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核蛋白(N) 、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RNA聚合酶(L)、病毒蛋白(X).该病毒虽然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现,但临床病例主要集中在中欧[1].

  •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作者:

    第一章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

  • 细胞基质蛋白Cyr61和CTGF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陈茜;刘燕燕;徐晓燕;陈汉平

    目的:检测细胞基质蛋白Cyr61和CTGF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研究它们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Cyr61和CTGF的表达,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4例,正常妊娠16例.结果:(1)细胞基质蛋白Cyr61和CTGF在正常妊娠孕妇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2)Cyr61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孕妇胎盘(P<0.01);(3)CTGF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孕妇胎盘(P<0.05);(4)Cyr61和CTGF mRNA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Cyr61表达下调和CTGF过度表达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并在该痛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长春市麻疹病毒流行株M和N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金成录;胡钰;郭淑英

    目的:了解2005~2006年长春市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及其核蛋白(N)、基质蛋白(M)基因序列特征.方法:采集2005~2006年长春市暴发和散发麻疹临床病例标本,使用WHO推荐的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基因羧基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和基质蛋白(M)基因的188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1株麻疹病毒野毒株.经对分离株的核蛋白(N)碳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和亲缘性关系比较,N基因与Hl基因型代表株相比同源性为98.0%~98.4%,和其它已知麻疹病毒的22个基因代表株相比,长春市麻疹毒株在核昔酸水平上大变异为10.9%.M基因的144 bp中,流行株均有4-11核苷酸不同于疫苗株Changchun-47,其中只有06JL-1毒株的2个碱基突变有意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2005年和2006年流行株的核酸序列有所不同,每个年份内流行株相同,而两年流行株之间有所差别,但是属于HJ基因型.说明长春市近年来麻疹的流行株仍然是Hl基因型.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常文静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指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过度沉积,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的主要病理因素,终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和不可逆性心力衰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作为一种基质蛋白,与多种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研究发现CTGF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CTGF在心脏疾病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该指标的临床应用等的研究进展.

  • 牛免疫缺陷病毒基质蛋白和衣壳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作者:朱义鑫;张晓光;杨怡姝;刘畅;乔文涛;陈启民;耿运琪

    基质蛋白和衣壳蛋白是BIV的主要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及整个复制周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采用pTXB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融合状态的牛免疫缺陷病毒BIV基质蛋白MA及衣壳蛋白CA,经几丁质亲合、自剪切纯化后,获得不含融合片段的纯化产物.每克湿菌体MA产量可达毫克级,CA表达量达十毫克级.用原核表达获得的高纯度CA蛋白免疫大白兔获得的抗血清,经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能够与病毒颗粒的CA蛋白发生特异反应,证实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可用于制备相应抗体,为研究BIV相应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体外蛋白质相互作用试验提供工具.

  • NMP22联合FISH 技术在血尿患者膀胱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江长琴;梁朝朝;施浩强;张翼飞;郝宗耀;周骏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以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主。本研究主要探讨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NMP22)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在血尿患者膀胱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 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在膀胱癌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李博科;王东文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深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近70%的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膀胱癌整体5年生存率可达77%,仅5.5%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1]。但由于膀胱癌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肿瘤恶性程度可伴随复发、逐渐进展等特点,使膀胱癌远期预后不佳[1]。低、中风险的膀胱癌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1年分别有20%、40%的复发率,高风险患者复发率可达90%[2]。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是治疗的核心。长期以来,膀胱镜活检一直作为早期诊断、术后随诊和预后监测的金标准。为了提高无创检测膀胱癌的水平,尿膀胱癌标志物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膀胱肿瘤相关抗原测定(BTAstat;BTAtrak)、核基质蛋白(NMP)2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mmuno-Cyt)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用于膀胱癌的检测。多项研究显示 FISH 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6],目前已有多种商品化的 FISH 试剂盒用于临床。但对于有膀胱炎症、结石、放疗等病史者的尿液标本,反应性脱落细胞可能造成FISH 结果的特异性降低[7]。Hajdinjak[8]选用 FISH 技术检测尿液中脱落细胞染色体3、7、17和9p21的突变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FISH 诊断膀胱癌总体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83%,ROC 曲线下面积为0.867。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FISH 检测可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预测,其中9p21缺失可作为膀胱癌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复发的敏感度为45.6%,特异度为85.3%[9]。然而,FISH 阳性的评判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对检查员的技术要求高,检查耗时较长,且并非所有膀胱癌细胞的染色体都会呈现3、7、17或9p21的突变[10]。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adder cancer specific nuclear matrix protein-4,BLCA-4)是一种无创性、高敏感度、高特异度的膀胱肿瘤检测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其在膀胱癌研究中的进展作一总结。

74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