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외과리론여실천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610
- 国内刊号: 31-175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原位肝移植术中体外静脉转流时机的改进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中先行转流再游离肝脏这一技术改进的可行性及优越 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连续施行的46例原位肝移植术,前期23 例(前期组)按经典式方法先游离肝脏后转流,后期23例(后期组)先行转流再游离肝脏,分析 比较两组转流时间、无肝期长短、失血量等指标、术后恢复过程、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两组的转流时间分别为99.78min±21.60min和96.32min±22 .25min,无肝期时间分别为100.00min±21.19min和102.00min±24.31min(P>0.05),而术中失血则为5096ml±4234ml和1726ml±1125ml( P<0.01).术后前期组发生并发症26例次,手术死亡3例,后期组发生并发症13例次,无手术死亡.结论:先行转流后游离肝脏这一技术并不增加转流时间 及无肝期时间,但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特别适用于终末期肝硬化病人及肝癌病人的肝移植术.
-
肝移植初期连续成功10例报告
目的:总结开展肝移植初阶段连续10例背驮式肝移植(POLT)的经验.方法:1999年8月31日~2001年2月9日,连续进行了肝移植10例.全部均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 解剖器(PMOD)施行,10例中2例为Caroli病;3例为肝细胞性肝癌;一例为肝糖元累积症Ⅰ 型伴多发性肝腺瘤;一例为硬化性胆管炎;一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为终末期肝硬 化.除一例行静脉转流辅助外,余9例均未行转流.供肝的流出道均采用受体的肝中肝左静 脉共干与供肝的肝上下腔静脉行端端吻合.胆道重建除一例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外,其余 9例均为胆道端端吻合并于吻合口远端置T字管,其近端超过吻合口,作支撑管之用.结果:除一例于术后8月死亡外,其余全部存活,首例至今近2年半.一年成活率 90%(9/10).其中第2例于术后2月就恢复工作至今.结论:进行肝移植的 动物实验是临床肝移植前非常必要的训练过程.应用PMOD刮吸解剖法十分有助于POLT的开展 .围手术期的监护、相应治疗以及术后严密随访是成功的保障.
-
肝移植与感染(附52例肝移植分析)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以来52例肝移植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 发生率以及治疗.结果:本组中42例(80.8%)病人术后发生一次以上的细 菌感染.36.5%的病人术后至少有一次真菌感染,CMV-Ag阳性率为34.6%,CMV-DNA阳性率 为40.4%.6例病人出现HBV再感染,其中3例HBV YMDD区产生变异.结论: 肝移植术后极易发生细菌、真菌及/或病毒感染,积极预防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
单个移植中心连续4000例肝移植后长期生存情况回顾
目的 :评价大样本肝移植病人长期生存情况和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动静态因素.背景回 顾:自1983年以来肝移植被接受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主要选择之一,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 、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取肝及保存方法的改进,生存期获不断延长.虽然报告影响近期生存因素的文章甚众,但分析影响长期生存因素者却不多见.方法:回顾性 分析1981年2月至1998年4月连续施行的4000例肝移植资料(随访至2000年3月),并对移 植时供、受体年龄、受体性别和诊断以及移植年份等因素进行比较;也统计了再移植率、再 移植原因和死亡原因.结果:全组的总生存率为59%,统计18年生存率为48 %;小儿、女性和1990年以后接受移植的病人生存情况显著较好.以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 剂使因急、慢性排斥反应而施行的再移植率显著下降.手术一年后,移植肝脏丧失功能病人 死亡的曲线相对趋于平稳,疾病复发、恶性肿瘤和与年龄相关的并发症是移植物丧失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随着年代的推移,病人和移植物的生存活情况获显著 改善,由急性、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物失功已属十分罕见,与年龄相关和疾病相关的移植物失功,已构成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大威胁.
-
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弃用静脉转流的经验总结
目的:观察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不作静脉转流的效果,分析不转流对术后胃肠道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总结自1999年来我 所45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弃用静脉转流的经验.结果:45例术中无肝期 时间平均为54.5min,术后与不转流相关的胃肠道和肾功能明显损害的并发症有4例 :3例术后近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经血透后恢复,1例死亡;另1例于术后1.5月发生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结论:若无肝期控制在1h内,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不作转流,并不显著增加胃肠道和肾脏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且有缩短手术时间和节省费用等优点 .
-
活体肝移植术3例报道
目的:报告3例活体肝部分移植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弥漫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 症、一例肝豆状核变性和一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活体部分肝移植的临床经过.结果:供肝分别取自病人父亲(2例)或健康志愿者(一例)的肝左外叶,切取 肝脏260~300g,供体术后恢复良好.受体手术历时11~13h,出血200~1500ml.例1,女, 10岁,因术后肝断面和剥离面出血2次进腹止血,术后第11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 击治疗而愈;一直采用环孢素A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术后还出现胸水、腹水、切口裂开、 输血反应等并发症,都经治而愈,现已健康生存4年.例2,女,20岁,因供体为A型血,受 体为O型血,术中切除脾脏;手术前后采用环磷酰胺、FK506、霉酚酸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联 合免疫抑制治疗,术后第15天出现肝动脉及第三段肝静脉栓塞,溶栓治疗后又出现腹腔出血 ,术后第17天再次开腹后恢复顺利,现已健康生存一年.例3,男,3岁,手术及术后恢复均 顺利,现已健康生存近2月.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在病人全身状况良好时施行手术、做好围手术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是确保肝移植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
肝移植中肝动脉重建的经验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肝移植中肝动脉重建的经验.方法:本 组肝移植22例,其中活体肝移植10例,原位肝移植12例,再次肝移植2例;均采用显微外科 技术行肝动脉吻合.结果:8例肝动脉直径<2mm的病例中,重建肝动脉时间 为25~68min.一例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一例术后8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一例术后72d死 于排斥反应所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结论: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肝动脉可降低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的发生.
-
脑死亡者供肝切取方法与临床肝移植疗效的关系(Pittsburgh经验)
目的:介绍美国匹兹堡大学移植研究所在脑死亡者肝脏的方法及影响供肝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同种异体肝脏获取的手术方法,同时观察原位肝移植后的临床结果. 结果:男∶女=23∶9,平均年龄为38.2岁±12.7岁.脑死亡原因:创伤21 例(65.63%),脑血管意外9例(28.13%).14例(43.75%)有肝动脉解剖异常,其中仅右 肝动脉变异者7例(21.88%),仅左肝动脉变异者5例(15.63%),左、右肝动脉均变异的2 例(6.25%); 8例(57.14%)变异的肝动脉须在移植前加以重建.在评价移植肝早期功能 时,供肝功能良好者27例(84.38%),差者3例(9.38%),2例(6.25%)供肝无功能.术后 近期死亡者一例,余31例手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日后作再移植者4例.结论:在获取供肝过程中,充分注意肝素化、原位灌注加局部降温,以及标准化手术操作是保 证供肝质量的要素;供体手术中应注意有无肝动脉解剖异常,并避免损伤;供体年龄、供体 在ICU逗留时间、不正常的供肝形态及围手术期/或术后发生如动脉血栓形成等情况都会明显影响移植肝脏的早期功能.
-
捆绑式胰肠吻合与传统胰肠吻合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防止胰漏、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8月我院施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同时行半胃切除)(捆绑组)32例,并与同期传统胰肠吻合法(对照组)51例作对比.观 察术后胰漏、胆漏、胃排空障碍、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胰漏、胆漏、胃排空障碍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在捆绑组中分别为0%、6.3%(2/32)、3.1%( 1/32)和3.1%(1/32),以对照组中分别为15.7%(8/51)、17.6%(9/51)、15.7%(8/51 )和11.8%(6/51).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捆绑组(26.05d)较对照组(38.24d)显著缩短. 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有助于避免胰漏的发生,以及由此所致的各种其他并发症.同时,半胃切除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溃疡或应激溃疡出血的产生.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目的:报告本院1996年12月~2002年1月施行的1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体会,探讨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终末 期肝病合并症肝功能衰竭(部分合并肾功能衰竭)17例.男∶女,8∶9;年龄32~65岁;原 发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例,肝炎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一例,Wilson's病2例, 多囊肝合并多囊肾2例,原发性肝癌一例,遗传性毛细血管增生症一例;肝功能状态:均为C hild C.结果:17例病人中14例获得长期存活,生活质量良好,3例术后短期生存.2例术后发生胆道梗阻并发症,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肝移植 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胆道造影等影像学方法.针对病因,确保胆道系统的 血供,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在治疗上应视具体情况,争取切除梗阻部位、重建胆流通道.
-
肝上腔静脉成形术联合肝后腔静脉扩展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首次115例经验报道
目的:本文介绍原位肝移植中腔静脉成形术的方法并评估其结果.方法 :1994年11月至2000年9月,我们对连续115例原位肝移植(包括6例左外侧叶及2例右叶移植)病人采用了腔静脉成形术. 在起初的4年里,53例(66.3%)移植病人需行股-腋静脉体外转流,而以后的2年内该比例降至8例(22.9%).无一例病人需中转为背驮式或经 典术式.结果:中位手术时间4.5h,中位热缺血时间25min,中位输血量6U 浓缩红细胞.上述结果在首次移植及再次移植间无差异.本组无与腔静脉成形技术相关的围 手术期死亡.包括活体原位肝移植在内,均未观察到肝静脉流出道梗阻.没有病人因急性肾 功能衰竭而需术后血透.病人留置于ICU的中位天数2d,中位住院天数为10d.结论 :腔静脉成形术无需解剖肝后腔静脉、肝静脉或肝短静脉,肝下腔静脉也得以保留 ,并因此更有利于肝切除及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在再次移植中优势更为明显.大开口的 三角形腔静脉吻合容易操作,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供肝植入,且易与吻合血管口径的匹配, 并可避免流出道阻塞.操作时间的缩短减少了静脉体外转流的可能.我们认为腔静脉成形技术能适用于所有病人,且相应手术的并发症少.
-
活体部分肝移植、全肝移植的临床研究(附22例报告)
目的:总结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对10例活体部分肝移植(包括一例活体肝移植肝动脉栓 塞后施行减体积肝移植)和12例全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21例,一例原位肝移植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乙型肝炎病人采用拉米夫定加小剂 量HBIg治疗,10例病人术后随访1~13月,复查发现K-F环有不同程度变浅.术后并发症: 腹腔出血2例,需再次剖腹探查止血;ARDS5例;急性排斥的反应一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结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完善的手术技术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活体部分肝移植是缓解供肝短缺问题又一方向.
-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06例107次肝移植病人的3例肝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 析了肝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及其对肝移植的影响.结果:本组肝动脉狭窄 的发生率为2.8%.3例均经彩超检查诊断和肝动脉造影确诊.例1狭窄位于受体肝总动脉起始 处,放置血管内支架后血流恢复正常,但术后第18天死于肝功能衰竭;例2狭窄位于吻合口 ,不能通过导丝而未行介入治疗,但病人无症状,肝功能良好;例3狭窄位于吻合口近端, 经肝动脉重建后血流恢复正常.结论:肝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非常关键,其对移植肝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肝功能状态.纠正肝动脉狭窄有助于预防胆道并发症和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
-
肝移植——肝外科发展的高峰
1910年德国外科医师Wendel首次成功地施行了肝右叶切除术 治疗肝癌.1951年Lortat-Jacob根据肝脏的血管解剖学,有计划地预先结扎肝门部血管切除 肝右叶.Quattlebaum首先开展了预先处理肝门行肝右叶切除术.随着麻醉学、ICU和手术技 术的进展,精密器械的应用,特别是肝脏临床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促进了肝脏外科的不断发展.以至可以安全地进行各种复杂的肝脏切除术.
-
肝癌选行肝移植治疗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肝移植治疗肝癌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其独特地位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对于每一位拟对肝癌病人行肝移植治疗的外科医师来说,在进行肝移 植治疗之前,应对其是否适宜于肝移植治疗、病人能否接受肝移植治疗以及近、远期存活率 如何等问题作出审慎的评估和全面地考虑后,再决定是否行肝移植治疗和如何行肝移植治疗.
-
背驮式肝移植手术之经验与思考
经典的原位肝移植(SOLT)在切除受体病肝时连同肝后下腔静脉一并切除,术中须阻断下腔静脉,往往带来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显著变化和下 半身郁血伴随的肾功能损害,20世纪80年代Starzl提倡使用下腔静脉和门静脉系统的体外转 流(VVB),尤其是使用离心泵之后克服了因阻断下腔静脉所致的不良影响,但VVB本身也有不 利的一面,其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且较费时、费事、费钱,于是一些外科医师设法采取不 同方法来避免VVB:一种途径是在阻断下腔静脉之前先行循环扩容,同时加强术中监护和相 应的药物应用,如Wall等[1]于1987年报道了连续50例SOLT,其中47例不采用VVB,他们的 结论认为SOLT不必常规进行静脉转流;另一种避免VVB途径是采用背驮式肝移植(POLT).
-
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之经验
所谓经典原位肝移植(也叫传统原位肝移植)是指切除受体的病肝及肝后下 腔静脉,利用供体的肝上、肝下下腔静脉来重建和恢复肝脏的流出道与腔静脉的连续性.早 年的肝移植方法大都采用此种术式并有别于后来的背驮式肝移植,故称之为传统的或经典的术式.我院自1993年开展首例肝移植以来,现已实施80余例,其中包括6例肝肾联合 移植,一例小儿活体肝移植和一例成人-成人间扩大右半肝移植,余均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 .其中良性终末期肝病一年生存率为75%,长存活已近3年.现就手术方面的经验与体会谈几点看法.
-
活体肝移植手术之经验
自1989年Raia等[1]报告人类首例活体肝移植(living 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LRLT)以来, LRLT因供肝来源广、质量高、排斥轻、预后较好和费用低等优点而备受推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至2000年末,全球 完成活体肝移植已近1000例,其中绝大多数报道集中于日本、北美和欧洲部分国家,平均 1年生存率近90%,2年生存率超过85%,已被公认为缓解供肝来源匮乏有效的方法之一.
-
TIPS与肝移植
随着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问世,肝移植已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 一有效手段.由于供肝的缺乏,相当多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在等待过程中出现食管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tic por tosystemic shunt,TIPS)是一种较佳的介入治疗手段,其通过颈内静脉介于门静脉分支和 肝静脉分支之间的肝实质内放置一金属支架,降低门静脉压力[1];既有效地控制食管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和明显减少腹水,又可避免分流术增加移植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降低手术风险;成功率达85%~95%,而手术死亡率仅1%.
-
肝移植并发症的病理特点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发生的各种并 发症是影响移植肝以及移植受体存活质量的主要障碍.本文结合我们自己的OLT病例[1], 借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Starzl器官移植研究所的经验,简要介绍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及其病理诊断特点.
-
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治疗的适应证选择
终末期肝病一般指经内外科无法治愈的各种急性、慢性、先天性和代谢性肝病 .自1963年3月1日美国Starzl首例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问世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其手术死亡率已降至10%以下,移植年成活率超过80%,5年 成活率可达75%,术后生活质量大大改善.OLT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确切又根本的治疗手段.
-
我国肝移植现状及展望
经近1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肝移植已进入稳步而快速的发展时期.事实上,肝移植是近年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000年底,我国累计共有51个单位施行了484例(489例次)的临床肝移植手术,仅2000年就施行了231例次.据此估计,目前我国的临床肝移植例数在700例次以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肝移植均已形成初步规模.
-
肝移植前沿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据美国UNOS网页记载,过去10年中,全世界已实施了26040例肝移植.平均一年成活率可达85%~90%,5年存活率可达65%~75%,儿童肝移植和活体亲属肝移植存活率更高. 本文就近年肝移植若干前沿问题及其对策提出讨论.
-
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CsA血药浓度波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环孢素A(cyc losporine A,CsA)作为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脏器移植病人的免疫抑制治 疗[1].目前,有关CsA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已有大量 报道.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肝移植术后初期病人体内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与文献[2 ]报道的普通病人体内CsA药代动力学特征不符,因而给这一时期CsA用药剂量的确定及血药 浓度的控制带来了困难.为此,本文就肝移植术后初期特殊的生理、病理状态下及大量的支 持治疗和药物治疗期间,CsA经静脉恒速持续给药时,血药浓度的波动情况及其波动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
新山地明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新山地明(Neoral)是CsA的改良剂型,目前已成为各种器官移植的主要免疫抑制剂.随着我国肝移植的迅猛发展,使用新山地明者日渐增多,对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必要进行总结.鉴于此,本文介绍了我所中心32例初次肝移植者使用新山地明的情况
-
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治体会
急性排斥反应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可达70%,对于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成为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
肝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从发病机制到预防的认识
肝移植后受体可出现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其严重性与肝脏受损程度相关,这种早期损伤称为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包括严重的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r imary nonfunction,PNF);随着诊断标准的统一,PNF发生率约7%.PGD可使受体病人出现 对糖需求量的增加、凝血障碍、血浆ALT明显增高、代谢性酸中毒和肾功能衰竭,增加手术死亡率和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率.
-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
肝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方式[1],但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 后HBV的再感染率可高达67%~80%,而复发后生存率明显下降,3年生存率仅44%[2,3].移 植物感染后1~2年内会迅速发生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异常,直至肝功能衰竭[4].由于上 述问题,90年代初期许多移植中心将HBV有关的肝脏疾病列为禁忌证,美国的HCFA(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也曾拒绝为这种病人肝移植的费用进行补偿[5].90年 代中期以来,以新的抗病毒药物为中心的新的预防策略提高了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病人 肝移植后的近、远期生存率,使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病人重新进入了等待肝移植的行列,甚至成为我国及亚太地区肝移植术的主要指征.
-
游走脾并脾蒂扭转误诊粘连性肠梗阻一例报告
病例:男,23岁,哈萨克族. 因间歇性腹痛、腹胀10年余加重2天入院.10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炎切除术,以后反复 出现腹痛、腹胀,拟"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后缓解.此次发作症状较重,伴恶心、呕吐 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体温37.3℃,消瘦,腹部膨隆,全腹压痛伴反跳病及肌紧张, 以左下腹为重.左侧腹可触及27cm×14cm包块,边界清,边缘纯,表面光滑,质中偏硬,可 活动.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
-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4)
肿瘤--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基本问题继心血管疾病之后,肿瘤是另一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1/3的人在其一生中患上肿瘤;肿瘤 是1/4的男性和1/5的女性的死亡原因.尽管已对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其生物学行为有较多认识 ,但仍然未对肿瘤的实质性问题有彻底了解.随着生物学,尤其是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 速发展,今天人们已可通过这些技术探究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奥秘.肿瘤也就自然地成为了细胞分子生物学的重要课题.
-
C2监测,优化肝移植中新山地明用药方案
环孢素A(cy closporine,CsA)作为移植免疫抑制剂之重要基石,已在全球范围多种器官移植领域广泛应 用.近年,环孢素A(商品名山地明)微乳化(cyclosporine microemulsion)即新山地明 (Neoral,NEO)的设计使CsA的口服应用更方便、剂量更精准、生物利用度增加、疗效更满意,主要表现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率明显降低.口服剂型的CsA是以蓖麻油为溶剂 ,吸收依赖胆汁并受饮食的影响,生物利用度较低,清除率高,急性排斥反应产生的危险性 就会增高[1];同时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性很大,也会增加慢性排斥反应的危险性[2] .Neoral的微乳化使该药吸收良好,达到更高水平的药物暴露,生物利用度明显增高,不受 胆汁和饮食的影响,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性降低,具有更佳的稳定性和可监测性.
-
游离猪肝细胞的大量制备
因供肝缺乏,需人工肝的支持,以桥接肝移植.人工肝脏的研究已从非生物型发展到生物型.目前研制的生物型人工肝生物成分多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猪肝细胞.为适应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本研究参照和改良Naruse方法[2],大量制备了高活率的游离猪肝细胞,报道如下.
-
猪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动脉重建的方法及意义
2001年1月~7月,我们进行了猪的同种异体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AHPLT) 实验,现将实验情况与供肝动脉重建有关的内容总结如下.
-
人肝细胞系生物功能筛选测定
生物人工肝利用原代肝细胞或人肝细胞系提供肝功能支持[1~4].我国是世界上早建立人肝细胞系的国家之一[5].本研究收集国内9株人肝细胞系,从中选出分化程度高者测定其生物功能,以备作为人工肝的生物材料.
-
第四次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报道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