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중국인수공환병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2-2694
  • 国内刊号: 35-1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4-46
  • 曾用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严延生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弓形虫和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核酸疫苗的研究Ⅲ. pcDNA3-HBsAg-GRA1免疫小鼠的保护性观察

    作者:王丹静;舒衡平;蔡力汀;吴翔;蒋立平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cDNA3-HBsAg-GRA1 DNA 接种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方法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GRA1、HBsAg抗体及亚类水平;提取各免疫组小鼠肌肉组织DNA 进行PCR检测;弓形虫RH强毒株攻击感染各免疫组小鼠.结果经pcDNA3-HBsAg-GRA1免疫组小鼠产生抗GRA1和HBsAg抗体,且抗GRA1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GRA1单独和GRA1与 HBsAg混合免疫组.弓形虫RH强毒株攻击感染pcDNA3-HBsAg-GRA1免疫组小鼠,其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结果提示HBsAg可能起免疫佐剂作用.结论将GRA1与HBsAg 融合明显增强了GRA1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

  • 1998-2003年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探区人群莱姆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金世文;郝琴;田桢;侯学霞;耿震;蒋毅;吕冰;万康林

    目的对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探区人群莱姆病进行监测,了解流行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于1998-2003年对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探区人群莱姆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病例诊断.结果探区人群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和IgM)阳性率为12.07%~14.07%,平均阳性率为13.03%(1037/7956).不同职业人群中,莱姆病感染率以野外勘探开发组高(16.36%),野外建设施工组次之(12.63%),后勤服务组低(7.58%),且3组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1).感染者中小年龄6岁,大年龄61岁,但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P>0.01)(表2).诊断为莱姆病者665例,患病率为8.35%.结论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探区人群莱姆病感染和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莱姆病的防治,以保护其健康.

  • 人唾液、尿液中弓形虫抗原抗体的检测

    作者:楼涤;杨素青;陈睿;徐纯竹;卓敏敏;叶俊杰;傅翠娥

    目的探讨用唾液、尿液替代血清进行弓形虫感染免疫学诊断的可行性.方法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弓形虫循环抗原(CAg)、IgM、IgG抗体的检测,取上述各项免疫学指标阳性的血清样本80例,并随机抽取3项指标均为阴性的血清样本102例,分别与其唾液和尿液标本在同一反应板上同步进行测定,比较其阳性和阴性符合率.结果 (1) 554份血清样本中,CAg、IgM和IgG 3项的阳性率分别为4.51%(25/554)、3.61%(20/554)、6.32%(35/554).(2) 唾液中检出IgM抗体阳性16例,与血清的阳性符合率为80%(16/20),检测CAg、IgG抗体均为阴性.(3) 检测尿液中的抗原抗体均无一例阳性.结论采用唾液标本检测弓形虫IgM抗体,在弓形虫感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大鼠肝脏超微结构改变观察

    作者:沈银忠;王文林;宋精玲

    目的探讨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后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实验组大鼠,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分别剖杀2组的部分大鼠,分别取2组大鼠一部分肝脏组织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从感染后2周开始,实验组大鼠肝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纤维化,8周以后纤维化明显加重,肝脏还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变性、坏死、出血等病理变化.对照组大鼠肝脏未出现任何病变. 结论斯氏狸殖吸虫可对大鼠肝脏造成严重损害,肝脏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纤维化改变.

  • 猪链球菌2型和9型菌株的多重PCR检测

    作者:刘军;冯书章;尹铁勇;孙洋;郭学军;祝令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且敏感的检测方法.方法以猪链球菌2型和9型的荚膜多糖抗原编码基因簇中的cps2J和cps9H基因、猪链球菌2型的主要毒力因子编码基因epf和mrp为靶基因设计了四对引物,建立了检测猪链球菌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用编码cps2J和cps9H基因的引物可对猪链球菌2型和9型进行分型,用编码epf和mrp基因的引物可鉴定猪链球菌2型的主要毒力相关基因.用该多重PCR反应体系对10株猪链球菌分离株进行了鉴定,并以其它几株阴性对照菌株进行对照,检测了该反应体系的特异性.以新鲜培养的猪链球菌2型菌株进行倍比稀释后进行菌落计数,并将之作为模板,对该多重PCR反应体系检测的敏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 10株猪链球菌分离株中有5株是9型菌株,另有5株是2型菌株,2型菌株有2种基因型:3株cps2+mrp+epf+型,2株cps2+mrp-epf-型.同时还表明该多重PCR反应体系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当模板含量在10cfu时仍能检出目的菌株.结论该多重PCR反体系是一种检测和鉴定猪链球菌2型的快速、特异且敏感的方法.

  • 幽门螺杆菌cagAM1'基因表达抗原的纯化及应用

    作者:张静;陈月秀;佘菲菲

    目的克隆cagAM1′基因,以其表达的蛋白为抗原,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cagA阳性菌株的感染.方法以既往克隆的cagAM1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PCR扩增681bp cagAM1′基因,将其定向连接入载体pET-42a(+),转化宿主菌BL21,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可溶部分的表达产物用GST·Tag方法纯化.以该纯化抗原经Western-Blot方法,检测39份Hp培养阳性(其中28份cagA基因阳性,11份阴性)及17份无Hp感染患者的血清,以鉴定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用进口试剂盒进行对照实验.结果获得62kD的CagAM1′与GST融合蛋白,以此为抗原,28株cagA阳性患者的血清26份检出抗cagA抗体,表明cagAM1′蛋白具有抗原性,且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的敏感性为92.9%,高于进口试剂盒(71.4%),17份无Hp感染患者的血清14份抗cagA抗体阴性,表明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的特异性为82.4%,高于进口试剂盒(52.9%).结论 cagAM1′蛋白有望进一步开发用于临床Hp高毒株感染诊断.

  • 猴源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作者:张钰;黄韧;刘香梅;刘忠华;饶军华

    目的探讨非人灵长类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以及进行结核病的病原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利用病理学诊断方法,微生物分离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结核菌素阳性的4只恒河猴,1只食蟹猴进行疾病诊断和病原分离.结果 5只猴尸检,出现典型的干酪样病变;病变组织切片,显微镜检,可见典型的结核病特征.利用米氏7H9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通过TCH和PNB等培养基进行生化鉴定,确认所分离的分枝杆菌是结核分枝杆菌;巢式PCR对石蜡包埋的病变组织抽提的DNA进行扩增,5只猴的DNA样品都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123 bp片段,证实感染猴的病变组织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结论非人灵长类死后,结核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常规的病理和微生物分离诊断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核病的诊断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它将有利于对病理学诊断、病原分离困难的小的病变组织的诊断,以及对病原分离过程中分枝杆菌污染的判定.

  • 卫氏并殖吸虫模拟抗原的血清免疫学诊断价值

    作者:李天群;姜昌富;时红波;潘红;魏兰英;雷家慧;黄华

    目的初步探讨卫氏并殖吸虫模拟抗原模拟的血清学免疫学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检测,将以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所获卫氏并殖吸虫模拟抗原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PwA)进行比较实验.结果经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获得的6个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模拟表位特异性和敏感性与PwA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个交叉反应性明显较PwA低 (χ2 =4.630,P<0.05),其余3个则与Pw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模拟表位对卫氏并殖吸虫病的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开创一种用于卫氏并殖吸虫病诊断的新方法.

  • 卡氏肺孢子虫特异性DNA探针的制备及其实验应用

    作者:徐霞;张英杰;陈锡慰

    目的制备特异、敏感的卡氏肺孢子虫(Pc)DNA探针,用于检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患者临床标本中的Pc DNA.方法 PCR扩增获得Pc的线粒体核糖体RNA大亚基基因,以其为模板,采用随机引物法制备半抗原地高辛标记的探针.检测探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后,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实验大鼠肺组织和PCP患者临床标本中的Pc DNA.结果敏感性检测显示该探针可检出2pg水平的Pc DNA,特异性检测显示该探针仅与Pc DNA杂交,而不与伯氏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弓形虫、人白细胞及正常大鼠肺组织DNA反应.斑点杂交检测PCP大鼠肺组织中的Pc DNA,检出率为73.7%,低于PCR结合斑点杂交的检出率94.7%.用该探针从1例肾移植术并发PCP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测到Pc DNA.结论制备的Pc DNA探针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对Pc DNA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 牛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牛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汪敏;包怀恩;戎聚全;莫兴泽;牟德英

    目的观察牛带绦虫感染乳牛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贵州从江县的牛带绦虫孕节灌喂荷兰霍尔斯坦种乳牛1头,隔离饲养.于感染后35d剖检,切取病变组织制片、HE染色,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乳牛的肝脏、心肌、肩胛肌、肾脏等均有囊尾蚴寄生,致相应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损害.其中以肝脏病变为突出,多处肝细胞小灶性坏死及片状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牛带绦虫感染霍尔斯坦乳牛35d即可致多组织多器官囊尾蚴寄生,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特别是肝脏,囊尾蚴寄生多,病理损害较重.

  • 布鲁氏菌AP-PCR优反应体系的建立

    作者:王文敬;李妍;骆利敏;芮勇宇;李明

    目的建立布鲁氏菌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的优化反应体系,用于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利用几种随机引物及其组合(P1、P2、P3、P4、P5、OPLO4、P3/5、P4/5)进行随机引物PCR的反应(AP-PCR,又称RAPD), 及重复片断引物ERIC1R/ERIC2的随机扩增多态性;另外针对优选引物P5和OPLO4,分别对Mg2+浓度、dNTPs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的浓度及扩增过程中的退火温度等影响反应结果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组合方案的试验及系统分析.结果引物P5、OPLO4和引物组合P4/5可以得到布鲁氏菌的高分辨率的分型带谱,并建立相应的优化反应体系.结论在严格的优化反应条件下,建立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的RAPD方法,用于布鲁氏菌的DNA多态性研究,为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 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家畜血清酶学动态研究

    作者:李溥;包怀恩;戎聚全;欧燕芳;莫兴泽;谢洪书

    目的观察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的血清酶学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孕节灌喂健康乳猪,乳牛,隔离饲养.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25 d、50 d、75 d抽血,检测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碱性磷酸酶(AL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牛后,γ-GT、ALT、AST、NAG、LDH、LAP和α1-AT含量升高,感染75 d与感染前相比含量呈倍数增加,而PA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感染家畜后的血清酶的活性变化,可反映宿主肝脏损伤程度.牛带绦虫囊尾蚴寄生宿主不同,其指标存在不同差异.

  • 我国云南分离株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刘军;冯辉;郑丽;杨毅梅;金行一;曹雅明

    目的阐明我国疟疾流行区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收集全年流行区云南省血样31份;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vs25基因;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DnaSP version 4.0软件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扩增pvs25全长基因31个序列.与标准株Sal I比较,检测出4个错义突变位点,5种基因型,4处氨基酸置换.C103G289C389C391 为主导基因型,L35E97T130Q131是相应主导氨基酸型,其突变与季节流行区的主导基因型和氨基酸型完全一致.核苷酸多态性π值为0.0014.组间多态性π值比较表明全年流行区明显高于季节流行区.结论我国分离株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只有1种主导基因型和1种主导氨基酸型.有限的基因突变再次提示Pvs25是理想的候选抗原,以Pvs25为基础构建的传播阻断疫苗在我国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ystB)初步研究

    作者:王鑫;邱海燕;肖玉春;许彦梅;金东;崔志刚;郑翰;罗霞;顾玲;汪华;朱凤才;史智扬;景怀琦;徐建国

    目的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ystB)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探针杂交方法与序列分析检测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ystB基因的情况.结果 98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52株携带ystB基因,占53.06%.全部48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不携带该基因.结论 ystB基因仅存在于部分生物1A型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而不存在于致病性菌株中.

  • 肺炎支原体P1黏附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赵芝娜;王桂珍;董占双;李保强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3'端的P1黏附蛋白基因片段进行基因克隆、重组表达、蛋白纯化和表达产物的免疫性分析,为临床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直接从Mp FH株染色体DNA中扩增894 bp的3'端p1基因片段(p1'),将此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GEX-6P-1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扩增后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PCR扩增及核苷酸测序进行鉴定.诱导阳性克隆株表达重组蛋白后纯化,用兔抗Mp多克隆血清通过免疫印迹实验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插入重组质粒的p1基因片段经测序后,与GenBank中p1基因核苷酸序列(AF290001、AF290002、AF286371、AE000002、M21519、M18639)比较,其同源性为99.66%~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32%~100%.经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59kDa.免疫印迹实验证实重组蛋白是P1黏附蛋白抗原.结论成功构建了pGEX-6P-1-p1'重组质粒并获得表达.此p1'基因重组质粒表达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有希望成为特异性抗原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候选抗原.

  • 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胰蛋白酶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与表达鉴定

    作者:公茂庆;顾燕;胡小邦;孙艳;马磊;李秀兰;朱昌亮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基因与抗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以淡色库蚊抗性品系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出抗药性品系高表达的胰蛋白酶(trypsin)基因编码区.T/A克隆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到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构建重组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try.经酶切和PCR鉴定后,与带有筛选标记的pIE1-neo质粒共转染蚊虫细胞C6/36,通过G418选择培养,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用RT-PCR、Western blotting鉴定胰蛋白酶基因的转录表达.结果酶切和PCR鉴定表明,成功构建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try;证实胰蛋白酶基因已转入C6/36细胞,并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成功地表达目的基因.结论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和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与抗药性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 蓝氏贾第虫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刘全;张西臣;赵永军;李建华;魏峰;尹继刚;杨举

    目的获取蓝氏贾第虫谷氨酸脱氢酶(GDH)全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蓝氏贾第虫GDH,并将其插入pMD18-T载体,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DNA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GDH基因序列与蓝氏贾第虫Portland-1株谷氨酸脱氢酶基因基本一致,该基因5'上游区具有典型的CAAT/TATA盒,含有GDH启动子序列.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蓝氏贾第虫GDH启动子,为贾第虫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奠定了基础.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西尼罗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久松;张泮河;詹琳;徐伟才;司炳银;曹务春

    目的了解人群血清西尼罗病毒(WNV)抗体存在的本底,探讨WNV与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免疫交叉反应.方法以新兵入伍健康体检时收集的男性血清347份为检测标本,应用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WNV与JEV的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血清WNV和JE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1/347)和5.7%(14/244);在同时检测了两种病毒抗体的244份标本中,有3份两者均为阳性,分别占WNV和JEV抗体阳性数的60%(3/5)和21%(3/14).结论人群对WNV缺乏免疫力, JEV抗体对WNV的交叉免疫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 青蒿琥酯对小鼠曼氏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作者:严晓岚;陆绍红;石君帆;李思温;吴玲娟;熊谷贵;太田伸生;闻礼永

    目的通过口服青蒿琥酯,观察其对曼氏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小鼠经尾部接触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后,经不同时间、不同剂量喂服青蒿琥酯, 治疗后2~6周解剖,取肝脏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作病理学观察,并测定虫卵肉芽肿的面积.结果未给药对照组虫卵肉芽肿由大量炎性浸润细胞及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服药组肝切片未见虫卵肉芽肿或虫卵肉芽肿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肉芽肿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100 mg/kg组肉芽肿面积与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肉芽肿面积比对照减小36.9%.300、500mg/kg组病理切片未查到虫卵和肉芽肿. 不同虫龄服药组肉芽肿面积与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21、22d服药组肝切片未查到虫卵和肉芽肿.结论青蒿琥酯能抑制虫卵肉芽肿的形成,降低虫体产卵率并减少形成的肉芽肿对肝脏的损害.

  • 刚地弓形虫LDH-Like MDH 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作者:申川军;何蔼;郑小英;余南;郑斌;郑焕钦;李卓雅;曹爱莲;詹希美

    目的获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苹果酸脱氢酶(MDH)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推导翻译出的氨基酸(aa)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将NCBI GenBank中登录的弓形虫MDH EST序列进行比对、拼接和电子延伸,发现近5'末端的部分核酸序列缺失.基于分析,设计的上游、下游引物分别包含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TGA→UGA),使经RT-PCR扩增出的片段对应完整的CDS或者ORF.之后对MDH CDS推导翻译出的aa序列进行了保守功能域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克隆的MDH的cDNA全长951bp,推导翻译出的蛋白质有316个aa组成,约35kDa,与预期大小接近.保守功能域分析表明,弓形虫MDH接近类-乳酸脱氢酶型(lactate dehydrogenase-like)MDH,其准确定名缩写为LDH-like MDH,同时弓形虫MDH还具有其它脱氢酶类的特征.弓形虫MDH除与隐孢子虫和恶性疟原虫高度同源外,还与很多细菌等物种同源,但与人的同源性低(22%).弓形虫MDH cDNA序列在NCBI GenBank中登录号为AY650028,对应aa序列的登录号为AAT67462.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弓形虫MD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和对应的aa序列.MDH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酶类,该酶活性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弓形虫的存活.弓形虫MDH aa序列与人MDH蛋白间的同源性很低,提示基于MDH蛋白作为药靶,经高通量技术筛选抗弓形虫药具有可行性.

  • 禽类隐孢子虫研究进展

    作者:孙铭飞;张龙现;宁长申;闫文朝;王进产;李慧琴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着重要公共卫生意义.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由 Tyzzer于20世纪初(1907)在实验小鼠体内首次发现,它具有广泛的宿主类型,可寄生于禽类、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170种以上的人和动物.主要引起腹泻和呼吸道症状,导致生产性能下降或死亡.人类常见的症状是腹泻,该病已被列为引起人类常见的6种腹泻疾病之一.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人的隐孢子虫病列为艾滋病(AIDS)的怀疑指标之一[1-2].

  • 异常朊蛋白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南善姬;张东威;赵节绪

    Prion病是一组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是在人或动物脑组织内出现并沉积大量异常的Prion蛋白,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临床表现为迅速进展的痴呆.诊断Prion病的金标准是检测到异常朊蛋白.但是,因为正常人体内也存在朊蛋白(normal cellular prion protein, PrPsc),与致病的异常朊蛋白(PrPSc或PrPCJD)相比,仅在空间构象上不同[1-2],所以异常朊蛋白的检测并不容易.近10年来,异常朊蛋白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本文仅就此方面简述之,希望对提高朊蛋白病诊断水平和杜绝医源性传播有所帮助.

  • PCR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孙黎;张永振;李莹;陈化新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以及快速简便等优点.1993年Nichol等首先采用RT-PCR法查明了引起成人呼吸窘迫征(随后命名为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的病原是一新型的汉坦病毒[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将PCR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的研究,并在HV的基因分型、临床诊断、新型HV的发现、演变进化特征,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等诸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加深了对HV的认识,为更有效地控制HV的传播和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广东省野生动物从业人员SARS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梁文佳;李晖;罗会明;黄吉城;沈纪川;曹晓鸥;崔楚平;李灵辉;何剑峰;汤洪伟;方苓;谭小华;邓爱萍;林锦炎

    自2003年1月我省首先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后,我省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暴发,并在国内外迅速蔓延,直到2003年7月2日,全国疫情平息.2003年12月中旬,我省再次发生SARS疫情,并陆续出现4例确诊病例.

  • 西安市SARS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凤;卫晓丽;陈志军

    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主要以发热(>38.0),干咳、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为临床表现,2002年11月中国广东报道首发病例,2003年4月在中国许多省市开始蔓延,个别地区出现暴发流行.为了了解西安市SARS流行特点,本文对西安市2003年4-6月SARS流行情况进行描述分析.

  • 恙虫病患儿甘胆酸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雷后兴;陈永金;雷文芬;樊慧苏;樊必夫

    恙虫病是由恙虫立克次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许多作者证实该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可引起肝、肾、心、代谢、脑及肺等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损害[1-3].但恙虫病患儿甘胆酸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报道甚少,本文对37例恙虫病患儿甘胆酸与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检测并探讨其意义.

  • 大蒜素治疗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肺组织及包囊的变化

    作者:卢致民;张振明;唐红炜;张进顺;刘金花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尤其是艾滋病(AIDS)患者一种常见的肺部并发症,治疗不及时,预后极差.目前治疗本病常用的药物为戊烷脒和复方新诺明,但均因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寻找高效、低毒、安全的抗卡氏肺孢子虫新药已成为本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 氯氰菊酯对体外阴道毛滴虫的杀灭研究

    作者:李泽民;房文亮;冯晓勇;王伯霞

    阴道毛滴虫是引起人体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严重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目前常用的治疗用药首选甲硝唑.但因甲硝唑对患者有致细胞突变等副作用,故需要寻找高效、低毒的抗阴道毛滴虫药物.

  • 承德林区莱姆病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

    作者:杜娈英;陈晓宁;孙毅;郭天宇;鲁亮;张泮河

    我国于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了莱姆病,到目前为止,已证实了20多个省、市、区有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存在,并从全沟硬蜱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从可疑病人血清中查到阳性抗体,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 阑尾血吸虫病伴感染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诸葛毅;骆利康;俎德玲

    驱虫治疗后的血吸虫病患者仍遗留机体脏器的损害,特别是血吸虫虫卵沉积形成的病理改变,对脏器造成远期影响.我们对近4年来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阑尾血吸虫病合并急性阑尾炎148例和同期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16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对阑尾血吸虫病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以加深对阑尾血吸虫病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的认识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 IL-12对伯氏疟原虫红内期感染小鼠IFN-γ、TNF-α、IL-10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姝;陆惠民;张山鹰;高琪;唐学恒

    IL-1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可诱导T细胞,NK细胞产生IFN-γ及TNF-α等细胞因子,增强T细胞、NK细胞毒活性并调节CD+4Th细胞向Th1分化等.已有报道,IL-12在伯氏疟原虫(P.berghei,P.b)感染中具有诱导免疫保护作用和产生毒副反应的双重活性,诱导保护作用而减少毒副反应,剂量是关键.本文拟观察IL-12对伯氏疟原虫红内期感染小鼠IFN-γ、TNF-α、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与IL-12介导的抗P.b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的关系.

  •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5年第4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作者:徐国英

    P519 国家过敏性和传染性疾病学会对十年来新发现传染病的看法//Anthony S. Fauci等虽然乐观主义者曾想象严重的有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到现在为止已被征服, 然而新出现的(如严重的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再出现的(如西尼罗河病毒),甚至故意散播的传染性疾病(如炭疽生物恐怖)继续在世界各地出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