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중국실용호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7088
- 国内刊号: 21-150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的早期护理
重症胰腺炎(SAP)大多伴有腹腔高压(LAH),发病率为63.4%,严重者进展为腹腔间室综合征(ACS),而ACS是一种尚未得到重视而预后极其凶险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死亡率高达61.1%[1].因此,加强认识,积极处理腹腔高压,预防ACS对于提高SAP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01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并发腹腔高压患者25例,积极处理后19例恢复顺利,6例发展为ACS,2例行腹腔减压存活,4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
矫形器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矫形器是用于改变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功能特性或结构的体外装置.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导致脊髓横断平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完全丧失,如果护理不当,易发生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比较
随着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髋关节植人数量日益增多,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加,近几年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也呈上升趋势[1].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难度更大,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维护更困难,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对16例17个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加强了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初产妇产前焦虑相关因素分析及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目的 调查初产妇产前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健康初产妇59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产妇一般社会心理状况,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和SDS抑郁量表对产妇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选取569例的问卷调查结果,根据焦虑、抑郁的评分结果分别将其分为焦虑组114例,对照组455例;抑郁组159例.对照组410例;焦虑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比例显著增高(45.61%,32.53%,X2=6.85,P<0.01),而试产成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9.35%,47.88%,X2=26.30,P<0.01).抑郁组产妇无指征剖宫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6.54%,31.95%,X2=10.21,P<0.01),而试产成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76%,46.59%,X2=9.13,P<0.01).产前焦虑与以下因素有关:害怕分娩、担心孩子、了解分娩知识、经济地位较高、产妇年龄及自身经济状况.结论 初产年龄偏大、经济状况差、家庭支持不足、担心自身及孩子安全及对疼痛的恐惧等因素与产前情绪障碍有关,而产前情绪障碍会影响分娩质量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增加剖宫产的概率.
-
人工鼻对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多人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人工鼻吸氧治疗时,患者痰液的变化.方法 随机将239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使用L型连接管(L组,111例)和L型连接管加人工鼻连接(HEM组,128例)吸氧法在多人氧舱内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第1、10天的痰液性状、吸痰量、吸痰次数的变化,及封/拔管例数.结果 HEM组患者第1天治疗时吸痰次数、吸痰量明显较L组多,第1~10天痰液由黏稠黄色浓痰逐渐变为白色稀薄痰,排痰量明显减少(P<0.01).封/拔管者的比例在HEM组显著高于L组(P<0.01).结论 人工鼻对多人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时,在助于痰液湿化,肺内积痰的排出.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新治疗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儿科较少见的严重病症之一,其主要特征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1].如不积极治疗,病死率40%,有80%患儿可发生肾功能不全[2].近年来,由于血液净化的早期应用,其预后明显好转,病死率显著下降.2004年10月-2007年12月,我科对11例HUS患儿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老年患者诊断性刮宫术的麻醉护理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诊断性刮宫术实施静脉无痛麻醉的护理体会.方法 110例老年患者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实施无痛诊断性刮宫术.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对降低手术中心血管发生意外的重要性;强调护理人员了解麻醉药物药理特性的必要性;介绍了老年患者麻醉的护理重点.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麻醉意外,所有患者对手术均感满意.结论 老年患者诊断性刮宫术实施无痛麻醉可以消除患者由于手术刺激引起的疼痛,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同时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
盐酸氨溴索与奥美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
盐酸氨溴索又名沐舒坦,为无色的澄清液体,具有黏液排除促进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可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功能.奥美拉唑钠又名洛塞克,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的块状物或粉末,本品抑酸能力强大,能强而持久的抑制胃酸的分泌.2007年12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连续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与奥美拉唑钠时,输液管中出现乳白色混浊,更换输液器后,患者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及药物浪费,对此现象我们分别翻阅资料查询和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
奥硝唑与萘普生钠存在配伍禁忌
奥硝唑通用名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治疗由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圆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敏感厌氧菌所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萘普生钠通用名注射用萘普生钠,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解热、镇痛作用,是非甾体抗感染解热镇痛药.对临床普外科患者,常常将2种药联合使用.配药前,我们查阅了药品说明书,未说明上述2种药物有配伍禁忌,在临床常用的<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也没有此2种药物配伍禁忌的相关记录.
-
两用监护仪架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在2004年研究设计出两用监护仪架,并在病室安装应用.在抢救患者时是监护仪座架,非常实用、方便,且不占据空间;平常时则是一幅精美的壁画,可把病室点缀得亮丽、温馨并富有生机,现报道如下.
-
胃管连接器的制作与应用
普通的一次性胃管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在注入流质饮食后出现反流现象,1人在为患者进行鼻饲时,需一手提捏胃管,一手抽吸流质饮食,操作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胃管脱出的情况,并且一般胃管的口部与注射器乳头连接不紧密.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套实用性强、操作安全、方便、省时省力的系列胃管连接器,通过本院100余例患者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复发性软组织脂肪肉瘤术前动脉化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复发性软组织脂肪肉瘤的治疗是外科棘手的问题,单纯手术,局部复发率可高达85%[1].大剂量静脉化疗加手术切除是近年来采取的综合疗法,虽然疗效有所提高,但由于肿瘤的抗药性及静脉化疗的严重不良反应,故效果并不理想[2].1995年9月-2006年7月我科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应用脱氧核糖核酸(DNA)修复阻碍剂-安钠加咖啡因辅助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脂肪肉瘤共21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机械通气是临床用于抢救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急救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新一代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机械通气治疗已广泛应用于急救麻醉、ICU及呼吸治疗领域相关的护理方法,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关注.近几年来,对机械通气的护理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现报道如下.
-
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针头更换频次的现状与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针头更换情况,找出患者操作的误区加以改进.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笔注射相关信息调查评价表对8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其中腹部注射区域皮肤状况由糖尿病专业护士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复用针头频次的上下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对不同更换频次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门诊患者胰岛素针头复用情况普遍,51.25%的患者腹部注射区域存在异常.不同更换频次患者间年龄、HbAl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胰岛素时间及腹部注射区域皮肤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诊糖尿病患者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现象严重,糖尿病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改变患者的观念是目前教育的关键.
-
创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也越来越引起关注[1].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交通伤的增多,严重创伤、多发创伤导致血糖显著升高的病例显著增多,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的患者增多,真性糖尿病的比例也在增加.在同期住院患者中,一个50张床位的创伤骨科病房,10年前血糖高的患者有1~2例;而1个月前,同一病房中血糖增高的患者可占到三分之一,其中真性糖尿病的患者可达5~10例.由于骨科手术对无菌要求极高,而血糖增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护理使其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护理问题.
-
糖尿病患者应用套管针肝素液封管浓度的研究
目的 比较糖尿病患者行套管针留置期间3种浓度肝素液封管的再通效果,以选出适宜的浓度.方法 将60例需行套管针留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和C 3组每组各20例,每组男女各10例,采用的肝素液封管浓度分别为A组50 U/ml、B组75 U/ml和C组100 U/ml.比较3组的再通效果.结果 A组与B组肝素液封管后阻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阻塞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与C组阻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组的肝素液为糖尿病患者进行封管较适宜.
-
振摇法预防临床输注胰岛素突发低血糖反应的研究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1].在临床上胰岛素是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唯一药物,对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均有效[2].但是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常发现患者输注胰岛素溶液时,会发生低血糖反应.严重时需采取抢救措施[3].
-
局部胰岛素湿敷加凯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足(DF)溃疡成因复杂,目前临床多注重全身药物治疗,然而,由于本病存在严重的血管病变,一般药物很难到达病变组织,因此,疗效甚微.病变局域的有效护理有可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组织生长,再配合药物治疗也许是一种新的探索.为此,我科近年采用局部胰岛素湿敷等综合护理配合凯时全身治疗本病,发现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合并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硬化患者数逐年增加.据报道[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死率较非合并患者高2~4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为冠心病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其抵抗力低、易出现感染、切口愈合慢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银敷料与水凝胶敷料对糖尿病足患者愈合影响的循证护理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终结局是溃疡、截肢和死亡.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的群体也在扩大.目前可供糖尿病足患者选择的常见敷料有银敷料和水凝胶敷料,但针对具体患者,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于临床实践中将循证的方法应用于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分类护理法在糖尿病性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性尿潴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1].我科2004年5月-2007年10月收治糖尿病性尿潴留患者90例,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参考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间的协调关系和尿道压力,将糖尿病性尿潴留患者进行分类,并施以不同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与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与自我效能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糖尿病自我照顾量表及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量表,以方便取样法对北京市海运仓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共取得85份有效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平均得分指标为66.98%和69.02%;是否听过糖尿病知识讲座的患者在自我照顾行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照顾行为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和自我效能水平均有待提高,应重视并健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
-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饮食失调和运动减少导致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个人的自我健康管理密切相关.
-
餐后2h末梢血糖测定时限的研究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严格控制高血糖,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认为要了解糖尿病控制状态而不测定餐后2 h血糖,就是不懂得对糖尿病的监测[1].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是被临床广泛采用的、指导临床治疗的简便而可靠的方法.餐后2 h末梢血糖是否一定要在进餐后2 h准点测定?有没有-个时间段范围?笔者在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后,未见相关报道.
-
1例高敏体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皮肤过敏试验和脱敏疗法的护理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其分子结构为蛋白质短肽.在临床应用中,出现胰岛素过敏反应者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将产生各种不良后果.目前临床上采用胰岛素脱敏治疗的方法以减轻或消除由胰岛素所致的过敏反应,使患者能逐步接受胰岛素治疗.本文回顾了我院1例高敏体质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之前进行的胰岛素皮肤过敏试验与脱敏治疗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
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具有2种特点,其一老年人骨质疏松;其二糖尿病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较差.两病相互影响,使病情复杂,出现护理并发症的可能性大,护理难度高.2004年8月-2006年8月我科对32例并存糖尿病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均无并发症发生,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运用授权理论对糖尿病糖调节受损患者实行行为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授权理论对新诊断的糖调节受损(IGR)及糖尿病(DM)患者进行授权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54例初次诊断为糖尿病以及IGT、IFG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糖尿病授权教育.分别于授权教育前后,对54例患者检测其血糖、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腰臀比及脂联素.授权教育分为5个步骤:明确问题、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订计划、评价结果.结果 实行授权教育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授权教育使患者主动改变生活方式,取得行为改变的目标.
-
健康促进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确诊为AMI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住院期间2组均接受相同的治疗用药及临床护理,均给予程序化常规宣教.而实验组出院后继续实施健康促进,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出院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同醇、诊疗费用、认知态度及行为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6个月后2组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诊疗费用、认知态度及行为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入院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促进可显著改善AMI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临床指标,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执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测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阶梯式食谱软件用于胰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饮食与胰腺炎有密切关系.酗酒、暴饮暴食、高脂血症、乙醇中毒、严重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等是引起急、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1,2].饮食疗法也是糖尿病患者较重要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急、慢性胰腺炎因其内分泌功能的损害,又可继发2型糖尿病[1],故而胰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胰腺炎的膳食治疗、护理在早期肠内营养及膳食原则上有较多的研究[3,4],尚未有胰腺炎患者的膳食调查及食谱治疗报告.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研究进展
目前全世界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有1.5亿,到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约有4000万,均高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1].2型糖尿病占此病群的95%,其有效控制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解决,需要通过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教育、糖尿病足管理等综合性措施[2],而这些措施的实施都要依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任何环节不慎,将导致血糖波动和各种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可见自我管理行为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控制的重要性,应引起医护人员和社会的重视.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2型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特异性量表,以方便抽样方法调查116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不够理想;不同类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塘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3,P<0.01).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注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应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采用各种方法调动患者的自身潜能,以增加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对ICU护士进行危重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培训的效果评价
临床上重症患者常出现高血糖,即使以往无糖代谢紊乱史,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近年来研究[1]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0~6.1 mmol/L能有效减少高血糖的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改善疾病的预后.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危重期的应激性高血糖凋控机制复杂,涉及环节多,许多机制至今尚无定论[2],因此给临床血糖的平稳调控带来了一定难度.
-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根据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危险行为)2种[1].糖尿病是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被WHO列为3大疑难疾病之一[2].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有很大影响[3].
-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自行注射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自行注射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建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自行注射评价体系,量化评估患者的相关知识和自行注射水平,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应用计划-实施-评价-处理(PDCA)的循环工作法进行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管理.结果 评价体系实施后,患者对胰岛素自行注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评分显著提高,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控制稳定,与评价体系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评价体系的实施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避免健康教育工作盲目性、低效性、重复性等弊端的有效措施.
-
糖尿病联络护士的运作方法与培训效果
糖尿病联络护士(diabetes link nurse)是指糖尿病专科护士与普通科临床护士之间,提供糖尿病专业知识的护士[1].即指已掌握糖尿病专科知识,在非糖尿病专科工作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密切与糖尿病专科护士联络工作的护士.2006年1月,我院2位省内首批糖尿病专科护士,牵头在院内成立了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运行近2年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