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池征磷;周鑫

    目的 探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14~ 52岁,平均23.4岁.轮辐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左足7例,右足5例.创面范围10 cm×4cm ~ 12 cm×6 cm.病程2~84h,平均26.2 h.采用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创面,供区采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位修复;腓肠神经皮瓣切取范围为11 cm×5 cm~ 13 cm×7 cm,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4 cm~10 cm×6 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切口裂开和明显肿胀等情况.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4个月.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小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结论 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能避免小腿供区植皮,减小供区损伤,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之一.

  • 熊果酸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研究

    作者:黄世福;蔡风;程昭贤;周荣平;郝亮

    目的 探讨熊果酸对入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分为4组,分别采用浓度为0、10、20、40μmol/L的熊果酸进行培养.培养0、24、48、72 h,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培养48h,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熊果酸对骨肉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和活化情况.结果 CCK-8检测示,培养0、24 h时各组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h时随浓度增加A值逐渐减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示,随熊果酸浓度增加,U2-OS细胞的G1期增加、S期及G2/M期减少,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μmol/L组相比,10、20、40μmol/L组cyclin 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各组间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熊果酸浓度增加,Caspase-3前体蛋白下降,活化的Caspase-3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果酸能有效抑制U2-OS细胞增殖,诱导cyclin D1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在G0/G1期阻滞,同时使Caspase-3活化增加进而促进细胞凋亡.

  • 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的扩张头皮岛状瓣再造鬓角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龙灿;刘元波;臧梦青;朱珊;陈博;李杉珊

    目的 探讨应用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的头皮岛状瓣再造鬓角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7例拟再造鬓角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4~ 44岁,平均15岁.烧烫伤后瘢痕3例,外伤瘢痕1例,血管瘤同位素放射治疗后瘢痕1例,先天性色素痣2例.鬓角缺损范围为5.0 cm×3.5 cm~16.0 cm×10.0 cm.一期根据鬓角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在包含颞浅血管顶支的正常头皮组织下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扩张;一期术后3~6个月,待扩张头皮达到预期修复所需组织量时,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取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的头皮岛状瓣修复鬓角软组织缺损,皮瓣范围为8 cm×3 cm ~ 17 cm×11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9.8个月.再造鬓角形态、毛发密度、毛发生长方向与对侧正常鬓角相似.1例术后皮瓣毛发超出原有发际线,经激光脱毛处理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以颞浅血管顶支为蒂的扩张头皮岛状瓣修复鬓角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再造鬓角外观与对侧正常鬓角相似,是一种有效修复方法.

  • 闭孔神经前支移位修复股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周军;林耀发;宗海洋;谢铮;林浩东;侯春林

    目的 观察闭孔神经前支移位和股神经肌支吻合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闭孔神经前支移位修复股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新鲜成人冰冻尸体5具(男3具、女2具),解剖双侧闭孔神经、股神经及其分支,观察其走行及解剖位置,测量闭孔神经前支以及股神经各肌支的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闭孔神经前支移位后与股神经各肌支的重叠距离.结果 闭孔神经前支直径为(3.80±1.22) 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1 358±800;股直肌支、股内侧肌支直径分别为(1.60±0.54)、(2.20±0.66)mm,有髓神经纤维数分别为4 961±655、6 666±466,两者直径以及有髓神经纤维数之和与闭孔神经前支接近.闭孔神经前支移位后均能与股神经各肌支在无张力下直接吻合,且有约30 mm的重叠.结论 闭孔神经前支移位和股神经肌支吻合修复股神经损伤可行,从神经再生动力与匹配程度来说,股神经的股直肌支、内侧肌支宜作为受体神经.

  • 钢缆环扎固定治疗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中期疗效

    作者:程琪;赵凤朝;郭开今;查国春;郑欣;庞勇

    目的 探讨钢缆环扎固定治疗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Mallory 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发生Mallory 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并使用钢缆环扎固定的14例(14髋)患者(骨折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且术中未发生骨折的28例(28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关节置换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髋关节疼痛情况.摄髋关节X线片,根据Engh等的X线评分标准,评价两组股骨假体固定和稳定情况;观察术后是否发生异位骨化;记录骨折组股骨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骨折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3.590,P=0.001),但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209).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 75个月,平均69.5个月.骨折组1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对照组1例术后发生切口不愈合,1例发生谵妄症状.术后6个月及5年两组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骨折组股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1个月;均未见骨折不愈合或明显骨折畸形愈合.术后6个月及5年,两组X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骨折组未发现钢缆移动、断裂、脱落等现象.骨折组2例、对照组1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 采用钢缆环扎固定治疗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Mallory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 等离子射频清创在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路遥;杨润功;朱加亮;杨林;白宇哲;色日格楞;应瑶琪

    目的 探讨等离子射频清创在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41.6岁.胫腓骨骨折5例,股骨骨折5例,肱骨远端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1例.其中开放骨折2例,闭合骨折14例.骨折后均采用非髓内固定手术方式,内固定术后5~ 10d,平均7d发生感染,伤口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对所有患者在保留内固定物的前提下,应用EIC5872 70型等离子射频消融刀头和Coblator Ⅱ型等离子手术系统,采用消融模式清除感染病灶,强度选择在6~9档;手术过程中使用无菌生理盐水作导电液;病灶清除后脉冲冲洗伤口,并在内固定物表面放置灌洗管和引流管,术后持续灌洗引流并全身抗感染治疗.采用骨感染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伤口均治愈,无感染复发.X线片示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8个月,未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或骨不连.其中4例于术后1~2年取出内固定物,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无感染复发.结论 等离子射频清创在保留内固定物的前提下,治疗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效果确切满意,可有效避免二期手术内固定、感染性骨不连及骨髓炎的发生.

  • 有限小切口下简易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建;许亚军;陈政;包岳丰;芮永军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小切口行简易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7月,采用有限小切口行简易Krackow缝合法治疗2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1例,女4例;年龄25~39岁,平均33.6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运动伤22例,摔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d,平均4.4 d.Thompson征阳性、单足提踵不能.结果 手术时间30~ 60 min,平均39.2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未见腓肠神经激惹症状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 20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9个月,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2~97分,平均94.9分;获优13例、良9例、可3例.踝关节活动范围为49~58°,平均53.7°.患者均可行单足提踵,随访期间无跟腱再断裂发生.结论 有限小切口下行简易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创伤小、再断裂和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Ilizarov外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分析

    作者:李军;黄泽宇;方跃;黄富国;刘雷

    目的 评估Ilizarov外固定技术行踝关节融合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7~69岁,平均45.7岁.左侧16例,右侧11例.患者均为首次外伤导致踝关节骨折或韧带损伤,经6个月以上规范保守治疗无效,且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病程为3 ~ 39年,平均11.5年.根据Takakura踝关节炎分期,3期16例,4期11例.术前摄双足站立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距角为(102.55±4.02)°.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与踝关节评分为(45.72±6.4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61±1.96)分.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2个月,平均28.1个月.踝关节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1 ~ 18周,平均12.9周.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及针道区域持续性出血.出现轻度针道感染4例,距骨前脱位2例,不同程度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未见创伤性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VAS评分、胫距角分别为(80.53±9.14)分、(2.77±0.82)分、(94.36±2.48)°,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6.17,P=0.00;t=14.28,P=0.00;t=9.01,P=0.00).临床疗效评价为优9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81.5%.结论 Ilizarov外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疗效,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颜冰珊;尹望平;张新潮;刘德昌;桂柯科;孙剑伟;陈延超;倪妙忠

    目的 探讨根据骨折类型及形态特征制定不同手术方案治疗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8例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12例;年龄36 ~ 74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摔伤14例,撞伤1例,重物压伤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根据Wahlquist胫骨平台Ⅳ型骨折亚分型:A型1例,B型5例,C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6d,平均9.5d.将胫骨内侧平台远端骨折线尖端所在部位确定为手术入路所在部位.根据DeCoster等分级标准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分表(SMFA)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不同入路均获得满意的术中显露;根据DeCoster等分级标准评价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达优13例、可5例.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于术后10~16周,平均12周达临床愈合;随访期间无钢板移位、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SMFA评分为15~ 48分,平均28.5分.HSS膝关节评分为52~ 94分,平均81.1分;其中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l例,优良率83.3%;评分为差者主要表现为重度创伤性骨关节炎症状.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及形态特征制订不同手术方案治疗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限制性输液联合术前排尿训练的临床研究

    作者:雷一霆;黄强;张少云;陈果;曹国瑞;裴福兴

    目的 评价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术期限制性输液联合术前排尿训练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4月,初次单侧THA术前行排尿训练及手术当日限制性输液患者70例(试验组)临床资料;以2015年4月-2016年3月手术当日自由性输液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以及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输液量,手术当日总输液量,术后当日小时尿量,血容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利尿剂及尿管使用情况;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2天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IL-6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输液量以及手术当日总输液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血容量、围术期总失血量以及术后当日小时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利尿剂及尿管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529,P=0.000).试验组术后第1、2天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THA围术期限制性输液(手术当日输液量控制在1 200 mL左右)联合术前排尿训练是安全有效的,但该结论仍需要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 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 Ⅰ、Ⅱ型锤状指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闫浩;谭权昌;周胜;杨俊生;李力毅;汪剑龄;施晓成;夏超;李颖

    目的 探讨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 Ⅰ、Ⅱ型锤状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Doyle Ⅰ、Ⅱ型锤状指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6 ~ 61岁,平均45岁.损伤指别: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10例,小指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45d,中位时间5.5h.闭合性损伤8例,开放性损伤10例.单纯指伸肌腱断裂14例,伴撕脱性骨折的伸肌腱止点断裂4例.采用克氏针弹性跨关节固定远节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DIPJ)于过伸位,6周后去除克氏针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手术时间34~53 min,平均38.9 min.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指固定期间未发生克氏针松动、针眼处感染.患者锤状指畸形均得到纠正,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后,DIPJ被动活动无明显受限,主动屈曲角度为(75.83±11.15)°,与健侧对应指(85.28±6.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8,P=0.003).术后8个月,15例获随访患者患指DIPJ主动屈曲角度为(82.67±6.78)°,与健侧对应指(86.00±5.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4,P=0.157).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后,DIPJ主动屈曲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78±0.88)分,被动屈曲至大关节活动度时VAS评分为(3.06±1.06)分.术后3个月,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获优10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3%;患者满意度Likert评分为3~5分,平均4.2分.结论 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 Ⅰ、Ⅱ型锤状指,能有效修复指伸肌腱,纠正锤状指畸形,利于远期DIPJ屈伸功能恢复.

  • 不同手术入路行分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作者:倘艳锋;李红军;刘又文;杨玉霞;李无阴;蔡鸿敏

    目的 对分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采用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以及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32例双侧髋关节疾病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30 ~ 67岁,平均45.3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2例,强制性脊柱炎累及双侧髋关节4例,骨关节炎2例.分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机选取一侧采用DAA,另一侧采用DLA.比较两侧切口长度、于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 ~ 53个月,平均39.6个月.DAA组切口长度、总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DLA组,但手术时间较DLA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2,P=0.266).DAA组及DLA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0%与1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9,P=0.536).术后各时间点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3、9个月时Harris评分较DLA组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18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及1周,DA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DLA组(P<0.05);术后4、8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复查,随访期间假体均无松动、下沉等.结论 相对于DLA,采用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加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早期疗效较好,但易并发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 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吴敏;官建中;肖玉周;王照东;陈笑天;赵志;张宽宽;朱军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9例(19足),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4~73岁,平均38.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16例.根据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2例,Ⅲ型7例;根据跟骨骨折Essex-Lopresti分型:舌型13例,关节压缩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4.7 d.术前行双侧跟骨薄层CT扫描,计算机辅助镜面成像技术对健侧跟骨镜像处理,按1:1比例打印出健侧镜像及患侧跟骨模型,对比观察骨折块的移位情况,模拟撬拨复位.跟骨骨折均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在x线片上测量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B(o)hler角和Gissane角,并与术前比较;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患足术后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25 ~ 7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10~ 40 mL,平均14.5 mL.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钉道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19例患者术后获12~25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8~ 14周,平均10.3周.随访期间无螺钉退出、断裂发生;除1例Sanders Ⅱ型骨折患者术后6周跟骨高度部分丢失外,其余患者无复位丢失及骨折再移位,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76 ~ 100分,平均88.2分,其中优10足、良7足、可2足,优良率89.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减少了手术创伤,提高了复位质量及固定强度,使手术方案更安全、精确、个体化.

  • 影响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供体因素和实验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刘琴;陈芳;王丽平;张宜

    目的 总结影响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供体因素和实验因素,为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影响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供体因素和实验因素相关研究报道,并进行总结.结果 影响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供体因素和实验因素很多,其中有很多因素仍存在争议,如供体年龄、健康状态、脂肪组织取材部位等,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影响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供体因素和实验因素,明确存在争议的事项,为脂肪干细胞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 人尿液干细胞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智;吴海辉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行人尿液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移植以及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 (chondroitinase ABC,chABC)鞘内注射,对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以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取人尿液分离培养hUSCs并鉴定.利用Allen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SCI组(B组)、SCI+hUSCs组(C组)、SCI+chABC组(D组)、SCI+hUSCs+chABC组(E组).模型制备后10、20、30 d,利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下肢运动功能;30 d时取脊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GF、BDNF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经鉴定,培养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特性,为hUSCs.SCI模型制备后10、20、30 d,B组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C、D、E组,C、D、E组显著低于A组,C、D组低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示,模型制备后30d,B组NGF、BDNF表达显著低于A、C、D、E组,C、D、E组显著低于A组,C、D组低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A、C、D、E组,C、D、E组显著高于A组,C、D组高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C、D、E组,C、D、E组显著低于A组,C、D组低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SCs对大鼠SCI具有修复作用,通过联合chABC可促进SCI修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NGF和BDNF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 硫酸葡聚糖/重组人BMP-2/壳聚糖复合微球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影像学评价

    作者:陈泽鹏;章莹;林泽枫;叶翔凌;张永强;夏远军;夏虹;尹庆水

    目的 通过影像学表现评价硫酸葡聚糖/重组人BMP-2/壳聚糖(dextran sulfate/recombinant human BMP-2/chitosan,DS/rhBMP-2/CS)缓释微球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取57只24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右桡骨20 mm长骨缺损模型.将其中54只兔随机分为3组(n=18),A、B、C组分别将CHA、DS/rhBMP-2/CS/CHA和rhBMP-2/CHA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区域中;余3只兔不植入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大体情况;术后4、8、12周取材行X线片观察,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获取新生骨体积.结果 实验动物术后恢复良好,大体情况正常.X线片观察示,B组术后各时间点骨愈合情况均优于A、C组;术后各时间点B组X线片评分显著高于A、C组(P<0.05);术后8、12周C组评分高于A组(P<0.05).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示,术后各时间点A组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少,成骨形态差;B组新生骨组织多,骨缺损区骨塑形良好,12周时逐渐接近正常骨形态;C组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较多,成骨形态一般.术后各时间点B组新生骨体积均显著高于A、C组(P<0.05),术后8周C组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DS/rhBMP-2/CS/CHA缓释人工骨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CHA和rhBMP-2/CHA,为未来应用骨组织工程方法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了新思路.

  • 增强现实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行半椎体置换治疗椎体肿瘤一例

    作者:丛海波;张恩忠;余志平;丁英杰;王志浩;赵伟;于晓峰;邢国飞

    目的 总结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行半椎体置换治疗椎旁巨大神经鞘膜瘤1例经验.方法 2017年3月收治1例66岁男性椎旁巨大神经鞘膜瘤患者.术前CT增强扫描显示,脊柱腰骶部右侧旁盆腔内见一8.9 cm×7.8 cm×7.6 cm大小的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利用Mimics软件处理CT扫描数据,模拟手术切除肿瘤,设计L5、S1椎体模型,并3-D打印钛合金椎体.术中术者佩戴导入了术前重建AR影像的Hololens眼镜,彻底切除肿瘤后,植入打印钛合金椎体.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45 min,术中出血量约1 200 mL.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腹膜后脊柱旁)神经鞘瘤.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5分降至2分;X线片及CT复查示钛金属椎体呈部分骨性融合,位置良好,无断裂、脱出,椎体无塌陷.结论 应用AR技术辅助肿瘤切除,联合3-D打印假体置换治疗椎旁巨大肿瘤可行.

  • 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复合体在脂肪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卓杰;程茜;俞晓芳;何玉仓;李力群

    目的 综述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复合体在脂肪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复合体在脂肪移植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缓释微球载体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不同缓释微球材料与不同生长因子相结合构成的缓释复合体能促进移植脂肪血管化,提高移植物成活率,降低液化、钙化和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复合体因具有持续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已成为脂肪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骨科金属植入物表面载药抗菌涂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尧;徐哲;索海强;冯卫

    目的 总结近年来骨科金属植入物表面载药抗菌涂层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科金属植入物表面载药抗菌涂层的相关研究报道,对研究现状、分类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果 骨科金属植入物表面载药抗菌涂层在药物释放方式上可分为被动释放型和主动释放型.被动释放型载药涂层在植入体内后,无论植入物周围有无细菌都会持续被动地释放药物;而主动释放型载药涂层在植入物周围无感染时不释放或少量释放所搭载的药物,仅当其周围出现感染时,主动释放搭载药物,实现智能抗菌.结论 药物的持续稳定释放是各种抗菌涂层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能够对细菌响应性释放载药的智能型抗菌涂层是今后载药抗菌涂层的发展方向.

  • 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腰椎椎体强化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胡攀;郭骏;王洪伟;吴德逻;项良碧;陈语

    目的 测量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腰椎经皮椎体强化术的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该入路行椎体强化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60例患者共300个腰椎椎体,在x线片图像和CT图像上分别模拟单侧经传统椎弓根入路(对照组)和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研究组)完成经皮椎体强化术600次.测量并比较同一手术入路L1~L5各椎体左右侧及两种手术入路L1~L5各椎体X线片图像和CT横断面上穿刺点至椎体中线的距离、穿刺外偏角、穿刺角安全范围和穿刺成功率.结果 两组L1~Ls椎体左右侧穿刺点至中线的距离均逐渐增大,其中对照组L1、L2右侧距离显著大于左侧,研究组L1、L2、L5右侧距离显著大于左侧(P<0.05);研究组L1~L5椎体左侧或右侧穿刺点至中线的距离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1 ~Ls右侧大外偏角、中点外偏角及L1、L2、L4、L5小外偏角均显著大于左侧(P<0.05).L1~L5左右侧大外偏角、中点外偏角逐渐增大,小外偏角变化不明显,但所有外偏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L1~Ls左右侧穿刺角安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5左右侧穿刺角安全范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椎体穿刺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252,P=0.000);其中研究组L1~L4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s穿刺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的穿刺点较传统经椎弓根入路偏外,穿刺外偏角更大,穿刺总成功率更高.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是一种较传统经椎弓根入路更安全、可靠的穿刺入路.

  • 皮质骨通道螺钉与椎弓根螺钉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的疗效比较

    作者:彭俊;詹玉林;刘英杰;宗阳;毛彦杰

    目的 比较皮质骨通道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及椎弓根螺钉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6年5月采用PLIF治疗的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1例采用CBTS行PLIF(通道螺钉组),46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行PLIF(椎弓根螺钉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变类型、病变节段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检测术后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评估肌肉损伤程度;术后48 h内使用镇痛药物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腰痛情况,ODI评价临床疗效,三维CT评价椎间融合.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与椎弓根螺钉组相比,通道螺钉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术后血清CK浓度较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通道螺钉组35例(68.6%)、椎弓根螺钉组46例(100%)给予镇痛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334,P=0.000).通道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与椎弓根螺钉组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ODI以及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CBTS或椎弓根螺钉行PLIF,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和椎间融合率,但前者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肌肉损伤小、患者围手术期痛苦小等优点.

  • 精准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王玉;孔清泉;宋跃明

    目的 探讨精准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同时伴有盘黄间隙狭窄和骨性侧隐窝狭窄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采用精准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的45例伴有盘黄间隙狭窄和骨性侧隐窝狭窄的腰椎侧隐窝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2 ~ 82岁,中位年龄58岁.病程3~96个月,平均24.4个月.病变节段:L4、s 36例,L5、S19例.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与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术后复查CT及MRI,评价术后腰椎稳定性及减压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8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2例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1例切除骨块移至椎管内,5例出现术后腰背痛,无神经根损伤、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腿痛VAS评分为(0.6±1.2)分,较术前的(5.7±1.4)分显著改善(t=8.981,P=0.001);腰痛VAS评分为(1.7±1.4)分,与术前的(1.5±1.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5,P=0.58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0例,良2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 精准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是一种治疗同时伴有盘黄间隙及骨性侧隐窝狭窄的侧隐窝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 全脊柱内窥镜治疗合并椎管内骨化腰椎疾患疗效观察

    作者:刘印;蔡鹏;孔清泉;宋跃明

    目的 探讨经皮全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合并椎管内骨化腰椎疾患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2016年6月采用全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96例合并椎管内骨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13~57岁,平均29.5岁.病程3~51个月,平均18.2个月.51例有明确腰部外伤史.单节段单侧症状92例,双侧症状4例.骨化性质为椎体后缘离断症89例,纤维环或后纵韧带骨化7例.骨化为侧方型32例,中央型13例,混合型51例.镜下去除致压因素,如突出的髓核、增生黄韧带、关节囊或上关节突骨赘结构.椎间孔入路50例采用局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椎板间入路46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下肢疼痛程度,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椎间孔入路者手术时间平均53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8次;经椎板间入路者分别为58 min和3次.术后卧床时间平均6.5 h,住院时间平均4.7 d.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术后3d腰椎CT三维重建示,骨化组织未切除26例,部分切除12例,完全切除49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示硬膜囊及神经根未见压迫.末次随访时下肢疼痛VAS评分为(0.7±1.1)分,较术前的(5.8±1.1)分显著降低(t=1.987,P=0.02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获优8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95.8%.结论 全脊柱内窥镜治疗合并椎管内骨化腰椎疾患有效、安全、微创,近期疗效可靠.骨化处理方式应结合症状、影像、风险评估结果综合分析.

  • 腰椎小关节矢状化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磊涛;吴霞;赖琦;刘远;戴闽;张斌

    目的 通过观察腰椎小关节角的改变,探讨腰椎小关节矢状化与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DLS患者57例(DLS组),其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34 ~ 84岁,平均54.0岁.以40例同期收治的非DLS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9~ 82岁,平均55.6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行腰椎MRI扫描,测量并比较腰椎小关节角差异;DLS组常规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参照Meyerding分度标准对腰椎滑脱进行分度,比较不同分度患者间腰椎小关节角差异.结果 DLS组腰椎小关节角为(34.18±4.81)°,显著小于对照组的(45.87±1.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73,P=0.000).DLS组中Ⅰ度滑脱24例,Ⅱ度19例,Ⅲ度14例;其腰椎小关节角分别为(39.00±2.69)、(32.15±1.68)、(28.68±1.23)°;随滑脱程度增加,腰椎小关节角逐渐减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小关节矢状化可能是发生DLS的风险因素之一.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