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黎晓华;王惠东;张长青;陈铿;庄蕾;丁宝志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caling drainage,VSD)联合皮瓣治疗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方法 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1月,应用VSD联合皮瓣修复5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VSD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皮瓣修复的10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非VSD组)进行比较.VSD组:男3例,女2例:年龄32~69岁,平均46岁.车祸伤3例,截肢术后皮肤坏死1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1例.其中小腿下段1例,足踝2例,足背1例,前足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6.5 cm × 6.0 cm~23.0 cm×17.0 cm.受伤至入院时间2 h~2个月.非VSD组:男5例,女5例;年龄23~58岁,平均50岁.车祸伤6例,地震挤压复合伤1例,骨髓炎感染创面1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2例.其中小腿下段1例,足踝3例,前足及足背4例,足跟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 × 4 cm~20 cm × 12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 h~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VSD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为(11.8±9.5)d,修复术后住院时间为(35.4 ±28.3)d,总住院时间(47.2 ±35.8)d,切取皮瓣面积(232.8 ±142.0)cm2,VSD治疗后创面感染率为0;非VSD组分别为(25.8 ±12.4)d,(33.9 ±28.1)d、(59.7±32.4)d、(97.3±93.6)cm2,常规抗感染治疗8~14 d后创面感染率为80%.两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及皮瓣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修复术后VSD组1例、非VSD组2例皮瓣出现皮缘部分坏死,清创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1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皮瓣受力处无破溃,无臃肿. 结论 VSD联合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创伤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早闭合创面、促进愈合有显著作用,但对修复术后治疗时间和总治疗时间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 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文龙;张子明;高顺红;陈超

    目的 探讨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3月,收治38例43指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7例31指,女11例12指;年龄12~67岁,平均43.6岁.致伤原因:压砸伤18例,挤压伤14例,切割伤6例.其中示指11指,中指23指,环指7指,小指2指.缺损范围为1.0 cm×0.7cm~3.2 cm×2.5 cm.缺损平面均位于近侧指间关节以远.应用改变旋转点延长血管蒂的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并吻合指背神经.皮瓣切取范围1.2cm× 1.0 cm~3.5 cm×2.8 cm.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表皮结痂,经换药愈合;其余皮瓣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1例35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5.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指端无触痛.两点辨别觉为6~9 mm,平均7.9 mm.末次随访时,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优20指,良13指,可2指,优良率为94.3%. 结论 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蒂旋转点由背侧延续至掌侧,延长了皮瓣的血管蒂,扩大了掌背动脉逆行皮瓣手术的适应证,操作简便,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 合并会阴部撕裂的Morel-Lavallée损伤的外科治疗

    作者:朱跃良;徐永清;李军;戴莹;杨晓文;赵虹瑾

    目的 探讨合并会阴部撕裂的Morel-Lavallée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 . 方法 2003年3月-2009年6月,收治18例合并会阴部撕裂的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3~54岁,中位年龄28.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 h~7 d.Morel.Lavallée损伤主要涉及大转子部2例,臀部2例,侧腰部1例,腰骶部3例,全骨盆环7例,全髋关节3例.均合并会阴部撕裂伤,其中男性生殖器缺如2例,男性生殖器严重毁损2例,肛门合并生殖器损伤14例.采用反复清创、外固定骨折、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植皮、生殖器重建、肛门造瘘等方法 治疗. 结果术后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术后3例截肢,2例为原发性毁损伤,1例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存活的15例患者行手术3~8次,平均3.6次;住院时间32~108 d,平均43.3 d.术后获随访6个月~2年,会阴部创面全部愈合.肛门损伤者恢复正常通便,其中1例造瘘待肠管回纳. 结论 合并会阴部撕裂的Morel-Lavallée损伤致死、致残率高,救治困难,软组织的处理及全身营养是关键,需要多学科紧密合作.

  • 化学去细胞法处理犬面神经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作者:杨昱;彭江;王玉;杨启友;赵斌;眭翔;张莉;王鑫;许文静;赵喆;詹胜锋;卢世璧

    目的 采用化学去细胞法处理犬颅外段全面神经的免疫原性成分,通过不同组织学染色,对化学去细胞神经的结构和雪旺细胞、髓鞘残留情况进行观察. 方法 杂种犬10只,体重(18 ±3)kg,处死后取新鲜犬头颅10个,解剖、分离犬颅外段双侧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共20根.将20根犬全面神经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8).参照Sondell法,用3%TritonX-100和4%脱氧胆酸钠溶液对实验组犬全面神经进行化学萃取;对照组不作处理.对两组而神经分别行HE染色、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雪旺细胞P75、髓鞘相关蛋白Zero、层粘连蛋白(Lamini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结果各种组织学染色观察显示,实验组面神经主要免疫原性物质、雪旺细胞和髓鞘均彻底去除,促神经生长成分Laminin保留,且神经结构保存完好.实验组犬面神经主干及5个分支具有相似的观察结果. 结论 化学去细胞处理后的犬全面神经,具有良好的天然面神经一主干五分支结构,可能是修复全面神经缺损的良好移植物.

  •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作者:朱刃;魏社军;吴思旺;龚海英;陈贤中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 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6月,对6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1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86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7、14 d行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并手术前及术后3 d检测THA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其中男89例,女73例;年龄34~74岁,平均51.5岁.患者术后均常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DVT治疗.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及非DVT组进行相关检测结果比较. 结果术后17例(10.5%)发生下肢DVT,其中THA 8例,TKA 1例,HFS 8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管腔无异常回声,血流信号充盈良好,静脉血流呈正常周期性改变;术后DVT组患者股总静脉及胭静脉均出现不同程度闭塞.两组间术前及术后7 d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两组间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及非DVT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372.00±148.62)、(369.00±141.0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分别为(574.00±217.29)、(391.00±120.16)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结合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骨科大手术下肢DVT.

  • 去分化脂肪细胞与脂肪来源干细胞成脂分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作者:廖云君;高建华;鲁峰

    目的 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热点,研究具有高成脂分化能力、可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以提高组织工程脂肪的构建效率. 方法 取自愿捐赠的吸脂术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后,提取成熟脂肪细胞(mature adipocytes,MA)及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天花板贴壁培养法诱导MA去分化,获得去分化脂肪细胞(dedifferentiated adipocyles,DA).取第4代DA和ADSCs行成脂诱导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油红.染色分光光度计法及细胞计数法比较DA、ADSCs成脂分化能力. 结果 MA存体外培养环境下能去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状DA.成脂诱导培养14 d内,倒置相筹显微镜下观察显示DA脂滴聚集能力显著大于ADSCs.油红O染色分光光度计法显示DA在诱导培养4 d后出现显著性脂滴聚集,ADSCs 10 d时才出现显著性脂滴聚集;诱导12 d后DA的吸光度值大于ADS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油红O染色细胞计数法显示,DA的成脂分化率为65%±6%,ADSCs为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A成脂分化能力高于ADSCs,有望成为脂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 荧光微球体外标记大鼠BMSCs的初步研究

    作者:姜晓锐;张鑫鑫;杨科跃;江汕;金丹;王丹;裴国献

    目的 通过检测荧光微球655(quantum dot 655,QD655)标记SD大鼠BMSCs的体外细胞毒性、细胞增殖、细胞贴附性以及标记率,探讨QD655标记BMSCs及其示踪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2周龄健康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贴壁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采用QD655标记作为实验组,以未标记BMSCs作为对照组,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观察QD655对细胞增殖性的影响;取实验组BMSCs向成骨诱导分化培养2周,采用茜素红、ALP染色定性鉴定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标记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分别在标记后即刻、1、2、4、6周采用荧光显微镜动态检测实验组BMSCs阳性标记率;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细胞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上的贴附性.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3、5、7、9 d,两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2周后,茜素红及ALP染色均呈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BMSCs的骨桥蛋白、骨钙素、Ⅰ型胶原、ALP、BMP-2 mRNA较对照组成倍数高表达.实验组BMSCs标记后即刻阳性标记率达96.50%±1.59%,随着标记时间延长标记率下降,标记后1、2、4、6周标记率分别为93.30%±1.51%、72.40%±2.90%、40.10%±3.60%、10.00%±1.70%,对照组各时间点阳性标记率均为0.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标记后细胞和材料贴附良好. 结论 QD655对大鼠BMSCs标记时间长,标记率及安全性高,是一种良好标记物.

  • 自体血清培养BMSCs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初步应用

    作者:常廷杰;唐康来;陶旭;曹洪辉;李辉;陈前博;陈磊;周建波;周兵华;许建中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股骨头髓芯减压与联合自体血清培养BMSCs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8例16髋双侧早期ANFH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19~43岁,平均35.7岁.其中激素性2例,酒精性3例,无明显诱因3例.病程4个月~2年,平均1.1年.按左右侧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单纯股骨头髓芯减压治疗,B组行股骨头髓芯减压结合自体血清培养的BMSCs移植治疗.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A组:Ⅱ a期4髋,Ⅱ b期2髋,Ⅱ c期1髋,Ⅲ a期1髋;B组:Ⅱ a期2髋,Ⅱ b期2髋,Ⅱ c期3髋,Ⅲ a期1髋.采用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临床随访:采用x线片及MRI进行影像学评估:检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肝肾功、免疫球蛋白等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估.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3.5个月.术后3个月疼痛、跛行等临床症状逐渐改善.术前及术后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P>0.05),术后12个月B组评分优于A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内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Jp<0.05).术后12个月x线片及MRI检查示,A组1例Ⅲ a期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B组T1相低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为13.25%±2.12%,与A组(18.13%±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估显示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发热、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 结论 自体血清培养BMSCs移植结合髓芯减压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早期ANFH均有效,但前者缓解疼痛及延缓塌陷方面优于后者,安全可靠.

  • 可吸收螺钉结合丝线环扎加"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汤涛;庞清江;张前法;王云

    目的 总结可吸收螺钉结合丝线环扎加"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3年6月-2009年8月,应用可吸收螺钉结合丝线环扎加"8"字内固定治疗32例髌骨闭合骨折.男22例,女10例:年龄23~71岁,平均36.5岁.跌伤19例,车祸伤12例,棒击伤1例.粉碎骨折3例,横形骨折29例.X线片示骨折均有分离移位.受伤至手术时间2 h~7 d.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0周.术后早期活动中未发生丝线断裂、骨折分离等并发症,未出现排斥反应.1例术后行走时偶有疼痛.根据陆裕朴等疗效评定标准,优2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9%. 结论 可吸收螺钉结合丝线环扎加"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避免二次手术.

  • 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姚兴伟;韩德志;于成涌;刘艳红;孙伟晶;陈向军

    目的 总结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8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7~58岁,甲均32.5岁.车祸伤8例,热压伤4例,电击伤6例.损伤部位:胫骨卜段5例,胫骨中下段13例.创面缺损范围为3 cm×3 cm~15 cm×8 cm.均伴胫骨外露.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 h~20 d,平均7 d.入院后10例急诊、8例二期行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术,皮瓣切取范围4 cm×4 cm~16 cm×9 cm.供区汽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 结果术后1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结痂,经换药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 6~12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与正常皮肤相似,质地柔软,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 结论 应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

  • 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在鼻旁凹陷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春;彭喆;冯国平

    目的 总结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在鼻旁凹陷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9月,采用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矫治3例面中部发育不良鼻旁凹陷畸形女性患者.年龄18~26岁.均表现为上颌后缩伴明显鼻旁区凹陷及下颌前凸,为AngleⅢ类错颌畸形.术前经正畸治疗后,修正 SNA平均为73.6°,SNB平均为82.7°. 结果术中出血量400~600 mL,平均35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骨块坏死等并发症发生.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5个月.畸形无复发,面型稳定无变化,咬骀调整为Angle Ⅰ类(牙合). 结论 采用新改良LeFort Ⅰ型截骨线矫治鼻旁凹陷畸形效果理想.

  • 锁骨钩钢板固定结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郑继会;付中国;苑娜;胡思斌

    目的 总结锁骨钩钢板同定结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结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17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男11例,女6例;年龄16~53岁,平均39岁.均为直接暴力致伤.左侧7例,右侧10例.Rockwood分犁:Ⅲ犁14例,Ⅳ型2例,Ⅴ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55 d,平均23 d.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肩锁关节脱位均纠正,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6个月取出锁骨钩钢板,无再脱位发生.术后6个月按Karlsson疗效评价标准:优12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4.1%. 结论 锁骨钩钢板同定结合喙锁韧带重建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

  • 螺钉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下胫腓关节分离

    作者:刘威;谭明生;赵治伟;王红超;王明明

    目的 总结采用螺钉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下胫腓关节分离的疗效. 方法 2004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螺钉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下胫腓关节分离29例29踝.男19例,女10例;年龄16~68岁,平均34岁.受伤至初次治疗时间1~7 d,平均3 d.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复发20例;经螺钉固定后去除内固定复发4例,螺钉断裂复发5例.复发时间2~6个月,平均3.5个月.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移植髂骨块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断钉现象,无复发.术后6个月下胫腓间距、踝距关节间隙踝关节背伸(中立位0°法)、跖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Sarkisio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93.1%. 结论 螺钉固定并植骨融合是治疗复发性下胫腓关节分离简便、有效的方法 之一.

  • 肢体皮肤撕脱伤的治疗进展

    作者:成亮;柴益民

    目的 通过对肢体皮肤撕脱伤治疗方式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该损伤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研究方向.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肢体皮肤撕脱伤治疗方法 的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肢体皮肤撕脱伤治疗关键是及时、准确评估撕脱皮肤的活力和血循环状况,目前治疗肢体皮肤撕脱伤的方法 较多,其中VSD技术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人造皮肤亦开始用于临床治疗皮肤撕脱伤. 结论 彻底清创、去脂打薄、原位回植是目前治疗皮肤撕脱伤的常规方法 ,联合应用VSD技术有助于皮肤撕脱伤的治疗,人造皮肤可能是未来治疗肢体皮肤撕脱伤的发展趋势.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骥;袁霆;张长青

    目的 介绍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及其在慢性组织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RP在慢性组织损伤治疗应用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 结果 PRP中的血小板和各类生长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各种作用途径,能促进多种慢性组织损伤的修复.但目前尚缺乏标准化的临床试验以推广其应用. 结论 PRP在慢性组织损伤的治疗中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孙振辉;刘军;王沛

    目的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综述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TKA术后疼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 TKA术后疼痛分为关节内和关节外两种因素,系统评估和恰当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针对性的手术可有效缓解疼痛. 结论 TKA术后疼痛原因复杂多样,首先要排除关节内感染,病因明确者可进行相应手术并可获得良好效果.疼痛原因不明时禁忌盲目翻修,保守治疗可一定程度缓解疼痛.

  • 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卜延民;于建华;赵秀祥;郑得志;张铁良

    目的 探讨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nhritis,RA)的疗效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 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2月-2005年8月行TKA的73例R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A组),35例采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稳定同定平台假体(B组);并与同期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行TKA的70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C组)比较.A组:男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5岁;平均病程16.8年.B组:男6例,女29例;平均年龄57.3岁;平均病程17.1年.C组: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5.4岁;平均病程10.8年.A、B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术后A、B组分别有2例(5.3%)及1例(2.9%)出现切口愈合不良,C组切口均愈合良好;A、B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10.5年,平均7.6年.术后A、B、C组各1例出现深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5年出现1例(2.6%)后方不稳定,C组术后9年出现2例(2.9%),B组无后方不稳定发生:A、C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膝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膝前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前及术后功能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行TKA治疗RA可获得满意疗效,该型假体后方不稳定发生率低,并且在未置换髌骨的情况下前膝功能恢复较好.

  • 双套索锁扣结错位缝合悬吊固定法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起点断裂

    作者:冯晓娜;李春江;李文宏;徐开达

    目的 探讨双套索锁扣结错位缝合悬吊固定法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起点断裂的方法 及疗效. 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2月,采用双套索锁扣结错位缝合悬吊固定法修复36例急性单纯MCL股骨内上髁附着点断裂.男21例,女15例:年龄17~58岁,半均40岁.左膝19例,右膝17例.车祸伤5例,摔伤11例,踢伤3例,挤压伤4例,扭伤13例.双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示患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较健侧增加6.5~13.5 mm,平均11.2 m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6 h~8 d,甲均3.5 d.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内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柃、韧带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患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较健侧增加1.5~5.6 mm,甲均3.5 mm.术后疗效根据Lysholm标准评定:优20例,良11例,优良率为100%. 结论 双套索锁扣结错位缝合悬吊固定法修复MCL起点断裂具有损伤小,把持韧带纤维牢固,经骨隧道固定可靠,可早期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并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等优点.

  • 骨性关节炎生物学标记物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伦浩;王瑜;张田鹏

    目的 综述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生物学标记物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的研究进展.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COMP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 COMP是目前广泛研究的OA生物学标记物之一,研究认为COMP与OA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是目前所研究的生物标记物中可以持续表达并预测进程的佳标记物. 结论 COMP在OA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清楚,采用COMP作为手段早期诊断OA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足母)外翻畸形手术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盛遵启;孟纯阳;李庆伟;唐胜建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 方法 2000年4月-2007年4月,收治18例30足青少年(足母)外翻.对4例6足年龄≤10岁者行McBride加Austin术(少年组),均为女性;左侧2足,右侧4足.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足母)跖趾间评分系统(HMI)评分为(55.0 ±15.0)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为(6.0 ±2.0)分:(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o-phalangeal angle,IMA)分别为(35.0 ±4.0)°及(14.4 ±2.0)°.对14例24足11~18岁者行改良Mitchell术(青年组),男3例4足,女11例20足:左侧10足,右侧14足.AOFAS-HMI评分为(55.6 ±14.0)分,VAS评分为(7.0 ±1.0)分;HVA及IMA分别为(38.5 ±5.0).及(15.0 ±3.0)°.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1个月.青年组1例术后6个月遗留跖趾关节痛,经物理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21个月复发,采用Lapidus术式再次手术后获满意疗效.少年组术后16个月AOFAS-HMI评分为(92.1 ±5.0)分,VAS评分为(1.0 ±0.6)分,HVA为(14.7 ±3.0)°,IMA为(5.5 ±2.0)°;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术后18个月AOFAS-HMI评分为(90.0 ±6.0)分,VAS评分为(1.0±O.6)分,HVA为(13.7 ±3.0)°, IMA为(6.8 ±2.0)°;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不同年龄段分别采用McBride加Austin术或改良Mitchell术治疗青少年(足母)外翻,具有骨愈合快、疗程短、并发症少、同时纠正三维畸形、恢复第1跖骨负重功能的优点.

  • 烧伤创面修复重建的发展和再认识

    作者:韩焱福;贾晓明

    随着热、电、化学、放射等现代文明的发展,烧伤发生率显著增高,成为临床常见外伤.近年来,我国烧伤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发展迅速,烧伤创面修复重建更加符合生物学要求,疗效也越来越好.本期集中刊登了关于烧伤创面修复重建的学术论文,从一侧面反映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新认识和新进展.

  • 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体外抗菌及缓释性能研究

    作者:卢曼鹏;蒋电明;权正学;李广州;曹何;刘明方;况尚如;李吉东;李玉宝

    目的 TiO2载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titania and Ag containing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TiO2-Ag-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通过观察含不同Ag+浓度的TiO2-Ag-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的体外抗菌性能及Ag+释放特性,探讨其用于填允慢性骨髓炎术后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常压共溶法合成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A1(材料A1),并在其基础上制备Ag+含量分别为0.22wt%、0.64wt%,TiO2含量均为2.35wt%的TiO2-Ag-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A2、A3(材料A2、A3).将材料A2、A3分别浸泡于50 mL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中,于1、3、7、14、21、49 d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Ag+浓度.采用抑菌圈实验、菌落数实验检测材料A2、A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抗黏附效果;并以材料A1作对照. 结果在SBF中浸泡1、3 d材料A2、A3的Ag+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圈实验显示材料A2、A3第1天时对2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其中材料A2对金黄色葡萄球荫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40 ±2.88)mim及(9.40 ±1.14)mm,材料A3分别为(23.60 ±1.14)mm及(18.80 ±0.84)mm;同种细菌间2种材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时间增加抑菌圈直径缩小,材料A2、A3产生的抑菌圈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中持续时间分别为15、33 d和9、24 d;材料A1无抑菌圈产生.荫落数实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与材料A1接触后继续生长繁殖,抗菌率为0;与材料A2、A3接触后生长显著减缓,抗菌率分别为89.74%±3.62%、94.18%±2.05%及78.65%±5.64%、85.96%±2.50%,同种细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材料A1表面有大量细菌黏附,呈团块状或线状分布:材料A2、A3表面黏附细菌明显较少,呈散在分布. 结论 TiO2-Ag-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在SBF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 双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作者:刘大鹏;李鹏

    目的 探讨双接骨板同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3年4月-2009年1月,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内外缘两侧入路,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和重建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63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跌伤13例,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骨折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12-B1型8例,12-B2型2例,12-B3型7例,13-A2型3例,13-A3型1例.除3例翻修手术外,其余患者均在受伤11 d内手术,平均4.8 d. 结果 1例术后2周切口出现分泌物,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2 d出现一过性环、小指麻木感.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无术后关节粘连发生,肘关节活动范围为0~135°.肘关节功能按Morrey标准评定:优17例,良2例,中2例,优良率90.5%. 结论 应用双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疗效满意.

  • U形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3型骨折

    作者:林达生;陈长青;练克俭;翟文亮

    目的 探讨U形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3型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2月,收治股骨远端C3.3型骨折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55岁,平均43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左侧6例,右侧5例.开放骨折5例,闭合骨折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0 min~7 d.入院予骨牵引3~8 d后行U形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同时取自体髂骨或异体骨植骨治疗. 结果手术时间105~150 min,平均128 min:术中出血量290~380 mL,平均344 mL.术后1周2例出现局部皮缘浅层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手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4.4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erchan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4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 结论 采用U形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具有术野显露清晰、手术操作简便、骨折解剖复位及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C3.3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规程.

  • 肱骨上段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作君;李文庆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上段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1年5月-2007年9月,收治43例肱骨上段骨折不愈合患者.男31例,女12例:年龄20~57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伤11例,跌伤7例,重物砸伤6例,机器伤4例,病理性损伤1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次者12例,2次者27例,3次者3例,4次者1例.骨折至该次入院时间10~52个月,平均23个月.于切开复位后,分别采用植骨加锁定加压钢板内同定术(9例)、肩胛骨瓣旋转移位加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15例)、肩胛骨瓣旋转移位、锁定加压钢板加胫骨骨板内固定术(19例)治疗.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发生.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0~7.5个月,平均4.9个月.根据X线片及肩、肘关节功能综合评定标准:优21例,良1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3.7%. 结论 对于肱骨上段骨折不愈合,锁定加压钢板可提供稳定的同定;同时根据断端情况选择合适植骨方法 ,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对于多次手术或术后长期不愈合、断端骨质条件差者,切开复位、肩胛骨瓣旋转移位、锁定加压钢板加胫骨骨板内固定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 动态套筒式三翼钉固定不同角度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杨阳;马信龙;马剑雄;王志彬;马宝意

    目的 探讨动态套筒式三翼钉固定不同角度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作用,为临床选择其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股骨颈长度相似的成年(45~60岁)尸体股骨标本9个,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用手锯将标本分别以Pauwels角为30、50、70.于股骨颈中部锯断,制备不同角度股骨颈骨折模型(30、50、70°组),每组3个;均用动态套筒式三翼钉固定断端.标本摸拟人体单足站立位固定于Instron-8874液压伺服力学实验测试机上,选择股骨近端11个点作为应变测试点,以10 mm/min加载速度、线性载荷0~1 200 N分级加载,测定各组于1 200 N载荷下各点的应变值、不同载荷下主压力侧和主张力侧的应变值. 结果 1 200N载荷下,3组均在6点处出现峰值;30、50、70°组应变值分别为(-1 657 ±171)、(-1 879 ±146)和(-2 147 ±136)μ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载荷下,Pauwels角越大,股骨颈主压力侧和主张力侧应变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Pauwels角,载荷越大,应变值亦逐渐增大(P<0.01). 结论 动念套筒式三翼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稳定可靠,Pauwels角越大,骨折固定越小稳定.

  • 小切口穿针术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应用

    作者:蒋欣;唐学阳;王道喜;彭明惺;陈小亮;刘利君

    目的 探讨小切口穿针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 方法 2002年9月-2009年7月,收治189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男137例,女52例;年龄1~13岁,平均6.2岁.运动伤173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地震伤2例.伴其他部位骨折11例;桡神经损伤36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2例;肱动脉断裂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 h~10 d.采用小切口穿针术治疗骨折,同期行神经、血管探查修复.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4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5年,平均1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5个月.6例发生肘内翻,但肘关节屈伸功能基本正常:其中2例行肱骨远端楔形截骨矫形术,余继续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评价参照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21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95.1%.术后切口未遗留明显瘢痕,神经、血管损伤者术后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小切口穿针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 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策略救治严重烧创复合伤

    作者:郝天智;朱敬民;扈文博;张华;高振辉;温学辉;周智;鲁刚;刘静杰;李文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策略在严重烧创复合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2月,对28例严重烧创复合伤患者按照DCS策略进行抢救治疗.男18例,女10例;年龄8~56岁,中位年龄39.5岁.烧伤面积为(15%~56%)总体表面积,损伤严重度(ISS)评分为25~56分,创伤指数为17~24分.均出现DCS致死三联征.烧伤合并2个解剖部位损伤12例,3个6例,4个及以上10例.现场急救后收治住院16例,外院转入1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0 min~36 h.给予液体复苏、急诊手术控制出血、清除严重污染、生物敷料暂时覆盖创面,生命体征稳定后行系统手术治疗. 结果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死于严重脑外伤合并重度休克;余26例患者中23例创面Ⅰ期愈合出院,3例残余少许创面出院;住院时间31~398 d,平均62 d. 结论 应用DCS策略可提高严重烧创复合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 超长肩胛-侧胸-髂腹股沟联体皮瓣修复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

    作者:杨敏烈;赵庆国;赵振民;吕国忠;苏青和;朱宇刚;俞舜;秦宏波

    目的 探讨应用超长肩胛-侧胸-髂腹股沟联体皮瓣修复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及特点. 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8月,收治9例深Ⅱ~Ⅲ度烧伤后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22~54岁,平均35.4岁.病程8个月~5年.均为会阴部中心型瘢痕,其中合并腹部瘢痕3例,双下肢瘢痕4例,腹部、双下肢瘢痕2例.瘢痕溃疡2例.双下肢外展(29.4 ±8.8)°. 6例肛门不能暴露,蹲坐及大小便困难.术中瘢痕切除后缺损范围为20 cm×6 cm~28 cm × 8 cm,采用大小为35 cm×12 cm~58 cm×15 cm的超长肩胛-侧胸-髂腹股沟联体皮瓣移位修复缺损.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 结果术后1例皮瓣形成水疱和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会阴部功能恢复良好,局部畸形矫正,双下肢外展至(75.6 ±11.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蹲坐及大小便功能恢复良好.2例手术后6个月局部再次发生会阴部瘢痕粘连,二期行瘢痕切除、扩张皮瓣移位修复术后无复发. 结论 超长肩胛-侧胸-髂腹股沟联体皮瓣供瓣范围大,移位灵活,血运稳定充足,移位后可作为扩张皮瓣再次利用,是修复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较好方法 之一.

  • 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孙天骏;柴家科;韩焱福;杨红明;刘玲英;苏鹏;冯瑞

    目的 探讨一种保留表皮层结构、真皮层去细胞、具有低抗原性的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制备方法 ,并研究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 取健康白色家猪全厚皮,采用戊二醛-胰蛋白酶-去污剂的方法 制备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细胞毒性实验按照GB/T16886.5-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方法 进行,毒性评估标准参见美国药典.皮下植入实验按照GB/T16886.6-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植入后局部反应实验方法 进行,取成年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新鲜猪皮、SD大鼠异体皮3组(A、B、C组,n24),于实验动物背部皮下分别植入1 cm×1 cm相应皮片,手术后1、2、4、8、12、16周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毒性判定为1级,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皮下植入实验显示,3组大鼠皮下均出现炎性反应,A组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和C组SD大鼠异体皮炎性反应较弱,真皮层内逐渐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样组织长入,植入皮片均逐渐降解;B组新鲜猪皮炎性反应较强,持续时间长,植入皮片逐渐变硬,不易降解. 结论 采用戊二醛-胰蛋白酶-去污剂制备的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具有双层皮肤结构的形态学优势和良好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生物材料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

  • 合肥地区351例低温烫伤病因学分析

    作者:时婕;戚伟伟;徐庆连;周舜英;王国宝

    目的 通过分析低温烫伤的发病学特征,探讨低温烫伤的防治措施. 方法 总结2004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351例低温烫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烫伤时间、烫伤原因、烫伤部位、烫伤面积、烫伤程度、治疗方式、创面愈合情况等因素构成特点. 结果低温烫伤患者发病遍布各个年龄段,其中婴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及老年期为好发年龄;女性高于男性.常见烫伤原因为热水袋、暖宝宝及取暖器烫伤,其中冬季为低温烫伤的高发期.烫伤部位主要位于下肢,以深Ⅱ~Ⅲ度为主.烫伤面积通常较小,以≤1%总体表面积为主.大部分患者采取门诊换药治疗,少数患者住院治疗.患者创面均能愈合,但手术治疗患者创面恢复情况好,瘢痕增生程度较非手术治疗患者轻. 结论 低温烫伤是冬季好发病,小心使用取暖物品,提高安全意识,可降低低温烫伤的发生率及减轻损伤程度.

  • Meek植皮法治疗特大面积烧伤

    作者:徐庆连;蔡晨;余又新;唐益忠;胡德林;刘晟;戚伟伟;时婕

    目的 探讨Meek植皮法治疗特大面积烧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0年2月采用Meek植皮法治疗10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Meek组),并与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微粒皮联合异体大张皮移植治疗的10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微粒皮组)进行比较.Meek组:男8例,女2例;年龄5~55岁,平均34.5岁.火焰烧伤6例,热液烫伤2例,电烧伤1例,高温粉尘烫伤1例.烧伤面积为(82.6%±3.1%)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以深Ⅱ~Ⅲ度烧伤为主.伤后至入院时间为(3.5 ±1.3)h.微粒皮组:男8例,女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8岁.火焰烧伤5例,热液烫伤2例,火药爆炸伤3例.烧伤面积为(84.1%±7.4%)TBSA,以深Ⅱ~Ⅲ度烧伤为主.伤后至入院时间为(4.9±2.2)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Meek组移植皮片7 d成活率为91.23%±5.61%,皮片融合时间为(11.14 ±2.12)d,全身创面愈合时间为(38.89±10.36)d,1%烧伤面积治疗费为(5 113.28±552.44)元;微粒皮组分别为78.65%±12.29%、(18.37 ±4.63)d、(48.73 ±16.92)d、(7 386.36 ±867.64)元.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eek植皮法具有移植皮片成活率高,皮片融合时间和全身创面愈合时间短,1%烧伤面积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特大面积烧伤的有效方法 之一.

  •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修复烧伤后不稳定性瘢痕的临床应用及病理学观察

    作者:李东杰;宋慧锋;贾晓明;韩焱福;许明火;梁黎明;赵京玉;高全文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修复烧伤后不稳定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并行病理学观察,旨在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19例24个部位不稳定性瘢痕.男16例20个部位,女3例4个部位;年龄3~58岁,中位年龄27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14例18个部位,电击伤4例5个部位,烫伤1例1个部位.瘢痕位于手部8例,前臂2例,大腿3例,小腿2例,足部2例,胸部1例,腹部1例.瘢痕遗留3个月~1年.术中瘢痕切除后缺损范围为7 cm×5 cm~22 cm×15 cm,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复合自体薄皮片修复缺损.于一期术后6~18个月二期行局部瘢痕修复时,取复合移植区域全层皮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其中18例瘢痕溃疡完全去除,移植皮片成活:1例移植皮片表皮局部出现水疱,经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移植皮片外观、质地、弹性等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均未再次出现不稳定性瘢痕,功能恢复可.供皮区呈色素沉着或表浅瘢痕.病理学检查示表皮细胞层、基底膜结构完整,形态与正常皮肤相似,真皮层内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无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生长良好. 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能有效修复不稳定性瘢痕切除后创面,术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组织结构与正常皮肤相似.

  • bFGF联合局部氧疗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聂开瑜;李鹏程;曾雪琴;孙广峰;金文虎;魏在荣;王波;祁建平;王玉明;王达利

    目的 比较单纯常规治疗及分别联合bFGF、局部氧疗及bFGF/局部氧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bFGF联合局部氧疗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2004年2月-2009年7月,收治85例117个深Ⅱ度烧伤创面,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随机分为4组.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烧伤面积、用药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常规治疗组(A组)18例28个创面,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局部氧疗组(B组)23例30个创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局部氧疗1次,持续90 min.联合bFGF组(C组)19例25个创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给予bFGF(150 U/cm2).联合bFGF/局部氧疗组(D组)25例34个创面,常规治疗同时联合bFGF(150 U/cm2)及局部氧疗.bFGF和局部氧疗均以3周为一疗程.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A、B、C、D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3±6.6)、(24.2 ±5.8)、(22.2±6.8)、(18.2 ±4.8)d;D组创面愈合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7.8%±12.1%、85.1%±7.5%、89.2%±8.3%、96.1%±5.6%:A组创面愈合率与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90%、92%、100%:D组创面治疗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D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FGF联合局部氧疗可以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且操作简便.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治疗深Ⅱ度烧烫伤

    作者:郝天智;朱敬民;扈文博;张华;高振辉;温学辉;周智;鲁刚;刘静杰;李文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联合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治疗深Ⅱ度烧烫伤创面的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深Ⅱ度烧烫伤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2~57岁,平均42.5岁.烧烫伤面积为(10%~48%)总体表而积,部位均为双上肢和/或双下肢,创面基本对称.伤后至入院时间为30 min~8 h.清创后行削痂手术,一侧肢体创面覆盖自体PRP凝胶和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治疗组),另一侧肢体创面覆盖脱细胞片种真皮基质(对照组).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感染情况、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术后7 d治疗组细菌检出率为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问分别为(18±4)d和(2±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4、21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5%±7%和88%±5%,对照组分别为62%±15%和73%±7%,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后皮肤弹性及色泽好,外观较平整,柔软度较好,无明显瘢痕,愈合质量优于对照组. 结论 联合应用自体PRP凝胶与脱细异种真皮基质对深Ⅱ度烧烫伤创面有良好疗效,可以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增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